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李在山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重建中的应用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重建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36 例食管癌切除并用管状胃(观察组)重建上消化道,同时,对36例食管癌切除并用全胃(对照组)重建,比较两者术中清除胃小弯侧淋巴结的数量,术后3个月肺功能、胃排空、反流性食管炎的情况,探讨两者术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术中清除胃小弯侧淋巴结的数量多于对照组;观察组对肺功能的影响更小;更有利于胃排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更低。
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应用于食管癌手术更符合生理,对肺功能影响更小,消化道症状减轻,减少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生活质量状况明显改善。
标签:管状胃;肺功能;反流性食管炎;小弯侧淋巴结;生活质量2009年1月~2010年10月,笔者在食管癌根治术中采用“管状胃”代替食管进行重建,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9月,笔者随机选择了36例食管癌患者,男31例,女5例;年龄47~73岁,平均59.6岁;上段3例,中段16例,下段17例;采取经左开胸食管切除术,将胃制作成“管状胃”,在颈部将食管与管状胃行端侧吻合重建(观察组)。
另外随机选择36例食管癌患者,男29例,女7例;年龄53~75岁,平均57.9岁;上段4例,中段14例,下段18例;行常规食管癌根治术,在颈部将食管与全胃端侧吻合重建做为对照(对照组)。
1.2 手术方法全胃的游离方法:切开膈肌,切断胃短血管和胃网膜左血管,从胰腺上缘解剖胃左血管,结扎并清除胃左淋巴结。
继续向右游离胃网膜达幽门处,注意保护胃网膜右动脉血管弓。
“管状胃”的制作:常规游离全胃,然后以2~3个10 cm直线切割缝合器自贲门胃底处沿胃小弯达胃右动脉第2分支处,将胃制作为约4~6 cm左右的“管状胃”。
1.3 观察指标术中记录两组患者清除胃小弯侧淋巴结的数量,并对比。
管状胃成形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质 量 。结 论 以 直 线 切 割 缝 合 器 制 作 管状 胃, 建 上 消 化道 治 疗 食 管 癌 可 有 效 预 防 或 减 少胸 胃综 合 征 、 流 性 食 管 炎 、 重 返
胸 胃 漏 、 合 口瘘 等 并发 症 的 发 生 , 后 对 病 人 肺 功 能影 响 小 , 期 生 活质 量 高 。 吻 术 远
【 关键 词】 管 状 胃 ; 并发 症 ; 管 癌 切 除 术 食
【 图分 类 号 】 R 7 5 1 中 3 . 【 献 标 识码 】 A 文 【 文章 编号 】 D0I 1 . 9 9 J is . 6 2 3 1 . 0 1 0 . 3 : 0 3 6 / .s n 1 7 — 5 1 2 1 . 3 0 8
t s pha a a erpa int. M e h d 64 e o a alc n e te sw e e a alz d Thel s e r t e wa u tn he e o ge lc nc te s to s s ph ge a c rpa int r n y e . e s rcu va ur s c t ig
i e k g , n t e o l a i n . c la a e a d o h rc mp i t s c o
[ ywo d] Tu i r so c Ke r s bf m t ma h;C mpiain ;Es p a elC n e o o l t s c o 建有 多 种方 式 , 结 肠代 如 食管 、 空肠 代 食 管 以及 胃代 食 管 等 , 中最 常用 的为 其 胃代食 管术 , 该术 式 涉 及其 他 脏 器少 、 伤 小 , 创 重建 食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00例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癌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管状胃的制作方法及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
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3例,吻合口狭窄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及胸胃排空障碍发生。
随访85例,随访时间8~24个月,无胸胃综合征及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食管切除术后管状胃制作简单、安全,形态及生理上与食管相似,有更长的替代长度,保证了更好的血运;最大限度切除了胃的泌酸面积,改善了胃食管反流;降低了胃排空不良的发生;改善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t s impact on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the tubular stomach in esophageal resection.MethodsData of 100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cancer resection with gastric reconstruction patients with upper digestive trac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tubular stomach and the surgical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were focussed.ResultsOf 100 patients,there were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fistula 2 cases,lung infection 2 cases,arrhythmia 3 cases,anastomotic stenosis 2 cases,all of which were cured by conservativ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chylothorax and throat back to nerve injury and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occurred chest.85 cases were followed up 8 to 24 month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thoracic stomach syndrome and reflux esophagitis complications found.ConclusionProduction of tubular stomach after esophagectomy is simple and safe.In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y it is more similar to esophagus,with a longer alternative length which can ensure a better blood supply,achieve the maximum removal of acid secretion area in the stomach;so as to impro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gastric emptying so as to improve thepatient s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Esophageetomy;Tubular stomach;Thoracic stomach syndrome;Reflux esophagitis食管癌切除术中消化道重建最常用的是胃替代食管,因为采用胃代食管取材方便,手术操作简单,涉及其他脏器少,手术创伤较小,较符合上消化道的生理结构。
分析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吻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分析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吻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我们来了解一下管状胃吻合术的原理和技术。
管状胃吻合术是通过将胃的一部分切除后,将残余的胃做成长管状,然后与食管残端进行吻合,从而恢复消化道的连通性。
这种手术方式可以保留一定的胃容量,减少术后的排空不畅和进食障碍,有利于患者术后的饮食恢复和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转。
我们来分析一下管状胃吻合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
许多临床研究和报道表明,在食管癌手术中应用管状胃吻合治疗的效果是显著的。
一方面,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
术后的饮食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体力恢复较快。
由于保留了一部分胃,可以一定程度上维持胃酸和胃蠕动的功能,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管状胃吻合术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我们也要看到管状胃吻合术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手术后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漏斗胃、胃残余病变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和干预。
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来说,由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手术效果可能不够理想,导致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较高。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管状胃吻合术作为食管癌手术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潜在的优势。
在提高手术技术水平和诊疗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可以更好地发挥管状胃吻合术的优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效果。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案例积累,不断完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案,为食管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从管状胃吻合术中受益,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De a me t f h rc cS r ey Xi y e p eSHo p t l n i 2 3 0 C i a p r n oa i u gr , n i o l’ t oT P s i , y 5 0 , h n a Xi 5
[ Abs r c ]Ob e tv oe poet eci ia f c o h u ua tma h i s p a u e o sr cin atr ta t j c i e T x lr h l c l f t ftet b lrso c ne o h g src n tu t f n ee o e
t e te t n r u ss g i c n l o rt a h o to r u h n t k n a i m a f l p te t n t e 6 h a d 9 h h r a me tg o p wa i n f a t l we h n t e c n r l o p w e a i g b r i y g u me lo l a i n s i h t n t a mo t f re o h g co . n h a t s p a e t my Conc u i n i gt b l r t ma h r d c h o lc t n r t f r s p a e t my I i o t e l s o Usn u u a o c e u et e c mp i ai a e a t o h g c o . sw rh s o e e t
1 资料 与 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
断 。保 留 胃网膜右动 静脉 、 胃右 动静 脉及 幽 门血管 , 时全 胃 此
已游离 。打 开食管 裂孔下 膈肌脚 并扩 大食 管 裂孔 。治疗 组采
管状胃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ci ia p l a in wi e r o l a in , ih c n s r l r v etr u l y o l eo t ep t n s l c l p i t t f we mp i t s wh c a ey i o eb t a i f i f h ai t. n a c o h c c o u mp eq t f e
m o hs no sgn fc ntt r c cso a h s nd o ea d r fux e o a tsc m p ia insf u .Con uso Ga ti beha oo a u n nt , i i a ho a i t m c y r m n e i l s ph gi o lc to o nd i cl i n src t sa g d v l ei u
Cl ia p i a o fGa t i b u g re o Tr a o h g a n e icl n Ap l t n o sr cTu e i S r e is t e tEs p a e lCa c r ci n
ZA G H N
iL A g iS NGJ ne LAN up iZ N n WA G H i n , I nu, O if i I G Y ee HE G Mi a , , , N a og y
(e a m n o oai adC ri acl ugr, f l t opt ul dc ol e G in5 10 , hn) D p r etfT rc n ado sua S rey A ie H silfG inMei C l g, u i 4 0 1 C ia t h c v r i ad ao i l a e l
管状胃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上段食管癌治疗

管状胃在胸中上段食管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上段食管癌治疗2010年5月~2010年10月我科为35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施行食管癌根治术,术中以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手术,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35例病人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52.6岁。
术前诊断为食管胸上段癌8例,食管胸中段癌27例,食管胸下段癌22例。
病理类型均为鳞状细胞癌。
术前胸部CT检查,肿瘤外侵均不严重。
手术方法:本组手术均采用右胸+上腹+左颈部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颈部吻合术。
术中患者先取左侧卧位,取右侧第五肋间后外侧切口,进入右侧胸膜腔,游离胸段食管,上至右胸顶,下至膈肌上,肿瘤下方切断食管,两断端橡胶套包埋,并将两断端用丝线连接,扩张膈肌裂空;关胸后重新摆成仰卧体位,上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膜腔,探查游离胃,将充分游离的胃从胃底至胃角用直线切割缝合器缝合,并沿缝合处切除部分食管远端、胃底、贲门和小弯侧胃壁组织,包埋胃壁缝合缘使成直径3~4cm的管状,丝线连接食管近端及管状胃最高点;左胸锁乳突肌前方行颈部切口,自该切口拉出食管近端及管状胃,肿瘤上方安全距离去除部分近段食管,管状胃的最高点与近端食管断端行端侧吻合[1,2]。
结果本组35例病人中,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和吻合口狭窄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及胃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近期恢复良好,本方法有效地解决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讨论在食管癌切除手术中,胃是重建上消化道最好的替代材料,食管癌手术用胃重建上消化道仍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如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文献报道食管癌术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为0.92%~4.9%,而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达36.0%[3-5],严重影响食管癌病人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
本组35例切除胃小弯侧胃壁组织形成管状胃后重建上消化道,未发生胸胃综合征和反流性食管炎。
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应用

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目的研究管状胃技术在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重建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0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采用管状胃技术,对照组采用全胃替代食管技术。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胃延迟排空、食物反流与肠胃综合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感染、吻合瘘、乳糜胸、肺炎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个月和9个月行钡餐造影,治疗组反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管状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标签:管状胃;食管癌;食管重建Clinical research of the tubular stomach skill in esophagus reconstruction after esophagectomyLONG?Sheng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Xinyi People’’s Hospital,Xinyi 52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ubular stomach in esophagus reconstruction after esophagectomy. 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00 cases of the esophagus patients?into two groups.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the tubular stomach in esophagus reconstruc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took the whole stomach. Results The two group had obivious difference in the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ood reflux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P<0.05).The backflow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en taking barium meal of all patients in the 6th and 9th month after esophagectomy. Conclusion Using tubular stomach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rate after esophagectomy.It is worth spreading.[Key words] Tubular stomach;Cancer of the esophagus;Esophagus reconstruction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07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食管癌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作者:张铸,E-mail :zhangzhuxj@163.com 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李在山,张海平,张铸(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830054)摘要:目的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
方法将经左侧开胸手术治疗的340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按手术方式分成管状胃组(A 组)和全胃组(B 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的数量,以及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率比B 组低,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数目比B 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管状胃代食管更符合生理解剖要求,扩大了淋巴结清扫范围,提高了肿瘤根治水平,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管状胃;消化道重建中图分类号:R655.4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2-266X (2012)48-0082-02目前,手术仍然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式,手术最核心的部分是食管癌切除后食管的重建。
食管重建常用的替代器官有胃、空肠和结肠,其中胃的使用率最高。
传统使用全胃代食管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生理结构干扰较大,术后吻合口瘘、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将探讨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内吻合术中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9月 2011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左侧开胸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患者340例,按手术方式分成管状胃组(A 组)和全胃组(B 组)。
A 组185例,年龄(61.7ʃ5.7)岁,男、女分别为123、62例,肿瘤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2、104、51、8例,肿瘤位于食管中段、食管下段、食管中下段分别为132、31、22例,吻合部位为弓上、弓下分别为110、75例,肺功能MVV%、FEV 1%分别为91.1ʃ3.4、100.5ʃ4.3;B 组155例,年龄(62.1ʃ6.0)岁,男、女分别为103、52例,肿瘤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2、84、45、4例,肿瘤位于食管中段、食管下段、食管中下段分别为109、29、17例,吻合部位为弓上、弓下分别为93、62例,肺功能MVV%、FEV 1%分别为94.0ʃ3.8、101.1ʃ4.1。
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术前均未行抗肿瘤治疗,术前纠正电解质紊乱,行肺功能、心电图等常规检查,无严重心肺基础疾病,无反流性食管炎。
1.2方法1.2.1手术方法两组患者均经左侧开胸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腔内器械吻合;常规游离食管及清扫淋巴结,切开左侧膈肌,充分游离胃至幽门下。
管状胃的制作,一般取胃小弯胃角处(或胃大弯侧距离贲门约5cm 处)为起点,只保留分布于幽门管的胃右动脉分支;使用直线型切割缝合器沿小弯侧与大弯平行切除胃小弯直至胃底制成内径3 4cm 的管状胃,纳入食管床原位行食管胃胸腔内器械吻合。
B 组使用全胃代食管传统术式食管胃胸腔内器械吻合。
1.2.2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扫胃小弯侧淋巴结数、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术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早不纳入心律失常的统计中)、反流性食管炎及胸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1.2.3随访术后第6个月复查胃镜了解两组吻合口周围黏膜情况,观察吻合口口径,食管X 线钡餐造影检查观察胃排空情况,了解有无胃潴留现象,卧位食管X 线钡餐造影检查了解吻合口反流情况,了解患者有无进食后胸闷、心悸等胸胃综合征症状。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28山东医药2012年第52卷第48期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胃小弯侧淋巴结数分别为(175.0ʃ10.8)min、(11.9ʃ2.1)d、(6.2ʃ2.1)个,B组分别为(170.0ʃ10.5)min、(12.4ʃ2.6)d、(4.3ʃ1.7)个;两组比较,P分别>0.05、>0.05、<0.05。
A组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律失常、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分别3、16、22、11、7例,B组分别为9、15、23、20、15例;两组比较P分别<0.05、>0.05、>0.05、<0.05、<0.05。
3讨论食管癌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手术方法,寻求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食管重建术式是胸外科医生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目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胸外科医师应用管状胃进行上消化道重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胸内食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国内外文献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1]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1%,病死率为16.6%。
全胃代食管由于吻合口张力大、血运相对差等原因,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而管状胃较传统胃可将胃延长5 8cm,使吻合后胃壁张力减小,吻合时不必选择在胃的最高点,胃的血供也相应增加;管状胃切除了胃小弯侧和贲门部组织,防止胃的“盗血”,从而使胃大弯侧胃组织血流明显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状胃较全胃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与文献报道一致[2]。
吻合口狭窄是食管胃吻合术后一个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引起吻合口狭窄的因素较多且复杂,主要有食管管径、吻合口包埋或套入过紧、黏膜对合不良、术后纤维瘢痕增生(主要是器械吻合)及局部感染、缺血、缺氧等。
本研究管状胃组和全胃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8.6%和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心律失常是食管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10% 30%[3]。
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全身状况差、老年人心肌退行性改变、心肺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麻醉药物、手术创伤、交感神经兴奋、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升高、术后疼痛、呼吸道不畅、胸胃压迫、肺功能降低等。
本研究管状胃组和全胃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1.9%、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传统胃的体积大,食物储存量大,胃蠕动能力下降后容易造成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4]。
而管状胃在形态上更接近原食管,易于胃排空,减少对肺的压迫及反流机会。
管状胃行走于食管床内,心脏的节律性搏动传导有助于胸胃的排空。
由于胃小弯侧的胃壁细胞减少使胃酸分泌减少,胃液潴留相对减少;加之,不需要过分牵扯胃窦和幽门而完成吻合,减少梗阻发生,可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
本研究表明,管状胃显著降低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5]。
与其他实体肿瘤的治疗原则一样,食管癌淋巴结清扫具有重要意义[6]。
胸段食管癌的腹部区域淋巴结转移常常累及胃小弯区域,食管癌根治术后胸胃复发的鳞癌与胃小弯区域转移淋巴结未彻底切除有关。
管状胃的成形需切除贲门及胃小弯侧组织,可提高紧贴胃浆膜面的网膜内淋巴管网和微小淋巴转移灶的清除率,减少被移植的胃肿瘤复发。
对于胸段食管癌来说,可切除胃小弯区10% 30%的受累淋巴结[7]。
本研究结果表明管状胃扩大了淋巴结清扫范围,有助于提高肿瘤根治水平、降低肿瘤复发率。
综上所述,在食管中下段癌切除术中,管状胃代食管胸内吻合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肿瘤根治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开展及推广。
参考文献:[1]Sarli D,Bona D,Abraham M,et al.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esophago-gastric anastomotic leaks[J].Ann Ital Chir,2006,77(5):391-396.[2]De Giacomo T,Francioni F,Venuta F,et al.Complete mechanical cervical anastomosis using a narrow gastric tube after 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6(5):881-884.[3]何萍,邱阳,杨康,等.食管癌310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探讨[J].重庆医学,2008,37(4):361-362,364.[4]Panebianco V,Francioni F,Anzidei M,et al.Magneticresonance-fluoroscopy as long-term follow-up exa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nar-row gastric tube reconstruction after radical esophagectom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6,30(4):663-668.[5]侯朋远,吴庆琛.食管癌切除术后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26(4):260-261.[6]Wilson M,Rosato EL,Chojnacki KA,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lymphnode metastases and ratio in esophageal cancer[J].J Surg Res,2008,146(1):11-15.[7]邵令方,王其彰.新编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66.(收稿日期:2012-08-02)38山东医药2012年第52卷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