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于语料库的演讲和自传看奥巴马黑人身份认同的建构
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自传读后感

美国黑人总统奥巴马自传读后感“一个男人的一生或者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期望,或者是为了弥补父亲的错误。
对我而言,则两者都有。
”――奥巴马2021年11月5日中午,美国当地时间11月4日晚上,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提前获得并超过总统选举的最低当选票数270张选举人票,当选第56届美国总统,这位47岁的黑人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和首位非洲裔总统。
在美国人看来,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的第一强人,奥巴马的当选正是美国梦的体现。
肯尼亚人老奥巴马当年恐怕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会成为美国总统。
人生传奇儿时被非洲生父抛弃奥巴马在其自传《我父亲的梦想》中写道:“我的父亲与我身边的人完全不同――他的皮肤像沥青一样黑,我的母亲却像牛奶一样白――我对这一点印象深刻。
”奥巴马具有一半的非洲牧民血统,他的父亲老奥巴马生于肯尼亚西部尼安萨省一个牧民家庭,属于肯尼亚第三大民族卢奥族。
他在肯尼亚时就娶了第一个妻子,并育有两个孩子。
老奥巴马还与另一名肯尼亚妇女生过一个儿子。
后来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老奥巴马于1960年去美国夏威夷读书,在那里与奥巴马的母亲斯坦利・安・邓纳姆・苏托罗相遇并结合。
两人结婚时,邓纳姆才18岁。
1961年8月4日,邓纳姆在檀香山生下了奥巴马。
儿子还不满周岁,老奥巴马便赴哈佛攻读经济学博士,为此他放弃了纽约新学院大学提供的优厚奖学金(够全家人到纽约陪读)。
“我怎么能拒绝最好的教育机会呢?”在奥巴马的书中,他父亲这样对母亲说道。
毕业后,老奥巴马带着哈佛同学露丝回到了肯尼亚,抛弃了奥巴马母子。
继承了父亲的智慧邓纳姆后来嫁给了印尼石油公司的经理罗洛・苏托洛,并带着6岁的奥巴马跟苏托洛去了印尼。
奥巴马在那里度过了4年童年时光。
10岁时,母亲与继父离婚,奥巴马回到了夏威夷,大部分的时间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在一起。
邓纳姆带着她与苏托洛生的女儿玛亚又回到印尼。
当时,邓纳姆生活十分困难,她自己在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还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
巴拉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黑人身份建构

族 和 阶 级 平 衡 的 社 会政 策 。一 方 面 ,他认 为给 予 少 数 族 裔 在 就 学 与 就 业 方 面一 定 优 惠 的肯 定 性 行 动 是 完全 必 要 的 : 一方 面 , 另 他 必 须 考 虑 到贫 穷 的 白人 群 体 的需 要 , 执 行 肯 定 性 行 动 的 过 在
是 美 国黑 人 的总 统 。因此 , 管 奥 巴马 愿 意 与 否,他 都 得 面临 这 不
一
奥 巴马 总统 的经 历 成 了 “ 国梦 ” 美 的经 典 案 例 。在 美 国人 看
来 , 为 当 今 世界 第 一 强 国 的第 一 强 人 . 巴马 的 当选 正 是 美 国 作 奥 梦 的体 现 。他 与 “ 国梦 ” 美 的关 联 , 在 于 他打 破 传 统 , 还 以一 个 黑
( 山 师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四川 乐 山 6 4 0 ) 乐 10 4
摘 要 : 为 美国历 史上 首 位 非 裔 总统 , 作 巴拉 克 ・ 巴马 对 美 国黑 人 身份 建 构 有 着特 别 的意 义 。 而 , 肘 于 美 国政 治 和 种族 现 实 , 人 奥 然 掣 黑 身份 建 构在 黑 人 总 统 时期 也 难 以有 明显 的提 高 。
关键词 : 身份 建构 美 国黑人 挑 战
基于语料库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讲的检索分析

■匪
_ l
1 . 6 3
1 . 5 3 1 . 4 2
Hale Waihona Puke 8 9 1 0 A
F 0R I S
3 7
2 8 2 6
1 . 7 5
1 . 3 2 1 . 2 3
通 过 把 文 本 用Wo r d s m i t h T o o l s 语料 库 索 引软 件 进 行 统 计 , 得 出有 关 这 两 个 文本 的简 略统 计 数 字 。
3 3 . 5 7
4 2 . 4 0
3 6 . 5 6
4 4. 4 0
Me a n w o r d l e n g t h
4. 1 9
4. 5 l
Wo r d l e n  ̄h s t d . d e v .
S e n t e n c e s Me a n
2 . 1 3
8 5 2 3 . o 2
2 . 3 5
8 6 2 4 . 6 2
称复数代词“ w e ” 及其变体形式 “ o u r ” 用得较广泛 , 在两次演讲 中 多 次 出现 。 所 占 比例 较 大 。 这 其 实是 演 说 者 使 用 的 一 种 语 言技巧 , 可 以起 到 强 化 人 际关 系 的作 用 , 达 到 演 讲 的 目的 。第 人称复数代词w e 可 以包 括 讲 话 人及 听 话 人 , 使用w e 就 等 于 是讲 话 人 把 自 己融 为 听 话 者 的一 方 。与 听 话 者 是 一 体 的 , 或 更 精 确地 说 . 是 把 听 话 人 拉 到 了 自 己 的一 边 。这样 就更 亲 民 , 使 听 众倍 感 亲 切 . 更 容 易赢 得 听众 的支 持 。另 外 , 第 一 人 称 复 数 代 词 还 可 以 唤 起 一 种 团 体 意 识 .使 团体 内部 的 差 异 最 小 化. 而强 调 团 体 内外 的 差 异 ( Mi c h a e l O s b o m, 1 9 8 8 ) 。 通 过 以上 分析 . 我 们 可 以具 体 分 析 We 在 整 个 演 讲 中 的 作 用 及 演 讲 者 的
析奥巴马总统胜选演讲中的多重身份建构

( Th e S o c i a l I d e n t i t y T h e o r y ) , 区分 了个 体 身 份与 社 会身份。 社 会 身份 理论认 为 , 人 的社 会身 份是 通过 社
其不 意 的交 际效 果 。政治 性演说 是 演说 者根 据 时下
国际 、 国 内情 形 表 达 自己政 治立 场 和 观点 的演 讲 形
式 。 由于美 国在 国际舞 台上重要 的政 治 、 经济、 文 化
地位 , 美 国历 任 总 统 的公 开演 说 一 直是 语 言学 研 究
者 的关 注热 点 。奥 巴马总 统是美 国历 史上 第 一位 黑
建 不同的身份。
关键词 : 身份 ; 身份建构; 胜选演讲
中 图分 类号 : H3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2 0 0 6 ( 2 O 1 3 ) O 5 一O O 5 3 一O 4
公 共 演讲 在 人 类 社会 交 际 中的作 用 举 足 轻 重 , 特 别是 在 政 治性 演 说 中 , 得 当 的措 辞 往 往 会 达到 出
社 会 中 的人 , 每个 人 在社 会 生 活 中都扮 演 着 多种 角 色 。一 个人社 会 身份 的取得来 自于他 的群 体成 员资 格, 通 过 比较 内群 体和外 群体 , 人们 获得 的有利 的社 会 身份 被称 为积极 社会 身份 [ 1 ] 。 特 纳 在此 基 础 上发 展 了社 会 身份 理 论 , 形成 了 自我归 类 理论 ( S e l f — c a t e g o r i z a t i o n Th e o r y ) 。该理 论 着 重解 释某 一 具 体 的群 体行 为 , 并 重点 关 注 某一 个
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年致辞中的语用身份建构

逐 渐转 向社 会语言 学以及语用 学领 域 (  ̄ l f B r e we r
& Ga r d n e r ,1 9 9 6;An t a k i &Wi d di c o mbe ,1 99 8: Hyl a n d,20 0 2;Sp e nc e r — Oa t e y,2 0 07;M i gg e,
这些社会身份的有效 时间通常具有一定时段性 , 且在有效时间限度内不会随着单个语境的切换而 发生变化 ,故其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 身份 的
基金项 目:本文 系国家社会科 学基金一般项 目 “ 文学语篇认知语用文体研究”( 项g l 编号 :1 5 B YY1 8 2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杨振 宇,本科生 ;研 究方向 :英语文化与交际。刘风光 ,教授 、博士 ;研究方 向:语用学 、文体学 、语篇分析 通 讯地址 :1 1 6 0 4 4 辽 宁省 大 连 市 旅 顺 口区 旅 顺 南 路 西 段 6 号 大 连 外 国 语 大 学 英 语 学 院
2 8
多元性和相对稳 定性是说话人从 中选取建构语用 身份的先决 条件 。
在会话进程 中,说话人所展现的语境化 的在
表 1 奥 巴马新年致辞 中的语用身份分类
职业身份 美国总统 民主党领袖
美 国 公 民
线身份 ,被称为语用身份。语 用身份是在语境 中 被激活的当前话 语身份 ,它是说话人可 以利用的
关键词 :语 用身份 ;社会 身份 ;衍 生身份 ;新年致 辞
中图分类号 :H 0
1 .引言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2 0 9 5 - 4 8 9 1 ( 2 0 1 7 ) 0 2 - 0 0 2 8 - 0 5
基于语料库的功能语篇分析——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

基于语料库的功能语篇分析——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used corpus and Halliday’s three meta-functions theories through the discussions of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modality system and theme system to find out Obama’s discourse strategies and intentions in 2013 inaugural speech. This speech not only adopts so many long sentences to reserve its seriousness and formality but also deploys massive simple words to cater for a large audience. The recurrent emphases on freedom and equality indicate his political stance and incentive strategies. Material process verbs occupy an overwhelming part i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which makes the speech more convincing and practical. The application of numerous first person pronouns, high value model verbs and radialize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effectively motivate the audience’s passion. Corpus can provide important data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functional discourse, hence proved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discourse analysis.[Key words]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corpus linguistics,discourse analysisI. IntroductionThe year 2013 witnessed some American economic recoveri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once again caught thegeneral public’s attention after his first term as president. In order to generalize the implied discourse strategies and intentions between the lines of the very speech, the author adopt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respectively through corpus-based approach and systemic-functional approach. We call the discourse analysis under the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1\] Ⅱ. Theoretical Framework2.1 Corpus linguisticsThe approach to linguistic study based on corpus and corpus linguistics theories can be called corpus linguistic approach, which resorts to modern computer techniques and relies on empirical data-based or data-driven method.\[2\]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 research methods, the advantages of corpus linguistics analysis methods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o analyze the pattern of natural discourse in an empirical way; (2) to collect large scale natural language materials as the sources for analysis; (3) to have automatic data analysis with the help of computers; (4) to show a better picture with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es.\[3\]2.2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Halliday gives a discourse analysis through the following threemajor functions of the language, which are called meta-functions: the ideational or content-bearing function;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ndicating the writer’s or speaker’s attitude; and the textual function, enabling a speaker to arrange his or his utterances in such a way that it makes sense in context and delivers messages.\[4\]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is realized through transitivity system and voice system.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is embodied by mood system and modality system. And the textual function can be represented by the theme system,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hesion system, which can reveal the main point the writer or speaker is arriving at and also the progression of the textual information.\[5\]Ⅲ. Research MethodologyFirst, the author used the Wordlist function of Wordsmith Tool 4.0 to gain the words frequency and the statistics of the whole text. Next, CLAWS (POS tagger) was adopted to tag the parts of speech for all the words in the text for the convenience of abstracting the desirable words later. Then, he put the tagged text into Wordsmith, used its Concond function, and searched for all the verbs. According to Halliday’s transitivity system theory in ideational function theory. The author abstracted the verbs and discussed them within 6 processes: material process, mental process, relational process, verbal process, behavioralprocess and existential process. And based on his modality system i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theory, the author abstracted all the modal verbs in the text and analyzed them from three levels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Finally, the author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whole text one part which consisted of several sentences for the analysis of rheme system in textual function theory.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n was studied together with the cohesive devices.Ⅳ. Data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4.1 OverviewPicture 1Picture 2With the assistance of Wordsmith Tool 4.0, it is found that in Obama’s 2013 inaugural speech there are altogether 2,135 words with 774 types and 85 sentences. The type/token ratio is 36%, which is a relatively low rate, meaning there are not so many unfamiliar words and it is easier for Obama to reach a large audience. The average length of a sentence consists of 25 words, which shows that it is a formal and serious discourse with many long sentences. From picture 2, it is perceived that there mainly exist short words with 2-5 characters, this is also to cater for the large audience.Picture 3The top 50 frequent words are selected out from the original text. From these data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first personal pronouns are frequently used (like “we”, “us”, “our”), creating some effects that the president is just one of the audience, and he will make efforts with all the others in the con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Likewise, it merits attention on the abundant occurrences of semantic field:“people”, “America”, “country”, “citizens”, “together”, which is for the same purpose as mentioned above, proving that it is a typical provocative speech. In addition, the words like “equal” and “freedom” are highlighted, manifesting Obama’s persistence on the American spirits that would recall the majority of people to support him.4.2 The transitivity systemDiagram 1The data for transitivity systemThe ideational function is embodied by transitivity, which divides people’s activities into 6 different processes: material process, mental process, relational process, verbal process, behavioral process and existential process, among which the first three processes are commonly noticed. From this pie chart, it is clear to notice that material process is quite predominant in the whole text with a share of 75%, sufficient use of which makes the discourse sounds more objective and convincing, and which also indicates that Obama is trying to figure out more specificmove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for the second term other than give a mere emotional inspiration. The process involves at least one participant as an actor (see Table 1). The second main process in this text is the relational process, which shows Obama has a clear mind of what the situations are and what need to be resolved (see Table 2). Some mental processes enable Obama to better reach the audience and make all the listeners feel amiable and natural, such as the uses of “determine”, “believe”, “understand” (see Table 3). A few verbal processes would reinforce Obama’s mood so that the speech sounds more inspiring, such as the use of “say”, “declare”, “tell”, but this does not counter much since Obama’s focus is on the actions. There are no behavioral and existential processes.We, the people,stillbelievethat enduring security and lastingpeace do not require perpetual war4.3 The modality systemModal manifestations are various, such as modal verbs, modaladjuncts and metaphors of modalit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modal verbs, which serve different purposes of the speaker and in Halliday’s view they can be classified in to three levels according to intensity (see table 4). Modal verbs have some functions, expressing the following meanings: prediction of future events, personal intension, willingness or wish, ability, permission, hypothesis, possibility, certainty, obligation or requirement, desirability.\[6\]Table 4High valuemust, have toMedium valuewill, would, shouldLow valuemay, might, can, couldDiagram 2The data for the Modality SystemAbundant applications of high value modal verbs like “must” (see e.g.4) and medium value ones like “will” (see e.g.5) indicate Obama’s confidence for the recovery of American economy and determination to address other urgent issues confronting his country.E.g.4: We must act, knowing that our work will be better.E.g.5: We will respond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4.4 The theme systemTheme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formation, and rheme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me and gives unknown inform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e and rheme is called thematic progression, the four patterns of which are commonly seen: radialized pattern, centralized pattern, continuous pattern, and crossover patter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is a randomly chosen one.(1)We [T1], the people, still believe that every citizen deserves a basic measure of security and dignity[R1].(2)We [T2]must make the hard choices to reduce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and the size of our deficit[R2].(3) But we [T3]reject the belief [R3](4) that America[T4]must choose between caring for the generation that built this country and investing in the generation that will build its future[R4].(5) For we [T5]remember the lessons of our past[R5],(6) when twilight years [T6]were spent in poverty [R6],(7) and parents [T7]of a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had nowhere to turn[R7].Picture 4Picture 5This paragraph discusses Obama’s attitudes towards the security and dignity of every citizen especially for the care of the old and the young. The cohesive devices are personal repetitions (“we”), references (“that”, “when”), and conjunctives (“but”, “for”). The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s are radialized pattern (see picture 4) and continuous pattern (see picture 5). The radialize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 is obviously noticed throughout the whole discourse, because this is for the purpose to making parallel sentences so that the speech may sounds much more inspiring and affirmative, which conforms to the typical style of Obama’s speech. In this way, the sentences develop fluently and cohesively in the discourse.Ⅴ. Conclusion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Obama’s inaugural speech in 2013 reveals his some typical speech strategies with the abundant use of first personal references and radialized thematic progression pattern for motivating the masses to support him, the preference for material process verbs to promote his proposals and reinforce the speech effects, the adept use of modal verbs for expressing his authority and determination as a president,and also the application of easy and short words to reach an audience as large as possible. All the speech strategies are to serve for motivating the great masses to support his future policies on some important issues like employment, medical insurance, and economic recovery. Also, the study shows that corpus and system-functional grammar are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discourse analysis.【References 】[1]Guo Wen, H. 2001.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 Shan, S. 2008. Discourse analysis to speeches by American president — a corpus-based study on radio addresses by President George W Bush[D].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3\] Biber, D. S. Conrad, R. Reppen. 1998. Corpus Linguistics: Investigating Structure and U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4\] Halliday, M. A. K. 1973. E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M].London: Edward Arnold.\[5\] Xinhua, K., Jia, X. 2012. A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Obama’s speech in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J].Overseas English, 12.\[6\] Leech, G. 1994.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M].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7\] Haifeng, L.2012. Fun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s speech at the G20 summit in Cannes press conference”[J].Overseas English, 15.基于语料库的功能语篇分析——奥巴马总统2013年就职演说[摘要]本文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韩礼德的三个元功能理论中的及物性系统、情态系统和主位系统来研究奥巴马2013的就职演说如何实现其演讲策略。
从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看身份建构

从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看身份建构
张文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3(000)014
【摘要】该文运用社会身份理论及后续发展的自我归类理论来探讨奥巴马2012年总统竞选演讲中的身份建构。
文章以奥巴马总统在俄亥俄州的首轮竞选演讲为语料,从文化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来进行探讨说话者的身份建构方式。
【总页数】3页(P262-264)
【作者】张文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美国总统竞选演讲——以2012年奥巴马竞选演讲为例 [J], 宋改荣;房涛
2.基于Fairclough三维框架对米歇尔·奥巴马身份建构的研究--以米歇尔·奥巴马2012年民主党大会演讲为例 [J], 楼毅
3.美国政治演讲中的身份建构策略研究——以米歇尔·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为例 [J], 杜正学
4.政治演讲中人际意义的身份建构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在美国海军学院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为例 [J], 高春慧;王健坤
5.从奥巴马总统竞选演讲看身份建构 [J], 张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态度资源对米歇尔·奥巴马访华演讲中身份建构的分析

份 理论 家指 出 , 身份 ( i d e n t i t y ) 是 自我 的多种 组成 部分 , 而 自我应 该 被视 为一 种多 面性 的有序 建构圆 。身
份 建构 和话 语之 间存 在着 密切 的关 系 , 人们 通 过不 同场 合 、 不 同语 境 的话语 , 积极、 动态 地建 构甚 至 表 演 不 同的身 份供 他人 解读 。 . 公 共演 讲是 建构 身份 的重 要话语 形 式 。国 内外 学者 对米 歇尔 ・ 奥 巴马 身份建 构 的研究 主要 围绕其
二、 评 价 系统和 态度 资源
对 演讲 中身份 建构 的研 究 常 常使用 功 能语 言学 的理论阁 。自J . R . Ma r t i n在 2 O世 纪 9 0年代 开 始 研 究 评 价 系统 以来 ,评 价 系统及 其 应 用 发展 迅 速 ,已成 为 系 统功 能 语 言学 的新词 汇语 法 框架 。[ 6 1 3 1 6
在 美 国 国内的演 讲和 媒体 报道 。问 米 歇尔 在美 国国 内演讲 中建 构 多重 身份 , 同时还 刻意 选择 忽 略某些 身份 , 目的是为 了赢 得选 民 、 媒 体 的信任 和 认 同嘲 。至本 文 撰稿 结束 时 为止 , 尚没有 关 于美 国第 一夫 人
在 跨 文化话 语 中身份 建构 的研 究 发表 。笔 者认 为 , 在跨 文 化话 语 中 , 米 歇 尔所 建构 的身份应 该 与美 国 国 内演 讲有 所不 同 , 而这 些不 同所 反映 的态度 , 对 于准 确理解 跨 文化话 语有 着 非常重 要 的意义 。
择 。 多重 身 份 中有 稳 定 不 变 的身 份 , 米 歇 尔始 终 将 其 代 表 美 国价 值 观 和 意 识 形 态 的 国 家身 份 前 景 化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l ) a e生成 主题词词 表, u 通过对 比两个 词表 的主题 词, 以看 出奥 巴马 可 语料库的主题词与参 照语料 库中词汇使用的差异 。
4 结 果 与讨 论
通过语料 库检 索与对 比发现奥 巴马在演讲及 自传 中词汇使用的主
题词主要集 中在两 个方面 :施政纲领和黑人身份 。 4 表 达施政纲领和黑人 身份 的主题词 . 1
2 文 献 综 述
黑人 身份 ( 个人 经历)
主题 词
奥 B 日 语 # 库
频教
是 ∞甚 境 讲
频数
生日总统演 讲语料库
91 4
c han ge 8
ba k l c
c 一 ^m erc i“
42 7
24 9 1 73
会 身份 的认 同和建构 ,奥 巴马 不但提 高 了 自 ,还 实现 了个人 的政 治抱 负,最终找到 了他 个人存在的 意: 尊 。本文通过对比 两个语料库
中的 主 题 词 以及 检 索 定位 具体 词 汇 的使 用 情 境 , 为探 索语 言 的 功 能 提 供 了一 条 途 径 。 关键词 1 引言 社 会 认 同理 论 奥 巴马 身份 构 建
1 2
3 3
社 会认 同理 论是亨 利 ・ 弗尔( er a e 18 ) 泰 H ny j l 9 2和约 翰 ・ 纳 T f: 特 ( h T re 等人最早提 出的 。它将社 会认 同分 为三个基本 历程 , J n .u r o C n ) 即类化 、认同和比较 。类化是指人 们将 自己归属于某一社群 ;认同是 认 为 自己拥有该社群成员 的普遍特 征 ;比较是评价 自己认 同的社群 相 对 于其他 社群 的优 劣 、地 位和声 誉 。亨利. 尔的社会认 同理 论是 泰弗 在 群际 关系背 景之下 把个体 对群体 的认 同放在 核心位 置 的研 究 。亨 利 ・ 泰弗尔通过实验发现 , 社会 类别化 ,即仅仅把人们 划分为两个群 体 就足以引发群际竞争 。他认 为每个人部追求积极 的 自我形 象 ,而社 会认同是 自我形象 的重要方 面 ,它可以从个人所属 的群体 来获得 ,通 过这个群体来界定和评价 自己。然而 ,社会认 同并不 总是积极的 。当 面对消极的社会认 同时 ,人们采取一些行动策略 ,即个体流动 、社会 创造性和社会竞争 。个体 流动是 在个体基础上试 图从地位较 低的群体 进入到地位较高的群体 ; 会创造性是通过重新 界定或 改变情境使群 社 体成员为 内群体寻求 积极 的支持 ,社会竞争是指通过 与外群体的直接 竞争来获得积极的认 同( e r T j l18 ) H ny a e 9 2 。 f: 目前 ,关于身份 认同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师 身份认 同 ,城市新移 民 身份认 同,农 民工 、美籍华人 、基督徒 、 凤凰 男等身份认同和构建等 ( 陈开 富 ,2 1 ;易臻 真 , 2 1 00 0 0)。而 关于奥 巴马演 讲的研 究主要 集 中在对其修 辞 、互文性 、衔接手段 、人 际功能 、话语分析 、篇章分 析等方 面 ( 张丽萍 ,胡 明霞 : 20 ;胡家英 ,杨帆 ,21 )。而本 09 00 文将对其演讲和 自 的语 言使用从身份认 同和构 建的角度予以探讨 。 传 本研究 旨在探求如 下三个 问题 :①奥 巴马演讲及 自 中的内容及词汇 传 ( 主要 是主题 词k y es 使 用有何特 点 ;②奥 巴马作为 第一位 黑人 ens) 总统, 演讲 中语 言的使用哪 些能够体现 他的黑人 身份认 同 ;③这些 其 语言是如何反映奥 巴马 的身份认 同和身份构建的 。
施政 纲领
主题 词
臭 B 马 { 库 .抖
注 的背后 ,有一个 很明 显的事 实 ,即他是 美国历 史上 第一位 黑人 总 统 ,这不仅标 志着黑人在政治地位上 的巨大胜 利 ,更重要的是它表 明 美 国民众种族 宽容度的增强 。奥 巴马的黑人身分不仅 引起 了广泛的关 注 ,他 的演讲和 自传 中的语言也成为大家研究 的焦点 。
在2 0 0 8年美 国总统大选 中 ,巴拉 克 ・ 巴马 ( rakObma) 奥 Barc a 以绝对优势击败 了对 手 ,登上了美利坚合众 国的总统宝座 。奥 巴马 的 当选受到 了全 世界的极大关注 。尤其是他 的总统 就职 中演说给世 界留 下 了深 刻的印象。而奥 巴马的语言使用 引起了语言学界 的广泛 关注 , 时 间对奥 巴马演 讲的评论如 雨后春 笋般 涌现 出来 。 在他 被广为关
学 术 研 讨
南 杠 科 技 2 1年第9 02 期
从基于语 料 库 的演 讲 和 自传 看 奥 巴马黑 人身份 认 同的建构
石
新疆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涛
8 0 4 乌 鲁 木 齐 3 06
摘 要 本文选取一 个小型奥 巴马 演讲 语料库及 奥 巴马 自 ( 0 篇, 4 , 8 ,观 察奥 巴马词汇使 用的特 点, 传 16 38 3 词) 8 通过该语料 库和参 照语料库 ( 国历届 总统演讲 ,4 篇 ,2 1 4 词 )的对 比 ,k He rTae 和 Jh re的社会认 同理论 角度 观察奥 巴马在演讲 美 5 0 ,1 7 L ni il o nC Tunr f 及 自传 中身份认 同的 建构。 通过AnCo c ..软件 来分析对 比两 个语 料库 的主题词 ,发现 了奥 巴马在语 言使 用上表 现 出强调施 政纲 t n 322 领 和 其 黑 人 身 份 的 特 点 ,这 些 词 包 括 n w, el aerf1 , l k Afcl A r a K n a cuc , hcg , o e h ahcr,eo " ba , r a - mei n, e y, h rh C i o cmmu ie,a sh o, t 3 n c i l c a nt sl c o l i w A r a r m等。 同时,本 文归纳 出奥 巴马 对黑人 身份的认 同经历 了童年的 困惑, 的痛苦和从政后 最终的认 可三个阶段。通过社 me c de in a 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