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作品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

清明上河图赏析清明上河图,又称《清明上河图卷》,是中国宋代绘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生活题材画卷的代表作品之一。
该作品创作于北宋时期,全卷长5.28米,高0.24米,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完成。
本文将对《清明上河图》进行赏析,欣赏它作为艺术品的价值以及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
1. 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作为绘画艺术的杰作,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画面精细入微,绘画技法独特,以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复杂的场景,使观者恍若置身于北宋时期的都市之中。
其次,作品采用了透视法,画面布局合理,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效果。
再者,画中所描绘的各个细节都十分生动,可以看到人物的衣饰、交通工具、建筑物等丰富的细节,给人一种强烈的代入感。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历史文化内涵《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美景图,更是一幅展现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
作品的内容丰富多样,呈现了当时汴京城繁忙的市井景象。
可以看到市井里有商人、贩夫走卒、官员,还有一些普通百姓在进行各种日常活动。
画中的建筑物也包括了宫殿、楼台、府邸等,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华景象。
同时,画面中的桥梁、江河以及运输工具也表现出了汴京城繁荣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这些都使得《清明上河图》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历史资料。
3. 艺术与历史的结合《清明上河图》成功地将艺术与历史结合在一起。
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宋时期汴京城的繁盛景象,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城市文化。
既有观赏艺术作品的享受,又能获得对历史的了解,从而丰富了观者的知识和视野。
同时,作为一幅长卷画,观者可以逐幅欣赏,感受到整个故事的连贯性,增加了艺术欣赏的体验和趣味。
4. 影响与传承《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不仅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重要史料,也在绘画技法和艺术表现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来的艺术家都以《清明上河图》为参照和借鉴,创作出了更多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艺术作品。
美术作品赏析

1.简要分析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参考答案】《秋郊饮马图》绢本重着色,画秋郊平原溪涧,林木萧疏,一红衣奚官骑马持竿驱策群马,群岛形态生动多样。
笔法凝练浑厚,设色典雅,土坡晕染无皴,树干提笔勾勒,树叶用双勾,作品工整严谨,不同于宋画精密不苟的画风,极富"古意"2.赏析委拉斯贵之的《纺织女工》。
【参考答案】《纺织女工》是一曲劳动人民的赞歌,画家以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典故作为背景。
画的中景和前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们。
前景是辛苦的纺织女,中景描绘的一群贵妇,如此对比的手法加重了这幅画的社会意义。
画面技艺高超,色彩丰富,光色结合恰到好处画面前后多处光源,从左右射入房间,形成层层光波的变化,使画面虚实恰到好处,给人以真实感。
《纺织女工》是17世纪不可多得的杰作。
3.简要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参考答案】《大卫》是米开朗基罗雕塑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这具雕像奠定了他充满意志与力量的雕塑风格。
作品以一个体魄健壮、结实,情绪昂扬而又洋溢着力量感的青年形象,表现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与勇敢、无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
《大卫》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是对人的英雄品格的赞颂,是对人的坚定意志和伟大精神的写照。
4.赏析李唐的《清溪渔隐图》。
【参考答案】《清溪渔隐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巧妙的章法和淋漓粗放的阔笔水墨长皴,表现了雨后溪畔绿树覆荫,溪水潺潺,山石明净,渔翁垂钓于江苇浅滩间的幽静境界,具有鲜明的形象和诗一般的意境,充分体现了李唐晚年对山水画技法的创造。
5.试分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参考答案】《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被称为中国十大名世名画之一。
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取法荆浩、董源等人的山水画法,以水墨或浅绛色作画,淡墨干皴,苍润浑厚。
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赏析

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赏析中国传统绘画拥有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其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名家和作品。
这些作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对几位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进行赏析,展现其卓越的艺术成就。
一、顾恺之的《女史箴图》顾恺之(345年-406年)是中国东晋时期的著名画家之一,他以山水画和人物画著称。
《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女史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湛的技法展现了女性的美妙与智慧。
画中女史的面容秀丽,双眼含情而深邃,给人以灵动和思索的感觉。
整幅画色彩鲜明,构图合理,给人以饱满的艺术享受。
二、文征明的《千里江山图》文征明(1470年-1524年)是明代著名画家,他精通山水画和人物画。
《千里江山图》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以其群山叠嶂、江河起伏的创作手法而闻名。
画中的山水布局宏大而壮丽,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文征明对大自然的独到观察和绘画技巧。
观赏这幅作品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所带来的宏伟和恢弘。
三、仇英的《风雨图》仇英(1210年-1298年)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他擅长花鸟画以及人物画。
《风雨图》是仇英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展现了一片暴风雨中的景象。
绘画中鲜明的对比色彩和流动的线条,表现出了风雨交加的气氛。
画家通过绘画技巧,将风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传达出生活的坎坷与困难,以及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脆弱。
四、吴昌硕的《虞美人图》吴昌硕(1844年-1927年)是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的重要画家,擅长苏州花卉画。
《虞美人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虞美人花为主题,表现了其柔美和娇媚的特点。
画中花瓣的色彩艳丽多彩,绘画细腻而精细。
整幅画给人以静谧和美好的感觉,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美的崇拜。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的名家作品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表达,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
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吴昌硕的《虞美人图》,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艺术的光辉,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

10幅中国古代山水画赏析001 《洛神赋图》东晋顾恺之宋人摹本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恺之(345-406),字长康,昆陵人,诗文书画皆能。
画风细劲柔和,笔墨连绵不缀,有“游丝描”之称。
此画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从开头描写平静的水面上出现飘飘若仙、含情脉脉的洛神,似来又去与曹植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无限惆怅之中。
后几段画洛神在云间遨游,或与曹植在一起游赏。
最后画洛神驾六龙云车而去,曹植坐舟追寻。
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
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002 《游春图》隋展子虔唐人摹本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展子虔, 渤海(今山东阳信)人。
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
擅长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和山水,创立新意,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绘画大师。
此画描绘达官贵人在风和日丽的春天踏青游乐的情景。
《游春图》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两大特点: 一是青绿勾填技法的运用。
山石树林有勾无皴, 填以青绿色为主的厚重色彩,二是在构图上, 脱离了魏晋时期作为人物画背景的“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的处理方式, 而变为以山水为主, 人物只作点景出现的独立完整的山水画, 具有与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相适应的“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的画面效果。
003 《江帆楼阁图》唐李思训绢本设色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表现游春情景, 近景山岭间有长松桃竹掩映,山外江天空阔, 烟水浩淼,意境深远。
整个画面山势起伏, 江天辽阔很有气势。
山石林木以曲折的细笔勾勒, 画树交叉取势, 变化多姿。
山水构图的整体大势与局部“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的一丝不苟的精致描写, 统一在一起。
山石着色, 以石青、石绿两种浓重色彩, 显得金碧辉煌。
李思训继承和发扬了展子虔的青绿山水画技法, 已形成“青绿山水”或“金碧山水”。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

国画山水十大名画赏析国画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重要流派,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观,表现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以下是中国国画山水史上十幅著名的名画赏析。
1.《寒山拾得图》这幅画是元代文人画家夏圭的代表作,他通过绘制冷峻的山岳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画中的人物形象含蓄而又富有内涵,让人在沉思之余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真谛。
2.《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是北宋名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作。
画面以江山为主题,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现了北宋时期的繁荣和美好景象。
画面中的山水风光、建筑物和人物形象都精细细致,耐人寻味。
3.《溪山行旅图》这是南宋时期画家马远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山水、建筑、植物和人物,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感悟。
画面中的色彩清新淡雅,托出了自然的恬静与无穷魅力。
4.《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画之一。
画面中除了细腻的山水画面外,还描绘了市井百态和民俗文化,将山水画与人文画融合,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生活的奇妙魅力。
5.《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渭的代表作,画面宽阔恢弘,以长江为主线,描绘了江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画面中的各种元素相互映衬,表现出一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理念。
6.《齐白石山水画》齐白石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画家,其山水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特色。
他擅长表现形体的变化和色彩的饱满,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和艺术魅力。
7.《李可染山水画》李可染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饱满、构图新颖为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山水画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美”概念,引领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方向。
8.《黄宾虹山水画》黄宾虹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通过对山水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的革新,使得中国传统山水画得到了新的发展。
他的山水画作品色彩明艳、构图精妙,表现了他独特的审美理念和个性。
9.《吴昌硕山水画》吴昌硕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作品风格独特、气韵生动,表现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和探索。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一、《黄巢起义图》《黄巢起义图》是明代画家赵孟頫的作品,该画展现了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悲壮历程。
画中黄巢神情坚毅,手持长剑,带领起义军奋勇杀敌,凸显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领袖风范。
二、《白求恩医生像》《白求恩医生像》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他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的崇敬和敬佩之情。
画中的白求恩医生面带微笑,手握医疗器械,展现了他的医者仁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画像》该画是中国画家丁雄泉的作品,展现了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的情景。
画中的毛主席身穿军装,目光坚定,充满着革命的豪情,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的关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四、《红军长征图》该画由中国画家刘文西创作,以红军长征为题材。
画中的红军士兵英勇无畏,穿越险峻的山河,展现了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壮丽。
五、《解放军攻打台儿庄》该画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攻打台儿庄的场景。
画中的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抗日战争的赞美和敬意。
六、《庐山千层峰》该画是中国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以庐山千层峰为题材。
画中的千层峰雄伟壮观,云雾缭绕,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仰。
七、《红星照耀中国》该画是中国画家李可染的作品,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希望。
画中的红星光芒四射,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
八、《毛主席像》该画是中国画家吴冠中的作品,画中的毛主席面容庄重,眼神炯炯有神,表达了毛主席的伟大和领袖的威严。
画中的毛主席着装整齐,姿态庄重,展现了他的领袖气质和人民领袖的形象。
九、《红军游击队》该画是中国画家陈逸飞的作品,画中描绘了红军游击队战斗的场景。
画中的红军战士身手矫健,奋勇杀敌,展现了他们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风貌。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四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四十六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主要作品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宗圣宫遗迹》《终南远眺》《枣林之晨》《颐和园知春亭》《颐和园后湖》《一夜雨》《野葡萄》《西湖岳庙》《西北炼油厂》《瓮城》《天津新港》《太行秋收》《苏州庭院》《苏州留园》《石景山钢铁厂》《山深春到迟》《三味书屋》《青龙桥》《农家老宅》《林海》《老井》《海滨》《海湾小镇》《富阳村头》《房山十渡写生·绝壁夕照》《谛听》《大连新港》《鞍钢在建设中》《紫砂艺人》《织网女》《灶头》《苏州近郊老农》《苗家绣女》《葵花与柿子》《纸老虎》《辛集面塑》《喜气临门》《人民翻身兴家立业》《捷足先登》《儿童劳军》《武陵源天桥》《太行十渡之秋》《丽江老街》《哪吒闹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等。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赏析张仃《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33x49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 1950年作。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宗圣宫遗迹》赏析张仃《宗圣宫遗迹》68x138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1989年作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终南远眺》赏析张仃《终南远眺》90x57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1994年作。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枣林之晨》赏析张仃《枣林之晨》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 1994年作。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颐和园知春亭》赏析张仃《颐和园知春亭》68.5x68.5cm张仃作品 60年代。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颐和园后湖》赏析张仃《颐和园后湖》70x70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70年代。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一夜雨》赏析张仃《一夜雨》68x68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1991年作。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野葡萄》赏析张仃《野葡萄》68x68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90年代。
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张仃《西湖岳庙》赏析张仃《西湖岳庙》44x34cm中国美术馆藏——张仃捐赠作品1954年作。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

美术作业傅抱石作品《保俶塔》赏析《保俶塔》是傅抱石先生创作的一幅中国画作品,画面描绘了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古迹——保俶塔。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傅抱石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1. 构图:《保俶塔》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构图方式,以保俶塔为主体,周围环绕着山水、树木、建筑等元素。
画面中央的保俶塔高大挺拔,象征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
画面下方的山水与树木则展现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线条:傅抱石先生的线条运用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轻重、粗细、快慢等不同的线条来表现画面中的各种元素。
在《保俶塔》中,他运用了流畅、婉转的线条来描绘保俶塔的轮廓,使其显得更加立体和生动。
同时,他还运用了简练、有力的线条来描绘山水、树木等元素,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 色彩:傅抱石先生的色彩运用也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冷暖、明暗、浓淡等不同的色彩来表现画面中的各种情感。
在《保俶塔》中,他运用了温暖的色调来表现保俶塔的古朴典雅,使其显得更加庄重和神秘。
同时,他还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来描绘山水、树木等元素,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变化。
4. 技法:傅抱石先生在《保俶塔》中运用了多种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如皴法、点法、泼墨等。
这些技法的运用使得画面具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使观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5. 意境:《保俶塔》作为一幅中国画作品,其意境是非常重要的。
傅抱石先生通过画面中的山水、树木、建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这种氛围不仅体现了保俶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保俶塔》是傅抱石先生创作的一幅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傅抱石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春山居图》赏析
后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 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 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 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 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 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 “画中之兰亭”。
王冕《墨梅图》赏析(一)
王冕墨梅图,元代中国画,纸本水墨,纵50.9厘米,横31.9 厘米,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首。文物原属清宫旧藏,现藏北 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是著名画家王冕,他所画的《墨梅图》, 神韵秀逸,令后人叹赏不已,对明清画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 影响。
画幅中有作者题诗五首。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 堂”。时王冕年六十八岁。此图是他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
2.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 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 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 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 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 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 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 华滋”的境界。
《富春山居图》画卷内容
画卷内容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尺幅:
画摘下来 的葫芦,全用没骨法, 以水墨画叶,以藤黄画 果。此图无年款,从题 字与笔墨判断,约作于 二十年代中期,即“衰 年变法”接近成熟的时 期。画面上的葫芦还吊 在架上,连同枝叶在秋 风中摇曳,墨叶把黄色 葫芦衬托得分外明亮。 题曰“头大头小,模样 逼真,愿人须识,不失 为君子身。”白石老人 在其它画葫芦作品中, 常题“依样”二字(民间 常说“依葫芦画瓢”), 还见有题 “依样无羞” 四字之作的。他有《画 葫芦》诗云:风翻墨叶 乱犹齐,架上葫芦仰复 垂。万事不如依样好, 九州多难在新奇。
徐渭《牡丹蕉石图》
徐渭(1521~1593年)明代 杰出书画家、文学家。 初字文清,改字文长, 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 田水月等。浙江山阴(今 绍兴)人。自幼聪慧,文 思敏捷。且胸有大志。
在这幅写意的《牡丹蕉 石图》之中,石的表现, 是完全由于不同程度墨 色的运用,连轮廓的线 条也没有。徐渭的画, 水墨淋漓处,可谓“大 抵绝无花叶相,一团苍 老幕烟中”。
的杰作,深为后人珍重。
王冕《墨梅图》赏析(二)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 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 脱,别具—格。其《墨 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 梅,笔意简逸,枝干挺 秀,穿插得势,构图清 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 花朵的盛开、渐开、含 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 气盎然。其笔力挺劲, 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 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 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 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 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 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 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 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 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 世名作。 画坛上以画墨 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 画家。
这幅《松柏高立图》中,主角是一只立于松枝上 的苍鹰,它傲然独立,画面上绘一松一柏。松树在 前,以淡墨描画,枝干直立又向右斜,再从顶端斜 插而下,松针以浓墨写出,可见笔力;柏树在后, 墨色较浓,姿态更加虬曲。“松柏”暗合寿长,但 画幅中顶天立地又遒劲傲然的独特气派,则早已跳 出了“祝寿”的确切功能,却以“基业常青”的喻 指成为对历经战乱而枯木逢春之美好愿景的期许。
簪花仕女图欣赏
.《簪花仕女图》并无故事情节,画家 关心的只是表现对象美丽而带着慵懒的 贵族气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 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 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 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 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 旬的老翁了。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3.7亿元,2011年5月22日嘉德春拍)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为历年公私所见齐 白石绘画及书法尺寸最大的一幅,是1945年抗战胜 利后画家为蒋介石60寿庆所作。画作纵266厘米, 横100厘米,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 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 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 浑厚自然、端庄大气,且文意极佳,堪称齐白石书 画之绝品。
中国绘画 作品赏析
灵峰小学:唐勇
周昉《簪花仕女图》
1.周昉是唐代著名的仕女画画家, 陕西西安人。周昉曾任越州(今 浙江绍兴)长史。画史上说他是 “初效张萱,后则小异,颇极风 姿”。
2.周昉也经常画一些宗教画,最 了不起的是“妙创水月之体”。 这是一种将观音表现为姿态随意 的样子,身后一轮圆月,周围风 景可简可繁,常常宛若山水画作。
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 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 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 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 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 古拙淡雅,别有风致。 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 墨,画人物亦生动,其 笔法更趋奔放、简练, 干笔、湿笔、破笔兼用, 风格清新,恣情汪洋, 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 派"。
葫 芦 设色纸本 (1127万 元,2013年5月中国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