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学习知识重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学习知识

合集下载

《畜禽营养与饲料》学习知识重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学习知识

《畜禽营养与饲料》学习知识重点汇总-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学习知识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3节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3节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 础
第三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N的利用
1.蛋白质的功能 • • • • 构成机体组织和体细胞的必需原料; 体组织再生、修复和更新的必须物质; 形成各种畜产品; 供作能源。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不足时,蛋白质可氧化
产生部分能量。 2.必须氨基酸与非必须氨基酸
• 必需氨基酸 : 凡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或数量少
糖类的营养功能
• 氮浸出物,又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淀粉;
• 粗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功能: 1.氧化供能。每克淀粉在体内代谢产生约16.7KJ热能。
2.形成体组织成分及能量储备。
• 构成动物体组织、细胞的成分; • 碳水化合物多余时,可以转变成肝糖原和肌肉中的肌糖元储备。 3.合成体脂肪、乳脂肪 • 对育肥动物除了供能外,多余部分可转变为体脂肪;
• 泌乳动物需要碳水化合物合成乳脂肪和乳糖。
8
氮化合物。如尿素、缩脲、铵盐等。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的主
要作用是为细菌生长提供唯一氮源。 反刍动物对NPN的利用能力: • 可代替蛋白质饲料,以尿素为例:其含氮量44%时,每公斤尿 素相当于2.8㎏粗蛋白质,或相当于6㎏大豆饼的粗蛋白质含量。
尿素成本低,至今仍在利用。
• 尿素本身无能量价值,在瘤胃中溶解度很高可很快转化成氨, 瘤胃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且利用效果受 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反刍动物本身并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必须在瘤胃微生物的作 用下,才能合成所需的全部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
• 所以对于产奶量高或生长快速快的反刍动物,瘤胃合成氨基酸
的数量和质量则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必须以过瘤胃蛋白(未经
微生物消化分解的蛋白质)的形式由饲粮补充。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动物营养与饲料: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二、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元素组成:
(一)动植物体的化学组成: 1、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分类: (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者称为常量 元素。 (2) 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 元素。 (二)饲料的的营养物质组成及其影响因素
(三)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1)作为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2)作为动物生存和生产的能量来源 (3)作为动物机体正常机能活动的调节物质
12 5.1 72.6 214.6 5.8 79.1 20.9
阉牛(肥)
43
13
41 3.3 72.5 21.9 5.6 79.5 20.5
绵羊(肥)
74
16
5 4.4 78.4 17.0 4.6 78.2 21.8
绵羊(瘦)
40
11
46 2.8 74.3 20.5 5.2 79.3 20.7
猪(体重8kg)
__
__
无氮浸出物 71.8 25.0 12.8 41.0 1 1
1
1
粗灰分 1.6 5.2 1.6 6.0 3.0 4.7 4.0
4.0
分析表可知,碳水化合物在植物性饲料中 含量高,约占物质的70%左右,而动物体中糖分 含量极少,只占体重的1%以下;植物性饲料中, 含水量在5%-95%之间变化,而动物体的含水量 一般为体重的1/2-2/3;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 除肥育动物变动明显外,一般健康的成年动物 都相似,但植物性饲料则不然。
计 算 方 法: 无氮浸出物=100%—(水分+灰分+粗
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
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单糖、双糖、低聚糖、非纤维多糖、 纤维性多糖
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其他混合物——木质素、有机酸、着色物、风味物、

【精品】第1章 畜禽营养基础

【精品】第1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1章畜禽营养基础一、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1.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知识点(1)按化学元素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可分为:常量元素:含量≥0。

01%碳、氢、氧、氮、硫、磷、钠、钾、钙、镁、氯、硅微量元素:含量〈0.01%铁、铜、锌、碘、锰、钴、硒(2)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例题①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②动、植物体内含量〈0.01%的化学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另例)③下列属于常量元素的是(A)。

(另例)A)钙B)铁C)铜D)钴④构成动、植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完全不同。

(×)2.了解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点(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

(2)动、植物体的三大有机物:蛋白质、脂肪、糖类,主要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3)实验室中,由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有:水、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营养成分关系,见教材P.3)(4)名词:①粗灰分(Ash):是动、植物体内所有有机物在550~6000C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氧化物,盐类等无机物,有时也含有少量泥、沙,称为粗灰分或矿物质。

③粗蛋白质(CP):动、植物体一切含氮物质总称为粗蛋白质,它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 非蛋白氮(NPN):非真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如氨基酸、硝酸盐、铵盐、氨、尿素等。

④粗脂肪(EE):动、植物体内的脂类物质总称为粗脂肪.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中通常用乙醚来提取脂类物质,所以又称为乙醚浸出物。

⑤粗纤维(NFE):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例题(1)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主要有6种: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2)由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特可分为:水、CP、Ash、EE、CF和NFE。

(3)动、植物体内的三大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糖类。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一、名词解释饲料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粗灰分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脂肪消化吸收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消化力消化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瘤胃降解蛋白质过瘤胃蛋白质瘤胃氮素循环理想蛋白质蛋白能量比必需脂肪酸应激总能消化能代谢能净能体增热二、填空题1. 及其产品是畜禽饲料的主要来源。

2.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学元素可分为和两大类。

3.动植物体含有的主要成分有、、、、、六种4.动植物体内的水一般以和两种状态存在。

5.构成动植物体的三大有机物是、和。

6.糖类在动物体的存在形式是和。

7.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和六种。

8. 又称乙醚浸出物。

9.粗纤维包括、、、等10.无氮浸出物是、、等物质的总称。

11.糖类包括和两大类。

12.粗蛋白质包括和。

13.饲料中的真蛋白质平均含氮量为。

14.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饲料中总含氮量÷ =饲料中总含氮量×。

15. 是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

16.常见的氨基酸有多种,可分为和两大类。

17.蛋白质被消化以后,反刍动物以吸收为主,单胃动物以吸收为主。

18.反刍动物的瘤胃内有大量的和等微生物。

19.瘤胃中的微生物将饲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和,然后再合成菌体蛋白。

20.目前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有、、。

21.糖类在畜禽体内有两种代谢方式,一是,二是。

22.糖类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三种挥发性脂肪酸。

23.马属动物消化粗纤维的主要器官是和。

24.根据脂肪的结构,脂肪可分为和两大类。

25.真脂肪由和化合而成。

26.类脂肪包括、、等。

27. 常用饲料中、、为限制性氨基酸。

28.脂肪中含有、、三种必需脂肪酸。

29.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内经作用转变为饱和脂肪酸。

30.一般日粮中钙:磷为,产蛋期的家禽钙:磷为。

31.硫在畜禽体内主要存在于、、三种氨基酸中。

32.维生素按其溶解性分为和。

33.维生素D包括和两种形式34.维生素K的活性物质有两种,一是,二是。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件: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畜禽营养与饲料
第一章 畜禽营养基础
第一节 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
脂肪是动、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也是动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
畜禽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的需要,必须从外界环境 中摄取所需的营养物质。
饲料:含有一种以上养分,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利用, 并对畜禽无毒无害的物质称为饲料。
植物及其产品是畜禽饲料的主要来源。
6、无氮浸出物(NFE)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 称。
动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动物机体
水分
45%-60%
粗蛋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3%-19%
粗脂肪
饱和脂肪酸
糖类
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原小于 1%
植物 5%-95% 1%-36% 不饱和脂肪酸 主要是淀粉
11
0
0
糖类
44
6
50
0
0
动、植物体内的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盐,由钙、磷、钾、钠、氯、 硫、镁、铁、铜、钴、锰、碘、硒、氟等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机体 内含量虽然不高,但均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实验室中,由饲料常规营养成分分析可知,构成动、植 物体的营养物质可分为水、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乙 醚浸出物)、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
动、植物体含有的主要成分有六种:水、蛋白质、脂肪、糖类、
矿物质和维生素。
组成动、植物体 的化合物
干物质 水
有机物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核酸 维生素
无机物(矿物质)
动、植物体内的水一般以两种状态存在。一种含于动、植物体 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称为 游离水或自由水;另一种与细胞内的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 自由移动及挥发,称为结合水。

《畜禽营养与饲料 禽禽疫病防治》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畜禽营养与饲料 禽禽疫病防治》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2
第二部分 畜禽疫病防 治
04 第四部分 参考答案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类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疫病防治》课程对口升学复习指导。内容包括 1、第一部分:《畜禽营养与饲料》复习内容与题型示例;2、第二部分:《畜禽疫病防治》复习内容与题型示例; 3、第三部分:近二年试题;4、第四部分:参考答案。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畜禽营养与饲料 禽禽疫病防治》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中等职业
基础课
饲料
学校
参考答案年 考试ຫໍສະໝຸດ 畜禽营养防治
示例
河南省普通高 等学校
疫病
养殖类
题型
复习
毕业生
指导
复习内容
目录
01 第一部分 畜禽营养与 饲料
03
第三部分 2011— 2012年试题
第一部分 畜禽营养与饲料
复习指导
畜禽营养与 饲料题型示 例
0 1
第一章 畜 禽营养基础
0 2
第二章 饲 料及其加工 利用
0 3
第三章 营 养需要与配 合饲料
0 4
第四章 饲 料的常规分 析
0 6
第六章 实 验实训
0 5
第五章 饲 料厂的审批、 建设与管理
第二部分 畜禽疫病防治
复习指导
畜禽疫病防 治题型示例
绪论 第一章 疫病的病原
第二章 免疫
第三章 畜禽疫病防 治常用药物
第五章 疫病的预防 与扑灭措施
第四章 疫病的发生 与流行过程
第六章 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 2011—2012年试题
2011年河南 省普通高等 学校对口招 收中等...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 模块1畜禽营养基础 项目1畜禽营养概述

畜禽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模块一畜禽营养基础项目一畜禽营养概述任务一动植物组成与饲料养分知识点一:动植物的化学组成(一)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植物是自养生物,能利用二氧化碳、水及各种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各种有机物。

动物是异养生物,必须以植物和动物、矿物质及人工合成物为饲料以获取营养。

应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定,目前已知的112种化学元素中,动植物体内共含有60余种。

按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分为两大类:1.常量元素:含量大于或等于0.01%,如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和硫等,其中碳、氢、氧、氮含量最多,占动植物中元素总量的90%以上。

2.微量元素:含量小于0.01%,如铁、铜、锌、锰、钴、碘、硒等。

(二)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动植物中的化学元素并非都以单质形式存在,绝大部分是以构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形式存在。

组成动植物的化合物知识点二:动植物的养分(一)饲料中养分动物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

一切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和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物质,称为饲料。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元素单质,也可以是复杂的元素化合物。

1864年,德国Weende试验站的Henneberg等人创建了一套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体系,将饲料养分概略分为六大养分。

该方案尽管分析中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粗纤维分析有待改进,但因简单、实用、概括性强,故目前世界各国仍在采用。

1.水分(moisture)总水包括初水+结合水。

初水:含于细胞间,与细胞结合不紧密,也称游离水或自由水,是将新鲜饲料取样置于60~70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结合水:含于细胞内,与细胞结合紧密,也称吸附水或束缚水,是将测定初水后的饲料置于100~105_℃烘箱中烘至恒重后失去的质量。

2.粗灰分(ash):是饲料样品在550~600_℃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的剩余残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畜禽营养基础第一节动物与植物的组成成分考纲:1、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学元素。

2、了解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

3、了解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

考点:1、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含量略有差异。

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不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碳、氢、氧、氮、钙、磷、氯、钠、钾、镁、硫等。

微量元素:动物和植物体内含量低于0.01%的化学元素,包括铁、铜、钴、锰、锌、碘、硒。

2、组成动物和植物体的化合物: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

(1)、三大有机物质:蛋白质、脂肪、糖类。

(2)、饲料常规养分分析: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水。

粗蛋白质: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质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非蛋白氮(NPN)。

粗脂肪:动植物体内脂类物质的总称,又称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

粗灰分:动植物体内的所有有机物质在550-600 ℃高温电炉中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无氮浸出物:是单糖、双糖、多糖等物质的总称。

水: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水:指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内物质结合不紧密,可以自由移动,容易挥发。

结合水:与细胞胶体物质紧密结合在一起,难以自由移动及挥发。

3、动物和植物体所含营养物质的差异:(1)、动物体内水分含量较稳定,为45%-60%;植物体内水分差异大,为5%-95%。

(2)、动物体内粗蛋白含量稳定,为13%-19%;植物体内粗蛋白含量差异大,为1%-36%。

植物体内NPN多,动物体内真蛋白质多。

(3)、动植物体内脂肪种类各不相同,差别较大。

植物体内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还有蜡质、色素;动物体内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4)、植物体内糖类多,以淀粉和粗纤维为主,动物体内糖类少,小于1%,不含粗纤维。

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考纲:1、掌握畜禽消化、吸收、消化力与饲料可消化性的概念。

2、理解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

3、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

考点:1、概念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这一生理过程。

吸收: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畜禽消化力:畜禽消化、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

饲料可消化性:饲料可被畜禽消化的程度和性质。

消化率:是指饲料中可消化养分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衡量饲料可消化性和畜禽消化力的统一指标。

消化率=(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食入饲料中养分х 100%。

物理消化: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送到另一个部位。

化学消化:动物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能分解饲料及其养分的多种消化酶,在酶的作用下,各种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易吸收的物质。

这一消化过程称为化学消化。

2、影响因素影响畜禽消化力的因素:畜禽种类、品种、年龄、个体差异。

影响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饲料组成、营养配比、收获时期、加工贮藏方法及工艺水平、适口性、环境温度。

3、消化方式:物理消化、化学消化、微生物消化第三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非蛋白氮的利用考纲:1、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

2、了解反刍家畜对非蛋白氮的合理利用。

3、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蛋白质缺乏对畜禽的危害。

4、了解各种畜禽所需的必需氨基酸种类。

5、理解单胃动物蛋白质消化的特点。

考点:1、N%х6.25=CP%2、氨基酸:常见有20 多种。

(1)、必需氨基酸:指畜禽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很少,不能满足畜禽营养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苏氨酸、亮氨酸等。

成年猪有8 种,生长猪10 种,鸡13种,成年反刍家畜不存在必需氨基酸,高产奶牛需补甲硫氨酸。

必需氨基酸种类:(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畜禽营养上需要,但体内能够合成或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成,不必从饲料中专门供给的氨基酸。

例如:谷氨酸、丝氨酸等。

(3)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含量较少、低于畜禽的需要量、限制着其他氨基酸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

如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

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1)、蛋白质是动物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皮肤、肌肉、内脏。

(2)、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的重要成分,如酶、激素、抗体。

(3)、蛋白质可分解提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

(4)、蛋白质是合成畜产品的重要原料。

蛋白质不足:消化功能紊乱,幼龄动物生长发育受阴,动物发生贫血及其它疾病,畜禽繁殖力降低,生产性能下降。

蛋白质过量:浪费,加重肝肾负担。

4、蛋白质的消化代谢:单胃动物:饲料蛋白质→氨基酸→畜体蛋白、分解供能、转化为糖、脂肪。

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气、氨基酸、肽,进一步合成为菌体蛋白质和虫体蛋白质。

细菌能利用NPN ,纤毛虫能合成必需氨基酸,提高蛋白质品质。

5、理想蛋白质:指各种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基酸的总量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之间都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质。

6、提高非反刍畜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1)、日粮中饲料组分的搭配要多样化(2)、补充赖氨酸、甲硫氨酸等添加剂(3)、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要有适当的比例。

(4)、消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如加热能破坏生豆类中的抗胰蛋白酶。

(5)、补充与蛋白质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6)、补饲酶制剂,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

7、提高反刍畜尿素利用率的措施:(1)、在补加尿素的日粮中必需有一定量易消化的糖类。

如淀粉。

(2)、补加尿素的日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蛋白质:日粮蛋白质以10%-12% 为宜。

(3)、供给微生物活动所必需的矿物质。

(4)、控制喂量:尿素用量占日粮干物质财富的1%或所需蛋白质的20%-30%。

注意喂法:混入精料、青贮料中或制成舔食盐砖。

8、瘤胃氮素循环:瘤胃中产生的氨气,在肝脏中合成尿素,大部分尿素由肾脏排出体外,少部分尿素经唾液和血液返回瘤胃被重新利用,周而复始。

9、瘤胃降解蛋白: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过瘤胃蛋白:在瘤胃中未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质。

增加过瘤胃蛋白质的措施:机械法、化学法、氨基酸保护法。

第四节糖类的营养作用考纲:1、理解糖类的组成,掌握糖类的营养作用。

2、了解畜禽对糖类消化代谢的特点。

3、理解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以及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

考点:1、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无氮浸出物和粗纤维。

2、糖类营养作用:(1)、糖类是动物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

(2)、糖类是形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3)、糖类是形成体组织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原料。

(4)、糖类为泌乳家畜合成乳糖、乳脂提供原料。

3、糖类消化、代谢:消化:单胃家畜: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反刍家畜: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

代谢:葡萄糖代谢、挥发性脂肪酸代谢。

4、粗纤维:(1)、作用:营养作用、填充作用、刺激作用(2)、影响粗纤维消化能力的因素:畜禽种类、日粮成分、加工调制技术。

(3)、粗纤维含量:牛≥15%,兔≥3%,幼猪、鸡≤5%,生长猪≤8%。

第五节脂肪的营养作用考纲:1、了解脂肪的组成和营养作用。

2、理解饲料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考点:1、脂肪的营养作用:(1)、脂肪是构成动物体组织的成分。

(2)、脂肪是畜禽热能来源和贮存能量的最好方式。

(3)、脂肪可为畜禽提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4)、脂肪可作为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5)、脂肪是畜产品的组成成分。

(6)、脂肪对畜体有保护作用。

2、必需脂肪酸:在动物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饲料中供给的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

3、饲料中脂肪的性质:饱和脂肪酸:熔点高、硬度大、在常温下呈固态,易保存;不饱脂肪酸:熔点低、硬度小、在常温下呈液态,易酸败。

第六节矿物质的营养作用考纲:1、理解常量元素钙、磷、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2、了解常量元素镁、硫、钾与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硒、碘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考点:1、钙的营养作用:(1)、构成骨骼和牙齿。

(2)、抑制神经和肌肉正常的兴奋性。

(3)、激活多种酶的活性。

(4)、调节内分泌。

2、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1)、日粮钙磷的比例:一般动物:1-2 :1;产蛋禽:5-6:1(2)、维生素D:能调节钙磷比例,促进钙磷沉积,促进钙磷吸收。

(3)、乳糖:能促进钙磷吸收。

(4)、蛋白质:日粮中蛋白质有利于钙磷吸收。

(5)、磷的存在形式:单胃动物对植物性磷的利用率约为30%。

3、有效磷:饲料磷中,对动物有生理作用的磷。

有效磷=动物性饲料磷+无机磷+植物总磷х 30%4、钙、磷的缺乏症:(1)、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生产力下降,特别是繁殖力下降。

(2)、异食癖:(3)、幼畜佝偻症:骨骼短小、骨端粗大,骨骼弯曲。

(4)、成年畜:骨质疏松症(溶骨症):(5)、产蛋禽:产蛋量下降,蛋壳变薄,产软壳蛋。

5、钠、氯作用:(1)、维持体液渗透压。

(2)、调节酸碱平衡。

(3)、控制水的代谢。

(4)、增强肌肉、神经的兴奋性。

(5)、刺激唾液分泌,活化消化酶,提高畜禽食欲。

6、铁的营养作用:形成载体、参与代谢、预防疾病7、典型缺乏症:第七节维生素的营养作用考纲:1、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

2、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与 B 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等。

3、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考点:1、维生素:主要由C、H、O 三种元素构成的维持畜禽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按其溶解性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2、维生素A的营养作用:维生素 A 由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动物小肠壁、肝脏和乳腺中合成。

(1)、保护畜禽黏膜上皮组织的健康,抵抗疾病的浸袭。

(2)、维持畜禽在弱光下的视觉,防止夜盲症的发生。

(3)、促进畜禽生长。

(4)、维持畜禽正常的繁殖力。

(5)、维护畜禽正常的神经功能。

3、维生素 D 的营养作用:(1)、促进钙磷在肠道内的吸收和在肾小管的重吸收。

(2)、提高血液中钙和磷的水平。

(3)、促进钙磷在在骨骼中的沉积。

(4)、调节钙磷比例。

4、水溶性维生素的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

(2)、可由消化管微生物合成。

维生素B2除外。

(3)、形成各种种辅酶,催化物质代谢中各种生化反应。

(4)、在动物体内不能贮存,须经常补给。

(维生素B12除外)5、维生素 C 营养作用:(1)、解毒作用:缓解铅、砷、苯及细菌毒素中毒。

(2)、在体内参与生物氧化反应。

(3)、促进铁的吸收,辅助造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