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综合测试题-精编试题

2020-2021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综合测试题-精编试题
2020-2021学年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综合测试题-精编试题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下面是某校六年级同学数学段考成绩统计表。

分数段100分80-99分60-79分60分以下

人数(人)61785

(1)请你根据表完成条形统计图。

(2)满分人数比60分以下的人数多________人。

(3)你想对在这次段考中60分以下的同学提什么建议?

2.在一个圆形花坛内种了三种花(如下图所示),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各种花的占地面积是()。

3.下图是我国2012年工业用水统计图,哪个月的用水量最大?()

A.一月

B.二月

C.三月

D.四月

4.一鞋店试销一种新款女鞋,试销期间卖出情况如下表:

尺码2222。52323。52424。525

数量/双351015832

如果你是这个鞋店的经理,那么下次你多进尺码为()的鞋。

A.22.5

B.23.5

C.24

5.看统计表回答有关问题。

六个国家人均森林面积统计表

国家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

人均面积

110011700132000620003270032800(平方米)

(1)人均森林面积最多的是_______,最少的是_______。

(2)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比中国人均森林面积多__________平方米。

(3)根据以上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6.下图是某百货店去年销售收入统计图。

(1)上图是________统计图。

(2)________季度的销售收入最低。

(3)第四季度的销售收入比第一季度增长__________万元。

7.下面是四(2)班女生身高记录单。(单位:cm)

姓名身高姓名身高姓名身高姓名身高

丁梦茹138刘诗瑶132董倩138丁晴雨144

姚云秀147王佳文140许真真146冉媛媛144

程超139冯静141刘全宇143唐云150

邓勇141葛丹148丽丽142彤彤142

(1)先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身高(cm)人数

140以下

141~144

145以及上

(2)根据以上数据填写四(2)班女生身高情况统计表。

身高(cm)140以下41~144145以及上

人数

(3)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这个班女生身高在( )厘米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8.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学号分数学号分数学号分数学号分数

18889215892296

28699416932354

3901010017972478

485119918992589

5791298191002687

696139620792798

792149721652868

(1)请根据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这个班女生身高分布状况,再把整理的结果填入统计表。

分数段人数

100

80-99

60-79

60分以下

(2) 根据以上数据填写四(1)班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月

分数段合计10080-9960-7960分以下

人数(人)

(3)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9.下面是任意抽取的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单。(单位:kg)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统计表。

四年级某班20名学生体重统计表

年月

(2)人数最多的是( )kg范围内的人。

10.判断对错。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_______

11.制作统计表时,首先应______数据,然后再把这些数据进行______,最后制成统计表。12.下面是李小明上学期数学作业成绩记录,把这些成绩分类整理,填入下表。

成绩优良中差

次数

成绩是()的次数最多,成绩是优的次数比成绩是良的次数()()次。

参考答案

1.(1);

(2)1;

(3)①确立自信,相信自己!我能行,努力你就会进步!②学习上讲究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听讲,课下与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多学习,多交流。

2.D

3.D

4.B

5.(1)加拿大;中国

(2)130900

(3)根据以上信息发现中国的人均面积太少了,所以一要保护好环境,二要计划生育。

6.(1)条形(2)第二(3)20.5 (4)40

7.(1)

(2)

身高(cm)140以下141~144145以及上

人数484

(3)141~144

8.(1)

(2)

分数段合计10080-9960-7960分以下

人数(人)2822051

(3)四(1)班上学期学生学习成绩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成绩平均。优秀的学生比较少,同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也比较少,需要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

9.(1)

体重(kg)20~2425~2930~3435~3940~44

人数27632

(2)25~29

10.正确

11.数据;分类整理

12.

成绩优良中差

次数242930

成绩是(良)的次数最多,成绩是优的次数比成绩是良的次数(少)(5)次。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学方案 2007-7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5——78页“条形统计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中一格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能根据观看条形统计图提出有关问题或回答问题,直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还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用统计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进一步学习概率与统计的兴趣。 教学流程:

流程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世界博览会吗?世博会和奥运会一样都是世界上的盛事。在世博会上,世界各国的高科技产品,新、奇、特产品都会送来展览,并协商交易。一个国家取得世博会的举办权,不但对促进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有好处,而且能显著提高这个国家的国际威望。 请阅读“你知道吗?”(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你知道吗?”) 师:经过四轮投票,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权。消息传来后,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屏幕上投影的就是当时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 课件出示:书上第75页的例题图 流程2:教学例题 师:第一轮投票的结果是什么呢?你看,这张条形统计图反映的就是第一轮投票中5个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 同学们,其实我们以前就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条形统计图(书上P75)。 师:请观察条形统计图。从这幅图上你能知道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活动) 师:观察直条的长短和直条上的数据,我们很快就能知道这五个城市得票数,像中国上海得票最多——36票。波兰的弗洛茨瓦夫得票最少——2票。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知道上海的得票数是墨西哥的克雷塔罗的6倍,是俄罗斯的莫斯科的3倍等等。仔细观察,我们还能提出很多问题。(根据教师小结,课件提示相应内容) 师:同学们,还记得条形统计图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看,这是标题,反映的是统计的内容;这是横轴,横轴是反映统计的项目,在这里我们统计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5个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的情况,用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第1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统计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确定图中直条的高度,在提供的表格中准确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分钟) 今天我们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二、自学例2。(15分钟) 1.出示如书本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自主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学单: 1.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认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完成p89统计表 3.比较:复式统计图的优点。在小组里说一说。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男生中,男生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 (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4)回答上面为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归纳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两类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与复式统计表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则更加直观、形象。 三、练习。(15分钟)

【基本练习】 1.第90页练一练。 (1)分组调查后全班交流汇总,完成统计表。 (2)交流制图方法及格式要求。 (3)独立完成统计图。 (4)小组交流: 仿照例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2.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点拨: 可以先比较每支球队5场比赛的得分情况,再比较每场比赛中两支球队的得分差,最后从总体上对两支球队的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3.创编题 这个统计图缺少了图例,请你分析一下哪一种直条表示冰箱?哪一种直条表示取暖器,为什么? 五、课作。(9分钟) 完成《补充习题》第74页。 提高题:如果条形统计图的纵轴用0.5厘米表示20人,那么1.6厘米的直条表示多少人?这幅统计图有一个直条上标有152人,那么这个直条长多少厘米? 六、家作。 1.《课课练》第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2、揭示课题:天气预报是利用了有关统计分析的知识准确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询问生活中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 卷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试卷 ( 试题98分+卷面2分,共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8分) 1、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的方法。 2、王玲期末考试成绩是:语文96分,数学93分,英语87分。她的平均成绩是()。 3、如右图,甲有( ()根小棒,丙有()根小棒, 要使三个人的小棒根数相等,需从丙处拿 ()根给甲,拿()根给乙。甲乙 丙 4、四年级有4个班,平均每班45人,其中一班有42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4人,四班有()人。 5、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 )。 二、判断题。(共10分)

1、小丽5天看了一本350页的书,平均每天看70页。 () 2、7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其中5名同学的体重可能都是25千克。() 3、一个池塘平均水深1米,小林身高120厘米,他下水没有危险。() 4、第三组平均每人折千纸鹤34个,如果小组中每个人折的个数都不相同,那么其中一定有人折的个数超过34个。 () 5、三(1)班期中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6分,三(2)班期中测试的平均分是93分,那么三(1)班小亮的成绩一定比三(2)班的小刚的成绩好。() 6、下面是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统计情况。 青少年广场各活动小组人数情况统计图 2014年4月

(1)图中纵格每格代表10个组。 () (2)参加书法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合唱组的人数最少。() (3)这个活动中心的4个组共有150人。 () (4)舞蹈组人数比武术组人数少20人。 () (5)合唱组和武术组的总人数比书法组多10人。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小华走8步,共走了520厘米,他每步都走65厘米。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东台市实验小学马银俊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89~90页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让学生经历把单式条形统计图整合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比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比较积极地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生:喜欢。 师:那你测试过是什么等第吗?课前老师搜集了五一班同学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 2.复习 师:你熟悉这种统计图吗?说说它叫什么?(板书:条形统计图)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样的条形统计图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标题、日期、横轴、纵轴,纵轴边上有单位,每个单位长度表示2人,横轴下面有等第,上面有直条,每个直条之间距离相等)直条越高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大),直条越矮说明表示的数量越(小)。那么条形统计图中用直条的高矮来表示数量的多少,你觉得有什么优点呢?看起来显得(形象、直观)。板书:形象、直观现在老师想要一下就比较出五一班男、女生一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谁能设计出一种统计图达到老师的要求?(把这两张图合并到一张上)如何合并呢?(把其中一张图上直条移到另一张图上,标题要改一下) 怎么改?(改成五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 直条颜色相同怎么办?(把移过来的直条改成其它颜色) 好!我们把它变成粉红色的,现在可以了吗?老师现在不知道哪个直条是表示男生的,哪个直条是表示女生的?怎么办?(在图的右上角用不同的颜色画两个小方块,分别标出男生和女生) 这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图例(板书:图例)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牛刀小试】 1.填一填。 ﹙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用直条的﹙﹚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多,直条越﹙﹚表示数量越少,直条长度﹙﹚,数量就相等。 ﹙2﹚有﹙﹚种或﹙﹚种以上的数据组成的条形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3﹚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4﹚复式条形统计图要画两种以上的直条,为了区别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者线条来表示,这就是﹙﹚。 2.直接写得数。 0.89-0.25= 19.9+11.1= 0.081×10= 1.5÷.3= 4.2×3= 2.3÷0.1= 0.125×8= 1.9×4= 3.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四⑴班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多?哪个月回收的易拉罐最少? ﹙2﹚四⑵班四个月一共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3﹚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几个新易拉罐? ﹙4﹚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4年——2007年上缴利润情况如下表: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第一门市部30 42 70 110

第二门市部40 45 90 155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年月 根据上面统计图填空。 (1)纵轴上每个单位长度表示()万元。 (2)()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少。 (3)()年第一、第二门市部所缴利润相差最多。 (4)第一门市部()年所缴利润最多,()年所缴利润最少。 (5)从图中,你还能知道哪些信息? 【快乐晋级】 5.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2﹚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 . 小青前几次英语单词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8分,这一次要考100分,才能把平均成绩提高到90分,这一次是第(_______)次测验。 2 . 四(1)班原有男生20人,平均体重32千克.后来又转来两位男生,他们俩的体重分别是42千克、44千克.现在这个班男生的平均体重是(_______)千克. 二、解答题 3 . 看图回答问题.育民小学戴近视镜的同学人数如图: (1)四年级戴近视镜的有多少人?那个年级戴近视镜的人数最多? (2)你看图后有什么感想?你对同学们有什么建议? 4 . 实验小学四(1)班同学在“爱劳动活动周”中做家务的时间记录如下。 编号做家务的时间/分钟编号做家务的时间/分钟 11251380 28014120

(1)根据上表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四(1)班同学在“爱劳动活动周”中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2)①做家务的时间在()~()分钟的人数最多。 ②做家务的时间在100分钟以上(含100分钟)的同学共有()人。 5 . 下面是实验小学三(2)班同学数学第三单元测试成绩记录单。 男生成绩记录单

女生成绩记录单 请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

(2)这个班90分以上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几人? (3)比较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整体成绩。 6 . 如图是2005年中国某一网站对人们“十.一”出行选用交通工具情况进行调查后作出的统计图,已知选择乘火车的人数比选择乘长途客车的多1000人,你能将图作完吗? 从统计图中,获得了怎样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班女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记录(单位:下): 63 98 88 69 95 72 87 75 90 100 90 89 85 101 93 98 92 80 102 86 98 110 70~79下为及格,80~95下为良好,96下及以上的为优秀,70下以下为不及格。 7 . 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下面的表格。 成绩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 人数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第96页例2。 【教学目标】: 经历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并能正确完成条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是什么(出示例2统计表)。这是统计的结果,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吗?教师准备了两种条形统计图,请你选择一个,并把统计结果表示出来。 学生自己选择统计图并涂色完成。 二、自主探究 1.指名展示完成的统计图。 2.从学生制作的两种统计图里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图一起展示。 3.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统计图。 (1)他们表示数据的竖条对吗?

(2)为什么表示同样的数据他们所涂的竖条不是同样高呢?下面小组讨论: ①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个人? ②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③你认为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围绕这三个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 (3)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看法。 (4)教师归纳小结。 因为这里的数据比较大,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用1格代表2人,用半格表示1人。 (5)请选择第一种图的学生,现在用第二种图表示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9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将例1中8月的数据和这里9月的数据正确填在一张统计表里,再把统计表里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月的数据不能看混淆了,各月的数据要在相应的统计图里表示,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检查。 (2)比较表示8月份天气的两个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教材“练习十九”第3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把第一组和全班的调查结果用条形图表示出来。注意比较两种统计结果,想一想:每格代表几人才合适?可以小组讨论交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2)第 4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揭示课题。(3分钟左右) 1.练习十六第2题。 第1小题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 回忆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哪些认识? 3.揭示课题。 揭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25分钟左右) 1.基本练习 练习十六第3题。 A.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思考问题。 B.交流从图中获得的信息。 2.实践练习 (1)练习十六第4题。 A.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B.根据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C.交流统计图下面的问题。 制作统计图: 纵轴上每一格表示多少? 图例表示什么? 引导分析。回答问题。 先分别算出男女生的总人数,再作比较。

(2)练习十六第5题。 仔细观察有待画出直条的方格图,说说有什么不同?简单交流。 按要求完成统计图。 全班交流: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指出:相同的数据可用不同的统计图表示,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蕴含信息不一样。 (3)练习十六第6题。 A.全班交流体重数据并绘制成统计图 B.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说说本班体重的情况,对此你什么建议? 3、介绍“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阅读,试着说说每幅图表示的信息。 三、总结提炼。(2分钟左右) 你觉得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四、当堂检测。(10分钟左右) 课作:《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五、家作: 1.《课课练》第页。 2.阅读数学报相关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条形统计图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观察、分析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上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学生讨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得出数据的) 师: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认识条形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数据的表示方法。 (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师: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①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5种情况。 ②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 师: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统计表和画图)展示在一起] (方法一)分类整理数据,用统计表表示出来。 (方法二)

哪种天气增加一天,就画一个○。 师: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圈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指正) 小结:统计表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画○的要数一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气多,哪种天气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还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与画图表示的方法很类似,就是不再画圈,而是用一个一个的小格表示出来。 2.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师: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由回答) 操作演示:教师边课件演示制作条形统计图,边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 《统计》中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安排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在前一段已经学习了较多的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学生已经建立了统计观念,能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解决问题,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另外随之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问题越来越好奇和关心。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自主探索、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以及常见的社会生活素材,力求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与意义,明确统计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更关心、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出示超市情境图) 生:喜欢。 师:在炎热的夏天,想不想来一杯清凉可口的饮料?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到超市的饮料区去看一看吧! 师:看到这么多饮料你喜欢喝哪一种? 师:你来说,能说一下理由吗?哦,你喜欢喝橙汁,橙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你呢,你喜欢喝可乐。 师:是啊,在炎炎的夏日,来一瓶清凉的饮料,真爽呀! 师:不过,饮料再好喝,过度饮用饮料对我们的身体也没有好处。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超市情境图,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适时提醒孩子不能过度饮用饮料,同时引出超市饮料的销售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根据统计表,完成单式条形统计图 超市为了更好地经营,更好的为顾客服务,也对各种饮料的销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2 复式条形统计图_苏教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教材第89、第9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

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认识并学会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使学生继续感受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4.使学生知道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并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投影仪。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复式统计表,它比单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详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它比复式统计表还要形象,让人一目了然。 条形统计图就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统计图。 投影出示教材第89页的例题。 龙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同学参加体质健康测试,其中1分钟跳绳项目成绩全部合格。小明调查了全班男、女生跳绳测试的等级情况,并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知识点汇总

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一、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由教材例1中可以发现,统计张丽华所在班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数蕴含着 统计的思想方法。所谓统计的数学思想 .......,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这时把收集到 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从而方便研究的 一种思想。要清楚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到的数据。 2.统计表 ... (1)根据调查的相关数据填写统计表,在对应栏里填上对应的数据。 (2)合计 ..是各个分类事物的统计数据之和。 3.条形统计图 ..... (1)制作条形统计图时,可以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确定好横轴、纵轴。 (2)特点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形象地 ............. 反映数量的多少。 ........ 1.完整的统计表要有: (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 (2)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 (3)表示的数据。 2.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外,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是多少 要点提示: 1.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时,一定要注

(3)绘制条形统计图应注意的问题: ①绘制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宽窄相等意 味着把相应数量放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比较。 若直条宽窄不等,则意味着比较的标准不同。 ②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其组成部分一个 都不能少,如标题、制图时间、单位、直条、 .............. 数据、统计对象等 ........。 4.横向条形统计图 .......:.用纵轴表示统计对 象的名称,横轴表示统计的数据,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作横向条形统计图。 5.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 统计的结果。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 二、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1. 收集、整理数据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分段整理数据的步骤 .........:. (1)收集数据; (2)分段整理(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 (3)制作统计表;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三、运用对应法解决合并统计表的问题明统计表(图)的名称和制表(图)日期。 2.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直条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 要点提示: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2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简单比较、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 2.经历统计活动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作用,提高处理简单数据的能力,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你参加过体质健康测试吗?你知道测试内容包括哪些项目吗?其实,1分钟跳绳就是其中的一项。小明调查了他们班男、女生跳绳测试的等级情况,并制成了统计图。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例2:这是小明所调查的龙园小学五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统计图。 提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确: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每组只有一个直条,是单式条形统计图;这里的条形统计图每组有两个直条,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追问:你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信息吗? 要求学生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小组选派代表反馈: (1)蓝色直条表示男生人数,粉色直条表示女生人数。 (2)优秀等级的男生有2人,女生有8人;良好等级的男生有10人,女生有9人;及格等级的男生有11人,女生有5人。 (3)男生中优秀等级有2人,良好等级有10人,及格等级有11人;女生中优秀等级有8人,良好等级有9人,及格等级有5人。

2.要求学生读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把图中的信息填写到相应的统计表里。 教师巡视,并重点提醒学生在填写统计表时要有次序地核对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正确计算合计和总计。 组织学生交流填写结果,全班订正。 3.引导学生交流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先比较男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再比较女生各个测试等级的人数,最后比较男、女生在不同测试等级以及整体水平上的差异。 在比较中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相关的两类数据进行比较。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90页“练一练”。 2.指导完成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便于对同一类数据进行比较,而且便于对相关的两类数据进行比较。与统计表相比,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形象,也更便于比较。 【教学反思】 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中,从而完成了统计数据、分析统计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不足之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课堂氛围不够活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教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注重科学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思路说明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以“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同时运用“情境教学、引导交流、互相评价、拓展生活”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而极具时代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拔和引导下进行探究,在老师精心预设下让课堂的动态生成更有价值。而“教法为学法的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运用“观察、比较、迁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帮助学习,使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要点的同时,了解统计知识的本质性,初步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现行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统计》中的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了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和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难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表格和格子图等。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去过北京吗? 北京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生:有天安门,故宫,长城,颐和园,鸟巢,水立方等。 2012年八月份,我到北京去玩,看这些图片,(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天气晴朗,我去了天安门和故宫,第二天天气是阴天我去了长城,第三

天下起了小雨我去了鸟巢和水立方。)除了游玩的地点,还有什么不同?对了,天气不同,八月的北京天气变幻莫测,那么2012年八月的北京到底都是什么天气呢?有一位细心的小朋友做了详细的记录,我们先来看看每个图标代表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图: 1、提出问题: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师生交流。 生:我不能,太麻烦,看不出来。 师:要能看出来,需要怎么办? 生:统计一下 生:数一下 师:就是要想办法整理一下,对吗?那,你用什么方法整理一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想到统计表、画图、统计图、画正字等方法。 3、汇报展示: (1)用统计表来表示。 师:看统计表,你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了晴天有9天,阴天有6天,多云有9天,阵雨5天,雷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 1980-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一试。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图例的作用,感受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性。板书:图例 出示完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星期第节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条形统计图P94——P103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3、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涂色的方法在条形统计图中描述简单数据。 难点: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四、单元教学安排 条形统计图……………………………………………………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P94——P95 二、教学目标: 1、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校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格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12年8月北京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的各种图形。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等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