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透视的基本画法讲解

素描透视的基本画法讲解
素描透视的基本画法讲解

立方体的透视

物体在空间中会产生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在素描写生中,只有将透视关系画准确,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很多初学者由于不了解透视原理,尽管画了很多调子、强调了各种对比关系,画面上的物体还是“平面的”。还有一部分初学者对透视的理解过于片面,不经过认真观察就过度强调近大远小等透视规律,使透视变化过于强烈而导致画面上的物体出现“畸形”,所以处理画面上的透视关系时还要把握好度。

一点透视:也称平行透视,其画面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如当我们所表现的立方体正面与画面平行时,这个面上的线条不产生透视变化,而其他线条均集中消失于一点,这种透视现象就是“一点透视”。在作画时需注意一点,一点透视的消失点不要定在画面的正中部位,否则会使画面显得呆板、不灵活。

两点透视:也称成角透视,是指画面中所表现的物体有两个消失点,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行。由于较之一点透视多了一个透视面,所以,两点透视显得更加自然、活跃,是绘画表现中运用得最广的一种透视类型。

三点透视(仰视):也称倾斜透视,可分为仰视倾斜透视和俯视倾斜透视两种。倾斜透视除了具有左右两个消失点外,还有仰视时向上的消失点“天点”或俯视时向下的消失点“地点”,天点与地点均处在视中线上。仰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上,呈现出上小下大的特征,垂直于地平线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天点消失。

三点透视(俯视):俯视倾斜透视表现的物像在视平线以下,呈现出上大下小的特征,垂直于地平面的线变得倾斜,并向地点消失。当立方体处于三点透视的状态下时,我们能看到立方体的三个面。

1、我们所画的玻璃杯是比较常见的方形玻璃杯,所以是比较好起型的,首先用长直线切

2、在画面上画一个两点透视的方体。

3、擦掉多余的线,注意画出杯子的厚度。

4、依照光源画出玻璃杯子的明暗交界线,杯子的结构与正方形的结构近似,因此,明暗交界线还是方体的明暗交界线,但由于杯子的玻璃质感,它的明暗交界线并不明显。

5、沿着明暗交界线排出暗部的调子。注意玻璃杯子的黑白对比较大。

6、用铅笔轻轻的整体排一层调子。

7、加重杯底的色调,注意杯子底部厚度分两层,深色的那层厚一些,要留出高亮色块,这

样玻璃杯的质感才能出来。

8、画出玻璃杯底部透视的灰调子。注意后面杯底的边缘是变形的。

9、加深玻璃杯的明暗交界线,添加玻璃杯边缘线,使玻璃杯的厚度出来。用橡皮擦出杯口的高光部分以及杯底的反光部分。

10、细致调整画面的整体色调,完成作品。

综上就是对素描透视的基本画法讲解的总结,希望能帮到大家,专注教育、忠于教育,更多相关咨询,欢迎大家点击查阅后现代画室。

素描透视原理

素描透视原理 透视的基本术语: 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透视的画法: 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两点透视(又称成角透视)及三点透视三类。一点透视就是说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面上,前方的面(正面)的四边分别与画纸四边平行时,上部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眼睛的高度一致,消失成为一点,而正面则为正方形。 两点透视就是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不带有消失点。 三点透视就是立方体相对于画面,其面及棱线都不平行时,面的边线可以延伸为三个消失点,用俯视或仰视等去看立方体就会形成三点透视。 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1平行透视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2成角透视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

初中素描圆柱体体教案

初中素描几何形体教案(1. 10) 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 教学内容:(光影知识)圆柱体明暗的表现效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针对椭圆在不同位置透视的变化,引导学生去理解圆柱体透视的特征。认识圆柱体的变化及素描的明暗关系和表现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圆柱体的透视现象,使学生掌握圆柱体的透视画法。 教学难点:圆柱几何形体绘画各阶段的具体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示范;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审美性原则等; 教学准备:1、写生物圆柱、球体、易拉罐(静物、聚光灯); 2、示范工具材料; 3、明暗素描范画及学生作业。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具,稳定情绪。 二、引入新课 检查工具并有“易拉罐”导入,出示范图,“直立圆柱体的透视现象”。(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1、圆柱体的特征 出示石膏圆柱体模型,让生观察它的形体。 圆柱体的两端是圆面,圆面的小大一样,圆柱体上下两端同等粗细,周边是与中轴等距的直线。(师出示插图讲解) 2、圆柱体的透视现象 (1)当圆柱体我们的视平线等高是一条直线。 (2)当这个圆柱体面离开视平线向下移动时,上端的圆形面呈椭圆形,离视线越近,椭圆形越扁,离视平线越过,椭圆形越宽。

(3)圆柱体的下圆面离开视平线向上平移时,下端圆面是椭圆形,闻视平线 越近,椭圆形面越扁;离视平线越远,椭圆形面越宽。 (4)平置圆的画法: 出示图形与方形的关系教具,师作生观察,师讲解。 讲解画法:当圆柱体的一个圆面与我们的视平线重合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正圆,当这个圆面倾斜时,我们所看到的就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椭圆,这个椭圆由大到小变化,那这个椭圆究竟该怎样画呢?我们看,椭圆的四周正好与梯形的四边相邻,说明椭圆是在梯形里面画的,画时先连接梯形的对角线,过对角线的交点作底边的平行线,再连接底边中点与交点,并延长与上底相交,这就找到梯形四边的四个交点,过这四个交点做椭圆,就比较准确了, (5)椭圆有何特征 椭圆离我们近的弧度较大,面积也较大, 离我们远的,弧主较小,面积也较小。 A.以圆形面的直径为长方形的边长, 画出方形的透视效果图。 B.在平置的方形透视图内连对角线, 再以对角线相交的中心点画横竖十字线, 找出四边的中心。 C.与方形四边中点相切画圆形。 四、学生实践,教师指导 要求:画出平置图的透视变化 五、评讲作业,对优秀作业予以表扬,指出存在的问题。

静物素描圆形透视绘画的基本规律

静物素描圆形透视绘画的基本规律 圆形透视的基本规律 圆形透视和正方体的透视一样,都是存在一定的规律的。 圆的透视的图形为椭圆形,其形状随着透视状态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椭圆形状。椭圆长轴和短轴的交点不是圆心,圆心在最长直径的正中,最长直径与最短直径在圆心处相交。最长直径将椭圆分为远近两部分,近的部分略大,远的部分略小。跟正方体的透视有一定的相似处,都

遵循着近大远小,近长远断的规律。 同样的,做圆的透视跟单独的画圆是一样的,画一个正上方看到的正圆是用正方体的四边切出来的,而如果要画一个带有透视的圆就需要用长方体的四边来切,首先要先做好要切圆的正方体的透视效果,才能切出正确的透视圆,同样,长方体的高度就直接影响圆的透视程度,方法比较简单,大家要勤加练习,以便更好,更快的随性所欲的画出自己想要的圆的透视效果! 圆的透视画法 我们在素描作品中,不管是自己作画还是欣赏素描作品,最常见的技法亮点,就是透视,正方体的透视跟圆的透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圆的透视画法。 圆的外接四边形是正方形,所以,先画出正方形的透视图,再根据圆与外接正方形的几何关系,就能画出圆的透视图。正圆与其外接正方形有四个切点,在四条边的中点上。圆与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也有四个交点,这四个交点的连线把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分割成3:7

的关系。这样圆周上的这八个点的几何位置就明确了,在正方形透视图上,按照比例关系找到这八个点,用光滑曲线连接出圆的透视图。先画出视平线,定出主点、距点,作出一个水平面正方形的一点透视。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就是圆心,过圆心作水平线,再过圆心向主点连线,两线与正方形四条边相交得到四个中点。将AB边的一半作3:7分割,因AB边是原线,分段比例不变。从分割点向主点引线与对角线相交,得到四个交点。将这八个点光滑连接,就得到圆的透视图。 桔子树北京学唱歌培训班课程内容通常分为: 少儿声乐培训班、成人声乐培训班、流行唱法培训班、民族唱法培训班、美声唱法培训班、童声培训班。 北京学唱歌少儿声乐培训班: 北京学唱歌少儿声乐培训班分为以下七个班级,包括:少儿综合声乐培训班、少儿音基班、少儿声乐考级班、少儿声乐一对一班、少儿声乐一对二班、少儿声乐一对三班、少儿声乐精品小班。 北京学唱歌少儿声乐培训班课程介绍: 桔子树少儿声乐培训班充分利用童声时期的嗓音条件,结合自然气息运用等发声技巧的一种少儿演唱形式。基于少儿嗓音条件的特殊性和柔嫩性,训练中的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北京学唱歌少儿声乐培训班适合人群:3-12岁少儿,零基础学唱歌,唱歌兴趣培养,艺术气质培养,增加才艺特长,演出集训,童声合唱

素描几何体教学教案分解

第一课: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图画纸的质地较松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一、握笔 1、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 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二、画板的摆放 1、画板的摆放应和视线垂直,画者和画板之间,应保持到可伸直臂膊的距离.这样在画的过程中,始终能照顾到全局,也避免由於视角的原因造成的透视错误(如图7).

素描教程(十四)画石膏几何体圆锥和圆柱体

素描教程(十四)画石膏几何体圆锥和圆柱体 锥体和圆柱体的描绘 圆锥体和圆柱体有着近乎相同的特征,这两个形体实际上是立方体和圆球体的部分结构特征的组合体,其直线部分属于立方体的特征,而圆的部分又属于圆球体的特征,因而这两种形象特征的形体属于中性形体,如果立方体与圆球体是形象的两极的话,那么圆锥体和圆柱体就属于这形象两极的过渡地带。 圆锥体的结构形体,(如图)。锥体的结构特征就是其底部的圆形向上逐渐缩小,最终到尖部消失,形成圆和两侧直线的结构特征。如图所示。 圆锥体的画法步骤图

①画一个一点透视的正方形,作对角线求出中心点,再通过中心点作水平线、垂直线等辅助线,如图所示。 ②画出透视圆,这个透视的圆就是圆锥体的底部。过圆心点向上作垂直线,在相应的位置取一点作为圆锥体的高点,连接高点与透视圆左右的两个端点。圆锥体的形象就画成了,(如图) ③根据圆锥体的结构特征,我们可以对这个锥体进行结构分析,以突出其立体感和空间感。画出几条主要的结构线即可,注意前后形体在用线上要有虚实、强弱之分。 课堂训练:

多变换观察角度(主要是指视平线的高矮变化),仔细研究圆锥体的形体特点,并画出其结构关系,体会一下圆锥体与圆球体和立方体之间的形态差异。 圆柱体的画法 圆柱体的特征最为单纯,它和锥体一样,都包含着立方体和圆球体的共同形态特征。从顶面看,呈圆形形态。从侧面看,越接近直视越呈现方形的形体特征,(如图)。 圆柱体和圆锥体形象最为接近如图所示,它们共用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中轴线。 圆柱体的结构关系就是由无数个等大的圆形叠加而成的。叠加的同时又形成侧边直线的结构形态。

①圆柱体,我们可以通过长方形作为辅助手段,其形象表现就容易得多了,先画出一个长方形如图4。(注意:长方形高和宽的比例关系) ②在长方形上下两端分别作辅助线,取出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的深度,先在长方形上下两个面上画出透视正方形,作透视圆(注意:圆柱体上下两个面由于透视原因,下面比上面要略宽些,宽窄的大小要随视角的上下位置而定) ③在圆柱体上进行结构分析,画出结构线。用线要注意虚实变化以体现空间感。画出完整的圆柱体,(图)。

素描基础的教案2透视规律

淄博职业学院《素描基础》课教学方案 教师:杨芳序号:02 一、透视类别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规则透视 成角透视(二点透视)不规则透视 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二、透视规律的运用 透视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之”。含义就是通过透明平面(透视学中称为“画面”,是透视图形产生的平面)观察、研究透视图形的发生原理、变化规律和图形画法,最终使三维景物的立体空间形状落实在二维平面上。 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因此,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空间透视。 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

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三、透视常用名词 1、画面:假设的透视图形产生的透明平面。 2、视点:画者眼睛的位置。 3、视距:眼睛与假设透明平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4、视高:画者眼睛的高低程度。 5、视线:画者眼睛视线达到景物的连线。 6、视域:或称视野、视圈,画者看到景物时的空间范围。 7、视锥:视域近小远大的圆锥体形状。 8、视平线:与画者眼睛所处高度平行的水平线。 9、原线:与透明画面平行的线段,没有纵深角度变化,只有近长远短、近粗远细的变化。 10、变线:与透明画面成纵深角度的线段、透视方向有了变化,本来相互平行的线段出现近宽远窄直至消失到一点的现象。 11、灭点:即消失点,是变线的消失灭点。 ①主点:中心视点,是视平线正对视点的中心点,是直角度变线的灭点。 ②距点:由视点到主点的距离称为视距,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主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 点,就称距点。 ③余点:视平线上除主点和距点外,其余的消失点,即各成角变线的灭点。 ④灭点:在视平线上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低远高线的灭点。 ⑤地点:在视平线下方,主点、距点或余点的垂直线上是近高远低的灭点。 四、直线透视 1、平行透视(也称一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只要有一个面与画面平行,透视线消失于心点的作图方法,称为平行透视(图示)。 2、成角透视(二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均不与画面平行(即与画面形成一定角度),但是它垂直于画面底平线。它的透视变线消失在视平线两边的余点上,称为成角透视,也称二点透视(图示)。 3、倾斜透视(三点透视) 一个立方体任何一个面都倾斜于画面(即人眼在俯视或仰视立体时)除了画面上存在左右两个消失点外,上或下还产生一个消失点,因此作出的立方体为三点透视。 直线形体透视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