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课件2

合集下载

元史课件2

元史课件2

元史元史史料概述参考: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天津教育出版社一、蒙文《蒙古秘史》Bichikchi ~ BičIkči(必阇赤)Kökö—debter(阔阔-迭卜帖儿)Tabča’an(脱卜赤颜)四夷馆282节,12卷或15卷鼠儿年—1228戌子、1240庚子、1252壬子、1264甲子、1276丙子Monggol —un —Ni’učatabča’an中=q 豁=ho 舌= r勒=l 克=k总译:当初元朝的人祖,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

与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同渡过腾吉思名字的水来,到于斡难名字的河源头,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赤罕。

额勒登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余大钧《蒙古秘史》(译注本),河北人民出版社壹、《圣武亲征录》一卷,佚名,王国维校注本二、汉文贰、《经世大典》894卷,官修,赵世延、虞集等撰,《永乐大典》残本存部分,《元文类》存《序录》,清末钞出6部:《元高丽记事》、《元代画塑记》、《大元毡罽工物记》、《大元马政记》、《大元仓库记》、《大元官制杂记》叁、《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元典章)前集60卷,新集不分卷,佚名,诏旨、法令、判例之汇编。

元世祖——元英宗至治二年。

沈家本刻本陈垣校补本台湾故宫博物院影印元刊本肆、《通制条格》,拜住、完颜纳丹、曹伯启等修撰。

元官修法典政书《大元通制》中第二部分《条格》。

元世祖——元英宗至治年间。

黄时鉴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方龄贵校注本,中华书局。

伍、《至正条格》,《大元通制》续编,阿吉剌、腆哈、巎巎等撰修。

包括《条格》、《断例》。

元顺帝年间。

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校注本。

陆、《宪台通纪》(外三种:《宪台通纪》,赵承禧等编撰;《宪台通纪续编》,唐惟明等编撰;《南台备要》,刘孟琛等编撰;《乌台笔补》王恽著。

)元御史台政书及专著。

王晓欣点校本,浙江古籍出版社。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4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4张PPT)
北逾阴山, 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D 。“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
A ,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军事监察 B.行政外交军事
C.财政监察外交 D.财政军事监察
A 3.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行省 C 澎湖巡检司 D 宣政院
思考: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与元朝的行省 制度有什么关系?
关系:今天中国的省,其建制和名称 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行省 制是今日中国省制开端。
1)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阔的疆土, (2)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联 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3)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基本政策:
①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②方式:因地制宜。③地点: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④举例:
元朝疆域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 个地方行政区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 式建立行政机构
设置澎湖巡检司管 辖澎湖和琉球(今
台湾)
琉 球
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 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宣政院印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 行有效的治理(目的 ),元采取因地制宜 的方式,加强中央对 这些地区的统治。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 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设置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琉 球
目的 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
对边 疆地 区的 管辖
方式 因地制宜立正式的机构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共23张PPT)(共23张PPT)

中央 皇帝
枢密院(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御史台(最高监察机关) 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 行中书省
路、府、州、县 和宣慰司
叶子奇:“元朝自混一以来,大抵皆内北国而外中国, 内北人而外南人。”
中央机构
古今对比
皇帝
枢密院 中书省 御史台
(军事) (行政) (监察)
吏户 礼 兵 刑 工 部部 部 部 部 部
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他上书
唐中宗说,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并
唐 蕃
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

代友好


宣政院印
思考:元朝对西藏地区采取了什么特殊的治理办法?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负责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学而思:想一想、说一说
1.找一找你的家乡在元朝时属于哪个行省? 想想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
材料:(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 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澎 湖)巡检司。
--元《夷岛志略》
回忆我们学过的和台湾有关的史实:
1.230年,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等去过夷洲。 2.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回忆学过的和西藏有关的史实:
西藏在唐朝称吐蕃,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吐蕃松赞
影响:为了治理辽阔的疆土,元朝创立行省制以巩固 统治,加强中央集权;行省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 影响深远。
思考:为什么忽必烈要参考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完全占据中原),必行汉法,可 以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 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国家仍处远漠,无事论此, 必若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可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18张PPT) (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18张PPT) (2)

元朝疆域超越汉唐。 今天的新疆、西藏、 云南,东北广大地区, 台湾及南海诸岛,都 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 内。
元朝疆域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秦朝 政治制度
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 皇帝 地方 枢密院 ? 军事 中书省 ? 行政 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御史台 ? 监察 行省 ? 行 省 制 度
立首澎 的次湖 行在巡 政台检 机湾司 构地是 。区中 正央 式王 建朝
蒙古统治者: 元朝建立后:
?
开始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政院 西藏
区管 西 域辖 藏 。下 正 的式 一成 个为 地中 方央 行直 政接
议一议: 同学们,你能用史实证明台湾、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吗? 台湾:
1. 230年,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等去过夷洲。 2. 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 3.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人教版七下历史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知道元朝的版图是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识记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 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疆域
西汉疆域 唐朝疆域
西藏:
1.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汉藏两族已经“合同为一家”。 2.元朝时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 由以上史实可知,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 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径都 是不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 西藏 拉萨
在中央:
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①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共25张PPT)

行省
地方
路府州县
河 北 山 西 山东
请根据材料,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 度有什么作用?
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物必须呈报 “中 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 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征收制 材料二: 行省官员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 帝述职”,为了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 ;中央 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还采取省官互迁 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中国政治制度史》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 地方行政区域!
藏传佛 教寺院
统领宗教 事务管辖 西藏地区
白塔寺
元宣政院印
措 施
1.蒙古统治者进攻南宋时,对用兵、招降,吐蕃各 部归附蒙古; 2.蒙古统治者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3.元朝建立后,将西藏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 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有效的管理。
想一想: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 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史上有什 么重要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 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由以上史实可知,台湾和西藏自 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任何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 径都是不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 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行省制度合理的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材料四: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的设立……宗 教事务机构设置,等等,大都为后世所继 承……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历史学家杨宁一曾说:“元代以前 各朝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无论是两级制还是 三级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 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 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本身又具有中央派出机 构的特点……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 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 (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 (2)
——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 3.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②北庭都元帅府管
理西域
西域
③通过宣政院管辖 西藏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 行使行政管辖。
①设置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3)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 度,设置路、府、州、县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 称,行政区域划分与管理制度 ,被称为“行省地制方度”。
中书省直辖地(腹里) 行中书省
山东、山西、河北
在全国各地设置了 10个行省。 行省之下,设置路 、府、州、县。
行省的历史影响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 有双重性,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 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甘肃行省
陕 西 行 省
四川行省
湖广
云南行省
行省
腹里


江行
西省

行 省

岭北行省
在腹里地区除外 的广大地区设 置——行中书省。
(1)中央直辖:元朝把山东、山西 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
(2)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儿 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 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元朝疆域辽阔,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知道元朝在继承中创新地实施行 省制,又因地制宜地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央王朝对西 藏、台湾等地的正式行政管辖,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影响深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件新人教版
(2)中央:由__中__书_省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物,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分管各项政务;设____枢__密__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御_史__台__ 负责监察事务。
(3)地方:
吐蕃
腹里
3.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概况: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 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 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2)对台湾的管辖: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___澎__湖__巡__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 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建立后,西藏地区归___宣_政__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 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完整而有效的 管 理。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0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 11 课 元朝的统治
1. 元朝的疆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__一___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
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_大___的。 2. 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 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__君__主__专_的制中央集权制度。
1.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 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B是(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元史地理志》载: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
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C

元朝的统治 历史 教学PPT课件

元朝的统治 历史 教学PPT课件
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自习学习
一、元朝的疆域及民族融合。P52 标记 ①元朝的地位 ②疆域的范围 ③民族融合的表现及意义 二、行省制度。P52 标记 ①确立的制度 ②中央机构 ③地方机构 三、对边疆地区的管理。P53 标记 ①管理的目的、方式 ②地区及机构名称
1.元朝的疆域
地位:①是我国历史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 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时期,通过设置宣政 院管辖西藏,西藏正式归属中 央政府的管辖。
想一想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
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 的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 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本课小结
元朝疆域和民 族融合



统 治
行省制度
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对西藏的管辖(西南)
宣政院管辖西藏
设置澎湖巡检司
琉 球
3、元朝对西藏的管辖
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 在这一地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 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 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
回顾元朝及以前汉藏两族交往的史实?
(1)唐朝时期,西藏称为吐蕃,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汉藏两 族关系友好密切。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地方:行省
元朝对边疆地区 的管辖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军民事务
表现: (1)长期杂居,互相 通婚,已同汉族没有 什么区别。 (2)元朝时,各民族 长期杂居相处,互相 通婚,逐渐融合,开
结合教材,这首诗反映了 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元朝的什么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拾 、 《 长 春 真 人 西 游 记 》
四 部 丛 刊 本
பைடு நூலகம்集 。
元 世 祖 — 元 仁 宗 时 期 诗 文 总
( 元 文 类 ) 70 70 卷 , 苏 天 爵 编 ,
拾 壹 、 《 大 元 国 朝 文 类 》
书 局 。
姚 景 安 点 校 本 , 中 华
收 入 功 臣 47 人 。
略 》 15 卷 , 苏 天 爵 编 ,
贰 、 《 经 世 大 典 》 894 卷 , 官
》 、 元 《 高 大 丽 元 记 毡
存 《 序
修 典 , 》

台 湾 故 宫 博 物 院 影 印 元 刊
沈 家 本 刻 本 陈 垣 校 补 本
祖 —— 元 英 宗 至 治 二 年 。
法 令 、 判 例 之 汇 编 。 元 世
集 不 分 卷 , 佚 名 , 诏 旨 、
中=q 勒=l
豁=ho 克=k
舌= r
额勒登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 校勘本) 额勒登台、乌云达赉《蒙古秘史》(校勘本)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余大钧《蒙古秘史》 译注本) 余大钧《 蒙古秘史 》( 译注本 ) ,河北人民出 版社

卷 , 佚 名 , 王 国 维 校 注
壹 、 《 圣 武 亲 征 录 》 一
局 。
社 。 方 龄 贵 校 注 本 , 中 华 书
时 鉴 点 校 本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祖 —— 元 英 宗 至 治 年 间 。 黄
中 第 二 部 分 《 条 格 》 。 元 世
元 官 修 法 典 政 书 《 大 元 通 制 》
完 颜 纳 丹 、 曹 伯 启 等 修 撰 。
肆 、 《 通 制 条 格 》 , 拜 住 、
撰 , 元 掌 故 、 典 章 制 度 、 人 文 风 俗 的 笔
拾 叁 、 《 南 村 辍 耕 录 》 三 十 卷 , 陶 宗 仪
欣 点 校 本 , 浙 江 古 籍 出 版 社 。
元 御 史 台 政 书 及 专 著 。 王 晓
撰 ; 《 乌 台 笔 补 》 王 恽 著 。 )
撰 ; 《 南 台 备 要 》 , 刘 孟 琛 等 编
《 宪 台 通 纪 续 编 》 , 唐 惟 明
《 宪 台 通 纪 》 ,
赵 承 禧 等 编
等 编
撰 ;
( 元 典 章 ) 前 集 60 卷 , 新
叁 、 《 大 元 圣 政 国 朝 典 章 》
国 学 中 央 研 究 院 校 注 本 。
《 断 例 》 。 元 顺 帝 年 间 。 韩
巎 巎 等 撰 修 。 包 括 《 条 格 》 、
通 制 》 续 编 , 阿 吉 剌 、 腆 哈 、
伍 、 《 至 正 条 格 》 , 《 大 元
陆 、 《 宪 台 通 纪 》 ( 外 三 种 :
中 华 书 局 点 校 本 。
三 年 分 两 次 修 成 。
撰 , 洪 武 二 年 ——
明 官 修 , 宋 濂 等 修
柒 、 《 元 史 》 210 卷 ,
见 闻 , 王 国 维 笺 证 本
赵 珙 著 , 1221 年 出 使 蒙 古
捌 、 《 蒙 鞑 备 录 》 一 卷 ,
戌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鼠儿年 —1228戌子、1240庚子、1252壬子、1264甲子、1276丙子 戌子 庚子 壬子 甲子 丙子
Monggol—un—Ni’uča tabča’an
总译: 当初元朝的人祖, 总译 : 当初元朝的人祖 , 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 是天生一个苍色的狼 。 与 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 一个惨白色的鹿相配了 , 同渡过腾吉思名字的水来, 同渡过腾吉思名字的水来 , 到于斡难名字的河源头, 到于斡难名字的河源头 , 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 不儿罕名字的山前住着 , 产了一个人名字唤作巴塔 赤罕。 赤罕。
拾 贰 、 《 元 朝 名 臣 事
华 书 局 《 元 明 史 料 笔 记 丛 刊 》 本
拾 伍 、 《 草 木 子 》 四 卷 , 叶 子 奇 撰 , 中
顺 帝 时 史 事 。 任 崇 岳 笺 证 本
拾 肆 、 《 庚 申 外 史 》 二 卷 , 权 衡 撰 , 元
记 。 中 华 书 局 《 元 明 史 料 笔 记 丛 刊 》 本
元 史
第一讲 元史史料概述
参考: 参考: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陈高华《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 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 李治安、王晓欣《元史学概说》天津教育出版社
一、蒙文 《蒙古秘史》 蒙古秘史》
Bichikchi ~ BičIkči(必阇赤) (必阇赤) Tobča’an(脱卜赤颜) (脱卜赤颜) Kökö—debter(阔阔-迭卜帖儿) (阔阔-迭卜帖儿) 四夷馆 282节,12卷或 卷 节 卷或15卷 卷或
笺 1236 年 出 使 蒙 古 见 闻 , 王 国 维 证 本
雅 著 、 徐 霆 疏 , 1232 1232 1235— 、
玖 、 《 黑 鞑 事 略 》 一 卷 , 彭 大
王 1224 年 邱 处 机 西 行 见 闻 , 国 维 校 注 本
二 卷 , 李 志 常 撰 , 1221— 1221
二 、 汉 文
《 大 元 仓 库 记 》 、 《 大 元 官 制 杂 记 》
罽 工 物 记 》 、 《 大 元 马 政 记 》 、
事 》 、 《 元 代 画 塑 记
录 》 , 清 末 钞 出 6 6 部 : 《
残 本 存 部 分 , 《 元 文 类 》
赵 世 延 、 虞 集 等 撰 , 《 永 乐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