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doc资料

鱼我所欲也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doc资料
鱼我所欲也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doc资料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鱼我所欲也

一词多义

1.而呼尔而与之。或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不译。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表承接,就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表承接,就乡为身死而不受表转折,却

2.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4.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5.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故不为苟得也动词,做,干

6.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

8.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呼尔而与之给

9.加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

10莫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得之则生就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连词,这里表因果

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乡”通“向”,从前。例句:“相为身死而不受”。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今异义1.可以古:能够用来今:能够2.是古:这指示代词今:判断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加古:益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动词作名词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初中一词多义大全精编版

1、安:1、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1、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1、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1、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1、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2、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1、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 7、薄:1、迫近,接近。(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1、马鞭。(如: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cháng1、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诚:1、的确,实在(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2、果真(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陈涉世家》/《隆中对》)12、驰:1、骑(如:愿驰千里足《木兰诗》)2、驱车(追赶)(如:公将驰之《曹刿论战》) 13、出:1、发、起(如:方其出海门《观潮》)2、来到(如: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观潮》)3、产生(如:计将安出《隆中对》)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试论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 (王苗 2011134103 文学院对外汉语) [摘要]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类活用; 兼类; 语用; 语法; 词义 一、兼类词的界定与判断 黄伯荣、廖序东指出:“词的兼类是某个词同时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1]邵敬敏认为:“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A类和B类这两类词的语法功能。”[2]胡裕树概括为:“从归类的角度看,有些词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这就是词的兼类。”[3] 博采各家之长,我认为汉语词的兼类标准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六条:在形体方面:必须是一个词,即字形相同;在词性方面:归属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词,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特点;在词义方面:基本意义又有某种联系;在字音方面:读音(身母、韵母、身调)完全相同;具备经常性的特点。 二、词类活用的界定与判断 词的活用的含义:(1)词的活用是一类词活用为另一类词,语法功能发生改变,其功能在动态的言语环境中体现。(2)这种改变是临时的、不固定的、受现实语句的制约。其稳定性弱。使用频率低。适用范围有局限性。(3)活用往往有修辞的性质。(4)词的活用是指某一类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的语言现象。 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条件下,为了修辞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是活用。”活用是暂时的,具有不稳定性,要靠依句辨析来认识。要注意三个点:明确本义,不要把本义当活用;考查词义的演变过程;不要以古律今。 词类活用,早在清代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中就已谈到。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承泽所著《国文法草创》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词类活用”说,这在汉语词类分析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近数十年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某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灵活运用,可以使某类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

鱼我所欲也原文词语注音

鱼我所欲也原文词语注音 鱼我所欲也为文学家孟子所写,告诉我们关于舍生取义的哲理,具有很好教育意义。下面是分享的鱼我所欲也原文词语注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ān),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ji ān),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乡(xiàng)为(wèi)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fá)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wèi)失其本心。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激。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一词多义归纳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这种做法 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为了 (第二个)为:接受而: 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却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出处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期末复习专用! 初中语文今天 感谢您关注初中语文公众号,如您尚未关注,请点击上方“初中语文”关注我们,获取更多知识方法。每日更新,与您不见不散。 (在↑↑搜索框可查看你想要的内容) 于老师说: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记得查收~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 ★诚心(帝感其诚) ★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 ★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惩罚 13. 驰: ★骑(愿驰千里足) ★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 ★发、起(方其出海门)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初中语文教材常见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语文教材常见一词多义归纳

初中语文教材常见一词多义归纳 词 语 义项例句出处 1.如像如是再啮《河中石兽》(七 上) 依照如其言 2.故旧的 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 章》(七上) 原来而两狼之并驱如 故 《狼》(七下) 所以故逐之《曹刿论战》(九 下) 故君子有不战,战 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 道寡助》(九下)故余虽愚,卒获有 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节选)》(八 下) 故意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九 上) 原因公问其故《曹刿论战》(九 下) 此独以跛之故《塞翁失马》(七 上)

3.学学习学然后知不足《虽有嘉肴》(七 上) 教学学半(第一个 “学”) 4.罔迷惑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 章》(七上)无,没 有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八 上) 5.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 章》(七上) 懂得温故而知新 6.善好、好 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擅长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七下) 7.观景观 (景 象) 浙江之潮,天下之 伟观也 《观潮》(八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 观也 《岳阳楼记》(八 下) 观赏 (看)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观夫巴陵胜状 爱莲说》(八上) 《《岳阳楼记》 (八下) 8.期约定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 期》(七上)

希望造饮辄尽,期在必 醉《五柳先生传》(八下) 期限会天大雨,道不 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九上) 9.亡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七 上) 逃跑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七 上) 今亡亦死,举大计 亦死 《陈涉世家》(九 上) 通 “无 ”,没 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九 下) 灭亡, 使… …灭 亡 此诚危急存亡之 秋也 《出师表》(九 上)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 命》(九上) 10.殆有害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 章》(七上) 大概此殆天所以资军《隆中对》(九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词精编版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期限。) 2.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曲折,确实) 3.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 4.下车引.之:(古义:来。今义:引导。) 5.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引导。) 6.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指家中的侄子辈。今义:子女。) 7.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古义:家庭。今义:内心。) 8.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顺。今义:因果。) 9.撒盐空中差.可拟:(古义:大概。今义:差别。) 10.不亦君子 ..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1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能够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12.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13.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义:普通人。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1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多次。今义:数词,三。) 15.学而不思则罔.:(古义: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16.思而不学则殆.:(古义:有害。今义:危险,几乎。) 17.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18.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9.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 20.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21.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22.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古义:岸。今义:与湿相对。) 23.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4.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看。 25.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门学科,物理学。) 26.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发语词,原来是。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27.是.非木柿:(古义:这。今义:表判断的动词。) 28.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29.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当时,却。) 30.求之下流,固.颠:(古义:副词,本来。今义:坚固。) 31.不筑.:(古义:修补。今义:建筑。) 32.居.数月:(古义:停留,这里是“经过”的意思。今义:居住。) 33.人皆吊.之:(古义: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慰问。今义: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 34.胡人大.入塞:(古义:指大规模。今义:指在面积体积容积等方面超过通常情况或特定的比较对象。)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词语总汇 A 安(1)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怎么) 安能辨我是雌雄《木兰诗》 (2)衣食所安(养、养身) (3)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全、安稳) (4)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哪里) B卑(1)非天质之卑(低下)《送东阳马生序》 (2)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出师表》备(1)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楼记》(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具备)《口技》 (3)犹得备晨炊《石壕吏》;有奇字素无备者《活板》(准备) 被(1)将军身披坚执锐《涉世家》(同“披”)(2)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 比(1)其两膝相比者《核舟记》;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靠近,挨着) (2)比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涉世家》(等到) (3)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比较、比起) 鄙(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 (2)肉食者鄙《刿论战》(鄙陋、鄙俗) (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身鄙野、目光短浅)毕(1)毕力平险(尽、用尽、竭尽)《愚公移山》(2)群响毕绝《口技》(全部)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完成、完毕) 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武器) (2)上使外将兵(军队) 病(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疾病、重病)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困苦不堪) (3)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辱) 薄(1)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轻视) (2)薄暮冥冥《楼记》(迫近) (3)薄如钱唇《活板》(薄的,厚度小) C 才(1)此印着才毕《活板》(刚刚) (2)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只,仅仅) (3)才美不外见《马说》(能力、才能)长(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 (2)北市买长鞭(与“短”相对) (3)但愿人长久(长久,健康) (4)死者长已矣(永远) (5)木兰无长兄(排行最大) (6)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头领) 策(1)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驱使) (2)执策而临之《马说》(鞭子,马鞭) (3)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记录) 诚(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实在,的确)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诚心) (3)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项燕《涉世家》(果真)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卖油翁》 1.但微颔之“颔”转化为动词“点头”。 《三峡》 2.每至晴初霜旦“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黔之驴》 3.驴不胜怒,蹄之“蹄”转化为动词“用蹄子踢”。 《口技》 4.妇抚儿乳“乳”转化为动词“喂乳”。 5.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6.其夫呓语“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7.会宾客大宴“宴”由名词“宴席”转化为动词“宴请”。 《满井游记》 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茗”“罍”“歌”“红装”“蹇”等分别转化为动词“汲泉”“喝茶”“端酒杯”“唱歌”“穿着艳装”“骑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人恒过“过”转化为动词“犯过失”。 《曹刿论战》 10.神弗福也“福”转化为动词“保佑”。 11.公将鼓之“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狼》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公输》 1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也“寇”转化为动词“入侵”。 《捕蛇者说》 1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转化为动词“风干”,这里译为“把……晾干”。 15.又安敢毒耶“毒”转化为动词“怨恨”。 《约客》 16.黄梅时节家家雨“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送东阳马生序》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是“穿缊袍敝衣”的意思。 18.腰白玉之环“腰”转化为动词“腰佩”。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古代汉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以作状语。由于名词的这种作用和副词相似,所以有的人称之为名词用如副词。普通名词作状语,有的表示处所或工具,有的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有的表示比喻。 1.表示方位或处所。例如: 《山海经·夸父逐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表示方位) 《荀子·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表示方位)

鱼我所欲也 重点字词

《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意思 【所欲】意为“喜爱的东西”。??【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与“欲”相反。??【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 ?【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勿丧】不丧失(其本心)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蹴尔】用脚践踏着。??【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ú)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 【何加】(有)什么益处。??【奉】奉侍。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

“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向为身死而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èi,介词。第二个“为”,wéi,动词,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 【本心】天性,天良。 《鱼我所欲也》词语古今异义: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鱼我所欲也》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般“得”名词,恩惠,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感激? 《鱼我所欲也》多义词辨析:??【为】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接受?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向为身死而不受:宁愿?【得】

常用一词多义词

2010英语中考词汇表常用一词多义词 A 1. abou t (prep) 关于Why not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e for tomorrow’s lecture? (ad) 到处,四处Watch out! Bears about! 大约Let’s meet at about 4 o’clock at the school gate. 2. absent (a)缺席的--Who is absent today?--Daming. He had an accident on the school trip. absent-minded健忘的My grandpa became absent-minded with age. 心不在焉的He was so absent-minded in class that the teacher became angry with him. 3. after (prep)在…后面My best friend Peter sits after me . (conj)在…以后I will tell her the news after she comes back. 4. against (prep)倚在……上The piano is against the wall. 对We played against a team from the No.2 Middle School and won the game. 反对Don’t do anything against the law. 5. around大约See you around 7:30. 向各处I lik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someday. 环绕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6.as(ad)像…一样,如同He is as tall as his father. as (conj)由于,因为As you weren’t there, I left a message. 在……期间,当……的时候Then she drove me over to Bobbie Decker’s house, explaining as we went that I was now one of Santa’s helpers.(朝阳期末完形) as(prep)作为,当作He had a job as a teacher three years ago, but now he worked in a company. B 1. bear (n)熊He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en he saw the bear in the forest. bear (v)忍受He can’t bear to be laughed at. 2. bill(n)账单;--Have you paid the bill? 钞票,纸币--Yes, I paid the bill with a ten-dollar bill. 3. book (n) 书,本子There are a lot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 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⑵如使 .._________________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_⑶此之谓失其本心 ⑷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__⑸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⑹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 ⑺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⑻万钟于我何加.______________ ⑼故不为苟得 ..也_________________ ⑽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⑾乞人不屑.也________________ ⑿万钟 ..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 ⒀乡为生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⒁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⒃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 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 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 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5.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 7.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8.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课文 1.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鱼我所欲也字词梳理

鱼我所欲也字词梳理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我们一起学习《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知识吧。 鱼我所欲也 先秦:孟子及其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欤通与;乡通向;辟通避) 注音: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不屑(xiè) 形近字: 俸:(fèng)俸禄苟:(góu)苟且辫:(biàn)辫子辨:(biàn)辨别 奉:(fèng)侍奉荀:(xún)姓荀瓣:(bàn)花瓣辩:(biàn)辩解 1.心:天性,天良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下同。 10.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1.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2.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初中古文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总汇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 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 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 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 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 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 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发现,出现(便得一山《桃花源记》)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uó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开头一边,画卷的一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3、憎恨(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 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 幽香)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与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得词类划分 词类就是根据词得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划分出来得类别。 古代汉语得词类,跟现代汉语得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名称得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得词。例如: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狼》) 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得状态得词。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例如: 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词.例如: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得词,叫做代词。例如: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太后之色少解。(《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得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得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得单位连接起来得词,例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冯婉贞》) 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 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例如: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得词。例如: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总结 《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鱼我所欲也》也是初中语文的一篇重点文言文课文。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鱼我所欲也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一:课文介绍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县人。战国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孟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人民。在人性的问题上,他提出“性善”论,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从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 肯迁就、不肯趋付权势。在本文中他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都将其作为行动的准则。 鱼我所欲也知识点二:重点字词 1、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2、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的意

思。 3、辟:同“避”躲避。 4、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 5、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 6、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由是则生而又不用也: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 生存,但有的人不用。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8、非独:不单,不仅。 9、丧:丧失。 10、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1、呼尔而与之:(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 12、蹴cù:用脚踢。 13、不屑:认为不值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中考英语1600词汇中常用一词多义词

英语中考词汇表常用一词多义词 A 1. about (prep) 关于Why not talk about the Chinese culture for tomorrow’s lecture? (ad) 到处,四处Watch out! Bears about! 大约Let’s meet at about 4 o’clock at the school gate. 2. absent (a)缺席的--Who is absent today?--Daming. He had an accident on the school trip. absent-minded健忘的My grandpa became absent-minded with age. 心不在焉的He was so absent-minded in class that the teacher became angry with him. 3. after (prep)在…后面My best friend Peter sits after me . (conj)在…以后I will tell her the news after she comes back. 4. against (prep)倚在……上The piano is against the wall. 对We played against a team from the No.2 Middle School and won the game. 反对Don’t do anything against the law. 5. around 大约See you around 7:30. 向各处I lik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someday. 环绕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6.as(ad)像…一样,如同He is as tall as his father. as (conj)由于,因为As you weren’t there, I left a message. 在……期间,当……的时候Then she drove me over to Bobbie Decker’s house, explaining as we went that I was now one of Santa’s helpers.(朝阳期末完形) as(prep)作为,当作He had a job as a teacher three years ago, but now he worked in a company. B 1. bear (n)熊He ran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when he saw the bear in the forest. bear (v)忍受He can’t bear to be laughed at. 2. bill(n)账单;--Have you paid the bill? 钞票,纸币--Yes, I paid the bill with a ten-dollar bill. 3. book (n) 书,本子There are a lot of books in the library. book (v) 预订You’d better book tickets if you want to watch the movie. 4. break (n) 休息It’s time to take a break. break(v) 打破It’s really bad to break the valuable china vase. 终止She broke the silence by coughing. 已坏I don’t think my watch is broken. 5. bring(v)带来,拿来 ①Please remember to bring your homework tomorrow. ②His energetic interest and ability brought an offer to become a line boss.(西城期末完形) 6. brush (n)刷子, 画笔,毛笔It’s good for us to change our tooth-brush regularly. (v)刷You’d better brush your teeth after meals. 7. burn (v) 着火The house was burned to the ground.(ie completely destroyed by fire) 使晒黑His face was badly burnt by the hot sun. (他的脸被烈日晒伤了) Her skin burns easily. (她的皮肤不禁晒) (n) 烧伤,晒伤 8.but (conj)但是It’s not cheap, but it’s good.

第五章 词类活用

第五章古代汉语常识——语法之一:词法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第二节虚词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副词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2、代词 3、形容词、名词的用作一般动词3、介词、连词 4、名词用作状语4、语气词、词头和词尾 汉语词类的划分 现代汉语中,根据词的意义和造句功能可以把汉语词分为两大类,即实词和虚词。古代汉语也如此。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和量词四类 (现代汉语代词、副词都是实词)。 虚词: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分为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语气词等类。本教材没有助词。 第一节实词的活用 1、词类活用: 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所谓词类活用,通常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按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 注意: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 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临时性,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活用为另一类词。如果离开了特定的上下文,它就没有这种用法了,原来是什么词类还是什么词类。 词的兼类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几类词的特点。也就是说,一个词,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等,这是词本身所固有的,不随具体环境而改变。如: (1)入朝见威王。《战国策·齐策》(2)相如每朝时。《史记》 两个“朝”字,一个用作名词,一个用作动词,这是词的兼类问题,不是活用。因为即使离开了上述语言环境,人们也知道“朝”字有两个词类,可以作动词,(朝见),也可以作名词(朝廷)。这是“朝”本身所固定的。、 可见,词的兼类是词义引申发展的结果,它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不同的意义和类别。这是 词自身所固有的,也是人们都知道的。它的各种用法是稳定的、经常的。其特点就是稳定性。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的区分标准:是临时性的,还是稳定性的。 一、使动用法: 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 ①孟子将朝王②武丁朝诸侯 1、动词的使动用法 (一)及物动词使动用法。 (1)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士将攻之。《左传》使……饮 (2)阳货欲见孔子。《论语·阳货》使……见(xian),出现 (3)欲辟土地,朝秦楚。(《孟子·梁惠王上》使……来朝见 (4)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战国策》使……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