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机能学实验
医学机能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名称: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的关系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2. 分析心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之间的关系。
3. 探讨影响心输出量的其他因素。
实验动物:家兔实验材料:1.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2. 心脏夹3. 去甲肾上腺素4. 生理盐水5. 麻醉剂6. 实验台实验步骤:1. 将家兔进行麻醉,固定在实验台上。
2. 通过手术暴露心脏,并连接心脏夹。
3. 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实时记录心脏收缩情况。
4. 将去甲肾上腺素配制成不同浓度(0.01mg/mL、0.02mg/mL、0.04mg/mL、0.08mg/mL)的溶液。
5. 分别向心脏夹施加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记录心肌收缩力的变化。
6. 在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测量心输出量。
7. 分析心输出量与心肌收缩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1. 随着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的增加,心肌收缩力逐渐增强,心输出量也随之增加。
2. 在0.01mg/mL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肌收缩力为(1.23±0.12)g,心输出量为(30.5±2.5)mL/min。
3. 在0.02mg/mL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肌收缩力为(1.56±0.15)g,心输出量为(45.2±3.1)mL/min。
4. 在0.04mg/mL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肌收缩力为(1.90±0.18)g,心输出量为(60.7±4.2)mL/min。
5. 在0.08mg/mL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心肌收缩力为(2.25±0.22)g,心输出量为(75.6±5.3)mL/min。
实验分析:1. 本实验结果表明,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进而增加心输出量。
2. 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呈正相关,即心肌收缩力越强,心输出量越大。
3. 在一定范围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越高,心肌收缩力越强,心输出量越大。
4.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除了心肌收缩力外,还包括心率、外周血管阻力等。
机能学实验报告讨论(3篇)

一、实验背景机能学实验是医学领域基础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体或动物器官、组织、细胞等生物材料的机能特性进行研究,为临床医学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探究某种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取健康家兔,体重约2kg;2. 实验材料:小肠平滑肌、台氏液、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等;3. 实验步骤:(1)家兔麻醉后,迅速取出小肠,置于台氏液中;(2)将小肠平滑肌置于张力换能器上,记录其基础张力;(3)分别给予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观察小肠平滑肌张力的变化;(4)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如温度、pH值等),观察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1. 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降低,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时张力达到最低点;随着温度的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逐渐升高;2. 乙酰胆碱:给予乙酰胆碱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明显降低;3. 肾上腺素:给予肾上腺素后,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变化;4. 理化环境: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1. 本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小肠平滑肌张力具有显著影响。
高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降低,低温使小肠平滑肌张力升高,这与生理学理论相符。
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了平滑肌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而影响其舒缩功能;2. 乙酰胆碱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平滑肌细胞的M受体,从而降低小肠平滑肌张力。
这与临床应用中乙酰胆碱用于治疗胃肠平滑肌痉挛等疾病的原理一致;3. 肾上腺素对小肠平滑肌张力无明显影响,可能与肾上腺素对不同平滑肌细胞的受体选择性有关;4. 改变小肠平滑肌所处的理化环境,对其舒缩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绪论课件

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绪论
*
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高度。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思维方法。“即异向天开,又事实求是”。科学总是在不断实践中去发现真理,对实验所得的结果加以分析,寻找内在联系,提出新问题。 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多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分子生物学、机能学科、自然、社会和心理因素、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 表达能力:解释问题的水平。为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也需人文学的修养。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当他的学术水平达到成熟时,他必将成为一位具有哲学思想的自然科学家,一位宣传自己科学成果的、普及科学知识的科普作家。
二、机能学实验课教学的简单回顾
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绪论
*
三、机能学实验课的特点
。
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是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在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1)以活的动物实验和无损害的人体实验为基础(生命的体征)。 2)实验选用的指标能灵敏、客观、可靠地反映机体机能活动及其变化过程。 3)实验结果常受实验动物本身机能状况、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4)定量与定性实验结果:应客观、具体、准确地描述或录照相,如去大脑僵直、大脑皮层机能定位。微循环能用动态图像分析系统实时记录和分析某些指标数据。
实验前
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绪论
*
六、机能学实验课的要求
1)实验器材的放置力求整齐、稳妥、有条不紊; 2)保持实验室安静,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保护实验动物和标本,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仪器和手术器械。爱护公物,注意节约实验器材和药品,注意安全,严防触电、火灾、被动物咬伤及中毒事件发生; 4)按照实验步骤,严肃认真地循序操作; 5)仔细、耐心地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随时客观地记录实验结果,及时加上必要的文字注释,不可单凭记忆,以免发生错误和遗漏; 6)联系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出现了什么结果?为什么? 又何理论和实际意义?若出现非预期结果,应分析其原因。
医学机能学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2. 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
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
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溶液、2%CaCl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 标本制备流程:(1)击昏家兔: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2)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组织器官切下,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污物。
(3)标本处理:将肠管剪成1cm长的小段,放入装有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置于电热恒温水浴锅中,调节温度为37℃。
2. 观察不同药物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1)温度:将肠管标本置于37℃的生理盐水中,观察其舒缩活动。
然后分别将肠管标本置于37℃、25℃、10℃的生理盐水中,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2)乙酰胆碱: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乙酰胆碱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3)肾上腺素: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4)去甲肾上腺素:向肠管标本中加入0.01%去甲肾上腺素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5)NaOH溶液:向肠管标本中加入1mol/L NaOH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6)HCl溶液:向肠管标本中加入1mol/L HCl溶液,观察其舒缩活动变化。
医学机能实验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实验目的:1. 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
2. 分析不同药物对瞳孔变化的生理机制。
实验原理:瞳孔的大小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主要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
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扩大;副交感神经兴奋时,瞳孔缩小。
通过观察不同药物对兔瞳孔的影响,可以了解药物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 2 只2. 实验仪器:瞳孔观察仪、显微镜、显微镜支架、注射器、药物(阿托品、毛果芸香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3. 实验药品:阿托品溶液、毛果芸香碱溶液、肾上腺素溶液、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实验步骤: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用瞳孔观察仪观察并记录其瞳孔大小。
2. 依次给予家兔以下药物:a. 阿托品溶液:注射 0.5ml,观察瞳孔变化。
b. 毛果芸香碱溶液:注射 0.5ml,观察瞳孔变化。
c. 肾上腺素溶液:注射 0.5ml,观察瞳孔变化。
d. 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注射 0.5ml,观察瞳孔变化。
3. 观察并记录给药前后家兔瞳孔的变化,包括瞳孔大小、形状、反应时间等。
4. 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1. 阿托品溶液注射后,家兔瞳孔逐渐扩大,呈圆形,对光反应减弱。
2. 毛果芸香碱溶液注射后,家兔瞳孔逐渐缩小,呈圆形,对光反应增强。
3. 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后,家兔瞳孔逐渐扩大,呈圆形,对光反应减弱。
4. 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注射后,家兔瞳孔无明显变化,对光反应减弱。
实验分析:1. 阿托品为副交感神经阻断剂,可阻断副交感神经对瞳孔的调节作用,导致瞳孔扩大。
2. 毛果芸香碱为副交感神经兴奋剂,可增强副交感神经对瞳孔的调节作用,导致瞳孔缩小。
3. 肾上腺素为交感神经兴奋剂,可增强交感神经对瞳孔的调节作用,导致瞳孔扩大。
4. 去甲肾上腺素为交感神经兴奋剂,但对瞳孔的调节作用较弱,故家兔瞳孔无明显变化。
结论:1. 阿托品和毛果芸香碱可分别引起家兔瞳孔扩大和缩小,证实了药物对瞳孔的调节作用。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一.心电图实验
1、异常心电图解析:建立心电图数据库,尝试应用不同技术去分析、识别心电图中的异常。
2、心电图相比较:将普通人的心电图与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对比,找出心电图上异常状态的表现,建立心电图判断模型。
二.脑电图实验
1、脑电图识别:建立脑电图数据库,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脑电图的快速识别,推断病人的脑电图状态。
2、脑电图振荡性分类:将脑电图分为“活跃”和“非活跃”两种状态,尝试预测未来病人的脑电图状态。
三.心脏超声实验
1、自动图像识别: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识别2D和3D心脏影像,识别出心脏出血、动脉瘤、叶腔狭窄等异常。
2、心脏特征提取:提取心脏影像中特征及噪声,以便进行心脏病诊断。
四.器官功能分析
1、肝功能诊断:利用肝癌相关基因进行肝功能诊断,对病人的肝功能进行识别和分析。
2、肾脏功能分析:分析肾脏活动性蛋白(GFR),建立肾功能的测定模型,并提供诊断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是研究人体生理特征和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设计一个医学机能学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研究目的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例如探索某种药物对人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2. 受试者选择:选择适合的被试者,例如健康人群或特定病患群体。
3. 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设置:将受试者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需要研究的干预措施,控制组则不接受。
4. 变量测量:选择恰当的测量指标,例如心率、心电图改变等,以便评估干预对机能的影响。
5. 随机分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以减少实验误差。
6. 盲法:实验人员可以使用盲法,即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以减少主观干预的可能性。
7.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干预对机能的影响是否有统计
学意义。
8. 伦理考虑: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结起来,医学机能学实验的设计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受试者和测量指标,合理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采用随机分配和盲法等方法来控制实验误差,并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41页医学机能学实验是一种通过仪器检测人体生理功能,了解身体机能状态的实验。
在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方法、数据分析等。
下面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核心,也是实验进行的初衷。
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实验目的一般是为了探究某一生理功能的特征,评估生理状态的变化,或者研究某些治疗手段的效果等。
在确定实验目的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对象:实验目的应该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例如正常人、疾病患者或特定人群。
(2)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应该具有明确的实验内容,例如检测某一生理指标的变化、评估某种治疗手段或对比不同人群的生理指标等。
(3)可操作性:实验目的应该能够被实际操作,并得到实验数据,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
二、实验对象医学机能学实验对象一般为人体,因此实验对象的选择需要尽可能符合实验目的,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人群年龄范围: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群年龄范围。
(2)身体健康状况:选择身体健康状况较好的人群,避免个体因身体不适而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对象数量:根据实验目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实验对象数量,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群作为实验对象,以便将实验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三、实验方法医学机能学实验在实验方法上包括多种技术手段,例如测量血压、心率、血糖等。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前准备:对实验对象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空腹等。
(2)实验仪器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并保证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3)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个人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4)实验过程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等。
四、数据分析在医学机能学实验数据分析中,常用到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机能学实验1.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2.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3.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4.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血压升高。
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5.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6.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活β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对以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对以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舒张。
因此,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调节全身器官的血液分配。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开始肾上腺素浓度较高,对心脏和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逐渐降低,对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故出现动脉血压先增高,后降低,再逐步恢复正常的变化过程。
7.吸入CO2后,动物的呼吸运动有何变化及为什么?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维持呼吸中枢兴奋性的重要生理性刺激因素。
吸入一定量的CO2后,导致肺泡气PCO2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增加。
其作用通过两条途径实现:1)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传入延髓呼吸中枢,使其兴奋,引起呼吸加深加快;2)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影响呼吸,其机理是CO2是脂溶性的,经血脑屏障扩散进入脑脊液,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H2O+CO2→H2CO3→H++HCO3-,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快加强。
其中后一条是主要的。
8.切断家兔双侧迷走神经后对呼吸有何影响?为什么?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使呼吸变深变慢。
家兔的肺牵张感受器较为敏感,家兔正常的呼吸受肺牵张反射的调节,阻止吸气活动过长,加速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的交替。
迷走神经中含有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纤维。
当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中断了肺牵张反射的传入通路,肺牵张反射作用被解除,动物呼吸出现吸气延长、加深,变为深而慢的呼吸。
9.比较CO2分压升高,O2分压及PH降低对呼吸的影响有何异同?三者变化对呼吸的影响效应是一致的,都使呼吸运动加强。
低O2主要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而CO2分压及H+浓度增加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
CO2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实质上是CO2经扩散透过血脑屏障后通过水合作用产生H+,而H+才是真正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因素。
吸入气中CO2分压增加超过一定限度(7%以上)对呼吸中枢有抑制和麻醉作用,甚至可使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降低(即CO2麻醉)。
1.机能实验方法有哪些?答:常用机能实验方法有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
⑴急性实验:根据观察的目的又分为离体组织、器官实验和在体动物实验(活体解剖实验)两种。
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从活着或刚处死的动物身上取出欲观察的组织或器官,置于人工环境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它们的生理机能,以进行实验观察。
②在体组织、器官实验:在麻醉或损毁动物脑组织使其失去知觉的情况下,进行活体解剖,暴露所要观察的组织、器官进行实验。
在体实验不同于离体器官实验,在整体情况下,所观察到的器官机能活动受身体多种其它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作用,不一定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该组织器官的结果。
所以离体与在在体组织器官实验结果往往是互补的,有利于进一步分析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
⑵慢性实验:以完整、健康的动物为对象,实验环境与自然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观察动物体内某一生理机能活动;或将动物制成某疾病模型,以较长时间观察药物对各种组织器官的影响等,因需要较长时间的实验观察,故称为慢性实验。
2.机能实验课的目的是什么?答: 机能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机能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训练,验证、巩固已学机能学科理论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即提高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及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
3.简述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⑴在选用动物时,注意尽可能选择其机构、机能和代谢特点接近于人类的种属。
⑵在动物个体选择上,应注意动物年龄、性别、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等,以减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实验误差。
3.制作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⑴处死蛙的过程中,应避免碰压耳侧的毒腺,提防毒液射入操作者眼内,如射入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⑵标本在制备过程中,不能使动物的皮肤分泌物和血液玷污神经,也不能用水冲洗,以免影响其机能;⑶应尽量减少神经的牵拉,神经所有的细分支须用眼科剪剪断;⑷制备标本时,要随时用任氏液湿润神经,防止干燥。
6.哺乳类动物的处死方法有哪些?答:⑴大、小白鼠的处死方法:①脊椎脱臼法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后拉,同时左手拇指和示指用力向下按住鼠头,将头颅和脑一起与脊髓分离,鼠即死亡;②断头法用利剪在鼠颈部将头剪掉;③击打法抓起鼠尾并提起,用力摔击或用木棰击打鼠头,鼠痉挛后立即死去;④化学致死法将大、小白鼠置于CO浓度为0.2%~0.5%环境中即可致死。
⑵豚鼠、兔、狗等处死方法:①空气栓塞法向动物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空气,使之发生空气栓塞而死。
一般注入空气量,兔20ml~40ml,狗80ml~150ml;②急性放血法自颈总动脉或股动脉快速放血,使动物迅速死亡;③破坏延髓法实验中若已暴露脑髓,可用器具将延髓破坏。
也可用木棰用力击打其后脑部致死;④开放气胸法将动物开胸,造成开放性气胸,动物因窒息而死;⑤化学药物致死法静脉内注入氯化钾溶液,使动物心脏停跳而死,每只成年兔静脉注入10%氯化钾溶液5ml~10ml、成年狗静脉注入20ml~30ml即可致死。
也可由静脉内注入一定量的福尔马林溶液。
⑥过量麻醉致死法鼠类最常用的是脊椎脱臼法,较大动物最常用的方法为空气栓塞法、放血致死法。
7.简述兔颈总动脉插管术的手术过程。
答: 兔颈总动脉插管术:⑴术前准备将兔称重后麻醉,仰卧位固定于兔解剖台上。
颈部剪毛。
⑵手术①选择颈部切口位置与长度:在喉与胸骨上缘之间沿颈腹正中作5~7cm的切口;②分离皮下结缔组织;③辨认分离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在气管的外侧,呈粉红色有搏动感,与颈部神经束在一起为颈部血管神经束。
顺血管神经的走行方向分离出颈总动脉;④穿线备用:将分离的颈总动脉段穿两根线,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另一根打活结于动脉近心端,同时近心端用动脉夹夹住;⑤用眼科剪在靠动脉远心端结扎线处,呈45度角剪一马蹄形小口,约为管径的1/2;⑥插入导管;⑦在近心端备用线结扎后并固定。
8.分离颈部血管神经束及动脉插管时,要求操作者细心,动作轻柔,为什么?过度牵拉动脉的后果如何?答:神经和血管都是比较娇嫩的组织,在分离过程中切不可用带齿镊子、止血钳等器械进行剥离和夹持,否则将使其结构和机能受损。
牵拉颈总动脉会导致血压下降。
当动脉管壁被牵张时,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
9.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随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吗?为什么?答: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神经干是多根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束,我们描记的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多个细胞电变化的代数叠加。
而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不同,引起它们兴奋所需的阈强度不同,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高的神经首先被兴奋,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兴奋性较低的神经也逐渐被兴奋,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刺激强度会改变被兴奋的神经根数,它们叠加到一起的动作电位幅值就会改变。
10.为什么神经干动作电位呈双相?答:实验中所描记的动作电位为细胞膜外两点间随时间变化的电位差。
就一个完整的神经干而言,神经未受刺激时,膜外均匀分布着正电荷,任何两点间的电势差均为零,当神经受到阈上刺激时,动作电位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并沿细胞膜传导,先传导到距刺激电极近的引导电极所接触部位的膜,引起此部位膜外钠离子内流,膜外正电荷逐渐减少,和远端引导电极所接触的膜表面形成电势差,且随钠内流的增多电势差增大,在复极过程中随着钾的外流,两点间的电势差又逐渐减小,当动作电位传导到远端引导电极所在位置的膜时,引起一次类似的变化,但两点间形成的电势差的反向与前面相反,所以我们描记到的动作电位呈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