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地高辛中毒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地高辛属于洋地黄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通的心室率,是较常用的经典药物之一。
但是此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合并用药不当可诱发或加重洋地黄中毒,临床上需要进行药物监测。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不良反应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地高辛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电解质水平的监测,二是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三是积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注意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地高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N a+-K+-ATP酶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转而促进Na+-Ga2+交换,细胞内Ga2+水平随之升高,而有正性肌力作用。
在有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患者,药物浓度尽管在2ng/ml(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在0.8-2ng/ml)以下时毒性反应仍可能发生。
因为K+或Mg2+的缺失增加了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
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的血清K+和Mg2+的浓度。
这些电解质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腹泻及呕吐等地高辛中毒的消化道症状。
我们临床上已观察到几例老年患者就是在地高辛浓度不高的情况下,由于电解质紊乱而出现了这样的典型情况。
因此在合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的药物如利尿剂、两性霉素及可的松等时应尤其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浓度。
并且在使用地高辛时,血钾浓度维持在3.8mmol/ml以上较安全。
2、关注地高辛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住院患者中,地高辛的应用以老年患者居多,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导致联合用药十分普遍。
多种药物都可以与地高辛发生相互作用。
下面列出需要特别注意且临床意义比较大的一些药物,供医生参考。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

地高辛的临床药学监护地高辛属于洋地黄类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心房扑通的心室率,是较常用的经典药物之一。
但是此药物安全范围窄,个体差异大,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合并用药不当可诱发或加重洋地黄中毒,临床上需要进行药物监测。
近年来,随着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不良反应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地高辛的合理使用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是电解质水平的监测,二是与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三是积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1、注意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中,进行电解质水平的监测十分重要。
我们知道地高辛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Na+-K+-ATP酶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转而促进Na+-Ga2+交换,细胞内Ga2+水平随之升高,而有正性肌力作用。
在有低钾血症或低镁血症的患者,药物浓度尽管在2ng/ml(地高辛有效血药浓度在0.8-2ng/ml)以下时毒性反应仍可能发生。
因为K+或Mg2+的缺失增加了心肌对地高辛的敏感性。
因此,在使用地高辛治疗的患者,最好保持正常的血清K+和Mg2+的浓度。
这些电解质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腹泻及呕吐等地高辛中毒的消化道症状。
我们临床上已观察到几例老年患者就是在地高辛浓度不高的情况下,由于电解质紊乱而出现了这样的典型情况。
因此在合并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的药物如利尿剂、两性霉素及可的松等时应尤其注意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浓度。
并且在使用地高辛时,血钾浓度维持在3.8mmol/ml以上较安全。
2、关注地高辛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在住院患者中,地高辛的应用以老年患者居多,多种疾病共存的现象导致联合用药十分普遍。
多种药物都可以与地高辛发生相互作用。
下面列出需要特别注意且临床意义比较大的一些药物,供医生参考。
2.1地高辛与大环内酯类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磷糖蛋白(p hosphor-glycoprotein,P-gp) 抑制剂,而地高辛为P-gp 底物,所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均抑制P-gp介导的地高辛跨细胞膜转运,增加其在小肠的吸收,减少其在肾脏的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升高50 %。
地高辛中毒患者药学护理

地高辛中毒患者药学护理地高辛(digoxin)是洋地黄类强心药,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脏正性肌力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该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已有200多年历史,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且可降低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复合危险,但因其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药动学、药效学个体差异大等原因,常易引起中毒,5%~15%的住院患者服用该药后发生洋地黄中毒Ⅲ。
本文通过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病例,结合患者个体特点,探讨对地高辛中毒可能的药学监护内容,为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1病例概况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反复胸闷、憋气5年,加重6d”于2010年9月29日人院治疗。
患者于2005年底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夜间睡眠时突发胸闷、憋气,由平卧位坐起后10min到半小时上述症状可缓解。
2007年2月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正常,行超声心动图后考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2007年3月到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出院后仍时感胸闷、憋气.活动明显受限;2008年5月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感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一般活动不受限,出院后仍继续服用地高辛0.125mg•d及利尿剂,此后因劳累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加重;2010年7月,患者自行将地高辛加量至0.25mg•。
2010年8月21Et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一次,并呕出暗红色血液约100mL,其后时感恶心、呕吐。
2010年9月23日胸闷气短再次加重,不能平卧,且恶心呕吐较前加重,伴咳嗽咳痰,近4天基本未进食,患者自发病以来睡眠情况、精神状态、体力情况较差,食欲食量很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36.0oC,P76次•min~,R18次•min~,BP122/76mmHg(1mmHg=0.133kPa),BMI19.0。
患者慢性病容,表情痛苦,自主体位,神志清楚。
一例口服地高辛中毒致死的报道

一例口服地高辛中毒致死的报道地高辛(狄戈辛)Digoxin,片剂0.25mg,口服吸收不规则,剂量应个体化,口服饱和量:成人1~1.5mg,维持量:成人0.125~0.25mg/d,分1~2次给药。
口服后经小肠吸收2~3h血浓度达高峰,4~8h获最大效应。
地高辛为中度强心苷,是常用的洋地黄苷,治疗量下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缩短心房和浦氏纤维有效不应期,并有较强的利尿作用。
此药安全范围小,过量中毒可致各类心律失常。
1 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反复心悸、心慌、心累、气促10多年,加重1h,于2009年5月9日14时急诊入院。
病人于10多年前开始常于受凉或活动后出现心悸、心慌、心累、气促,常伴四肢麻木,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心衰、心动过速、肺部感染”,经治疗后可缓解,长期服用地高辛等药治疗,病情控制不佳,未到医院作进一步诊治。
1h前病人担心拖累家人,自服地高辛100多片后感心悸、心慌、心累、气促、四肢发麻加重,被其家人发现急送我院求治。
入院查体:T 36.3℃,P 57次/min,R 23次/min BP 160/80mmHg(患者有高血压史)急性痛苦面容,神清语晰,神萎气促,查体欠合作,睑结膜红润,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闻少量湿鸣音,心率7次/min,心律不齐,心尖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心音有力,心浊界左侧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心尖搏动明显,双下肢轻度指压性水肿,神经系统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HB 141g/LWBC 14.5×10 9/L N80.6% PLT 218×10 9/L CO 2CP 24mmo1/L Na + 133.9mmo1/L Ce 86.3mmo1/L K + 3.51mmo1/L ECG:T波倒置,呈圆弧状,心律不齐,P波与QRS波群相对独立。
随机血糖18.1mmol/L综上所述,初步诊断为:①急性地高辛中毒;②III度房室传导阻滞;③窦性心律不齐;④冠心病;⑤心衰;⑥肺部感染;⑦高血压;⑧糖尿病。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地高辛(digoxin)是一种心脏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
但是,过量使用地高辛会导致患者中毒,表现出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心跳过快或过慢等症状。
以下将介绍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率和体温情况,关注是否存在异常变化。
2. 应激反应: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焦虑、兴奋、妄想等应激反应,及时纠正。
3. 胃肠道反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及时给予胃肠道护理。
4. 视力与耳鸣: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缩小、耳鸣等症状,及时观察并告知医生。
5. 头晕和贫血: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头晕和贫血,及时纠正。
护理:1. 停用地高辛:如果患者已经发生了地高辛中毒,应该立即停止其使用。
2.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水和电解质的补充,维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口服患者应该鼓励其多喝水,静脉输液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其出入量和电解质的补充情况。
3. 胃肠道护理:为了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采取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的食物。
摄入量过低时,可使用营养流质或高热量液体等营养补充。
4. 给予镇静剂:如果患者出现了应激反应,可以给予一些镇静剂,如苯二氮卓、地西泮等。
但用药时应严格控制剂量。
5.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积极沟通和安抚患者。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尽可能减轻恶心、呕吐和焦虑等症状。
6. 注意安全:观察患者的步态和平衡能力,以防发生摔倒等意外。
如果患者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该注意控制用药剂量。
总之,地高辛中毒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药物中毒,需要及时的观察和护理。
护士要根据患者症状和病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地高辛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心脏疾病药物,属于强心利尿药。
它作用于心肌细胞的钠泵,抑制钠-钾泵的活性,从而增加钠和钙的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
由于地高辛的窄治疗指数和强心作用,若用量超过或浓度过高,就会引起地高辛中毒。
地高辛中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包括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加强对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心血管系统观察:地高辛中毒患者常出现心律失常,如早搏、房颤、心房扑动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停搏。
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和评估心电图检查结果。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 呼吸系统观察:地高辛中毒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和嗜睡等症状。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呼吸音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呼吸道问题。
3. 消化系统观察:地高辛中毒常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
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粪便排泄情况以及出现的消化道症状,及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记录和报告相关情况。
4. 神经系统观察:地高辛中毒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眩晕、视觉改变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握力等,并尽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及时停用地高辛:一旦发现地高辛中毒的症状,护理人员应及时停用地高辛,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
2. 提供心血管支持:对于地高辛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下降,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抢救措施,如制止心律失常、给予正性肌力药物等。
3.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地高辛中毒可引起血钾和血钠的紊乱。
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钾和血钠水平,并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补充或限制。
4. 逆行液体疗法:对于地高辛中毒严重的患者,可尝试逆行液体疗法,以加速地高辛的排泄。
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

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摘要】目的: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提高对地高辛中毒患者的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发现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患者,临床药师通过分析病情,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和讨论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给药剂量和联合用药等方面,并对患者进行有益的监护.结果与结论: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发现地高辛中毒患者,并采取停药、利尿等有效措施,避免病情恶化.临床药师应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协助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或减少地高辛中毒发生.【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年(卷),期】2016(016)005【总页数】3页(P694-696)【关键词】地高辛中毒;药学监护;血药浓度【作者】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海南海口 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海南海口5703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3地高辛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临床应用时应当监测其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做到个体化治疗。
海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临床药理研究室曾监测到1例老年女性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高达5.0 ng/ml,药师遂进入临床参与该患者的药学监护,并分析导致该患者地高辛中毒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某女性患者,87岁,住院号826490。
患者反复胸闷5年,恶心呕吐1个月再发3 d,于2015年9月9日17:00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
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为心前区压迫感,无心悸,无活动后气促,在外院确诊为“冠心病”,予相关治疗(具体不详)后胸闷症状仍反复发作。
4个月前因“脑梗死”在我院治疗,期间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循环、抑酸护胃等治疗,胸闷胸痛症状好转后出院。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

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地高辛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中毒,常见于心衰患者长期使用地高辛治疗心力衰竭的情况下。
地高辛是一种常用的心脏强心药,能够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泵血功能,但是一旦使用不当或过量就会引起中毒。
地高辛中毒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视觉障碍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
一、地高辛中毒的观察与评估1. 定期测量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其用药情况和血药浓度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2. 观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精神状态改变等,及时发现中毒症状的变化。
3. 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多导联心电图可以帮助发现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心律失常等症状。
4. 注意观察患者的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及时处理这些消化系统的症状,避免加重中毒。
5. 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地高辛中毒常常表现为黄绿色的视觉异常,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
6. 观察患者的心脏听诊,发现心脏杂音、心律不齐等情况及时处理。
二、地高辛中毒的护理措施1. 及时停止地高辛的用药,对于已经发生中毒的患者,应该立即停止地高辛的用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宜的心脏强化药物。
2. 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因为地高辛中毒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导致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所以要及时给予补液、补钾等治疗,维护患者的内环境稳定。
3. 进行洗胃或胃肠减压,对于发生地高辛中毒后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洗胃或胃肠减压,以减少体内的地高辛吸收。
4. 维持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因为地高辛中毒可能引起心跳过速、心律失常等严重情况,所以要及时处理并监测患者的心脏情况,保证循环呼吸功能的正常。
5.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经常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于出现急性中毒、心律失常、休克等情况要及时处理。
6. 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地高辛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精神和情绪上的不适,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53 ·地高辛(digoxin )是洋地黄类强心药,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心脏正性肌力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和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该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已有200多年历史,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且可降低死亡和因心衰住院的复合危险,但因其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药动学、药效学个体差异大等原因,常易引起中毒,5% ~ 15%的住院患者服用该药后发生洋地黄中毒[1]。
本文通过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实际病例,结合患者个体特点,探讨对地高辛中毒可能的药学监护内容,为深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1 病例概况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反复胸闷、憋气5年,1例地高辛中毒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裴 斐,李红岩(解放军总医院药品保障中心,北京 100853)[摘要] 通过剖析临床药师对1例地高辛中毒的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服务,探讨如何选择适宜的药学监护切入点,对可能发生的地高辛药物中毒进行药学监护。
结合患者个体特点,可以从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有无心脏基础疾病及其他影响地高辛敏感性的全身因素或疾患、电解质水平、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药学监护。
改变地高辛敏感性导致患者中毒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主要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用法用量、患者的基础疾病、电解质水平、肝肾功能、联合用药种类等相关,临床药师可充分发挥药学专业特色,将相关疾病的临床知识与地高辛的作用特点有效结合,对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进行有益的药学监护,以避免或减少洋地黄中毒。
[关键词] 临床药师;药学监护;地高辛;中毒[中图分类号] R9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8157(2011)06 – 0353 – 03Pharmaceutical care on an old patient with poisoning induced by digoxinPEI Fei, LI Hong-yan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Care,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One case of pharmaceutical care on an elderly dilated cardiomyopathy patient with digoxin toxicity was analyzedto discuss how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entry points for monitoring the potential digoxin toxicity. The clinical pharmacists should carry out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by considering the following factors as breakthrough points, including individual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monitoring of serum concentration of digoxin, with or without heart disease and other systemic diseases, electrolyte levels, drug interactions and other factors. There were various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isoning induced by digoxin, such as serum concentration of digoxin, usage and dosage of digoxin, the patient's existing physical illness, level of electrolyte,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and combination medication. Clinical pharmacist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pharmaceutical knowledge, and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clinical knowledg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digoxin, and provide helpful pharmaceutical care on patients using digoxin in order to avoid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isoning induced by digoxin.[KEY WORDS] Clinical pharmacist; Pharmaceutical care; Digoxin; Poisoning加重6 d ”于2010年9月29日入院治疗。
患者于2005年底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夜间睡眠时突发胸闷、憋气,由平卧位坐起后10 min 到半小时上述症状可缓解。
2007年2月当地医院冠脉造影显示正常,行超声心动图后考虑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
2007年3月到我院住院治疗,明确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出院后仍时感胸闷、憋气,活动明显受限;2008年5月行三腔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感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减轻,一般活动不受限,出院后仍继续服用地高辛0.125 mg ·d -1及利尿剂,此后因劳累反复出现胸闷气短加重;2010年7月,患者自行将地高辛加量至0.25 mg·d -1。
2010年8月21日无明显诱因恶心呕吐一次,并呕出暗红色血液约100 mL ,其后时感恶心、呕吐。
2010年9月23日胸闷气短再次加重,不能平卧,且恶心呕吐较前加重,伴咳嗽咳痰,近4天基本未进食,患者自发[作者简介] 裴斐,男,副主任药师,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
Tel :(010)66937243,E-mail :pei_fei_@·临床药师园地·病以来睡眠情况、精神状态、体力情况较差,食欲食量很差,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T 36.0 ℃, P 76次·min-1,R 18次·min-1,BP 122/76 mm Hg(1 mm Hg = 0.133 kPa),BMI 19.0。
患者慢性病容,表情痛苦,自主体位,神志清楚。
HR 76次·min-1,律齐,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左锁骨上可见一约5 cm手术瘢痕,其下可触及起搏器。
全身无水肿,其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BNP > 35 000 pg·mL-1,血浆D-二聚体10.89,尿素11.21 mmol·L-1,ALT 97.3 IU·L-1,AST 83.6 IU·L-1,其余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扩张型心肌病;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功能Ⅲ级。
2 主要治疗经过患者入院前有呕血症状,入院时恶心呕吐症状仍较明显,食欲食量极差,精神和体力状态亦较差,近2个月内服用地高辛剂量为0.25 mg·d-1,入院后查地高辛血药浓度大于5 ng·mL-1,远远超过地高辛的治疗浓度0.5 ~ 2 ng·mL-1,明确患者上述症状为地高辛中毒表现,立即采取停药措施。
由于患者呕心呕吐并4 d 未进食,给予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250 mL·d-1静滴补充能量;临时给予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肠溶片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并保护胃黏膜,密切观察患者恶心呕吐症状及食欲食量等情况有无好转,继续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待其浓度恢复正常后再考虑重新加用并小剂量规范应用。
患者入院时心功能较差,首先给予呋塞米片20 mg·d-1和螺内酯片20 mg·d-1利尿,同时小剂量起始给予ACEI类卡托普利片(12.5 mg,bid)和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6.25 mg,bid);为缓解患者胸闷、气短的症状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 mg·d-1扩血管,改善心肌血供。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其地高辛血药浓度(C)、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肝功能、血钾、BNP变化,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患者入院时明确地高辛中毒诊断并立即停服地高辛处理一周后,地高辛的血药浓度由入院时的大于5 ng·mL-1降至1.43 ng·mL-1,且患者停服地高辛后恶心呕吐症状和食欲食量逐渐好转,第5天时恶心呕吐症状消失,精神好转,食量明显增加,夜间睡眠平卧位休息,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停用脂肪乳;由于利尿剂的应用,患者在入院第7天时血钾3.38 mmol·L-1,给予氯化钾注射液静点,氯化钾缓释片及枸橼酸钾溶液(10 mL)口服补钾,2 d后血钾恢复正常范围;患者肝功能也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尿素氮、BNP仍高,提示患者心、肾功能仍较差。
由于病情需要,于2010年10月8日以小剂量0.125 mg·d-1加用地高辛,并严密监测患者有无再次中毒表现。
3 药学监护与讨论3.1 患者一般情况患者为老年女性,因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功能不全长期坚持服用强心药地高辛0.125 mg·d-1,后因病情反复加重将其剂量增加至0.25 mg·d-1。
增加用药剂量的两个月内出现了原有病情未有的恶心呕吐、食欲食量明显减退、精神体力极差等症状,入院后查地高辛血药浓度大于5 ng·mL-1,明确患者为地高辛中毒诊断。
入院时,BNP > 35 000 pg·mL-1,提示患者心功能很差,同时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3.2 地高辛中毒原因有文献报道,对505例使用地高辛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中发现,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 ~ 2.0 ng·mL-1)的有338例(66.9%),出现中毒症状有5例(1.5%);血药浓度 > 2.0 ng·mL-1的患者有51例(10.1%),出现中毒症状有29例(56.9%),可见当地高辛血药浓度大于2.0 ng·mL-1时,中毒发生率明显增加[2]。
某医院临床药师在对心衰病人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工作中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 2 ng·mL-1的病例中,有1/4是因为给药剂量过大或给药方法不当所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