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第10讲 假设法解题(一)

小学数学 第10讲 假设法解题(一)
小学数学 第10讲 假设法解题(一)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训练——假设法解题 姓名: 例题1 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练习一 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例题2 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练习二 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的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有多少张? 例题3 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练习三 甲、乙二人共存550元钱,当甲取出自己存款的一半,乙取出自己存款中的70元时,两人余下的钱正好相等。求甲、乙原来各存多少元钱。 例题4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练习四 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例题5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两人各中多少次? 练习五 甲组工人生产一种零件,每天生产250个。按规定每个合格记4分,生产一只不合格要倒扣15分。该组工人4天共得了2752分,问:生产合格的零件共多少只? 课堂练习 1、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2、有1角、2角、4角、5角的邮票共26张,总计6.9元。其中1角和2角的张数相等,4角的和5角的张数相等。求这四种邮票各有多少张? 3、班级买来50张杂技票,其中一部分是1元5角一张的,另一部分是2元一张的,总共的票价是88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4元,这批西瓜只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一)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专题简析: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例题1 1. 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 了“甲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 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 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 成总数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练1 1、 乙:(150-35×2)÷(1-1 10 ×2)=100(元) 甲:150-100=50(元) 2、 甲:(338-78×3)÷(1-1 7 ×3)=182(人) 乙:338-182=156(人) 3、 (420-70+50)÷(1―13 -2 5 )=1500(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

三年级奥数第22讲--用对应法解题(1)

第二十二周用对应法解题 例题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练习一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2,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3,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练习二 1,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2,4本练习本和5枝圆株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

3,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多少元? 例题3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练习三 1,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明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 2,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 3,公园开菊花展,白菊花和黄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红菊花和白菊花共168盆。三种菊花各几盆? 例题4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练习四 1,百货商店运来三种鞋子,其中37双不是皮鞋,54双不是运动鞋,51双不是布鞋。三种鞋各运来多少双? 2,一个班同学在做作业,班主任问后得知:全班同学都只做完了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其中的一种。有23人没有做完数学作业,有19人没有做完语文作业,有16人没有做完英语作业。做完三种作业

(完整版)三年级知识点:用假设法解题练习30道(附答案)

三年级知识点:用假设法解题练习30道(附答案) 假设法解题1、鸡兔共5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少4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兔:40÷4=10只,鸡:50-10=40只2、鸡兔共45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6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60÷2=30 45-30=15 兔:15÷(2+1)=5 只鸡:15-5=40只 3、共有鸡兔的脚48只,如果将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互换一下则共有脚4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48÷2=24 兔(48-24)÷4=6 互换鸡变6只兔:(48-6×2)÷4=9只 4、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车棚里放着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共25个轮子。自行车(5)辆,三轮车(5)辆。 5、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4×36=144吨,45-36=9辆,144÷9=16吨,16×45=720吨。 6、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4×16=64吨,48-16=32辆,64÷32=2吨, 2×48=96吨 7、有甲、乙、丙三种练习簿,价钱分别为7角、3角和2

角,三种练习簿一共买了47本,付了21元2角。买乙种练习簿的本数是丙种练习簿的2倍,三种练习簿各买了多少本?7×47=329(角),329-212=117(角),因为把3角和2角的练习簿都看成了7角,117÷(7×3-3×2-2)=9(本)1×9=9(本),2×9=18(本),47-18-9=20(本)8、甲乙两桶油各有若干千克,如果要从甲桶中倒出和乙桶同样多的油放入乙桶,再从乙桶倒出和甲桶同样多的油放入甲桶,这时两桶油恰好都是36千克。问两桶油原来各有多少千克?36÷2=18千克,36+18=54千克,乙54÷2=27千克,甲18+27=45千克。 9、王亮和李强各有画片若干张,如果王亮拿出和李强同样多的画片送给李强,李强再拿出和王亮同样多的画片给王亮,这时两个人都有24张。问王亮和李强原来各有画片多少张?24÷2=12张,12+24=36张李:36÷2=18张,王:12+18=30张 10、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4×36=144吨,45-36=9辆,144÷9=16吨,16×45=720吨。 11、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4×16=64吨,48-16=32辆,64÷32=2吨,

举一反三--六年级分册第10周 假设法解题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专题简析: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 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乙两 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 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 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 9 。 (250+5)÷(1+1-1 9 )=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 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 7 ,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三年级奥数用对应法解题

用对应法解题 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 .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3 .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4 .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5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6 .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7 .4本练习本和5枝圆株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 8 .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多少元? 9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10 .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明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 11 .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 12 .公园开菊花展,白菊花和黄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红菊花和白菊花共168盆。三种菊花各几盆? 13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最新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教案

学员姓名:滕雯年级:五年级下第 12 课时学校:新世界教育辅导科目:奥数教师:刘鹏飞 课题假设法解题 授课时间:6月1日上午10:00—12:00备课时间:5月30日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了解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考点及考试要求以应用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假设法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答应用题的好方法。有些应用题看似无法解答,但如果采用假设的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得到正确答案。用假设法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解答步骤: (1)先假设某一个条件成立,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经过推理计算,可能出现与题中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2)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想办法消除错误,得到应用题的解。 难题点拨一: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点拨: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 练习一 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 3、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

三年级奥数错中求解用对应法解题教程文件

三年级奥数错中求解用对应法解题

错中求解 专题简析: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认真审题,不能抄错题目,不能漏掉数字。计算时要仔细小心,不能丝毫马虎,否则就会造成错误。 解答这类题,往往要采用倒推的方法,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利用和差的变化求出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利用积、商的变化求出因数或被除数、除数。 例题1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的5错看成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是多少? 思路导航: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2,少了3个10,这样和就减少了3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1,少了3个1,这样和就少了3。小马虎算出的和比原来的和少了30+3=33,所以正确的和是241+33=274。 练习一 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了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多少? 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 3,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1,十位上的3看作8,结果为342。正确的和是多少? 例题2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思路导航: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把十位上的2看作5,就是把20看作50,减数从20变为50,增加了30,所得的差减少了30,应在342中增加30,才是正确的差。 340+30=372 练习二 1,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 2,在减法算式中,错把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254。正确的差是多少? 3,小丽在做一道减法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得到的差是592。正确的差是多少? 例题3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小马虎计算得到72,是先除再减得到的,我们可以根据逆运算的顺序把72先加后乘,求出某数为(72+20)×3=276,然后再按题目要求,按运算顺序求出正确的数276×3+20=848。 练习三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用假设法解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义】用假设法解题 一、专题简析: 假设是数学中思考问题的一常见的方法,有些应用题乍看很难求出答案, 但是如果我们合理地进行假设,往往会使问题得到解决。所谓假设法就是依照 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 案。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就是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 兔数=(总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用假设法解答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假设几个量相同, 然后进行推算,所得结果与题中对应的数量不符合时,要能够正确地运用别的 量加以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1:鸡、兔共30只,共有脚8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一 1、鸡、兔共100只,共有脚280只。鸡、兔各多少只?

2、鸡、兔共50只,共有脚160只。鸡、兔各几只? 例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30只,一共有脚168只,鸡、兔各多少只? 练习二 1、鸡兔共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几只? 2、买甲、乙两种戏票,甲种票每张4元,乙种票每张3元,乙种票比甲种票多买了9张,一共用去97元。两种票各买了几张?

例3: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王刚得了84分。王刚做错了几题? 练习三 1、某小学进行英语竞赛,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共15题,小华得了102分。小华答对几题? 2、运输衬衫400箱,规定每箱运费30元,若损失一箱,不但不给运费,并要 赔偿100元。运后运费为8880元,损失了几箱? 例4 :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红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若干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原来水果糖有几块?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用对应法解题教案(含答案)

用对应法解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列式观察的学习活动,掌握用对应法解题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用对应法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从而找到解题突破口。 难点:根据题目找数量关系并转化为等式,不理解其中未知量的解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之前暑期班的时候学过等量代换思想,就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重多少克?”这样的问题,还记得怎么解决的吗?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应用“对应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例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奥数第十一周 假设法解题

第十一周假设法解题(二)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思路导航】假设第一根用去6×3=18米,那么第一根剩下的长度仍是第二根剩下长度的3倍,而事实上第一根比假设的少用去(6×3-6)=12米,也就多剩下第二 根剩下的长度的(5-3)=2倍。 (6×3-3)÷(5-3)+6=12(米) 答:第二根原来有12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 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 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3.两堆煤,第一堆是第二堆的2倍,第一堆用去8吨,第二堆用去11吨,第一堆剩下的 重量是第二堆的4倍。求第二堆煤原来是多少吨? 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则王明要相应地花去4.40×3 =13.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40元,比13.20元少13.20-4.40=8.80元,那 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倍多6.40+8.80=15.20元,而题中已 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的8倍,所以,15.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 下钱的8-3=5倍。 【6.40+(4.40×3-4.40】÷(8-3)+4.40=7.44(元) 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7.44元。 疯狂操练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3.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比白球的3倍多2粒,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粒白球和15粒红球,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粒白球和53粒红球,那么,箱子里白球原有

三年级奥数对应法解题

第7讲 “对应法”解题 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这样的问题,还记得怎么解决的吗?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应用“对应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精典例题 例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需花58元;如 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苹果枝各多少元? 模仿练习 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 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例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 元,如果买 我们可以把两次买买水果的情况用两个算式表示出来,在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模仿练习 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 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精典例题 例3: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 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模仿练习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 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用和刚才同样的方法思考 先列出两个算式,再比较,和上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精典例题 例4: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模仿练习 3个菠萝的重量等于1个梨和1个西瓜的重量,而1个菠萝和3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问多少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 家庭作业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先把这些数学信息写成等式,在利用“等量代换”进行解答。

3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用假设法解题 练习一:1、鸡兔共30只,共有脚8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共100只,共有脚28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鸡兔共5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少4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鸡兔共45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6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二:1、鸡兔同笼,鸡比兔多30只,一共有脚168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买甲、乙两种戏票,甲种票每张4元,乙种票每张3元,乙种票比甲种票多买了9张,一共用去97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共有鸡兔的脚48只,若将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互换一下则共有脚42只,鸡兔各有几只? 练习三:1、某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小明得了84分,他做错了多少题? 2、某小学进行英语竞赛,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共有15道题,小明得了102分,他做对了多少题? 3、某公司运输衬衫400箱,规定每箱运费30元,若损失一箱,不但不给运费,并要赔偿100元,运后的运费结算为8880元,问这次运输损失了几箱? 4、某车间生产一批服装共250件,生产一件可得25元,如果有一件不符合要求,则倒扣20元,生产后得到费用5350元。问有几件不合格? 练习四:1、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明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几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原来水果糖有多少块? 2、小明家有些梨和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爸爸和小明每天各吃1个苹果,妈妈每天吃1个梨。若干天后,苹果还剩9个,而梨恰好吃完,原来苹果有多少个? 3、某商店有些红气球和黄气球,红气球的只数是黄气球的4倍,每天卖出2只红气球和1只黄气球,若干天后,红气球剩下12只,黄气球刚好卖完。红气球原来有多少? 4、四(3)班有彩色粉笔和白色粉笔若干盒,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7倍,每天用去2盒白粉笔和1盒彩色粉笔,当彩色粉笔全部用完时,白粉笔还剩10盒,原来白粉笔有几盒? 练习五:1、学校买来8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花去1650元。每张办公桌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2倍,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2、买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用252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 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学校买来4个篮球和5个排球共用了185元,已知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那 么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小明买2个乒乓球和4个皮球共用去52元,6个乒乓球的价钱相当于1个皮球的价 钱。乒乓球和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二)习题

第十一周 假设法解题(二)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例题1 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练习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例题2 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2: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例题3 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12 ,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23 ,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练习3:小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16 ,四年后小华的年龄是爸爸的14 ,求小华和爸爸今年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练习题 1.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3.小红今年的年龄是妈妈的38 ,10年后小红的年龄是妈妈的12 ,小红今年多少岁? 例题4 王芳原有的图书本数是李卫的45 ,两人各捐给“希望工程”10本后,则王芳的图书的本数是李卫的710 ,两人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练习4: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5 ,从这两个书架上各借出112本后,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47 ,原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有多少本书? 例题5 某校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3 ,后来转进2名男生,转走3名女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4 ,现在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练习5:甲车间的工人是乙车间的25 ,后来甲车间增加20人,乙车间减少35人,这样甲车间的人数是乙车间的79 ,现在甲、乙两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练习题 1. 小明今年的年龄是爸爸的611 ,10年前小明的年龄是爸爸的49 ,小明和爸爸今年各多少岁? 2. 有一堆棋子,黑子是白子的23 ,现在取走12粒黑子,添上18粒白子后,黑子是白子的512 ,现在白子、黑子各有多少粒?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答案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 了“甲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 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 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 成总数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 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 9 。 (250+5)÷(1+1-1 9 )=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 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 7 ,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 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 3 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 个? 3. 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 20 ,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 和鸭各有多少只

中六年级奥数第10讲 假设法解题(一)

第10讲 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 4 1 与乙数的51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21与乙的10 1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7 1 ,乙队人数的31,共抽调78人, 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例题2】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9 1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 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7 1 ,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3 1 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 少个? 【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8 3 与徒弟加工零件 个数的7 4 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练习3:

1、某商店有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136台,卖出彩色电视机的52和黑白电视机的7 3 ,共卖出57台。问:原来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各有多少台? 【例题4】甲、乙两数的和是300,甲数的 52比乙数的4 1 多55,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设甲数是,则乙数是,根 据题意可得方程 ,解得。 练习4: 1、畜牧场有绵羊、山羊共800只,山羊的2/5比绵羊的2 1 多50只,这个畜牧场有山羊、绵羊各多少只? 2、师傅和徒弟共加工零件840个,师傅加工零件的个数的85比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3 2 多 60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 【例题5】育红小学上学期共有学生750人,本学期男学生增加6 1 ,女学生减少51,共有710 人,本学期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练习5: 1、金放在水里称,重量减轻 191,银放在水里称,重量减少10 1 ,一块重770克的金银合金,放在水里称是720克,这块合金含金、银各多少克? 2、某中学去年共招新生475人,今年共招新生640人,其中初中招的新生比去年增加48%,高中招的新生比去年增加20%,今年初、高中各招收新生多少人? 三、课后作业 1、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3 1 多50吨,五月份 完成总数的5 2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六年级数学 假设法解题

分数应用题解决策略(七)---假设法 班级: 姓名: 假设法-----根据题目特征,把两个不同的数量,或者分率假设成为相同的数量和分率,再寻找两次的量相差数,从而理清数量关系,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1、有甲、乙两块地共4.8公顷,已知甲地的13 加上乙地的25 共1.73公顷。两块地各有多少公顷? 2、学校买来足球和篮球共91个,从中借出足球的27 和篮球的38 后,还剩60个。足球和篮球各买来多少个? 3、小红和小明共有图书78本,如果小红捐出图书的110 ,还比小明多17本,小红和小明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4、学校绿化买来杨树和柏树共200棵,后来杨树增加了14 ,柏树减少了15 ,杨树和柏树的总棵数变为196棵。原来杨树和柏树各有多少棵? 5、甲、乙、丙三所学校共有学生2900人,如果甲校学生减少111 ,乙校学生增加14人,则三所学校人数相等。求甲、乙、丙三校原来各有多少人?

6、水果店有梨和苹果共72筐,卖出梨的35 和苹果的58 后,还剩28筐,问水果店原有梨和苹果各多少筐? 7、甲乙两个容器中共装有药水2000克,从甲容器中取出13 ,从乙容器中取出14 ,这是两个容器里还剩药水1400克,问两个容器中原来各有药水多少克? 8、纯金放在水里重量减轻119 ,纯银放在水里重量会减轻110 ,现有一块金银合金共重840克,放在水中减轻了48克,求这块合金的含金量? 9、一块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100米,如果长增加13 ,宽增加14 ,那么周长就增加30米,这块土地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0、一辆卡车司机为玻璃厂运送一批玻璃,厂里规定:每块运费1元钱,但是如果到达目 的地后如果破损不但不给运费,还要每块赔偿0.5元。该司机共运送3000块玻璃,结果只领到2985元的运费。问途中破损了多少块玻璃?

小学三年级数学奥数题

第一讲:错中求解 1、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做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2、小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 确的差是多少? 3、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题目时,把某数乘以3加20,误看成某数除以3减20,得 数是72,某数是多少?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4、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以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 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呢? 5、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做2,乘得结果 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几? 6、小华在做一道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乘得的结果是875, 正确的结果是805,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多少? 7、小林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 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 8、王刚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比原来少9,但余 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多少? 9、小林和小华同时做一道被减数是四位数的减法时,小林计算时在这个四位数 的左端错添了一个5,而小华在这个数的右端也错添了一个5,结果两人所得的差相差22122,求这个四位数。 10、把3写在某个三位数的左端得到一个四位数,把3写在这个数的右端也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是1071,求这个三位数。 第二讲用对应法解题 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 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3、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 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 4、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 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 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6、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名共13岁,三人各多少 岁? 7、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 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问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树? 8、百货商店运来三种鞋子,其中37双不是皮鞋,54双不是运动鞋,51双不是 布鞋,三种鞋各运来多少双?

小学奥数训练第11周假设法解题(二)

第11周假设法解题(二) 专题简析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的H t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 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 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王牌例题1 水果店里西瓜的个数与白兰瓜的个数的比为7 : 5,如果每天卖白兰瓜40个、西瓜50个,若干天后白兰瓜正好卖完,西瓜还剩 36个。水果店里原有西瓜多少个? 【思路导航】如果白兰瓜每天卖40个,西瓜每天卖56 (个),则若干天后,西瓜和白兰瓜一起卖完。实际西瓜每天少卖 56 —50=6(个),所以白兰瓜卖完时,西瓜还剩36个,卖了 36 ÷ 6 = 6(天)。 =336(个) 答:水果店里原有西瓜336个。 举一反三1 1. 红星幼儿园里白皮球的个数与红皮球的个数的比是3 : 5,给每个班发4个白皮球和10个红皮球,结果发现红皮球刚好发完,还多18个白皮球。红星幼儿园有多少个班? 2. 食堂里面粉的质量是大米质量的1/2,每天吃去,30吨面粉,45吨大米。若干天后,面粉正好吃完,大米还有150吨,食堂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3. 师、徒两人加工一批零件,师傅的任务比徒弟的任务多1/5,徒弟每天加工7个,师傅每天加工12个,若干天后,师傅正好完成了任务,徒弟还有30个零件没有加工。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王牌例题2

王明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还多6. 40元。若两人各买了一本4. 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数就是陈刚的7 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思路导航】假设仍然保持王明的钱比陈刚的钱的3倍多6. 40 元,则王明要相应地花去4. 40×3 = 13. 20(元),但王明只花去了4. 40元,比13. 20元少13. 20—4. 40=8. 80(元),那么王明买书后的钱比陈刚买书后的钱的3倍多6. 40+8. 80=15. 20(元),而题中已告诉:买书后王明的钱是陈刚的7倍,所以15. 20元就对应着陈刚花钱后剩下钱的7—3=4(倍)。 [6. 40+ (4. 40×3 — 4. 40)]÷(7—3) +4. 40=8. 20(元) 答:陈刚原来有零花钱8. 20元。 举一反三2 1. 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书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书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 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 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学生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学生8 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3. 箱子里有红、白两种玻璃球,红球的数量比白球的数量的3 倍多2个,每次从箱子里取出7个白球和15个红球。若干次后,箱子里剩下3个白球和53个红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白球多少个? 王牌例题3 小红的彩笔支数是小刚彩笔支数的1/2,两人各买5支后,小红的彩笔支数是小刚彩笔支数的2/3,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支? 【思路导航】假设小刚买了 5支后,小红的彩笔支数仍为小刚彩笔支数的1/2,则小红只需 买( 支),但实际上小红买了 5支,多买了 (支)。将小刚买了 5支后的支数看作单位“1”,小红多买了支,相当于 小刚原有的支数: 一5 = 10(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