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
重载铁路知识及我国重载铁路发展情况

重载铁路知识及我国重载铁路发展情况重载铁路(Heavy Haul Railway)是指载重量大于一般铁路的货物运输铁路。
重载铁路为了应对大量的货物运输需求,铁路公司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铁路的承载能力、优化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等。
我国重载铁路发展情况良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煤炭和其他资源的运输,因此开展了重载铁路的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我国铁路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包括改善铁路线路和设备、提高列车的承载能力以及优化运行管理等。
其次,我国重载铁路的特点是载重量大,可以运输大量的货物。
这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长距离和大容量货物运输方面。
重载铁路能够有效地解决货物运输压力大、运输成本高等问题,为我国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次,我国重载铁路的建设和运营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铁路工程师们通过改进线路设计、提高货车的承载能力和优化列车组织等手段,使重载铁路的运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同时,我国还建设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维修检修车间、信号与通信设备和停车场等,以确保重载铁路的正常运行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重载铁路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研发出了磷钢轮对技术,可以使列车通过曲线时减小轮对与轨道之间的摩擦,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安全性。
此外,我国还开展了长大比高速列车的研发和试验,旨在进一步提高重载铁路的运输能力和效率。
当前,我国重载铁路建设仍在持续推进。
根据国家《铁路发展五年规划》的要求,我国将进一步扩大重载铁路的建设规模,加快重要干线和主要矿区的重载铁路建设。
同时,我国还计划加强对重载铁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重载铁路的运营安全和稳定。
总之,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情况良好,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重载铁路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我国资源运输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我国铁路货运新突破——重载运输

置 、 同步操 纵和 列 车制 动等 技 术的 解 破 ,重载 铁路 运输 迎 来 了一 个 又一 个
・
毒
2 。 o l 5
.
遥 i" 簿磊
- V
的北通 道— — 京秦 线和丰 沙 六线 试点
中 国铁 路 在 不 断 提 高 大 秦 铁 路
开 行 了组 合式 重 载 列 车 ,是将 37 0 运 输 能 力 的 同 时 ,也 不 断 提 高 繁 忙 0 吨 列车 合并 成 一列 ,成为 牵 引总 重达 干 线 的 牵 引 重 量 。据 初 步 估 计 , 全 74 0吨 重 载 组 合 列车 。 以 后 ,重 载 国 50 0吨 以 上 重 载线 路 里程 已达 到 0 0 列 车开 行 范围扩 大 :在沈 山线正式 开 1 公 里 。2 0 万 0 6年 货 物 列 车 平 均 牵 行 70 0吨 重载 组 合 列车 {京 广线 开 引 重 量 达 到 3l 5吨 , 比 2 0 0 0 0 0年 的 7 6 行双机奄引 6 0 吨组合列车 ;京沪 26 5吨 提 高 了 l%,重 载 运 输 在 我 0 5 线 开 行 双 机 牵 引 70 0~ 80 0吨 重 国 已初具 规模 ,技 术水 平 位居世 界重 0 0
铁路 开 行 了由 2台 S 3型 电力机车 牵 车辆 、列 车制 动 、多机 牵 引操纵 和遥 S
我国铁路发展重载运输的历程及建议

第 1卷第 2 7 期 21 年 4 月 01
铁 道 运 营 技 术
R a l a pe ai n Te hn l g i w yO r to c o o y
Vo . 7 N O 2 11 .
A pr i 201 l 1
我 国铁 路 发 展 重 载 运 输 的历 程 及 建 议
论 证 。 1 9 年 大 秦 全 线 建 成 通 车 后 , 式 开 行 单 元 92 正 式重 载列 车 。 1 19 . 3 9 2年 在 繁 忙 干 线 开 行 整 编 式 重 载 列 车 整
运 输 , 速提 高 了运 输 能力 , 炭外 运 量增 加 , 忙 迅 煤 繁
干 线 能 力 十 分 紧 张 的 局 面 得 到 一 定 的缓 和 , 节 省 并
铁 路发 展 重载 运输 , 主要 是 开行 50 0t 以上 0 及 的重 载货 物列 车 。 由于 重载 运输 可 提高 运输 能 力 ,
载列车 , 使重 载运输 不 断向深 入发展 。 11 1 8 ~ 9 0年 开行 组 合式 重 载 列车 . 9 4 19 组 合 式
降低运 输 成本 , 因此 世界 各 国铁 路 十分 重视 发 展重
方面 : 是有 计 划 地对 六 大繁 忙 干线 进行 电气 配 套 一 改造 , 泛开 行 整编 式 重 载列 车 ; 是 新建 、 广 二 改建 重 载运 输线 , 大 秦 、 在 神黄 、 月 、 太 等运 煤通 道上 , 侯 石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发展研究

旧 中国铁 路 采 用 活 载 标 准 纷 杂 ,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后 于 1 9 5 1年 制 定 了 中一 Z标 准 活载 并 于 1 9 . 7 5年 进 行 了 修 订 , 形 成 中一 活 载 标 准 沿 用 至
今_ 4 ] . 中一 活 载标 准 图式 [ 5 如图 1 .
和 相 关 试 验 研 究 资 料 的调 研 , 从车辆技 术进 步、 线 路桥梁 与轴重 和载荷 密度 的匹配 、 既 有 桥 梁 整 体 和 局 部 承
载能力 、 设 计 理论 差 异 、 速度 与线路桥梁和 轴重 的匹配 、 车 长 与 站 线 长 度 匹 配 等 方 面 对 我 国铁 路 重 载 运 输 发 展 条 件 进 行 了分 析 , 说明我国既有铁路能满足 2 7 ~3 0 轴重重载运输要求. 提 出 了 在 我 国既 有 铁 路 路 网应 发 展2 7 ~3 0 t 轴 重 重 载运 输 , 重载煤运专线 应发展 3 2 . 5 t 轴重重载运输 , 矿石和钢铁重 载专线应发 展 3 5 ~4 0 t 轴重重载运输 , 重 载列 车 运 行 速 度 宜 取 8 O ~9 0 k m/ h ; 应制定轴重 2 7 t 、 3 0 t 级通用车辆和轴重 3 2 . 5 t 专 用 车
第 3 5卷 第 7期 2 0 1 3年 O 7 月
武
汉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V0 1 . 3 5 No . 7
J . Wu h a n I n s t .
Te c h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u 1 . 2 0 l 3
文章编号 : 1 6 7 4—2 8 6 9 ( 2 0 1 3 ) 0 7 —0 0 0 9— 0 7
快速发展的中国铁路重载运输

世 界单条重载铁 路年运量不 超过 2 5 亿吨 的 “ 极限理
论 ”再次被 中国铁路打破 。2 0 0 7年 1 月 2 大秦铁路 2 7日
成 功 实 现 年 运 量 3 吨 。而 在 此 前 .是 中 国铁 路 人 一 条 漫 亿
的大拇指 。 亿吨煤炭 . 3 这绝 不是一个简单 的数量积 累。它
为 影 响 经 济 发 展 的 “ 颈 ” 在 中 国铁 路 示 意 图 上 , 有 一 发 电厂 、十大钢铁 公司和 6 0 瓶 。 0 0多家企业 生产用煤和 民用 条钢 铁 巨龙 ,西 出煤 都 大 同 ,横 跨 桑干 河 谷 ,穿 越 燕 山 山 煤 . 出 E煤 的 运 输 任 务 .承 担 着 全 国铁 路 1 % 的煤 炭 运 l 8
的重 大决策 。 大秦铁 路一 Nhomakorabea 中 国能 源战略 的大动脉
尽管在具有 8 O多年 重 载 运 输 历 史 、拥 有 1O多个 成 员 2
的世界铁 路大家庭 中 中国铁 路人掌握重载运输 技术仅十 几年 但依靠科 学发展 、自主创新 、管理高效 、顽强 拼搏 .
大 秦 铁 路 以 1 运 煤 3 吨 的 成 果 ,让 外 国 同行 竖 起 称 赞 年 亿
2 6 世界轨道交通 20 3 080
维普资讯
列 车 .长 度 约 2 0 8 0米 .全 列 车 1 个 2 断 面 布 置 测 点 . 试 数 据 传 输 长 度 远 测
大于一般列车 的传输长度 。建立 了基
于 无 线 网络 的 分 布 式 测 试 系 统 .并 开
维普资讯
呈
l
目前 ,中国铁路 重载运输 技 术达 到 了世界先 进水平 。在 京哈 、京沪 、京广 、陇海 、侯月等主 要 干线 普遍开 行了 5 0 0 0吨至 6 0 5 0吨货物 列车 ,扩大 了运 输能力 。建立和 完善 大秦铁路 集疏运体 系 , 采 用先进 的机车 同步操纵 技术和 大吨位 货车制 造与使 用技 术 ,在世 界上首 次实现机 车无 线同步操纵 技 术与 GS —R 技 术结合 ,中 国铁路重载 运输技 术水平得 到大幅 度提升 。 大秦铁路 大量开行 1万 M
铁路重载运输调研报告

铁路重载运输调研报告铁路重载运输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现代物流发展的需求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铁路运输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铁路重载运输是指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和编组技术,实现铁路运输能力的最大化,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运力的运输方式。
在中国,铁路重载运输已经成为国家研究重点,广泛应用于大宗商品和工业品的运输领域。
二、重载运输的优势1. 提高运输效率:铁路重载运输通过优化编组技术和配备适当的动力车辆,能够满足大宗商品和工业品的大规模运输需求,提高了运输效率。
2. 降低运输成本:铁路重载运输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运输,从而降低了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 减少环境污染:相对于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铁路重载运输具有更低的能耗和排放量,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保障交通安全:铁路重载运输采用固定的铁路线路和专门的运输设备,有利于保障运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铁路重载运输的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铁路重载运输需要依靠新的技术手段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力。
例如,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运输组织和调度,利用自动化设备来提高装卸效率等等。
2. 合作发展:铁路重载运输需要建立起与其他模式的物流运输(如公路、航空等)之间的协作机制,形成多式联运的整体运输体系。
3. 建设基础设施:铁路重载运输需要充分发挥铁路网络的基础设施优势,建设更加完善的运输网络,提高运力和运输效率。
4. 优化服务体系:铁路重载运输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提高货运物流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快捷、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
四、铁路重载运输的应用案例1. 大宗商品运输:铁路重载运输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宗商品的运输领域,如煤炭、矿石、钢材等。
通过优化运输组织和编组技术,能够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运输,满足市场需求。
2. 工业品运输:铁路重载运输也逐渐应用于工业品的运输领域,如汽车、机床、重型设备等。
通过提高运输效率和运力,为工业品的运输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重载运输—中国铁路货运发展之路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2008N O .10SCI ENC E &TECH NOLOG Y I N FOR M A TI ON学术论坛1铁路重载运输的概述铁路重载运输是指行驶列车总重大、行驶轴重大的货车或行车密度和运量特大的铁路运输。
1994年6月国际重载运输年会上,对铁路重载运输作了最新定义。
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二者,可视为铁路重载运输线路: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总重最少为5000t 的单元或组合列车;在长度至少为150km 的铁路区段上,年计费货运量最少达到2000万t 及其以上;经常、定期或准备开行轴重25t 及以上的列车。
目前,国内外铁路开行的重载列车组织形式主要有单元式、整列式和组合式重载列车三种。
1.1单元式重载列车单元式重载列车是以固定的机车车辆(大功率机车+一定编成辆数的同一类型的专用货车)组合成为一个运输单元,并以此作为运营计费单位,在装卸车站间循环直达运行的货物列车。
这种重载运输方式运用范围广,经济效益显著。
美国、加拿大等国均采用此方式,我国大秦重载运煤专线上也有重载单元列车的开行。
1.2整列式重载列车整列式重载列车是采用普通列车的组织方法,由挂于列车头部的大功率单机或多机牵引,由不同型式和载重的货车车辆混合编组,达到规定载重量标准的列车。
在我国繁忙干线上开行的重载列车主要为这种模式,其它国家应用较少。
1.3组合式重载列车组合式重载列车是由两列及以上同方向运行的普通货物列车首尾相接、合并组成的列车,这种重载运输方式始于1964年前苏联。
我国大秦线进行的20000t 重载列车采用该形式。
2国内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2.1国外铁路重载运输发展概况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萌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战后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多机牵引方式可以获得更大的牵引总功率,从而牵引更多的车辆,大幅度增加列车重量,扩大运输能力,加快货物运输,减少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益。
重载铁路的发展历史及重大意义

最近中国成功的进行了30t轴重的重载铁路实验,这是技术上的一次突破.我发现不少吧友对重载铁路的概念不大清晰,也对其意义不大了解,所以我以一个铁路爱好者的角度像各位解释一下这个概念。
我不是专业人士,因此如有错误,我恳请各位专业人士指点。
重载铁路,顾名思义,指的是运载量巨大的铁路。
由于铁路运输量大,价格相对便宜,速度较快,并且效率较高,在很多国家,铁路成为了物资以及旅客运输的主要方式。
由于普通铁路载重有限,因此便有了专用的重载铁路,专门运输大宗货物,提高效率.重载铁路有这么几个特征:1。
行驶列车总重大2.行驶车辆轴重大3.行车密度大并且主要运输大宗货物,尤其是原材料,如铁矿石,煤炭,石油等等这三个概念都很好理解,但首先我还是向各位介绍一下轴重的概念。
一般的车辆都有数个车轴(货车4轴居多),整个车皮的自重+最大载重除以轴数便是这个车辆的轴重例如C80型敞车自重20t,载重80t,因此轴重25t如同很多事物,重载铁路也有自己的标准。
世界重载协会在1986年1994年2005年三次修订了重载铁路标准我们先看看1994年的(3选2)—列车重量至少达到5000吨;—轴重达到或超过25吨;- 在长度至少为150公里的线路上年运量不低于2000万吨。
接下来的是2005年的(3选2)- 列车重量不小于8000 吨;- 轴重达27 吨以上;—在长度不小于150 公里线路上年运量不低于4000万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国内的主要干线,如京广线,京沪线,陇海线等等都能达到1994年标准。
国内目前只有晋中南、大秦、朔黄等线路能达到2005年标准可能有人会问了:平时我们见到的火车都那么长,看起来能装不少东西,为什么还要专门搞重载运输呢回答很简单:由于普通铁路的运输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同时效率较低,并且难以提升运量(要兼顾客运列车的运行),因此有必要修建重载铁路.但是由于国情的不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修建了重载铁路的.例如西欧大部分国家铁路货运运量小,修建重载铁路的必要性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载运输组织单元列车、 组合列车和整 项 : 列车重量 至少达到 50 0: 0 t货车轴 索阶段 ;9 0 19 午至 19 92年 间建成 大秦
列 重载 列 车 等 三种 基 本 形 式 的 特 点 及 重 2 t 以上 ; 离 至 少 为 10 m 的 线 , 开行 单 元 重 载 列 车 的 技 术 提 升 阶 5及 在距 5k 优劣。 回顾 8 O年代 以来 , 国铁 路 重 载 线路上年运量 200万吨以上 。 我 0 按照新 段 ;9 2 19 年至 2 0 年改造既有 繁忙干 03
达 备将逐步达到系统配套 。在此情 况下 , 同类 型 和载 重 的货 车 混合 编 组 , 到 规 单 元重 载列 车
美国、 加拿大 、 俄罗斯 、 巴西 、 南非 、 澳大 定的重量标准 ,由单机或 多机重联牵
差距 ; 出 了我 国铁 路 重载 运 输 今 后 的 是货物 品种 单一 , 车固定 编组 , 装 提 列 在
发展 方 向。 关键 词 : 路 铁 重载 运 输 发 展
技术装备 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 在的 线上开行的重载列车为代表 , 主要特点 组合 式 重 载列 车
车 地 和 卸 车地 之 间循 环 往返 运 行 。 国 前苏联经验 的基础上 , 我 组织在 丰沙大线
学 术 纵 横
FzA ・U sU o G E G AH x EH z N H N
我国铁路重载运输的发 展
口 杨 军 民
摘
要: 简述 了铁 路 重 载运 输 技 术 吨 以 上 。19 94年 , 国际 重载 运 输 协会 又 路 重 载 运 输 ,迄 今 大致 经 历 了 四 个 阶
运输从技术初 步探索、技术逐步提 升、 的标准 , 我国铁路达到重载运输 条件 的 线 ,开行 整 列式 重 载 列 车 的推 广 阶 段 ;
小 范 围推 广 到 大 规模 应 用 四个 阶 段 的 线 路 是 不 少 的 。
20 0 3年 以来 以大 秦线 为代 表 的 l万
吨 、 吨 单 元 重载 列 车 的大 规 模 应 用 2万 ( ) 一 阶 段 : 造 既 有 线 、 行 二 第 改 开 18 年 至 19 间 , 国在 学 习 95 90年 我
寿 命 、 维 修 量 为特 点 的 轨道 系统 等 陆 分 部运 行 较 容 易 。 低 续研 发 成 功并 投 入使 用 , 重载 运 输 的装 3 列 重载 列 车 。特点 是 列 车 由不 . 整 决 , 逐 步 停开 。 后 ( ) 二 阶段 : 成 大 秦 线 、 行 三 第 建 开
占用 一 条 运 行 线 , 节 省 区 间通 以 2 . 组合列车 。以前苏联为代表 , 主 中部 ,
重载运输 是一 种十分重要 的运输 地 卸 车后 , 只能 空 车返 回 。
组织方式 , 以其 运 量大 、 成本 低 在 世 界
D 6 范 围 内迅 速 发 展 。 2 纪 8 代 后 , 要特点是在运输能力紧张的区段 , O世 0年 将两 过 能 力 。采 用 N 5型 内 燃 机 车 和 C 2 0 t 随着新材料 、 新工艺 、 电力电子 、 计算机 列或两列以上的普通列车连挂 合并组 车 辆 ,开 行 重 量 为 740 的 组 合 式 重
大 秦 线 目前 即 采用 这 种 组织 方 式 。 种 ( 台— — 沙城 — — 大 同 ) 这 丰 和京 秦 线 ( 丰
方式可实现单一货 品的重载高效运输 , 台—— 秦 皇 岛 ) 进 行 试 验 , 同方 向 上 将
一
、
到达 目的 运行 的两列 普通 货物列车联挂在一起 向区间运行 , 机车分别挂 于车列头部和
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应用情况; 阐述 对 该定 义做 了修 改 , 即新 的 重 载运 输 的 段 , 18 至 19 年 间 以改 造 既有 即 95年 90
了重 载运 输 的 定义 和 标准 ; 纳 总结 了 标准是至少满足 以下 三条 标准 中的两 线为主 , 归 开行组合式重载列车的技术探
9 取 率 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 ;以轴重大 、 曾采用过这种运输组织方式 , 自 但在具体 490列 , 得 了一定 效 果 。 与此 同时 , 由 第 但 重轻 、 载重高 、 动力作用低 、 车钩强 度大 组 织 上 , 于受 车场 有 效 长 限 制 , 一 沈山线也尝试开行了部分组合列车 。
技术装备和运输效果发展情况 ; 总结 了
我 国 重载运 输 在 运 输组 织 、技 术装 备 、
( ) 列 车 的开 行 方 式 二 重载
1 元列 车。以美 国 、 拿 大 、 阶 段 。 . 单 加 巴
运营效果等方面取得 的成就; 分析 了在 西 、 大利 亚 和南 非 等 国在 重 载 运 输 专 澳
在 向秦 皇岛港 I、 Ⅱ期 码头运输 控制 和信息技术等 现代 高新技术 的广 成列车后运行 , 区间只占用一条运行 载列车 , 泛应用, 重载运输技术及装备水平 得到 线 , 而达 到 充分 利用 区 间通 过 能 力 的 煤 炭 。 过 一 系列 运 营试 验 , 18 年 从 通 从 95 了很大提高 。 以交 流传动为特点的大功 目的。 我国铁路在上世纪 7 、0年代也 开始每天开行 5列 ,至 19 08 9 0年共开行
为特点的重载货 车;以新兴的计算机 、 列车与第二列车连挂时 , 第一列车要 占 终 因这种组织方式在车站组 合时要 占 电力 、 电子 、 通信技 术为核心的机车 同 用 区间 , 响 了列 车 间 隔时 间 。这种 组 用 区间 ,对 区间 通 过能 力 有 不 利影 响 , 影 步操作系统和制动系统 ;以高强度 、 高 织方式 的一个优点是 , 组合运行 完毕后 而且多 机联控 问题也 没有得到彻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