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按摩第二掌骨诊治慢性疾病当你摸到第二掌骨的时候,一个人的整体状况及身体本质就会全部清晰地显现在你的面前,而且经常按摩相应穴位,有缓解病痛和治疗慢性病的作用。
一、运用第二掌骨诊病:1、当你沿著食指指背的根部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头,这就是第二掌骨。
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多余的肉,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骨质很强硬,说明这个人小的时候身体锻炼做得不错(不缺钙),现在身体素质也很棒。
如果这类的人身体出现了不适,说明你身体的底子很好,而身上的症状只是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比如是不是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规律?是不是最近比较忙,严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情不好,事业、家庭不顺?这个时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扰,同时再教给他一些饮食和按摩调理的方法,并让他多到室外运动,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2、如果感觉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这是一个从小就多病的人。
遇到这类人时,你不要管他现在哪个病重,哪个病轻,只要去调理脾胃,不仅要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还要将食物尽量做得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
只有及时地补足气血,才是治他的病、保他的命的根本。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去锻炼身体,只限于散散步就可以了,同时,在睡觉前做一些简单的利于睡眠的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梳头、拍拍肩、拍拍膀子,将气往上提,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
时间一长,气血补足,睡眠好了,他的许多毛病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
你并没有单独去治他哪个病,而是整体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增强了抵抗力。
只要将食疗和按摩长年坚持下去,他同样能够健康地活到百岁。
3、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人,他们的骨头摸上去还算清晰,但仍会摸到一处或几处的凸起,这你就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去找,看它对应的是哪个脏器。
如头穴与足穴联机的中点是胃穴,胃穴与头穴联机的中点是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联机分3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心穴与胃穴联机的中点为肝穴。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

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临床应用关键词生物全息第二掌骨侧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只要从头穴至足穴依顺序按压1次或数次双手第二掌骨侧的穴位,根据压痛点的有无和位置就能确定在整体上哪些部位或器官有病无病,这是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在第二掌骨侧的穴位上针刺或按摩,就能治疗人体对应部位或器官的疾病,这就是第二掌骨侧疗法.二者统称为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2临床资料我应用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治疗头痛,腰痛,鼻炎,肩痛病人70例,疗效显著.生物全息诊疗法是一种新的中医诊疗方法.这种疗法简便易学,疗效高.其中尤以第二掌骨侧诊疗法更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疗效显著,容易记忆,便于推广.笔者以此法治疗几种病症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第二掌骨侧诊疗法在我们的第二掌骨侧分布着一些新的穴位群.第二掌骨骨节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为胃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为肺心穴.肺心穴与头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的中间两个分点依次是颈穴和上肢穴.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六等份,从胃端算起的五个分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第二掌骨侧新穴分布的结果,恰好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图中所标的点实际上代表着以该点为中心的一个小区域,因而这些穴位所对应的就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而是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他部位或器官.如头穴,穴位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头,眼,耳,鼻,口,牙;上肢穴所对应的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有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所对应的疾病头痛腰痛鼻炎肩痛合计第二掌骨侧头穴第二掌骨侧腰穴第二掌骨侧头穴或肺穴第二掌骨侧上肢穴3典型病例张某某,男,45岁,干部.初诊时主诉:腰痛1个月,因搬重物扭伤所致.开始感到疼痛不甚,近3天突然腰痛加重,直立起来不能行走,弯腰困难,卧床翻身疼痛.第二掌骨侧速诊法右手第二掌骨侧腰穴有压痛,遂针刺此穴.约2min,患者自诉疼痛减轻.每隔5min左右捻转针1次.捻动3次时,疼痛基本消失.留针60min疼痛完全消失.第2天又出现疼痛,但明显减轻.按上法再针1次,疼痛消失.以后未见复发.4体会4.1找穴要准确寻找穴位时,患者手呈半握拳状态,虎口向上,医生用拇指尖在患者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的拇指侧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的方向轻轻来回按压,可觉有一浅凹长槽,穴位即分布在此槽内,某些部位或器官有病可找到相应的压痛点.4.2"少针穴准针感强"为原则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那只手的第二掌骨侧穴位,一般用一根针在单手掌骨侧的一个穴位上针刺或用两根针在两手第二掌骨侧的同名穴位针刺.穴少但时间要长些,留针1h左右.4.3第二掌骨侧生物全息诊疗法,易于记忆,使用方便,不仅临床医生可用它来治病,一般人也能用它来自我治疗,使疾病被治愈在初起之时.4.4这一诊疗法在临床应用的同时,对病人的诊断也有应用价值.尽管B超,CT,磁共振,数字显影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医学上广泛地运用,但并没有使误诊率下降,据统计我国目前临床误诊率在30%左右.在初期诊断上生物全息诊疗法可以作为防止发生误诊的一个方法.总之生物全息诊疗法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治疗价值.生物全息诊疗法的临床应用(节选)Aud Aardal (挪威)全息生物学作为非常简单的基本原理,自古以来就被部分和不完整地观察到和描述过。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与疾病治疗秘诀

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与疾病治疗诀要今日特意讲穴位治病的事情,要想用这几日掌握好难好难,没有五年想救死扶伤太难了。
今日只需要一个小时你就能够学会救人,由于你有人教啊。
我学习五年师傅才教我一个穴位治疗肺结核,我们今日学习掌骨治病法。
为何老师不教啊,第一个没有勤学生,第二个老师自己不可以教,教授教授越教越瘦,这个意思大家要好好参。
一个学生不相信,到广州花两千元就学了一个手法,而后才理解了。
掌骨法就在我们的手上,你不用知道足三里等穴位,胃病、头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点就有效。
要想学会掌骨法,第一要学会掌骨有哪些穴位,其实说真话,真实要传十分钟就够了。
让那些人读二十年的书就是为了这十分钟,我今日讲这个课程是暂时决定的,前 5 分钟我都不知道讲什么,有缘才能听获得,听到不会用仍是没有缘。
我们房间这些人有一个人能学会就够了。
大家看我的手,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大家记下来。
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罚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
假如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侧头痛重点右手,右侧头痛重点左手,穴位叫头穴。
左侧的膝盖痛重点左手的膝盖穴,假如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忙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
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
佛教讲得好,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道家一世二,二生三也是这个道理。
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侧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
一个朋友30 岁前看到他人看病就厌烦,直到一天坐到了珠海公安局。
出来后第一句话就是说:我知道健康的重要性。
花了5000 元吃了我五个月的中药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没有饿过肚子的人不知道小麦这样可贵,搞不理解为何要捡起掉到地上的饭菜。
心脏病发生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侧。
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诊疗法
(资料来源于网络)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张颖清于1973年发现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该穴位群是不同于中医学经典经穴系统的新的线型有序穴位群,如果以其对应的人体整体上的部位或器官的解剖学名称来命名,则穴位的分布顺序与人体从头到足的结构模式相同:其远心端是头穴,近心端是足穴;在从“头”到“足”的线段上依人体各解剖器官的位置分别可测得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等穴位。
从理论上说,穴位排布的结果使第二掌骨系统成为以第二掌骨为脊椎的人体的缩形或胚胎,包含着人体整体的生物学信息。
第二掌骨侧诊法
第二掌骨侧诊法主要采用压痛法,依据中医学的藏象原理和经络原理,体表穴位和体内的宏观部位存在信息双向通路,当机体某器官病变时,在体表对应穴位有压痛反射或其他生物学特性的改变。
因此,第二掌骨侧某穴位的压痛反应,表征着其在体内对应部位发生病变,由此可作出相应的诊断。
第二掌骨侧治法
在治法上,可以通过给该有特异性反射的穴位以刺激信号,来调理其在身体上对应部位的病理变化。
给予刺激信号的具体技术有针刺,按摩、磁压、激光针、电针、电冲击、割治,埋线、压豆、穴区药物透入或注射等。
其具体诊疗过程要求遵循生物全息律指导下的全息元对应原则,同侧对应原则、两极对应原则、脏腑所主原则等。
而穴准强刺是该疗法取效的关键。
生物全息诊疗法

15
医案
根X,男,43岁。下肢肌肉萎缩十余年,多方求治无效。腿 , 岁 下肢肌肉萎缩十余年,多方求治无效。
部失去痛觉和其他感觉,走路需拄杖或人扶。 部失去痛觉和其他感觉,走路需拄杖或人扶。针前掐 其腿部,没有痛觉或其他感觉。下午4时针刺其双手第 其腿部, 下午 时针刺其双手第 二掌骨侧下肢穴,并配以双侧头针下肢穴。 分钟 分钟, 二掌骨侧下肢穴,并配以双侧头针下肢穴。15分钟, 腿部已开始有出汗和不明显跳的感觉,而他已经 年 腿部已开始有出汗和不明显跳的感觉,而他已经8年 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针半小时,再掐其腿, 没有过这种感觉了。针半小时,再掐其腿,已有很明 显的痛觉。每天针刺一次,针七天症状已完全消失。 显的痛觉。每天针刺一次,针七天症状已完全消失。 1月后随访,走路已不用拐杖,并每晨可跑步 公里, 月后随访,走路已不用拐杖,并每晨可跑步3公里 公里, 月后随访 已如常人。 已如常人。
16
11
第二掌骨侧疗法
针刺点
因穴位点是部分对应原则,所以进针后需要调整 因穴位点是部分对应原则, 针刺点以寻找敏感点。如阑尾、 针刺点以寻找敏感点。如阑尾、骶椎疾病都取下腹 穴进针,但骶椎穴靠近第二掌骨,阑尾穴偏向该节 穴进针,但骶椎穴靠近第二掌骨, 肢腹侧。 肢腹侧。所以针刺时要在下腹穴进针后还要用针尖 在穴位不同深度向四周仔细探寻以找到最敏感的点。 在穴位不同深度向四周仔细探寻以找到最敏感的点。 一般对应整体背侧的穴位靠近第二掌骨, 一般对应整体背侧的穴位靠近第二掌骨,而对应整 体腹侧的穴位偏向该节肢的腹侧。 体腹侧的穴位偏向该节肢的腹侧。
6
第二掌骨侧速诊法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 患者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 相距约3cm。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患者右手第二掌骨的拇指侧 。 相距约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 与第二掌骨平行处,紧靠第二掌骨且顺着第二掌骨长轴方向的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 浅凹长槽轻轻来回按压。按压时测试者左手拇指尖须垂直于浅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 凹长槽的方向施力,并略带以第二掌骨长轴为轴的顺时针方向 旋转30º角揉按动作, 旋转 角揉按动作,使指尖的着力点抵达以第二掌骨为脊柱位 角揉按动作 置。从头穴到足穴用拇指尖以大小适中且相等的压力顺序揉压 一次(可重复揉压 一 次 。如某穴有明显的麻、 一次 可重复揉压l一2次)。如某穴有明显的麻、胀、重、酸、痛 可重复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 的感觉,并在此穴稍用力揉压,患者就会因不可忍受而发生躲 闪、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抽手等躲避反应,则称此穴为压痛点。
第2掌骨侧针刺疗法

第2掌骨侧针刺疗法1 概念编辑第2掌骨侧针法,是在第2掌骨侧穴位上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第二掌骨侧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第2掌骨侧为手阳明大肠经所过之处,其相表里经,手太阴肺经及同名经足阳明胃经均与之相关联。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之终始,而全身脏腑气血变化均可反应于肺经寸口脉,所以第二掌骨侧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之所,针刺之可治全身多种疾病。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第2掌骨侧穴群的分布结果,使这一节肢恰如整个人体的成比例缩小。
生物学证实全身的任一节肢都存在与此同样的穴位分布规律,并且每两个相连节肢的结合处,总是有对立的两极连在一起。
因主体可以划分为无数的横断面,从而每一节肢都可以有无数的对应点,每一节肢都含着整体的全部信息}所以称这种穴位分布规律为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阐述如下:第一,人体任一节肢或任一相对独立的部分的新穴,如果以整体上相关部位或器官(即能反映和治疗的部位或器官)的名称来命名,则新穴排列结果,恰像是整体在这一部分的成比例缩小。
第二,在整个人体,每两节肢(或相对独立的部分)相连部位的新穴总是对应整体上相距最远的两极,如头穴与足穴。
利用这种穴位分布的全息律进行针灸治疗即为全息律针法。
2 操作方法编辑一、穴位定位与主治 1.第2掌骨侧的穴位群分布为头、肺、肝、胃、腰、足6个典型穴位。
(1)头穴:手握空拳,掌心横纹尽端与第2掌骨侧交点。
(2)足穴:第1、2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
(3)胃穴: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4)肺穴:胃穴与头穴连线的中点。
(5)肝穴:胃穴与肺穴连线中点。
(6)脐周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1个等分点处。
(7)腰穴: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三等分,距胃穴的中间第2个等分点处。
整体与第2掌骨因其关系是成比例地缩小,根据第2掌骨侧是整体的缩影的原理,可用来确定其余穴的位置。
2.各穴位的主治病症即其所属脏腑或部分的疾患。
第二掌骨全息疗法

第二掌骨全息疗法
第2掌骨侧全息按摩法:
让患者手放松如握球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4厘米,让别人或者自己用右手拇指尖顺着自己左手第二掌骨侧长轴方向来回轻轻触摸,会感觉出有一个浅凹槽,全息穴位便分布在这里。
按摩具体方法:用拇指按摩第2掌骨侧相应全息穴,在原处360度转圈按摩点揉,其频率1分钟80至90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各按摩3至5分钟。
还可以选用棉签之类不太尖锐的物品为按摩工具。
按摩完左手,在按摩右手。
全息穴位诊断疾病对应法则:
部分整体对应法:如果某一穴位是压痛点,就表示与此穴有关的脏腑或器官有病,如胃穴压痛明显,就提示胃、脾、胰等脏腑有病;若某穴无压痛,则表明相应部位器官状况良好;若双手第二掌骨侧都没有明显压痛,则表示全身无大的疾患。
同侧对应法:若左手穴位较右手穴位压痛反应强,表示身体左侧器官的病变较严重;比如左手肺穴位痛重,则提示左侧肺部病变等。
平时自己可以按按,查查身体哪里较弱或者有相应疾病,如有相关疾病,不同疾病,分别取各自对应穴位揉压即可,对相应疾病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有空时自己就可以动手按按,简单易操作,对自己的健康会有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附图)
主要刺激区
一、常用穴
第二掌骨侧的常用穴共六个。
1、头穴
【定位】第二掌骨远心端侧面处。
【主治】头、眼、耳、鼻、口、牙的病症。
2、足穴
【定位】第二掌骨近心端侧面处。
【主治】足、踝部病症。
【定位】头穴与足穴连线之中点处。
【主治】胃、脾、胰的病症。
4、肺心穴
【定位】为头穴与胃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肺、心、胸、乳腺、气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道、背等部位之病症。
5、肝穴
【定位】肺心穴与胃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肝、胆部病症。
6、腰穴
【定位】胃穴与足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腰、脐周、大肠、小肠等部位之病症。
二、新增穴
1、颈穴
【定位】头穴与肺心穴连线之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道上段之病症。
2、上肢穴
【定位】头穴与肺心穴连线中1/3与下1/3交界处。
【主治】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道中段之病症。
3、十二指肠穴
【定位】胃穴与腰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病症。
【定位】胃穴与腰穴连线中1/3与下1/3交界处。
【主治】肾、大肠、小肠等病症。
5、下腹穴
【定位】腰穴与足穴连线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子宫、下腹、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等部位病症。
6、腿穴
【定位】腰穴与足穴连线中1/3与下1/3之交界处。
【主治】腿、膝部病症.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
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
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
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
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
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
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
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
2、相对应脏腑有病。
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表明鼻或皮肤有;
3、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
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取穴配方
一、取穴: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
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
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
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
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
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
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
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
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
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
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
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
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
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
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
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由张颖清先生首行发先的,它具有方便、简单、准确等优点。
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穴位的排列作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加符合人体缩影定位的本意。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
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桡神经、血管掌浅支及皮肤,该部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
具体排列方式如下(见上图)。
(见图)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
1.头穴
定位: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后凹陷处,相当于三间穴。
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
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
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大腿部疾病。
3.脾胃穴
定位:生殖穴与头穴连线之中点。
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伤等。
4.心肺穴
定位:头穴与脾胃穴之间中点。
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颈肩穴
定位:头穴与心肺穴之间中点。
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