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沙粒》
圆圆的沙粒读后感

圆圆的沙粒读后感这圆圆的沙粒一开始就有个超级伟大又让人觉得有点疯狂的梦想——变成一颗珍珠。
它周围的沙粒可就不理解啦,那些沙粒就像一群老古董,只会说:“别做梦啦,咱们沙粒就该老老实实待着,变成珍珠?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可是这圆圆的沙粒就像一个倔脾气的小孩,心里想着:“哼,你们懂啥,我偏要试试。
”然后呢,它就钻进蚌壳里了。
这一钻进去,那可就是漫长的等待啊。
在蚌壳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黑乎乎的,又挤又闷,就像把人关进了一个超级小的黑屋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去呢。
但是这个圆圆的沙粒可没有放弃,它就那么一直坚持着,像一个超级有耐力的马拉松选手。
这时候我就想啊,要是我,能有这样的毅力吗?我平时做个作业,要是稍微难点儿,就想打退堂鼓,一会儿想玩会儿游戏,一会儿想看看电视。
和这个沙粒比起来,我可真是太容易动摇了。
经过好多年,当它真的变成了一颗珍珠的时候,那可真是华丽变身啊。
那些曾经嘲笑它的沙粒肯定都惊掉了下巴,就像本来以为是个青铜,结果人家是个王者。
这珍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么美丽、那么耀眼。
它成功地从一粒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沙粒,变成了人人都羡慕的珍珠。
这篇文章就像给我打了一针强心剂。
它告诉我啊,只要有梦想,并且能坚持下去,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不管过程有多艰难,最后都有可能实现这个梦想。
就像这圆圆的沙粒,它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平凡的开始并不可怕,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久的努力,就能创造出不平凡的结果。
我也要像这个圆圆的沙粒一样,要是我有个梦想,就死死咬住不放松,不管别人怎么看,我就向着我的目标努力前进,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像这颗珍珠一样,散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呢!。
《圆圆的沙粒》最终版

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 下定了决心 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坦然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啊呀!从今以后,它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 光、奇妙的海景,听不到滚滚的涛了!… …
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
了! … …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沙粒是孤独寂寞的, 它有时候想起自己可能被同伴们遗忘了的时候 它多想爬出去和同伴们聊聊天,但是一想到_ __________就安静下来继续忍受这 孤寂的漫漫长夜;当夜幕降临,月亮高悬于天 空时,沙粒多么想欣赏一下外面美丽的月色啊, 但是一想到___________它默默地 留在了蚌壳里;当黎明的曙光来临,太阳当空 照耀时,沙粒多想出来晒晒太阳啊,它想那该 是多么舒服啊,但是一想到________ __它没有离开蚌壳一步。
·
北师大版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十单元
真诚
牢狱 简直
珍珠
潮水 动摇
坦然
猛烈 奇异
议论纷纷 风和日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异想天开 珠光闪闪
十分真诚 沙粒: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向同 伴们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 材。”
同伴:“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嘲笑 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珍珠的形成
在偶然的时候,一些外界的杂物— —比如沙粒、树棍等,会进入到贝的体 内并对它的身体造成损伤。这时,珍珠 质分泌细胞就会增生,逐渐将杂物包围 起来,以使它不会继续伤害身体。但是, 这些细胞分泌珍珠质的本领并没有因为 功能的改变而消失--它们继续分泌珍珠 质,这些珍珠质便以杂物为中心,层层 包裹,直到形成珍珠。
小学三年级语文《圆圆的沙粒》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圆圆的沙粒》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中的⼀篇童话故事,课⽂采⽤对话的形式叙述了⼀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动摇,钻进蚌壳⾥,⼏⼗年后变成了⼀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从⽽告诉⼈们只要朝着预定的⽬标,坚定不移的努⼒,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可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圆圆的沙粒》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圆圆的沙粒》原⽂ ⼀颗圆圆的沙粒⼗分真诚地向同伴们说:“我要变成⼀颗珍珠,成为有⽤之材。
”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嘲笑圆圆的沙粒。
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坦然地钻进蚌壳⾥。
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见滚滚的涛声了!……”“他简直是把⾃⼰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他动摇了,爬出来是很⽅便的,因为蚌壳开着⼀条缝。
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了。
圆圆的沙粒也被它的同伴们遗忘了。
⼏⼗年过去了。
⼀个风和⽇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海的波涛中打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
姑娘惊喜地叫道:“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是它?”沙粒们看见奇异的光彩,听见采珍珠的姑娘的⾼声赞美,猛然想起了⼏⼗年前的圆圆的沙粒。
“是我!”珍珠愉快地说,“我就是你们的朋友,那颗圆圆的沙粒!” 【篇⼆】⼩学三年级语⽂《圆圆的沙粒》教案 教学⽬标: 1、通过学习课⽂,领悟“朝着预定⽬标、坚定不移的努⼒就能实现愿望。
”的⾼尚品质,从⽽激励学⽣朝着⽬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按分好的段落,领悟每段的内容,概括段意。
3、有感情有语⽓的朗读课⽂。
教学重点: 1、领悟“朝着预定⽬标、坚定不移的努⼒就能实现愿望。
”的⾼尚品质, 2、有感情有语⽓的朗读课⽂。
教学准备: ⽼师准备:课件(各种形状、⾊彩的珍珠,沙滩景,海浪声,) 学⽣准备:搜集有关描写珍珠的精彩词句。
圆圆的沙粒(第三版)

有远大的目标
没有目标,安于 现状
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
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
……
这几十年中,圆
圆的沙粒遇到了
很多诱惑和困难。
请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完成第 二题。
几十年间,圆圆的沙粒遇到了 很多诱惑和困难。
,
。
这是一颗(美丽
)的珍珠!
珠光闪闪
发出奇异光彩
为什么?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 嘲笑 圆圆的沙粒。
“啊呀,从今以后,它再也看 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 再也听不到滚滚的涛声了!”
“它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 狱,太可怕了!”……
议论纷纷
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 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坦: 1、平坦,宽而平 2、心地平静,没有隐
圆圆的沙粒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下面这道题。
课文《圆圆的沙粒》主要讲了:一 颗圆圆的沙粒 不顾同伴的 嘲笑 ,真 诚地想要变成 珍珠 ,成为 有用之材 的 故事。
文章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沙粒的志
向?请用“
”勾画出来。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 材。”
真诚地
用“
”勾画出表示
同伴反应的句子。
瞒,无所顾虑 3、“坦腹”的简称
坦然:心里平静,没有顾虑。
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地 向同伴说:“我要变成一颗珍珠, 成为有用之材。”
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 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 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 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 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 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 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 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 目,解毒。
《圆圆的沙粒》课文

《圆圆的沙粒》课文
一颗圆圆的沙粒十分真诚的向同伴们说:
“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才。
”
“变珍珠?哈哈,异想天开!”
同伴们不但不理解,反而嘲笑圆圆的沙粒。
可是,圆圆的沙粒已经下定了决心,坦然地钻进蚌壳里。
对此,沙粒们议论纷纷:
“啊呀,从今以后,他再也看不见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听不见滚滚的涛声了!……”
“他简直是把自己关进了牢狱,太可怕了!……”
圆圆的沙粒在蚌壳里听得清清楚楚。
如果他动摇了,爬出来是很方便的,因为蚌壳开着一条缝。
时光伴着海波逝去了。
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冲走了。
圆圆的沙粒也被他的同伴们遗忘了。
几十年过去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采珍珠的姑娘在大海的波涛中打开了一只蚌壳,顿时,珠光闪闪。
姑娘惊喜的叫道:
“多么美丽的珍珠啊!”
“是他?”
沙粒们看见奇异的光彩,听见采珍珠的姑娘的高声赞美,猛
然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圆圆的沙粒。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圆圆的沙粒》教学设计(通用15篇)《圆圆的沙粒》篇1〖教学目标〗1.认会9个生字,写会10个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
3.能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内容,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4.查找资料,了解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
〖教学过程〗(计划两课时)(一)欣赏珍珠,激发兴趣1.师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珍珠,请大家欣赏。
2.出示珍珠图片或珍珠饰物,学生欣赏。
3.师问:看了这些珍珠,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美或形容这些珍珠吗?(指名说)生1:我觉得这些珍珠太美了,只能用一个字“美”来形容。
生2:我用“五光十色”来形容。
生3:我用“珍贵”来赞美它们。
(让学生把说得好的词语及时板书在黑板上。
)生4:我觉得这些珍珠各种各样,就用“千奇百怪”来形容吧。
生5:我觉得“灿烂夺目”更恰当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述: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珍珠,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珍珠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颗沙粒的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自由选择朗读伙伴开火车读,读后评议。
(主要围绕生字认读情况进行)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交流后指名说)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有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就钻进蚌壳里了。
生2:读了课文,我知道这颗圆圆的沙粒不顾同伴们的嘲笑,最后终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生3:读了课文,我知道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的。
生4:读了课文,我知道沙粒要想变成珍珠,就要钻进蚌壳里,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三)分段理解,读中感悟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懂了课文。
下面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读课文,体会圆圆的沙粒为什么会变成珍珠呢?2.指名读1―9自然段。
小学三年级语文《圆圆的沙粒》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圆圆的沙粒》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沙粒,提问:你们知道沙粒是什么吗?它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选取几名学生进行朗读展示,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选取几个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字义。
四、课文理解1.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圆的沙粒在故事中的变化,以及它所代表的寓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二、课文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圆圆的沙粒在故事中的成长过程。
2.教师提问:圆圆的沙粒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它是如何克服的?三、想象力培养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一颗沙粒,你会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1.教师提问:圆圆的沙粒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沙粒,发挥想象力,编写一个关于沙粒的故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圆圆的沙粒》,让学生理解了勇敢面对困难、不断努力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引导对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沙粒是什么吗?有没有在沙滩上玩过沙子?”“那你们觉得沙粒可以变成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圆圆的沙粒的故事。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圆圆的沙粒》优秀教学案例

4.多元评价:本节课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通过评价,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培养了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5.情感教育: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坚韧,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人生的启迪。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圆圆的沙粒》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圆圆的沙粒》是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寓意着人们要像珍珠一样,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珍珠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境体验、合作探究、表达分享”为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珍珠的美丽和沙粒的坚韧。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沙粒变成珍珠的画面。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确沙粒变成珍珠的过程和意义。
2.学生通过总结归纳,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教师强调沙粒变成珍珠所需要的坚韧和努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描绘出沙粒变成珍珠的画面。
2.学生完成作业,提升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珍珠吗?它是由什么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圆的沙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真诚、异想天开、嘲笑、坦然、议论纷纷、牢狱”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掌握重点词语的运用;
2、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文本语言,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想象沙粒在蚌壳里度过的岁月,掌握文中三个省略号的表达和运用,体会沙粒的志向和坚持,激励学生学习这颗圆圆的沙粒,树立远大目标,奋发前进。
【教学重、难点】
想象沙粒在蚌壳里度过的岁月,掌握文中三个省略号的表达和运用,体会沙粒的志向和坚持,激励学生学习这颗圆圆的沙粒,树立远大目标,奋发前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是出自哪篇课文呢?我们来复习下这些词语。
(开火车读词语)
2、同学们词语掌握得还不错,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指名回答问题)
3、师总结。
(板书:沙粒-----珍珠)
4、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深海,去探寻圆圆的沙粒变成珍珠的秘诀吧!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思考:1、小沙粒是怎么说的?同伴们是怎样议论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2、用“△”标出每段的重点词,并比一比圆圆的沙粒与同伴的不同态度及表现。
读后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出示课件)
二、品读课文
(一)学文1-5自然段
师:一颗圆圆的沙粒向同伴们说了什么?
(1)第1自然段
师:它是怎么向同伴们说的?(生答)
师:谁来读读“十分真诚”的语气?(指名读)
师:从这真诚的话语中,我们知道了圆圆的沙粒想要变成一颗珍珠,这是沙粒的愿望,也是它的目标。
(板书:目标)
(2)第2自然段
1、师:沙粒变珍珠,这在同伴们的眼里可能吗,根本不可能的事用一个成语是什么呢?
2、理解“异想天开”。
3、面对这样远大的目标,同伴们是什么态度?(出示课件)
(生答)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成语和它意思相近?
4、指导朗读。
(个别读,齐读)
(3)第3自然段
师:这时候,小沙粒听到了,它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
理解“坦然”的含义。
(出示两个含义,供学生选择)
指导朗读小沙粒这种坦然的心情。
(4)第4自然段
1、师:当圆圆的沙粒坦然地钻进蚌壳里后,其他同伴们又开始议论纷纷了,谁来读下沙粒议论的话。
(出示课件)从这些话里,你都读出了什么?
2、理解“牢狱”一词(出示美景图与牢狱的对比图)
3、指导朗读
4同伴们议论完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同伴们还会议论些什么呢,我们试着像同伴们的样子来议论议论。
(分组交流,小组长汇报)
(5)第5自然段
师:面对这么多的议论,圆圆的沙粒怎么做?(出示课件)
师:既然蚌壳开着一条缝,圆圆的沙粒为什么不爬出去呢?
(6)师小结:
1、导读:我要变成一颗珍珠,成为有用之材料。
2、渗透对比写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1-5自然段。
(二)学文6-9自然段
1、师:圆圆的沙粒这样坦然地钻进了蚌壳里,他再也看不到那美丽的阳光,奇妙的海景,再也听不到那滚滚的涛声了。
2、引读:时光伴着海波--(生:逝去了);各式各样的议论被海潮——(生:冲走了);圆圆的沙粒也被--(生:他的同伴遗忘了)。
3、一晃,多久过去了?这几十年,几百个月,几万个日日夜夜,该发生多少事啊。
课文有都写出来吗?你又从哪里知道的呢。
(省略号)
4、这个省略号都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伴随着海浪的声音去尽情想象吧。
你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写。
学生交流。
三、提炼主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圆圆的沙粒为什么能变成美丽的珍珠了吗?
四、拓展延伸
师:只要我们像这颗圆圆的沙粒一样,认准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也一定可以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
最后老师要送给每位同学几句话。
(课件)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本课的好词好句。
2、把《圆圆的沙粒》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选做:续编故事。
六、板书设计
圆圆的沙粒
目标
对比
坚持
[设计理念]
《圆圆的沙粒》是三年级语文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主题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采用对话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议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亮的珍珠,蕴涵着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朝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
这篇童话故事内容生动有趣、灵活,给学生的创造性、探究性阅读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基于文中对白极富童趣,且文中多次出现省略号,留下多处情境补白,我在教学设计中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重朗读,多品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语言训练作为重点,通过有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提升阅读的乐趣,受到情感的陶冶,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在读中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重想象,多体会。
“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
”教学中我极力为学生架设想象的舞台,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学着沙粒的样子议论议论,帮沙粒把话说完;想象在几十年漫长的岁月中,沙粒和他的同伴们各自过着什么样的日子?体会圆圆的沙粒为了变成珍珠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重感悟,多对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本课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对比沙粒和同伴在这三方面的不同,从鲜明的对比中深刻感悟故事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