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美洲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美洲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精品学案——美洲学案

美洲学案

区域定位及基础知识分析:

一、北美位置:①标注20°N、

30°N、40°N、50°N;经线:

80°W、100°W、120°W

②、标注北冰洋、大西洋、太平

洋、墨西哥湾、西印度群岛及格

陵兰岛。

③标注海岸山脉、落基山脉、阿

巴拉契亚山脉、中央大平原及拉

布拉多高原,概括北美洲地形特

点并解释北美西部高大山地的

形成原因。

④标注北美五大湖、密西西比

河、圣劳伦斯河及巴拿马运河。

⑤结合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读出北美洲的主要气

候类型,概括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读右图熟悉北美气候类型分布:A B

C D E F 其中D

分布特点及成因?

二、美国:

标注美国的主要城市:纽约、底特律、芝加哥、华盛顿、

旧金山、洛杉矶、休斯顿。

M40°

比较美国东北工业区、南部工业区与西部工业区的工业发展条件。

三、南美洲

1.在图中画出50°W 、60°W 、70°W 、80°W 经线及0°、10°N 、20°N 、30°N 、40°N 纬线。

2.在图中标出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西印度群岛、加勒比海、尤卡坦半岛、火地岛。 3.填写墨西哥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4.找出主要国家: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等

5. 说出图中A 、B 、C 、D 、E 、F 及A1、A2的气候类型和

成因。

课堂探究一、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得梅因位于美国“玉米带”中,

这里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牧草和麦类,

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用这些农业产品加

工成精饲料来发展养畜业。因而,该玉米

带现已成为“玉米——大豆带”和“玉米

——肉畜带”。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

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北美地区工业的发

展。匹兹堡成为美国“钢都”。20世纪50

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

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从25%下降至

12.4%,1978~1987年制造业失业人数累

计达10万人以上。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使之由“没有屋顶的地狱”演变为“知识城”。

(1)比较图中纽约、兰辛、得梅因三地此时温度高低,并分析影响各地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2)联系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分析美国“玉米带”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优越性。

(3)结合材料,分析匹兹堡向“知识城”演变的主要原因,并简述矿业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课堂探究二、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R河下游的水文特征。

(2)O地位于世界最干旱的阿塔卡

玛沙漠中,试分析该地极度干旱的原

因。

(3)圣保罗主要工业部门有汽车制

造工业、纺织工业、化工业和钢铁工

业,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它就是巴

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所知识

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汽车工业基础条件。

(4)F处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农业地域类型属于。试分析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美洲练习题

下图是“沿49°N的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

1.上图所示区域中,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2.图中④地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暴风雪 B.飓风

C.沙尘暴 D.酸雨

3.下列有关图示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地比⑥地多地震,且①地比⑥地大陆架狭窄

B.②地因西风溯河而上受山地抬升,降水量较大

C.③地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⑥地渔业资源丰富

D.④地和⑤地均是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读下图,完成4~5题。

4. 关于A、B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

称分布③B区域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④A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A、B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 B.地形 C.气候 D.植被

读下图,完成6~7题。

6.图中字母M、S、N、W分别表示( )

A.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热带雨林、综合性工业

中心

B.谷物种植业、热带雨林、经济作物种植业、综合性工业

中心

C.谷物种植业、综合性工业中心、热带雨林、经济作物种

植业

D.热带雨林、经济作物种植业、谷物种植业、综合性工业中心

7.该国广阔的平原地区并不是其主

要的经济区,其制约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人口密度

C.植被状况 D.水文状况

读某运河图,回答8--9题.

8.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90千米 D.240千米

9.该运河()

A.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航线 C. 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 .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读下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0-11题。 10.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A .东北风

B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 .盛行西风

D .潜水补给河水

11.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季节分别是

A .冰雪融水 冬季

B .大气降水 冬季

C .地下水 春季

D .大气降水 夏季 读下面区域图,完成12—13题

12. 有关甲处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暖流的影响

B .地中海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 .热带沙漠气候——沿岸寒流的影响

D .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环流的作用 13.能反映乙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 )

下图为某地区部分港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导致a 港口解冻日期比其他港口晚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经度

C .纬度

D .洋流

15.b 、c 、d 三港口封冻期由长到短排序正确的是( )

A .c>d>b

B .d >c>b

C .c>b>d

D .b>c>d

图4为某大陆多年平均1月、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16~18题。 16. a 月,甲地气压值最可能为

A. 1008

B. 1012

C. 1020

D. 1024 17.b 月,乙地多吹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西北风 300

400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植被分布

C. 地形起伏

D. 洋流分布

达喀尔拉力赛是世界上最严酷和最富有冒险精神的赛车运动。第34届达喀尔拉力赛于2012年1月1日在南美三国举行。读图8回答19-20题。

19.选手沿途遇到的最多“险境”,可能是:

A.繁密雨林 B.干热荒漠

C.泥泞沼泽 D.冰天雪地

20.关于图中西海岸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向由低纬到高纬 B.增加了沿海湿、冷程度

C.该洋流属于寒流性质 D.加剧了沿岸地区水循环

读图,回答21~22题。

21.有关图中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叙述,正确

的是()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

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2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叙

述正确的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

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出口

羊毛最多的国家

D.②地所在国家大豆出口量居

世界前列

下图是世界某大陆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3—24题

23、该大陆内部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①地沿岸为寒流,降温减湿 B.②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C.③地形区南北纵贯,冬夏气流畅通无阻 D.④东部沿岸为暖流,增温增湿

2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板块消亡边界 B.②地形区形成于新生代

C.③是世界玉米的主要产地 D.④地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美洲练习题答案

1-5:CACCB 6-10:ACBCC 11-15:BBDCA 16-20:CBABC 21-24:BDCA

课堂探究一、(1) 纽约>兰辛>得梅因原因:纽约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且海拔为三地最低,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最高;得梅因地处内陆大平原,深受冬季风影响,气温最低;兰辛地处五大湖之间,受湖泊影响,气温较高

(2) 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生产农业生产活动;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收入稳定。

(3) 演变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高失业率等

途径: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科技,改善交通;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课堂探究二、(1)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径流量大;水位(径流)季节变化较大,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地处平原,流速缓慢。

(2)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岸秘鲁寒流和离岸风的影响,降温减湿;位于东南(低纬)信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3)钢铁工业发达(钢铁、化、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越;汽车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

(4)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美洲练习题答案

1-5:CACCB 6-10:ACBCC 11-15:BBDCA 16-20:CBABC 21-24:BDCA

课堂探究一、(1) 纽约>兰辛>得梅因原因:纽约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且海拔为三地最低,受冬季风影响小,气温最高;得梅因地处内陆大平原,深受冬季风影响,气温最低;兰辛地处五大湖之间,受湖泊影响,气温较高

(2) 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生产农业生产活动;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收入稳定。

(3) 演变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高失业率等

途径: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科技,改善交通;发展循环经济;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课堂探究二、(1)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径流量大;水位(径流)季节变化较大,汛期在夏季;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地处平原,流速缓慢。

(2)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沿岸秘鲁寒流和离岸风的影响,降温减湿;位于东南(低纬)信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

(3)钢铁工业发达(钢铁、化、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越;汽车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

(4)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有优良的天然牧场;地广人稀,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拉丁美洲与巴西导学案教学文案

拉丁美洲巴西导学案 【学法指导】:1.先读自主学习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并在教材上进行标记,如有不懂地方用红笔画出。同学要认真完成自主学习部分,尽量完成合作探究部分。 2.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完成合作探究部分,先自主思考,形成思路,并在学案上记录,后课堂上合作探究。 【学习目标】: 1、读图说出拉丁美洲及巴西的地理位置。 2、说出拉丁美洲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以及地形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 3、说出拉丁美洲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重点难点】 1、拉丁美洲的组成和位置 2、西高东低,交错分布的多种地形 3、湿热的气候特点(难点) 4、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自主学习】 1.拉丁美洲的范围包括哪些?并简述拉丁美洲的位置。 2.简述麦哲伦海峡和德雷克海峡的地理位置。3.简述中美地峡和巴拿马运河的地理位置,并说明巴拿马运河的地理意义。4.拉丁美洲的地势有什么特点,东西部地形有什么特点? 5.拉丁美洲受地形影响下气候如何分布? 6.为什么拉丁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7.拉丁美洲有哪些丰富的资源? 8.拉丁美洲居民的种族怎么独特,哪种人种占得比例大? 【探究新知】 思考一:拉丁美洲分布面积较广的气候类型有哪些?分析形成原因。

思考二:为什么南美洲的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思考三:试比较拉丁美洲与非洲气候类型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思考四: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原因。 思考五:南美洲40°S以南安第斯山以东为温带沙漠气候成因。思考六:1.描述亚马孙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考七:你认为亚马孙河内河航运是否发达,为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链接】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2019高三英语二轮练习学案3:m10unit4

2019高三英语二轮练习学案3:m10unit4 课题:M10U4reading Teachingaims: 1.readaboutcybercrime 2.mastersomephrasesandlanguagepoints 预习: Step1Fastreading Gothroughthepassageasquicklyaspossibleandtrytofindanswerstothethreequestionsinp artAonPage50 1.AccordingtotheCouncilofEurope,owmanytypesofcybercrimearethere? 2.HowmanycompaniesandgovernmentdepartmentsweresurveyedbytheComputerSecurityI nstitute? 3.Whatisthesolutiontocybercrime? Step2Detailedreading ReadthepassageasecondtimeandcompletePartC1 1.Whatisthedefinitionofcybercrime? 2.Canyounametwoexamplesofcybercrime? 3.Whatisfraud? 4.AccordingtotheCouncilofEurope,whoisaffectedbycybercrime? 5.Whyismostcybercrimeagainstcompaniesnotreported? 6.Whyarecybercriminalsalmostimpossibletocatch? 7.Whatdogovernmentsneedtodotofightcriminalswithcomputerskills? Step3Generalidea PartI() PartII() PartIII() PartIV() Task1 1.theoreticaladj.理论上的 2.offencen.犯罪;冒犯 3.hatredn.憎恨 4.identifyvt.认定;识别,鉴别 5.classificationn.分类 6.accuracyn.精确,准确 7.annuallyadv.每年8.cooperationn.合作 9.technologicaladj.科技的10.revisionn.修改,修订 11.applicantn.申请者12.definev.给...下定义 13.architecturaladj.建筑上的14.creator创造者 15.similarlyadv.同样的,类似的16.apologyn.道歉 Task2 1络犯罪2指,涉及,参考 3.将…分成四类 4.侵犯知识产权和违反版权法 5.进行调查 6.不愿意… 7.通过/制定法律8.允许某人做… 9.充当10.处理 11.进行调查12.未经许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经济文明史 专题四 古代著名的工程 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经济文明史专题四古代著名 的工程新人教版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大运河、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等直到今天仍倍受世界人民的推崇,万里长城更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少工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是伟大中华文明的代表。 ●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的重要工程及作用,正确认识他们在世界文明上的地位。 2、掌握元代运河、京杭大运河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关系。 3、联系南水北调工程,明确南水北调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并分析华北平原供水紧张的主要原因。南水北调是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改变水的空间分布;是利用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化害为利。我国已修筑了“引滦人津”、“引滦人唐”、“引黄济青”工程,开始改善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4、联系有关时事,了解要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围绕洪水的威胁,确保堤防不决口;围绕水资源紧缺问题,保证河道不断流;围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实现污染不超标;围绕泥沙淤积问题,确保河床不再抬高。 5、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十五”期间,要把节水放在突出地位,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价体制,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和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污染防治,搞好污水处理和利用。加紧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 ●知识梳理 1、灌溉工程:春秋战国时,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筑芍陂,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 2、运河工程: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秦朝政府为解决运输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3、历代治黄工程: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人江河再流人海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 4、海塘工程:为防止潮汐灾害,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亩水田免于水患。 5、建筑工程:①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③隋唐长安城:十三朝古都,唐长安城的布局和特点。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④明清北京城:1417年明政府开始营建北京,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是古代东方建筑的杰作。 ●认识 1、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经过劳动人民三、四千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修建了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并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治水经验。 2、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 3、古代人类治理大河、修筑水利工程,体现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的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的哲学原理。

(完整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史 (远古— 1840 年) 历史 阶段特征 中央政制 地方政制 时期 (政治) 奴隶社会的繁 王位世袭制: 封侯、伯 夏 荣时期 ①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②方式: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注意:特征 商 阶级和国家产生; ③意义:取代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标志着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占卜) ; 相、卿士、卜、祝、史 王位世袭制的确 家与国密切联系 西 立;等级森严的分 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封制和宗法制的 巩固统治的需要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保证王 周 推行,逐渐形成了 目的 先 权的稳定(权力,财产,土地继承) , 我国早期政治制 巩固统治 秦 度。 ①定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 ①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内容 (分封 时 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政治等级、巩固统治国家的制度; 最多是同姓诸侯 ) ②主要的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和余 期 ②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 子分封制(核心内容) ; 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确立了严格的大宗、 小宗体系。(具 的义务。 有相对性,周天子绝对的大宗) ③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 ④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 封 ,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 宗法等级 有相对大的独立性。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①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②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家和 国密切结合。 影响 ①积极(前期) :开拓了边远地区,巩固了奴隶主 ①对当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 贵族的统治,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局面, (周王确立 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防止贵族之间 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使 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维护 西周成为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盛国家。 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②消极(后期) :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王室 ②对后世: 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 衰微,诸侯争霸。 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对中国 破坏标志:楚王问鼎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破坏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受破坏; 直接原因制度的缺陷(诸侯权力大) 选官 制度 世 官制 春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秋 诸侯争霸, 实现局 部统一;分封制逐 战 渐 瓦解,封建制度国 逐步建立 关系 相同 王室衰微 互为表里,相辅相承。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 治制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①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礼乐制度)②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都是早期政治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④都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 各诸侯国实行改革和变法 (春秋管仲 改革 “相地而衰征 ”和战国 魏国李 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的变法) 封建社会的初 背景: ③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商鞅变法) 期 ①历史根源 : 吸取春秋战国出现诸侯割据的教训,加强统治。 ②前提条件 : 秦的统一和秦朝的建立 ④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实现了国家的大 BC230 年 —BC221 年先后灭六国。 BC221 年建立秦朝 ⑤政治根源:巩固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一统;专制主义集 权制度的建立巩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固时期。 1. 首创皇帝制度 3. 地方建立郡县制 秦 秦 ①皇帝独尊(称号) :显示皇帝的神圣感 ①建立 例如: “皇帝 ” 朕“ “制 ” 诏“”“玺” A 、春秋战国,开始设郡县 ②皇权至上(权力) : 显示地位的不可僭越,是皇帝制度的 B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全国分 核心。例如:虎符调兵 为 36郡 ②内容 ③皇位世袭(王位) :显示权力的不可转移 A 、郡(守)职权:中央以下最高一 例如:秦始皇、二世至万世 级地方行政机构。 2. 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汉 B 、县(长 /令)职权:由朝廷任命, ①三公 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 丞相: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讼和兵役。 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 监 C 、乡里亭 察百官; ③意义: 太尉:太尉:负责管理军务,但军权秦始皇自掌。 A 、郡县制的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 ②九卿:丞相之下设诸卿,掌管各项具体事务 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 B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 互相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 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是官 僚统治取代贵族统治的重要标志。 影响 ( 1)积极方面 ①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成为当时的大国。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巩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对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 2)消极方面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形成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1 按 军 功 赐 爵,皇 帝 任 命

高中区域地理导学案拉丁美洲和巴西

拉丁美洲和巴西预习案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拉丁美洲和巴西的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及其对工农业的影响【学习目标】 动手填图||,能描述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拉丁美洲和巴西部分||,动手填图||,归纳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重点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工农业特征||。 2.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我的疑问”处||。 3.有能力的同学进行知识树的构建||。 一、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史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的相应位置||。 (1)经纬线: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60°S、40°W、70°W||。 (2)海洋与海峡:大西洋、太平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中美地峡||。 (3)主要的国家: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智利||。 (4)主要的地形:安第斯山脉、墨西哥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圭亚那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5)描述拉丁美洲在世界的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6)将拉丁美洲的气候类型填到图中||。二、巴西 巴西位于拉丁美洲的东部及中部||,是拉 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将下列内容填写到图中 ||。 (1)河流:亚马孙河、巴拉那河、伊泰普水电站||。 (2)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 (3)巴西的气候类型||。结合巴西的气候类型分析巴 西的农业类型及特点||。 (4)描述巴西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及特点||。 【三、知识体系】(提示:重视各知识内在的联系) 我的收获 拉丁美洲和巴西探究案 【学习目标】通过对巴西自然地理特征探究||,能 分析其工农业的发展||,关注世界经济形势||。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2.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整理提升||。探究一、拉丁美洲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拉 丁美洲气候的突出特征 ||,并写出判断依据. 2.结合上图分析巴西的 气候对农业有哪些影响 ||,同时分析巴西工业及 人口的分布特点||。 3.结合下图分析AB两地 气候类型及差异的原因 ||。 4.该地区的热带雨林正 遭受严重的破坏||,试分 析其产生的后果||,并针

高考英语 《邀请信》导学案

邀请信导学案 StepI. Discussion: What makes a good composition? StepII. Writing Procedures Part1: 说明事由,发出邀请 1.说明事由:事件 Task1:How many occasions where an invitation is needed are there? 参加晚会: 欢迎会欢送会生日晚会聚会茶话会新年聚会婚礼 同学聚会 参加其他活动:校庆 过节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开幕式闭幕式艺术节才艺展示 脱口秀 英语演讲比赛摄影展 绘画展 剪纸艺术展 2.发出邀请 Task2: A party is coming, how can we send an invitation using one sentence? 1. 2. 3. 4. 5. 7. 8. 9. 3.夺人眼球开头句 Task3:How can we combine these sentences in each group to make them better? 1. A party is coming. I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it in the flesh. (with+O+C) 2. A grand party will be held. I feel it a privilege to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独立主格结构) 3. I know that there is a party is to be held. It is exciting news. I can’t wait to invite you to participate in it.(非谓语+同位语从句) 4. The party is so meaningful that I am eager to share with you. Therefore, I am inclined to invite you to join (us on behalf of my class).(倒装)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设计: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答案)

一、知识梳理 1/ 4

二、基础练习 1.(2019·全国高考1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 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2.(2017.4·浙江高考·2)谈到西汉的政权建设,史家常以“汉承秦制”作论。下列项中能体现该论断的是() A.皇帝制与郡县制B.郡县制与刺史制 C.皇帝制与封国制D.丞相制与刺史制【答案】A 3.(2017·海南高考·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答案】B 4.《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D.行省制度 【答案】B 三、巩固练习 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 表1 2/ 4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答案】C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 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B 3.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答案】C 4.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 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5.《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答案】A 6.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答案】D 7.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A 8.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官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答案】C 9.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3/ 4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拉丁美洲练习试题(含答案共7页word文档)

《拉丁美洲》练习题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2=50分)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乙两山脉分别是() A.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B.安第斯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C.横断山脉、大兴安岭D.大分水岭、大兴安岭 2、有关图示两山脉附近地区自然地理要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于板块碰撞地带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分布 D.甲、乙两山脉以东的河流汛期均出现在5~10月 3、有关①、②两地所在国家的正确叙述是() A.两国最大的城市均是本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B.两国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C.①地所在国家的畜牧业以出口羊毛而著名 D.②地所在国农业专业化水平很高 读右图回答下列4~5题。 4.关于图示国家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居民多为西班牙人的后裔 B.乙地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 C.该国是南美洲唯一的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D.M城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5.M城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政治B.交通C.宗教D.资源 图4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6~7题。 6.关于图4 中的西海岸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 的是( ) A.有暖流经过 B.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附近 C.常年受西南风影响 D.沿岸地貌轮廓破碎,不利于渔业发展 7.关于图中山脉东西两侧水系特征叙述正确 的是( ) A.流域面积东部小、西部大 B.河床坡度东部缓、西部陡 C.流量季节变化东部小、西部大 D.东侧为内流河,西侧为外流河

读中美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8—10题。 8.甲、乙两地相隔不远,但降水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 ) A.甲处于信风背风坡,降水少;乙处于迎风坡,降水多 B.甲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区,降水多;乙处于信风带,降水少 C.甲沿岸有寒流通过,降水少;乙处有暖流影响,降水多 D.甲处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 9.中美洲是世界上香蕉的主要产地,导致其香蕉产量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A.农业技术水平高 B.以香蕉为主要食物 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临近美国,市场需求量大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墨西哥城是因开采矿产资源而兴起的 B.新奥尔良是美国著名的航天中心 C.甲处为暖流 D.丁所在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近年来,巴西农业突飞猛进,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牛肉、家禽、大豆、糖、咖啡和橙汁出口国。读巴西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正确的是( ) A.a商品谷物农业、b种植园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d原始迁移农业 B.a种植园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C.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原始迁移农业、d种植园农业 D.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种植园农业、d原始迁移农业

高三资料英语课学案

介词(短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是高考每年必考的一个考点。命题形式主要为语篇填空和短文改错,在写作中也会用到该考点。其考点主要涉及常用介词的用法区别,介词与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常见搭配,介词的固定搭配等。 在语法填空中:当空格后的名词或者动名词不是做主语、表语,也不是做动词的宾语时,特别注意考虑搭配。介词in, with, by 在语法填空中考察频率很高,也极易混淆。可以这样记忆:in+材料;with+具体的工具;by+具体的工具。 eg. 1. I was searching these three Western lowland gorillas I'd been observing. (2018.全国卷III) 2. But my connection with pandas goes back my days on a TV show in the mid 1980s. (2016.全国卷II) 3. Chopsticks are not used everywhere in Asia. In India, for example, most people traditionally eat their hands. (2016.全国卷III) 4.After school she plans to take a year off to model full time before going to university to get a degree engineering or architecture. (2017.全国卷III) 在短文改错中:如果句子中不缺少主语或者表语,动词后又不缺宾语,则在名词或者代词前常缺少介词。①留心介词遗漏现象。命题人通常利用中英文表达习惯的不同和考生的汉语思维习惯,将不及物动词后面的介词漏掉。如:look (at), listen (to), take care (of)等。 ②留心介词冗余。命题人通常利用考生对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模糊认识设置介词错误,如不该用介词的短语中用了介词,next year常写成in next year;在及物动词后常故意加一个介词,比如marry sb中间常故意多加一个to, approach sb中间常加一个to, enter the room中间常加一个into, return my book 常错误的写成return back my book. eg. 1. They have also bought for some gardening tools. (2017.全国卷II) 2.While they chatted, my father would lift my sister and me up ti sit in the top of the fridge. (2016.浙江高考) 3.My uncle says he never dreams becoming rich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2016.全国卷I) 4.Still I was unwilling to play the games sometimes. (2018.全国卷II) 一、部分介词精讲 (1)at:用于表示时刻,时间的某一点。 at noon在午时at night在夜间at present目前 (2) on:用于星期,某天,某一天的上午、下午、晚上(指具体的某一天时,一律用) on Saturday, on a cold morning, on March 5 (3) in:用于表示周、月、季节、年、泛指上午、下午、晚上。在...之后,表未来时间。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学案:发达的古代农业

2012~2016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课标提示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点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考点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①刀耕火种②青铜农具③犁壁④铁犁牛耕⑤曲辕犁 ⑥垄作法⑦代田法⑧一年一熟⑨都江堰⑩筒车 考点二①铁农具②封建土地所有制③交纳赋税④自给自足⑤基本模式⑥精耕细作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牛耕的出现 图解历史——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 图示解史——耕作方式与农业经济的演进 易错易混——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区别 考法1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影响 【考题1】(2016·福建高三质检)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答案』 D 『方法突破』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首先,准确理解题干意思;其次,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题干反映了民户出钱雇人应役,保证了农业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服役主体仍是农户没变,也没有出现新型生产关系,更不可能改变民穷的现状,故可排除A、B、C三项。 『史论链接』小农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自身缺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政府政策因素: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4)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严重的自然灾害。 考法2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 【考题2】(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圳(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发达 D.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 B 『方法突破』准确理解历史概念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重要条件。精耕细作即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对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题干材料讲述了对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史论链接』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高三英语导学案

姓名: _ __ _ 班级: 主备人:刘南审核: 刘晓华学案序号: _____ 课题内容Book 1 Module4 Revision of the language points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高考中的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式结构。 2、实现知识的复现,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用要求1、书写要认真规范;2、教师讲解时,务必用另一颜色的笔修正答案。 复习篇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及单词表完成习题。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proper words. 1.___________ adv.很;相当 2.______________ vt.打扰 3._____________ vt.停车 4.___________ vt. 买的起 5.______________ vt.雇佣 6._____________ vi 死里逃生;幸存 7. _______________ 上升8.______________许多;大量9._____________ 摆脱 预习篇 Part1. Keywords and phrases 1._____________ adj.有生气的 2._____________vi.听起来 3.______________ vt.接近 4._____________ adj. 幸运的 5._____________修建 Part2. Sentences 1.自从我们上次见面以来已经6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你的家乡。 解析篇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及笔记翻译句子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①lively(adj.)_______________ 1.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主任是一名既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女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题) What other adjectives ending with –ly can you think of? (其它的以- ly结尾的形容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ortunate (adj.)___________ 反义词(adj.)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dv.)幸运地反义词(adv.)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n. ) 运气, 财富, 1. We are fortunate in living in such a big city. 3. He dreamed of making a fortune. 2. He is/feels very fortunate to have a lovely son. (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Sound n._____________; v._____________ 1. We heard strange sounds in the distance. 3. That sounds a good idea. 2. The bell sounded for the end of the class. (归纳总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宝清二高高三英语导学案

高三历史 一轮复习 导学案

西湖中学2012年秋季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之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授课人中心发言人教研组长课时计划授课时间、班级 导学环节第一部分:知识体系扫描 中国 传统 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思想 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 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历史影响:开创儒家,整理的“六经”成为儒家的基本文献。 政治思想: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学说。 荀子 思想: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③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 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道家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庄子: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思想 孟子 伦理观: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悝:“尽地力之教”,严刑峻法,著《法经》。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1)“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奖赏、奖励耕战。(3)主张“事异则备变” 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墨家 特点:学术团体纪律严密,推崇夏朝的政治,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主张:①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②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③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提出判别知识的“三表”法。 ④建立了“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演变:①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形成“墨辩”学派。②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 背景:①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②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③秦朝“焚书坑儒”,使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摆出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2)政治方面: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兴办教育、提倡儒学,如确立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理学的创立:(1)背景:①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儒学陷入困境。②魏晋时期,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③唐代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北宋士大夫们掀起儒学复兴运动。 (2)概况:①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②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③张载:开创了理学中“气学”一派,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④“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2)学说:①理气论:理比气更根本;万物之理终归为一,为“太极”。②修养论:教育要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了“仁”和仁者境界等,仁者境界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③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要求儒家干预政治,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3)地位及影响:①朱熹注解《四书》成为理学的经典。②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的发展:(1)标志: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表现:①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的核心命题。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 ②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提出“致良知”的思想。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强调“知行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