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

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
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

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

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不同性质的音乐,尝试联想相关的生活情景。

2.愿意听音乐,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打电话》、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都有耳朵吧,耳朵在哪儿摸一摸?那耳朵有什么用?”

教师:“今天我要和你们来玩听音乐的游戏。”

2.观看课件,记忆电话号码。

(1)出示课件:四幢房子。

教师:“看看有什么?这些都是音乐小屋,在一座座音乐小屋上的数字可

能是什么意思呢?”(没错,这些就是电话号码)

教师:“一起看看蓝色房子的电话号码是……,绿色房子的电话号码……,

红色房子……。记在心里,等会我们来打电话,打通电话就有好听的音乐哦!”3.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并能进行联想。

(1) 绿色的房子(5555),音乐《加油歌!》

教师:“看,这是什么?”

教师:“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干什么呀?想做什么运动?”

教师:“原来听到这个音乐,会让人想动起来,一起看看哥哥姐姐是怎么运动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跟着节奏像哥哥姐姐一样动起来,试一试!”

小结:听到这种有力气的音乐会让人想动起来。

(2)蓝色的房子(1234),音乐《摇篮曲》

教师:“还记得蓝色房子的电话号码吗?是吗?我们来打个电话听一听!

/真棒,你记住了!”——播放音乐

教师:“都休息啦!刚才听到音乐你们都在休息,这是为什么呀?那我们就来抱个娃娃哄她睡觉行不行?”(音乐调轻) 小结:原来,听着安静的,舒服的音乐是会让人有想睡觉、休息的感觉。

(3) 红色的房子(9966),音乐《扮家家》

教师:“还有哪家电话没打过?那我们来打电话,听听这幢音乐小屋有什么好听的音乐”——播放音乐(教师变唱边做做动作)

教师:“他们在玩什么游戏?你们有没有做过娃娃家,喜欢当谁?”

教师:“一起看看爸爸妈妈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呀?你们想不想来做爸爸教师、妈妈?小手伸出来一起试一试!真棒!”

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动作。

教师:“那我们跟着音乐唱一唱、做一做。”(放音乐)

(4) 小结:刚才我们听了几段音乐?这三段音乐听上去一样吗?(不

一样)是啊,第一段音乐听上去很带劲,感觉好像要做运动。第二段音乐听上去很安静、很舒服,都想睡觉了。第三段音乐听上去怎么样?是啊,这段音乐听上去很快乐很高兴。是啊,不同的音乐给我们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4.倾听音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播放音乐。

教师:“我这儿还有一个声音?要不要听?”

教师:“刚才你听到什么,又看到了什么呢?”

小结:是啊,天空、树林、草地、河流,鸟叫、虫鸣,大自然中的声音可真美妙啊!

教师:“好了,孩子们,下次我们再来玩听音乐的游戏好吗?”

小班音乐教案打电话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使幼儿喜欢音乐活动,能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

活动准备:玩具电话机一部,小娃娃手偶两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表演,引起幼儿兴趣

1. 教师出示手偶,提问:你们看,今天谁来拉(小娃娃),

对!她叫豆豆。教师再从身后取出一个,这个呢,叫点点。今天,豆豆和点点来到了我们小二班,看看他们今天发生了什么呢?

2. 教师表演《打电话》情景,请幼儿欣赏。

一天,豆豆在家里,觉得很没劲,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儿园的点点,然后她就给点点打了个电话。

豆豆:喂喂喂,你是点点吗?

点点:哎哎哎,我是点点啊。

豆豆:点点,点点,你在干什么呢?

点点:豆豆,豆豆,我在幼儿园呢!

3.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看到豆豆和点点在干什么呢?(打电话),那豆豆在哪里呢?点点在哪里呢?

(二).教师教唱歌曲

1. 教师有表情的范唱,请幼儿欣赏。

2. 教师再唱一遍,请幼儿和着老师的节奏一起拍手。

3. 教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拍手,拍脚…)让幼儿说说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告诉他们应用轻快的声音唱歌。

4. 利用手偶,一边唱歌,一边表演。

5. 教师弹琴,请幼儿跟着钢琴唱歌。

6. 请小朋友自愿上来唱歌给下面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跟着音乐动一动。或者找一个好朋友,一起表

演打电话的游戏。

(四)活动延伸:

将玩具放上活动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里玩打电话的角色游戏,也可将学会的歌曲唱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评析:在本次音乐活动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授方法,让孩子在初步学会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对参与活动的兴趣。所以课堂气氛比较好,也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目标。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显的不足,例如对于某些比较内向的孩子的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还有待下次活动的注意。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详案《咿呀咿呀哟》

小班音乐欣赏活动详案《咿呀咿呀哟》 设计意图: 这首乐曲改编自《王老先生有块地》,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咿呀咿呀呦乐句反复出现,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 需要。新《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 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活动设计上,教师力求让幼儿通过 调动多种感官充分辨识固定乐句,充分感受音乐节奏,并借助锯 木头、擦汗、洗澡等游戏情境帮助幼儿反复体验、感受音乐的性质,从而体现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游戏情境的营造和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教 师借助一小块彩色纱巾巧妙地帮助幼儿搭建起想象与表现的平台,丰富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手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辨别反复出现的乐句咿呀咿呀呦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节奏ⅹⅹⅹⅹ|ⅹ-|。 活动准备: 1、彩色纱巾,录音机,录音带。 2、事先在白纸上画好图谱,水彩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乐曲(教师和幼儿在脖子上系一条纱巾听音乐进活动室)。 1、听音乐,寻找其中反复出现的乐句。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音乐,这段音乐里有一句话特别有趣,看看谁能找出来,(师幼一同欣赏音乐,并与幼儿目光交流,呼应)。 师:谁找到有趣的话啦? 幼:我听到…………我找到了咿呀咿呀呦。 师:是这句吗:师哼(啦…………咿呀咿呀呦)。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我们一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好吗?当我们听到咿呀咿呀呦的时候就和它招招手吧!(师幼一同再次欣赏音乐)。 师:呵,这个咿呀咿呀呦有点调皮呢,有时会出来和我们打打招呼,有时我们等它好久都不出来,小朋友,我们再竖起小耳朵听听。 2、根据图谱寻找固定的乐句出现的规律。 (出示图谱,教师随音乐用笔沿波浪线描画,在乐句咿呀咿呀呦出现时,用明显的摆动动作画出锯齿线,以突出乐句和音乐节奏)。 3、用身体动作表现固定乐句。(四小节)师:原来咿呀咿呀呦会和我们捉迷藏,它不是每一个乐句都出来的,我们再来听一听,找一找吧。当听到第一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一起来拍拍手,听到第二遍音乐咿呀咿呀呦时我们就一起跺跺脚;小朋友,听到咿呀咿呀呦时除了想拍拍手、跺跺脚,还想干什么呢?

幼儿园托班音乐教案:我的小宝宝

幼儿园Toban音乐课程:我的小宝贝 幼儿园Toban音乐课程:我的小宝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缓慢,安静的催眠曲性质。 2.制作各种蹲娃娃来入睡并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体验“爸爸”,“妈妈”和“娃娃”的深爱。 活动准备: 小摇篮,小花被子,玩具娃娃。 活动程序: 首先,回顾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唱歌并做鼓掌点头动作,并创造一两个新动作。 其次,欣赏《我的小宝宝》的歌曲旋律并感受音乐的本质。 问题:您想听什么音乐?这音乐是快还是慢? 1.欣赏老师演唱的歌曲《我的小宝宝》,了解歌曲的内容并随音乐演奏。 问题:您在这首歌中演唱了什么?爸爸妈妈你是怎么睡觉的?听这首歌,以柔和,友善的姿势与宝宝一起睡觉。 提供摇篮,玩偶和其他玩具,以供儿童在表演时听歌。 2.尝试唱歌,并开始表达歌曲的慢和安静。

3.查看游戏“儿童漫步”。 在小班音乐活动的开头:“我的小宝贝”中,我融入了歌曲的内容:抱着一个洋娃娃,摇晃它,对孩子们说:嘿,“不要吵架,我的小孩子”宝宝。当我睡觉时,孩子们倾听并立即平静下来。然后,我为孩子唱了一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照顾,并使孩子们怀有小婴儿的心情。 活动反思: 带着宝宝的心情后,为了让孩子们体验音乐的柔和和抚慰,我让孩子们喜欢节奏而欢快的歌曲《这是一个小士兵》,让孩子们分辨出哪首歌在婴儿中。当您在睡觉时唱歌时,您的宝宝很容易入睡。通过听孩子们,您会说:不要发出声音,婴儿会入睡,并帮助孩子们理解柔软和舒缓的含义。这说明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理解和理解有一定的天赋。 这项活动似乎是简单的唱歌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妈妈应该爱她的孩子。婴儿睡觉时,母亲应表现出母亲对婴儿的爱。我相信,当孩子们玩洋娃娃时,老师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会出现在孩子们身上。 活动的不令人满意的部分是孩子们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布娃娃,制作布娃娃的母亲,婴儿可以入睡,但我们提供的布娃娃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孩子们表演的欲望在困难的情况下,孩子们可以轮流玩婴儿和母亲,这解决了问题,并为孩子提供了互动的机会。

幼儿园小班音乐《奥尔夫音乐》教案

幼儿园小班音乐《奥尔夫音乐》教案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快快起床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就要迈进小学的大门,小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 个陌生而又富有诱惑力的地方。在“走近小学”这一主题活 动中,教师要为孩子解除疑惑,从身心发展的许多方面为他 们进入小学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其中包括在生活中通过各 种活动,让幼儿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即时纠正,培养幼儿 的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通过平日里的观察,发现班级里总是有几个小朋友经常会来 园比较晚,在日常的谈话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很多都是因为晚 上睡的太晚,早上起不来造成的。其他小朋友中也有晚上很 晚也不肯睡的现象。针对上述情况,预设了本次活动。目的 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歌曲,体验歌曲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从而使小朋友养成早睡早起,不拖拉的好习惯。为上小 学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二声部轮唱的形式来 表现歌曲。 2、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活动准备:音乐及相关图片制成的PPT

活动流程:情景创设——学唱歌曲——轮唱歌曲——游 戏结束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1、上一次我们请小猫到我们班来做客,谁还记得它是 一只怎样的小猫? (回忆故事,引入话题) 师:就要上小学了,拖拖拉拉的习惯可不好,早睡早起 才会身体好,才会更有精神学习。 2、它今天上学又迟到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出示第1张幻灯)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快快起床吗?——生 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用闹钟来叫自己起床。 3、总结:你们想了那么多办法,有……,……都很好。我的办法是和XX的办法一样的,也是用小闹钟。(出示第2张幻灯)这可是一个很特别的小闹钟,它还会唱“起床歌”呢!它用好听的歌声来叫小猫弟弟起床。想不想听一听? 二、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1遍录音。(初步感知歌词) 提问:你们听清楚小闹钟是怎样唱歌的? 2、再次倾听1遍录音。(熟悉歌词,解决第一遍中没听清楚的乐句) 3、老师学小闹钟唱歌(教师演唱,激发幼儿学唱兴趣)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音乐歌曲 我上幼儿园

音乐歌曲我上幼儿园 (一) 活动目标:1、教会幼儿一句一句地用自然的声音歌唱。 2、鼓励幼儿边唱边根据词意自由动作。 3、鼓励幼儿参与歌唱活动并体验与别人一起唱歌的欢乐。 活动准备:布娃娃一个:音乐操作卡片《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用积木搭好一个“幼儿园”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 T:“看!谁来了?她要和我们一起学本领呢!”(教师出示布娃娃,让幼儿抱抱、亲亲她) T:“今天布娃娃要上幼儿园了!”(教师带

幼儿来到用积木搭的幼儿园) T:“你们看,布娃娃在干什么啊?”(教师让布娃娃做各种欢快的动作,幼儿能说出布娃娃上幼儿园很高兴) 2、学新歌 T:“听!”(教师边用布娃娃边示范演唱歌曲) T:“布娃娃高兴的唱起了歌!都唱了什么?”(教师带领幼儿根据伴奏说歌词) T:“那我们和布娃娃一起来唱歌吧!”(教师用布娃娃演示带领幼儿用琴声歌唱,学会一句一句演唱歌曲,听教师的演唱,教师放慢演唱的速度,让幼儿更好的学习)

T;“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幼儿随教师的琴声演唱一遍) (二) 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 幼儿能随教师的琴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自由地创编动作 T:“爸妈妈都是怎样上班的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出来,其他歌词也同样的方法) T;“我们一起上幼儿园吧!“(教师综合幼儿的动作,带领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T:“你上幼儿园的时候最想和谁一起去啊?”(教师引导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 T:“那你们就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吧!那你们应该对好朋友怎么说呢?”“(教师鼓励幼儿主动邀请朋友,和朋友一起演唱,并为同伴进行喝彩,在学会结伴表演后,鼓励幼儿邀请没有朋友的幼儿,并一起表演)

托班音乐教案《小星星》

托班音乐教案《小星星》 活动设计背景 《小星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歌曲富有童趣,易于幼儿理解。歌词浅显易唱,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针对儿歌的性质和小小班幼儿学习特点,我就把目标定位于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粘贴小星星,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体会到快乐。因此,我选择了这节音乐活动课《小星星》 活动目标 1、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学唱歌曲 2、能够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3、喜欢参加韵律活动体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儿歌的内容,从而完整的唱出歌曲 2、听着音乐,自己动手粘贴小星星 活动准备 1、歌曲《小星星》 2、星星图片(20份) 3、图谱一幅 4、夜空背景一幅 5、星星魔法棒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啊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魔法棒,它会给我们带来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引出题目《小星星》并告诉幼儿这首歌曲是四分二的节奏。 二、教学过程 1、发声练习(发声练习之前,告诉幼儿唱歌的姿势,自然发声不大声喊唱。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

2、教师清唱(教师打着节奏演唱这首歌曲,请幼儿仔细的听,并让幼儿说出他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教师出示图谱,与幼儿一起读一遍歌曲) 3、完整的欣赏音乐(老师也坐在小椅子上,与幼儿一起欣赏音乐) (1)集体唱(教师弹琴与幼儿一起学唱这首歌曲) (2)分组演唱(男生女生分组来演唱歌曲) 个别演唱(请个别的幼儿到前面来演唱歌曲) (3)集体唱(小朋友们,听清楚不要喊唱,要用我们最好听最自然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吧) 4、放音乐(随着音乐,请幼儿把小星星贴在夜空中) 三、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魔法带给我们的《小星星》这首歌曲,你们学会了么? 我们今天小朋友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附儿歌 小星星 2/4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小班)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不同动物的动作和声音,并模仿各种动物。 2.引导幼儿通过打招呼游戏,创编各种不同的肢体动作。 3.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动物一起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动物图卡:猫、马、鸟、鸭、狗、猪、铃鼓 各式道具:纱巾、水袖、各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小朋友们早上好!老师今天把音乐书里的宝宝请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带来了那些朋友呢?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画。 师:嗯,宝宝在草坪上正在和小动物们玩游戏呢,宝宝说啊,叫到谁的名字,谁就要大声的说“到”,可是,小动物们都不会说“到”,该怎么办呢?于是,小动物们都想了个办法,宝宝叫到它们的名字,他们就用美妙的声音来回答。 二、肢体游戏 1、点名游戏 师:我们也一起来玩点名的游戏吧!老师点到谁的名字,谁就大声的说“到”,老师要是说“小朋友”,小朋友就一起说“到”,明白了吗? 教师引导幼儿以肢体不同部位回答“到”。 师:我们可以用小嘴巴来回答,还可以用什么回答呢?还可以怎么说?(肩、手、臀、头、舌头)2、肢体意识游戏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可以回答的部位,那他们都会怎样动,来回答老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的肩膀可以怎样动。 肩:耸肩、揉肩、摆肩······ 手:挥手、波浪手、推手······ 脚:跳、跺脚、点地······ 3、打招呼游戏 师:小动物们和宝宝玩的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觉得打招呼游戏真好玩,于是,他们把铃鼓宝宝也请来了,小动物们听到拍铃鼓的声音就会到处走一走,听到摇铃鼓的声音就会和好朋友打招呼,说“你好、哈罗、嗨·····”还会扭动他们的身体哦!我们也一起来玩吧! 教师拍奏铃鼓,幼儿到处走,教师摇奏铃鼓,幼儿和同伴打招呼。 三、动物扮演 1、介绍动物 逐段播放CD,教师出示图卡,幼儿模仿叫声。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是怎么和宝宝打招呼点的吧!仔细听,看看谁会先出来呢? 2、角色扮演 依次出示各种动物图片,帮助幼儿回忆不同动物的动作及声音。 发放道具,请幼儿自己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听音乐做律动。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燕子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小燕子 活动目的: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3.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2.物质准备: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教师: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小班音乐欣赏:化蝶

小班音乐欣赏:梁祝化蝶片段 执教者:江静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和分辨乐句的基础上,能听音乐做游戏。 2、初步学习创编蝴蝶飞舞的动作以及蝴蝶停飞时的造型。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蝴蝶活动教具、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都出来做游戏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很美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是什么小动物在做游戏?” 二、完整欣赏 1、幼儿欣赏第一遍,教师提问:“你们听出是什么小动物在做游戏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在图谱的引导下第二次欣赏音乐 (1)“这首曲子讲的就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的故事。” 春天来了,花儿伸伸懒腰,展开了美丽的花瓣!红花、兰花开了,黄花、紫花开了,美丽的蝴蝶飞来了,一会儿停在红花上采蜜,一会儿飞到黄花上闻一闻,一会儿停在蓝花上比美,一会儿又和紫花说着悄悄话。花儿与蝴蝶把春天打扮的分外美丽。 (2)“请你再来听一听音乐里的故事,用你的小耳朵找一找哪里是花开的音乐,哪里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的音乐?”(最前面是小花开花,后面是蝴蝶和小花做游戏) (3)“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前面的音乐停了一下,蝴蝶才开始和小花做游戏的) 3、幼儿欣赏第三遍,教师再次演示音乐图谱,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乐句。 (1)提问:“蝴蝶在花园里一会儿飞,一会儿停,它在花上停了几次?” (2)“蝴蝶是一开始就马上找到花的吗?它是怎么找的?” 三、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听音乐律动 (1)“请你学一学小蝴蝶飞舞的动作。” (2)“蝴蝶找到小花停在上面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它停在花上又会对小花说些什么呢?” (3)幼儿听音乐律动。 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蝴蝶找花的情景,教师及时肯定幼儿优美的动作和造型。 四、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让我们到外面的草地上和小花做做游戏吧!”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精选10篇)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一):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让爱住我家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学习用动作表达对歌词的理解。 2.乐于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欣赏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和温馨的氛围。 3.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的完美情感。 设计思路: 《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很富有感染力,旋律优美、舒缓,气氛柔和,歌曲经过三位家庭成员分主角演唱,把家人之间和睦相爱的完美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能感受到幸福和欢乐,于是我设计了本次唱歌活动,想借助歌曲把孩子带入一个温馨充满爱的想象空间里,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体验完美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CD、手语影像;爸爸妈妈儿子姐姐图片,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1、谈话:回忆故事情节。 (1)我们听过《狮子爸爸和刺猬妈妈》的故事,故事里的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刺猬妈妈? (2)提问:爸爸为什么会变成狮子爸爸呢?(3)提问:你们喜不喜欢整天吵架的家?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家?过渡语:教师今日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让爱住我家》,我们一齐来听听这个家是什么样貌的?好吗?2、欣赏歌曲。 教师指导语:歌曲里面的家是什么样貌的?你们喜欢吗?你有什么感觉? 过渡语:幸福的家庭里每一天发生着一些幸福的事情,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我们再闭上眼睛静静的来听一听。 3、再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谐、温馨的氛围。 提问:在这个充满爱的家庭里,有谁呢?他们认为爱是什么呢?

4、分段欣赏。 第一段:(1)姐姐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不吵架,陪我一齐玩耍。 第二段:(2)那妈妈认为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爱是忍耐家庭所有繁杂。家里的事情异常多,这就是繁杂,可是妈妈从来不嫌烦,总是耐心的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做可口的饭菜,这就是妈妈的爱,让我们觉得更舒服。第三段:(3)那爸爸的爱是什么呢? (出示图片)爸爸的爱就是付出让家里什么都不缺。 第四段:(4)你看,这就是幸福的一家,大家都在付出自我的爱,享受着别人的爱;爱就在你的家,爱就在我的家,爱就在我们的家。5、完整地欣赏歌曲,边欣赏边自由加入动作,享受家庭的温馨。 (师:让我们一齐我们的动听的声音、漂亮的动作来表达我们对家的爱吧。教师与幼儿一齐用动作表演)6、欣赏聋哑人手语表演。

小班奥尔夫音乐《幸福拍手歌》

小班奥尔夫音乐《幸福拍手歌》 小班奥尔夫音乐《幸福拍手歌》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特点是只关心活动的过程,不关心活动结果,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奥尔夫原理也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幸福拍手歌》歌曲生动有趣,完整,节奏性强,非常适合幼儿表演游戏。而小班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在动物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 一、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旋律,体会乐曲基本动作 2. 能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3.基本掌握节拍Ⅹ Ⅹ ,内心节奏感得到强化。 二、活动重点:感受音乐作品欢快的情绪、用歌声及恰当的肢体语言表现这种情绪难点:创编歌词。 三、活动准备:瓶子、歌曲范唱和伴奏。 四、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 和幼儿以边唱边动作的形式演绎儿歌《炒萝卜》。 2、问好

3、过程 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当爸爸妈妈炒萝卜、包饺子给你们吃的时候你们幸不幸福啊?幼儿:幸福。 师:幸福啊,就是很高兴的意思,那你们高兴的时候会做什么动作呢?(自由发言) 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三个动物好朋友、让我们来问问他们幸福的时候会做什么。(教师分别拿出小鸟、长颈鹿、企鹅)我们先来问问小鸟。 师幼:小鸟,当你幸福的时候你会做什么? 教师以动物的口吻回答: 小鸟(长颈鹿,企鹅):当我幸福的时候我会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请大家跟我一起做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两下手)Ⅹ Ⅹ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拍两下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啊,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拍两下手)。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6篇 幼儿园小班打击乐教案:小星星(1) 打击乐:小星星(1) 活动目标: 1 、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 2 、积极参与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学会唱歌并合拍; 3 、激发幼儿对歌唱表现的兴趣。 重点难点:在听音乐打节奏时示范和指导,在表演合唱中要将“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唱出来,在用手作“闪”的动作时注意合拍和跟节奏。 活动准备:小星星粘贴及太阳月亮头饰各一个; 《小星星》磁带、歌曲图谱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及感受4|4拍音乐节奏,欣赏《小星星》的旋律,和老师一起随着节奏拍拍手,感受4\4拍的节奏。 二、图片引入主题,欣赏歌曲:每当天黑了,天空中就会出现许多许多的小星星,你们见过他们吗? 1、你觉得小星星在天空中像什么? 2、欣赏歌曲《小星星》;“星星宝宝快乐的唱起了歌。听——” 3、歌曲里的小星星像什么?为什么说小星星像眼睛? 三、再次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第二次欣赏歌曲《小星星》:“听听小星星在天空中,是怎样的?” 小结:一闪一闪、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进一步熟悉歌词。 2、“怎样唱出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的感觉; ★运用手势配合唱出“一闪一闪”的跳跃感; 四、和老师一起运用跟着录音带学唱; 1、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提示幼儿说歌词; 设计、旅行、影视、摄影、科技、音乐、艺术、人文、出版、饮食、漫画游戏

2、运用歌曲图谱,结合手势动作,鼓励幼儿大胆的跟着录音唱; 3、看着图谱和老师一起唱; 4、请个别幼儿唱,老师和其他幼儿随着节奏做动作; 5、请幼儿来当星星宝宝唱歌,老师当月亮妈妈表演动作; 6老师扮演月亮妈妈,幼儿扮演星星宝宝一起边唱边随歌曲有节奏的做动作;结束。 节奏——角落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乐曲、表现乐曲 1.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节奏、尝试表现乐曲。 (1)听赏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激发幼儿对乐曲的兴趣。 说明:在角落活动中引导幼儿花几分钟的时间听一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优美。此内容可延续4-5天。(本文由点梦时刻https://www.360docs.net/doc/638105632.html, 倾情奉献,更有详情请访问点梦时刻)(2)听赏乐曲、感受乐曲,可以引导幼儿用不同方法尝试表现乐曲。如幼儿可以用舞蹈动作表现乐曲,幼儿也可以借助各种打击乐器表现乐曲。 说明:这一阶段幼儿在角落里玩的时间可以有10天左右。教师指导的重点是不断挖掘幼儿的闪光点,譬如幼儿用不同的乐器表现乐曲、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乐曲等。最主要的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以及幼儿初步的4/4节奏感。这里要提醒的是4/4节奏也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如X ———| X ——| ;如:—X —| X —X —| ;如:X X X X | X X X X | ;又如XX XX XX XX | XX XX XX XX |。教师可通过每次角落游戏的讲评让幼儿体会角落活动中的成功和愉悦。 (3)注意生活中引导幼儿多感受不同4/4节奏, 如X X X X | 如X X X X | XX XX XX X | 又如:XX XX X | X X XX X | 请你过来!我们都是我们都是好朋友我呀长大了,你也长大了! 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2.集体活动中大胆表现音乐、表现音乐节奏 老师和幼儿共同听赏乐曲,感受乐曲优美,知道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小星星”,讲的是小星星的故事。 A.游戏“快乐大转盘”。 游戏玩法:老师扮演月亮姐姐,小朋友是满天的星星。星星围成大圈,月亮姐姐在中央。音 乐前奏起月亮姐姐转圈;星星跟着音乐拍手。前奏结束前月亮姐姐要点到一颗小星星,小星设计、旅行、影视、摄影、科技、音乐、艺术、人文、出版、饮食、漫画游戏

托班音乐律动教案

托班音乐律动教案 【篇一:我有一双小小手歌曲律动教案】 临溪小学校学前班2006年秋幼教师资培训活动 课题: 艺术:我有一双小小手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能有表情、有节奏唱歌曲。 2、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小手,能分清左右,知道小手的作用,同时也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 3、学习律动,能随教师的伴奏边唱边做简单身体动作。通过鼓励幼儿操作、表达等尝试活动,帮助幼儿感受小手的本领大,并引导幼儿乐意动手操作,逐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信、爱劳动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手的各部分的名称及小手的用途。 2、学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能随教师伴奏边唱边做动作。 3、通过学习小手,让大家热爱劳动,热爱我们的小手,把自己的小手画一画。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教学准备: 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企鹅玩具小手图片风琴画笔画纸教学方法:直观法、示范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律动《猪八戒吃西瓜》教师弹琴,幼儿跟琴声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快乐的三十分钟又开始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客人,它是谁呢?(出示企鹅) 二、导入: 1、师:小企鹅给大家带来了礼物,我们来打开看看,是什么呢?(是谜语)(出示谜语):“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都靠它,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幼儿回答是手) 2、教师揭开谜底——手,出示手的图片。 三、初步了解手的部位名称及用途 1、请幼儿拿出小手,说说小手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们,看看你们自己的小手,你能告诉老师,我们都长了 几只小手?小手上都长了哪些小手指。 2、教师小结:对,我们每人都长了两只小手,一个是左手,一个是 右手,手指上分别还长着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全体幼儿跟着老师说一遍,巩固认识。 四、学习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1、师:现在,小朋友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企鹅说它还有礼物送 给小朋友呢!是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歌曲。幼 儿初步感受歌曲。 2.教师示范边弹琴边唱歌。 提问:这首歌曲好听吗?都写了什么?歌曲里小手能做什么?我们 的小手能干吗?小朋友们想不想学学这首好听的歌曲? 3、学歌词,教师分句分段教念歌词,幼儿跟念。 4、学习歌曲,请幼儿边拍手边唱歌。 5、巩固学习,以集体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的形式开展。 6、随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让我们的小手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7、教师分个教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8、教师请幼儿上台表演,教师弹琴,然后师生评价。 五、课堂延伸 师:今天,小企鹅来到我们班作客,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好听的歌曲 学了歌曲,还让我们知道了小手的作用,那老师问小朋友,你们还 知道我们的小手能做什么事情吗? 幼儿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能做这么多事情,那么我们喜欢自 己的小手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把这双能干的小手画出来吧,好吗?幼儿绘画活动,师指导。展示部分幼儿的作品。 下课了,小企鹅该回家了,我们应该对它说什么呀?幼儿与小企鹅 挥手说再见。结束课题。 附歌曲: 1=2/4 ∣ 5 ∣∣ 2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有了一 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 1∣ 5 ∣∣ 2 ∣ 1 —‖ 小小手, 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小小手,自己十个手事情自指头。己做。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教1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教案《粉刷匠》 [导读]:教学目标: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教具准备: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教学重点: 1.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 应 例如:(老师)××××│×××(幼儿)做动作: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老师)唱:12 3 4︱5-︱54 32︱1-‖ 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 (小朋友)唱:12 34︱5-︱54 32︱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胸前拍手

小班音乐欣赏:小燕子

小班音乐欣赏:小燕子 小班音乐欣赏:小燕子 活动背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杏树、桃树、梨树都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还带着淡淡的甜味和清香呢!野花遍地都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花丛中蜜蜂正在忙着采蜜,蝴蝶们翩翩起舞。小燕子也被这迷人的春色深深吸引,从南方飞了回来,它们自由自在地飞着、唱着,是那么地欢快,那么地动听! 《小燕子》这首歌曲是一首传统经典的歌曲,旋律十分优美动听,歌词也比较简单易懂,很多幼儿都听过也会演唱。歌曲虽以燕子切入,实则要表达的是春的美,抒发的是对春天的热爱。如何透过这优美的旋律,简单的歌词,来帮助幼儿理解个却的深层含义——春天的美丽和多姿?对此,我们进行了实践研究,我带领幼儿跟随着可爱的小燕子一起去寻找、发现和感受美丽的春天。 一研后的研讨 1.在欣赏幻灯时,要加强引导幼儿讲述景物的色彩、形态,运用一些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教师可以加以小结,让幼儿充分的感受到春天里各种景色的多彩和美。 2.幼儿的动作创编过程要配以音乐,尤其是在请个别幼儿介

绍动作师,教师可哼唱旋律,使幼儿的动作表演与旋律特点相匹配,能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表现动作,突出轻盈、优美的特点。 3.教师的引导要注意语境的营造,用语气、语调来带动幼儿,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发现美景后燕子愉悦的心情。 二研后的研讨: 1.在欣赏幻灯时播放纯音乐,不要有歌词,将幼儿的注意力转向对春天美的感受,为理解歌曲的意境做准备。 2.引导幼儿至始至终以燕子的身份参与活动,投入到寻找春天美景的情境中。 3.幼儿在交流自己的表演动作时,教师要哼唱歌曲,创设情境,突出优美的特点,来体现歌曲的旋律特点。对于幼儿的动作,教师要给予及时地提升,增加动作的美感,丰富动作的表演性,并在情感上引导,进而深化喜欢春天的情感。 4.在欣赏和讲解每张春天画面时,要有侧重点,从不同侧面体现春天的美。(如色彩、春风轻拂下柳条树枝的舞动)结合小班幼儿语言表达尚欠缺的特点,可适当配以动作,来体验、感受。 附:《小燕子》三研案例 活动反思: 1.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并在 活动中分解和细化。我觉得此次活动的目标制定的还是比较恰当合理的,活动中我也能注意到把目标渗透在各个环节中,从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精选最新范文合集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精选最新范 文合集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范文一:乘白云荡秋千 【活动目标】 1、感知AB两段不同的音乐,感应AB曲式。 2、尝试乐器演奏,学会正确的演奏方式。 【活动准备】 1、道具准备:彩色沙巾若干、手摇铃人手一个、配套音乐和挂图。 2、情感经验准备:有观察云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音乐,同时讲诉白云在天上一会一个样,一会儿变成什么,一会儿变成什么和白云乘着风在天上飘动的故事,让幼儿感知音乐。 二、音乐律动。 1、个别体验: A、教师带着幼儿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的动作。 B、跟着音乐,前后、左右摇摆。 2、两人一组牵手。 在听到A段音乐是请幼儿到处逍遥的走动,当听到B段音乐的时候就请幼儿面对面或背靠背坐着,左右摇晃 三、造型游戏,感知音乐。 配合音乐,教师做大象云的造型,在A段音乐时伸出长长的鼻子或大大的耳朵到处走;B段音乐时用鼻子或耳朵左右摇摆。 四、利用乐器感知音乐。

1、教师介绍乐器,并激发多种演奏方式的创编。 2、A段敲奏手摇铃,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摇晃。 幼儿园小班奥尔夫音乐说课稿范文二:小茶壶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小茶壶》,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茶壶的造型,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茶杯和小茶壶的角色扮演,享受同伴交流带来的快乐。 3、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表现歌曲风趣、活泼的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茶壶图片,提前沏好的菊花茶水每人一杯,制作一个大茶壶可以挂在幼儿身上表演。 2、提前引导幼儿了解天气热了,我们要多喝凉温的水,不喝冰镇饮料,这样才会对身体有益。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茶壶,激发兴趣。 1、师:哇,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森林里的小动物邀请我们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呢,请小朋友们带上自己的小乐器和赵老师一起出发吧。 (跟随《森林音乐会》2/4的乐曲表演演奏各种乐器的动作,由幼儿自己设计动作,老师和集体模仿.) 2、哎呀,天气好热,演奏完音乐会口好渴啊,我们喝点茶水吧!(老师出示提前晾好的茶水,用茶壶为幼儿一一倒上,同时幼儿会观察到茶壶) 3、师:小朋友们,老师刚才用什么为大家倒的茶水啊?“茶壶”。对啦,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茶壶呢,它们都是小茶壶的好伙伴,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茶壶身上都有什么?(幼儿自由发言:把手、壶嘴、有的图片上的茶壶还冒着小蒸汽)

幼儿园小班简单歌曲 [幼儿园小班歌曲教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幼儿园小班简单歌曲 [幼儿园小班歌曲 教案] 让幼儿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表现小鸡出壳的动作,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歌曲教案的相关教案,老师们快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歌曲教案范文一 《小鸡出壳》 【活动目标】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尝试在音乐背景下用肢体表现小鸡

出壳的动作,体验小鸡出壳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鸡的构成以及每个部位会怎么动如何把自己变成一个圆形物体(皮球)律动表演:歌曲《小鸡》 2、物质准备:ppT、音乐、宝盒一个、鸡蛋一枚 【活动过程】 一、猜猜玩玩,鸡蛋滚滚 1、出示宝盒,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宝盒里面藏着什么

---拿出宝盒,提问:你们猜猜看,可能会是什么呢?(幼儿自由想象猜测) ----请幼儿上前用手摸一摸,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藏在了宝盒里。(鸡蛋宝宝) 2、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变成蛋宝宝,尝试不同的滚动 -----提问:鸡蛋宝宝长得怎么样?(圆圆的)你会做蛋宝宝吗? 请幼儿把自己变成一个蛋宝宝,观察幼儿的动作,由个别幼儿的示范动作中 提升变蛋宝宝一定把身体做要“藏”“缩”“抱”

。 根据音乐,幼儿尝试滚动。教师提醒:滚的时候身体不能松开来,否则蛋宝宝就碎掉了。 二、学学做做,小鸡出壳 1、媒体出示,引发幼儿愿意帮助小鸡宝宝想办法钻出蛋壳 ----看媒体,提问:鸡蛋怎么在动?怎么回事? 小结:原来是小鸡宝宝在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快待不住了。所以在里面东敲敲西敲敲。 ----提问:那我们一起帮小鸡想想办法,小鸡可以怎么

幼儿托班音乐教案大全

幼儿托班音乐教案大全 【篇一:幼儿园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 大猫小猫(音乐) 活动目标 感受音乐的强弱变化,能初步根据音乐变化选择合适的乐器。喜欢 演奏打击乐器,尝试初步控制演奏力度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1)大猫、小猫玩具与贴绒各一个。(2)铃鼓、碰铃各若干。 (3)歌曲《大猫小猫》,播放器。 活动指导 2.感受并学唱歌曲,尝试用不同力度表现大猫、小猫。 ★唱唱玩玩。在音乐伴奏下,幼儿边唱边扮演猫,自由做动作。教 师引导幼儿注意动作幅度与声音力度的关系。 ★教师范唱。幼儿一拍一下地为教师拍手伴奏。教师提示幼儿注意 拍手力度的变化。 3.引导幼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学习控制演奏力度表现音乐的强 弱变化。 ★引导幼儿为大猫、小猫的音乐匹配合适的乐器;指导幼儿用劲演 奏铃鼓和轻轻敲碰铃,比较二者的音响效果,讨论:用哪种乐器为 大猫伴奏合适?用哪种乐器为小猫伴奏合适? ★幼儿分成两组,在教师指挥下练习演奏,一组演奏铃鼓,一组演 奏碰铃。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建议 温馨贴士(1)为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音乐,可事先播放歌曲,加快幼 儿学习歌曲的速度。(2)在小班,铃鼓适合用拍奏,碰铃应是有硬棒的;如果只有软绳系的碰铃,则不适宜小班幼儿使用,可用串铃替代。 【篇二:《小班音乐律动《虫虫飞》公开课教案》】 小班音乐律动《虫虫飞》公开课教案 ◆动作建议: 第1-2小节:前奏,做睡觉的动作。 第3-10小节:做伸懒腰、揉眼睛、洗脸、两手食指相对准备动作。

第11-12小节:两手在胸前,两食指随节奏做对对碰动作(虫虫飞 手指游戏)。 第13-14小节:两手食指伸出,随乐做小虫虫拍动翅膀的动作,在 最后一拍藏于背后。第15-16小节同第11-12小节;第17-18小节 同第13-14小节 第19-20小节:两手在身体两边做翅膀飞动的动作。 第21-22小节:做两手环抱拍拍自己的动作。 第23-24小节同第19-20小节;第25-26小节同第21-22小节最后,打雷下雨音效:做静止做躲雨动作。 ◆游戏玩法建议: 此活动建议在单圈中进行,幼儿坐在面向圆心的椅子上。鉴于小班 幼儿年龄小,已有经验少。a段在故事情境小虫虫们起床,做伸懒腰、揉眼睛、洗洗脸的准备动作后,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节奏边轻轻念“虫 虫飞、虫虫飞,喝完露水往回飞”,边玩“虫虫飞”的手指游戏(两手 食指对对碰,说到“喝完露水往回飞”时,幼儿将手藏起来,老师象 征性的去抓)。b段幼儿两手在身体两边做小虫虫翅膀随乐节奏飞一飞,再自己开心的抱抱自己。c段打雷下雨幼儿静止做躲雨动作。(a:从坐侄一b:散点斗c:原地蹲下)。此活动设计在动作和位 移方面,都以“动静交替”为原则。 环节上,幼儿从“坐”着随乐做上肢动作,到“站”在位前做动作,到 自由空间状态下“散点”做动作。通过不断丰富幼儿动作经验和游戏 经验,层层递进,让幼儿在一定故事情境中,学习律动,感受音乐 的节拍,并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教学活动 建议: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abc结构,在三段音乐中做出不同的动作和反应。 2、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和互动,在音乐中感受从坐位一散点_原地 蹲下的空间变换。 3、锻炼克制能力一一知道在c段音乐中要保掎“躲雨”的造型不动。【活动准备】 剪辑过的《虫虫飞》音乐【活动过程】 1、故事加动作导入。 2、整体感知音乐,故事、动作与音乐匹配,选取躲雨动作。 3、幼儿与教师一起随乐做动作,c段下雨时,使用提取的躲雨动作。 4、探索虫虫飞的游戏情节和规则。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歌曲《我自己》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小班音乐教案:歌曲《我自己》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mall class music lesson plan: song "Myself"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小班音乐教案:歌曲《我自己》 目标: 1、在照照、看看、玩玩中认识自己和同伴,并愿意在集体中交流。 2、有编歌曲的兴趣。 准备:活动室或盥洗室里的大镜子(也可人手一面小镜子) 摄像机、电视机 过程: 1、照镜子,认识自己: 幼儿照镜子,观看自己的小脸 —“你觉得自己脸上哪些地方长得最有趣?” 引发幼儿在镜子中做各种可爱、滑稽的表情。 —“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大大的,有的小朋友的鼻子高高的……你能让他们变一变,做一些有趣的怪脸吗?” (说明:幼儿做各种怪脸时,教师在一旁及时地拍摄下来。) 2、看录像,认识同伴:

老师逐一在电视上播放出幼儿的脸,并将画面定格,引发讨论。 —“这是谁?他叫什么名字?他的脸上怎么样?(请录像中的幼儿本人也说说自己的小脸。)” 老师根据幼儿自己的介绍及集体讨论情况,即兴编唱歌曲。 如:“这是我的小嘴巴,小小的;这是我的眼睛,圆圆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这就是我呀!我叫xxx。” 根据录象中不同幼儿的脸部特征,师生共同讨论和编唱歌曲,熟悉同伴的名字。 3、编唱歌曲: 在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镜子中自己的小脸,编唱“我自己”的歌。 —“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可爱的小脸,每张小脸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请你们把自己最有趣的地方编进歌里唱一唱吧!” 在愉悦的音乐氛围中,幼儿将自编的“我自己”的歌唱给好朋友听。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会跳舞的跳跳糖》

幼儿教育:________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会跳舞的跳跳糖》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会跳舞的跳跳糖》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跳跳糖。 2.能创造性地表现出不同的跳姿。 3.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会跳舞的跳跳糖”的音乐。 2.拟人化的跳跳糖胸饰若干、实物跳跳糖若干。 3.日常生活中可提醒孩子品尝跳跳糖,说说吃跳跳糖的感觉。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跳跳糖。 1.(出示跳跳糖让幼儿品尝)刚才小朋友吃了什么? 2.你吃的时候是什么感觉?(跳到嘴里甜又香)你觉得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样跳舞的?(提示幼儿可用身体动作表现)老师结合箭头练习,向前跳、向后跳、跳得高、跳得低、转个圆圈。(可以在幼儿的腿上进行练习)(配伴奏) 3.后来嘴巴里还有跳跳糖吗?没有了,对呀,不见了。 4.幼儿可跟着老师一起根据动作念歌词。 (二)学唱跳跳糖。 1.幼儿欣赏跳跳糖的歌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跳跳糖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样跳的?最后它变成了什么?(欣赏老师唱)(如幼儿回答不出,教师再次范唱) 2.幼儿学唱歌曲。 第 2 页共 5 页

(1)歌曲里的跳跳糖是怎么跳舞的?(根据幼儿的回答把相应的图片放入图谱),一起来唱一唱。 (2)出示完整的谱子后,幼儿跟着谱子学唱。 (3)一次拿掉几张图谱,幼儿学唱。 3.幼儿一边唱一边在腿上练习跳跳糖,跳舞的动作。(配音乐)4.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跳跳糖跳舞。 (三)有趣的跳跳糖游戏。 教师:(出示”巨人”的大嘴巴)”巨人”的嘴巴好大呀,今天”巨人”要邀请跳跳糖到它的大嘴巴里做游戏,一定很好玩。 1.教师带领幼儿在巨人的”大嘴巴”(事先已经画好一个圆圈)周围站好。跳跳糖先在什么地方跳舞?跳跳糖在唱到哪句的时候跳进大嘴巴呢?什么时候要跳出大嘴巴呢?那么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大嘴巴里?什么时候不见的呢?是在歌曲的前面还是后面呢? 2.跳跳糖跳进嘴巴时怎样用身动作表示呢? 3.跳跳糖跳出嘴巴不见时怎样用身动作表示呢? 4.教师和部分幼儿示范游戏的玩法。注意提醒幼儿要用自己创造的动表现跳跳糖跳舞的姿态。并要听清音乐中跳跳糖什么时候跳进或跳出大嘴巴? 5.幼儿游戏。一部分幼儿扮演跳跳糖,其余的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表示大嘴巴拍手唱歌,然后交换。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将磁带和胸饰投放在表演区供幼儿自由表演。 2.日常活动: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会跳舞的跳跳糖。 活动评析: 第 3 页共 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