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2.2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2.2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2.2 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众所周知,光影和色彩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引导着观众的视觉效应,同时色彩也起着表现主题、增添感染力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引导观众了解影片所要着重表达的情感,并能烘托剧情气氛,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2.1 5D Mark II 的画面色彩和光影评价

相对来说,佳能EOS 5D Mark II在色彩和光影方面的体现是很细腻的。在可拍摄高清视频的相机中,5D Mark II 是很不错的选择,高清视频720p 1280×720,视频分辨率有640×480和1920×1080,视频拍摄帧数30帧/秒。不仅色温偏差小、感光元件大(36×24mm眼平五棱镜、放大倍率:约0.71、倍视野率:98%),更是有着出色的降噪功能,让画面达到更加细腻的效果。当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时,EOS 5D Mark II可以获得很准确的色温感知,能够自然还原对象色彩。即使在标准影片风格成像色彩饱和度不高的情况下,也没有明显的偏色,仍然能保持着佳能的一贯风格。

以上两幅画面均为5D Mark II 所拍摄短片中的画面,画面中的色彩明显很细腻、柔和,上图中人物的肤色、婚纱的白与下图中帽子的米白、五颜六色的墙壁都保持着事物的真实色彩。

与摄像机在色彩和光影的表现相比,5D Mark II 的色彩更细腻、柔和,光影对比更鲜明。而且在设置不同的色调时,并不会出现明显偏色。5D Mark II白平衡模式包括自动、晴天(日光) 、阴天、白炽灯、荧光灯、自定义和色温设置(2500-10000K),具备白平衡矫正和白平衡包围曝光功能,支持色温信息传输。

而大多数的摄像机在这方面的表现没有5D Mark II到位,如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摄像机:索尼的250p,或Z7C。虽然同样可以调节白平衡,但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色,且价格也比单反相机更为昂贵,如一台Z7C 就需要4万多。一款较好的单反相机,如5D Mark II,加上一个50*F1.4的蔡司镜头,总共才2万左右。

2.2.2色彩的运用与体现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众多影片当中,有些电影是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对比来结构整部影片的。如:《辛德勒名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英雄》《美丽人生》等。

《辛德勒的名单》——大面积黑色调凸现一片红,衬托了红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整个画面起到了很好的点缀作用,使画面看起来不会显得空洞乏味。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大片的绿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的气息,饱满的

画面不会显得拥堵。

《英雄》——这个画面给人一股冲动和紧张感,整体的黄加红让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熊熊烈火升腾的感觉,也让画面看起来很干净。黄色的冷漠、高傲、敏感,具有扩张和不安宁的视觉印象。黄与红的混搭,威武中不失华丽。

《英雄》——主体的绿加上河水的白,赋予人一种寒冷而不失平和的情感。虽然是打斗场面,但画面更多的是一种飘逸中的安稳。

《蓝白红三部曲之白》——整个画面由黑白灰构成,大面积的白让画面呈现出一种圣洁不容侵犯的感觉。近景中新娘的微微一笑,让这份白渲染得画面更为快乐、纯洁。白色的朴实、纯洁、快乐融入了黑和灰,整体上多了份含蓄。

2.2.3影调的运用

没有光线就谈不上成像,正如构图使影像具有形式和实体一样,光线使影像清晰。要是没有了光线,也就没有形状的发现。也就是说,光线是影视的基础。

影调即是在光线的照射下所产生的明暗对比、层次,是构成影视基调的因素之一。影调可用黑白灰来组成画面效果。早在黑白片时代,创作人员就十分注重片子的影调,当时运用的布景大多为彩色的,其目的就是为了使黑白灰层次更丰富。现今的彩色片,也不仅仅是色彩的拼凑,同样也要重视色彩的黑白灰处理,以达到拥有影视片稳定的基调这一目的,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照明光线条件是重要的因家之一。

图为《辛德勒名单》的剧照,虽是黑白影片,但在影调的处理上,同样使黑白灰的层次极为丰富。

欧美的警匪片在影调方面的控制与体现有很多例子。在影片中的坏人多是用底光或顶光,让整个人看起来阴森恐怖;好人则选用侧光和顺光居多,让人看起来生动、刚硬、有神。

《达芬奇密码》——导演用了一个顶光,而对画面和背景处理时,都用了大量的黑灰,使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阴森、黑暗。

《源代码》——在这个画面中导演利用侧光,突出主角脸部表情,让人物看起来更加地刚毅、生动。

《黑客帝国3》——侧光的映衬加上主角满脸的严肃,让主角更是显现出一种坚定。

论色彩运用在电影中的作用

精心整理论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作用 学校:辽宁大学 专业:广告学 姓名:马路 学号: 中文要关词序言 二彩的表达 三、 (二)浪漫、夸张风格---------------------------------------6 (三)商业片---------------------------------------------------6 四、电影色彩与文化的关系--------------------------------------6 五、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6 (一)增强电影的形式美------------------------------------6

(二)表意-------------------------------------------------------7 注释---------------------------------------------------------------------8 参考文献 8 关键词 序言 色彩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跟自己生活体验相关的不同联想,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者说色彩能够表现感情。正因为如此,色彩在荧幕上如同在画布上一样,不仅仅是一种表现现象和实物外貌的手段,而且在揭示角色的内心面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越来越成为影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及发展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电影成长的最初岁月中,由于技术的原因,色彩曾长期徘徊在黑白世界中。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直到20世纪30年代方才问世,到了49年代才逐渐普及。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色彩在电影中的影响作用 当电影从黑白片进入到彩色片时代,意味着电影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因为银幕影像发生质的变化,彩色影像成为银幕空间的主体,电影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什么是色彩呢?色彩是人与物的自然特征。色彩是从原始时代就存在的概念,是原始的无色彩光线及其相对物无色彩黑暗的产儿。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而根据表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图像则更重视表现心灵及激发心灵的功能,注重视觉表现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脸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 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伊 顿在《色彩艺术》中指出:“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在心理上应该有体会和理解??它能把崇拜者的梦想转化到一个精神境界中去。”色彩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所有人的情感,即使在我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情况下,周围的色彩也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甚至影响我们的工作状况。如红色给人热情、奔放,象征着喜庆、幸福;黄色代表着光明、希望、高贵;蓝色象征着和平、安静、理智等等。 色彩在电影中的出现,不仅在电影中还原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而且增强了电影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欣赏电影时感受到色彩带给他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如要表现一种喜庆、欢快、愉悦的情绪情感时,我们常常运用暖色调(红、黄);而要表现一种恐惧、失望、悲伤的情绪情感时,则多用一些冷色调(黑、蓝、绿)。从心理方面看,色彩是电影中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所诉诸的不是意识和知性,而是表现性和气氛。不同颜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对电影的色彩运用来说,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色彩的感受性。既然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那么色彩就可以去影响观众的感受,这正是电影运用色彩的依据,也是电影发掘色彩的艺术可能性的前提。 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作为语言来讲述故事的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影片故事情节之外的内容。因此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造型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观众的日益挑剔,无论是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还是在形式主义、表现主义风格的影片中,色彩变成了无可取代的电影艺术语言,既传递情感,又表现思想,既烘托气氛,又体现风格。色彩成就了中外电影人的梦想,提升了观众的审美层次。色彩是影象时代和历史进程中的催化剂,有了它,电影世界及世界的电影才有了看不尽的主题。 在当代电影中,色彩最初级的运用就是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视觉表达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这也就是说,色彩是构建影片的基本要素之一。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浅谈色彩在影视作品的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中重要性 摘要色彩因其鲜明的感性特征而最易为大众所接受,色彩在导演们的手中成为一种总体象征和表意的因素,通过对环境、服饰色彩的变换来表现人物性格的转换,演绎人性的释放。一部电影的技术高低,主要看它能恰当的综合使用几种色彩。 关键词色彩影视作品环境服饰 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要素。但是,在影视艺术中,色彩发挥本色之外的表意功能却是较晚的事情。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其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后来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色彩的造型功能和表意功能才逐渐被挖掘出来,善于利用色彩进行表意和造型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说过的那样:“在拍摄彩色片时,有必要进行干预,拿走常见的现实,代之以当时的现实。” 鲁道夫曾经指出,“色彩产生的是情感经验。”各种不同的色彩唤起不同的情调,甚至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是因为色彩具有一定的心里倾向。影视中的色彩应该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完美,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它连同景物同周围环境的色彩搭配和变化来烘托整部影片的色彩,从而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情。 在《非常完美》中,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进行色彩的冷暖处理,明暗处理,反差处理等表达方式,达到了影片所要求的不同效果,从而使观众获得与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相一致或是与角色情感发展相一致的视觉感受,影片中的场景最具有设计感也是色彩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苏菲家。在苏菲家里,我们不仅仅可以看到绿色的墙壁和红色的躺椅,还可以看到蓝色系的地砖,黄色系的沙发和紫色系的壁画……多种色彩的大胆运用,浓烈色块的激烈碰撞,不同色块的巧妙组合,使得苏菲家的整体风格色彩绚烂,既有欧洲的复古与奢华,又渗透着当今的时尚感和现代感,既体现课苏菲本身作为一个艺术家、漫画家所具有的如天马行空般的幻想能力,又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过室内不同角度和色彩的迭景反映出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例如,在影片的刚开始,表现苏菲失恋后生病卧床,画面最先呈现的是暗红色的墙纸和深色系的卧具,这种暗色调色彩的运用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苏菲失恋时情绪上的低落,同样是苏菲坐在床上的镜头,当苏菲准备反攻的时候,画面中开始有了橘红色的电话和淡色的台灯,卧具也变成了浅蓝色,这种色彩的明显变化反映出主角苏菲状态由一蹶不振到斗志昂扬的转变;而当何润东所饰的常瑞走进苏菲的生活中时,苏菲家更鲜艳的颜色和更跳跃的颜色和更跳跃的色彩组合逐渐出现在影片的画面中,这同时也暗示着苏菲的生活和情感经历都会有不同于从往的变化。

色彩在影视中作用

湖南科技大学 本科生期末考试 考试科目: 数字媒体设计 任课老师: 游嫿 学号: 1066010103 姓名: 陈景 所属学院: 潇湘学院 专业: 美术学 考试时间:2012年—2013年第二学期考试成绩:

色彩在影视中的作用 [摘要]:影视动画在通过生动画面带给人动态和故事情节的同时也通过动画中色彩的变化和交错运用来衬托动画中的环境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我们在研究色彩在flash动画中的作用时便要色彩本身出发,通过对色彩的组合形式及原理分析,集合flash影视动画的特点就效果表达的实现,将两者结合探得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作用。 [关键词]:色彩 Flash 影视动画作用 一、色彩效果的表达和实现 色彩作为传达视觉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和因素,给人带来情绪、行动或者精神方面的波动和反应。色彩自身的不同可以传达不同的视觉效给人一种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红色可以使人想到一种激烈和热情,绿色使人想到一种平静和希望,同时;色彩也可以给人一种职业标志或者暗示,如海陆空三军军装的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军种和职业特点。在我们运用色彩来表达某一主题、某一行业特点或者其他效果时,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色彩的基础上将色彩与该特定领域或者特定题材相联系,通过一种色彩组合与匹配达到所要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意欲表达的思想感情。 由于颜色对人们心里的影响不同,所以颜色会有着不同的分类,一般而言,将颜色分为冷暖两个色系。冷色系包括青、绿、紫等,暖色系包括红、橙、黄等,冷色系带给人们一种清新、高雅而宁静的感觉,暖色调给人一种热情、温馨的感觉。从色相上讲,有红、绿蓝三种色调分别给人热情和阴冷的感觉,通过对于色彩的运用来表达不同

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艺术表现 --毕业论文

【标题】色彩在影视动画中的艺术表现 【作者】丁洁 【关键词】色彩元素色彩情感语境渲染 【指导老师】李晓勇牛洪旭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色彩不仅仅是刺激人类视觉感官的第一要素,也是造型语言的最重要的表现手段。它在动画片当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部优秀的动画在某种意义上会胜过一部电影,它会让人完全的去投入其中,会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喜怒哀乐,会让不同阶层阶段的人们得到启示。我认为动画就是"赋予事物生命与灵魂",动画艺术家们赋予他们的创作以生命和灵魂。动画决不单纯是机械呆板的动作。他有着斑斓的色彩来打动我们的心灵,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生命的活力。当今对色彩在影视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没有全面的系统的表述,多数都只是在影视作品的评论中泛泛而谈。众多的网络资源上也频频提到这个问题,但都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研究和体验,对影视作品的分析来看色彩在动画作品中的更加具备的深刻艺术感染力。 一、色彩的基本要素及心理 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的那一刻起,色彩的历史即已展开。 色彩是人的视觉对光的反映的产物。各种物体都有不同的颜色,当白光(阳光)照射某物体时,它会吸收或反射某些波长的光滤。不同的物体,因其吸收和反射光的不同,便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白光是一种混合光,它的可见光谱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色。物体能反射什么光,这种光对视觉便产生什么反映,我们便感知是什么色彩。

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彩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以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均代表各类色的具体色相。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是由光线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明暗效果。同一色相可以有不同的明度,如红色中,朱红较明,深红较暗等。不同色相更有不同的明度,如黄、橙明度较高;红、绿明度居中;蓝、紫明度最低。纯度。又称彩度、鲜艳度、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含该色量的饱和程度,是对色彩的色觉强弱而言的。在色相中加入白色或黑色,都会降低其纯度。色彩的纯度还与物体表面状态有关,表面粗糙,纯度降低;表面光滑,纯度较高。 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当我们看到不同的颜色时,心理会受到不同颜色的影响而变化产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不同的色彩积累了不同的生活感受和心理感受。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联想。譬如,红色便会给人以温暖、热烈、刺激的心理感觉;绿色会使人心中充满生机,感到宁静、和平、悠然;蓝色能给人以辽阔、深远、寒冷、神秘、梦幻般的感 受;白色的云朵、月光让人感到光明、纯真、圣洁、明朗;黑色往往与黑暗相联结,叫人感到沉闷恐怖。同时色彩还有暖色与冷色之分。暖色给人视觉上的刺激力强;冷色给人视觉上的刺激力弱,具有收缩感。这样,不同的颜色便与不同的视觉感受和生理、心理感受连接一起,而一旦被有意识地运用到造型艺术范畴内,则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它虽然具有不同程度的还原客观色彩的再现性能,但获得更多的则是传达不同主观情感色彩的表现能力。色彩是一个可感悟的充满欢乐与悲哀、温馨与幸福、阴险与狡猾、聪明与智慧、狂热与宁静的多义的无形的语言世界。二、影视艺术中的色彩符码

电影中色彩的作用

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全面的总的倾向和风格。在电影创作中,首先要营造作品的色彩基调。一部电影往往是以一种或者几种相近的颜色作为影片的主导色彩,在视觉形象中营造出整体的气氛、风格和情调。导演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和选择搭配。在电影中形成一定的色彩基调,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而起到渲染、烘托主题的作用。电影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的特定氛围能强化色彩在作品中的视觉冲击力、更好地传递作品的思想感情。色彩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语言,一方面它体现了导演的意图,表达某种倾向性;另一方面不同色彩的选择还可以营造出不同影片的风格和基调。 电影色彩的独立象征。句子层面上的独立象征是色彩象征意义的起点,它大致分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色彩与人结合形成服装色彩的象征,另一种是色彩与物结合形成符号色彩的象征。 在电影中,导演常常拿不同的服装色彩来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这是因为服装色彩能最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偏爱和取向,从而达到明确的象征意义。电影中还有色彩与物的结合,导演充分使用“红灯笼”———色彩造型符号,随着剧情的变化,它被导演赋不同的象征意义。洞房花烛夜的红色灯笼成了男权主义的符号,那象征着封建礼数和牢狱的古建筑的红灯笼,便成为妻妾欲望的主体,不仅几位夫人在争,而且连一个女仆人,也被困在这种状态之中,在屋中自行点着补着补丁的灯笼,以示她对地位和欲念的渴望。可见色彩的符号象征意义是多么美妙。 电影色彩的局部象征。色彩的符号意义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然而一个复杂一点的象征意义往往不是一个色彩组,一个色彩句子可以承担的,必须有一个色彩的意象群,在色彩的句法和句群结构的象征层面上考虑。这就是色彩的局部象征意义。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就是色彩结构象征的最佳例证 。 在这部电影中主要设定了 红 、 蓝 、 白 、 绿 、 黑五种颜色分成五个色彩段落,不同的色彩段落,承担了不同的叙事任务,也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每一种颜色的叙事中都蕴含着一个谎言和背叛。“ 红色是无名欺骗秦王的谎言,是飞雪对残剑的爱情虚拟的背叛; 蓝色是秦王猜出无名的谎言,进而对无名的谎言的修补: 白色是无名对自己、飞雪和长空允诺的背叛; “绿色”是残剑对飞雪允诺的背叛; “黑色”是秦王对无名阐述诺言的色彩隐喻 电影《英雄》用色彩构筑场景空间达到了自己所需的象征目的,属于色彩象征进入结构的层面。 。

影视色彩论文

色彩在影视节目中的应用 摘要:生活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色彩,应用于各行各业,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影视节目中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关键词:影视色彩;光线效果;色彩基调;造型作用。 色彩是一个能够强烈而迅速被人感知的因素。通过光的作用,恰当的色彩装饰既能保证人们的正常的生活,又能达到调节人们的情绪、心理,渲染气氛的目的。色彩在影视节目中尤其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是在光线(灯光和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来的,有光才会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一切物体产生颜色,首先是光线的照射,其次由物体表面结构所具有的不同吸收与反射(透射)功能,确定它在受光照射下会呈现什么颜色。最后这被反射和透射的光刺激了人眼视网膜上视神经细胞,人才感觉到色彩的客观存在。比如:一束白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如果只有长波光——红光被反射出来,其它波段的光被全部吸收,物体表面呈现红色。同样道理:只有蓝色波段被反射,其他被吸收,物体表面为蓝色——如果照射到物体表面的白光全部被反射出来,表面就为白色;全部吸收,表面就为黑色;如果按等比例反射和吸收,物体表面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灰色。所以,色彩是光和物体表面性质的视觉反映。因此认识色彩要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等方面来了解和把握色彩。 色彩作为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之一,不仅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符号,而且具有传达信息和情绪、塑造艺术形象的造型职能。大到一部电影、电视剧、一个电视节目,小至某个电视画面,色彩的选择、提炼、组合与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拍摄新闻纪实性节目还是拍摄艺术表现性画面,我们都必须要有一种色彩构成意识和色彩表现意识。因为在有限的影视框架平面中,所容纳的形象和色彩必须加以选择、调整和组合才会形成和谐的色彩美感,才能形成影视节目的色彩美。从色彩的基调、造型作用以及戏剧表现作用来看,影视节目离不开五彩缤纷的色彩。 一、色彩的基调 当我们拍摄一部影视作品,比如电影、电视剧、纪录片、音乐电视等都有一个与主题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从第一束光照耀混沌世界之时伊始,光与色的魔力就显现出来了。较之绘画而言,电影艺术中的色彩修辞学还算一门起步不久的学问,还有许多有待我们去研究探索之处。本文拟就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做简要的分析。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1888年英国人勒普林斯在银幕上成功放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Roundhay Garden Scene,片长仅仅两秒钟,此为默片。1906年第一部自然色彩的彩色影片诞生,制作者是英国人George Albert Smith,内容是他的两个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而公认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35年美国导演马摩里安执导的《浮华世界》,它让电影脱离了黑白二色的限制,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令电影艺术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世界。这部彩片的成功是继有声电影之后电影的二次技术革新,色彩从此成为电影表现的重要元素。 和照相术刚刚开始一样,这一时期的彩色电影也受到古典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摄影师会对现实对象进行明显的主观化处理,有意加强镜头形象的象征性、寓意性,画面追求绘画性和绘画感。直到20世纪中叶,电影观念才有了明显转变,人们对屏幕形象的真实感提出要求,画面效果逐渐脱离对绘画感的模仿。加之技术的革新和彩色胶片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影胶片的色彩表现力更为丰富、细腻,也使得电影艺术更易于表现现实、贴近生活。电影色彩在电影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它既能真实再现自然,也能表达人物的内在情感,同时还是电影人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https://www.360docs.net/doc/635049881.html, 自20世纪70年代末,电影技术日趋完善,表现手法也趋于丰富,中国的电影人也意识到了色彩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并将色彩观念运用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创作中。特别是在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导演不断地在色彩运用上进行探索,创造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1979年,北影厂张铮导演的《小花》和西影厂滕文骥、吴天明执导的《生活的颤音》都在电影中融入了各自对电影色彩的认识。在《小花》中导演将多个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通过画面色彩的交互对比来进行现实与回忆的间断叙事,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生活的颤音》做了更多的尝试性的探索,把当时最时髦的电影技巧都运用个遍,譬如升格摄影、定格、交叉叙事,等等。当今的信息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影也随时代而不断变革,但色彩在电影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为电影人所重视。 二、色彩出现在电影作品中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对古典绘画史稍作了解就会知道,关于形体结构与色彩孰重孰轻的争论从来就未曾停止过。古典绘画往往将作品的叙事性放在首位,或是描绘庄严的宗教故事,或是重塑崇高的历史片段。色彩只是形体或形式的附庸,从古典美学的角度来看它并非艺术作品所必备的品质,过分地抬高色彩的地位必然导致徒有其表且冲淡作品的叙事功能。这样的观念进而影响到刚刚进入彩色时代的电影创作,也成为电影人与理论家竞相争论的话题。 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里讲到:“所有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试验都证明,我们更多感受的是色彩的价值,而不是色彩本身,何况在许多情况下,强烈和刺眼的色彩(先不谈其虚假性)是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感到不快的。”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也认为浮华的色彩无疑会阻碍运动的视觉观感,增加影片的静态感,从美学意义上讲远逊色于黑白片,鬼魅般的色彩令电影定格于某一画面、更趋绘画的特质,使电影叙事变得呆板、不流畅。于是他说“色彩即静止”。但色彩于电影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马尔丹又认为色彩并非一无是处,一些轻松、欢快主题的电影,像喜剧片、惊险片、西部片或者音乐片中色彩能增强影片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能够很好地迎合观众的趣味。但一些像战争片或心理题材的影片就不宜使用色彩,这使其中严肃或神秘的气氛大打折扣。 与之相反的是,现代绘画恰恰想要摆脱艺术的叙事功能,色彩的独立正好吹响了革命的号角。直到20世纪后期电影人才开始正确地认识到色彩对电影叙事功能的作用,恰到好处

影视制作色彩知识讲

色彩知识是深圳影视制作、深圳摄影摄像爱好者必须学习的一大知识点。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设计爱好者对色彩的喜爱更是“如痴如狂”,他们知道色彩不仅仅是点缀生活的重要角色,它也是一门学问。要在设计作品中灵活、巧妙的运用色彩,使作品达到各种精彩效果,就必须对色彩好好研究一番。今天我们首先学习一些关于色彩的最简单、基础也是很重要知识,感受一下色彩运用的妙处。 一、色彩模式 在影视制作中色彩分为4种模式: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规律,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1.人眼对色彩识别的一般规律 影视制作中从原理上讲,单一波长的电磁辐射所发出的可见光称为谱色光或单色光。人眼对此感觉到的是一种单纯、鲜艳的颜色,可称为谱色或单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种光源发射出的可见光都不是谱色光,他们是由连续光谱或是线状光谱构成的,它们所发出的光线称为复合光。无论谱色光,单色光或复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调、饱和度三个参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对人眼刺激的强弱,与进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关。光源的发光强度越高和彩色物体表面的光谱反射率越高,物体的亮度越高。色调是彩色之间相互差异的重要特征所在。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谱色光有不同的色调。人眼大体能分辨出200多种不同的的色调。饱和度表征色彩的纯粹性,即某种色调的浓度、深浅程度。正是由于人眼对不同颜色在识别上的差异性,因而在创作上,对于不同的颜色应该区别对待。例如,人眼对蓝色区域的饱和度分辨阀和色调分辨阀都是比较高的,在色彩的控制和处理上,蓝调的控制是比较容易的,而黄绿色调的控制是最困难的,稍稍不慎就会造成层次的丧失和色调偏离。 2.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与监测 前面谈论了人眼对色彩识别规律,接下来我们探讨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和监测的一些概念和方法,这将加深我们对数字色彩的认识。计算机是通过数学的方式,经过程序计算形成图像。任何图像,不管它如何复杂,在计算机中都是像素的集合。每一个像素的颜色都能单独设定。现行通用的PC对图像的设定是通过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数来进行描述的。在表达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时,采用的是颜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 数字色彩处理是直接对画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终效果的显现也依赖于数字显示设备才能查看、比如显示器、监视器等设备。由于各种色彩显示设备自身的色彩显示设置标准不同,因此各设备并不能完全做到检测效果的统一。比较常见的色彩监测设备有LumaWFM波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 ?马尔丹讲: 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 停止这段时间被感光的胶片; 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2、景别:远全中近特

3、角度:俯仰平 4、运动:推拉摇移跟 5、照明:三点布光 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容美——拍什么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

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浅谈现代电影中的色彩构成 摘要:色彩作为电影的重要语言,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色彩对电影的作用。色彩对人们感情的传达、色彩对剧情的推动、色彩的象征意义。阐述了现代电影中色彩的重要。 关键词:色彩;情感传达;剧情推进;象征 在电影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语言之一,是可以说话的。在对人们形成了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又与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作为年轻的艺术门类电影从最初的无声片、黑白片到今天立体声的彩色片,这期间经历了近一个世纪不断完善和探究的过程。色彩作为电影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觉元素,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为增进剧情、丰富画面、加强真实感,提高电影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一、运用色彩创造某种氛围,反应人物情绪,产生情感传达的人性化互动 尽管近代以来的人们被告知:色彩只是眼睛玩弄的魔术,物体是没有色彩的,当日光照射到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时,这个物体按照其分子结构吸收某些波长而反射出另一些波长,这些被反射出来的波长在人的眼睛里就被感知为某种色彩。色彩在电影中更象是一位“情感的演说家”,它作为人类情

感的载体,连接着“编剧”、“导演”、“电影”、“观众”。这种连接是一种情感沟通的互动交流,在电影的产生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色彩的情感表现规律,充分发挥色彩的各种心理特征。如: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鹅黄色、粉红色、宝蓝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美妙、斑斓、安全、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种莫名的危险。在这组镜头中色彩对剧情的推动与演进作用是显见的,从开始的兴奋、喜悦到后来的恐惧、紧张,除了故事本身的睛节以外,色彩心理学上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见动画片中色彩的运用对于调节观众情绪和增进剧情的发展起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大师张艺谋的《英雄》的大色块中就包含着想传达给观众的情绪,影片先后出现了红、蓝、白、绿、黑五种色彩,每种画面色调都有不同的喻意,对推动故事发展,刻画人物性格都起到了烘托作用。红色的基调向观众传达了无名心中的躁动,红色的故事中包含了忌妒、怒火、痛苦,这一段在飞雪将如月斩杀后满天黄叶变成红色达到极致;蓝色的故事中包

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浅析色彩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 摘要:色彩是影视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在当代影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电影中担当着再现客观事物,交待环境;用色彩的视觉表达情感、渲染意境;用色彩的语言来表达内容的内涵,形式的美感;用色彩的象征,张扬个人的个性,引起观众的共鸣的作用。而色彩视觉效果的审美价值,正是由于融入了创作者的主观感受、情感、意念,才使得画面色彩关系更为热烈,更加具有冲击力。 关键词:色彩;作用;叙事;象征 色彩随着彩色电影的出现在电影中运用却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虽然在电影中运用色彩的历史不长,而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色彩在电影中仅仅发挥再现客观事物的写实功能。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色彩衍生出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参与剧作造型、传达象征意蕴的基本元素,不少导演甚至是独具匠心地夸张和造假,强化某种色彩。正因为有了色彩使得电影艺术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而独具魅力,丰富强化了电影的主题。 现将电影的色彩作用归纳如下: 一、叙述事物,交代环境,增强视觉形象 这种色彩的运用是从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中借鉴过来的,这里的色彩是构建影片的一个因素,它和影片中的形象等诸元素一起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影片的框架,影片中的一切情节和故事都是在这个框架中发生、发展的。比如一些怀旧的影片,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运用土黄色调来表现黄土高原的贫瘠,象征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人们是无法逃脱被大自然吞噬的命运的。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通篇采用红调,张艺谋向我们展示了东北人的血性,和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的英勇不屈。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等等,就加上一层淡淡的黄色,制作出年代久远的感觉,与现在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无极》中人物穿上色彩华丽、美纶美换的服装,而背景则沉沦在一片昏暗平淡的色彩中,反映出电影中人物外在的尊贵与内在的空虚委蛇的反差与对比。 二、、烘托影片氛围。表达人物感情,产生情感互动 影片《海底总动员》中尼姆和爸爸到海底学校的一组镜头,用各种绚丽的橘红色、粉紫色、大红色、草绿色等色彩来装点画面,营造出一种斑斓、和谐、活跃的气氛,而当尼姆不听从爸的劝告执意要离开大家去那艘大船边冒险的时候,画面一下子变成以深蓝色为主的大面积海水,这其中掩映着尼姆那娇小的朱红色身躯,形成冷色与暖色色性上与面积上的强烈对比,使观众的心为之收紧。那一片深蓝色的水域和远处灰黑色的模糊的大船底部预示了一

2.2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2.2 影视画面的色彩与影调 众所周知,光影和色彩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每一部影片都有一个统一的基调,引导着观众的视觉效应,同时色彩也起着表现主题、增添感染力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引导观众了解影片所要着重表达的情感,并能烘托剧情气氛,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2.2.1 5D Mark II 的画面色彩和光影评价 相对来说,佳能EOS 5D Mark II在色彩和光影方面的体现是很细腻的。在可拍摄高清视频的相机中,5D Mark II 是很不错的选择,高清视频720p 1280×720,视频分辨率有640×480和1920×1080,视频拍摄帧数30帧/秒。不仅色温偏差小、感光元件大(36×24mm眼平五棱镜、放大倍率:约0.71、倍视野率:98%),更是有着出色的降噪功能,让画面达到更加细腻的效果。当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时,EOS 5D Mark II可以获得很准确的色温感知,能够自然还原对象色彩。即使在标准影片风格成像色彩饱和度不高的情况下,也没有明显的偏色,仍然能保持着佳能的一贯风格。

以上两幅画面均为5D Mark II 所拍摄短片中的画面,画面中的色彩明显很细腻、柔和,上图中人物的肤色、婚纱的白与下图中帽子的米白、五颜六色的墙壁都保持着事物的真实色彩。

与摄像机在色彩和光影的表现相比,5D Mark II 的色彩更细腻、柔和,光影对比更鲜明。而且在设置不同的色调时,并不会出现明显偏色。5D Mark II白平衡模式包括自动、晴天(日光) 、阴天、白炽灯、荧光灯、自定义和色温设置(2500-10000K),具备白平衡矫正和白平衡包围曝光功能,支持色温信息传输。 而大多数的摄像机在这方面的表现没有5D Mark II到位,如近年来使用较为普遍的摄像机:索尼的250p,或Z7C。虽然同样可以调节白平衡,但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偏色,且价格也比单反相机更为昂贵,如一台Z7C 就需要4万多。一款较好的单反相机,如5D Mark II,加上一个50*F1.4的蔡司镜头,总共才2万左右。 2.2.2色彩的运用与体现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在众多影片当中,有些电影是通过色彩的变化与对比来结构整部影片的。如:《辛德勒名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英雄》《美丽人生》等。

论色彩运用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及作用 学校:辽宁大学 专业:广告学 姓名:马路 学号:290102138

目录 中文摘要----------------------------------------------------------3 关键词----------------------------------------------------------3 序言----------------------------------------------------------4 一、彩色电影的产生及发展-------------------------------------4 二、电影色彩的表达----------------------------------------------4 三、电影中的色彩风格-------------------------------------------5 (一)纪实风格------------------------------------------------5 (二)浪漫、夸张风格---------------------------------------6 (三)商业片---------------------------------------------------6 四、电影色彩与文化的关系--------------------------------------6 五、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6 (一)增强电影的形式美------------------------------------6 (二)表意-------------------------------------------------------7 注释---------------------------------------------------------------------8 参考文献---------------------------------------------------------------8

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艺术探究

影视动画设计中的色彩艺术探究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当下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文化的角度切入,简要地介绍了影视动画中的色彩艺术。并根据自身的理论学习与实际上的经验提炼,对其设计中的色彩艺术进行了初步的粗浅论述与探讨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可以引起更多的热爱该方面的人们来参与探讨,从而真正的提高我国在影视动画设计中的理论研究水平与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影视;色彩艺术;探究;动画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生活的充裕,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影视动画产业在国内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其中的各种色彩艺术应用也让人充分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因而对其加大研究力度,提高这方面的理论水平,增加技术应用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的影视动画产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一、概述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影视动画产业的确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精神需求的增长以及人们眼界的开阔与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作为一大文化产业也日益显现出在人民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色彩艺术的运用在影视动画制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主要是一种重要的视角表达,也可以将其比作动画设计的灵魂,其中蕴含着集体性的价值心理体验与情感的共通,将其运用得好,发挥出优质效果对于一部影视动画来说,将会给观者带来无尽的视觉冲击力与强烈而深刻的感染力,因而必须加大对其研究力度,在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将技术应用能力拔高。 二、作用分析 1、从故事情节方面看 色彩与人类的内心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根据心理学家古尔德斯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有着较长波长的色彩可以引起扩张性反应,有着较短波长的色彩则会引起收缩性反应。 因而可以理解,不同的动画制作中会根据不同的故事与情节需要而运用相适合的色彩风格,因为当其应用的十分成功之时,给观者所造成的冲击力主要是来自于其所渲染的气氛,尤其是循着故事的向前发展,各大情节的转换与变化,色彩会跟随其中,与其共同发生转化与变迁,从而带领观者进入不同的经过预先设计好的视角效果造成的幻景之中,让其与其中的角色遭遇,角色所表达的心境经过色彩的烘托,显得更为真实,更加能够刺激观众的眼睛,当观众将视觉冲击进行消化的过程中,其色彩与情节的联合早已对其内心的情绪造成了大量的入侵,从而使其得到了艺术感染与深入的体验。最经典的《花木兰》里,

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感悟色彩在电影中的作用 来源:王晓艳的日志 1927年,电影艺术由无声跨进了有声时代,使电影艺术更富有现实感和感染力。1935年。彩色技术首次在美国马摩里安执导的电影《浮华世界》中运用,使电影由黑白两色到彩色。不但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享受,更为电影艺术增添了新的魅力。 一、电影色彩简史回顾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彩色技术在电影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灵活、有区别地用彩色反映现实,但受绘画的影响。摄影主张对现实对象进行艺术加工、修饰和改造,强调视觉造型形象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追求画面气氛和意境,使银幕图像更接近绘画的要求。五六十年代,电影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开始追求真实可信的银幕效果,加之这一时期,电 影移动摄影的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了“照相本性”,彩色胶片的大量生产,为电影丰富的色彩表现提供了条件,促使电影艺术向“再现现实、接近生活”方面发展。自七八十年代始,电影技术已经成熟。表现手段日臻完善,中国电影人也开始认识到色彩的重要性,电影的色彩观念也随之进入了中国电影人的视野,并很快被付诸于实践。1979年,电影《小花》和《生活的颤音》率先对电影色彩的运用进行了有意识的探索。《小花》全片共有12个回忆性的黑白片断插入彩色片中,导演意图通过画

面色彩上的对比和交叉来完成影片的叙事。《生活的颤音》同样在艺术形式上敢于突破,导演几乎把当时能看到的比较新鲜的电影技巧都用了个遍。例如现实和回忆交叉的叙事方式,升格摄影和定格等。这两部影片都使用了黑白片和彩色片交替的手法。既表现了人物的意识活动,也在剧作结构上作了一次尝试。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电影艺术也在顺应着时代的潮流。满足着人们的需求与渴望。色彩也在为电影艺术的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色彩的情感作用 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经说过:“色彩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我们使用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用光与影象征生与死的冲突一样。”张艺谋也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色彩是最能唤起人的情感波动的因素。……我自已认为。从生理上说,色彩是第一性的,能马上唤起人的情绪波动。”的确,色彩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色彩作为电影艺术造型的一个重要的视觉元素,除了能还原景物的原有色彩,同时。还能传递感情,表达情绪:色彩不但可以表现思想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体现时空转换、创造情绪意境,烘托影片气氛,更是构成影片风格的有力艺术手段。当然,由于人们对不同色彩有不同的生理、心理反映,这也就形成了色彩的情感作用。 比如:红色—— 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色调,象征着温暖、热量,是爱情、热情、冲动、

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论色彩对电影主题的修饰作用 话题:兴趣爱好和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心理活动电影 [摘要] 色彩具有最直接的美学意义,它通过人的视觉将相关的影视信息传输给观众,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直观的视觉信号,而且还承载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色彩对于电影作品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语言,它可以渲染故事的情节、表达电影的主旨内涵、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趣等。色彩对于电影具有重要意义,它使电影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它也是决定电影成败的关键因素。[关键词] 色彩;艺术;电影;情节一、色彩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色彩具有最直接的美学意义,它通过人的视觉将相关的影视信息传输给观众,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直观的视觉信号,而且还承载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色彩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它不受时空和国别的限制,能够突破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共同领略电影艺术的独特魅力。很多知名电影导演都极为重视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在经

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后,不同的色彩象征着不同的意义。张艺谋导演曾经说过:“我认为色彩是最能够激起人们感情波动的因素,它是电影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张艺谋电影中,我们不难发现某种主色调会贯穿始终,这些色彩的成功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张艺谋电影的典型标志之一。在电影艺术领域,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红色是太阳和火焰的主色调,象征着热情、温暖、爱情和活力。中国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这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电影中亦有着明显的流露。例如,在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色是整部电影的主色调,导演将中国红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女主人公的服装是红色的,墙上的贴纸是红色的,随处可见的灯笼也是红色的。这部电影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典型的中国红,因为它代表着喜庆,代表着希望,代表着吉祥如意,红色的大量运用成功地凸显了中国特色,将中国的民间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红高粱》中,整部电影的基调也是以红色为主,富有中国韵味,单调却非常和谐。该部电影在色彩运用方面极为讲究细节,新娘子的装束、轿子的包装等均为红色,甚至连天空和云彩都被染成了红色。在这种红色的氛围中,人物对生命那种赤裸裸的欲求被充分地展现了出来,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在红色的氛围中瞬间爆发了出来。在张艺谋的电影《菊豆》中,红色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