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
土壤地理学课件(全部)324页PPT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地理学课件

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摘要: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历史体,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Natural Geography )与土壤学(Agrology)的边缘科学,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可为评价、改良、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绪论土壤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Natural Geography )与土壤学(Agrology)的边缘科学,是以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特殊矛盾为对象,研究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1.土壤及其属性土壤形成开始于有有机体生长的陆地表面岩石风化物上,这些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进一步分解了岩石,并从中吸收和集中必需的矿质养料,同时使陆地表层富集植物营养元素和含氮有机化合物(岩石中没有)。
在该过程中,土壤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和转化。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不仅具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而且是一个从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因而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历史体。
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综合反映。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土壤是地理环境统一体中的一个组成要素,大致呈连续状态分布于陆地表面,称之为土壤圈(pedosphere)或“土被”。
位置:从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所占据的空间位置看,正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交接的界面上,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是结合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的中心环节。
功能:对生物圈的影响——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水分、养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土壤圈中的各种限制因素对生物起不良的影响(如风沙土壤的贫瘠、干旱对植物的胁迫)。
高一地理土壤ppt课件.ppt

初具肥 力的原 始土壤
高等生物 微生物
熟土、肥 土、耕作 土壤
人类活动参与 成土过程
高产稳产的农 业土壤
思考题
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在成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生物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返回
C B A
(1)图中箭头代表的过程: A 淋失过程,B 吸收 过程, C 循环 过程。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 中的主导作用表现 为 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具 体是:a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b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
3、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高产稳产 耕作土壤有北方的 黑 垆 土,南方的 ____水___稻____土。
4、生物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一是 有机质的积累 过程;二是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三. 综合题
1.下面是土壤形成过程简介
岩石 风化 成土母质 A 原始土壤 B 成熟土壤 D 土壤肥力提高
(2)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 中的主导作用表现 为 对母质的改造作用,具 体是:a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b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
(3)土壤是地表物质循环和
能量 转化非常活跃的 场所,是联系有机界和无 机界的 中心 环节。
1、在风化作用下,养分的释放与淋失
坚硬的 岩石
风化作用
疏松的 成土母 质
分解释放矿物 养分
具有通气蓄水 性能
2、在低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的富 集过程
疏松的成 土母质
低等生物 微生物
浅薄的 原始土 壤
土壤颗粒团聚 初具土壤肥力
3、在高等生物、微生物的作用下,营养元素 的富集过程(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
4. 处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 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的是( C)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件5.2土壤(共30张PPT)

热胀冷缩
岩石裂隙中水的冻融
植物根系的生长
动物挖掘作用 1.岩石风化后的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矿物养分
苔藓、 地衣分 泌有机 酸以及 生物死 亡后腐 殖酸的
影响
探究一
• 思考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有哪些?
植物、动物、微生物
• 有机质、腐殖质、矿物营养元素是如 何相互转化富集到土壤表层的?
阳光 空气 水 矿物元素
• C.透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黏土、壤土、砂土
• D.保肥性由好到差依次为砂土、壤土、黏土
• •
2.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
B
)
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 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
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
• •
3A..有寒关冷气的候气与候土条壤件的下关,系土,壤说中法的正有确机的物是含(量B少 )
观察土壤
• 1.土壤颜色 • 2.土壤质地 • 3.土壤剖面构造
红壤
黑土
棕壤
黑钙土
成分
砂 土
砂粒
壤 土
砂粒、粉粒、 黏粒比例适中
黏 土
黏粒
通气、透水 性能
强
蓄水、保肥 耕作情
性能况弱Fra bibliotek易耕作
强
强
理想
差
强
不易耕作
森 林
有机质层
土 壤
腐殖质层 ——黑色
剖 面
淋溶层 ——浅色
淀积层 ——棕色/红棕色
•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 • B.阳坡光照好,植被生长状况好 •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 • D.阴坡坡度更大
8.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
第六章 土壤——自然地理学课件PPT

第二节 土壤物质组成
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无机和有机的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组成 。
6
一、矿物质
土壤矿物的类型
▪ 原生矿物 ▪ 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的分布规律
▪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较多的氧化铁、氧化 铝和氧化钛等较为稳定的矿物;
▪ 热带亚热带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水铝石、高岭 石等为主;干旱寒冷地区,次生粘土矿物以伊利 石、蒙脱石、蛭石为主。
15
2.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指土壤水分能够被植 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的称无效水,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的称为有效水。
▪ 土壤有效水分的下限为萎蔫系数 ▪ 旱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为田间持水量 ▪ 旱地土壤最大有效水分量 = 田间持水量 -
萎蔫系数
16
土壤水吸 力
土 壤 颗 粒
12
膜状水
▪ 土粒吸足了吸湿水后,还有剩 余的吸引力,可吸引一部分液 态水成水膜状附着在土粒表面, 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
▪ 植物可以利用此水。但由于这种水的移动非常缓慢 (0.2—0.4mm/d),不能及时供给植物生长需要,植 物可利用的数量很少。
– 土壤膜状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土壤最大 分子持水量
▪ 中子土壤水分仪
• 通过测定反映慢中子云的密度与水分子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确定土 壤含水量。
• 不破坏土壤,可测量土壤深达30米的剖面含水量,但是不能用于 表层土
• 缺点:垂直分辨率较差,表层测量困难,且辐射危害健康
▪ 张力计式土壤水分传感器
• 通过安装在土壤中的张力计,测量土壤水的吸力,然后依据土壤 水分特征曲线来换算成土壤含水量 20
土壤地理学(全套课件245P)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1.1 土壤的定义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 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其特征:有生物活性、孔隙结构; 其功能:有肥力及生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1.1.2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 不同时期不同成土环境下有不同的土壤,
如图1-1所示。
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 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
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
纽带。土壤圈物质循环是指土壤圈内部的 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他圈层之 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2 土壤圈在地球系统中的地位示意图
1.3 土壤圈演化与 人类社会的发展
土壤地理学
《土壤地理学》
第1章 绪论
1.1 土壤的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 1.3 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4 土壤地理学简介 1.5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思考题与个案分析
教学重点
1. 掌握土壤的概念与形态特征 2. 了解土壤圈与地球表层系统相互作用
3. 了解土壤圈的生态环境功能
图1-1 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图解
1.1.3 土壤剖析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 的土壤纵断面;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就构成
了单个土体(pedon),如图1-2所示。
图1-2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与单个土体图解 (据Botkin Daniel B, 1997)
1.2 土壤圈与全球变化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
4. 掌握土壤地理学及其主要学派
5. 掌握土壤地理学研究方法。
关键词
土壤(soil) 单个土体(pedon) 土壤圈(pedosphere) 土壤剖面(soil profile) 土壤聚合体(polypedon) 土壤肥力(soil fertility)
土壤地理学chapt土壤类型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2)盐积过程
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较少,土壤淋溶弱,剖面中往往 有石膏、易溶盐和碳酸钙累积,致使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 和龟裂等
总之,冻土成土年龄短,具原始土壤特性。
第15页
四、主要性状:
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2、形态特性 3、理化性质
第16页
1.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 永冻土壤温度情况:土温常年≤0℃ ❖ 多边形土、石环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性.
情况(年均土温<0℃),地表具多边形土或石环等 冻融蠕动形态特性土壤。包括冰沼土和冻漠土。
第4页
一、地理分布
冻漠土
冰沼土
第5页
冻土分布于高纬度地域和高海拔地域 ➢ 冰沼土——北极圈以北北冰洋沿岸地域; ➢ 冻漠土——我国青藏高原和其它高山地域。
第6页
二、成土条件: 1、气候 2、植被 3、地形和母质
❖ 诊断层或诊断 特性
❖ 永冻土壤温度 情况
灰化淀积层
黏化层、弱钙积层
黏化层
铁铝层
钙积层
❖ 涉及主要土类
冰沼土、冻漠土
灰化土 灰色森林土、褐土、 灰褐土、燥红土 暗棕壤、棕壤、 黄棕壤、白浆土 黄壤、红壤、 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 黑钙土、栗钙土、灰钙 土、棕钙土、黑垆土
第3页
4.1 冻土
冻土——是指地表至100cm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
❖ 富铝土广泛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域。
第58页
❖ 富铝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域,大体北 起长江两岸,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台湾、澎湖列岛,西达 云贵高原及横断山脉。
第59页
二、成土条件
1、气候
❖ 高温多雨,年降水量为1200-25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528℃。在我国分布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表现明显 干湿季交替特点 。
土壤地理学第三章-5ppt课件

成土过程比较
棕壤的PH值整体明显低于褐土,因此,棕壤呈酸性,褐 土呈碱性
成土过程比较
(2)原生矿物风化形成的次生硅铝酸盐粘粒,随土壤渗漏水下 移并在心土层淀积形成粘化层,其粘粒(<0.002mm)含量与表层 比>1.2。据微型态观察,剖面中、下部长在骨骼颗粒面、土壤结 构体面和孔壁上有岛状、带状、指纹状、流状、泉华状定向粘粒 胶膜。在骨骼颗粒面、孔壁上也有纤维状光性定向胶膜。因此, 棕壤的粘化层是由于残积粘化与淀积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93.1 98.2
30~80 57.5
0.97 15.6
0.56 2.9
0.68 27.1
57.7 18.6
全溶量淀铁积8锰现0~1(象70 ,Fe5即t8、其M含nt量)有,随游1深.离15度铁而锰1增(6.5加Fe的d、趋M势n。0d.)5铁4 和锰活的2.性游2 铁离锰度(较F高eo0,.、7F1Medn/o2F8)e.4t均大有体明在显淋51.3
13.3
25%~35%之间,Mnd/Mnt为50%~70%;铁的活化度(Feo/Fed)多低于15%,个别可达
16%~18%,而锰的活化度(Mno/Mnd)则甚高,可达100%。
剖面特征 理化性质(棕壤)
3. 土壤水分物理特性 发育良好的棕壤,特别是发育于黄土状母质上的棕壤,质
地细,凋萎系数高,达10%左右,田间持水量亦高,达 25%~30%,故保水性能好,抗旱能力强。据沈阳农大两年 定位观测,棕壤的水分年动态变化有如下特点:表层30cm 的水分季节变化最明显,80cm以下相当稳定;每年3~6月分 为水分消耗时期,7~11月为水分补给时期。对作物供水来说 ,除5~6月份土壤水分缺少外,其余时期均相对充足。棕壤 的透水性较差,尤其是经长期耕作后形成较紧的犁底层,透 水性更差。在坡地上降水由于来不及全部渗入土壤而产生地 表径流,引起水土流失,严重时,表土层全部侵蚀掉,粘重 心土层出露地表,肥力下降;在平坦地形上,如降水过多, 表层土壤水分饱和,作物易倒伏,生长不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生矿物 (粘土矿物) ⑴ 原生矿物 1) 、概念:
土壤原生矿物是指各种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而 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 改变.
2) 、类型及性质
原生矿物
a 、 硅酸盐、铝硅酸盐类 b 、氧化物类 c 、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③ 肥机能的一类生物体 (中国—侯光炯)
特点:土壤是一种有生命的物质。
2 、土壤性质
① 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② 土壤是运动着的自然体。
③ 土壤是具有肥力的自然体。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学研 究的中心内容
3 、土壤与土地 ⑴ 区别: 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层
② 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 份、大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同时还包括人类劳动 的种种结果
② 次生粘土矿物的分布:
在干旱寒冷地区,土壤主要是以水云母为主
在温暖或温湿地区,土壤主要是以蒙脱石为主
在强烈化学风化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是以高岭石为主
我国土壤粘土矿物分布规律
水云母区
水云母— 蒙脱石区
Back
一、土壤概念及性质
1 、概念:① 土壤是地球上能够生长植物并产生收获的疏松表 , 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等5大自然因素综
合作用产产物。(前苏— 威廉 斯)
特点:体现了土壤的形成过程 — 岩石风 化―成土过程―土壤;
土壤的基本属性―有肥力。
② 土壤是具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水、热、气、
⑵ 次生矿物
1)、概念 又叫粘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作用和成 土作用重新形成的另一类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 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它是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 分(粒经<0.001mm) 2) 、类型及性质
简单盐类 次生氧化物矿物类
次生铝硅酸盐类
① 简单盐类:它包括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氯化物类, 它们都是原生矿物经过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
练习:
土壤的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三相物质组成 固相 液相 气相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胶体
土壤溶液
一 、 土壤物质组成
三相
固相 液相
矿物质 有机质
气相
有机质12%
矿物质 38%
空气25% 水分25%
• 液相气相处于彼此消长状态
土壤的容积组成 >>>>>>>
一、固相
(一) 土壤矿物质
1 、土壤矿物质来源: 成土母质
氧离子
八面体 (AIO6)9-
硅氧片 n- (Si4O10)4
共用氧
……
铝氧片、水铝片 n(AI4O12)12-
OHAi3+
…
2O2-: 10H-
si4+
…
O2-
1:1矿物 如:高岭石晶体结构
O2-
si4+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O2-: 10H-
Ai3+
…
2O2-: 10H-
si4+
…
O2-
2:1矿物 如:蒙脱石晶体结构
②非层状粘土矿物类
氧化铁和氢氧化铁类
褐铁矿 (棕、橘红色) 赤铁矿 (赭红色) 磁赤铁矿(红棕色)
针铁矿 (黄-棕褐色) 纤铁矿 (橙色) 水铁矿 (棕色)
氧化铝矿物类
一水型氧化铝(AI2O3·H2O)
三水型氧化铝(AI2O3·3H2O)
氧化锰矿物类:土壤中常见为MnO和MnO2,在土壤结构表 面上呈棕、黑色胶膜或呈结核状存在
⑵ 联系: ――土壤肥力是土壤和土地的基本要素,是二者研 究的中心环节
二、土壤肥力 1 、概念: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 气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质的综合反应. ◇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 土壤肥力有量的区别.
2 、土壤肥力的类型
①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素联合作用下所发展出来的肥力, 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如:原始森林; 高山土壤…
次生氧化硅:主要指氧化硅凝胶和蛋白石.在酸性条件下,氧化 硅聚合成蛋白石,内含许多有机、无机杂质,呈彩色.
③ 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类:包括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等.它们是
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它是由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 skip
氧离子
硅离子
共用氧
……
铝离子
四面体 (SiO4)4-
绪论 土壤物质组成及性质 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
我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土壤地理学电子教案
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
1、营养库 2、养分转化和循环 3、雨水的涵养 4、支撑
四川的土壤类型 土壤污染与保护
联系方式:2194885
绪论
土壤概念及性质
土壤肥力
土壤在地理 环境中的地 位和作用 土壤地理研究 内容与方法
(二)、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及地理分布
1 、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 ⑴ 物理风化
⑵ 化学风化 水的溶解作用 水化作用 水解作用 氧化作用
⑶ 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2、土壤矿物的地理分布 ① 原生矿物的分布:
干冷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原生矿物种类较多 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原生矿物氧化物较多 过渡气候条件下,土壤中含原生矿物硅酸盐较多
和热量的能力。它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生产力: 土壤肥力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
• 土壤肥力高并不意味着土壤生产力就高 • 强调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环境
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1 、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 ① 、对生物圈的影响。 ② 、对大气圈的影响。 ③、对水圈的影响。 ④ 、对岩石圈的影响。
② 人为肥力:在耕种过程中发展出来的肥力,是农业土壤在耕种 ③ 、施肥、改良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结 ③果经济肥力:人为肥力和自然肥力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效应
④ 有效肥力:经济肥力在生产中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肥力 ⑤ 潜在肥力: 没有在生产上表现出来的那一部分肥力 3 、土壤肥力和土壤生产力的区别: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水分、养分、空气
2、土壤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四、 土壤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研究内容
探讨土壤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形成、发生分类 以及土壤类型地理分布规律;土壤生态环境与土壤的合理利 用与保护 二、主要方法
1 、传统方法: 野外调查; 土壤定位观测; 室内研究(包括 土样的分析测定、图表的编制和调查研究报告的编写等) 2 、新技术、新方法: 土样分析测试的自动化; 土壤制图的电 子计算机化; 土壤动态的遥感监测; 土壤分析的数据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