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合集下载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休谟是18世纪苏格兰的一位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因果关系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因果关系并不是观察到的现象本身,而是我们对自然界运行规律的推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浅析,并探讨其对哲学和科学研究的影响。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什么。

休谟认为,我们观察到的因果关系只是一种习惯性的经验规律,而不是由于必然性或理性原则而存在的。

他认为,人们往往根据过去的经验和观察,以及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来推断未来事件的发生和结果。

而这种推断,并不是由于所观察到的事件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而只是一种主观的习惯性见解。

休谟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他的因果关系理论,就是我们观察到的习惯性的经验规律,并不代表未来事件的必然发生。

我们观察到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的日子太阳会一直从东方升起。

这只是一种我们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而并非真正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必然规律。

基于这一理论,休谟提出了他的感觉论,即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和思维都是由感觉经验所构成的,而因果关系也是由感觉经验所形成的。

他强调了人们对感觉经验的重视,以及我们的知识都是由感觉经验所构成的。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对西方哲学和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因果关系理论挑战了以往对于必然性和理性原则的认识,强调了人们的认识是建立在感觉经验之上的。

这对于后来的经验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经验主义哲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基础。

这一理论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影响。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提醒人们,科学研究需要更加谨慎地区分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际存在的规律之间的关系。

科学研究不能仅仅依赖于习惯性的经验规律,而应该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验证。

这一理论对科学方法论产生了一定的启示作用,引导人们更加重视实证研究和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批评者认为,休谟的理论削弱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的信念,导致了对于世界规律的怀疑和不确定性。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他的因果关系理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不仅有助于理解休谟的思想,还能够为我们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提供新的启发和思考。

我们需要了解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休谟认为,人类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而经验来源于感觉和感知。

在《人类理性的研究》一书中,休谟提出了对因果关系的三大关键观点:首先是关于因果关系的存在形式问题。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并非是一种实在的存在,而是人类根据经验习得的一种习惯性的联想。

其次是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来源问题。

休谟指出,人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经验而得出的,并没有理性的根据。

最后是关于因果关系的确定性问题。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并非具有绝对的必然性,而是一种概率性的关联。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定位和意义。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实际上是对传统因果观念的一种批判和否定。

传统的因果观念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种绝对的必然性,所有的事物运动和变化都是按照固定的规律进行的。

而休谟则提出,因果关系只是一种经验习得的习惯性联想,并不具有绝对的必然性。

这种观点对于观照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出了挑战,也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概率统计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也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还需要分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局限性和争议。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极端的经验主义观点,它否定了理性对于知识产生的作用,也否定了因果关系的绝对必然性。

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片面的,它忽视了理性和经验的统一性。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也受到了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批评和质疑,他们认为,休谟的观点忽视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和绝对必然性,也忽视了理性对于认识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探讨休谟因果关系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

休谟的因果关系论

休谟的因果关系论

事必有 因, 为何特 定 因必有特 定果 , 以及何为 因果本性 , 何 为因果推理信念本性等 问题 。休谟认 为 因果 关 系产 生于思维 习惯 , 因
果信 念产 生于心灵 对恒 常会舍 的感觉印 象有一种强烈和 活泼 的知 觉, 因果 必然性是我们 想象的习惯性转移 。
关键词 : 休谟 ; 因果 关 系 ; 习惯 原 理 ; 因果 信 念 ; 必 然联 系
0 1 3年 第 6月 第2 1 4卷 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e .2 0 1 3
V0 1 . 1 4 No. 2
休 谟 的 因果 关 系 论
岳 缠
( 武警警官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2 1 3 )
摘 要: 在知 识论中休谟将 因果知识 定位 为或 然性知识 ; 进而认 为必然性是 因果 关 系不 可缺 少的 前提 , 从 中引发 出为何凡
官被动地接纳东西 , 推理则 是要超 过感 觉 内容 之外 。正如休
谟所说 : “ 唯一能够推溯到 我们 感官以外 , 并把我们 看不见 , 触 不着的存在和对象报告于我们的 , 就是 因果 关系” 。这表 明因 果推理具有扩展性 , 其结论超 出了前提 的范畴 , 因此它可 以增
加 知识 的 内 容 。

推论 , 这或 许是休谟将 后三 种关 系也作 为知识 之基础 关 系的
原 因。而且我们看到 , 正是 这后 三种关 系之一 的 因果 关 系展 开 了其哲学 的核心 讨论。
在或然性 知识 的三种关 系 当中 , 休 谟根 据它们 是 否是推
理 作 了 进 一 步 工 分 。 他认 为 , 感觉和推理是 不同的 , 感 觉 是 感

休谟的因果学说

休谟的因果学说

休谟的因果学说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

休谟的哲学是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不可知论的哲学体系。

因果学说是体谟哲学的重要内容。

休谟从经验主义和不可知论的观点出发,对因果关系的本性、来源和根据作了详细的论证,其目的是为了把知识局限于感觉经验,用习惯性联想解释因果关系,以使科学知识有益于世界。

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一件事物伴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两件事物之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关联,使得后者伴随前者出现。

休谟在《人性论》以及后来的《人类理解论》一书中反驳了这个理论,他指出虽然我们能观察到一件事物随着另一件事物而来,我们并不能观察到任何两件事物之间的关联。

而依据他怀疑论的知识论,我们只能够相信那些依据我们观察所得到的知识。

休谟主张我们对于因果的概念只不过是我们期待一件事物伴随另一件事物而来的想法罢了。

“我们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而这些事物在过去的经验里又是从不曾分开过的。

我们并不能看透连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些事物的本身,并且发现这些事物总是透过一种经常的连结而被我们在想象中归类。

”也因此我们不能说一件事物造就了另一件事物,我们所知道的只是一件事物跟另一件事物可能有所关连。

休谟在这里提出了“经常连结”(constant conjunction)这个词,经常连结代表当我们看到某件事物总是“造成”另一事物时,我们所看到的其实是一件事物总是与另一件事物“经常连结”。

因此,我们并没有理由相信一件事物的确造成另一件事物,两件事物在未来也不一定会一直“互相连结”。

我们之所以相信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因果关系是自然的本质,而是因为我们所养成的心理习惯和人性所造成的。

休谟认为,哲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考究观念之间联系的原则。

“很显然的,在人心的种种思想和观念之间,有一种联系的原则,而且在它们出现于记忆或想象中时,它们会以某种次序和规则来互相引生。

”他说,在我看来,“各观念间的联系原则似乎只有三种”:其一是“相似关系”,如一张画片自然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在原物上;其二是“时间或空间中的接近关系”,如我们在提一所房中的一间屋时,自然就会来考察或谈论其余的屋子;其三是“原因或结果”,即因果关系,如想到一种伤处,便不由得想到由此引起的痛苦。

休谟的因果关系与经验谬误

休谟的因果关系与经验谬误

休谟的因果关系与经验谬误休谟是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人性,知识及宗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因果关系概念。

他认为,因果关系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确定或必然的,而是通过经验来建立的一种习惯性连接。

这一观点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休谟的思想也被称为经验谬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及其相关问题。

一、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休谟认为,人们常常根据经验中观察到的事件的先后关系,将其中一个事件称为“原因”,另一个事件称为“结果”。

然而,这种观察到的顺序并不足以证明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性。

休谟强调,我们之所以认为A导致B,只是因为我们在经验中多次观察到A和B之间的关系,并建立起一种习惯性的连接。

休谟进一步指出,我们无法通过直观或感官经验来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

例如,我们看到一根火柴点燃并燃烧纸张,我们习以为常地认为火柴是引起纸张燃烧的原因。

然而,根据休谟的观点,我们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火柴和纸张之间的因果联系,我们只能观察到这两个事件在时间上的关系,因果关系只是我们的心智习惯性连接的产物。

二、经验谬误的问题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讨论。

对于他的观点,人们提出了一些反驳和质疑。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果我们无法通过经验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判断和预测事件之间的关系呢?另一个问题是,休谟的经验谬误是否否定了科学研究和因果推理的有效性。

科学研究常常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推断出因果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事件之间关系的理解。

然而,如果我们不能通过经验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我们是否能够依靠经验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推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休谟的影响与启示无论经验谬误的问题如何,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对于哲学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休谟的观点挑战了人们对因果关系的简单和直观理解。

他的理论提醒我们,在判断和预测事件之间的关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观察到的先后顺序,而需要更加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休谟因果关系理论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在他的主要著作《人类本性研究》中提出的一种对因果关系的分析理论。

这一理论可以说是休谟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上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影响。

休谟认为,我们的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经验来获得的。

经验是我们从感观中获取的感觉和印象的总和,是我们思维和理解的基础。

而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也是通过经验来形成的。

休谟指出,我们通过观察到某种事件A之后,还观察到另一种事件B的发生,并形成了A导致B的认知。

这种认知是基于我们在多次经验中观察到A和B之间的关系形成的。

这一观点是休谟哲学思想中关于因果关系的一种怀疑主义观点。

休谟认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得对于因果关系的真正认知,因为我们不能够观察到因果关系本身,我们只能观察到事件之间的常见联系和重复出现的模式。

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只是一种主观的习惯性观念,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性关系。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和讨论,但也对后来的哲学、科学和认知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观点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践提出了重要的挑战和反思,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方法论和科学理论的思考和探索。

休谟的理论也对后来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人们对于认知过程、思维方式和知识获取方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休谟因果关系理论提出了一种对于因果关系的基于经验的分析方法,强调了我们对于因果关系的认知是基于我们的习惯和联想而形成的。

这一观点对于科学研究和认知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和认识世界上的因果关系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逻辑休谟问题

逻辑休谟问题

逻辑休谟问题
休谟的逻辑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归纳推理和因果关系。

1. 归纳推理问题:休谟提出了归纳推理的问题,称为归纳之谬。

他认为,通过观察和经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并不能确保其真实性。

例如,如果我们只看到白天太阳升起和晚上太阳落下的观察,我们可能错误地得出结论说太阳每天都在运动。

这种归纳推理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观察到所有情况,因此结论可能是不准确的。

2. 因果关系问题: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研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他认为,我们无法通过观察到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来确定必然性。

例如,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根火柴摩擦后产生火焰,但我们无法确定摩擦引起火焰的必然性,只能说它们在过去的经验中频繁地发生。

休谟的观点挑战了因果关系的确定性,这引发了许多哲学和科学上的讨论。

总之,休谟的逻辑问题主要涉及归纳推理和因果关系的合理性和确定性。

他的观点对于逻辑和科学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人们对于归纳和因果关系的思考更加谨慎和明晰。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浅析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自然主义者之一”。

他的理论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尤其是在认识论和伦理学领域。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进行浅析。

一、休谟的因果关系观点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

从休谟的角度来看,因果关系是我们从经验中得到的,即我们观察到两个事件发生在一起的经验,并由此得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休谟认为,我们并不能凭借纯粹的理性来得出因果关系的存在,因为我们并不能通过理性推理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

据此,他提出了“因果关系的问题”:即我们如何知道观察到的因果关系是真实存在的?对此,休谟提出了“习惯”这一观点。

他认为,我们习惯性地相信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习惯是源于我们从经验中观察到的重复发生的现象,而并非是由理性所确认。

休谟认为因果关系并非是存在于事物本身,而是存在于我们的习惯中。

针对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有人对其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最显著的批评之一是关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否正确。

一些批评者认为,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过于基于经验而忽视了理性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尽管我们不能凭借纯粹的理性来证明因果关系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完全不存在于事物自身。

相反,因果关系应该是存在于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而非只是我们的习惯或经验。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也引起了一些哲学家对认识论的质疑。

他们认为,如果我们不能凭借理性来认识因果关系,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透彻地了解世界?这一问题也涉及到对知识的本质和获取方式的讨论,而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对这一问题并没有给出很好的解答。

尽管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存在着一些局限性,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也为后世的哲学、科学研究和认识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应该建立在我们的感觉和经验之上,而不是纯粹的理性推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休谟因果关系理论
发表时间:2018-09-18T10:03:57.743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叶文倩马晓媚[导读] 休谟指出因果关系并非像唯理派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理性先验推论的结果,也不像经验派哲学家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他指出因果关系是在类似关系和接近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习惯性联想,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321004)摘要:休谟指出因果关系并非像唯理派哲学家认为的那样,是理性先验推论的结果,也不像经验派哲学家认为的那样,具有普遍性和必然
性。

他指出因果关系是在类似关系和接近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习惯性联想,并不具有普遍必然性。

因果关系理论的实质是通过对这种“恒常联结”状态下的两个对象的观察,心灵就养成一种习惯,使其不必借助任何记忆观念,由于形成了习惯,一般人就很容易由作为原因的对象推到作为结果的对象,从而忽略了因果推理的一系列原则和复杂的心理过程,而断然相信原因与结果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

谟因果关系理论虽然在表面上广为人知,但对其基本内容及历史影响的认识却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质疑,随后也得到了很多哲学家的澄清。

关键词:因果关系必然性经验理性本文将主要考察休谟《人性论》中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并结合《人类理解论》中的主要观点进行研究。

一、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产生的原因
休谟哲学包括因果关系理论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卫•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在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对因果关系理论第一个做详细论证的哲学家就是休谟。

他把经验论哲学贯彻到底,他认为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思想中的习惯性联想。

休谟其因果关系理论对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影响极大,对进行哲学思考也颇有益处。

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产生有其自身的现实原因和理论原因。

(一)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产生的现实原因休谟哲学是16-18世纪、特别是17世纪下叶到18世纪初科学发展状况的产物,因果关系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科技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在力学方面,伽利略和牛顿发现了运动的基本定律和物体相互运动的基本定律。

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渐取代了地心模式。

在生物学方面,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

大约从1690年起至1760年止,西欧处于科学发展的相对停滞时期。

科学的发展状况在休谟哲学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对停滞,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休谟对科学的看法。

这也是休谟否定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原因之一。

在文化背景方面,休谟所处的时代,还是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

(二)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产生的理论原因无论是洛克的观点还是贝克莱的观点,休谟一概予以否定。

他认为这些观点都是存在于经验论哲学中的唯理论的思想倾向。

在经验观察中我们根本得不到原因与结果这种产生与被产生的关系,也得不到上帝的观念。

我们的感官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个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的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

这些简单印象和观念只有通过观念间的联结则形成因果推理。

二、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
首先,体谟认为,尽管一个人有健全的理性。

在遇到一个全新的物象时,即使极其精确并全面地考察了这个物象的各种可感性质,也不能由此推断出它产生的原因和将导致的结果。

理性之所以无助于发现因果关系.是由于原因和结果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事物。

二者没有互相蕴含的关系。

休谟不否认结果在事实上往往是跟着原因来的,但是却否认结果必然地跟着原因而来。

这就摧毁了因果关系的必然性。

他以打弹子为例,因果联系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是事物的恒常“会合”,另一个则是心灵根据习惯而作的联想或推断。

这就摧毁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既然体谟认为因果理念决不是像唯物理论者所说的那样是理性先验推论的结果,那么它是否像经验论者所说的那样是经过经验观察、后天综合归纳的结果呢?对此,休谟同样给于否定的答复。

作为经验论者,休谟坚决主张因果观念的获得必须根据经验,否定一切脱离经验去寻求因果观念的企图。

但体谟认为仅仅根据经验本身是不能获得因果观念的。

因为经验观察其能告诉我们事物。

休谟不仅否定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把必然性本身也归结为主观思想。

他认为,任何事物本身都无所谓必然性,必然性不过是人的思想中的一种决定作用而已。

三、关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质疑与澄清
因果推理历来是发现事物的存在和内在联系的主要方法。

休谟认为,因果推理只是经验现象的规则出现和我们的心理习惯的产物,因果知识没有客观必然性。

所谓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我们的心灵对事件之间恒常出现的前后接续关系和相继关系的习惯性联想而已。

我们可以借因果推理满足生活的需要,却不能说因此获得了对事物的存在、性质和联系的真是知识。

休谟因果关系理论虽然在表面上广为人知,但对其基本内容及历史影响的认识却存在着简单化的倾向,遭到了很多哲学家的质疑。

黎德指出休谟哲学的实质是怀疑主义,是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人的认识的直接对象不是客观外界的事物,而是心灵中的观念。

在当今流行的任何一本哲学词典中,“休谟问题”都被解释为“归纳问题”。

可是,历史事实是:休谟本人大谈特谈的是因果必然性问题,他甚至没有提到“归纳”一词。

不仅如此,首次提到“休谟问题”的康德大谈特谈的主要也是因果必然性问题。

把“休谟问题”重述为“归纳问题”,这是波普尔的功劳。

波普尔认为“休谟关于归纳的逻辑问题比他的因果问题更深刻。

现代众多哲学家关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诠释,为我们正确理解休谟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帮助。

在理解休谟的因果理论时,至关重要的是弄清楚他考察因果性问题的真实意图以及他究竟怀疑哪些东西,肯定哪些东西。

艾耶尔曾指出:“在休谟的哲学中,因果理论的影响最为深远、最为广泛,这个理论常常受攻击,也总是被误解。

我要论证的是虽然休谟的许多观点在细节上易遭受政击,部分原因是他错误地坚持追溯观念的根源,部分原因是他过分地简化事实,但他的基本原则不仅不容异议,而且完全值得信任。

” 艾耶尔的提示是很有代表性的。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践中,人们相信凡事皆有原因,并且按照自己的因果知识行事,根本不会对它们的根据不会有任何疑惑。

沃尔夫指出:“为了防止某些常见的对休谟观点的误解,必须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休谟并不彻底批判对因果联系的信念。

相反,他认为,因果性是知觉和观念间的一种自然的关系。

正是求助于这种自然的、精神的因果性,休谟才成功地把因果性解释为外界对象间一种哲学的或解释性的关系。

休谟并未妄称,已经否证了外界对象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休谟因果关系理论产生有其一定的科学发展背景和文化背景等时代背景,并且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如果对因果关系的理解单纯地停留在将其至于与主体毫不相干的地位,那么,我们关于因果关系的理解可能正如休谟所说的,因果关系不可能是一种必然性而仅仅是一种概然性。

关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考察,深入了解现代众多哲学家关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的诠释,我们可以了解休谟因果关系理论在认识论领域、心理学领域以及科学探索中都是就有积极影响的,促进了人们对日常思维的反思,促进了科学认识的进步,但是对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并非是无懈可击的,我们通过一定的分析与论证,可以发现其因果关系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失误。

对于休谟因果关系理论我们应该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知识理论等方面来科学辩证看待,做到全面正确地理解休谟因果关系理论,而非简单片面理解。

参考文献
[1]罗中枢.人性的探究——休谟哲学述评[M].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
[2]巴里•斯特德.刘建荣等译.休谟[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
[3]安英俊.论托马斯黎德对休谟怀疑论的质疑[J].历史哲学.第289期
[4]江雪莲.人性的注疏——休谟因果论的人性论特征和心灵哲学倾向[J].浙江学刊.2010年03期
[5]邓晓芒.康德论因果性问题[J].浙江学刊.2003年03期
[6]刘兵,徐杨.戴维森对休谟因果理论的分析与批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