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

-

-

-

在漢傳佛教寺院中,我們進入第一層殿堂天王殿中,除了看到殿堂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塑像外,還能看到供奉在天王殿四角的四大天王

的塑像。這四大天王形貌各異,手中所持的法物也各不相同。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不同的來歷,掌管著不同的國土,行使著不同的職責。他們手中所持的法物也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下面就對四大天王的職責與所持法物的含義作簡要論述。-

一、東方持國天王-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佛教所說護世四天王之一,主守東方。據說他能護持國土,故稱作東方持國天王。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埵,率領諸毗舍闍(顛狂鬼)等守護東方東勝身洲。在四天王中,除了北方毗沙門天王之外,單獨作為供奉對象或作為佛教藝術表現的主題的情況很少,絕大多數場合是一起出現的。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一中記載,身著天衣,嚴飾精妙,與身相稱。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放光寶珠。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所說,持國天王身青色,紫髮,面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中國內地佛教寺院中的持國天王塑像,因受《封神演義》等民間神話影響,為一手持琵琶、身披中國式戰甲的武將形象。-

持國天王中的「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維護道場安寧,故名持國天王。持國天王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感化和勸導眾生斷惡從善,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身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樂司調。-

-

二、南方增長天王-

-

-

南方增長天王能令一切眾生善根增長,所以成為增長天王。守護八佛之南方門,也稱南方天王。屬四大天王之一,同時也是十二天及十六善神之一。是佛教十二諸天的第一重天。-

-

增長天王住於須彌山南面半腹的琉璃埵。常時觀察閻浮提眾生,率諸鳩槃茶(雍形鬼)、薜荔(餓鬼)等主守南方閻浮提洲,為護法善神。-增長天王中的「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增長天王身穿甲胄,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是保護南方閻浮提洲的統領。他可以令人增長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寶劍能斷煩惱,增智慧。他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劍司風。-

增長天王的形象有多種,據《陀羅尼集經》記,他的衣甲與東方持國天王基本相同,右手執矟,矟根著地。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南方增長天王,身赤紫色,紺髮,臉顯忿怒相。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剛杵。在中國佛教寺院中,這位天王則是身青色,手持寶劍,表明他是用武力來懲惡護善。-

-

三、西方廣目天王-

-

-

西方廣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意為醜目、惡眼、雜語、非好報之意。是守護西方的護法善神,常以淨天眼觀察、護持閻浮提眾生。-

-

廣目天王所居之處,在須彌山第四層西方白銀埵的周羅善見城。該城嚴淨瑰麗,景色殊勝,如同其他三天王住處。-

廣目天王中的「廣目」,意為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故名廣目天王。住須彌山白銀埵,身為紅色,穿甲胄,為群龍領袖,故手纏一赤龍,看到有人敵對佛教,即用繩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西牛賀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六天王,龍司順。-

此一天王率領無量天龍及富單那、毗舍闍諸神等眷屬,承擔守護佛法的任務。職主司掌處罰惡人,令其受苦並起道心。相傳廣目天王是大自在天化身,由於前額有一目,所以稱為廣目天王。不過後世流傳的尊形,大都未見該目。其尊形通常作赤色,現忿怒形。甲胄上著天衣,右臂持三股戟,左拳置胯上,面向左方,交腳而坐。又據《陀羅尼集經》中記,他左手持矟,右手執赤索,其餘與持國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廣目天王身紅色,一面二臂,目圓而外凸,頭戴龍盔,身穿鎧甲,右手捉龍,左手托塔,於諸佛淨土壇城中,守護西門之職,主懷愛。因其為金翅鳥所化,能鎮伏龍王,故右手捉龍,表風調雨順。-

四、北方多聞天王-

-

-

北方多聞天王,音譯為毗沙門天王,意譯為「多聞天王」。因傳說他常去聽釋迦說法,所以稱「多聞」。「多聞」意為頗精通佛法,以福德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胄、配長刀,右手持寶傘(或作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表明他是一邊引導眾生向善,一邊用武力來降魔伏怪,護持人民財富。-

-

多聞天王是閻浮提北方的守護神,是一向護持如來道場而多聞佛法的良善天神。在大小乘經典中,常可見其護持經典、正法行人及閻浮提的事跡,是一位重要的護法神。此外,多聞天王還被一般的佛教徒視為財神或福神,尤其是西藏密教中,更尊其為財寶天王。在日本,多聞天王早期被視為鎮守國土,拒退怨敵的戰神,直至晚近則演變為七福神之一。-

多聞天王負責守護北俱盧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傘司雨。他與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話中又是施福護財的善神。-

四大天王手中所持的法物,其作用和意義合併起來象徵「風調雨順」。其中,東方持國天王拿琵琶,代表「調」;南方增長天王持劍,代表「風」;-

中国佛教宗派简表

汉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藏语系佛教宗派简表

世界佛教论坛由两岸三地佛教界发起于2005年,其宗旨是为世界佛教徒搭建一个交流、合作、对话的高层次平台,为中华佛教界提供一个宽阔的大有作为的舞台,更为海峡两岸佛教交流提供良好契机。 宗旨:为热爱世界、关爱生命、护持佛教、慈悲为怀的有识之士,搭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交流、合作的平台。 原则:遵循佛陀的伟大教诲,无论南传北传、出家在家、教内教外,皆可平等参与;无论显教密教、真谛俗谛、世出世法,皆圆融无碍。 理念:一粒种子可以长出一片森林.一种观念可以唤醒一群迷惘的心灵一个论坛则可以播撒无数的种子与观念。人心安宁、世界和平.就在我们的心念之间。 目标:面对这个并不安宁的世界,"世界佛教论坛"要为全球吹来一股和风、带来一团和气。"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就是要争取人类的一个"新六和"的愿景.即"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最终共同致力于一个和谐的世界。" 宣言:时惟佛诞吉日,普天同庆。各国大德群贤,云集香江;赏紫荆之幽香,品文化之多元。秉承佛陀遗教,广开法筵;再启佛教论坛,共沾法益。 万物莫不仗缘而生,世界咸依共业所感。当今时代,世有不平,生态失衡;人有不和,行止乏仪;心有不安,贪欲不止。故和谐世界之建设,须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当同愿同行。 虚空有尽,行愿无穷;随愿所成,行愿合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故与会大德同发六愿,共倡六行: 愿人心和善,惜缘护生,同行感恩。 愿家庭和乐,亲情稳固,同行奉献。 愿人际和顺,沟通互助,同行结缘。 愿社会和睦,各得其所,同行包容。 愿文明和谐,彼此欣赏,同行尊重。 愿世界和平,化怨为友,同行分享。 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和合众缘,同愿同行。

佛教术语英译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依因缘而存在Conditioned Existence (梵文SamSara,藏文Kor Wa):即轮回的现象。 勇父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阶段,本尊的观想逐步建立并持续下去。 法、佛法Dharma (藏文Cho):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导我们修正言行的方法与修持成佛的法门(即佛法)。。 法性Dharmata (藏文Cho Nyi):义为「如是」、「事物之真实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开悟者所见到的现象,没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法轮Dharma Chakra (藏文Cho Chi Khor Lo):佛陀的法教可分为三种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分别在三次转动法轮时所传授。 法界dharmadhatu(藏文Cho yings):一切现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无始亦无终。 法性dharmata(藏文Cho nyi):现象的真实本性,亦称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实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证道歌Doha(藏文gur):金刚乘行者随顺觉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勇父Daka (藏文ba wo):相对于空行母之男性,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 (藏文khan dro):已经全然开悟而且证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经得到此种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禅修本尊证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 Stage (藏文Che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图

微视:《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图》 2015-11-04 【敦煌稀世孤本】世界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之图详解 9-10世纪规格:213.6 × 29.3 ~ 30 cm 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号:P.2824文/ 隆日编译整理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国宝《三界九地之图》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图,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图、佛教天人合一图。此图系依据唐玄奘所翻译的重要佛教经典著作,《阿毗达摩俱舍论》(简称《俱舍论》) 所绘制。《俱舍论》是公元4 至5 世纪时印度佛教哲学家世亲菩萨的著作, 这是一部由小乘向大乘过渡的重要著作, 在佛教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此敦煌《三界九地之图》是玄奘弟子宣传俱舍学说时所用的一种图解讲义稿,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佛教思想史图像资料。 《三界九地之图》系一竖长卷,从下往上描绘了虚空、风轮、水轮、金轮、地狱、九山八海、四大洲、日宫、月宫、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等; 所谓“三界”, 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九地”, 为欲界的五趣杂居地, 色界的初禅离生喜乐地、二禅定生喜乐地、三禅离喜妙乐地、四禅舍念清静地, 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关于《三界九地之图》的研究文章甚少,其中以胡同庆先生所撰【《三界九地之图》内容考证】一文最有影响,但美中不足的是该文缺少图像资料。参考胡同庆先生的精彩内容及其他相关资料,结合法国图书馆所藏敦煌文献P.2824号国宝,隆日试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解”这一稀世珍宝---《三界九地之图》,以飨诸位同修。但因《三界九地》内容浩瀚广博,非吾辈所能“详解”,仅以此“管窥之见”,抛砖引玉而已。 【虚空、风轮、水轮、金轮】 位于画面最下方的几排条状, 一条淡淡的粗犷的笔触以示风轮; 风轮下面自然表示的是虚空; 风轮上方的波浪状内有一些水纹和水涡, 以示水轮; 水轮上有两排图案, 每排有五个房屋状图案, 这可能表示金轮。 《俱舍论》卷11 云: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论曰: 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 谓诸有情业增上力, 先于最下依止虚空, 有风轮生广无数, 厚十六亿逾缮那, 如是风轮其体坚密, 假设有一大诺健那, 以金刚轮奋威悬击, 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 起大云雨澍风轮上, 滴如车轴积水成轮, 如是水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 【地狱】 地狱位于下部金轮之上,九山八海之下。画面中央是一大庑殿形建筑, 屋顶有一对鸱吻。殿前和两侧绘铁门, 殿前铁门上横挂一锁, 殿两侧铁门上各竖挂一锁, 另外绘城墙状的围墙。画面左侧围墙前绘一鬼(已模糊不清) , 上方竖写榜题“鬼趣”; 右侧围墙前绘一马状动物, 上方竖写榜题“畜趣”。殿前铁门下方亦绘一大庑殿屋顶, 上有鸱吻一对。

佛教词汇大全

2010年8月23日 第63期 总第280期 雪野办事处为民解忧受称赞 近日,东明路街道办事处登门送锦旗,感谢管网所雪野办事处员工冒高温顶烈日,为小区居民解决用水困难。事情发生在8月3日晨6时许,街道辖区尚博路799弄居民区一根地下水管突然破损,造成该小区34号至39号共3幢大楼、6个门洞、186户居民家中完全断水。当天适逢39.6度高温,面对居民因天热酷暑又遇断水困扰难题,街道办事处向浦东威立雅公司紧急求援。虽然物业水管不属于维修范围,但雪野办事处想群众所想、急居民所急,不讲任何条件,在第一时间派出了专业队伍赴小区抢修。为尽快修复水管,还调用了大型设备来掘路。抢修队员们在烈日的照射下挥汗如雨地作业,其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受到在场居民的纷纷赞扬。抢修过程中,为保障居民基本用水,送水车在现场一直服务到恢复通水,使送水车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抢修工作完成后,第二天凌晨该小区另一处水管也发生爆裂,雪野办事处同样火速前往掘路抢修,直至4日中午12时,恢复了居民正常用水。(公共关系部高德禄) 驻场保障组救人、“救水”两不误 8月13日下午,40℃的高温成了近期最为炎热的一天。驻场保障组不惧高温,赶往C片区非洲联合馆查看空调机组内装水压不稳的情况。行驶至长清路时,邱海雷看到一位“小白菜”在沿途拦车,“麻烦你们把游客送到出入口,游客病了他要叫车回家。”志愿者说道。询问情况后,邱海雷和庄文俊赶快将游客扶上了车,其余两人则步行赶往非洲联合馆。此时,游客双手捂着腹部已经疼得说不出话

了,两人顾不得多想,一路鸣笛将游客送到最近的医疗站,在和医生做了简单的交待后,又匆匆的赶往非洲联合馆和其他两人汇合后处理用水问题。帮助非洲联合馆处理好用水问题后,一行四人放心不下那位游客,在返回驻场保障组的路上又赶到医疗站,医生告诉他们,该名游客被诊断为急性盲肠炎,还伴有发烧症状,已经被紧急送往园外医院了,多亏了及时的救助,晚了可能有生命危险。在保障园区供水运营的同时,能够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人,驻场保障组的成员都觉得非常值 得。(管网所华瑛) 光荣榜 在世博运行保障“服务世博、奉献世博”创先争优活动、立功竞赛活动中,我公司捷报频传,涌现出可歌可颂的先进事迹和先进集体与个人: 1、管网所阀门二队——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驻场保障组——荣获得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世博先锋号流动红旗; 3、雪野办事处——荣获城投总公司世博运行保障单位“城投工人先锋号”称号。 4、管网所邱海雷——荣获上海市世博先锋一线行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管网所庄文俊——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6、管网所何晔——荣获上海世博园区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月度冠军”(个人)、城投世博服务明星称号; 7、凌桥水厂杨勇——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中国的四大宗教要点 1.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宗派: (1)佛教:A: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法相宗(慈 恩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密宗(真言宗)、[八宗口诀:三天华法,律净 禅密]; B:小乘佛教: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C: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 (2)道教:全真道,正一道; (3)伊斯兰教:逊尼派、十叶派; (4)基督教:天文教、新教、东正教; 2、中国四大宗教的主要经典: (1)佛教:北传佛教:《大藏经》(《三藏经》); 南传佛教:《大藏经》; 藏传佛教:《甘珠尔》、《丹珠尔》;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 (2)道教:《道藏》; (3)伊斯兰教:《圣训》、《古兰经》;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 (4)基督教:《圣经》;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时称景教 3、中国四大宗教的标志及传入中国的时间: (1)佛教: (2)道教:太极八卦图; (3)伊斯兰教:新月; (4)基督教:十字架; 4、汉族宗教信仰的两个明显特点: (1)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 (2)任何外来宗教都必须地方化、民族化,才能存在和发展。 5、中国云南省有哪几个少数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 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可用口诀联想这些民族的全称:傣德阿布佤)。6教创始于何时何地?创始人是谁?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悉达多,姓乔答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7、佛教发展的四个时期: (1)原始佛教时期:公元6世纪中叶至公元4世纪中叶 (2)部派佛教时期: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 (3)大乘和小乘佛教时期: (4)密乘佛教时期。

佛教英语词汇对照总集

佛教英语词汇对照总集(整理ing...)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 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 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圆满次第是密续禅修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行者由于体内气脉及能量的变化而得到大乐、明性及无念的觉受。 缘起Conditioned Existence (梵文SamSara,藏文Kor Wa):即轮回的现象。

佛教四大天王的代表的意义及手上法器的内涵

佛教四大天王的代表的意义及手上法器的内涵 在佛教里,每一尊佛的像都是有深刻内涵和代表意义的,佛像的造像本身就是代表了一定的教育意义。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下四大天王和他们手上的法器分别代表的意义。 东方“持国天王”,代表负责任。告诫我们一定要负责尽职。能把自己本分的职责,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天王寓意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提升。佛门真是讲进步,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他不是跟着时代,是领导时代走。 西方“广目天王”,叫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叫我们多听。这就是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所谓的观光、旅游、考察,到处去看看。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缺点,我们警惕、改进。我们能够「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建造自己的国家,那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这叫真正的护法!你要一看就晓得,并且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着理想目标精进! 四大天王手上都拿着道具,这些道具也是表法的。 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着琵琶。代表做事情不可以操之过急,要知道「中道」不能过也不能不及;象弹琵琶一样,弦松了,弹不了,紧了它就断了。儒家讲中庸,佛法讲中道,就是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能不及,事情才能圆满。 南方增长天王,这是代表日新又新,他手上拿的是剑......慧剑(智慧之剑),是「快刀斩乱麻;慧剑断烦恼」的意思。 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

八大佛教宗派

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的特点浅谈??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首先:“密富禅贫方便净”这句中说明了三大宗派的修持特点。“密富”告诉我们,在八个宗派里面,如果要学密宗的话,在经济上必须是富有的。密宗也称为“密教”“秘密教”“真言乘”“金刚乘”等。由于自称授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的传授,为真实言教,这种真言奥秘,若不经灌顶和秘密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现于人,因而得名。又由于他修习在密想应,又称“瑜伽密教”。密教本是公元七世纪以后,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观,瑜伽)与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很快就传入中国,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那为何称为“密富”呢?因为密宗的坛场要布置的非常精致庄严,道具的打造材料非金即银,或者是铜质的铸造,样式很多,并且要样样齐全。修持作法,每次都要花相当的时间,对于上师更要有优厚的供养,所以要如法学密,经济上必须富裕,时间上相当空闲的人才好修学。 “禅贫”是不是说禅很贫穷呢?非也。禅宗是中国化最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宗派。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而得名。又由于自称传佛心印,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原佛性为主旨,故又称为“佛心宗”。他渊源于印度佛教,而形成于传统文化之中,于隋唐时正式创立,到唐未五代时达极盛,宋元以后仍继续流传发展。那什么叫“禅贫”呢?如果你想学禅宗,没钱不要紧,因为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边,茅蓬,只在双腿一盘,就可参禅了。古代禅宗祖师大德们,有的常年居住在山林里,吃的是野菜杂果,穿提粗布麻衣,虽然生活是这样的清贫淡泊,但是他们的禅定之乐是无穷的。 “方便净”讲的是净土宗的修持特点。净土宗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而得名。该宗倡导简易的念佛法门,故又有“念佛宗”之称。相传东晋慧远大师曾在庐山邀集僧俗成立白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慧远大师因此而被奉为净土宗“初祖”,净土宗也因此而称“莲宗”。而一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史人应该是唐代的善导大师,其先驱可上溯到昙鸾大师与道绰大师。而之所以说是“方便净”是说修行净土宗的念佛法门,不管什么行业,身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修持的,所以最方便的修持方法,非净土宗莫属了。 其次“唯识耐烦嘉祥空”是讲唯识宗和嘉祥宗的特点。 “唯识耐烦”就是说学法相唯识的人必须要有耐烦的心。法相唯识宗因通过分析法相而得出万法唯识的结论故得名,也称“法相宗”或“唯识宗”由于该宗的创史人玄奘大师和窥基大师长住慈恩寺,窥基大师还有“慈恩大师”之称,因此又称“慈恩宗”,又由于《瑜伽师地论》为该宗的根本经典,故也有称之为“瑜伽宗”。此宗为什么要有耐烦的心呢?因为法相唯识宗里面的名相很烦琐,义理层次比较复杂,你如果不耐烦就无法把他的头绪搞清楚,一进入法相唯识宗里如堕云里雾中。所以学唯识必须象学数学一样,要耐得住烦,才能学得通。 “嘉祥空”讲的就是三论宗的特点。三论宗因以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菩萨的《百论》为主要典籍而得名。又因主张“诸法性空”也称“法性宗”。为了区别也称法性宗的天台宗和华严宗,又称为“空宗”。此宗自罗什大师译出三论以来,研究三论者代不乏人。至隋吉藏大师而集大成,正式创立了“三论宗”。之所以说“嘉祥空”是因为三论宗的吉藏大师在研究三论时,住在嘉祥寺,故把他称为“嘉祥大师”,又因为他是三论宗的集大成者,故又名嘉祥宗。而此宗所依据的《中论》等三论的内容完全是阐明缘起性空的般若智慧,所以称他为“嘉祥空”。 接下第三句是“传统华严修身律”讲的是华严宗和律宗的特点。 “传统华严”是在说明华严宗的特点。华严宗因奉《华严经》为主要经典而得名;又因其实际创史人法藏大师,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后人称法藏大师为“贤首大师”故又称“贤首宗”;该宗主要发掘”法界缘起”的旨趣,因而又有“法界宗”之名。而所谓的“传统华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中国号称是大乘佛教的国家,中国佛教的大乘思想就是以华严宗为

常见佛教英语

常见佛教英语 佛教Buddhism 三大语系佛教Three languages of Buddhism: 汉语系佛教Chinese Language Buddhism 藏语系佛教Tibetan Language Buddhism 巴利语系佛教Pali Language Buddhism 大乘佛教Mahayana Buddhism 上座部佛教Theravada Buddhism 金刚乘/密宗Vajrayana Buddhism(Lamaism) 中国佛教Chinese Buddhism 佛经Sutra 经、律、论Sutras, Vinaya, Sastra 大藏经Tripitaka Sutra 三宝(佛、法、僧)Triratna (Buddha, Dharma,Sangha) “三宝”加被May “Triratna”bless 法师Master/Venerable 长老Thero/Venerable 大长老Mahathero/ Most V enerable 方丈/主持Abbot 佛教宗派Buddhist School 佛教仪式:Buddhist Ceremony/Buddhist Service for 和平祈祷法会Buddhist Praying Ceremony for World Peace 礼佛pay respect for Buddha 颂经Sutra Chanting 香炉Incense burner 上香To offer incense to Buddha 因果Cause and effect 成道/成佛To obtain the Buddha-hood 觉悟To get enlightenment 三皈五戒The ceremony for lay Buddhists to go to the Buddha for refuge, go to the Dharma for refuge, go to the Sangha for refuge and to follow the five commandments of Buddhism(no killing,no stealing,no sexual misconduct,no lying,no intoxicant)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既是佛教 “To do no evil, to do only good, to purify the will, is the doctrine of all Buddhas” 做功德To make contribution to 普渡终生To save all living beings from sufferings 四谛Four noble truths 八正道Eight noble paths 善哉Sadhu (good or excellent) 佛教寺院Monastery/Buddhist Temple 山门The Front Gate 大雄宝殿The Main Shrine Hall 圆通殿The Hall of Universal Understanding

天王殿四大天王另类讲解

天王殿"四大天王"另类讲解 我们一进山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弥勒菩萨,他被塑造成了布袋和样子,我们看到他笑咪米的样子,就是告诉我们,您想学佛,就要笑脸迎人,不能发脾气,发脾气就不能学佛,一定是欢欢喜喜的,其次,我们看他的肚民很大,它代表什么呢?它代表的就是什么能包容,不要和任何人计较,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可以入佛门,所以他面对大门,我们一进来就告诉我们,要像他这样才有资格进入佛门. 如果想学佛,如果想做菩萨,第一课就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脑,对任何人都要平等看待,这样,才有资格进入佛门熏修,由此自来"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 旁边的四大天王,其一就是护法天五,东方持国天王,他代表的是负责任."持"是保持的持,国是国家,主持一个家庭的事物,我们叫做持家.主持一个公司的事物,是总经理,董事长,主持一个国家的事物是帝王,总统.他提示我们要怎样去做呢?一定要尽职尽责,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他的一份责任,如果人人都能把自己的本心尽心尽力做到圆满,这个社会一定和谐,国家一定富强,东方持国天教我们做的就是尽职尽责的事! 第二尊是南方增长天王,指示我们织责之内的事情做好还不够,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这个时代是永远求进步的,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德行要增长,学问,才艺,能力都要增长,还有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要天天进步,怎样才能把这些事情做的圆满呢?后面的二尊天王

教我们方法. 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多看,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这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成就根本的学问,行万里路就是今天讲的观光旅游.今天大家由任导陪同,就是多听多看,了解一下我们厚重的河南,让您从历史的角度认识我们新河南,新印象. 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采纳,别人的缺点,我们改进,我们若能舍人之短,取人之长,来建设自己的社会,家园,建设自己的国家,那么这个世界上,我们将是最完美的国家.对人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 另外大家看,四大天王手中都拿有法器,这些法器也有其含义, 东方持国天王手里拿着琵琶,代表做事不能操之过急,就像弹琵琶一样,琵琶的弦松了,弹不了,太紧就断了,这就是告诉我们做事要合乎中道,我们尽职尽责,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要太过失,也不能做不及,这样就非常圆满了. 南方增长天王手中一把宝剑,这宝剑叫做慧剑,慧剑可以斩断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身是一条龙,龙代表弯公,代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一切物,变化无常,变化多端,我们要通通把它们看清楚,才能够把握,才能够应付! 北方多闻天王手中一把宝伞,伞是遮盖用的.变化万千的世界,有种种的污染,伞是用来遮盖的,要防止不被污染,它代表我们在广学多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形象.不要被变化多端的世界诱惑!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禅宗是中国佛教一大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禅宗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以上引申扩充而来。 天台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实际创始人是陈隋之际的智钑(531~597)。因常住浙江天台山,故名。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智钑注有《法华玄义》、《摩诃止观》、《法华文句》,被奉为天台三大部。其判教,主张“五时八教”,把自己信奉的

《法华经》列为佛的最高最后的说法。其教义主张一切事物都是法性真如的显现,以中、假、空三谛圆融的观点解释世界。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本宗依《大方广佛华严经》立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妙旨,以隋代杜顺和尚(公元五五七至六四○年,即法顺)为初祖。因依《华严经》立名,故称华严宗。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并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净土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亦称"莲宗"。这一宗派认为靠个人的力量企图解脱现实世界的苦难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佛力的接引、援救,才能离开现实的污秽的世界,往生西方净土。净土宗用念佛名作为宗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每天念佛万声以至十万声,长期养成习惯,死后即可得到佛的接引,送往西方安乐净土。由于修行简易,不要理论,

佛教相关英语词汇

佛教相关英语词汇: 佛教 Buddhism 三大语系佛教 Three languages of Buddhism: 汉语系佛教 Chinese LanguageBuddhism 藏语系佛教 Tibetan LanguageBuddhism 巴利语系佛教 Vajrayana Buddhism(Lamaism) 中国佛教 Chinese Buddhism 佛经 May “Triratna”bless 法师 Master/Venerable 长老 Thero/Venerable 大长老 Mahathero/ Most Venerable 方丈/主持 Abbot 佛教宗派 Buddhist School 佛教仪式: BuddhistCeremony/Buddhist Service for 和平祈祷法会 Buddhist Praying Ceremony for World Peace 礼佛 pay respect for Buddha 颂经 Sutra Chanting 香炉 Incense burner 上香 To offer incense to Buddha 因果 Cause and effect 成道/成佛 Toobtain the Buddha-hood 觉悟 To get enlightenment 三皈五戒

The ceremony for lay Buddhists to go to the Buddha for refuge, goto the Dharma for refuge, go to the Sangha forrefuge and to follow the five commandments of Buddhism(no killing,no stealing,no sexualmisconduct,no lying,no intoxicant)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既是佛教 “To do no evil, to do only good, to purify the will, is thedoctrine of all Buddhas” 做功德 To make contribution to 普渡终生 To save all living beings from sufferings Amitabha 阿弥陀佛 Avalokiteshvara 观音 Bhodisattva 菩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 affinities 因缘* (with emphasis on good relationships) All living beings have the Buddha-nature; all can become Buddhas.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 almsgiver / giving host 施主** attain to wisdom 开智慧* attendant 侍者* blessing / blessedness 福(It depends on where to use.) (bring forth)Bodhi resolve, Bodhi-mind, Bodhichitta/Bodhicitta or resolve for enlightenment (发)菩提心* Bodhimanda 道场= Way-place * Buddhist Canon = Tripitaka 三藏* calligraphy 书法* cause and effect 因果* causes and conditions 因缘(with emphasis on the theory, eg. 12 causes and conditions)* couplet 对联* cycle of rebirth 轮回* cymbals 钹 draw straws 抽签* eight virtues of filiality, fraternity, loyalty, trustworthiness, propriety, righteousness, incorruptibility, a sense of shame 八德:孝,悌,忠,信,仁,义,廉,耻 Four-armed Gwan Yin (Avalokiteshvara)四臂观音 four-stage Arahat 四果罗汉* Kashaya 袈裟* left-home people 出家人* repent and reform 忏悔* Teaching Transmitter 教授和尚* turn on the wheel of rebirth 轮回*

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佛教四大天王的职责和所持法物含义 -

-

-

- 在漢傳佛教寺院中,我們進入第一層殿堂天王殿中,除了看到殿堂中供奉的彌勒菩薩塑像外,還能看到供奉在天王殿四角的四大天王

的塑像。這四大天王形貌各異,手中所持的法物也各不相同。四大天王分別代表著不同的來歷,掌管著不同的國土,行使著不同的職責。他們手中所持的法物也分別代表不同的含義。下面就對四大天王的職責與所持法物的含義作簡要論述。- 一、東方持國天王- 持國天王,梵名「提多羅吒」,佛教所說護世四天王之一,主守東方。據說他能護持國土,故稱作東方持國天王。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埵,率領諸毗舍闍(顛狂鬼)等守護東方東勝身洲。在四天王中,除了北方毗沙門天王之外,單獨作為供奉對象或作為佛教藝術表現的主題的情況很少,絕大多數場合是一起出現的。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一中記載,身著天衣,嚴飾精妙,與身相稱。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放光寶珠。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所說,持國天王身青色,紫髮,面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中國內地佛教寺院中的持國天王塑像,因受《封神演義》等民間神話影響,為一手持琵琶、身披中國式戰甲的武將形象。- 持國天王中的「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維護道場安寧,故名持國天王。持國天王身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樂神,表明他要用音樂來感化和勸導眾生斷惡從善,皈依佛教。他負責守護東勝身洲。是「二十諸天」中的第四天王,樂司調。- - 二、南方增長天王-

- - 南方增長天王能令一切眾生善根增長,所以成為增長天王。守護八佛之南方門,也稱南方天王。屬四大天王之一,同時也是十二天及十六善神之一。是佛教十二諸天的第一重天。- - 增長天王住於須彌山南面半腹的琉璃埵。常時觀察閻浮提眾生,率諸鳩槃茶(雍形鬼)、薜荔(餓鬼)等主守南方閻浮提洲,為護法善神。-增長天王中的「增長」意為能傳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增長天王身穿甲胄,手握寶劍,為的是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是保護南方閻浮提洲的統領。他可以令人增長智慧和善根,手中所持寶劍能斷煩惱,增智慧。他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五天王,劍司風。- 增長天王的形象有多種,據《陀羅尼集經》記,他的衣甲與東方持國天王基本相同,右手執矟,矟根著地。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中記,南方增長天王,身赤紫色,紺髮,臉顯忿怒相。身穿甲胄,一手叉腰,一手持金剛杵。在中國佛教寺院中,這位天王則是身青色,手持寶劍,表明他是用武力來懲惡護善。- - 三、西方廣目天王- - -

佛教体系

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云南傣族等地区的上座部佛教)。汉传佛教,是以地理位置划分的佛教派别,流传于中国,为北传佛教中的一支,主要以大乘佛教为主。自藏传佛教出现后,南传、北传佛教两支的划分渐渐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划分法。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属大乘佛教,而汉传佛教还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宗派。 中国最早的寺庙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 中国藏传佛教最早的寺庙 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甘丹寺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位于拉萨以东40公里处,达孜县境内,黄教创始人宗喀巴15世纪在藏地推行宗教改革,甘丹寺便是他亲自建立的格鲁派第一座寺院。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 中国南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勐泐大佛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府景洪市城郊,是中国最大南传佛教寺庙。勐泐大佛寺是在古代傣王朝的皇家寺院“景飘佛寺”的原址上恢复重建的,“景飘佛寺”是傣族历史上一位名叫拨龙的傣王为纪念病故的王妃南纱维扁而修建,据史料记载:“景飘佛寺”始建于明代,是南传佛教象征十二版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版纳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释迦牟尼常被称为“佛”或“佛陀”,意为“觉”、“智者”。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古代的翻译家只好用音译,世俗将“佛”列为神,而它的本意却被淡忘。在汉地佛教(大乘佛教)、藏传佛教(密宗)和云南上座佛教(小乘佛教)三大流派中,对于佛的认识存在着差别: 上座佛教把释迦牟尼看成是人间的导师,是人不是神。而汉地佛教中把释迦牟尼神化。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中佛的种类繁多。 1. 释迦佛。也称“如来佛”。即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如来佛只是民间的一种俗称。历史真有其人,他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佛教教义中,释迦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2. 七佛。大乘佛教认为在无限的时间空间里,每个世界,每段时间都有佛教化众生。按时间顺序,分别为1毗婆尸佛、2尸弃佛、3毗舍婆佛、4拘楼孙佛、5拘那舍佛、6迦叶佛、7释迦牟尼佛。事实上除了释迦牟尼外其余都只是佛教传说,所以其余六佛在民间影响并不大。这些名字虽然汉文上似乎不大吉祥,原因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在梵文中都有对应的意思。 3. 竖三世佛。三世之说是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基础之一。以“一劫”为“一世”,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佛和弥勒佛。燃灯佛是过去佛,释迦佛是现在佛,而弥勒佛是未来佛。在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佛教语言与汉语词汇 在汉语史上,汉语大规模地吸收外语来源的词共有三次:一是战国时期,主要是匈奴、西域来源的词;二是魏晋至陏唐时期,主是梵语系统来源的佛教词语;三是明清时期,主要是来自西方语源的词。其中来自佛教的词是对汉语影响最大的一次。梁启超先生曾统计日本人所编的《佛教大辞典》共收有“三万五千余语”。(据梁晓虹文) 以下习见的语辞,是我随手组合而成,但从中可以看到佛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大千世界,烦恼丛生。诸佛菩萨,指点迷津。 众生平等,同趋菩提。金刚不动,解脱功成。 世界无常,刹那须臾。我佛慈悲,曲设方便 神通自在,游戏三昧。妙悟境界,冷暖自知。 一丝不挂,想入非非。百尺竿头,不可思议。本课程分九个部分讲授佛教语言。 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菩萨舍己为人不惜牺牲一切)

【舍身求法/半偈/雪山半偈】(帝释天见雪山大士苦修,化为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生灭灭己,寂灭为乐”。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毅然舍身投崖。) 【群魔乱舞】(当悉达多乔答摩坐在菩提树下冥思苦索的时候,波旬率领众魔来到这里,千方百计地捣乱、搔扰他。释迦牟尼不为所动,魔王只好率领群魔退去。这一传说说明:要想达到觉悟的境界,必须战胜来自内心的贪欲,也必须战胜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警觉修行过程中难免出现的各种魔事) 【大彻大悟】(彻悟的境界,完全觉悟的境界) 【现身说法】(根据大众部“超人间佛陀”的理论,佛教宣称释迦牟尼能显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讲说佛法,是为现身说法。后来指以亲身经历为例证,对人进行解说或劝导。现身的意思已经由显现人身变化为亲身经历) 二、缘起【三世有缘】

佛教文化与汉语词汇

佛教文化与汉语词汇 摘要:佛教文化与汉语文化原本是两种不同本质的文化,但随着佛教在我国的流传和佛教书籍的大量传译,汉语和汉文化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佛教的影响,本文就以佛教对成语、俗语和歇后语了解下佛教和汉语的结合。 关键词:佛教;汉语;成语;俗语;歇后语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内容极为丰富,是一部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入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还在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汇,但对这些词汇的来源已经不甚了解罢了。因此,从另一个方面我们看出了佛教对汉语词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佛教文化对成语的影响 汉语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语言精髓之一,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明珠。在璀璨夺目、丰富多彩的汉语成语中,有三百多条与佛教文化有关。研究佛教的成语,是我们探讨汉语成语与佛教文化的基础部分。对于这些佛教成语,我们可以大致的将他们分为以下几大类:(1)、凝练故事(源于佛教修行实践的成语) 佛经中有不少故事,特别是在“十二部经”①中的“因缘”“譬喻”“本事”“本生”四大部中,更是大量地收录了古代南亚次大陆的寓言故事,作为“喻体”,附会佛教的教义“本体”,以作解释和宣传。佛陀总喜欢用通俗的语言,对他的信徒讲述那些饶有情趣、富于哲理的故事,多方比喻,“方便说法”。除其宗教意义外,这些故事的另一作用就是:使其中的一部分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 盲人摸象(众盲摸象、瞎子摸象)典出《涅槃经·师子吼品》、《长阿含经·镜面王经》等。整个故事用以喻众生无明,以妄想执著故,不能了然见到“佛性”。这个故事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后凝练为“众盲摸象”“盲人摸象”“瞎子摸象”,泛喻察事观物以偏代全者。除了上述这个成语,还有许多类似的由佛教故事凝练而成的成语。例如:天花乱坠、天女散花等。这里的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它们的语言生动,情节动人,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是佛教文化的精品。所以在汉语的成语世界里深深的扎下了根。 (2)、概括教义(源于佛教教义理论的成语) 佛经的主要内容是直接说教。将一些精彩凝练、哲理性较强的词语截摘下来,或对一些佛教义理、名相加以概括、改造,就得到了另一类型的佛教成语,比如:不即不离即:接近;离:远离。指既不统一,又不相异。《圆觉经》②卷:“不即不离,无缚无脱”。这本是形容佛教中的真性、妄相二者的关系,真性(万有的本体)和妄相(众生及其世界)有别,谓之“不即”;但妄相又是真性的显现,谓之“不离”。后来用指人的关系态度不太亲密,也不疏远,在事情的处理上,分寸恰当。而此类成语亦有不少。如:体现大乘佛教菩萨精神的“大慈大悲”;表现大乘佛法的主要特点之一的“不可思议”;相对“生灭”而言的“不生不灭”;唯心观的基本口号“三界唯心”; (3)、运用比喻 佛家的语言为了让众生都可以明白,所以善用比喻,决定了佛家通常用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比喻,传经说教。故佛典中比喻之多,正所谓“佛典之文,几于无物不比,无比而不 ①“十二部经”亦称“十二因缘”,是指佛经体例上的十二种类别,其中第六位“因缘”,记述佛说法教化的因缘,第七为“譬喻”,即经文中的譬喻部分,第八为“本事”,指佛说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第九为“本生”,乃佛说自己过去世的因缘经文。 ②苏军等著.圆觉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