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与日语比喻用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日汉比喻语言学异同

日汉比喻语言学异同

日汉比喻语言学异同一、相似点首先,认知语言学是共性语言学。

正如沈家煊(1998)所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

”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相同的感知器官,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同样也能够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面对相同的物质世界,都具有通过事物的形状、性质、色彩等的相似性来命名事物、认知世界的能力。

因此,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总有相通之处。

语言与思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在汉语和日语中,比喻的用法和喻意的产生总有重合的部分,因此,在日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完全对应或基本上对应的比喻表达也就不足为奇了。

例如:①死んだように静まり返った。

(死一样的寂静)②彼女は花のようにきれいだ。

(她像花一样美丽)例①、②中的比喻可以说是完全对应的,不管是日语还是汉语都是用死的状态来比喻静的状态,用花来比喻人的美丽,都是把死和静、花和美通过其中的相似性联系在一起,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是一样的。

大和民族和汉民族同属于汉字文化圈,而且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2000多年的友好往来的历史。

特别是在文化上,中日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关系,对两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日文化方面的相容相通之处,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字中也有体现。

如“蛇足”这一词不管是在汉语中还是在日语中都被使用,其寓义都是表示“说没用的话,做无用的事”。

中国人常用“马齿徒增”来比喻自己年龄突然增长,学识没有长进,事业没有成就;同样,日语中也有相同的表达,[馬齢を重ねる]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不管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都喜欢用“藏头露尾”的故事来比喻做坏事者急欲掩饰自己的恶行,但是无意间仍会现出原形。

这一相同的比喻,在汉语中是:藏头露尾,在日语中是:頭隠して尻隠さず。

除此之外,我们在日语的谚语中还能看到从中国的历史典故引用而来的表达,如“四面楚歌/四面楚歌”,“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歩百歩”等等,以及直接把中国的谚语翻译成日语的表达,如“百闻不如一见/百闻は一见に如かず”、“光阴似箭/光陰は矢の如し”、“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が馬”等等。

对日语「荨沟南喙乜疾

对日语「荨沟南喙乜疾

对日语「荨沟南喙乜疾摘要:本文通过汉语的“气”与日语「?荨怪?间的比较明确两国语言中二者意义和使用的异同,然后在考察「?荨褂搿感摹沟牟煌?中更进一步把握日语「?荨沟氖堤澹?得出日语中的「?荨故恰感摹褂胪獠拷哟サ拿浇椋?它的形态是抽象的,多变的,且对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结论。

最后分析日本人频繁使用「?荨拐庖淮实脑?因。

希望此论文能对日语学习者在掌握「?荨瓜喙卮驶愫凸哂糜镅?习中有所帮助。

关键词:「?荨梗弧感摹梗还哂糜铮痪?神意义;心理状态在日语中,「?荨拐飧龃食鱿值钠德史浅8摺H毡救说娜粘I?活中,总是在无意识地使用与「?荨瓜喙氐拇驶愣逃铩1热缭缟洗蠹遗雒娴氖焙蚓突崴怠附袢栅韦?天?荬稀?」很久不见的朋友相逢时会向对方打招呼「お元?荩俊梗?对外出的人嘱咐「?荬颏膜堡啤?」等等。

另外,日本人也常说「今朝は?莘证?いい…」「血?Rが?荬摔胜搿埂竿?れ物に?荬?ついた」等等。

在看报纸或电视剧时,也常常会出现「?菸隆⒕?荨?莺稀⒒?荨㈦???荨沟扔搿?荨褂泄氐拇驶恪?梢运担?日本人在生活中总是把一切都归结于「?荨埂?一.日语词典对「?荨沟亩ㄒ?关于「?荨沟囊庖澹?《广辞苑》列举出以下5种语义:①「天地?gを?氦郡工瓤激à椁欷毪猡巍埂?②「生命の原?恿Δ趣胜?荬ぁ埂?③「心の?婴??状?B??Pきを包括的に表す?Z」、④「その?訾虬?み、その?訾似?う感ぜられるもの」、⑤「そのもの本来の性?|を形作るような要素」。

但这几个定义不够明确,分类也很复杂。

《角川古语大辞典中》这样记载:「?h?Z。

森?_万象の生命力?k?婴卧慈?となる、目に?えない自然の活力。

また、人?gその他、有情のものの肉体的、精神的な活?婴韦撙胜猡趣颏胜埂⒛谠诘膜市膜?Pきを言う」。

《日本国语大辞典》将其意义分为三类:①?浠?、流?婴工胱匀滑F象。

または、その自然?F象を起こす本体。

②生命、精神、心の?婴?などについていう。

自然の?荬乳v?S 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ていた。

日语中比喻表达的汉译——日语比喻句中喻体的翻译

日语中比喻表达的汉译——日语比喻句中喻体的翻译

人 圭中。允 之c 、年龄 哲朋¨ 毛)、正直 忙答 之为人、鲭
盘就 人、大体 年 龄 L加答 之 、人 匕芑圭 圭 少4
人 、圭寸。其 中喻体是“鲭 老就 ”。
三 、日语 比 喻 旬 中 喻体 的翻 译
如 上 所 述 。根 据 比喻 种 类 的 不 同 ,构 成 比 喻 的 三 个 要 素
不 一 定 同 时 出 现 ,但 比 喻 句 中喻 体 是 必 须 出 现 的 ,不 然 这 个
比 喻句 就不 能成 立 。 因此 ,要 翻译 好 1 3语 中 的 比喻 句 。翻译 好
喻 体很 关 键 .而 好 的 翻 译 应 该做 到 使 译 文 能 够 忠 实 地 反 映 原
文 的 内 容 与 风 格 。 因此 ,对 于 1 3语 中喻 体 的 翻 译 可 以 采 取 以
学 的角 度 看 是 不 适 宜 的 。比如 称 谓 上 的错 误 ,与 外 国 人 打招 呼 或 告别 的错 误 ,等 等 。第 二 类 是 文 化 习 俗方 面 不 可 接 受 的 错 误 。 比如 常 常 给 别 人 不 适 当 的建 议 或 者 以“自贬 ”来 表 示谦 虚 的 行 为 。第 三 类 是 不 同价 值 观 的 冲 突 问题 。 比 如 不 同 文 化 的 “隐 私 ”和 禁 忌 的 范 畴 的 不 同 :在 中 国 ,人 们 常 谈 的 话 题 ,而 在
例 如 :全 <、情 c于 0 男 。这 里 只 有 喻 体 “男 ”,用 其 (上 位 概
念 )代 替 了某 一 个 男 性 (下 位 概 念 )。
“引喻 ”是 引用 故 事 、谚 语 、名 人 名 言 等 作 为 喻 体 间 接 地 表
现 本 体 的修 辞 手 段 。例 如 :人 蠲 匕一 口 言 宅) 、乃 、乃

日文汉字与汉语汉字含义差异趣味解析

日文汉字与汉语汉字含义差异趣味解析

日文汉字与汉语汉字含义差异趣味解析不得不说,日本人把我们的汉字借鉴过去后放上了它们的含义后有时会让人捉摸不透,有时又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是第一次遇见的时候会忍不住大笑起来。

那么日语中哪些汉字很好玩呢?下面我们来聊一聊日文汉字与汉语汉字含义差异趣味解析。

最明显的例子是日文中的“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做“不要紧”的解释,怎么联想也拉不上关系。

信号,他们叫“合图”(合図あいず)。

伙伴、共事者是“相手”(あいて),这还有点意思,但是“切手”(きって)却是匪夷所思的“邮票”两个字。

赤(あか),是红色,与我们相同,但是他们的“青”(あお),倒是我们的蓝色。

“赤新闻”(あかしんぶん),他们理解成黄色报纸。

扬豆腐,什么?豆腐也能扬?其实,“扬豆腐” (揚げ豆腐あげとうふ)不过是油炸豆腐而已。

并(並なみ),普通之解。

你到寿司店去点一碟鱼生拼盘,菜单上写着上、并二字。

上当然是上等的,好的;并呢?例牌也。

案内(あんない),是向导、引导的意思;案内状(あんないじょう),不是做引导的样子,而是通知书,或是请帖。

一字的下面一加另一个汉字,相差很远:一丸(いちがん)是一粒一具(いちぐ)是一副一汁(いちしる)是一汤,一汁一菜,一汤一菜,一存(いちぞん)是“个人意见”一道(いちどう)是一种技艺一抹(いちまつ)是一片一味(いちみ)是一颗一本(いっぼん)是一支,反正是瘦长的东西,都叫一本一羽(いちわ)是一只,庭鸟一羽,一只鸡的意思至于一番(いちばん),相信大家都懂得是第一、最好的意思。

常见的即食面商标“出前一丁”,一丁(いっちょう),一碗解;出前(でまえ),外卖解;出前一丁(でまえいっちょう),外卖一碗的意思。

有许多双字,与中文意思一样,但他们却把字颠倒来用。

雨落(雨落ちあめおち),落雨也;绍介(しょうかい),介绍也。

刺青(しせい),作纹身解,还能会意;刺身(さしみ),作鱼生解,老饕才懂得。

淋病的淋字(淋しさびし),寂寞的意思;这个字取得好,患了淋病不敢告诉人,岂非寂寞另一个很美的是“朝颜”(あさがお)这个名称,中国人却叫它做牵牛花,煞风景。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

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说理更加通俗易懂的修辞方式。

发表论文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例如:“真夏のような暑さ”,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暑さ”,喻体是“真夏”,比喻词是“ような”。

比喻表达是日本民族文化和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分,它独特的语言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

一、日语比喻的种类1.直喻日语的直喻亦称明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方式。

它的特点是被比喻的事物,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全部出现。

日语中常用的比喻词有“まるで·あたかも~のようだ(ごとし、みたいだ”。

例如:この雪はまるで绵のようです。

/这雪像棉花一样。

飞行机みたいな形のような形の云が浮かんでいる。

/漂浮着一朵像飞机形状的云彩。

光阴矢のごとし。

/光阴似箭。

上述例句使用了比喻词“まるで……ようだ”、“みたいだ”、“ごとし”,把被比的事物和作比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明显的比喻关系。

汉语的明喻和日语的直喻两者格式相同,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表达习惯的差异,在翻译时有的就不能完全照搬原文的比喻形象。

如:お金を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时代/挥金如土的时代。

日本水资源丰富,日本人爱洗澡世界闻名,他们比喻奢侈浪费时就用“汤水のように使えた”,而农耕大国的中国则形象地使用“挥金如土”比喻。

因此,在翻译成中文时,应翻译为“挥金如土”更为合适。

2. 隐喻日语的隐喻又称暗喻,它与直喻不同,不用比喻词,比喻关系隐藏在句子中。

直喻是相似的关系即A像B(AはのBようだ),隐喻是相合的关系即A是B(AはBだ)。

这是两种比喻的不同之处。

例如:あたりは一面の火の海だ。

/附近是一片火海。

人生とは旅である/人生就是旅行。

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对比

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对比

的民族语言 , 而没有文字。人们 只能 以 口述等方式, 将本 民族 的文 化和历
史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 汉字大约在 三 四世纪 的晋朝传人 日本 。 日本人所使 用 的汉字有 大部分 是来 自我 们唐朝
的。在大化革新之后 ,日本曾经派遣
是, 我们常说的如“ 科学 、 民主 、 法律” 等都是从 日本引进的。 据语言学家统 计。 我们人文科学名词 中, 有百分之
本 后 , 日本 人 按 照 汉 字 的 原 音 读 汉 字。 : 如 椅子 ( ii Yz) ——椅子( u 、 i )便 s
我国的汉字字形在 变化 。 日语 的 汉字字形也在变化 , 现代 日语 中的汉 字字形 与我 国现在通用 的汉 字字形 虽然有很多相同的,但 由于传人 日本 时存在着一些字形变异以及汉字在两
仍然使用繁体字 。 有些“ 日语汉字” 与 中国语 中的汉字似同非同,往往被小
学老师极力纠正的错误 , 反而在 日语中 成为了正确书写。如 : ( 压 比日语多一
唐代 以前 日本 跟 中国的南朝 交流频 繁, 吴音是当时传人 日本的中国长江 下游一带的语音 。 汉音是隋唐时代传 人 日本的中国北 方语音 。 唐音是宋代 以后传人的中国南方语音 。 由于当时
目语 中汉字的来源 在远古时代 , 日本 民族只有 自己



然也大量进入中国的汉语 中, 成为 中 国人 日常语言的重要组 成部分 。 事实
和 “ 二字组成 , L” 意为 “ 十字路” 由 ; “ 和“ 、 ” 山” 上 下 三字组成 , 意为 “ 山
顶” “ 、 山岭” 由 “ 和 “ 二字组 ; 木” 神”
七十是在上世纪初 , 在输入西方文化 的浪潮 中由 日本传人中国的。 现代汉 语中 , 词尾是 “ 、 力 、 、 等 化 式、 性 的”

中日语言艺术差异

中日语言艺术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能够反映文化,记录文化,并且储存和广泛地传播文化。

语言交流将文化的各个层面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是影响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词义联想的差异受不同文化熏陶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会出现差异,思维和联想也会随其发生微妙的变化。

本论文将这种思维和认识的差异,称为词义联想的差异。

生活环境,教育背景,知识能力等因素影响人的思维和认识,而出现的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人对不同事物的联想。

比如乌龟,龟在日本文化中意味着健康长寿,非常吉利,很多日本人的名字中都含有龟,例如姓氏中常见的龟井龟田等。

在中国文化中,龟亦有长寿之意,这点在古代建筑中可以得到证明,至今仍然有寺庙饲养着乌龟。

但中国人一般不会把龟字放到姓氏中,因为龟在中国文化中有胆小怕事,绿帽子等负面意思。

再比如牛,中国谈及牛通常抱有勤勤恳恳、认真工作、默默奉献的情怀,虽说有牛脾气牛性子等负面词汇,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人对于牛的评价是积极向上的。

然而,日本人对于牛的印象则完全不同,日语字典中,涉及牛一般只突出其力气大,而几乎没有褒义词汇,大多将牛体现为笨拙缓慢懒散逆来顺受。

由此可见,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动物的联想是大相径庭的二、比喻比喻是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更加清晰地解释抽象的事物。

比喻源于联想,形成于长期的语言交流,有着较强的文化性、民族性、时代性、地域性。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在事物认识和见解上的差异,往往会出现喻体失当,词不达意等冋题。

例如,日本人把乱花钱比作把钱像热水一样使用。

众所周知,日本火山较多,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这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让日本人觉得温泉、热水不足为奇,能够尽情挥> —I—/ 隹。

而在中国,对于乱花钱的行为,一般使用挥金如土这一表现。

该词中,把钱比成了土。

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这样,中国人认为土地是用之不竭的资源,要多少有多少。

由此可见,对于乱花钱的比喻,由于两国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使用的喻体天壤之别。

中日词汇对比

中日词汇对比

例 10 王大妈刚走出劳动教养农
译文: 王おばさんは労働
场的大门,腿一软,就坐在地上 起不来了。看着她那副悲痛欲绝 的样子,我竟一下子找不出一句 安慰的话。 “安慰”词义为“ふだんの苦労 を慰める(なぐさめる)ために 楽しい思いをさせてやること”, 如“安慰旅行”接近 于 汉语的 “慰问”、“慰劳”,因此这里 不能用作“安慰”的译词。
同形汉字词中还有一部分是形同义不尽相同的,这主要是它 们在两国语中词义范围不一。其中有两种情况,同一个词, 有的日语词义多于汉语,有的汉语词义多于日语。比如汉语 比日语词义范围广的有:
健康 对象 分配 简单 紧张 灵魂 营造 东西 便宜 人家 如“健康”一词,汉语中的词义比日语广。它除了表示(人 体)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外,还引申为事物情况 正常,没有缺陷。而日语的词义为“日常の社会的生活や積 極的な行動に堪え得るからだの状態;体の各部分に具合の 悪い所が無く、気力の充実している状態”可见语义只局限 于身体机能方面的正常、无缺陷。汉语的“健康”的引申义
日语中的汉字词并非都是源于中国的,其中一部分是日本
人创造的汉语词汇,这类词叫“和制日语”。“和制日语” 主要出现在近代,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全盘西 化,推崇“和魂洋才”。随着西方文明的流入,日本人利 用汉语的造字规律创造了大量的汉语词来表达西方的人文 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事物和概念。如:
哲学
安慰→慰安 吟诗→詩吟 进行→行進
伴随→随伴
素质→質素
显露→露顕
阶段→段階
例9 退休后,他每天的工作是浇花、看书、吟诗和画画。
译文:定年後、彼の毎日の仕事と言えば、花に水をやること、 本を読むこと、詩を吟ずることと絵を描くことであ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
异 同 之 处 进 行 简单 的 比 较 说 明 。
1 汉语的 “ 明喻” 与 日语 的 『 直喻 J
汉语 中 的 “ 明喻 ” 与 日语 中 的 r 直 喻J 基
本相 同, 从 句 式 来 看 都 是 本 体 与 喻 体 非 常 清晰 , 有 比喻 词 , 一 看便 知 是 使 用 了 比喻 的
2 0 1 3 NO. 3 5
Cbi n a E du ca t 1 o n I n n ov at 『 on He r al d
语 言 学研 究
汉 语 与 日语 比 喻 用法 的 比较
刘 子 璇 ( 大连 东软信 息学 院日语 系 辽宁大连 1 1 6 0 2 3) 摘 要 :汉语 的比喻 分 为“ 明喻 , 暗喻 、 借喻 ” 三 种 ,日语 的 比 喻 分 为 『 直喻, 隐 喻 换 喻 . 提喻 J 四种 。 本 文 对 汉语 的“ 明喻 ” 与日 语 的r 直喻 J 汉语 的“ 暗喻” 与E l 语 的『 隐喻J , 汉语的“ 借喻 ” 与日语 的r 换喻 . I t 提喻 J 用法的异同之 处进行 了比较 。 希 望日语 学习者在使用 日语 的比喻 时能够注意到这些不 同, 正 确 地 使 用 日语 的 比 喻 。 关 键词 : 比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中 图分 类号 : G 7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l 2 ( b ) 一0 0 5 0 -0 l
变化 。
片血 海 。 ( 大阪圭吉『 氪狂 L 攒阴卓』 )
加, )岛 c i毒 0 南 为花 桃林 J ) 日语 的 r 隐喻j 的 比喻 词 有 时 也 会 是 具 私 c i思
的一 部 分 , 只 是数 量 上 发生 了 允/ 我 觉 得 阿桂 是 朵 有 毒 的 花 。 ( 井上 靖 r 核 群众 的 财 产 ”
的 问题 》 )
不 拿群 众 一 针 一 线 。 上面 的 例 子 中 , r , { j 指所有的r 食 财产 ” 。 简单来 说 , 就 是 用 该 词 的 上 位 语 或
, 而“ 一针一线” 则指的是“ 人 民 群 众 的 魂。 ( 毛 泽 东《 关 于 正 确 处 理 人 民 内 部 矛 盾 物 J 日语 的 r 隐喻 J 同 样是 本 体 和喻 体 同时 者 是 下 位 语 来 比 喻 该 事物 。 前面 一组 “ 借 出现 , 比喻 词 通 常 为 断 定 助 动 词 r J o 例 代 ” 和r 换喻 J 的 例子 是 将 喻体 换 成 了与 本
修辞手法 。 汉语 的 比喻词 有很 多 , 例如“ 像、 如、
体有关的其他事物 , 事 物 的 种 类 已 经 发 生
边 9 法、 一面 0血 0 海 。 /周 围是 一
了变化 。 而 后面 的一组例子 “ 借喻 ” 和r 提 喻J 并没有 发 生事物 种类上 的变化 , 就 像 r , { J 和“ 一针一线” 为r 食 物 J 和“ 人 民
似、 仿佛、 犹如 、 有如 ” , 除 此 之 外还 有 如 “ 一 “ 像、 如” 等构成“ 像 ……似 的 、 如 … …一 般” 等结 合 形 式 。 例如 : 峦 围绕 的 平 原 里 , 仿佛发 着寂寞 的微 笑 。 ( 艾芜《 人 生 哲 学 的一 课 》 )

样、 似 的、 一般 ” 这 样 的 比喻 词 , 与 比喻 词 体 的 动 词 。 例如 :
上 <兄 为 、 向 j 0松 林 0 前
4结语
综 上 所 述 汉 语 中的 “ 明喻” 与 日语 中 的
法数 知 札 妇蜻 蛉 0 群 扎 流扎 0 允/ r 直喻J 用法基本相 同, 从 句式 来 看 都 是 本 蜓在流动。 ( J 1 l 端康成『 雪国』 ) 的 比喻 用 法 的 特征 。 汉语中的“ 暗喻” 与日 语 中 的r 隐喻 J 也很 类似 , 在形式上没有 明 也 没 有 特 别 明显 的 比 喻 词 。 而 汉 3 汉语 的“ 借 喻” 与 日语 的 『 换喻J f 提 显 的 特征 ,
四种 。 本 文 将 围绕 汉 语 与 日语 比喻 用 法 的
等。 例如 :
人 注, {二 /0 a l :【生 ( 南 岛 /人
如 果 再 不给 你 回信 , 那 简 直 是 铁 石 心 没 有 食 物 活 不 下 去 。 肠 了。 ( 闻一 多《 给臧克家先生》 ) 没有正 确的政治 观点 , 就等于 没有 灵
昆明这都市 , 罩 着淡 黄 的斜 阳 , 伏 在 峰 仔 细 一 看 , 对面 松 树 林 前 面 有 数不 清 的 蜻 体 与 喻体 非 常 清 晰 , 有 比喻 词 , 有 比较 明 显
个 跑在 最前的麻 鼓一样 的震击着 人的 耳膜 。 ( 姚雪垠《 长夜》 )
喻J
语 的“ 借喻 ” 有两种用法 : 一 种 是 将 喻 体 换
“ 比喻 ” 这种修辞方法不论是在汉语中 还 是 日语 中都 有 着 很 广 泛 的 应 用 。 汉 语 的 比喻通常分为 “ 明喻 、 暗喻、 借喻” 三种 , 而 日本学 者 中村 明在 『 比喻 表 现 辞 典 』 中将 日 语中的比喻分 为r 直喻 、 隐喻、 换喻 、 提喻J
日语 的 比 喻 词 数 量 上 要 比 汉 语 少 一 些, 常见的有 r j 、 a允L J, 通 常使 用r A法B 0 土j J r A 圭为 B办 L 、 J r A( 土 , )< 9 0B J 等形 式 。 例如 :
驹 子 0唇 注美 L ,L 蛭 0 输 0 c 二 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