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认知语法的符号性特征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种新范式, 它包含许多不同的理论、方法及研究课题。
认知语言学肇始于20 世纪70 年代, 80 年代中期以后其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语言学中的许多领域, 如句法、意义、音系以及语篇等。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是1989 年春在德国杜伊斯堡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以及1990 年出版的5认知语言学6杂志。
自诞生之日起, 认知语言学就把自己置于认知科学这一大学科中, 与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神经科学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并逐渐成为当代语言学中的一门显学。
在过去20 多年里, 认知语言学研究在几个重要领域里已卓有成效, 如范畴化、概念隐喻、转喻、多义性、拟象性以及语法化等( 参见文旭1999, 2001) 。
尽管认知语言学家内部在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别, 但他们的研究目标和基本原则有许多共同之处。
为了进一步理解并准确把握这一新的认知范式, 本文拟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研究方法作一些解释与探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语言是人类表达观念和思想的最明确的方式之一。
从/ 表达观念和思想0的角度来研究人类语言, 这种观点就是通常所说的/ 认知观0。
这种观点认为, 语言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 而认知系统由感知、情感、范畴化、抽象化以及推理等组成。
这些认知能力与语言相互作用并受语言的影响,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语言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表达或交流观念和思想的方式。
当代语言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对认知现实主义( cognitive realism) 的承诺, 即确认语言是一种心理或认知现象。
语言学诸多门派都以探索隐藏在大脑中具有普遍性的人类语言机制作为终极目标, 换句话说, 语言分析的目的不只是描写人们的语言行为, 而是解释引起语言行为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 揭示语言行为背后内在的、深层的规律。
像乔姆斯基、杰肯道夫(R. Jackendoff) 、兰格克(R. Langacker) 、雷科夫(G. Lakoff) 、比尔沃思(M. Bierwisch ) 以及赫德森(R. Hudson) 这些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 他们的研究都具有这一目的。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言与符号 3、语言符号的特点
任意性
线条性
强制性和可变性
思考与练习:
指鹿为马的故事: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想造反,怕别的臣子 不附和,就先试验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马。”二世 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问旁边的人,有的不说话, 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杀了。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水、窝头(water)、滴漏 日本、一本、二本 玉米(棒子、苞米、珍珠米、老玉米、苞粟)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玫瑰花,热水瓶,电源线
√
花玫瑰,水热瓶,线源电
×
从词的组合上看,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 词的组合是非任意的,可论证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强制性
句子
上层
词
底层
语素
音系层-音素、 音位、音节
无穷 成万 成千 几十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层级性
ʨin55 thian55 ɕia51 u214 uo214 mən35 iau51 ʂaŋ51 san55 ʨie35 kə51
今 天 下 午 我 们 要 上 三 节 课。
音系 语素
某些语言符号或单位 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 节上可以互相替换且 替换后结构关系不变。 这些符号彼此间的关 系叫做聚合关系。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b
p
g
u
k
m
a
h
声母可以跟不同
f
举例说明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举例说明语法的性质和特点语法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语言中单词和短语的正确使用方式和组合规则,使得交流变得准确和理解。
语法的性质和特点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说明,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语法的性质是规范性。
语法起源于对一种语言的规则进行总结和规范的过程。
语法规定了一种语言中哪些元素可以一起使用,哪些不能,如何进行正确的语法构建。
例如,在英语中,定冠词“a”和不定冠词“an”是用来修饰名词的,而不能单独使用。
如果说“a cat”是正确的,但“a an”就是错误的。
这表明了语法对语言使用的限制性。
第二,语法的特点是可变性。
语言是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产物,语法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语法有一些差异。
例如,在英美英语中,对于表示过去完成时的句子,英国人通常使用“have”和过去分词的结构,如“It has rained”,而美国人更倾向于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如“It rained”。
这种差异反映了语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三,语法的特点是系统性。
语法是一套体系化的规则,通过这些规则,人们可以准确地构建和理解句子。
例如,在英语中,主语通常出现在谓语动词前面,宾语常常跟在谓语动词的后面。
这种系统性的规则使得英语的句子构建和解读变得更加简洁和一致。
第四,语法的特点是层次性。
语法规则是按照层次进行组织的。
语言中的最小单位是词汇,而由这些词汇组成了短语和句子。
短语和句子的组合方式又受到更高层次的规则的控制,如句子组成的方式必须符合语法的要求。
例如,英语中的陈述句通常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而这三个成分又由更基本的功能词汇组成。
这种层次性的结构使得语法的学习和运用更加系统和有序。
第五,语法的特点是多样性。
不同语言中的语法规则有着差异,体现出多样性。
例如,在汉语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的后面,而在英语中,宾语通常放在动词的前面。
这种多样性反映了不同语言在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上的区别,丰富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浅析认知语法的符号理论

浅析认知语法的符号理论作者:吕晓娟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20期摘要认知语法的代表人物Langacker提出语法不具有自主性而是具有象征性,并且用象征单位这一工具来描述语法现象。
本文分析了象征单位对语法的描述及对汉语和英汉互译的启示,认为符号理论和象征单位虽然不能完全应用于汉语,但是为英汉互译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考。
关键词符号理论象征单位自主性中图分类号:H04文献标识码:A1 引言认知语法是对Ronald W. Langacker语言研究方法的专指,主要是针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
自从乔姆斯基发表了Syntactic Structures,提出语法是独立于意义的,句法自主性理论在生成理论学派中就成为了基本的信条。
Ronald W. Langacker 针对语法自主性理论提出不同意见,其认知语法认为语法不具有自主性而是具有内在的象征性。
Langacker认为,语法大部分是有理据的,而不是任意的,但是并不是完全可以被推测的;语法模式和语法限制并不依赖于绝对的可预见性,而是要用语言进行明确清晰的阐述(Langacker,2002:290)。
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法是自主的。
2 认知语法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语言学教授Ronald W. Langacker创导的认知语法是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之一,坚持语法不是自主自足的,而是连接语义和语音的符号结构。
相对于以前的语法,认知语法是一个创新。
以前的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自主的符号系统,语言能力独立于其他的认知能力;句法是一个自主的形式和规则系统,独立于语言的词汇和语义部分。
认知语法就是在否定上述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
认知语法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认为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影响的。
认知语法主要阐述了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种种认知方式是如何形成和约束语法构造的。
认知语法研究的新思路主要包括:(1)语言和句法不是自治的,具有体验性。
举例说明语法性质的概念和特征

举例说明语法性质的概念和特征语法性质是指语言规则和结构的特定属性,其可以包括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
语法性质的概念和特征在语言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组织原则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法性质的特征:1.形式化规则:语法性质是通过形式化规则来描述的,这些规则可以用数学符号或语言学记号来表示,具有清晰的结构和规范。
2.适用范围广泛:语法性质适用于所有语言,不同语言在结构和规则上可能不同,但都有自己独特的语法性质。
3.体现语言的组织性:语法性质是语言的组织原则,它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内部结构和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
4.语言的基础:语法性质是语言的基础,没有语法性质就无法构建有效的语言系统,也无法准确理解和表达语言信息。
5.变化和进化:语法性质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语言使用的变化和进化,语法性质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6.语言的特征:语法性质反映了语言的特征,通过语法性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特点和特征。
二、语法性质的例证:1.词法特征:词法是语法性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单词的形态、构词法和词汇意义。
例如,在汉语中,动词后缀“了”表示动作的完成或变化,如“看”和“看了”。
2. 句法特征:句法是语法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句子的结构、成分和语序等。
例如,在英语中,一般句子结构为主语+谓语+宾语,如“I eat an apple”。
3.语义特征:语义是语法性质的一个关键方面,它研究句子的意义、词语的含义和逻辑关系等。
例如,在汉语中,“爱”表示喜欢或关心,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4.语用特征:语用是语法性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研究句子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
例如,在口语交际中,“你吃了吗?”既可以是询问对方是否吃饭了,也可以是客套话。
综上所述,语法性质是语言规则和结构的特定属性,其包括词法、句法、语义等方面。
语法性质的特征包括形式化规则、适用范围广泛、体现语言的组织性、语言的基础、变化和进化、语言的特征等。
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

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特点研究一、引言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表语言和符号语言三大类,这三者中最抽象、最能体现数学思维的便是数学符号语言。
数学符号语言的抽象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符号单个元素的抽象性上,更表现为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的抽象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法的解释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
”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便是数学符号语言的结构方式。
数学符号语言脱胎于自然语言,那么,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有怎样的关系?二、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的关系(一)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的相通之处从数学符号语言从它的演变来看,教学符号语言是自然语言的一部分,但从逻辑上来看,它又有人工语言的特点。
蒙太格在《普遍语法》中认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没有实质区别,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在结构规律方面是相通的。
简而言之,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有相通之处。
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一样,都是随着符号(文字)的产生、发展而日益完善。
在很多情况下,数学符号语言的词、句是可以与自然语言进行结构上一一对应的,例如:“Rt∠”(直角)就是“Rt”(直的)与“∠”(角)的组合,就是“直的角”也就是“直角”;“∵∥,∥,∴∥”即“因为……,所以……”这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完全相同;“6>5”读作“六大于五”,而“A+形容词+于+B”的语法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也存在。
(1)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2)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二)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与自然语言的语法的分化之处自然语言的语法为数学符号语言语法的早期构建提供了基础。
随着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思维所要求的严密性、高度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得数学符号语言的构造更加精密与抽象,数学符号语言的语法特点也逐渐区别于自然语言而显现出来。
自然语言是呈线性排列的,词序、语序的变化通常是前后调换的(在空间形式上,由于排版的不同,前后位置不一定指左右、也可能指上下,如在古代,汉字是上下排列的。
语言的符号特征与结构特征

语言的符号特征与结构特征
一、语言的符号特征
1、能指、所指(索绪尔)
能指: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
所指:语言符号中由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
2、“约定”和“任意”
3、“不变”和“可变”
二、语言的结构特性
1、“线性”和“离散”(基础条件)
线性:从语言符号一个接一个出现的角度看,语言符号的结构必须是按照时间顺序成一条线的样子排列。
离散:因为语言符号是一个又一个出现的,所以语言符号又可以分解还原成原来的一个一个的符号。
2、“层次”和“层级”子系统的内部成分都是按照“层次”组合的,每个子系统之间都有严密的“层级”关系。
3、“聚合”和“组合”
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
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及互相关联的组合在一起的语言单位的关系。
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

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 记号、标记。符号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 一定形式和一定意义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 符号,都要有一定的外在形式,这样才能让人知道它的存 在,同时还要让人知道它的意义,这样它才有存在的价值, 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其外在形式 是一种色彩,意义是红灯表示停止,绿灯表示通行。
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 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 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 比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的三个单位,分别可以用 “他们”、“做”、“菜”来代替,代替后组合关系不变。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语言能力 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 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 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 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
从语言内部结构特征看,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义结合的 符号系统。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全书的核心理论. 重点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语言结构的二层性:讨论的是:语言中如何以几十个音 位有层次地组成各级语言结构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 直至能说出无穷无尽的话语,探索语言中“以少驭多”的奥 秘。 二是语言运转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讨论的是:语言中的 各级结构单位如何运转,解释人们何以能灵活地运用有限的 规则造出无穷无尽的话语的奥秘。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讨论的是语言结构单位的运转规律,因 而成为全书的指导思想,以后各章,无论是讨论语言系统的 各个侧面(语音,语法,语汇等),还是语言的演变,都是围绕 着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展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 其 人 类 的 认 知能 力之 间存 在 着 密切 的联 系 , 对 语 言 现 象 的 深 入 分 析 离 不 开 层 次 的 目标 , 其 他 的 字 成 为 本 层 的 背 景 ; 他 的 字 同 时 成 为 第 二 层 次 的 且 人 类 的认 知活 动 。 因此 , 知 语 言 学 是 从 认 知 的 角 度 描 述 语 言 知 识 、 言 目标 , 白色 的 底 衬 为 背 景 。 感 觉 上 的 “ 形— — 背 景 ” 构 同 样 映射 到 语 认 语 而 图 结 习 得 和语 言使 用 的一 门学 科 。 认 知语 言 学 的核 心 内容 是 认 知 语 法 。在 认 知 语 法 出 现 之 前 , 些 语 法 一 言中。如 :
、
认 知 语 法 的 基 本 假 设
与传统的语言理论 相 比 , 知语 法在研 究 目标 、 关注 的语 言材 料。 认 所
所 提 出 的 问题 和 证 据 的 可 靠 性 方 面 很 不 相 同 。 Ln akr 出 了 认 知 语 法 age e 提 的一 下 三 大 原 则 : 且 , 义 结 构 建 立 在 约 定俗 成 的 意 向 基 础 上 , 据 只 是 结 构 而 得 到 描 述 。 语 根 原 N - , 法 ( 句 法 ) 不 形 成 一 个 自足 的形 式 表 征 层 次 ; 反 , 法 - 语 或 并 相 语
言 , 其 本 身 的心 理 假 设 前 提 。 有
一
由于 感知的角度不 同, 同一 客 观情形 在脑 海 中会形 成不 同 的主观心 理 映
象 , 而 影 响语 言 的表 达 形式 , 终 影 响语 法结 构 , : 从 最 如
a .Th o fso e e ty d wn r s e r o l p s g n l o wa d . b T e r o lp sg n l wa d . . h o f so e e t up r s y
形 式 主义 学 派 认 为人 生 来 具 有 言 语 能 力 , 特 征 融 合 于 语 法 之 中 , 法 生 其 语
cX rsmbe 在 语 义 上 不 等 于 . ee ls Y.
d Y r s mb e X. . e e ls
这两组例 , 显 突
【 键 词 】认 知 语 法 关
符 号性
图 式
随着注意力方向的 不同 , 图形 、 景之 间可 以相 互转换 , 背 原来 的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与认知科学 的交 叉学科 , 它根 据我们对人 类心 智 成不变的 , 背景可能变成 目标 , 而原来的 目标可能退位到背景的地位。 ( u a n ) 理 解 来 解 释 自然 语 言 的 结 构 特 征 ( 括 音 系 的 、 法 的 、 h m nmid 的 包 句 语 “ 形— — 背 景 ” 构 会 同 时具 有 不 同 的层 次 , 一 个 层 次 上 的 目标 会 图 结 在 义 的等 所 层 面 的 特 征 ) 及 自然 语 言 的 使 用 规 律 。认 知 语 言 学 是 现 代 语 言 以
謦 警 唪
浅 谈 认 知 语 法 的 符 号 性 特 征
◆刘 蕊
( 上海大 外国 语学院 )
【 摘要】本文在 阐述认知语 言学的基础上 , 以具体言语行为为例 , 对认知语 法 的基 本假设进 行分析 , 出语 言在本 质上是一 种符号 系统 指
并 论述 音位 和 语 义之 间的 符 号 图式 问题 。
人 类 的 思 维 能 力 总 是 不 满 足 于 停 留 在 感 知 的 层 面 上 。 人 类 善 于 把 感 在本质上是符号性的 , 由语 义结构 的规约性符号过程构 成。 原 则 三 , 法 和 词 库 之 间 不 存 在 任 何 意 义 上 的 区 别 。词 库 、 法 和 语 知 到 的 目标 进 行 分 类 , 成 不 同 的 范 畴 , 而对 目标 进 行 范 畴 化 , 语 言 结 语 词 形 从 如
a句 是 由 上 而 下 的 鸟 瞰 , b句 则 是 由 下 而 上 的 仰 视 。 同 样 的客 观 现 而 侧成峰 ” 主观意象。 的 2 范 畴 — — 概 念 化 .
由于 人 的观 察 角度 的 变化 而 形 成 不 同 的主 观 感 觉 , 而 产 生 “ 看 成 岭 从 横 原 则 一 , 义 结 构 并 不 具 有 普遍 性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语 言 而 异 ; 语 它 而 象 ,
成 正确 的句 子 , 而 构 成 语 言 。 语 言 能 力 不 受 使 用 者 本 人 及 其 使 用 目的 的 的 成 分 也 完 全 不 一 样 。 在 a和 e中 的 x 是 图形 , 从 Y是 背 景 , 为 X 提供 参 照 Y
影响。认知语法则通过 内省 、 观察 、 实验等 方法 。 从人类 的认知角度 分析语 点 , 是 相 对 于 这 一 参 照 点 来 定 位 和 评 述 的 , 为 认 知 中突 显 对 象 。 同 时 , x 成
aX e ul Y. 语 义 上 不等 于 . q a 在 s
b Y q a sX. . e u l
学派忽视 并否认语言 的认知特征 , 为语 言独立 于人 类的认 知之外。行 为 认 主义学派从现实 的语言材料 出发研究语 言 , 对语言 的分析仅 限于 描述实 际 出现的不 同语言 形式 , 不考虑 说话者 的感 受、 图 以及 概念 的形成 过程 。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