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合集下载

最新-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精品

最新-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精品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非裔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导致了非裔美国黑人作家的双重声音和批评家的复杂理论。

当代非裔美国黑人文学批评家休斯顿··贝克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基于对非裔美国黑人文学文本的话语与文化之关系的考察和研究,将文本的内部构成与外部因素或文本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布鲁斯本土理论。

本文着重探讨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的基本意义、文化哲学思想及其文本阐释的审美维度。


贝克把黑人文本置于黑人文化的传统之中,置于黑人日常生活的体验之中加以考察。

将黑人文学文本重新加以语境化,从黑人的话语实践中透视出文本解读的多种可能性。

贝克十分关注黑人的生活体验和话语表达方式,关注黑人日常生活中的表意特征。

他把黑人音乐,尤其是布鲁斯音乐,视为黑人本土话语的最典型特征,视为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

因此,布鲁斯本土语言研究也就成为贝克文学理论体系的切入点或出发点。

布鲁斯作为爵士乐的一种,最早来自棉花田间的农夫和火车工人之中,由黑人的劳动号子与早期宗教的和世俗的音乐相互影响而形成。

后来为了谋生,歌手们弹吉他和拉手风琴到处乞讨、演唱,逐步向外传播开来。

如布鲁斯的歌手通常站在以铁路的交叉口为象征的背景下演唱。

歌词也非常富有隐喻性。

如《交叉口的布鲁斯》站在叉道口,挥旗让火车走/无人知道我,都从我身边过[1]1。

交叉路口的十字标牌象征着人类生活的复杂性,选择的多向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布鲁斯中的铁路常常被视为经济发展和审美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是有意味的。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研究述评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研究述评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研究述评[理论视野]李权文约5981字小亨利·路易斯·盖茨是美国黑人文学理论发展史第四阶段的中坚力量。

他主张运用西方主流文学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方法,对黑人文学文本进行细读。

盖茨富有创见地提出了把非裔美国文学理论引入美国文学经典的“表意”理论和“黑人性”理论。

本文就国内外二十多年来对盖茨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在该课题上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引言黑人文学理论比黑人文学史起步要晚得多,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表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是“美国黑人民俗文化之根与西方世界的文学样式在美国本土的积淀”。

学术界将黑人文学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教养与自然阶段(1773年-1894年);2,艺术还是宣传阶段(1895年-1954年);3,文化自立阶段(1955年-1975年);4,后现代主义阶段(1976年至今)。

这四个阶段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典型的代表人物。

盖茨和休斯顿·贝克是黑人文学理论发展史第四阶段的中坚力量,盖茨还因为建构黑人文学文化批评话语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美国学术界最杰出人物”。

盖茨以研究黑人文化传统并展示黑人文学为己任,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套有别于主流标准和样式的文学理论。

他主张运用西方主流文学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方法,对黑人文学文本进行细读。

任何文学理论都要以具体的文本为基础,黑人文学理论亦不例外。

盖茨强调黑人文学的文化基础,把其理论框架建构在“黑人土语”基础之上,主要依靠黑人土语和文学传统来阐释黑人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他认为每一文学传统都隐含着怎样解读文本的观念,黑人文学批评理论是由黑人传统自身所产生出来的,据此他推出了“表意”理论和“黑人性”理论。

盖茨于1997年发表了《看待黑人的十三种方式》,讲述了自己丰富的经历和从事事业的动力,其标题来源于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作品《看待山鸟的十三种方式》,因为盖茨在耶鲁大学求学时经常阅读他的诗作,受其影响很深。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

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
学基础观
## 研究背景
布鲁贝克在20世纪初提出的关于高等教育哲学的理念深深影响了学术界的发展方向。

他的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的,认为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个体教育,而是学术体系可以跨越社会和文化的间接成果。

这些理念在其他高等教育哲学家眼中,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成果,在高等教育哲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从历史和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精髓。

同时,我也思考了它对当代高等教育理论(如创新、改革和全球化)的影响和意义。

布鲁贝克的哲学思想也被用于实践,以帮助学者们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独特性。

##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布鲁贝克的学术背景、主要贡献和思想概述;第二部分提出了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三部分讨论了布鲁贝克哲学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影响。

首先,本文建立了布鲁贝克的学术背景,着重介绍了他的主要著作及其对19世纪后期教育思想的影响。

其次,本文为了更清楚地分析他的思想,特别针对他的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梳理出其中对高等教育系统理论体系的重要成分,如整体理论、学习范围与内涵、社会定位、知识分层结构等。

最后,文章又从一个实践角度考虑,即如何将布鲁贝克哲学思想运用于当代高等教育实践中,从而有助于改进教育理论、探索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摘要】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学派,强调展示非裔美国人音乐传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这一理论的背景,探讨了贝克如何通过对南方布鲁斯音乐传统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布鲁斯本土理论。

分析了该理论的概述和核心观点,强调了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接着,探讨了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在音乐界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和意义,指出其促进了本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总结了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的启示,呼吁更多人关注和重视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以维护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

贝克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贝克、布鲁斯、本土理论、背景、概述、核心观点、影响、意义、启示1. 引言1.1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克开始研究并提出了布鲁斯本土理论。

他认为,布鲁斯音乐是美国黑人社区独特的文化产物,它承载着黑人在历史上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传递着黑人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布鲁斯音乐的发展和传播不仅是黑人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也是黑人在美国社会中争取权利和尊严的一种方式。

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学者和音乐人,引发了对黑人文化认同和自我表达的思考。

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启发了人们对黑人音乐的研究和理解,也促进了黑人文化在美国社会中的认可和尊重。

2. 正文2.1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的概述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是对20世纪初期美国南方布鲁斯音乐的研究理论,由美国音乐学家约翰·贝克提出。

该理论主张布鲁斯音乐源自黑人社区的文化传统,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反映了黑人经历的苦难和忧伤。

贝克认为,布鲁斯音乐是在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制度时期形成的,是黑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认为,布鲁斯音乐具有独特的和弦结构和节奏,受到非洲音乐的影响,结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布鲁斯歌曲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表达,常常涉及爱情、失恋、贫困和社会不公等主题。

浅议布鲁贝克学术自由观——读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浅议布鲁贝克学术自由观——读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
人意的地方 。
出是很 明确 的并 列或 递进 关系 ,因此也
很难 回答是 否可 以再 加入 别的标题 或者 要 的联 系 ,就会增加很 多随意性 、偶然 性 ,整个框架 的说服 力就会减 弱。 综上 所 述 ,是笔 者 在 阅读 布 鲁 贝
活的 “ 学术 自由世界 ”展现在读者 的面 减少其 中的一个 或几个 ,标题 问没有必
术 自由合理性的三个支点 ,到学术 自由 的限度 ,到学术 自由与政治 、宗教 的关 系 ,再到学术 自由与学生学 习 自由 、公
本上是讲学生学 习 自由 、公 民 自由与学
术 自由的联 系与区别 。这 三对标题 看不
学枷锁束缚 了学术 思想 ,即使很 松 ,那 他们也是在这个范 围内侵犯 了学者王 国
引用别人 的观点 ,资料非 常详 尽,却很 正 理 解文 章 的要 义。所 以也 许是 本 人 少做进一步 的分 析,读起来让人觉得逻 阅读 的还 不够 深入 或 者学 术 功底 比较
辑衔接有些混乱 , 语言似乎有堆砌之感 , 不知道是否是西方学术界成文的习惯 。 ( 2) “ 学术 自由” 的概念并不明确 。 参 考文献 : [ 1 ]陈何 芳 . 布 鲁贝 克的 学术 自由观述 评[ J ] . 设计艺术研 究 ,2 0 0 3( 5). 浅 ,还 不能完全 理解作者 的深 意。
自由的问题做 了很好 的区分 即 “ 学习 自
由”和 “ 教 学 自由” , 前者 与 学生 有
克在论述 “ 学术 自由”的概念 时,大量 笔 如有神 ”。书只有 多读 多想 ,才 能真
关:选择学什么 ( 选修课程 ) 的 自由, 决
定 什么时间学 和怎样学 的 自由 ,以及 形 成 自己思想 的 自由。 后者与教授有关 选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思考题
➢ 1.简述第二现代性理论及其在风险社会理论 中的地位。
➢ 2.风险、风险社会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 3.风险社会与工业社会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 4.简析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贡献。 ➢ 5.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对于认识我国目前的
社会现实有何积极意义?
三、基本内容:从工业社会到(世界)风险社会
贝克是在“建构论的实在论”认识论基本预设 和“既是……又是……”分析模式以及第二现代性 或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开展风险以及风险社会 的研究,揭示了风险与风险社会所具有的“现代 性”本质与“混合性”特征。
第三节 简要评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丰富而独特、艰涩而 深邃,是当代少有的、极富原创性与启发 性的社会理论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贝克 比吉登斯更敏锐、更准确地把握到了当代 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变迁的实质,贝克也因 此堪称“西方社会理论大师”。
第九章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一节 贝克的生平与主要著述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第三节 简要评论第一节 贝克的生 Nhomakorabea与主要著述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 ), 德国慕尼黑路德维格-马克西来利安大学的 社会学教授,德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 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全球化 理论的专家。
第二节 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
一、认识论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
在《风险社会》中贝克在一种新的认识论 基本预设与分析模式的支配下,创建了 “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并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建构了风险社会理论。
二、理论基础:第二现代性或现代化理论
贝克的《风险社会:走向一种新的现代性》 的标题已经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种观点, 即我们并没有进入所谓的“后现代世界”, 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世界中, 因为现代性 并没有像有些后现代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 被后现代性所取代或已经终结,它在当今 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形式。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贝克

后现代社会理论梳理--贝克
而风险社会的风险一般是不被感知的,并且只出现在物理和化学的方程式中(如核威胁和食物中毒)。换言之,在风险社会中,风险绝不是具体的物,它们是看不见的,也是人的感官感觉不到的。风险社会中,风险源于工业的过度生产,与早期工业风险相比,核物理的、化学的、生态的和基因工程的风险,既不能以时间也不能以空间被限制,又不能按照因果关系、过时、责任的既存规则来负责,与此同时,它们也不能被补偿和保险。因为它们是现代化的风险,是工业化的一种大规模产品,而且系统地随着它的全球化而加剧。
在四个阶段中,关于风险的争论经历了从专家和公众对技术和环境的关注到对社会的制度基础的关注的转变。这意味着风险不再是发生在局部领域中的问题,相反,它使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带来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换言之,在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工业生产的无法预测的后果转变为全球的生态困境,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所谓的环境问题,而是工业社会本身的一种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危机。
(三)风险社会的理论要素
1.风险社会的焦点
贝克指出,从总体上说,风险社会指的是世界风险社会。就其轴心原则而言,它面临的挑战是现代文明制造的危险,它们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无法从社会的角度加以限定。因此,第一次的、工业现代性的基本状况和原则——阶级对立、民族的国家地位以及线性的、技术经济理性与控制的想象等,均被绕过和废除了。
2)风险概念扭转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贝克指出,作为对未来的威胁和诊断,风险拥有并发展出一种与预防性行为的实践联系。风险意识的核心不在于现在,而在于未来。在风险社会中,过去失去了它决定现在的权力,它作为当下的体验和行为之原因的位置被将来所替代,即被那些并不存在的、被建构和虚构的东西所替代。
3)风险陈述不仅仅是事实的陈述,也不仅仅是价值的陈述。
这一广义上的风险概念表明了人们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性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战胜种种副作用。这种体现了控制要求的风险概念是以空间、时间和社会方面的明确界定的后果为前提的,这就是阶级社会的风险性质。由于阶级社会的风险及其后果是限于某个区域的,即只涉及有限的人员范围和有限的地区,因而也就可以通过保险手段予以地域。与此同时,阶级社会的风险是通过我们的感知可以明确感觉到的。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资料学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资料学

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资料学引言1944年,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特·H·贝克在其著作《耕地的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布鲁斯本土理论”(Cultural ecology theory),并提出“资料学”(Materialism)一词来概括其思想。

贝克对于布鲁斯本土理论的阐述奠定了其今天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领域中的地位,并在这些领域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和其资料学思想。

布鲁斯本土理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是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文化群体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因此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习惯。

贝克认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而且不同环境下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会因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

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主张采用综合的历史、人类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科学手段来研究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他认为,这种综合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化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布鲁斯本土理论的研究顺序是,首先考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和要求的满足程度,然后考虑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在考虑适应性时,必须考虑技术、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同时也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对这些变化的适应。

这些适应包括对环境变化的知识、技能和机制等的变化。

布鲁斯本土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适应和变化。

人类通过适应自然环境,不断发展和变化,同时自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这一过程又会影响人类的适应和变化。

布鲁斯本土理论特别强调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资料学贝克在《耕地的理论》一书中提出“资料学”一词,用来描述其布鲁斯本土理论的核心思想。

资料学是一种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常用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材料”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学现象中的作用。

资料学不仅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方面,也关注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

人类社会学现象的物质方面包括社会制度、生产关系、财务关系、技术工具、材料环境等;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包括习俗、信仰、习惯和传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裔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两种种族和两种文化身份)导致了非裔美国黑人作家的双重声音和批评家的复杂理论。

当代非裔美国黑人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HoustonA.Baker.Jr)从“艺术人类学”(philosophyofart)的角度出发,基于对非裔美国黑人文学文本的话语与文化之关系的考察和研究,将文本的内部构成与外部因素或文本的自律性与他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布鲁斯本土理论。

本文着重探讨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的基本意义、文化哲学思想及其文本阐释的审美维度。

一贝克把黑人文本置于黑人文化的传统之中,置于黑人日常生活的体验之中加以考察。

将黑人文学文本重新加以语境化,从黑人的话语实践中透视出文本解读的多种可能性。

贝克十分关注黑人的生活体验和话语表达方式,关注黑人日常生活中的表意特征。

他把黑人音乐,尤其是布鲁斯音乐,视为黑人本土话语的最典型特征,视为黑人文学文本研究的原始依据和文化源泉。

因此,布鲁斯本土语言研究也就成为贝克文学理论体系的切入点或出发点。

布鲁斯作为爵士乐的一种,最早来自棉花田间的农夫和火车工人之中,由黑人的劳动号子与早期宗教的和世俗的音乐相互影响而形成。

后来为了谋生,歌手们弹吉他和拉手风琴到处乞讨、演唱,逐步向外传播开来。

如布鲁斯的歌手通常站在以铁路的交叉口为象征的背景下演唱。

歌词也非常富有隐喻性。

如《交叉口的布鲁斯》:“站在叉道口,挥旗让火车走/无人知道我,都从我身边过”[1](p1)。

交叉路口的十字标牌象征着人类生活的复杂性,选择的多向性、不确定性和流动性。

布鲁斯中的“铁路”常常被视为经济发展和审美发现的潜在可能性,是有意味的象征符号。

这种喻意的可能性来源于火车头的驶动性或推动力,因为它预示着无限的运动性与自由性。

布鲁斯音乐人在音乐中转换或再生产这种能量的原始动力。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布鲁斯作为一种“民族记忆”音乐在美国开始流行。

贝克说:“美国的金融者不仅仅知道铁路有其商业可能性,而且也是黑人音乐的来源之处”[2](p2)。

布鲁斯融合了黑人劳动的歌声、教堂的唱词以及民间的幽默和智慧。

布鲁斯抒情歌曲体现了非裔美国黑人的一种亚文化的追求、理想与忧虑。

布鲁斯既是音乐,又是语言,它渗透了黑人的内心体验和潜意识,如压抑、痛苦与虚幻、遐想等。

布鲁斯极富抒情性、虚拟性、象征性、寓意性、神秘性、互动性和哲理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或审美价值。

同时,布鲁斯也象征着非裔美国黑人民族感的认同。

布鲁斯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显现了在主流文化中边缘文化的生存状态。

贝克说:布鲁斯音乐的存在和发展既有它自身音乐的自律性,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他律性;既有音乐的独特性,又有音乐的互文性。

从布鲁斯的形成与发展的情形来看,它与文学的本质特征有着共通性。

贝克认为文学和布鲁斯音乐一样,都富有隐喻性、虚拟性、神秘性、审美性等主要特征。

同时,文学也和布鲁斯音乐一样,只有通过发现与黑人生活复杂性一致的手法才可以扑捉到黑人生活的真谛。

拉尔夫·艾里森也认为布鲁斯最能表达黑人经验和黑人视野的复杂性。

他把布鲁斯音乐的特点融入到他小说的结构和内容之中。

鲍德温运用黑人土语和布鲁斯艺术创作了《索尼的布鲁斯》和《假如比尔街能够讲话》等一系列作品。

在鲍德温的作品中,布鲁斯体现了黑人民族的痛苦和历史,布鲁斯使人们获得了启示,使人们认识了自我。

贝克把布鲁斯作为非裔美国黑人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言说,从而提出黑人文本解读的阐释范式和典律。

贝克说,他所使用的布鲁斯具有多重意义,每一种隐喻都包容了美国黑人文化的本土性特征。

布鲁斯的诞生标志着美国本土文化的王国里出现了一种具有更强烈的震憾力的音乐,因为布鲁斯表现了黑人精神上与话语权力上的压抑。

布鲁斯音乐是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应对策略。

概而言之,布鲁斯是一种文化存在,体现了非裔美国黑人语言的本土特色、审美特色和意识形态的存在。

布鲁斯代表了一种社会的存在,体现了黑人民族的存在。

可以说,布鲁斯成了非裔美国黑人话语文化的代名词。

二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批评理论。

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体现了他对本土文学的文化哲学反思以及西方当代文论家对他的影响。

1980年在《历程的回顾:黑人文学与批评的问题》中,贝克认为“说话的主体”(Speakingsubject)创造了当代评论者阐释话语或符码。

但在他现在的研究中,他发现是语言(或符码)在“说”主体(Speaking”thesubject),主体被“非中心化了”。

他说: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在探寻非裔美国黑人文学(和文化)独特的东西,我确信在独特的主体性中发现了这种特殊性。

但是经济基础的客观性和后结构主义理论的出现改变了我的观点。

我也确信象征理论和独具特色的象征人类学的思想提供了理解非裔美国黑人表意文化的有效途径。

我发现象征的对应物——实际的或物质的缘由,对于理解非裔美国黑人话语是很有必要的。

……从主体中心到主体去中心,从绝对的象征性到更具有包客性的表意观点的转变,是由方言本土理论的激剧力量使然。

研究这种思想的途径来源于对弗·詹姆逊、海登·怀特与谢尔·萨林斯和其他人的着作的尝试性阅读,因为我从这些学者的观察中获得了不少收益[2](p109)。

贝克认为,方言是一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所特有的一种艺术。

美国奴隶制的物质条件和非裔美国黑人布鲁士音乐的表意特征的结合,作为一个先在基质,在美国产生了一种强大的、本土的创造力。

对经济基础和本土方言的关注,产生了象征型人类学与分析型策略之间的一种张力,弗·詹姆逊称之谓“形式的意识形态”或“作为社会象征性行为的叙事”。

詹姆逊关于历史的非文本性的观点表明,社会或“环境”是一种先在的历史或意识形态的“潜文本”。

这一“现实”不是外在于文学文本,也不是与文本保持一定距离,而是包含在文本之中,成为文本自身固定的或内在的潜文本。

社会往往以“潜文本”的方式存在于作品之中。

他以格雷马斯的符号方阵为例阐释这一观点,符号方阵所建构的意识形态的封闭和所表达的二元对立的运作本身正体现了社会矛盾的表征性投射。

因此,外部现实与文本合二为一,社会矛盾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或以话语的形式存在,而终极的社会始终是缺席的。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诗学”,打通了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的界线,并使“文学的历史叙述”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

同样,历史话语所禀有的那种“诗性”品质,“以其具有文化意义的形式现实化为一类特定的写作,正是这一类特定的写作,正是这一事实允许我们去思考文学理论和历史编纂(historio-graphy)的理论及实践两方面的关系”[3](p43-44)。

贝克说,把詹姆逊和怀特的理论引入非裔美国黑人叙事文本的分析,获得了非裔美国黑人话语中的“潜文本”或“潜文化”,这在以前从未得到有效的关注。

贝克在《美国文学史的重新建构》一文中指出:福科的理论对于美国文学的研究是十分有效的。

“作为一种分析方法,福科的知识考古学认为,知识存在于话语形式之中。

人们可以在这种形式本身中追寻其形式的系谱和发现其形式的规则。

”[1](p17)福柯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权力和压抑的根源,“历史”是经过运作活动之后的产物,其中渗透着权力和经济的力量,历史的“统一性”和“连续性”是一种幻想,真正存在的只是断断续续的话语区域。

任何史学家的批判任务就是让那些被压迫的异己因素诉说自己的历史。

通过福柯,历史又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文学和文化批评的议事日程里,它使人们能够更直接探讨权力、控制、社会压迫和社会歧视之类的问题。

也就是说,它使人们能够更直接地从历史的残酷的、血腥的对抗与斗争中去把握文化。

不仅如此,福柯的系谱学所表现的对必然性的否定和对生活中偶然性的揭示也为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开辟了通道。

贝克认为,由于美国黑人文本产生于一个长期的土语发源地,而此发源地扎根于奴隶贩运和奴隶制经济的历史现实之中,所以黑人的布鲁斯是被压迫文化的产物,它象征着一种范例的“话语”。

布鲁斯是劳动乐曲、团体俗歌(groupsecularsongs)、田间的劳动号子、宗教和声(sacredharmonies)、谚语式的格言、民间哲学、政治批判、下流幽默、哀歌挽唱等许多成分的综合,布鲁斯标志着语言与经济制度、政治等级制度、神学、性行为以及美国黑人生活其它各个方面的交叉。

对于压抑其受害者声音的主流文化的语言,布鲁斯形成了一种语言上反应的源泉。

布鲁斯呈现的是另一种不同于主流话语的历史文化,它是非裔美国黑人真正的历史文化。

它内含了文化支配性权力问题。

因而对这种隐含的意识形态是需要作语境化的分析和解剖的。

而对这种内化的文化支配权力的解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依托边缘种族的文化传统,依据自己的文本特点将其言说方式予以系统化,以形成对这一文本行之有效的批评模式。

三当今,非裔美国黑人文本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文化中依据内心的感悟和体验,象布鲁斯一样以虚幻和隐喻的形式所构成的。

正如亨利·路易斯·盖茨所说:美国黑人传统自起始阶段起就是比喻性的,否则它如何得以生存至今呢?……黑人一开始就是比喻大师:说一件事而意指另一件事,这是在西方文化压抑中求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4](p21)。

贝克曾以邓巴(PaulLaurenceDunbar)的《诸神的游戏》(ThesportofGods)为例,详尽分析了美国黑人小说的虚构话语及其超越传统方式的意义。

贝克说:邓巴的文本力求避免对传统叙述模式的简单重复。

所以,我们可以说,它表明了在早期的小说中就存着一种颠覆性的意图。

它所要颠覆的叙述模式就是所谓的“种植园传统”……他的小说暗含了一种非传统的虚构……尽管邓巴创作《诸神的游戏》的自由度仍在“丈学惯例”的传统之内,然而他的小说的丰富内含则表明,必须超越历史—社会批评传统加以阐释的模式。

[1](P137-138)对这样一种虚幻的小说,显然需要采取相应的解读模式。

而且这一解读模式也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它既可以超越文学体制或惯例所特有的限制,又可以为理论的生成提供选择。

贝克认为:今天的批评家犹如邓巴本人一样,他们必然受制于体制化的话语世界,但是却可以自由表述以前‘难以想象’的意义。

这一思辨的自由表明了一种’无限制’的神话的自由,这也是成功地达到理想形式的重要途径[1](p138)。

黑人美学(AmericanAeathetics)、种族一体化主义(integratism)和重建主义(reconstructionism)等黑人文学批评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黑人的真实的艺术的发展的批评。

所以他提出了对黑人文本要进行“重新评定”(reassessment)和“症侯性解读”(symptomaticreading)的观点。

所谓“症状性解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针对传统的批评话语在小说阐释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批判式解读;其二是依据小说编码和叙述模式所揭示的“症状”来进行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