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必读的81部国学经典知识讲解
个国学常识知识点

个国学常识知识点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文学、历史、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国学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关个国学常识的知识点。
1. 四书五经: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是指《周易》、《尚书》、《礼记》、《周礼》、《诗经》五部经典。
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被誉为儒家经典,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八股文: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常见的文体,分为起讲、承接、分证、托例、起讲、明正、辨证、垂史八个部分。
以其固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成为了当时文人学士必须掌握的写作技巧,但也因此带来了刻板、僵化的文风。
3.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儿童入门读物,由朱熹撰写。
全书共三百字,通过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道德等基本概念,起到了教育和启蒙的作用。
4. 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中国的岁时计时法,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
每个生肖代表了一个特定的年份,也代表了一种动物的性格和象征意义,被广泛运用于民俗和文化传统中。
5. 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形式,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各种主题的思考和情感。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大的诗人和作品,如杜甫的《春望》、李白的《静夜思》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6. 书法: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运用毛笔和墨汁,通过特定的字体和笔画表达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和字体,如王羲之、颜真卿等,他们的作品被视为艺术和文化的瑰宝。
7.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8. 五德:五德是古代中国历史学说中的理论,认为中国历史按照德行之盛衰划分为五个时期:仁德、礼德、智德、忠德、信德。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经典大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和历史文化内涵。
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学经典的内容和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国学经典。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而成。
《论语》以言简意赅、言之有物著称,其中包含了孔子的思想精华和治学之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
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思想,学习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我们的人生修养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大学》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编。
《大学》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思想。
通过学习《大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懂得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兵学的集大成者。
《孙子兵法》以其丰富的战争经验和独到的军事思想而著称,被誉为“兵学圣典”。
通过学习《孙子兵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兵家的战争思想和策略,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提高军事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通过学习《道德经》,我们可以了解到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懂得如何顺应自然、追求自然,对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内涵,懂得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学书单文字知识点总结

国学书单文字知识点总结中国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体系和学术体系,涵盖了儒学、道家、佛教、墨家、法家、农家、兵家等多种学术流派。
国学书单包括了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哲学思想、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学书籍被视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国学书籍,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于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尚书》《毛诗》《周易》《春秋》以上是儒家经典中的一些重要著作。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仪、忠孝、中庸,并且对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都有深刻的阐述。
通过阅读这些儒家经典,可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悟出其中的智慧,提升道德修养,丰富人生哲学。
二、道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列子》《鬼谷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农家》《兵家》道家经典强调“道”、“无为”、“太极”、“阴阳”等理念,主张顺应自然、不执着功利、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通过阅读道家经典,可以了解道家思想的内涵、体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帮助个人修身养性、实现心灵解脱。
三、佛家经典《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楞严经》《华严经》《金刚经》《阿含经》《涅槃经》《梵网经》佛家经典强调慈悲、般若、空性、缘起等佛法理念,主张修行悟道、超脱轮回,实现解脱和解悟。
通过阅读佛家经典,可以了解佛法的教义、领悟其中的智慧,帮助个人修身养性、摆脱生死之苦。
四、历史文化经典《史记》《汉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资治通鉴》《岳阳楼记》历史文化经典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文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演变,领悟其中的历史智慧,培养对于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文学艺术经典《古诗十九首》《全唐诗》《宋词精选》《元曲三百首》《红楼梦》《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长恨歌》《青莲记》文学艺术经典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

国学经典讲解书籍篇一:图书馆中的国学书籍推荐目录篇二:国学经典书籍国学经典书籍蒙学《三字经》《幼学琼林》经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礼记》《周易》《诗经》《尚书》《尔雅》史部《史记》《汉书》《战国策》《三国志》《资治通鉴》子部《老子》《庄子》《墨子》《荀子》《韩非子》《鬼谷子》《孙子兵法》集部·文学《楚辞》《文心雕龙》《世说新语》《全唐诗》《宋词三百首》《窦娥冤》《西厢记》《桃花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东周列国志》《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古文观止》《人间词话》自然科学《山海经》《黄帝内经》《水经注》《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艺术生活《茶经》《园治》百科《水乐大典》《四库全书》篇三: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南怀瑾推荐的国学入门书籍(一)《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二)《文字画研究》(吕佛庭)《御定康熙字典》《新修康熙字典》《远东国语词典》(三)《幼学琼林》《古文观止》《龙文鞭影》(四)《增广诗韵合璧》《古诗源》《宋元诗评注》《清诗评注》《随园诗话》(五)《古文辞类纂》《续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六)《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儿童西方文化导读》(老古文化公司编辑)(七)《古今图书集成》(八)《纲鉴易知录》1、“三百千千”。
台湾老古出版的《国学初基入门》,收录有:四体三字经、四体百家姓、四体千字文、千家诗注释、增广昔时贤文、二十四孝、日记故事。
《国学初基入门》应为影印本。
2、《龙文鞭影》。
原名《蒙养故事》,编撰者萧良有,湖北汉阳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曾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是封建时代国家最高学府,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最高学府的校长亲自撰写蒙书,古代对教育的重视,于此可见一斑。
后来,杨臣铮认为《蒙养故事》比较简略,于是加以补充订正,书名改为《龙文鞭影》。
“龙文”是指古代良马,良马无须鞭打,见到鞭影就会疾驰。
该书内容主要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典故,同时又从《庄子》和古代神话、小说、笔记如《搜神记》、《列仙传》、《世说新语》等书中广泛收集故事。
一句话介绍100部国学经典,一生一定要读一次(下)

一句话介绍100部国学经典,一生一定要读一次(下)❤【子部】诸子《老子》春秋·李耳又称《道德经》,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
《庄子》战国·庄周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影响深远。
《韩非子》战国·韩非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墨子》战国·墨翟墨家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对哲学、逻辑学都有研究和贡献。
《荀子》战国·荀况儒家学派重要著作,“性恶论”是其主要的思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中国现存最早、最杰出的兵书。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
《管子》战国·管仲体现管仲的主要思想,包括大量具体的治国方术。
《慎子》战国·慎到慎子的思想是法家思想的开端之一,也深刻影响道家,他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
《论衡》东汉·王充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以“实”为根据,是一部唯物主义哲学文献。
《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是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
儒家《传习录》明·王阳明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全面阐述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释家《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佛教重要经典,以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
道家《抱朴子》晋·葛洪道家典籍,“内篇”论述神仙、炼丹、符箓等事,“外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
《海内十洲三岛记》汉·东方朔记述十洲三岛之方位、幅员、物产及奇闻异事。
《梦溪笔谈》宋·沈括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神家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对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必须知道的81个国学常识

必须知道的81个国学常识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3、【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4、【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5、【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6、【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7、【六艺】《师说》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张衡传》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8、【六义】诗经中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歌体裁,诗歌形式,赋、比、兴是表现手法9、【六礼】《礼记》中指: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10、【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1、【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2、【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13、【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14、【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15、【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16、【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17、【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18、【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19、【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20、【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21、【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22、【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23、【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24、【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25、【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26、【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27、【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28、【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29、【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30、【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31、【元代四大杂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3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33、【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34、【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35、【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36、【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37、【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38、【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39、【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40、【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41、【五行】金、木、水、火、土42、【五彩】青、黄、赤、白、黑43、【五音】宫、商、角、址、羽44、【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5、【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46、【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47、【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48、【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49、【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5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51、【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52、【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53、【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54、【三教】儒教、道教、佛教55、【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56、【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57、【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58、【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59、【三皇】伏羲、女娲、神农60、【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61、【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62、【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63、【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64、【三姑】尼姑、道姑、卦姑65、【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66、【五脏】心、肝、脾、肺、肾67、【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68、【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按《礼记》的观点指喜、怒、哀、惧、爱、恶、欲;按佛教的说法则是指喜、怒、忧、惧、爱、憎、欲。
国学经典诵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国学经典诵目国学经典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以下是一份国学经典的诵目,包括了左右的内容。
1. 《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2.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3. 《中庸》: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人之君子,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5. 《孟子》:人性本善。
放之四海而皆准是,足以与人争善矣。
6. 《庄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7. 《易经》:君子以象易,动而趋之,吉无咎。
卦中象辞:巽而动,刚柔相济,天地合而应,后以财成。
8.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9. 《尚书》:秦晋之际,斯文在闾巷。
寡人将以明德兴名。
10. 《楚辞》: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 《文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史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13. 《资治通鉴》:史无常则,唯努力有常。
14. 《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吾教之道,可以保国家之安,可以全军队之利。
15. 《左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6. 《论衡》: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17. 《新五代史》:盛衰之理,无常者也。
18. 《资治通鉴》:千古事件,无不存于此。
19. 《二十四史》:维编年之纪绝伦之作,此固天下之大典。
20. 《春秋》:合诸侯之德,维周之戒。
21. 《左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2. 《国语》:吾见其进於礼,致於义者也。
23. 《荀子》:人生有进退,君子以自强不息。
24. 《管子》: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5. 《墨子》:兼爱非攘臂之力,共利非求珍宝之宝。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

书单推荐: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13部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嬉戏,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墨子的先祖是宋人。
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40
近思录
宋·朱熹、吕祖谦
姜锡东(河北大学)
理学入门书,蕴含了朱子思想的全部精义。
41
阴符经
孙家洲( 中国人民大学)
相传苏秦得此书而为六国之相。
42
周易参同契
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
最早论述炼丹原理的著作,被称为“万古丹经王”。
43
黄庭内景经
王子今(华东师范大学)
贞观政要
唐·吴兢
黄正建(中国社会科学院)
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20
史通
唐·刘知几
陈 飞(广州外国语学院)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21
文史通义
清·章学诚
沈文凡(吉林大学)
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性著作。
22
书目答问
清·张之洞
朱玉麒(新疆师范大学)
指导治学门径的文献目录学类名著。
子部
道家内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寿世长生之妙典”。
44
黄庭外景经
傅 刚(陕西师范大学)
45
太上感应篇
宋·李昌龄
刘海燕(福建师范大学)
民间广为流传的劝善书。
46
金刚经
后秦·鸠摩罗什译
杨增文(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乘佛教的根本经典,“经中之王”。
47
四十二章经
汉·迦叶摩腾、竺法兰译
朱庆之(北京大学)
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佛教经典著作。
乐黛云(北京大学)
专论中国文学风格的名著。
71
六一诗话
宋·欧阳修
刘德清(井冈山学院)
黄沛荣(台湾大学)
“于词选中,最为善本。”
67
古文观止
清·吴楚材、吴调侯
程 怡(华东师范大学)
学习中国古代散文的最好选本。
68
文心雕龙
南朝梁·刘勰
方 铭(中国语言大学)
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69
诗品
南朝梁·锺嵘
曹 旭(华东师范大学)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评论著作”。
70
二十四诗品
唐·司空图
23
老子
春秋·李耳
陈鼓应(台湾大学)
“道家最精要之书。”(梁启超语)
24
庄子
战国·庄周
丁原植(台湾辅仁大学)
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25
公孙龙子
战国·公孙龙
陈 来(北京大学)
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26
韩非子
战国·韩非
郑杰文(山东大学)
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
27
淮南子
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文献辑录。
16
史记
汉·司马迁
杨树增(曲阜师范大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17
水经注
北魏·郦道元
华林甫(中国人民大学)
我国六世纪前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8
洛阳伽蓝记
北魏·杨衒之
陶礼天(首都师范大学)
古代地理名著,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19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32
吕氏春秋
战Hale Waihona Puke ·吕不韦李昌集(徐州师范学院)
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杂家学说代表作。
33
尹文子
战国·尹文
白 奚(首都师范大学)
“宋尹”学派始祖,先秦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34
新书
汉·贾谊
刘 刚(鞍山师范学院)
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57
游仙窟
唐·张鷟
沈伯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我国最早最完整的自传体爱情小说。
58
西游记
明·吴承恩
神怪小说的代表作,开创一代神魔小说之风。
59
水浒传
明·施耐庵
我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白话小说。
60
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
我国历史题材小说的最高成就。
61
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62
聊斋志异
清·蒲松龄
汉·刘安
赵宗乙(泉州师范学院)
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28
列子
战国·列御寇
王 乙(云南师范大学)
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
29
墨子
战国·墨翟
武振玉(吉林大学)
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30
荀子
战国·荀况
邓球柏(长沙学院)
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31
孙子兵法
春秋·孙武
李 零(北京大学)
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53
棋经十三篇
宋·张拟
严 华(暨南大学)
宋代以来最权威的围棋理论著作。
54
林泉高致
宋·郭熙
崔自默(中国艺术研究院)
山水画高度成熟后的理论总结,极具文采。
55
搜神记
东晋·干宝
宁稼雨(南开大学)
我国最早的志怪小说集。
56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
刘尚慈(中华书局)
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五经
06
尚书
廖名春(清华大学)
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07
仪礼
王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
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08
周易
张 涛(北京师范大学)
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历代尊为群经之首。
09
春秋左传
曲德来(辽宁大学)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
尔雅
郑张尚芳(中国社会科学院)
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11
孝经
汤一介(北京大学)
古代以“孝”治国的理论基础
史部
12
山海经
张 岩(北京艺术研究所)
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13
穆天子传
唐晓峰(北京大学)
我国最早的记载人物游历故事的著作。
14
国语
战国·佚名
张希清(北京大学)
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15
战国策
汉·刘向
栾保群(河北美术出版社)
分类
序号
书名
编著者
审定者
提要与导读
经部
01
大学
庞 朴(中国社会科学院)
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
四书
02
中庸
曹先擢(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
03
论语
白化文(北京大学)
追记儒家创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04
孟子
周文德(四川外国语学院)
以“性善论”著称的儒家经典。
05
诗经
许志刚(辽宁大学)
48
心经
徐 俊(中华书局)
般若部经典中的核心经典。
49
六祖坛经
唐·释慧能
李 申(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禅宗最重要的典籍。
50
茶经
唐·陆羽
李根蟠(中国社会科学院)
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51
乐府杂录
唐·段安节
吴相洲(首都师范大学)
唐代乐制、音乐、百戏资料的珍贵记录。
52
洛阳牡丹记
宋·欧阳修
祝尚书(四川大学)
35
法言
汉·杨雄
刘 宁(北京师范大学)
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36
鬼谷子
战国·鬼谷子
武天富(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37
颜氏家训
北齐·颜之推
李伟国(上海人民出版社)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38
黄帝内经素问
旧题黄帝
陈福滨(台湾辅仁大学)
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
39
九章算术
汉·张苍、耿寿昌
顾 青(中华书局)
清代最杰出的文言小说集。
集部
63
楚辞
战国·屈原
黄灵庚(浙江师范大学)
我国最早的辞赋总集,与《诗经》并列为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
64
六朝文絜
清·许梿选
刘 石(清华大学)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骈文选本。
65
唐诗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编
杜晓勤(北京大学)
清代以来流传最为广泛的唐诗选集。
66
绝妙好词
宋·周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