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群也逐渐形成。

城市群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城市组成的区域。

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引导,一些具备条件和优势的地区迅速形成了城市群。

本文将对中国各个地区的城市群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和原因。

首先,华东地区是中国最早形成并最具活力的一个城市群地区。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四个省份。

这一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周边省份密集发展。

华东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入。

此外,在改革开放初期,相关部门将经济特区设立在华东地区,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放,在经济发展上给予了巨大支持。

其次,在华北地区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

这一地域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

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中国最大的国际航空枢纽、最大的港口和最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相关部门也在这一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另外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

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四个省份。

这一地区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具备巨大潜力,并且相关部门也在这一地区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力度。

此外,在西部地区也逐渐形成了几个重要的城市群,如成渝城市群、西北五省(自治区)城市群等。

西部地区具备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在能源开发、旅游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关部门也在这些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流入。

总的来说,中国各个地区的城市群发展差异主要受到自然条件、支持和资源禀赋的影响。

华东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实施了一系列开放,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人才流入。

京津冀城市群则受益于其地理位置和相关部门支持。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我国的三大城市群课件
城市。
交通网络
03
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港口和
航空运输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经济发展
01
02
03
经济总量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 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强 大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产业结构
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 构。
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 竞争,吸引大量外资和企 业进驻。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完善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 。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治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城 市运行效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多方参 与的城市治理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规划目标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任务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 动社会事业发展等。
04
北京-天津城市群
北京-天津城市群简介
北京-天津城市群由北京、天津 两大直辖市为核心,辐射周边 河北、山西等省市的部分城市 。
北京-天津城市群地处华北平原 ,环渤海湾,是中国北方最大 的城市群之一。
发展前景展望
经济增长潜力
三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潜力均不可小觑。长三角城市 群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和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具有较 强优势,未来有望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发展。珠三角城 市群则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成为 内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强大的 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为支撑,有望在未来 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城市群

城市群

城市群法国地理学者戈德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概念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群落集合体,是这些城市城际关系的总和。

城市群的规模有一定的大小,都有其核心城市,一般为一个核心城市,有的为两个,极少数的为三四个,核心城市一般为特大城市,有的为超大城市或大城市。

城市群(又称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等)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

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

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城市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在特定的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空间里,以区域网络化组织为纽带,由若干个密集分布的不同等—1—级的城市及其腹地通过空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城市-区域系统。

城市群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生产要素逐步优化组合的产物,每个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发展城市群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自身的发展。

对城市群概念的表述学者们并不一致,但认识在渐趋一致,即城市群是有很多城市组成的,彼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共同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城市群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够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中国的主要城市群及其地理位置

中国的主要城市群及其地理位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交通网络:拥有完 善的公路、铁路、 航空等交通设施, 方便人员往来和货 物运输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主要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 经济特点:以服务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经济实力雄厚 交通网络: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港口交通,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处珠江下游,东临南海,西靠 珠江,南接香港、澳门
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 适合发展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
成渝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 地形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貌 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
经济特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
交通网络:拥有便捷的陆路、水路和航空交通网络 城市群发展: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 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成渝城市群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
感谢观看
Thank you
汇报人:XXX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 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太湖、西湖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广东省中部,包括广州、 深圳、珠海等城市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经济 发达
主要城市:成都、重庆

城市群的名词解释

城市群的名词解释

城市群的名词解释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城市群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策略之一。

城市群由多个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成,形成了一种紧密的城市网络,以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为特征。

本文将探讨城市群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一、城市群的概念城市群是指由多个城市以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空间集合体。

这些城市之间通过流动的人口、资金、信息和物质进行紧密联系和合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城市群的形成通常是由于城市的相对集中和资源的共享,使其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中形成一种协同效应。

二、城市群的特点1. 地理接近:城市群内的城市通常相对接近,形成了一个相对紧凑的空间布局。

这种地理接近促进了人口、资金和物质的流动,并且方便了各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经济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往往有着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色,形成了一种经济上的互补关系。

这种互补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和提高效益,推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

3. 资源共享:城市群内的城市共享一部分资源,如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等。

这种资源共享可以提高城市群内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

4. 指标协同:城市群内的城市通常在规划和发展指标上进行协同,共同制定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

这种协同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并推动城市群实现一体化发展。

三、城市群对城市发展的意义1.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群内的经济互补和资源共享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专业化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同时,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的合作和竞争也可以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

2. 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群内的城市通常有着相似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共同塑造了城市群的形象。

城市群的形象对吸引投资、人才和旅游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城市群可以充分利用可利用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中国城市群划分与空间分布研究

中国城市群划分与空间分布研究
大学 环境 与规划学 院 , 山东聊城 ,5 09 2 25 )
【商 】 着改 革 开 放后 中国 经济 的 飞 速发 展 , 国城 市群 体 系不 断 完善 。运 用 分 形 理 论 的基 本 思 想 , 用 a g 软 件 对 中 国 }要 随 中 利 ri cs
城 市 群 的 空 间分 布 定 量 分析 发 现 , 国城 市群 的 不 均 衡 分 布 态势 和 空 间轴 线 分 布特 征 明显 。 中
定 阶段 的必然结 果 , 城市 群萌芽 于工业 化前期 , 工业
7 0
12 中国城 市群 的发展 阶段 划分 . 中 国的城 市群 发展可 以划分 为 3个历史 发展 阶
段 : 建 国初 期到 17 从 9 8年改革 开放 属于 城市 群孕育 萌 芽阶段 , 虽然在 此期 间中国城 市化 的波动 比较大 ,
出现 的 主 要 原 因 。
局 。苗长虹认 为 中国现 已发育有 可 以分 为 3大梯
队的 1 3个城市 群 , 在地 理空 间上显 现出“ 四大板块 ”
的分布形 态 。
l 中国 城 市群 发 育 与 划 分
1 1 城 市 群 发 育 过 程 .
城市起 源于 第 二次 社会 劳动 大 分工 ]是 社 会 , 生产力和科 学文 化发 展 到一 定 水平 、 会 劳 动地 域 社 分 工达到一 定程度 的产物 。城市 群是城 市发展 到一
城市发展研究 1 5卷 20 0 8年 6期 u bnSu isV 11 o62 0 ra tde 0 .5 N . 0 8
董 青等: 中国城市群划分与 分布研究 空间
但 中国 的城 市体 系 发 育 已相 对 成 熟 , 市 群 的雏 形 城 已基 本 显现 。从 17 年 改 革 开放 到 19 98 9 8年是 城 市 群 体系 形成 发展 阶段 , 市 化 比率 从 1 .%增 加 到 城 79 3 . %∽ 。中国进 入 城 市 化 快 速 发 展 时 期 , 大 城 04 三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城市群是指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的区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城市群的基本知识点。

一、城市群定义及形成原因城市群是指由相邻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

城市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需求、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因素。

二、城市群的特点1. 地理位置接近:城市群的城市通常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交通便利,形成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

2. 经济联系紧密: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经济体系。

3. 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人口资源在城市群内流动,形成人口的再分配。

4. 功能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中国现阶段的城市群1.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其他城市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2.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3. 珠三角城市群: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4. 成渝城市群:由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城市群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形成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口流动调控:城市群内人口的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再分配,调控了人口的就业与居住。

3. 城市间合作加强: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合作频繁,相互共享经验、资源,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五、城市群的发展趋势1. 规划引导:政府根据城市群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规划,引导城市群的有序发展。

2. 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3. 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加强城市群内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城市间的联系与流动效率。

4. 优化产业结构:在城市群内实施产业升级与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代合治①(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地理系,曲阜273165)提要 从城市化的角度,运用定量方法在全国209个地级以上城市型政区中筛选了125个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界定了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城市群;城市型政区;空间分布态势中图分类号 F291 城市群是由若干基本地域单元构成的连续区域,城市群区域应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

从我国实际出发,城市群地区应为城市型政区,即建制市的行政辖区。

为此,本文综合测度了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型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筛选了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

①1 城市群基本地域单元的选择1.1 城市型政区城市化水平的测度至1994年底,全国有省级城市型政区(直辖市)3个,地级城市型政区(地级市)206个,合计209个。

为综合测定各城市型政区的城市化水平,本文运用了多指标加权求和的方法。

首先,选取非农业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a1)、区域人口密度(a2)、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区域总面积之比(a3)、区域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a4)等4项指标作为变量。

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A H P法)确定它们对于城市化水平的贡献度即权重,结果见表1。

第三,以209个城市型政区为样本,利用统计资料计算出各政区上述4项指标的原始值x ij,为消除量纲影响并使标准化值x’ij介于0~1之间,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极大值标准化处理。

第四,利用公式C=∑a j x’ij 进行加权求和,获得了209个城市型政区的城市化综合指数。

表1 各类变量对于城市化水平的贡献度指标变量a1a2a3a4贡献度0.4240.1220.2270.227 1.2 城市群基本地域单元的确定由于我国城市型政区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作为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应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本文在界定其综合指数原则上不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0.314),据此确定了125个城市型政区为构造城市群的基本地域单元,它们分别是北京(0.594)、上海(0.758)、天津(0.556)、石家庄(0.323)、唐山(0.342)、秦皇岛(0.322)、保定(0.457)、太原(0.567)、大同(0.398)、阳泉(0.426)、呼和浩特(0.473)、包头(0.533)、乌海(0.676)、沈阳(0.563)、大连(0.479)、鞍山(0.489)、扶顺(0.539)、本溪(0.533)、丹东(0.391)、锦州(0.349)、营口(0.413)、阜新(0.395)、辽阳(0.439)、盘锦(0.461)、葫芦岛(0.334)、长春(0.393)、吉林(0.418)、四平(0.314)、辽源(0.400)、通化(0.391)、白山(0.484)、哈尔滨(0.522)、鸡西(0.453)、鹤岗(0.500)、双鸭山(0.416)、大庆(0.439)、伊春(0.592)、佳木斯(0.356)、七台河(0.421)、牡丹江(0.430)、南京(0.532)、无锡(0.512)、徐州(0.318)、常州(0.441)、苏州(0.415)、南通(0.369)、扬州(0.330)、镇江(0.412)、杭州(0.395)、宁波(0.362)、温州(0.327)、嘉兴(0.355)、舟山(0.332)、合肥(0.366)、芜湖(0.375)、淮南(0.485)、马鞍山(0.470)、淮北(0.416)、铜陵(0.505)、福州(0.337)、厦门(0.519)、南昌(0.410)、景德镇(0.376)、萍乡(0.349)、新余(0.345)、济南(0.461)、青岛(0.417)、淄博(0.464)、第17卷 第2期1998年 6月地域研究与开发A R EAL R ESEA RCH AND D EV ELO P M EN TV o l.17 N o.2Jun.1998①代合治,男,33岁,副教授 来稿日期:1997-12-29枣庄(0.372)、东营(0.388)、烟台(0.369)、潍坊(0.317)、济宁(0.321)、泰安(0.348)、威海(0.337)、莱芜(0.371)、郑州(0.434)、洛阳(0.335)、平顶山(0.316)、鹤壁(0.324)、焦作(0.370)、武汉(0.561)、黄石(0.516)、鄂州(0.370)、长沙(0.371)、株洲(0.314)、湘潭(0.344)、广州(0.607)、韶关(0.337)、深圳(0.662)、珠海(0.620)、汕头(0.534)、佛山(0.549)、江门(0.414)、湛江(0.318)、惠州(0.349)、潮州(0.334)、中山(0.385)、东莞(0.358)、汕尾(0.485)、揭阳(0.340)、南宁(0.390)、柳州(0.481)、桂林(0.401)、梧州(0.413)、北海(0.315)、防城港(0.317)、海口(0.929)、三亚(0.351)、成都(0.400)、重庆(0.355)、自贡(0.318)、攀枝花(0.467)、贵阳(0.627)、昆明(0.426)、西安(0.460)、铜川(0.429)、兰州(0.488)、嘉峪关(0.588)、金昌(0.402)、西宁(0.539)、银川(0.468)、石嘴山(0.475)、乌鲁木齐(0.688)、克拉玛依(0.740)。

2 城市群的界定2.1 城市群的等级标准作为一个城市群应具备3个条件,第一,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区域,不能被非基本地域单元分隔。

第二,组成城市群的地域应具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若城市型政区总体水平达不到基本地域单元标准,而其市区与城市群地域相连,则可将其市区并入相应的城市群。

第三,城市群应达到一定的面积、人口、城市规模,若一个或几个地域相连的基本地域单元达不到城市群的规模下限,也不应列为城市群。

结合我国实际,参照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我国城市群的下限标准应为:地域面积在1万km2以上,总人口在500万人以上,其中城市人口在150万人以上,城市数量在5座以上,其中应有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并依据城市群的面积、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数量、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等进一步将城市群划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等4个等级类型,各类型城市群的划分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各类型城市群的划分标准名称面积 万km2总人口 万人城市人口 万人城市数量 座城市等级结构特大型城市群≥10≥5ぁ000≥2ぁ000≥40完整大型城市群5~103ぁ000~5ぁ0001ぁ000~2ぁ00020~40完整中型城市群3~51ぁ000~3ぁ000500~1ぁ00010~20较完整小型城市群1~3500~1ぁ000150~5005~10不完整2.2 我国城市群的判定依据上述标准,我国现有城市群17个,其中特大型城市群1个,即沪宁杭城市群;大型城市群4个,分别是京津唐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山东半岛和鲁中南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型城市群4个,分别是吉中城市群,黑东城市群、福厦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小型城市群8个,分别是石太城市群、安徽沿江城市群、郑洛汴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株湘城市群、北部湾沿岸城市群、重庆城市群、关中城市群。

需指出的是,有些城市群的判定指标处于不同的类型之中,在判定这些城市群类型时主要依据了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指标。

3 主要城市群的特点3.1 特大城市群我国现有沪宁杭一个特大型城市群。

该城市群包括上海市和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扬州、南通、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等12个地级市及湖州市区,共有城市48座,其特点一是规模大,城市群总面积9.961万km2,总人口7ぁ339万,城市人口2ぁ565万;二是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完整,48座城市中,超大城市2座,特大城市1座,大城市4座,中等城市15座,小城市26・14・第2期代合治:中国城市群的界定及其分布研究座,基本上呈梯形分布;三是中心城市地位突出,1995年上海城市人口已达834万,为全国首位城市,次中心城市南京和杭州人口也分别达到226万和121万;四是城市密度大,平均密度为4.82座 万km2,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7倍多,铁路沿线和苏南地区更为突出,沪宁铁路平均每36ぁkm有1座城市,沪杭铁路平均每38ぁkm 有1座城市,杭州—宁波铁路平均每28ぁkm有1座城市,苏南地区密度高达6座 万km2。

3.2 大型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唐山、秦皇岛、廊坊等地市,面积5.554万km2,总人口3ぁ310万,城市人口1ぁ457万,城市总数9座。

虽然城市数量偏少,但面积、人口规模大,故列入大型城市群行列。

其突出特点一是城市规模集中程度高,北京、天津城市人口已分别达到619万和474万,唐山城市人口亦达到112万,三城市合计占城市群城市人口4 5以上,二是城市分布具有组团式特点,以北京、天津、唐山为核心分别构成了首都城镇组团、天津城镇组团和冀东城镇组团。

辽中南城市群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沈阳、扶顺、本溪、辽阳、鞍山、丹江、营口、大连、阜新、盘锦、锦州、葫芦岛等12个地级市,面积11.404万km2,总人口3ぁ392万,城市人口1ぁ610万,城市数量23座。

其突出特点为:第一,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完整,超大、特大、大、中、小城市齐全,分别有1,3,5和9座,基本呈金字塔型分布。

第二,城市规模集中程度高,超大和特大城市占城市总人口51.7%,小城市只占7.5%,尤其是辽中地区超大特大城市密度之高居各城市群之首。

山东半岛和鲁中南城市群包括山东省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淄博、济南、泰安、莱芜、济宁、枣庄等11个地级市及日照市区,面积9.483万km2,总人口5ぁ312万,城市人口1ぁ589万,城市总数38座。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城市群规模大,总人口、城市人口、城市数量等已达到或接近特大型城市群的标准;第二,中心城市规模偏小,1995年济南、青岛城市人口仅为164万和166万,中小城市数量多,占城市总数的84.2%,占城市人口的59%;第三,城市密度大,平均为4.22座 万km2,与沪宁杭城市群相当,尤其是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地级市,密度达6座 万km2,所辖的16个县(市)中,县级市占15个,只有1个由海岛组成的长岛县,小城镇也很发达,建制镇占乡镇总数的82%。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中山、江门、珠海、东莞、深圳、惠州、汕尾、汕头、揭阳等11个地级市,面积5.2ぁ295万km2,总人口3ぁ094万,城市人口1ぁ175万,城市总数28座,加上香港、澳门,城市人口达1ぁ822万,城市数量达到30座。

其突出特点一是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广州和香港城市人口已达317万和616万,它们都是具有国际意义的城市;二是城市密度大,平均为5.35座 万km2,居各城市群之首,尤其是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澳门两条城市带,密度高达5.87座 万km2和7.46座 万k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