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优秀设计比选

路面优秀设计比选
路面优秀设计比选

cheng

cheng

路面设计方案比选

1.路面基层,底基层的材料比选论证

材料的比选主要是从材料的性质上考虑,而半刚性材料的特点是整体性强,承载力高,刚度大,水稳定性好,

且较为经济,其缺点主要是半刚性材料抗变形能力低,易产生开裂,形成发射裂缝造成路面开裂,唧浆和松散等不良病害。

而要解决半刚性材料的这种缺点充分利用它的优点就可以采用沥青路面的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因为它下面层具有很强的柔性和变形能力,作为应力消散层,可以有效的减少路面结构层的应力集中现象,大大缓解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而根据这段路的材料来源来看,本路段的砂砾和石料储量丰富。半刚性材料的选择,应根据沿线的材料特征及分布情况和稳定类材料的力学性能综合来选择,在这种条件下就将基层初步拟定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初步拟定水泥稳定土类。

按设计的要求,本沥青路面设计按97年颁布的新规范(在实际设计时,同时参考了将要颁布实施的2004规范),采用专用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路面结构计算与分析。现将设计过程列在下面;并按要求,根据土质和干湿类型设计了多种路面结构,并过方案比较,选择了一种较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2.路面面层材料的比选论证

首先必须考虑的本路段是修建在江西西部,是否经济是这条路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路面结构的面层材料选择上主要有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两种。而决定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和行车硬件环境优劣的关键也是面层材料的选用。从运营环境方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噪声大,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运营质量均比水泥混凝土路面优良。下面针对典型路段的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上再从建设投资,技术运用,维修养护和建设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从建设投资方面来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设投资方面要略小于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从技术运用方面来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施工采用滑摸摊铺机机械施工工艺,可确保施工质量,但在赣西地区尚缺乏大型机械化实践经验,如采用小型机械,则工期和质量均无法保证,特别是路面的平整度;而沥青混凝土同时需工厂化拌和,机械化施工,这已有成功经验.

3.从维修养护方面来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养护次数远小于沥青路面,但一旦出现破裂等病害,则修复困难且严重影响通车;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方便,利于养护。

4.从建设条件方面看: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本地工程地质条件好,且当地盛产筑路材料,因地制宜,建水泥混凝土路面可以保证质量;而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需外购。

以上从路面各层的材料使用情况和各层的相互改善情况分析可以看出:从初始投资考虑,水泥混凝土方案比沥青混凝土方案略低;但从实际应用上来看,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等优点,能够很好的保持路面的质量;从养护条件上来看,沥青路面维修方便,适于分期修建,且振动小,噪音低,施工期短,能够减少施工过程以及以后养护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公路和城市道路近20年来使用沥青材料修筑了相当数量的沥青路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的主要路面型式。随着国民经济和现代化道路交通运输的发展,沥青路面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经综合分析本工程初步设计推荐沥青混凝土路面。

因此本路段就决定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方案,其中干燥状态选为第二种方案;中湿状态选为第二种方案;潮湿状态选定为第三种方案。

以下按路基土的干湿状态列出了3组9种方案。

I.假设路基土为干燥状态

一.方案设计方案(一)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根据交通量计算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3.0.3条与3.0.4条的规定计算累计标准轴次Ne 1) 交通参数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路面等级:高级路面

设计年限:15 年

建设期限:2 年

年平均增长率:6.00 %

车道特征:四车道

车道系数:0.45

2) 交通量组成

3) 累计标准轴次计算结果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1917075 轴次

cheng

cheng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 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类型系数: 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 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 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干燥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1.10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IV-7 区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 23.0 %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9.2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结构设计层位: 5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 面 结 构 层 设 计 参 数 表

┏━┳━━━━━━━━━━┳━━━━━┳━━━┳━━━━━━━━━┳━━━━┳━━━┓ ┃层┃ ┃ ┃ 厚度 ┃ 抗压模量 (MPa) ┃ 劈 裂 ┃容 许┃ ┃ ┃ 材 料 名 称 ┃ 材料类型 ┃ ┣━━━━┳━━━━┫ 强 度 ┃拉应力┃ ┃位┃ ┃ ┃ (cm) ┃ 20℃ ┃ 15℃ ┃ (MPa) ┃ (MPa)┃

┣━╋━━━━━━━━━━╋━━━━━╋━━━╋━━━━╋━━━━╋━━━━╋━━━┫ ┃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4.0 ┃ 1400.0 ┃ 2000.0 ┃ 1.40 ┃ 0.411┃ ┣━╋━━━━━━━━━━╋━━━━━╋━━━╋━━━━╋━━━━╋━━━━╋━━━┫ ┃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6.0 ┃ 1200.0 ┃ 1800.0 ┃ 1.00 ┃ 0.294┃ ┣━╋━━━━━━━━━━╋━━━━━╋━━━╋━━━━╋━━━━╋━━━━╋━━━┫ ┃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8.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4┃水泥稳定砂砾 ┃稳定集料 ┃ 20.0 ┃ 15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5┃水 泥 稳 定 土 ┃稳定细粒土┃设计层┃ 1100.0 ┃非沥青砼┃ 0.35 ┃ 0.130┃ ┣━╋━━━━━━━━━━╋━━━━━╋━━━╋━━━━╋━━━━╋━━━━╋━━━┫ ┃ 6┃土 基 ┃ ┃ ┃ 49.2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5 = 19.8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5 = 20.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92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203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5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20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cheng

cheng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7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2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130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 4 水泥稳定砂砾 20.0 ━━━━━━━━━━━━━━━━━━━━ 5 水 泥 稳 定 土 20.0 ━━━━━━━━━━━━━━━━━━━━ 6 土 基 方案二: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 根据交通量计算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3.0.3条与3.0.4条的规定计算累计标准轴次 Ne 1) 交通参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路面等级: 高级路面 设计年限: 20年 建设期限: 2 年

年平均增长率: 6.00 % 车道特征: 四车道 车道系数: 0.45

2) 交通量组成

3) 累计标准轴次计算结果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 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类型系数: 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 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 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cheng

cheng

路基干湿状态: 干燥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1.10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IV-7 区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 23.0 %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9.2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结构设计层位: 5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 面 结 构 层 设 计 参 数 表

┏━┳━━━━━━━━━━┳━━━━━┳━━━┳━━━━━━━━━┳━━━━┳━━━┓ ┃层┃ ┃ ┃ 厚度 ┃ 抗压模量 (MPa) ┃ 劈 裂 ┃容 许┃ ┃ ┃ 材 料 名 称 ┃ 材料类型 ┃ ┣━━━━┳━━━━┫ 强 度 ┃拉应力┃ ┃位┃ ┃ ┃ (cm) ┃ 20℃ ┃ 15℃ ┃ (MPa) ┃ (MPa)┃ ┣━╋━━━━━━━━━━╋━━━━━╋━━━╋━━━━╋━━━━╋━━━━╋━━━┫ ┃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4.0 ┃ 1400.0 ┃ 2000.0 ┃ 1.40 ┃ 0.411┃ ┣━╋━━━━━━━━━━╋━━━━━╋━━━╋━━━━╋━━━━╋━━━━╋━━━┫ ┃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5.0 ┃ 1200.0 ┃ 1800.0 ┃ 1.00 ┃ 0.294┃ ┣━╋━━━━━━━━━━╋━━━━━╋━━━╋━━━━╋━━━━╋━━━━╋━━━┫ ┃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7.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4┃二 灰 碎 石 ┃稳定集料 ┃ 20.0 ┃ 1500.0 ┃非沥青砼┃ 0.65 ┃ 0.309┃ ┣━╋━━━━━━━━━━╋━━━━━╋━━━╋━━━━╋━━━━╋━━━━╋━━━┫ ┃ 5┃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稳定集料 ┃设计层┃ 14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6┃土 基 ┃ ┃ ┃ 49.2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5 = 19.4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5 = 20.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69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20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7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3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5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309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5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238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5.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7.0

━━━━━━━━━━━━━━━━━━━━ 4 二 灰 碎 石 20.0 ━━━━━━━━━━━━━━━━━━━━ 5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20.0 ━━━━━━━━━━━━━━━━━━━━ 6 土 基 方案三: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cheng

cheng 计算设置: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0

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1.0

基层类型: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组类型: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干燥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Wc = 1.10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IV-7 区

土组类型: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23.0 %

土基回弹模量:E0 = 49.2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结构设计层位: 5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层┃┃┃厚度┃抗压模量(MPa) ┃劈裂┃容许┃┃┃材料名称┃材料类型┃┣━━━━┳━━━━┫强度┃拉应力┃┃位┃┃┃(cm) ┃20℃┃15℃┃(MPa) ┃(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4.0 ┃1400.0 ┃2000.0 ┃ 1.40 ┃0.411┃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6.0 ┃1200.0 ┃1800.0 ┃ 1.00 ┃0.294┃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8.0 ┃1000.0 ┃1400.0 ┃0.80 ┃0.235┃

┣━╋━━━━━━━━━━╋━━━━━╋━━━╋━━━━╋━━━━╋━━━━╋━━━┫┃4┃水泥稳定砂砾┃稳定集料┃18.0 ┃1500.0 ┃非沥青砼┃0.50 ┃0.238┃┣━╋━━━━━━━━━━╋━━━━━╋━━━╋━━━━╋━━━━╋━━━━╋━━━┫┃5┃石灰土┃稳定细粒土┃设计层┃550.0 ┃非沥青砼┃0.23 ┃0.085┃┣━╋━━━━━━━━━━╋━━━━━╋━━━╋━━━━╋━━━━╋━━━━╋━━━┫┃6┃土基┃┃┃49.2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5 = 31.2 cm。

已满足第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h5 = 32.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ls = 21.79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1 = -0.208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2 = -0.05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cheng

cheng 满足第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3 = -0.01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4 = 0.110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5 = 0.06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085 MPa

满足第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

4 水泥稳定砂砾18.0

━━━━━━━━━━━━━━━━━━━━

5 石灰土32.0

━━━━━━━━━━━━━━━━━━━━

6 土基

Ⅲ.假设为潮湿状态

方案一: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0

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1.0

基层类型: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组类型: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潮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Wc = 0.9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IV-7 区

土组类型: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23.0 %

土基回弹模量:E0 = 38.7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7

结构设计层位: 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

┏━┳━━━━━━━━━━┳━━━━━┳━━━┳━━━━━━━━━┳━━━━┳━━━┓┃层┃┃┃厚度┃抗压模量(MPa) ┃劈裂┃容许┃┃┃材料名称┃材料类型┃┣━━━━┳━━━━┫强度┃拉应力┃┃位┃┃┃(cm) ┃20℃┃15℃┃(MPa) ┃(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4.0 ┃1400.0 ┃2000.0 ┃ 1.40 ┃0.411┃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6.0 ┃1200.0 ┃1800.0 ┃ 1.00 ┃0.294┃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8.0 ┃1100.0 ┃1400.0 ┃0.80 ┃0.235┃

cheng

cheng

┣━╋━━━━━━━━━━╋━━━━━╋━━━╋━━━━╋━━━━╋━━━━╋━━━┫ ┃ 4┃水泥稳定砂砾 ┃稳定集料 ┃设计层┃ 15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5┃水泥稳定土 ┃稳定细粒土┃ 20.0 ┃ 1100.0 ┃非沥青砼┃ 0.35 ┃ 0.130┃ ┣━╋━━━━━━━━━━╋━━━━━╋━━━╋━━━━╋━━━━╋━━━━╋━━━┫ ┃ 6┃级 配 碎 石 ┃非整体性 ┃ 12.0 ┃ 225.0 ┃非沥青砼┃松散材料┃ 无 ┃ ┣━╋━━━━━━━━━━╋━━━━━╋━━━╋━━━━╋━━━━╋━━━━╋━━━┫ ┃ 7┃土 基 ┃ ┃ ┃ 38.7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4 = 19.8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4 = 20.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93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20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55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2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65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07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130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 4 水泥稳定砂砾 20.0 ━━━━━━━━━━━━━━━━━━━━ 5 水泥稳定土 20.0 ━━━━━━━━━━━━━━━━━━━━ 6 级 配 碎 石 12.0 ━━━━━━━━━━━━━━━━━━━━ 7 土 基

方案二: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 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 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类型系数: 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 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 = 2.1011

cheng

cheng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 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潮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0.9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IV-7 区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 23.0 % 土基回弹模量: E0 = 38.7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7 结构设计层位: 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 面 结 构 层 设 计 参 数 表

┏━┳━━━━━━━━━━┳━━━━━┳━━━┳━━━━━━━━━┳━━━━┳━━━┓ ┃层┃ ┃ ┃ 厚度 ┃ 抗压模量 (MPa) ┃ 劈 裂 ┃容 许┃ ┃ ┃ 材 料 名 称 ┃ 材料类型 ┃ ┣━━━━┳━━━━┫ 强 度 ┃拉应力┃ ┃位┃ ┃ ┃ (cm) ┃ 20℃ ┃ 15℃ ┃ (MPa) ┃ (MPa)┃ ┣━╋━━━━━━━━━━╋━━━━━╋━━━╋━━━━╋━━━━╋━━━━╋━━━┫ ┃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4.0 ┃ 1400.0 ┃ 2000.0 ┃ 1.40 ┃ 0.411┃ ┣━╋━━━━━━━━━━╋━━━━━╋━━━╋━━━━╋━━━━╋━━━━╋━━━┫ ┃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6.0 ┃ 1200.0 ┃ 1800.0 ┃ 1.00 ┃ 0.294┃ ┣━╋━━━━━━━━━━╋━━━━━╋━━━╋━━━━╋━━━━╋━━━━╋━━━┫ ┃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8.0 ┃ 1100.0 ┃ 1400.0 ┃ 0.80 ┃ 0.235┃ ┣━╋━━━━━━━━━━╋━━━━━╋━━━╋━━━━╋━━━━╋━━━━╋━━━┫ ┃ 4┃水泥稳定砂砾 ┃稳定集料 ┃设计层┃ 15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5┃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 ┃稳定集料 ┃ 20.0 ┃ 14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6┃级 配 砾 石 ┃非整体性 ┃ 10.0 ┃ 225.0 ┃非沥青砼┃松散材料┃ 无 ┃ ┣━╋━━━━━━━━━━╋━━━━━╋━━━╋━━━━╋━━━━╋━━━━╋━━━┫ ┃ 7┃土 基 ┃ ┃ ┃ 38.7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4 = 18.6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4 = 19.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81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200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56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2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47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3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238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cheng

cheng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

4 水泥稳定砂砾19.0

━━━━━━━━━━━━━━━━━━━━

5 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20.0

━━━━━━━━━━━━━━━━━━━━

6 级配砾石10.0

━━━━━━━━━━━━━━━━━━━━

7 土基

方案三: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0 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1.0 基层类型: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组类型: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潮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Wc = 0.9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IV-7 区

土组类型: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23.0 %

土基回弹模量:E0 = 38.7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7

结构设计层位: 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

┏━┳━━━━━━━━━━┳━━━━━┳━━━┳━━━━━━━━━┳━━━━┳━━━┓┃层┃┃┃厚度┃抗压模量(MPa) ┃劈裂┃容许┃┃┃材料名称┃材料类型┃┣━━━━┳━━━━┫强度┃拉应力┃┃位┃┃┃(cm) ┃20℃┃15℃┃(MPa) ┃(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4.0 ┃1400.0 ┃2000.0 ┃ 1.40 ┃0.411┃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6.0 ┃1200.0 ┃1800.0 ┃ 1.00 ┃0.294┃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8.0 ┃1100.0 ┃1400.0 ┃0.80 ┃0.235┃

┣━╋━━━━━━━━━━╋━━━━━╋━━━╋━━━━╋━━━━╋━━━━╋━━━┫┃4┃水泥稳定碎石┃稳定集料┃设计层┃1700.0 ┃非沥青砼┃0.50 ┃0.238┃┣━╋━━━━━━━━━━╋━━━━━╋━━━╋━━━━╋━━━━╋━━━━╋━━━┫┃5┃水泥稳定碎石土┃稳定细粒土┃20.0 ┃1100.0 ┃非沥青砼┃0.35 ┃0.130┃┣━╋━━━━━━━━━━╋━━━━━╋━━━╋━━━━╋━━━━╋━━━━╋━━━┫┃6┃级配砾石┃非整体性┃10.0 ┃225.0 ┃非沥青砼┃松散材料┃无┃┣━╋━━━━━━━━━━╋━━━━━╋━━━╋━━━━╋━━━━╋━━━━╋━━━┫┃7┃土基┃┃┃38.7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4 = 19.8 cm。

已满足第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cheng

cheng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4 = 20.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91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19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5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33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7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0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130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 4 水泥稳定碎石 20.0 ━━━━━━━━━━━━━━━━━━━━ 5 水泥稳定碎石土 20.0 ━━━━━━━━━━━━━━━━━━━━ 6 级 配 砾 石 10.0 ━━━━━━━━━━━━━━━━━━━━ 7 土 基

Ⅱ.假设为中湿状态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 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 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类型系数: 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 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 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0.96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IV-7 区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 23.0 %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0.0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cheng

cheng

结构设计层位: 5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 面 结 构 层 设 计 参 数 表

┏━┳━━━━━━━━━━┳━━━━━┳━━━┳━━━━━━━━━┳━━━━┳━━━┓ ┃层┃ ┃ ┃ 厚度 ┃ 抗压模量 (MPa) ┃ 劈 裂 ┃容 许┃ ┃ ┃ 材 料 名 称 ┃ 材料类型 ┃ ┣━━━━┳━━━━┫ 强 度 ┃拉应力┃ ┃位┃ ┃ ┃ (cm) ┃ 20℃ ┃ 15℃ ┃ (MPa) ┃ (MPa)┃ ┣━╋━━━━━━━━━━╋━━━━━╋━━━╋━━━━╋━━━━╋━━━━╋━━━┫ ┃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4.0 ┃ 1400.0 ┃ 2000.0 ┃ 1.40 ┃ 0.411┃ ┣━╋━━━━━━━━━━╋━━━━━╋━━━╋━━━━╋━━━━╋━━━━╋━━━┫ ┃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6.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8.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4┃水泥稳定砂砾 ┃稳定集料 ┃ 16.0 ┃ 15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5┃水 泥 稳 定 土 ┃稳定细粒土┃设计层┃ 1100.0 ┃非沥青砼┃ 0.35 ┃ 0.130┃ ┣━╋━━━━━━━━━━╋━━━━━╋━━━╋━━━━╋━━━━╋━━━━╋━━━┫ ┃ 6┃土 基 ┃ ┃ ┃ 40.0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5 = 29.0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5 = 32.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0.73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19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68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35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25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043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5 = 0.108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130 MPa 满足第 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 4 水泥稳定砂砾 16.0 ━━━━━━━━━━━━━━━━━━━━ 5 水 泥 稳 定 土 32.0 ━━━━━━━━━━━━━━━━━━━━ 6 土 基

方案二: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 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公路等级系数: 1.0

cheng

cheng

面层类型: 沥青混凝土面层 面层类型系数: 1.0 基层类型: 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 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级配类型系数: 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 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 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 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 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 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 中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 Wc = 0.96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MPa)” 公路自然区划: IV-7 区 土 组 类 型 : 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 23.0 % 土基回弹模量: E0 = 40.0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 6 结构设计层位: 4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 面 结 构 层 设 计 参 数 表

┏━┳━━━━━━━━━━┳━━━━━┳━━━┳━━━━━━━━━┳━━━━┳━━━┓ ┃层┃ ┃ ┃ 厚度 ┃ 抗压模量 (MPa) ┃ 劈 裂 ┃容 许┃ ┃ ┃ 材 料 名 称 ┃ 材料类型 ┃ ┣━━━━┳━━━━┫ 强 度 ┃拉应力┃ ┃位┃ ┃ ┃ (cm) ┃ 20℃ ┃ 15℃ ┃ (MPa) ┃ (MPa)┃ ┣━╋━━━━━━━━━━╋━━━━━╋━━━╋━━━━╋━━━━╋━━━━╋━━━┫ ┃ 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4.0 ┃ 1400.0 ┃ 2000.0 ┃ 1.40 ┃ 0.411┃ ┣━╋━━━━━━━━━━╋━━━━━╋━━━╋━━━━╋━━━━╋━━━━╋━━━┫ ┃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6.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 8.0 ┃ 1000.0 ┃ 1400.0 ┃ 0.80 ┃ 0.235┃

┣━╋━━━━━━━━━━╋━━━━━╋━━━╋━━━━╋━━━━╋━━━━╋━━━┫ ┃ 4┃水泥稳定砂砾 ┃稳定集料 ┃设计层┃ 1500.0 ┃非沥青砼┃ 0.50 ┃ 0.238┃ ┣━╋━━━━━━━━━━╋━━━━━╋━━━╋━━━━╋━━━━╋━━━━╋━━━┫ ┃ 5┃级 配 碎 石 ┃非整体性 ┃ 12.0 ┃ 225.0 ┃非沥青砼┃松散材料┃ 无 ┃ ┣━╋━━━━━━━━━━╋━━━━━╋━━━╋━━━━╋━━━━╋━━━━╋━━━┫ ┃ 6┃土 基 ┃ ┃ ┃ 40.0 ┃ ┃ ┃ ┃ ┗━┻━━━━━━━━━━┻━━━━━┻━━━┻━━━━┻━━━━┻━━━━┻━━━┛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 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4 = 37.9 cm 。

已满足第 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 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 h4 = 38.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 ls = 21.99 (0.01mm) 设计弯沉值为: 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1 = -0.19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 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2 = -0.072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35 MPa 满足第 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3 = -0.028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 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 σ4 = 0.141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 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 材 料 名 称 厚度(cm)

cheng

cheng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

4 水泥稳定砂砾38.0

━━━━━━━━━━━━━━━━━━━━

5 级配碎石12.0

━━━━━━━━━━━━━━━━━━━━

6 土基

方案三:

1. 确定累计标准轴次

计算设置:直接输入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4878938 轴次

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Ne = 11917075 轴次

2. 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7.0.2条与7.0.3条的规定计算设计指标

1) 设计指标各系数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公路等级系数:1.0 面层类型:沥青混凝土面层面层类型系数:1.0 基层类型: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20cm 基层类型系数:1.0 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级配类型系数:1.0

2) 设计指标

a. 设计弯沉值:ld = 22.06 (0.01mm)

b.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对沥青混凝土面层:Ks = 3.4057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类:Ks = 2.1011

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类:Ks = 2.7014

3.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计算设置:按规范计算

1)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6.1.2-1“土基干湿状态的稠度建议值”

土组类型:粘质土

路基干湿状态:中湿状态

土基土质稠度:Wc = 0.96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附表E2“二级自然区划各土组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MPa)”公路自然区划:IV-7 区

土组类型:粘质土

土基回弹模量提高系数:23.0 %

土基回弹模量:E0 = 40.0 MPa

4. 确定结构设计参数

1) 基本参数

路基路面结构总层数:6

结构设计层位: 5

2)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的建议值确定各结构层设计参数

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表

┏━┳━━━━━━━━━━┳━━━━━┳━━━┳━━━━━━━━━┳━━━━┳━━━┓┃层┃┃┃厚度┃抗压模量(MPa) ┃劈裂┃容许┃┃┃材料名称┃材料类型┃┣━━━━┳━━━━┫强度┃拉应力┃┃位┃┃┃(cm) ┃20℃┃15℃┃(MPa) ┃(MPa)┃┣━╋━━━━━━━━━━╋━━━━━╋━━━╋━━━━╋━━━━╋━━━━╋━━━┫┃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4.0 ┃1400.0 ┃2000.0 ┃ 1.40 ┃0.411 ┃┣━╋━━━━━━━━━━╋━━━━━╋━━━╋━━━━╋━━━━╋━━━━╋━━━┫┃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6.0 ┃1200.0 ┃1800.0 ┃ 1.00 ┃0.294┃┣━╋━━━━━━━━━━╋━━━━━╋━━━╋━━━━╋━━━━╋━━━━╋━━━┫┃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8.0 ┃1000.0 ┃1400.0 ┃0.80 ┃0.235┃┣━╋━━━━━━━━━━╋━━━━━╋━━━╋━━━━╋━━━━╋━━━━╋━━━┫┃4┃水泥稳定碎石┃稳定集料┃20.0 ┃1700.0 ┃非沥青砼┃0.50 ┃0.238 ┃┣━╋━━━━━━━━━━╋━━━━━╋━━━╋━━━━╋━━━━╋━━━━╋━━━┫┃5┃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稳定集料┃设计层┃1500.0 ┃非沥青砼┃0.50 ┃0.238┃┣━╋━━━━━━━━━━╋━━━━━╋━━━╋━━━━╋━━━━╋━━━━╋━━━┫┃6┃土基┃┃┃40.0 ┃┃┃┃┗━┻━━━━━━━━━━┻━━━━━┻━━━┻━━━━┻━━━━┻━━━━┻━━━┛5. 确定最小防冻厚度

计算设置:不进行验算

6. 设计结果

按设计弯沉设计, h5 = 20.0 cm。

已满足第1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2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3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4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已满足第5 层容许拉应力验算指标要求

7. 验算结果

1) 选定厚度为:h5 = 20.0 cm

2) 验算结果

计算弯沉值为:ls = 22.02 (0.01mm)

cheng

设计弯沉值为:ld = 22.06 (0.01mm),

满足路面整体刚度指标要求

第 1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1 = -0.198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1 = 0.411 MPa

满足第1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2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2 = -0.060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2 = 0.294 MPa

满足第2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3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3 = -0.036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3 = 0.235 MPa

满足第3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4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4 = 0.059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4 = 0.238 MPa

满足第4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第 5 层计算拉应力值为:σ5 = 0.154 MPa

容许拉应力值为:σR5 = 0.238 MPa

满足第5 层路面验算指标要求

8. 路面结构图

层号材料名称厚度(cm)

━━━━━━━━━━━━━━━━━━━━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0

━━━━━━━━━━━━━━━━━━━━

4 水泥稳定碎石20.0

━━━━━━━━━━━━━━━━━━━━

5 水泥粉煤灰稳定砂砾20.0

━━━━━━━━━━━━━━━━━━━━

6 土基

cheng

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JTG F30-201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2、JT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6、设计图纸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40-6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路面砼面层 三、材料: 1、水泥: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方牌P.O42.5水泥 2、细集料:江西河砂,细度模数2.80 3、粗集料:采用四都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31.5mm合成级配, 4.75-16mm 占37%、16-26.5mm 占45%、19-31.5mm 占18%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35-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82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38 采用W/C=0.38 其中fr=5.0,c v=0.12,s=0.15,t=0.72,fs=7.4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2.80,选取砂率为S P = 38%。 ⑷、设计坍落度为40-60mm,选用S L=60mm。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8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12%~20%,掺量为1.8%,减水率为β=16%;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1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W/C)=397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7+Mg 0+Ms0+151=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3Kg/m3Mg0=1179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7:723:1179:151 1 :1.82:2.97:0.38 外加剂,掺量为1.6%,水泥用量为397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7:723:1179:151:7.15 1 :1.82:2.97:0.38:0.018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6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1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9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9+Mg 1+Ms1+151=2450 38%=Ms1/(Ms1+Mg1)×100%

桥梁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一.桥梁初步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册设计为猛河大桥初步设计,猛河位于湖南省境内。大桥的建设对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桥设计综合考虑该地区地形、地貌、通航、河床特征、泄洪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经济安全,施工方便。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985); 5.《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6-90);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5-96);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三技术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荷载: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 2.设计车速:80km/h; 3.桥面宽度:双幅分离式,每幅桥宽17.5m:0.5m防撞栏+2m人行道+2.5m 右路肩+11.25m行车道+0.75m左路肩+0.5m防撞栏,两幅桥之间间距 0.5m. 4.桥面坡度: 纵坡3%,横坡1.5%;

5.通航标准:III-(2)级1个航道 ,双向通航孔,净高H为10m,净宽B为150m,上低宽b为131m,侧高h为6m,通航水位为326.473m;航道等级 Ⅲ-(2) 6.设计洪水频率: 按百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水位为337.765m; 7.设计基准期:100年。 四水文地质概况 本桥工程区段为K3+700~K4+400,桥址位于内陆河,环境类别为Ⅰ类(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桥位与河道两岸顺直。两堤间距约700m,桥址河床断面属宽滩式河床断面。 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桥位区地质情况一般,河滩位置依次是低液限黏土,容许应力[σ0]=250 KPa;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000 KPa;微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200 KPa;微风化白云质灰岩,容许应力[σ0]= 2000 KPa,河槽部分依次是砂砾层,容许应力[σ0]=550 KPa,砂卵层,容许应力[σ0]=1200 KPa,根据上述地质条件,设置端承桩。 五大桥设计方案 5.1 大桥总体方案构思 全面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技术方针。 (1)造价要求。所选桥型力求技术先进, 结构独特有别于附近已建桥梁, 同时满足工程数量省、造价低、投资少、经济合理的原则。 (2)施工要求。所选桥型应满足有成熟施工经验、所需施工设备少、工艺简单的要求, 以减小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投资金额、保证施工质量。 (3)通航要求。为减少船舶撞墩的机率, 确保桥梁的安全, 适当增大和合理布置通航孔跨径, 并且抵抗船舶撞击具有足够的安全, 同时所选桥应保证在施工时不能影响船只通行。 (4)景观要求。桥梁作为一种功能性的结构物,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的艺术。所以在满足桥梁实用功能和桥下通航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桥梁造型美观,使大桥

桥梁毕业设计方案比选参考

第1章基本资料 1.1基本资料 1.1.1设计标准 荷载:公路-I级+人群作用; 桥面宽度:双向两车道14+2×2m人行道,单车道宽度为3.5米,自行根据规范设计其它细部构造尺寸; 地震荷载:按六度设防; 桥面纵坡:2%,对称设置,需采用圆弧线或缓和曲线连接,曲线设置需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桥面横坡:1.5%。 1.1.2地质情况 表1.1 里程桩号与地面高程 1.1.3 气象情况: 年平均气温20~30℃;月平均高温32.5℃;月平均低温10.6℃;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3℃。 1

1.1.4通航要求 V级航道,净宽38m,净高5.0m,航道断面为矩形截面。最高通航水位6.94m。 1.2 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4、《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G D61-2005) 5、《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3-2005) 6、《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61-2005)

第2章方案比选 2.1 方案拟定 2.1.1设计原则 桥梁设计必须遵照“实用、经济、安全和美观”的基本原则。 (1)符合当地复杂的地质条件,满足交通功能需要。 (2)设计方案力求结构安全可靠,具有特色,又要保证结构受力合理,施工方便,可行,工程总造价经济。 (3)桥梁结构造型简单,轻巧,并能体现地域风格,与周围环境协调。 2.1.2 方案简介 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和技术标准,且由于该桥有通航要求,在布跨的时候桥墩的位置不能影响通航,拟选出以下六个初选方案分别为: 1、方案一:45m+70m+45m连续梁桥; 2、方案二:45m+70m+45mT型刚构; 3、方案三:35m+90m(拱桥)+35m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4、方案四:50m+80m+30m主跨80m边跨50m的独塔斜拉桥; 5、方案五:35m+90m+35m双塔悬索桥; 6、方案六:50m+110m单塔悬索桥。 从总体布局、环境协调、技术先进性、施工可能、景观要求、技术经济等多方面考虑,且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方案一、二、三来作工程量计算,作进一步比较。 2.2方案比较 2.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方案 1、孔径布置 此方案的桥孔径布置主桥为45m+70m+45m连续梁桥。该桥跨越河道是V级航道,设计时必须考虑满足通航净空的要求,还要考虑与两岸接线道路的衔接。采用预应力连续梁桥可以很好的满足上述空间限制的要求,而且施工方便,经济实用。 2、桥跨结构构造 桥跨采用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跨Lmax=70m,边跨与中跨比为0.64,即 3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试验报告(30Mpa路面混凝土) ×××××××××试验室×××××××××工地试验室

水泥混凝土组成设计报告 工程名称:××××××××× 设计标号:30Mpa 使用部位:混凝土路面 组成设计单位:××××××××× 设计计算者: 复核者: 技术负责人

C30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1、设计要求: 滦平县2018年贫困村道路改造提升路面用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强度标准值f r为4.5MPa,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样本标准差S为0.5(n=10)混凝土由机械搅拌并振捣,采用小型机具施工,施工要求坍落度为10-40(mm);试验室设计坍落度采取70-90(mm)。 2、组成材料: 水泥采用唐山宇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滦平分公司的普通硅酸盐水泥P.O42.5,实测28天抗折强度8.0MPa,水泥密度ρc=3100kg/m3;砂采用滦河中砂表观密度ρs=2701kg/m3,细度模数2.86;碎石采用滦平县西井沟碎石4.75-31.5(mm),表观密度ρg=2792kg/m3,振实密度ρgh=1701kg/m3;水:自来水。 3、设计计算: 1)计算配制弯拉强度(f cu,n) 依照规范:该公路属于四级乡村道路,保证率系数t=0.29。变异系数中高,所以取C y=0.15。 根据设计要求f r=4.5MPa: f c=[f r/(1-1.04C f)]+t.s=[4.5/(1-1.04×0.15)]+0.29×0.5=5.48 2)计算水灰比W/C。 抗弯拉强度水灰比。由所给资料:水泥实测抗折强度f s=8.0MPa。计算得到的混凝抗弯拉强度f c=5.48MPa,粗集料为碎石:

混凝土配合比原始记录

共3页第1页 校核: 主检: 配比名称 (设计、施工要求) 抗渗混凝土(泵送) C30及P6,坍落度100~120mm 委托编号 HP0700001 样品编号 HP0701001 试验环境条件 温度20±5℃ 湿度>50% 检验类别 委托检验 施工方法 机械振捣 收样日期 2007.01.06 检测依据 JGJ55-2000 试配日期 2007.01.08 材料情况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山东水泥厂 P.O32.5R 安定性合格 预测强度合格 泰安 中砂 μx=2.7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济南 碎石 符合5~25mm 含泥量0.5% 泥块含量0.3% 针片状0.7% 省建科院 NC -4泵送剂 液状 掺量2.5% 饮用水 省建科院 PNC 膨胀剂 粉状 掺量8% 黃台电厂 Ⅱ级 配合比 计算式 1、计算配制强度f cu ,o =f cu ,k +1.645σ=30.0+1.645×4.0=36.6 (MPa) 2、确定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ce f =32.5×1.10 ≈36 (MPa) 3、计算水灰比W/C=a α.ce f /(f cu ,o +a α.b αce f )=0.46×36/(36.6+0.07×0.46×36)=0.44 4、确定用水量m wa =180(kg/m 3) 5、计算水泥用量1c m =180/0.44=409( kg/m 3 ) 6、确定粉煤灰用量:取代率f =15%,超量系数K =1.3 mf =409×15%×1.3=80( kg/m 3 ) 7、计算膨胀剂用量p m =409(1-15%)×8.0%=28( kg/m 3 ); 8、计算外加剂用量j m =[409(1-15%)+409×15%×1.3] ×2.5%=11( kg/m 3 ) 9、实际水泥用量1co m =409(1-15%)×(1-8%)=320 ( kg/m 3 ) 10、确定砂率βs=35% 11、假定混凝土的重量2420 kg/m3得:mg=1171 ( kg/m 3 ) ms=631-(409×15%×1.3/2.2-409×15%/3.1)×2.6=588( kg/m 3 ) 试件尺寸 100×100×100 (mm ) 试配体积 25L/35 L 试配方法 机械搅拌、振实 计 算 配合比 材料名称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水 膨胀剂 粉煤灰 每m 3 砼材料用量(kg) 320 588 1171 11 180 28 80 重量配合比 1 1.84 3.66 0.03 0.56 0.09 0.25 试配重量(kg) 8.00 14.70 29.28 0.28 4.50 0.70 2.00 拌合物 性 能 坍落度 105 mm 保水性 良好 粘聚性 良好 表观密度 2410 kg/m 3 / / / / 调整情况 不需调整(若调整,写明如何调整?调整后拌合物性能?) 备 注:此计算配合比可作为强度试验用基准配合比。(若经调整,写明调整后配合比) 主要设备 名称、型号 搅拌机 振动台 / / / 设备编号 SB/H-01 SB/H-02 设备状态 正常 正常

方案设计比选文件

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方案设计 中 介 机 构 比 选 文 件 比选人: 漳州市游泳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招标代理机构: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日期: 2015年 5月19日

目录 第一章:比选通知函 第二章:比选申请人须知 第三章:比选申请书的编制

第一章比选邀请公告 本招标项目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已由漳发改审[2015]57号批准建设。根据《漳州市国有单位选择中介机构比选办法》(漳政综〔2009〕70号)的规定委托福州市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该项目工程设计进行比选,通过邀请比选确定该项目工程方案设计单位。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本工程占地面积为3386 平方米,初步拟定建设1个50米2个25米游泳池、一个标准射击训练馆、一个综合健身馆及羽毛球馆。设计功能需符合体育部门相关要求,建筑层数不得多于4层,建筑面积控制为10000㎡以内,项目估算单方建安造价控制在3000万元,总的工程直接费用控制在2500万元以内。工程涉及项目较多,且功能差异性较大,根据本项目基本情况并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以下简称标准)第7.3.1条说明,该项目的复杂程度为Ⅱ级。 该项目建筑面积约为8000平方米,估算单方建安造价为2900元,总的工程直接费用约2320万元。按计费标准计算,总工程设计费约万元。现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的第条,我们认为该项目方案阶段的设计费应占总设计工作量15%,即方案设计费为×15%=万元。 2.工程名称: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 3.建设地点:漳州市游泳水上运动管理中心 4.招标内容:漳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漳州市射击训练馆)编制方案设计。 5.合同方式:固定合同总价加风险包干。 6.设计周期:中选单位在中选15日历天内完成该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单体工程建筑设计方案、交通影响分析等的修改、调整、优化及报审(并配合在10天内完成方案审批)。 二、资质要求: 1、投标单位资质等级,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且年检合格的综合设计资质或建筑工程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或建筑专项乙级及以上设计资质的单位。 三、提交材料: 1、申请书(写明申请项目名称、参选单位名称); 2、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3、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若无委托,无需提供此项); 4、经年检合格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5、经年检合格公司资质证书复印件;

路面抗弯拉强度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路面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图纸相关说明 2.JTG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 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二.设计要求: 1.设计抗弯拉强度5MPa 2.坍落度10-40mm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 依据设计图纸以及JTG30-2003规范要求,选用山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其相关技术指标如下: 2.粗集料 粗集料采用从砂石厂购买的骨料,规格分级和掺配比例如下: 经检验起其合成级配符合4.75-26.5mm连续级配要求,其它指标检验结果如下:

3.细集料 细集料采用0-4.75mm的河砂,检验结果如下: 4.饮用水凡人畜能够饮用的水 四.配合比计算: 1.计算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f c f c= f r/(1-1.04*Cv)+t*s f c=5.0/(1-1.04*0.08)+1.36*0.40 f c=6.0(MPa) f c—配制28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f r—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MPa); f r=5.0 MPa; Cv—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查表取值为0.08; s—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已知弯拉强度的变异系数Cv=0.08; 设计弯拉强度的标准值f r=5.0 MPa, 则s= f r*Cv=0.40 MPa 2.水灰比的计算和确定: 碎石混凝土: W/C=1.5684/( f c+1.0097-0.3595*f s) =1.5684/(6.0+1.0097-0.3595*8.3) =0.39

桥梁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桥梁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一.桥梁初步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册设计为猛河大桥初步设计,猛河位于湖南省境内。大桥的建设对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桥设计综合考虑该地区地形、地貌、通航、河床特征、泄洪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经济安全,施工方便。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985); 5.《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6-90);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5-96);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三技术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荷载: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 2.设计车速:80km/h; 3.桥面宽度:双幅分离式,每幅桥宽:防撞栏+2m人行道+右路肩+行车道+左路肩+防撞栏,两幅桥之间间距. 4.桥面坡度: 纵坡3%,横坡%; 5.通航标准:III-(2)级1个航道 ,双向通航孔,净高H为10m,净宽B为150m,上低宽b为131m,侧高h为6m,通航水位为;航道等级Ⅲ-(2)6.设计洪水频率: 按百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水位为; 7.设计基准期:100年。 四水文地质概况 本桥工程区段为K3+700~K4+400,桥址位于内陆河,环境类别为Ⅰ类(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桥位与河道两岸顺直。两堤间距约700m,桥址河床断面属宽滩式河床断面。 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桥位区地质情况一般,河滩位置依次是低液限黏土,容许应力[σ0]=250 KPa;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000 KPa;微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200 KPa;微风化白云质灰岩,容许应力[σ0]= 2000 KPa,河槽部分依次是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层位及结构层厚度等方面要求,按照上述方法,选择适用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并按照表8-22和表8-23(现行规范)或8-24和表8-25(新规范稿)的内容确定相应矿料级配范围,经技术经济论证后确定。 (2)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1)组成材料的原始数据测定 按照规定方法对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进行取样,测试粗集料、细集料及矿粉的密度,并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各种规格集料的粒径组成。 2)确定各档集料的用量比例 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采用计算法或图解法,确定各规格集料的用量比例,求得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矿质混合料的合成级配曲线必须符合设计级配范围的要求,不得有过多的犬牙交错。当经过反复调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出设计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成级配曲线宜尽量接近设计级配中限,尤其应使0.075mm、2.36mm、4.75mm等筛孔的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配范围的中限。对于交通量大、轴载重的道路,合成级配可以考虑偏向级配范围的下限,而对于中小交通量或人行道路等,合成级配宜偏向级配范围的上限。 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以OAC表示)。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公式计算得到,但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计算得到

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进行修正,所以采用马歇尔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1)制备试样 1)马歇尔试件制备过程是针对选定混合料类型,根据经验确定沥青大致用量或依据表4-10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在该用量范围内制备一批沥青用量不同、且沥青用量等差变化的若干组(通常为五组)马歇尔试件,并要求每组试件数量不少于4个。 2)按已确定的矿质混合料级配类型,计算某个沥青用量条件下一个马歇尔试件或一组试件中各种规格集料的用量(实践中大多是一个标准马歇尔试件矿料总量1200g左右)。 3)确定一个或一组马歇尔试件的沥青用量(通常采用油石比),按要求将沥青和矿料拌制成沥青混合料,并按上节表8-7(现行规范要求)或表8-9(新规范要求)规定的击实次数和操作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 (2)测定试件的物理力学指标 首先,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密度,并计算试件的理论最大密度、空隙率、沥青饱和度、矿料间隙率等参数。在测试沥青混合料密度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及密实程度选择测试方法。在工程中,吸水率小于0.5%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水中重法测定;较密实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应采用表干法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混合料等不能用表干法测定的试件应采用蜡封法测定;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可采用体积法测定。 随后,在马歇尔试验仪上,按照标准方法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 3.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

路面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砼路面滑模摊铺 配合比设计报告 试 验: 日期: 年 月 日 审 核: 日期: 年 月 日 审 批: 日期: 年 月 日 ****** 工程建设项 目

C11 标段路面滑模摊铺配合比设计报告 —ENC减水齐I」 ***** 工程建设项目路面面层采用水泥砼路面,路面厚度为26cm ,施工工艺采用滑模摊铺技术。根据滑模摊铺的特性和黑龙江省的地理环境和施工条件,结合* 年度我标段滑 模施工的实践经验和实验数据,我标段自*年*月* 日对*标段路面面层水泥混凝土进行了配合比组成设计并予以认证。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一、配合比设计要求 1、配合比设计的主要目的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不同于 其它的施 工工艺,它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比较高。配合比设计应当满足弯拉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四项基本要求。其中保证滑模施工的最佳工作性及其稳定性是独特工艺要求。 2、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参数 ( 1) 弯拉强度: ①、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JD40-2003 )的 要求,施工弯拉强度不低于5.0Mpa, 试配弯拉强度不低于 5.75Mpa 。 ②、试配弯拉强度fc=( 1.10—1.15)fem当系数取值 1.13,相当于保证率85%及优秀的施工管理水平。亦可根据 概率统计原理按下式确定试配弯拉强度fc fc=fcm/(1-1.04C v)+ts

式中:t——保证率系数。 S――样本标准差 Cv ――混凝土弯拉强度变异系数,按施工单位统计 强度偏差系取值。 (2)工作性: 根据滑模摊铺后混凝土不产生蜂窝麻面、拉裂和倒 边,塌边等不良现象,主要通过限制混凝土拌和物的最大振动粘度系数和最小坍落度予以保证。滑模摊铺后的混凝 土面板边缘不应出现塌边、流角和流肩现象,边部横向平 整度和侧面垂直度保持良好。通过限制混凝土拌和物的最 大坍落度和最小振动粘度系数予以保证。 滑模摊铺机正常摊铺时,机前混凝土拌和物的最佳工作性及允许范围见表,混凝土拌和物应稳定在最佳工作性范围内,不得超出。 注:①、该表适用于设置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对于不设超铺角的滑模摊铺机,适宜的振动粘度系数为 300~500 N/m2.s,施工适宜的坍落度为2~4cm。在施工中由于坍落度有损失,故我标段配合比设计时试配坍落度控制在3cm-5cm 左右。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方案书

路面砼配合比设计书 一、实验依据及条件: 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D04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J053-94《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程》 JTJ0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施工工艺:采用小型农用车运输;人工入摸,插入式捣固、平板式捣固;用三辊轴摊铺机。 二、使用材料: 1、水泥“桥福” P.O42.5R水泥,实测3天抗折强度为6.2Mpa,实测28天抗折 强度为8.8Mpa;3天抗压强度为33.9Mpa, 28天抗压强度为53.1Mpa。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8%,凝结时间为:初凝时间为207min,终凝时间为334mi n,安定性合格。 3 2、砂采用泰宁县朱口粗砂,细度模数为(Mx)3.24,表观密度为2603kg/m,堆积密度 为1480kg/m3。含泥量为0.6%,泥块含量为0.0%。 3、碎石:采用外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最大粒径为31.5 mm。级配分为 31.5~19mm、19~4.75mm 两档,含泥量分别为0.5%、0.7%,泥块含量为 0.0%、0.1%,压碎值为8.1%,表观密度分别为2694kg/m3、2676kg/m3,堆积密 度分别为1420kg/m3、1410kg/m3。 4、水:饮用水,符合设计要求。 5、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抗折剂,减水率约为18%,掺量为2.0%。 三、基准配合比: 1、配制强度:fc=fr/(1-1.04c v)+ts 式中:f c --- 试配强度Mpa; f r――配制28天弯拉强度的均值5.0Mpa; Q――弯拉强度变异系数。根据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技术规范》中c v允许范围0.05~0.10取0.10; t――保证率系数根据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规定的保证率范围取

道路方案设计范文

道路方案设计范文 在城市道路建设前期道路立交方案的综合比选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看看下面的道路方案设计 在项目建成后是否能够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会受到基本方案的直接影响同时路线设计的质量、工程造价以及运营条件的好坏都会受此影响因此立交方案选的选择是整条城市道路经济效益的最终 决定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有深远的意义 在做城市道路立交设计时首先要对各方面资料进行收集所有因素都要考虑到然后进行反复的研究、对比、论证对方案中的规模、经济性、技术指标等进行综合对比最后确定出一套可行的方案 1城市道路立交的设计流程 在设计之前必须要进行实地调查以对项目所需的社会、经济人、人文等基本资料进行充分收集同时还要对相关路网的现状、规划、地形图、管线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详细的了解此外还要预测项目所在地的交通流量 立交形式的选择是为了适应设计交通量、计算行车速度以及满足车辆转弯需要同时还要配合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从而达到提高行车 效率的目的 立交形式的选择是否具有合理性不仅会使其行车安全、通行能力以及工程经济等立交本身功能受到影响同时还与整个地区的规划、地方交通状况以及城市面貌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立交形式的选

择上一定要结合当地路况、人文、自然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 立交形式、地理位置确定以后下一步就是线形的设计线形设计由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以及横断面设计组成在设计主线以及匝道平面园曲线半径尺寸时要通过用地规模、立交形式、征地拆迁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配合超高布置、行车安全、设计速度以及舒适性等进行设计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而是选择较大园曲线半径设计匝道线形时主要线形要素以缓和曲线为主同时灵活应用在满足规范要求长度的情况下以缓和曲线把各直线与园曲线、园曲线与园曲线之间平顺连续起来 最大纵坡值不适合被纵断面线形采用而是要采用大于竖曲线最小半径的较大竖曲线半径尽量使其连续避免突变在匝道分流、合流的设计上纵坡要保持一致城市立交线形要求必须平顺且无扭曲对视距要求要有足够的保证此外还要保证排水通畅视觉美观还要与周边的景物协调 2影响城市立交设计的因素 在城市道路立交选型、设计中有以下几点主要影响因素: 2.1交通流量 确定立交工程的通行能力以及规模的最重要指标参数就是交通流量 2.2服务水平以及横断面设计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思考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過笔者的工作实践,阐述了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控制,从而进一步就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优化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措施,旨在为了确保路面混凝土质量,减少混凝土裂缝质量问题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7)08-0083-02 引言 路面混凝土作为一种水泥混凝土材料,需要满足路面表面功能、摊铺、弯拉强度、耐久性等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稳定性好、耐久性好、方便维护等优点,从而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城市路面混凝土建设中,为了确保道路的使用功能,实现良好的工程效益,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控制。而要确保路面混凝土质量,减少路面裂缝、断板问题的出现,需要加强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及配合比设计。下面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总结,就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控制 1.1水泥 水泥是一种混凝土胶凝材料,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性能。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道路质量,需要选用强度高、抗冻性好、耐磨性强的水泥,如专用道路水泥、硅酸盐水泥等,对抗折强度等级小于4.5MPa的中等类型的路面,应选用矿渣水泥。

对进仓水泥,可采用常规的检测方法,但要单独对各个厂家的水泥进行配合比试验,禁止混合使用不同厂家的水泥,以确保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另外,要考虑到水泥的颗粒细度,其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混凝土收缩就越大,因此在水泥选用时,我们要重视后期水泥的强度增长。 1.2骨料 在骨料质量控制中,要对其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进行控制,尽可能降低骨料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避免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防止道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重视碎石的颗粒级配,保证颗粒级配的良好性,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抗压强度,降低混凝土使用成本。粗骨料级配的不同,其抗压强度也不同,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碎石混凝土与卵石混凝土相比,其抗折强度要高很多。分析原因,是由于卵石表面光滑,且卵石与胶砂的粘结力远远低于碎石与胶砂的粘结力,从而使抗拉粘结面成为了混凝土抗折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在道路混凝土选择时,应选用碎石作为原材料。另外,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还会受到碎石尺寸的影响,其尺寸越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就越低。如果碎石粒径较小,就会增大碎石的比表面积,提高混凝土砂率,从而造成混凝土出现干缩变形现象,导致路面收缩裂缝的出现。因此,根据连续级配要求,在选用路面混凝土时,其碎石粒径最好选择以5—25mm连续级配。

国道碾压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202国道碾压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 摘要: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设计,目前采用室内试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办法,本文介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 1.前 言 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级配集料和较低的水泥用量与用水量以及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组成的超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经振动压路机等机械碾压密实而形成的一种混凝土路面。碾压混凝土路面工程是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它作为高等级公路路面,与普通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能够提高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降低工程造价。 表1 与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2.工程概况 202国道梅河口至海龙段始建于1986年,路基宽12m ,路面宽7m ,原路面面层采用沥青贯入式和人工铺筑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方式建成。建成后,路面相继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难以满足当地交通的需要,决定1997年进行路面结构的改建,采用碾压水泥混凝土路面。 3.混凝土配合比正交设计 3.1 试验原材料 (1)水泥:红梅425# 普通水泥; (2)碎石:粒径5~20mm ,表干比重2.63g/cm 3 ,压碎值8%;5~10mm 含35%,振实容重1617kg/m 3 ;

(3)砂:产地梅河,细度模数3.16,表干比重2.59g/cm3,容重1360kg/m3; (4) 粉煤灰:Ⅱ级干灰,产于吉林梅河口发电厂; (5)外加剂:吉林省松脂皂引气剂(DH9S),掺量0.0002%;木钙(MG)掺量0.25%。 3.2 试验目的 选定粉煤灰碾压混凝土的几个主要参数,即单位用水量(W);基准胶凝材料用量(C+F1); 石子填充体积率(Vg)及粉煤灰掺量(f,%) 。 3.3 考核指标 混凝土稠度(改进V c值);混凝土抗折强度(试件尺寸10×10×40cm3,龄期7d和28d)。 3.4 试验方案及配合比 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如表2),各配合比除因素、水平变化外,其他试验条件均相同。试验方案及混凝土配合比见表3。 表2 因素与水平 表3 正交试验方案及混凝土配合比

毕业设计方案比选

桂江大桥设计方案比选 1 概述: 广西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马江至梧州段是国家规划西部8条省际公路中阿荣旗至北海公路南宁至桂林支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也是国家重点公路临汾至三亚的规划路段,同时是广西公路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江大桥作为跨越桂江的主要结构物,对保障交通畅通和城镇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路网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桂江大桥的设计方案方案选择也就显的尤为重要。 综合考虑目前的造价控制以及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桥梁施工的普遍水平,高速公路上合理桥型的选择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桥型方案选择力求能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合理选择上部结构形式。2)桥型方案选择应结合桥梁重载车辆多的特点,不但要选用结构受力明确、造型简捷、技术先进、可靠,工程方案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质量易于控制的桥型,而且还要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和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 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参考当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初步拟定引桥部分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采用预制安装施工;主桥部分拟定如下4种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方案 梁拱组合体系桥方案 斜拉桥方案 2 桥型方案的提出及结构介绍 2.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1)桥型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粱是常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属于超静定体系。其在恒载、活载作用下,产生的支点负弯矩对跨中正弯矩有卸载的作用,使其内力状态比较均匀合理。结构刚度大,变形小,动力性能好,丰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有利于高速行车。可采用悬臂施工法、顶推法、逐跨施工法施工,充分应用预应力技术的优点使施工设备机械化,生产工厂化;采用预制厂,预制主梁,然后安装就位,张拉负弯矩钢筋,形成连续结构,施工速度快。(2)尺寸拟定 ①桥跨布置 当采用多跨连续梁时,中间跨一般采用等跨布置,边跨跨径约为中跨的0.5~0.7倍,按此经验初步确定桥跨布置为: 50+2×90+50,总长为280m.布置图如图1所示。

桥梁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桥梁初步设计方案比选

一.桥梁初步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册设计为猛河大桥初步设计,猛河位于湖南省境内。大桥的建设对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桥设计综合考虑该地区地形、地貌、通航、河床特征、泄洪要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结构经济安全,施工方便。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2004);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1985); 5.《公路工程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 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6-90);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5-96); 9.《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88). 三技术标准 根据设计要求,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设计荷载:一级公路,双向六车道; 2.设计车速:80km/h; 3.桥面宽度:双幅分离式,每幅桥宽17.5m:0.5m防撞栏+2m人行道+2.5m右路肩+11.25m行车道+0.75m左路肩+0.5m防撞栏,两幅桥 之间间距0.5m. 4.桥面坡度: 纵坡3%,横坡1.5%;

5.通航标准:III-(2)级1个航道 ,双向通航孔,净高H为10m,净宽B 为150m,上低宽b为131m,侧高h为6m,通航水位为326.473m; 航道等级Ⅲ-(2) 6.设计洪水频率: 按百年一遇洪水频率,设计水位为337.765m; 7.设计基准期:100年。 四水文地质概况 本桥工程区段为K3+700~K4+400,桥址位于内陆河,环境类别为Ⅰ类(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境),桥位与河道两岸顺直。两堤间距约700m,桥址河床断面属宽滩式河床断面。 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桥位区地质情况一般,河滩位置依次是低液限黏土,容许应力[σ0]=250 KPa;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000 KPa;微弱风化泥质灰岩,容许应力[σ0]=1200 KPa;微风化白云质灰岩,容许应力[σ0]= 2000 KPa,河槽部分依次是砂砾层,容许应力[σ0]=550 KPa,砂卵层,容许应力[σ0]=1200 KPa,根据上述地质条件,设置端承桩。 五大桥设计方案 5.1 大桥总体方案构思 全面贯彻“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技术方针。 (1)造价要求。所选桥型力求技术先进, 结构独特有别于附近已建桥梁, 同时满足工程数量省、造价低、投资少、经济合理的原则。 (2)施工要求。所选桥型应满足有成熟施工经验、所需施工设备少、工艺简单的要求, 以减小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投资金额、保证施工质量。 (3)通航要求。为减少船舶撞墩的机率, 确保桥梁的安全, 适当增大和合理布置通航孔跨径, 并且抵抗船舶撞击具有足够的安全, 同时所选桥应保证在 施工时不能影响船只通行。 (4)景观要求。桥梁作为一种功能性的结构物,同时也是一种美学的艺术。所以在满足桥梁实用功能和桥下通航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桥梁造型美观,使大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试验室所用仪器设备及试验环境: 试验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精度、规格、准确度等均符合规范要求,并通过福建省检测仪器计量检定站检验合格。试验室、标样室,温度、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二、材料选用: 1.水泥:选用龙岩“龙麟”牌P.O42.5R水泥,依据JTG E30-2005试验规程,各项指标符合JTG F30-2003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厂牌名称等级水泥批号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时间(min)终凝时间min)安定性3天抗 折强度(Mpa)3天抗 压强度(Mpa)28天抗 折强度(Mpa)28天抗 压强度 (Mpa) 龙岩“龙麟”42.5级 2006-020# 3.2 26.3 180 270 合格 5.8 29.2 7.9 53.3 2、细骨料:选用汀龙砂场中砂,依据JTJ058-2000试

验规程,其各项指标符合JTG F30-2003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名称产地表观密度(g/cm3)含泥量(%)筛分细度模数 砂汀龙砂场 2.625 0.6 中砂 2.77 3、粗骨料:选用南山碎石场4.75~31.5mm连续级配。依据JTJ058-2000试验规程,其各项指标符合JTG F30-2003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名称产地表观密度(g/cm3)针片状 含量(%)压碎值(%)含泥量(%) 碎石南山碎石场2.634 10.5 8.9 0.6 4、水:饮用水,符合JTG F30-2003规范砼拌和用水要求。 5、外加剂:厦门宏发高效减水剂。 三、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四、设计要求: 1.弯拉强度等级: 5 Mpa 2.坍落度: 20-40mm 五、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依据JTG F30-2003及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

桥梁设计方案比选工程实例1

关于某桥梁的方案比选 摘要 某桥桥长39米,桥宽5.5。依据资料设计不少于四种桥型方案,并拟定桥型结构主要尺寸。根据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方案: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桥是常用的一种桥梁结构形式,属于静定体系。其在恒载、活载作用下,主梁的受力明确,主梁截面尺寸较小,结构抗弯抗扭性能好。可采用顶推法、逐跨施工法、预制安装法施工,充分应用预应力技术的优点使施工设备机械化,生产工厂化;采用预制厂预制主梁,然后安装就位,张拉预应力钢筋,施工速度快,主梁质量有保证。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方案: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其具有建桥速度快、工期短、模板支架少等优点而应用广泛。 梁拱组合体系桥方案:拱桥是我国公路上使用较广泛的一种桥型。拱桥与梁桥的区别,不仅在于外形不同,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受力性能有较大的差别。由力学知,拱桥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两端将产生水平推力。正是这个水平推力,使拱内产生轴向压力,从而大大减小了拱圈的截面弯矩,使之成为偏心受压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与受弯梁的应力相比,较为均匀。因此,可以充分发挥主拱截面材料强度,使跨越能力增大。 斜腿刚构方案:斜腿刚架桥的主跨相当于一座折线形拱式桥,其压力线接近于拱桥的受力状态,斜腿以受压为主,其跨越能力较大。 ·桥型方案的提出及结构介绍 1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 (1)桥型介绍 (2)尺寸拟定 (3)施工方案设计 (4)工程量估算

2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 (1)桥型介绍 (2)尺寸拟定 (3)施工方案设计 (4)工程量估算 3 梁拱组合体系桥 (1)桥型介绍 (2)尺寸拟定 (3)施工方案设计 (4)工程量估算 4 斜腿刚架桥 (1)桥型介绍 (2)尺寸拟定 (3)施工方案设计 (4)工程量估算 ·方案比选 桥型方案的提出及结构介绍 某市公路管理处拟对该市葛店镇大湾境内的武城老桥进行改建。武城中桥作为跨越运河的主要结构物,对保障交通畅通和城镇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路网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武城中桥的设计方案选择也就显的尤为重要。 根据当地实际地形,参考当地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初步拟定主桥部分拟定如下4种方案: 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方案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方案 梁拱组合体系桥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