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7页)(全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7页)(全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77页)(全套)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人猿同祖——古代的森林古猿; 2.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现代类人猿主要包括、、和四种。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过着以为主的生活。

4.人类是如何进化的? 由于大量消失,一部分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由于的改变和自身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并能制造简单的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的区域日益完善,丰富的,使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在同猛兽环伺、风雨无常的大自然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

(三)小组合作研讨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教材第3页的观察与思考。

2.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谁?主要证据是什么?

3. 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4. 地壳剧烈运动和气候剧烈变化。会对生活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森林古猿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5、完成教材第6页的技能训练。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

A.大象

B.金丝猴

C.黑猩猩

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

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

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A.“东非人” B.“南非人” C.“露西” 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7.对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于森林的大量消失,使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

B.下到地面上生活的森林古猿,其身体向直立行走方面发展

C.森林古猿之间在下地之前就有本质的区别

D.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8.进化论的建立者是,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它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类人猿仍过着的生活。

9.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岁月进化成人类,其进化的历程是。

10.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生活为主转变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这样肢得到解放,促进了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 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 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3.预习《人的生殖》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 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1.2 人的生殖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人的生殖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生殖过程

3、理解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识记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说出生殖过程

3、理解男女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

难点:说出生殖过程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生殖细胞结合,通过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靠完成的。

2、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它的功能是,并且分泌,卵细胞排出后会沿着向。

3.睾丸产生的和卵巢产生的,都是生殖细胞。

4.精子和卵细胞相遇结合的部位是,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是

,在这里逐渐发育成,胚泡缓慢的移动到,最终附着在

上并逐渐发育成,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5.一般说,怀孕到第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6.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

7.胎儿生活在中,通过、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经母体排出

(三)小组合作研讨

一、生殖系统

1、观察与思考:

观察课本第9页图4-5到4-8,讨论完成:

(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是从哪相遇结合的?最终又在哪“安家落户”的?

2、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拉”的?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由来,当精子和卵细胞在相遇后,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在发育,发育成熟后分娩。

(五)课堂达标测评

1、受精卵分裂开始于()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2、胎儿有一条长的结构与母体相连进行物质交换,该结构是()

A、胎膜

B、肚脐

C、脐带

D、胎盘

3、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小肠

D、子宫

4、胚胎发育到开始出现人的形态(即胎儿)的时期是()

A、5周左右

B、8周左右

C、10周左右

D、12周左右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从母体获得所需要营养物质和氧的结构是()

A、胎盘和脐带

B、胎盘

C、脐带

D、羊水

6、人体内最大的细胞是()

A、白细胞

B、成熟卵细胞

C、神经细胞

D、成熟的精子

7、胚胎发育期间,在胎膜和子宫之间产生一块有很多血管的圆盘状结构叫()

A、胎座

B、肚脐

C、脐带

D、胎盘

8、某女性生了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

A、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B、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D、一个受精卵分裂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9、人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阴道

10、人体的个体发育开始于()

A、精子

B、胎儿

C、婴儿

D、受精卵

11、精子的形态特征是()

A、形状似蝌蚪,不会游动

B、呈球形,不能自由运动

C、呈蝌蚪形,有长尾,能游动

D、呈球形,能自由游动

12、连线题,将对应的结构与功能连接起来.

男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精子

睾丸产生卵子

子宫提供胚胎发育场所

女性生殖系统输精管输送精子

输卵管输送卵子

13.下图是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植入子宫内膜的连续过程,试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标号的器官名称:

①②③

(2).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受精卵分裂后形成的胚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______ __。

(3).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4).器官①的功能是。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12页的课后练习

2.预习《青春期》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 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1.3 青春期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青春期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青春期的特点。

难点: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知识链接】

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什么是遗精?

2、什么是月经?

3、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

4、思考:最近你身上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三)小组合作研讨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

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还有哪些?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试演小品体味成长的烦恼,领悟生活真谛。看完后讨论回答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品1《父亲和儿子》(儿子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爸爸进来)

父:大龙,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子:写完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父:写完了?拿给我看看。子:告诉你写完了就写完了,真罗嗦!(无奈地去拿作业了)(递给了爸爸)全是英语,你能看懂吗?父:这孩子,越来越不懂礼貌了。

子:爸,老师叫你明天去学校。父:怎么,又打架了?

子:不是,你明天去学校就知道了。

(第二天)

父:(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小子!获得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家也不和爸爸说一声,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儿子,跟爸爸说说你是怎么获得竞赛第一名的?

子:那是小菜一碟,有什么好说的。

小品2《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

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

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

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

(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达标测评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 )

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

A.大脑

B.心脏

C.肺

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

A.营养

B.卫生

C.锻炼

D.休息

5.遗精是指男子进入后,有时在睡梦中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6.月经是女子进入后,每月次的来潮的现象。

7.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相同。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我们要,长。(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17页的课后练习

2.预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 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2.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和食物来源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3.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4.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作用

难点:

1. 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食物来源

2. 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知识链接】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要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饮食,必须摄取营养物质。在你的饮食中,每日摄取的有机物主要有哪些,你知道它们的主要成分吗?

2.小明刷牙时常有血丝出现,医生除了给他开药方,还让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这是为什么呢?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主要是生物圈中的给人类提供营养物质。

2、食物中含有、、、、和等

六类营养物质。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

供。

4.自读教材19页有关糖类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

(2)总结糖类的主要作用:。

5.自读教材19页有关脂肪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脂肪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9的旁边。

(2)总结脂肪的主要作用:。6.自读教材20页有关蛋白质知识并通过组间交流完成以下练习:

(1)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

(2)总结蛋白质的主要作用:。7.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和来进行。针对不同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有的问题可能作出假设。比如测定种子的。

8.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因此需要设置,也就是同一个实验

在条件下要做几次。如果重复组的实验数据则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影响。实验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

9.自读22页第一自然段,回答水的作用

10.自读22页第二自然段,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结合本地特点,完成下表

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儿童患,中老年人及

妇女患

含磷的无机盐

含铁的无机盐

含碘的无机盐

含锌的无机盐

11. 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大多数人类自身,只能从食物

中。维生素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人体提供能量,人们对它的需要量,但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三)小组合作研讨

1.写出常吃的两种食物,并查阅教材38-39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写在教材上

2.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这对你选择食物的种类有哪些启示?

3.思考: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4. 当病人生病无法进食时,常点滴葡萄糖来补充能量,你知道原因吗?

5.人生病之后食欲大减,身体会明显消瘦,你知道为什么吗?

6.你知道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要多吃奶、蛋、鱼、肉吗?

7.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有机物,并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三者提供能量的方式有区别吗?

1)小组想探究的问题是

2)小组作出的假设是

3)根据以下提示制定计划:

提示:可以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种子中能量的多少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

1毫升水长高1℃地,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焦是能量单位)

此探究中应怎样尽量减少食物燃烧时热量的损失?

4)实施计划并统计分析数据

5)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结论是

6)通过与38-39页数值比较我们发现,自己所测定数值要(填“高于”或“低于”)理论数值,分析原因是什么?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应该怎样做?

7.阅读23页的故事,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8.维生素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吗?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完成下表,你也许会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提示:阅读38页表格,找出哪些常见食物中富含这些维生素)

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9.结合维生素的知识,你理解为什么要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了吗?

10.不同水果或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相同吗?让我们来探究一下

我们小组的假设

根据以下提示制定计划:

(1)维生素C的水溶液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维生素C含量越高,用量就越

(2)蔬菜或水果可以榨出汁液使用

(3)滴加汁液的过程一定要慢,使另一位同学能进行记录

(4)在探究过程中如何做才能使实验误差最小

记录数据:

得出结论:

要求自读相关知识,并向大家介绍膳食纤维的有并内容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结合所学知识考虑:在饮食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科学?

(五)课堂达标测评

1.下列哪种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人体内主要的供能物质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脂肪

B.水

C.蛋白质

D.糖类

2.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 A.葡萄糖 B.淀粉 C.木糖醇 D.麦芽糖

3.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

A 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④⑤⑥

4. 在我们日常的食品中,主要含有蛋白质的一组是()

A.蔬菜、鸡蛋、精肉

B.鱼、牛肉、黄豆

C.马铃薯、花生、江米

D.奶油、玉米、牛奶

5.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占细胞鲜重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

6.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铁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7.张爷爷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到医院检查,医生不仅给他开了药,还要他加强营养进行食物辅助治疗,在下列食物中,请你帮张爷爷选择最需要的食物是()

A.牛奶

B.猪肝

C.鸡蛋

D.水果

8.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缺乏哪一种无机盐造成的?()

A.含钙的无机盐

B.含铁的无机盐

C.含碘的无机盐

D.含锌的无机盐

9.牛奶中含有较多的(),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增强体质,所以青少年每天应喝一些牛奶()

A.蛋白质和糖

B.维生素A和钙

C.蛋白质和钙

D.维生素A和糖类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24-25页的课后练习

2.营养物质争功:我们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请大家分组准备,然后推选出1-2名代表,讲述自己的功劳。

3.预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优:70%以上良:50%~70% 一般:50%以下合作探究参与度积极一般很少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35分钟以上20~35分钟20分钟以下学习目标达成度基本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2.2 消化和吸收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消化和吸收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会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能理解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4.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6.能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7.能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

8.能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提高探究能力。

难点:

1.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会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

【知识链接】

1、生日聚餐会上,小明胃口大开,一通狼吞虎咽之后,忽然感觉胃里不太舒服,四肢无力。同学们把他送到医院的消化科,医生为他做了检查并开了药。问题:

1)医生会对小明说些什么?小明会从中学到些什么?

2)你碰到过这样的事吗?

3)交流,汇报。

2、以‘奇妙的旅行“为题,发挥想象,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3、观察泡在清水中的猪或羊的小肠。(有条件)

4、观察洗衣机的排水管。

5、小明吃西瓜时,不小心将西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然后又咯噔一下掉进万丈深渊;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种子分析一下:

1)西瓜子迷迷糊糊的在消化道内旅行你能告诉他都去过哪里吗?

2)他在消化道内都遇到了哪些液体?这些液体有什么特点?又是从哪来的?

3)如果小明在吃西瓜的同时还吃了一个鸡蛋(蛋白质)两根油条(淀粉和脂肪),这些大分子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旅程”和西瓜子会有什么不同呢?

6、糖类小常识: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都属于糖类,淀粉没有甜味,分子较大,结构复杂,进入消化系统后,先后被分解成麦芽糖、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麦芽糖有甜的味道。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被细胞吸收,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必须先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2.食物的消化是靠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咽、、胃、、大肠、等器官,消化腺包括、肝、等器官以及分布在壁内的小腺体。

3.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导管的开口。唾液腺分泌的唾液,通过流入口腔。吃东西的时候,牙齿将食物切断、磨碎;唾液腺大量分泌唾液;舌一方面配合牙齿的咀嚼,一方面通过搅拌将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4.通过牙齿的和舌的,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可以使淀粉分解为。

5.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还未变成可吸收的。蛋白质和脂肪分解。口腔中的食物通过,进入,再到。胃里有分泌的大量胃不停地和,使食物与胃液,变成,胃液中的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分批进

入。小肠中有和分泌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和

的酶。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有机物。淀粉分解为,蛋白质分解为。

6.食物的消化过程保罗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与消化液充分,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的作用下分解未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7.小肠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被构成小肠的一层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的中。

(三)小组合作研讨

1.你想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吗?请观察人体消化系统模型:

(1)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

(2)这些器官在身体里的位置和作用是怎样的?

(3)消化腺与消化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

(活动一):请细细咀嚼一小块馒头,体验其中的变化,你能描述出自己的感觉吗?

(活动二):在馒头上滴几滴碘液,请观察并分析,馒头里含有哪种营养物质?

(活动三):通过对下面小资料的分析,结合前两项活动“你能做出怎样的推测呢?”

馒头变甜可能是因为

2)作出假设

(活动)连续做几个咀嚼馒头的动作,体验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哪些结构或者物质参与了该过程:

(假设)如果馒头变甜的确是淀粉发生了改变,那么这个变化过程与其中的哪一个因素有关呢?我作出的假设是

3)制定计划

(1)请选择性使用实验材料,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别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对馒头变化的影响。

(2)材料用具:试管2个、试管架一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清水三种(100℃开水、37℃温水、冰水)、唾液、三块馒头块(等重)、碘液、温度计、保温烧杯一

个、量筒一个。

提示:

a.粉遇碘变蓝,淀粉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不变蓝。

b.选择的清水温度是多少?为什么?

c.实验需要7分钟的反应时间,在此期间,你如何保证温度的恒定?

d.冷却后滴加碘液。

(3)讨论交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

(4)表达交流本组实验方案。

要求:请每小组分别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展示时要求在讲解的同时将实验方案以图解的形式画在黑板上,将条件处理相同之处以简要文字标记在中间,将不同之处以不同颜色分别标记在两旁。

要求:小组交流时,请重点陈述以下几个方面

①本小组验证的问题是什么?

②实验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③如何控制变量?采用怎样的模拟方法?

④预测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4)结合实验方案设计,讨论和完善计划

⑴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最适宜?

⑵怎样才能尽快获得较多的纯净唾液?

⑶如果实验不成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⑷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进行实验

“细节小提示”

a.试管中馒头块有没有完全浸在唾液或清水中。

b.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量是否相同。

c.馒头块和馒头屑的量存在很大差别。

d.加入碘液的量不能过多。

e.两个试管应事先做标记,以免造成混淆。

6)交流、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请展示实验现象,并与黑板上的预测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我的实验结论是

7)总结归纳,综合提升

观察下图,比较三组实验,进一步思考:

馒头变甜与牙齿有关馒头的变甜与舌头有关馒头变甜与唾液有关

(1)你认为对馒头变甜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3)如果将牙齿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作为两个变量同时探究你将如何设

计实验呢?

3.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4.把大分子的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需要哪些物质的参与?

5.什么是消化?

6.脂肪和蛋白质在哪里被消化?

7.阅读P33页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胆汁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

1)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有什么变化?

2)胆汁在消化食物中有什么作用?

3)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与其它消化液对营养的消化有什么不同?

8.通过观察和资料分析概括出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征有哪些?

A.适于消化的特征:

B.适于吸收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

1、谈谈在本节课中,你的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

2、总结归纳填表:

消化道消化道内

的消化腺

消化道外

的消化腺

消化腺分泌

的消化液

消化液内含

有的消化酶

消化过程

口腔

食道

肝脏不含消化酶

胰腺

十二

指肠

小肠

大肠

肛门

3、分组讨论总结,概括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口腔:

消化道:

消化系统;

肛门

消化腺:

4、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填表。

营养物质开始部位参与的消化液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消化系统又有了哪些认识?

6、了解了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五)课堂达标测评

1、生物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右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

的馒头渣,向A试管中加2mL清水

B、C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鲜唾液将

三支试管放在0℃的水中,20min后,

再向C试管中滴加一滴稀碘液,则三支

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A_

B ;

C 。

(2)将三支试管充分振荡,放人37℃的温水中,20min后,C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A、B

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

(3)再向A、B试管中各加入一滴稀碘液,则A试管的变化是_________,B试管的变化是

__________。B试管的现象证明_____________。

(4)在这个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胰液 C. 胆汁 D.肠液

3、患慢性肠胃病的人大都比较消瘦,这与他们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较弱有关。图2是人体消

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其中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4、长期酗酒的人会影响哪种食物成分的消化?( )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

A 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 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 馒头中有白糖

D 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6、消化系统中不与食物接触的消化器官是( ) A 胃 B 咽 C 大肠 D 肝脏

7、小肠的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小肠长约5~6米

B .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 .小肠壁内有肠腺,分泌肠液

D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8、下表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步骤,请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1)若以1和2为一组,则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号试管为对照组。 (2)若以1和3为一组,则实验的变量是 , 号试管为实验组。 (3)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号试管,淀粉被分解的是 号试管。

(4)若证明“37℃”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的最佳温度,请写出设计方案:

。 (六)课后作业和预习案

1.完成31页的课后练习

2.营养物质争功:我们已经学习了食物中的六种营养物质,请大家分组准备,然后推选出1-2名代表,讲述自己的功劳。

3.预习《消化和吸收》这一节的内容,完成自学方法指导部分的练习 (七)课后反思

学生自我评价表(请在你认可的项目下划√)

评价内容

自主学习导学案完成率 优:70%以上 良:50%~70%

一般:50%以下

合作探究参与度 积极 一般 很少

本节课有效学习时间 35分钟以上

20~35分钟

20分钟以下

学习目标达成度

基本达到目标 达到目标的70%

相差很远

试管 实验 处理步骤 1

2

3

加入的物质 馒头+2毫升唾液

馒头+2毫升清水

馒头+2毫升唾液

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37℃水浴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2.3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关心长辈的饮食。

3.了解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4.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分析、解决、总结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5.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由意识转化为行为。

难点:

1. 了解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2.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知识链接】

1. 四人小组合作,课前明确课题的目的后,经商讨制定调查或收集资料方案,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

2. 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

3.校内通讯:1某名牌大学学生肖颖为追求苗条,盲目减肥不正常吃饭最后失去生命;

2我校部分学生长期用方便面、烧烤等小食品代替午餐导致身体瘦弱;

3据有关报道称:近几年我国肥胖儿童比例上升趋势显著;

思考;什么样的营养结构才叫合理?你将来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营养师吗?

4.收集2-3种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

5.与父母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做到食品安全

6.教材中有《藕粉早已变质,服后险些要命》的报导,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听说食物中毒事件,那么,什么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呢?

7.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十大垃圾食品:一、油炸类食品;二、腌制类食品;三、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各种加工过的肉类)四、饼干类食品;五、汽水饮料类食品;

六、方便类食品;(包括快餐、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等)七、罐头类食品;(包括鱼类、肉类和水果类)八、话梅蜜饯类食品;九、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各种雪糕)十、烧烤类食品;

【导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1、合理营养是指而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与身体的需要保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导学案全册

精品文档生物圈中的人第四单元人的由来第一章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导学第一节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2. 面的变化。】:学习重、难点【 1.搞清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 ___________。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露西”时代的古人类适于下地生活的特点是:下肢发现了第年,________ 、我国的古人类化石非常丰富,著名的北京人化石发现于______________。19292 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分析思考人类进化的原因? 3 .二、交流展示思考:认真阅读教材P2至P3任务一: 。、四种现代类人猿分别是:、、 。其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它们的生活方式的共同点是 2、今天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原因是什么? 3、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确实与人有许多相似,但与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关系接近他们的共同祖先是4 P5内容思考任务二:认真阅读分析教材P4至 300万年前“露西”少女的化石与现代人类较为相似,想象一下他的运动方式会是什么?5、生活在 能力。万年前的“东非人”用图中的石块做什么?它们已经具有 6、生活在175知识小结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自然条件:⑴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自身的变化: 创造和使用。 ⑵人类的进化过程:树上生活--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直立行走(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⑶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 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学以致用】: 生活链接:现代的类人猿是否有一天会进化为人类? 【技能训练】: 认真阅读教材p6的“区分事实和观点”并完成相关习题。

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

小学六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 小学音乐教学导学案 ?学校? 学科导学案学案编号:? 编写人: 备课组长:编写时间: 课题听一听《毕业歌》《明天的太阳更美丽》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欣赏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准确的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学习重难点以节奏练习的方式,准确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合作 学习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授:听一听《毕业歌》 1、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风格。 2、歌曲简介: 这首歌曲表现了一群健康活泼的小学生在即将告别小学升向初中时的快乐情景,作者在这里表达了新中国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爱国热情和长大以后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3、节奏练习。(复习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休止符。)

2/4 o x xx │x.xxx │ x xx │x xx │x - ‖ ①画出拍线. ②分小组熟读节奏. ③找出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并试着唱一唱旋律。 4、读读歌词节奏。 5、引导学生复听全曲,感受进行曲风格。 6、课后练习(创编上下行乐句) 1C 2/4 s’f’m’r’ | d’ l | sl tr’ | d’? || 注:也可自行创编,并唱一唱。 展示 交流听一听《明天的太阳更美丽》 1、完整聆听全曲,感受歌曲情绪。 2、复听,说说你对音乐的感受 3、课后练习:改变旋律,比较不同。 ①比较拍号的不同,说说两条旋律有何相同不同点。 ②引导学生说出只改变拍号和小节数。节奏、音高不变课堂 小结 自主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导学案 ?学校? 学科导学案学案编号:?

编写人: 备课组长:编写时间: 课题听一听《凤凰展翅》玩一玩《共同走向未来》课型课时 学习目标通过欣赏该乐曲,使学生认识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笙。 通过学唱感受歌曲轻快流畅的旋律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学习重难点以节奏练习的方式,准确解决歌曲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聆听歌曲,感受歌曲 合作 学习 一、组织教学 二、听一听《凤凰展翅》 1、初听,感受歌曲旋律 2、介绍乐器??笙 笙,又称“芦笙”,由笙簧、笙苗和笙斗三部分组成,以笙片震动发音。是中国古老的民间吹奏乐器,是世界上先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的演奏技巧有各种吐音、打音、花舌音、颤音、滑音等,但是没有笛子那样灵活。演奏多声部音乐是笙的特点,笙具有管、簧混合的音色,高音清脆、透明;中、低音优美、丰满,容易与其他吹奏乐器音响混合一体,是民间吹打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3、再听:体会和了解由笙演奏的乐曲的音乐特征和音乐特点。 笙的音色:甜美、柔润。巴乌的音色:丰满、厚实、柔美。 展示 交流三、玩一玩《共同走向未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全册

七下数学全册导学案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导学案全集

1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导学案1 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学习目标】 1.学会一些国家和城市的英文名称,:会用所学知识,询问和回答人们来自哪里。 2.学会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 【学法指导】 1、联系生活学习英语。敢于用英语表达,用英语进行交际。 2、听力策略:A. 放松心情。B. 注意关键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张世界地图. 【学习过程】 一、预习指导与检测 (一)预习指导 1.预习第1-2 页的生词,根据音标会读知意. 2.朗读第1-2 页的句型,能英汉互译. 3.知识点拨: 1)Where is/are + 主语+ from ?这一特殊疑问句用来询问某人来自哪里,回答时,用主语+is/are +from+地点。 eg: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aohu. Where is he from? He’sfrom Hefei. 拓展:be from = come from be 是系动词,come 是实义动词 eg: Where does he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Hefei. 2)live 不及物动词,意思是“居住”不能直接加地点,需要有介词. eg: ----- Where does she live? ------She lives in Paris. 3)pen pal =pen friend 笔友 4)China 中国Chinese 中国人Japan 日本Japanese 日本人 eg:We are all Chinese. The three girl are Australians. (二)预习检测 1.你知道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英文名称吗? (1)中国_______(2) 加拿大________ (3)法国________(4)英国_________ (5)澳大利亚______(6) 美国_______(7)新加坡______ (8)悉尼________ (9) 巴黎_______(10)纽约________(11)多伦多_______(12)东京_________ 二、课堂互动探究 1. 小组活动: 2 1) 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及短语,然后互相提问。 2)讨论: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等的国家名称、首都等形式,并展开小组竞赛,看看那组最棒。 3) 讨论:询问某人来自哪里,用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be from 与come from 区别。 5)live 后何时用in,何时不用in。整理到笔记本上。 三、当堂检测 一. 单项选择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套 导学1 5.1.1 相交线 一、 学习目标:1认识相交线所成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P2和P3并做下列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3个 2、如图,直线a 、b 相交于点O,若∠1=0 40,则∠2等于 ( ) A 0 50 B 0 60 C 0 140 D 0 160 3、平面上三条不同的直线相交最多能构成对顶角的对数是( ) A 4对 B5对 C 6对 D7对 4、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若∠AOD+∠BOC=2600 ,则∠BOD 的度数是( ) A 700 B600 C500 D1300

C D 三、 合作学习 1、 有两个角,若第一个角割去它的 31后与第二个角互余,若第一个角补上它的3 2 后与第二个角互补,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2、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0,∠1—∠2=500 ,求出∠AOC 和∠BOC 的度数。 C 四、 拓展提高 如图,∠AOB 和∠BOD 为对顶角,OE 平分∠AOD ,OF 平分∠BOC ,试问:OE 、OF 在一条直 线吗?说说你的理由。 E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导学2 5.1.2 垂线(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垂线的概念。 2、掌握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3页完成下列问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时,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两条直线的交点叫____,垂直用符号____来表示,读作____,如直线AB垂直CD,就记作____。 2、举出日常生活中垂直的例子。 三、合作学习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出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一点A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3、经过直线l外一点B画出l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由此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一条直线的垂线有____条。 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性质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课本第五页的练习题 O,O E⊥AB,已知∠BOD=45,求∠COE的度数

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仁爱英语)

七年级英语下册全册导学案(仁爱英语)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Unit8 TheSeasonsandtheweather Topic3 Let’scelebrate! SectionA (第一课时) 备课人:薛静(柳园中学) 审核人: 班级: 学生: 【学习目标】 .学习节日名称:SpringFestival,christmas, LanternFestival, Thanksgiving,Easter, mid-autumnFestival 2.学习并掌握新单词: dumpling,sweet,luck,riddle,pie,believe,full,moon 3.谈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一些重要节假日及其庆祝方式,了解中外风俗文化的差异。

chinesepeopleeatdumplingsandperformlionanddragondan ces. Peopleinmanycountriescelebratechristmasandgiveeacho therpresents. onLanternFestival,peopleeatsweetdumplingsforgoodluc k. onThanksgiving,manypeopleeatturkeyandpumpkinpie. 【知识链接】 Twelvemonthsinayea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Sevendaysinawee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what'sthedatetoday?It's_____________. whatdayisittoday?It's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

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 2)学生自学例题 (1) O D C B A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学案 篇一: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套学案 英语学科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英语学案【全套】 第1课时Unit 1 My name 's Gina (总第1课时) Section A 1a—2c 【学习目标】:1、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等 2、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3、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学习重点】:使学生学会打招呼和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的句型. Nice to meet you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Knowledge is power.) 学习任务一: 熟悉掌握词汇name ,clock 1、认真观察第一页的图画,小组讨论你所认识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2,、试着写出含有的物品的英语单词. 3、小组竞赛,展示( 看谁总结的多, 写的准确) 学习任务二: 学会介绍自己并询问他人姓名,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打招呼. 1、教师自我介绍,引导学生介绍自己.

A: Hello , I am Gina , What's your name ? B: My name is Alan . 2、小组竞赛, 两人一组,询问他人姓名,介绍自己. 3,、分角色朗读1A对话. 学习任务三: 能听懂听力对话并能对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1,、听录音, 给1B 的对话编号. 2、根据听力对话进行自由交际. 3、小组竞赛, 展示对话交际。 二、合作共建(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小组讨论我们所学的英语名字和汉语名字的区别, 如何用英语拼写你的名字? 三、系统总结(教师寄语:No man can do two things at once.) 1,、归纳你所学到的问候语. 2、自己编写一个打招呼并询问姓名的小对话. 四、诊断评价 (一)单项选择. 1. _______your name ? My name is Gina . A. What B. What's C. Who D. which 2. Good morning , Miss Wang ! _____________! A. Hello B.Hi C. Nice to meet you D. Good morning 3. I _______Sally , What______ your name ?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课题: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读一读,看一看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2.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结论: 二、自主探究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3.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邻补角的定义是: 对顶角角的定义是: 5.对顶角性质. (1)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性质: (2)学生自学例题

O D C B A 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课堂练习】: 1.课本P3练习 2.课本P8习题1 【要点归纳】: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 【拓展训练】 1. 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 (1)(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则∠EOF=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 【总结反思】: 课题:5.1.2垂线(1) 【学习目标】: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学习难点】: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如图∠1=60°,那么∠2、∠3、∠4的度数 2.∠1=90°,那么∠2、∠3、∠4的度数 3.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 二、自主探究 (一)垂直定义 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当b 的位置变化 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 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 2.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3.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_____”来表示,结合课本图5.1-5说明“直线AB 垂直于直线CD ,垂足为O”, 则记为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图. 4.垂直应用: ∵∠AOD=90°() ∴AB ⊥CD () ∵AB ⊥CD () ∴∠AOD=90°() 找一找:在你身边,你还能发现“垂直”吗? 5.判断以下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 ②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b b a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学案(共133页)

课题:5.1.1 相交线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P 1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2.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 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3.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的问题, 阅读课本P 2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合作探究】 1.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 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2.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3 21O D C B A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 _O _D _C _B _A

2020年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导学案全册可编辑可打印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xx年月日

七年级下册音乐导学案 仁化学校 赵光照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结合教材内容,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三、工作任务: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班每周一节。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四、教学目标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1、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5、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6、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7、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六、教学进度表:七年级音乐教学进度表周次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第十周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第十五周四单元三单元二单元章节一单元主要内容歌曲:《彩色的中国》欣赏:《爱我中华》《多情的土地》知识与技能国庆放假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1 欣赏:《溜冰圆舞曲》《彝族舞曲》知识与技能歌曲:《银杯》期中考试歌曲:《牧歌》知识与技能歌曲:《桑塔?露琪亚》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第二十周第二十一周五单元 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欣赏:《我的太阳》歌曲:《军民大生产》欣赏:《船工号子》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二课时)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三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学案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 Section A Happiness is found along the way—not at the end of the road.---Sol Gordon 幸福将在路途中被发现,而不是在路的终点。 知识目标:koakas tiger elephant dolphin panda lion penguin giraffe zoo cute map smart animal box kind of south Africa 能力目标:Describe animals;Express preferences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要热爱动物,保护自然 Importance: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Difficulty: Express preferences (一)预习导学(Warming Up) 1.Read new words by themselves,then check some students’ pronunciations 2. Learn the new words by finishing the exercises.(英汉互译) 只可爱的大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几分_______ 一只有趣的海豚________________ 几只可怕的狮子 _________________

come from___________ welcome to the zoo____________ a smart koala__________ want to see the pandas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根据首字母和汉语提示写单词 1.--Why do like tigers? --Because they are very c________ 2.________(让我们) play with the cats. 3.Look at the ___________(长颈鹿).They are eating leaves. 4.Penguins live in south A__________ 5.There are many kinds of a__________in the zoo. (三)情景导入 First play a vedio about many kinds of animals ,then make a dialogue by asking them questions: 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animals have you seen in the zoo? And 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 Why? (四)自主探究 1.译成汉语,注意划线部分 Let’s see the lions first. 2.让他做这件事吧。 Let___________it. (五)合作交流 Make the conversations following the example A: Let’s see the lions . B: Why do you like them ? A: Because they are cute. B: Where are lions from? A: They are from South Africa. (六)拓展创新 找出与划线部分意思相同的选项 The panda is kind of interesting. A little B a kind of C kinds of D a little

完整word版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导学案学科:数学(华东师大版)年级:七年级(下)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第1页共48页第6章一元一次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的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与预习 小学里已经学过列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如: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知: 我们再来看下面一个例子: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416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哪些方法? 算术法: 列方程解应用题: 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那么这些客车共可乘44x人,加上乘坐校车的 64人,就是全体师生416人,可得(1)。 解这个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结果。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试试看? 问题2: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分之一?” 小敏同学很快说出了答案。“三年”。他是这样算的: 1年后,老师46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4岁,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2年后,老师47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5岁,也不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3年后,老师48岁,同学们的年龄是16岁,恰好是老师的三分之一。 你能否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呢? 通过分析,列出方程:(2) 问:你会解这个方程吗?你能否从小敏同学的解法中得到启发?

新目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全册精美导学案

七下英语全册导学案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1a---2c) 【学习目标】: 1.学会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及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 2.掌握并运用各种俱乐部的短语。 3. 熟练的谈论表示能力的话题,以及自己的意愿. 【学习重点】:学会谈论自己或别人的能力. 能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所具备的才能及喜好与意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学习任务一:认读并书写本课单词.. 写出下列单词并展示. 吉他_________ 跳舞__________ 游泳__________ 唱歌___________ 国际象棋_____________ 画画___________说话,说__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二: 学会谈论自己的能力并询问他人的能力. 1.听录音完成1a,排序 2. 让学生理解并复述听力对话. 并和你的同学编新对话. 3. 练习下面的对话: Can you…? Yes,I can. No, I can't. . 4. 听录音.圈出你听到的俱乐部 English club art club music club chess club swimming club 5.两人一组,利用上面的俱乐部来练习下面的对话 A: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B: I want to jo in... 学习任务三: 通过听力的学习,学生可以就询问能力方面展开交际 二、点拨释疑(教师寄语: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 讨论如何询问第三人称能力的句型 Can he sing ? Yes, he can . No, he can't. Can Tom speak English? Yes,he can. No, he can't.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作者:————————————————————————————————日期: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 课题:5.1.1 相交线 (1) 课题:5.1.2 垂线 (3) 课题: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5) 课题:5.2.1 平行线 (8) 课题:5.2.2 平行线的判定 (10) 课题:5.3.1 平行线的性质 (12)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14) 课题:5.3.2命题、定理 (17) 课题:5.4平移 (19)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21) 第六章实数 (23) 课题:6.1平方根(第1课时) (23) 课题:6.1平方根(第2课时) (26) 课题:6.1平方根(第3课时) (28) 课题:6.2立方根(第1课时) (30) 课题:6.2立方根(第2课时) (33) 课题:6.3 实数(第1课时) (35) 课题:6.3 实数(第2课时) (38) 课题:实数复习(一) (40) 课题:实数复习(二) (42)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44) 课题:7.1.1 有序数对 (44) 课题: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 (47) 课题:7.1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课 (49) 课题: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51)

课题:7.2.2用坐标表示平移 (53) 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章复习 (55)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57) 课题:8.2.1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 (60) 课题:8.2.2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代入法2) (63) 课题:8.2.3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1) (65) 课题:8.2.4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法2) (67) 课题: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69) 课题:8.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71) 课题:8.3.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73) 课题:8.4.1三元一次方程组 (7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7) 课题: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77) 课题:9.1.2不等式的性质 (80) 课题: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82)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85) 课题: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87) 章末复习 (89)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1课时) (95) 课题:10.1 统计调查(第2课时) (96) 课题:10.2 直方图(第1课时) (98) 课题:10.2 直方图(第2课时) (99)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