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标六性技术与管理培训(课堂PPT)
国军标六性技术与管理培训(上)课件

可靠性定义及指标
可靠性定 义
可靠性指 标
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试验与评估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是对产品进行实际运行测试的一种方法,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和使 用条件,检测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和问题。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评估是根据试验数据和运行情况,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预测,以便 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维修性定义及指标
维修性定义
维修性指标
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维修性设计原则
包括简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可达性设计等。
维修性分析方法
包括故障树分析、可靠性框图、FMECA等。
维修性试验与评估
维修性试验计划
根据产品特点和维修性要求,制定详细 的维修性试验计划。
VS
维修性评估报告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形成维修 性评估报告,以指导产品的改进和优化。
安全性指 标
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安全性设计原则
安全性设计应遵循预先进行危险性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采用安全系数、裕度设计、降额设计等,确保系统、设备或元件在预期的条件下 能够安全运行。
安全性分析方法
安全性分析方法包括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通过对 系统、设备或元件的故障模式和影响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 的改进措施。
详细描述
可移植性试验主要包括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测试结果分析和报告等步骤。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模拟不同的 应用场景和操作方式,以全面评估软件产品的可移植性和适应能力。同时还需要对软件的性能、可靠性、兼容性 等方面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产品在不同环境试性评估
军标6性培训

军标6性培训、技术状态管理培训、质量成本与质量经济型分析培训、军标内审员培训、GJB9001B标准中涉及到六性的条款:1) 4.1条:适用时,组织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工作过程。
2) 7.1.g条: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要求;3) 7.1注3:确定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可考虑以下方面: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参见GJB 450、GJB 368、GJB 387 2、GJB 2547、GJB 900、GJB 4239、GJB 1909等;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计划可以包含在质量计划中或单独编制。
4) 7.3.1.h条:运用优化设计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专业工程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5) 7.3.1.k条:按规定要求确定并提出产品交付时需要配置的保障资源;6) 7.3.3g条:适用时,给出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等设计报告。
7) 7.3.3.f条:规定产品使用所必需的保障方案和保障资源要求8) 7.3.4条: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9) 7.5.7条:交付的产品需经顾客验收合格,按规定要求提供有效技术文件、配套备附件、测量设备和其他保障资源。
二、六性的概念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是指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要求的定义: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注1:“通常隐含”是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所以考虑的需求或期望是不言而喻的。
注2:特定要求可使用修饰词表示,如产品要求、质量要求、顾客要求。
详细版国军标培训.ppt

关注产品——关注过程——关注组织和人
• 质量管理体系:全面吸收了TQM 的思想理念,建立了
一个组织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
•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突出战略、绩效、社会责任
关注顾客——关注产品与环境协调——关注可持续发展
精品文档
3
ISO9000族标准
•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 1979年ISO成立了TC176--质量管理和质
GJB9001A - 2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理解与实施
精品文档
1
培训内容
•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 主要术语 • 标准的引言
• GJB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精品文档
2
质量管理发展历程
• 传统质量检验阶段:
操作者自检——工长检验——专职检验
•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把关——事中把关——事前预防
精品文档
15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七)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 础上。
• 决策的依据:数据和信息分析
– 确保数据和信息足够精确和可靠 – 让决策者能得到数据/ 信息 – 基于事实的分析 – 作出决策并采取措施
精文档
16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八)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 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
• 相互关联的过程或过程网络组成的体系(系统)
• 优化及协调过程,关注关键过程,实现体系的 整体优化
– 过程方法是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基础
精品文档
14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六)
持续改进
•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六性技术课件

8
d)固有可靠性—通过设计和制造赋予产品的,并 在理想的使用和保障条件下所呈现的可靠性。 如:可靠度R(t)、成功概率P(S)、故障概 率P(F)、故障率(λ)、平均故障前时间 (MTT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此外,还有几个与可靠性有关的概念:
e)寿命剖面:产品从交付到寿命终结或退役这段时间内
6
费用
总费用
维修费
研制费
可靠性
• 1.2 可靠性分类
a)基本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 时间或概率。基本可靠性反映产品对维修人力的要 求。确定基本可靠性参数时应统计产品的所有寿命 单位和所有故障。 b)任务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 功能的能力。如:平均致命故障间隔时间(MTBCF)、 任务可靠度R(t)等。 c)使用可靠性—产品在实际使用条件下所表现出的 可靠性。它反映了产品设计、制造、安装、使用、 维修、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用可靠性使用 参数及其量值描述。 如:平均不能工作事件间隔时间(MTBDE)、平均致 命性故障间隔时间(MTBCF)、平均维修间隔时间 (MTBM)、平均拆卸间隔时间(MTBR)
军标体系培训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形成书面文件资 料
形成书面文件资 料
自检专检(首 件)记录
监视和测量设 备及准则
顾客来料验收、 登记、存储、 领发等记录资 料
WI 《仓储物流管
生产和安装作 业指导书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成品出库及安 装交付的质量 检验记录资料
标准要求
监视和测量设备领、 发记录
监视和测量设备校 验记录
4.2 文件要求
图
QP 《文件控制程序》
QP 《记录控制程序》
标准所要求的控制方面
标准所要求的控制方面
4.2.3 文 件控制
4.2.4 记 录控制
5.0 管理 职责
主要职责归属:总 经理、管理代表
不产生程 序文件
形成书面 文件资料
5.4.1 质量目标
公司质量方针政
WI 《目标分解和考核办法》
WI
策释义
QP 《新产品 试制程序》
QP 《采购控 制程序》
标准要求
采购产品信息 确认
标准要求
7.3.8
新
产品试制
7.4.2 购信息
对供方的技术 要求和质量保 证要求
标准要求
QP
采
7.4.4
采
购新设计和开发
的产品
7.5.1
生产和
服务提供的控制
生产计划资料
7.5.4
顾
客财产
7.5.5 产品防护
7.5.7 交付
QP 《信息交流、沟通 和数据分析控制程序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标准要求
6.2.2 能力、意识和培
产生程序文 件
不产生程序 文件
六性培训课件ppt课件ppt课件

可视化维修指南
提供详细的维修指南和示意图 ,帮助维修人员快速理解和操
作。
标准化设计
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和元器件, 方便维修人员替换和升级部件
。
维修性管理
建立维修管理制度
制定维修规程、维修计划和维 修流程,确保维修工作的有序
进行。
维修人员培训
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和考 核,提高维修人员的技能和素 养。
维修性是产品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与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等环节密切相关。
维修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维修性设计
01
02
03
04
预防性维修设计
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预防 性维修的需求,通过公道的设
计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
模块化设计
将产品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便 于快速定位故障和更换故障模
安全性
产品或服务应具备的安全性能和防护措施,保证 人员和设备安全。
可靠性
产品或服务应具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保证正常运 行和使用寿命。
环保性
产品或服务应符合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可维护性
产品或服务应便于维护和修理,降低维护成本和使用风 险。
六性之间的关系
六性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不能孤立地看待和处理。
维修资源管理
公道配置维修工具、备件和设 备,确保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
维修质量监控
对维修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监 控,确保维修质量符合要求。
可靠性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靠性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产品特性可分为固有可 靠性和使用可靠性;按工作性质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按环境条件 可分为环境可靠性和保证可靠性等。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

国军标产品“六性”(产品通用特性)要求的最全解析前言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统称“六性”,这是GJB9001中明确提出做为产品实现策划必须要考虑和满足的要求,是武器装备产品开发中除功能特性外要满足的质量特性。
现在搜集整理了这份资料,为大家详细的解读“六性”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联。
一、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1、六性基础知识1 可靠性1.1 可靠性的由来飞机上的电子管故障1.2 可靠性的发展1.3 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关系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的关系1.4 可靠性的定义与内涵a.规定条件、规定时间、规定功能、能力;b.固有可靠性和使用可靠性;c.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1.5 关联故障与非关联故障责任故障与非责任故障1.6 产品故障浴盆曲线a.早期故障期b.偶然故障期c.耗损故障期2 维修性2.1 基本概念a.维修性和时间相关的概念b.规定的条件、规定的程序和方法c.现场可更换单元(LRU)d.车间可更换单元(SRU)2.2 维修的分类a.预防性维修b.修复性维修2.3 维修级别a.基层级维修b.中继级维修c.基地级维修2.4 维修性要求a.维修性定量要求b.维修性定性要求3 保障性3.1 基本概念a.设计特性、保障资源b.平时战备需求、战时使用需求c.战备完好性d.保障系统3.2 保障性参数可用度3.2 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产品全特性质量特性4 测试性4.1 测试性定义测试性是产品(系统、子系统、设备或组建)能够及时而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降低),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设计特性:测试性是一种设计特性,它既包括了对主装备(任务系统)自身的要求,又包含了对测试设备的性能要求。
4.2 测试性参数a.故障检测率b.关键故障检测率c.故障隔离率d.虚警率e.不能复现率f.平均故障检测时间g.平均故障隔离时间h.平均虚警间隔时间i.平均诊断时间j.诊断有效性等等……现对其中重要参数进行详细讲解:5 安全性5.1 基本概念安全性是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毁坏、重大财产损失或不危及人员健康和环境的能力。
六性培训课件ppt课件ppt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属性, 是产品性能、安全性、耐久性和
经济性的基础。
可靠性是产品在生命周期内稳定 、可靠地工作的能力,是产品设 计、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各
种因素的综合反映。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指通过系统的工程方法,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设计、分析、试验和控 制的一门工程学科。
可靠性工程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的全过程,旨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减少故障和失效的发生。
修性和测试性。
02
保障性工程包括可靠性 设计、维修性设计、测 试性设计和综合保障设
计等。
03
保障性工程的目标是提 高产品的可靠性、维修 性和测试性,降低产品
的使用保障费用。
保障性管理
保障性管理是指对产品使用、 保障和支持产品的系统、程序
、人员和资源的管理。
保障性管理包括保障计划制 定、保障资源建设、保障实
$nuபைடு நூலகம்ber {01}
六性培训课件
目录
• 六性介绍 • 可靠性 • 维修性 • 测试性 • 保障性 • 安全性
01 六性介绍
六性的定义
安全性(Safety)
确保产品、服务和操作过程不会对人员、环境或资产造成 伤害或损害。
可靠性(Reliability)
产品、服务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
测试性工程
测试性工程是指在产品设计、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通过一系 列的工程手段和方法,确保产品或系统具有足够的测试性和 可验证性。
测试性工程涉及到对产品或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可 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全面考虑,以确保产品或系统在 各种条件下都能够进行有效的测试和验证。
测试性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冗余设计相比,容错设计包含的内容更 为广泛,设计中通过采取容差识别、故障检 测、定位、隔离,以及系统重构等手段,提 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目标。
容错设计应当在方案阶段实施,在技术设 计阶段完成。
15
16
17
3
4
5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降额设计 降额设计是指通过降低产品应力或增加产品 强度及安全系数的方法,使产品能够经受所 有预期的使用环境,提高产品的固有可靠性 和安全性。 降额设计的准则应当在方案阶段确定,并落 实在“RMS设计准则”中。
6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电子元器件的降额设计
对大部分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是电应力和 热应力的函数,降低应力条件对电路参数性 能影响不大,但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18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4、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
严酷度:故障模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Ⅰ类:引起人员死亡或系统毁坏的故障; ➢Ⅱ类:引起人员严重伤害或重大经济损失或 导致任务失败的系统损坏的故障;
➢Ⅲ类:引起人员轻度伤害或一定的经济损失 或导致任务延误或降级的系统轻度损坏的故障;
➢Ⅳ类:不足以导致人员伤害、一定的经济损 失或系统损坏的故障,但它会导致非计划性维 护或修理。
电子元器件的电应力为:工作电压除以额 定电压。
电应力=工作电压/额定电压
7
8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机械和结构部件的降额设计 对机械和结构部件,降低应力或增加强度
都是增加了产品的安全系数,可以提高产品 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根据应力/强度干涉方 法,有4种降额设计方法:
增加平均强度;降低平均应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降低应力变化(使用限制); 降低强度变化(加工控制)。
9
10
11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3、冗余和容错设计
(1)冗余设计 冗余设计是通过增加额外的软件、硬件单 元、功能或设备,保证系统发生特定故障 的情况下,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一种设计 特性。冗余设计应当在方案阶段实施,在 技术设计阶段完成。
12
13
14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容错设计(安全性设计技术)
30
31
四、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与分析
(三)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测试性设计工作 ➢被测参数及测试点的选择与配置 ➢传感器选择与布置 ➢指示数据、显示方式 ➢警告方式、告警装置 ➢诊断程序 ➢接口装置(及程序) ➢外部测试设备(ETE),包括专用、通用和自动 化测试设备(ATE) ➢有关测试的规定、程序、方法和技术的文件、手32
采用具有较高固有频率的弹簧冲击隔振器,抗击冲击; 提高强度、减少惯性等。 2、电磁防护: 避开电磁辐射源; 采用金属等结构屏蔽; 采取滤波器等手段。
➢内在安全设计:容错设计,结构设计;
➢隔离措施:物理隔离,如惰性气体隔离,漫水隔离,温 度隔离;
➢闭锁、锁定和连锁:防止误操作;
➢故障-安全设计:单个故障不引起安全事故;
➢安全系数:材料、结构;
➢告警装置:监测与报警;
➢安全标记:警告靠近、触摸、拆卸等;
➢减少和遏制伤害和损伤:防护措施。如安全帽、安全带、 气囊;
33
(四)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安全性分析方法 (1)危险分析技术; (2)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 (3)故障树分析(FTA); (4)事件树分析(ETA); (5)报警时间分析; (6)警示与报警分析。
34
35
36
37
38
(四)安全性设计与分析
危险控制方法
➢能量控制;
27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8、软件可靠性
(2)软件研制过程的主要问题
➢软件需求论证不充分 ➢软件开发过程不规范 ➢软件文档不完整,软件透明度差 ➢软件测试不充分 ➢配置管理不严格
28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8、软件可靠性
(3)提高软件可靠性的工程方法
29
四、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与分析 (二)维修性设计与分析 1、维修性设计 ➢标准化和互换性设计 ➢可达性设计:检查、测试、修理 ➢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防差错设计与标识 ➢人的因素
19
20
21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5、故障树分析(FTA)(安全性、维修性) 故障树分析是通过对可能造成产品故障的硬件、 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故障 树,从而确定产品故障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发 生和(或)其发生概率的一种分析技术。故障 树分析也是产品安全性分析的重要方法。
22
23
40
(五)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自然环境适应性设计:如 3、沙尘防护:沙尘导致部件磨损
增加空气、油、液的过滤器; 过滤器应当易于更换清洗。 4、静电防护:静电对MOS等集成电路造成破环
41
(五)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诱发环境适应性设计:如 1、振动、冲击防护:
采用粘滞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空气阻尼器等阻尼装 置,减少震荡峰值;
24
25
26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8、软件可靠性
(1)软件可靠性的重要地位
美国2000年统计: •软件产品在交付时通产残留15%的缺陷; •软件失效率往往比硬件高一个数量级。
某型潜艇首舰的作战系统: •2001.6-2001.11 陆上联调试验,发生154个故障,其 中软件138个,占89.6%; •2002.5-2002.6 在建造厂做陆上联调试验,发生36 个故障,其中软件31个,占86%。
国军标六性技术与管理培训 (下)
1
第4部分
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与分析
2
四、通用质量特性设计与分析
(一)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1、关键产品的识别与控制 关键产品是指对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性能、
可用性和费用具有重大影响的产品。 关键产品的识别与控制应当在方案阶段实施, 在技术设计阶段完成。
关键产品识别技术主要有:相似产品系统 历史数据分析、安全性分析、可靠性分析、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故障树分析等技术。
➢逃逸和营救:逃逸设施、营救接口。
39
(五)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分析
自然环境适应性设计:如 1、温度防护:冷、热是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媒介
对稳定热源,必须使散热效率与发热效率相等。 材料的热胀和冷缩引起的零件之间的公差配合。 2、潮湿防护:湿气是所有化学损坏因素中重要一员 采取排水和空气循环消除湿气; 采取干燥气除湿; 采用气密部件、密封器件; 采用耐腐蚀、防霉、防潮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