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陆军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法规,它被广泛认为是军队纪律中的“基本法律”。
本文将对《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十二条军规》属于美国军队中的一项法规,它规定了军人在战场上的行为准则。
这份法规的正式名称为“美国军队特别法(Uniform Code of Military Justice)”,其中的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战场上无故杀戮俘虏、刺探敌方战略等机密、违抗战时法律及枪支使用规定等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当时,美国在对抗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中,为了确保军队的战斗力,需要建立一定的纪律和法规。
于是,美国军队开始制定一系列军规来约束士兵们的行为。
在二战期间,美国陆军决定对这些军规进行统一,从而建立了新的法规——《美国军队特别法》。
这份法规简化了之前的军规,但同时也更加完善和严格,成为了美国军队中的基本法律。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第一部分涉及到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界定,包括谋杀、伤害、强奸和盗窃等。
第二部分规定了犯罪行为的刑罚,可包括军事法庭审判、褫夺军籍、处以军事禁闭、罚款等。
第三部分则明确了司法程序的规定。
在这份法规当中,第二十二条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条规定。
它要求军人不得在战场上无故杀害俘虏,或者对敌方的军事情报和机密进行刺探。
此外,该法规还强调了军人在使用武器时需要遵守的规定,例如不得随意开枪等。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严格的态度规范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行为,是保障美国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法规。
同时,在士兵们完成任务过程中,这项法规还能够保障敌方战俘和本方士兵的人身安全,有助于建立人道主义的形象。
此外,《第二十二条军规》还为美国军队判定和处理战争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确保司法系统的公正和透明。
总之,《第二十二条军规》在美国军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为军人规定了严格的纪律要求,以保护军队利益和战斗力。
同时,这项法规还为军队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支持,是军队纪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于2017年上映,由塔查纳·瓦特南潘、博夫里特·波雅拉特纳和塔那·阿苏维廷主演。
这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战争、友情和背叛的故事,向观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18年的泰国,那时泰国被称为暹罗王国,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影片讲述了一支暹罗王国的士兵在战场上的故事。
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战争考验,同时也经历了友情、背叛和挣扎。
在战争的残酷中,他们坚守着信仰和尊严,最终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电影以战争为背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在战争的潜规则下,每个士兵都在尽力活着,同时也必须保护自己的同伴。
影片通过刻画士兵们的生活和战争中的情感纠葛,展现了他们在战争环境中的坚韧和勇气。
在影片中,主角们经历了种种挣扎和磨难。
他们面临着战争的考验,同时也面对着内心的挣扎和选择。
在战争中,友情和背叛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关爱的人们做着艰难的选择。
这些选择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和勇气,也展现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挣扎和抉择。
影片中的角色形象丰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命运。
主人公们在战争中经历了成长和改变,他们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拥有勇气和智慧的战士。
影片也展现了每个人物在战争环境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对自己的内心挣扎。
在故事情节上,《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扣人心弦的剧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影片以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每个士兵的故事,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他们在极端环境中坚守着信仰和尊严,最终赢得了尊重和荣誉。
影片既有激烈的战斗场面,又有触动人心的情感故事,让人们通过影片看见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挣扎。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

《第二十二条军规》赏析翻着一部关于描写疯子生活的书,一个个荒诞无比的故事跃入眼帘,但人们又告诉你这些都是真实的,你会有何感想?美国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便是如此——一部在幽默下悲伤的后现代经典之作。
读者在看本书时想笑不难,但笑后内心的酸楚却常油然而生。
作者运用了在谈笑之间对荒诞性进行异常深刻披露的手法,典型地代表了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风格。
《第二十二条军规》既是一部讽刺现代战争的“黑色幽默”小说,又是一部揭示战后美国荒诞现实的社会小说。
作者海勒不但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他用异乎寻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自己对西方现代生活的新的体验,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还包含追求自我生命价值的意义。
下面本人从四个方面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给予指教。
(一)荒诞的故事,荒诞的人物一大堆光怪陆离、形形色色、不可理喻的事件、场面、人物,展现了一个疯狂的世界、一种荒谬的现实和一群异化了的军人。
《第二十二条军规》全书凡42章,各章一般以某个人物为中心向读者讲述这样一个个故事。
其中又以尤索林这个人的经历贯穿始终,从而串联起一组滑稽的浮雕式人物画像展览。
作品中的人物分别属于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两大部分。
军事官僚集团利用战争满足私欲,为求得个人的飞黄腾达,置他人的生命于不顾。
他们操纵着第二十二条军规,利用它制造悖谬来维护权威,愚弄下属,主宰普通人的命运。
而普通士兵则是被大人物任意摆布的对象。
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是军事官僚集团中一个典型代表。
他冷酷残忍,对军阶无限向往,一心想当将军。
为此,他千方百计要设法博取上级的欢心。
上级一皱眉,他就惶惶不安。
他企图利用部下的全部生命去换取自己的晋级升迁,他的主要手段是任意把飞行次数一次一次地增加。
而卡思卡特下属的官兵虽然言行各不相同,但人人却为自己盘算,没有一个具有献身精神。
食堂管理员迈洛则是卡思卡特上校众多荒诞残酷下属中的荒诞典例。
他貌似“忠厚老实”,可是赚钱有术,以伙食采购为名,大搞投机倒把,办起了一个跨国公司。
《第二十二条军规》

读《第二十二条军规》有感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看似结构散乱,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其形式有了“意味”,也使小说有了诗歌的回旋之美。
而小说中所描写的情感更具有了一种绝望之美。
约瑟夫·海勒是被公认的“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堪称“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品,其情节之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其描写的世界之疯狂病态、神秘莫测。
故事以黑色幽默开始,以黑色幽默结束,期间穿插着各种关于人们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无奈,而故事里人物的生活中夜处处都是那些令人恐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黑色幽默让这个故事变得荒诞有趣,但是也让其中的人物变得绝望。
故事中队约塞连的各方面的描写有很多,包括行为、思想、从无知到绝望等等,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对“第二十二条军规”有了新的认识。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着重关注了作者对主人公约塞连情感的描写。
故事中“第二十二条军规”让作者不断的充满希望,然后又陷入失望,然后再燃起希望,继续失望……如此往复,最后,主人公面对这个世界上各处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彻底陷入了绝望。
但,这也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地方。
这里就让我就其情感的绝望之美谈一谈。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很少有具体的对情感的描写,但那些隐藏在荒唐可笑的情节中,隐藏在疯狂病态的人物里的情感已足以震撼读者的心了。
这里的情感不是热烈澎湃的,不是纤细柔和的,这里的情感之美就美在它的“绝望”!文艺作品中,大凡“绝美”的画面和场景更能动人心弦。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所描写的那样荒唐、病态、丑恶的环境中,这种情感的“绝望”之美对人的心灵的撞击是沉重的、更是悲哀的。
这里所谈的主要是约塞连的情感。
他的情感大体分来有三种:对女人的爱情、对伙伴的友情、对儿童的同情。
当然这三种感情都具有“绝望”之美。
约塞连几乎会爱上所有他认识的女人,不知名的妓女、露西安娜、达克特护士,甚至于罗马军官公寓里的中年女佣,他也爱过。
他还爱上了他的伙伴阿费的妓女,内特利的妓女。
古往今来之军规之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目录
军规内容
成语释义同类例句
典故出处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赏析
书评/读后感
书摘
电影《第22条军规》简介
演员表
军规内容
成语释义 同类例句
典故出处
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赏析
书评/读后感
书摘
电影《第22条军规》 简介
书评/读后感
主人公约翰”尤萨林上尉”﹙Captain John Yossarian﹚是美国陆军第27航空队B-25轰炸机上的一名领航员兼投弹手,他渴望保住自己的性命。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当尤萨林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次。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谁也不可能停飞。于是他逃进医院装病,军医说他是“在白费时间”,他“当场就决定发起疯来”,因为根据条例,精神失常的人是不准上天飞行的,但只能由他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危险时却担心自身安全,就证明他神智清醒。于是就产生了如下逻辑:如果你疯了,只要你申请就允许你停飞。可你一旦提出申请,就证明你不是疯子,还得接着飞。最后,尤萨林终于明白:“这里面只有一个圈套……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也是作者写在小说扉页上的一句话。 “我敢打赌,它根本就不存在。”尽管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 最后,他不得不开小差逃往中立国瑞典。 在海勒的世界里,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神秘的代名词,象征了一种具有超自然的、能操纵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这里既有现代官僚机器的异己力量,也包含了某些神秘,即海勒自己所感到的不可捉摸、无力把握的异己力量。对于海勒来说,美国政府只是一个穷兵黩武、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军事官僚集团。这样的集团无论对国内百姓还是对海外士兵都实行严密的控制。谁也摆脱不了那如同魔力般军规的约束。可见,第二十二条军规所造成的意境明显带有超验的、永恒的色彩,否则,它何以从一个专有名词进入美国人的日常语言? 具有无上权力和随意性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并不存在而又无所不在,是一种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疯狂的象征。它既是一项具体而荒谬的法律条文,更是一种抽象的专制现实。它永远对,你永远错;它总有理,你总没理。它总是与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如影随形,使你永远无法摆脱,无法逾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遭遇大大小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制度陷阱,通常在资源被强势一方所垄断,当事人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或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它类似“霸王”条款,简直就像是为官员权力寻租或行政免责而量身度造的。比如在某些国家,你要当医生就必须先获得从业资格,而资格的认定条件却是“行医××年以上”。也就是说,要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先有从业经历,可没有从业资格你却无法取得从业经历。 过去单位分房和评职称、评奖过程中产生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最多。它们通常都采取“群众评议,领导拍板”的所谓民主集中制方式,给暗箱操作留下巨大空间。总是先成立一个带倾向性的评委会,通过不断制造针对某些人群的新规则,抬高他们的门槛,发布一轮又一轮的排行榜,等到评选程序复杂到足以把所有人都搞晕时,才有机会把不希望的人选打压出局,从而把有某种背景的人选推上去。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规则或者说“土政策”通常是上级比着自己鞋后跟划定的,对下的刚性和对上的弹性都很大,所以执行起来既要坚持制度的原则性,又要把握政策的灵活性,结果自然会因人而异,就看解释权在谁了。(钱大川)
二十二条军规什么意思

二十二条军规什么意思
第二十二条军规,出自约瑟夫·海勒原著黑色幽默军事题材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
在该小说中,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支二战时期,驻扎在意大利皮亚诺扎岛的美国空军飞行部队的军中规定。
该条军规规定:只有疯子才能获得免于飞行的优待,但必须由本人申请。
此外,该条军规还规定所有飞行员必须要在服役期间飞满25次才能回国,但前提是必须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内容中可以看出,第二十二条军规意味着荒诞、自相矛盾、带有欺骗性的悖论。
另一方面,第二十二条军规也表示现代人荒诞不经的生存状态,以及无法摆脱的困境和难以逾越的障碍。
因为在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两项规定中,第一条疯子才能获得免于飞行的优待,但必须本人提出申请的这项规定,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疯子不可能本人提出申请,本人提出申请的就不是疯子。
所以这项规定是荒诞不经、自相矛盾、扭曲畸形的规定。
而对于第二条飞行员飞满25次可以回国,但必须服从上级命令这项规定,小说中上级不断为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永无休止。
所以这项规定同样也是违背道德、灭绝人性、专横残暴的官僚体制规定。
第二十二条军规(AR1)

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中海一座小岛上的美军基地里。
虽然流血和破坏的场景揭示了一些战争的恐怖,但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争小说。
没有英雄或英雄行为,敌人并不真是德国人(故事中并未出现),而是能置你于死地的任何人——包括你自己的长官。
《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是一部滑稽小说,其主要人物,一名叫约萨里安的飞行员,只有一个目标——活到战争结束,然后回家。
他以为通过装疯就能做到这一点。
那是个粗鲁的玩笑,可是达尼卡大夫并没有笑,直到约萨里安又执行了一次任务之后,再次来求他要求停飞——尽管这没有任何指望。
达尼卡大夫窃笑了一下,很快又沉浸到他自己的麻烦中去了,这包括怀特·哈夫特指挥官那天早上一直在向他挑战,要和他比印度式摔跤,而约萨里安则恰恰彼时彼地决定要发疯。
“你这是在浪费时间,”达尼卡大夫不得不告诉他。
“你难道不能让疯子停飞吗?”“哦,当然。
我必须的。
有一条军规说我必须让疯子停飞。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停飞?我疯了。
问问克莱温格去。
”“克莱温格?克莱温格在哪?你把克莱温格找来我问他。
”“那就随便问谁吧。
他们会告诉你我有多疯。
”“他们疯了。
”“那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停飞?”“他们为什么不要求我让他们停飞?”“因为他们疯了,这就是为什么。
”“他们当然疯了,”达尼卡大夫回答。
“我刚才告诉你他们疯了,不是吗?你不能让疯子来断定你是否疯了,对吧?”约萨里安冷静地看着他,换了一种方法说。
“奥尔疯了吗?”“他肯定疯了,”达尼卡大夫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我当然能。
不过他得先请求我。
这是军规的一部分。
”“那他为什么不请求你?”“因为他疯了,”达尼卡大夫说。
“要在无数次死里逃生之后还坚持执行战斗飞行任务,他一定是疯了。
当然,我能让奥尔停飞。
不过他得先请求我。
”“他要想停飞就只需做这些吗?”“就这些。
让他请求我吧。
”“那你就可以让他停飞了?”约萨里安问。
“不。
那我就不能让他停飞了。
第二十二条军规 内容简介

• Second world war • Yossarian(USbomber Bombardier) is stationed with his Air Force squadron on the island of Pianosa
• He is full of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r to save the justice
desire to keep his life, determined to escape from the" world"
he pretended to be ill in the hospital in order to avoid thech -22
Their colonels(Cathcart) continually raise bombing missions that they are required to perform before being sent home
reputation
witnessed the illusory(虚妄), absurd, crazy, cruel phenomenon
rational ,actually absurd
Finally
a trap, is an insurmountable obstacle不可逾越的障碍
So- called“justice behavior” fled to Sweden
Catch --22 not exist ,A logical conundrum(逻辑难题) in which someone is essentially trapped, no matter what decision is mad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纽约州的卡迈尔市: 如果男人西装上衣跟裤子的颜色不同, 要罚款500美元。 加利福尼亚州: 禁止大象在大街上散步, 除非它们的脖子上拴着一条链子。 犹他州:不喝牛奶违法。 俄亥俄州: 一个已婚男人乘飞机时必须携带自己 的妻子,但如果他结婚超过12个月就 不必了。
约瑟夫· 海勒(1923—1999)
内容提要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海勒的代表 作,“黑色幽默”流派的奠基作,被 西方评论界誉为“60年代最好的一部 小说”。 小说以二次大战为背景,描写一 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皮亚诺扎岛上 的美国空军部队的生活内幕,中心情 节是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要求 停止飞行复员回国的斗争经历。空军 大队指挥官卡思卡特一次次任意提高 飞行员执行任务的指标,致使飞行员 们个个得了恐惧症。尤索林为逃避飞 行,躲进医院装疯。 5/3/2016
5/3/2016
作品分析
• 尤索林身上绝无传统英雄所具备的崇高壮烈的 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其非同一般之处仅在于 面对疯狂世界不放弃自由选择。他成了当代世界 文学画廊一个典型的“反英雄”形象。
• 作者写在小说扉页上的一句话——“我敢打赌,它 根本就不存在。”尽管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 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 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 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 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 烧成灰烬。
第二十二条军规
“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境”
作者简介
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 家,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一个 俄裔犹太人家庭。二战期间曾任 空军中尉。战后进大学学习, 1948年毕业于纽约大学,获文学 学士学位。1949年在哥伦比亚大 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赴牛津大 学深造。1950到1952年在宾夕法 尼亚州立大学等校任教。1961年, 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问 世,一举成名。除《第二十二条 军规》外,海勒还发表过长篇小 说:《出了毛病》(1974)和 《像高尔德一样好》(1979)
5/3/2016
作品分析(选文)
• 1.尤索林与丹尼卡医生的对话
• • • • • • • • • • • • 尤索林极严肃地看着他,想用另一种方式试试。“奥尔是不是疯子?” “他当然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 “当然可以。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这个要求。规定中有这一 条。” “那他干吗不来找你?” “因为他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 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呢。当然,我可以让奥尔 停飞。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 “没错。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尤索林问。 “不能。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 “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凡是想逃脱 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5/3/2016
谢谢
• 一天,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河边钓鱼,一个陌生人问 他:“先生,你在钓鱼?” • “是啊!钓了半天没钓到一条。”狄更斯露出遗憾 的样子,“可是,昨天,也是这个地方,我钓到了 15条鱼。” • “啊!”陌生人狡黠地笑着说,“先生,你知道我 是谁吗?我是这个地方管鱼的,这段江上严禁钓 鱼!”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准备记下狄更 斯的名字罚款。 • “你知道我是谁吗?”狄更斯告诉陌生人,“我是 作家狄更斯。所以,你不能罚我的款。” • “为什么?” • “别忘了,虚构故事本来就是我的职业。”
"第22条军规"代表了一种捉弄人的乖戾的 社会力量,是灭绝人性的官僚机构的象 征。它无处不在,成为弱小人物的命运 之网;它更是离开具体社会条件的存在, 具有支配一切的神奇力量,人无法逃避 它,只能消极地受其捉弄。 “第22条军规”达到了象征高度,成为美 国社会“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 疯狂”的绝妙概括。
5/3/2016
作品分析——“catch-22”
• 小说自始至终都笼罩着“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阴 影。尽管它没有实在的文本,但从尤索要的求生 过程可知,无论人们怎样挣扎总也逃不出它的钳 制。 • 作家从社会生活和切身体验中发现,无论战时战 后,美国人都处在一种不可捉摸又无所不在的异 已力量胁迫之下,岌岌惶惶而无可奈何。就虚构 了“catch-22”这一寓言形象。定名“军规”, 既使它更具令人畏惧的强制性,又使它跟世界荒 诞的极端—战争紧相关联。冠之以“第二十二 条”,则使它成为不存在的存在。而“catch”的 5/3/2016 原意就是陷阱、圈套。
作品改编
• 同名喜剧电影
5/3/2016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时常会遭遇大大小小的“第 二十二条军规”,其实就是形形色色的制度陷阱,通常 在资源被强势一方所垄断,当事人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 或权利不平等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它类似“霸王”条 款,就像是为官员权力或行政免责而量身订造的。 比如在某些国家,你要当医生就必须先获得从业资 格,而资格的认定条件却是“行医××年以上”。也就 是说,要取得从业资格必须先有从业经历,可没有从业 资格你却无法取得从业经历。
作品分析——“catch-22”
• 由于“catch-22”含有上述种种超乎常情常理的 因素,所以作品问世之初,一度使人大感莫名其 妙。但随之发生的越南战争所带来的混乱和疯狂, 使读者们立即认同了小说中所揭示的那个非理性、 无秩序、梦魇式的荒诞世界,从而破译了 “catch-22”的内涵,引起了灵魂的震动。 • “军规”就像灭绝人性的官僚体制,也像统治世 界的专制势力,更像主宰普通人命运的荒诞力量。 因此,“第二十二条军规”一词 很快进入英语词 典,作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或“无法摆脱的困 境”的代名,在西方人日常生活中被普遍沿用。
作品分析
• 2.尤索林又寄希望于军规另一规定:
• 根据司令部规定,完成25次战斗飞行的人就有权申请回国, 但必须得到长官批准。 • 当尤萨林完成32次任务时,联队长卡思卡特上校已经把指 标提高到40次了。等他飞完44次,上校又改成50次。当 他飞完51次,满以为马上就能回国了,定额又提高到60 次。 • 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即使上校 违反了司令部的规定,在他飞完规定次数后还叫他飞,那 他也得去,否则他就犯下违抗命令的罪行。所以无论他飞 满多少次,上校总可以继续增加定额,而他却不得违抗命 令。如此反复,永无休止。官兵们的精神已近乎崩溃,可 谁也不可能停飞。他飞了70次后终于明白军规是个圈套, 是场骗局,就驾机向中立国瑞典逃去。
5/3/2016
作品分析——主人公尤索林
• 尤索林是清醒的,他是一个向第二十二条 军规“所面临的荒谬的世界和人生困境 之时,坚持自由意志的选择,一再追求那 种避开别无选择的前提的自我选择。 • 然而他的自我存在意识在荒谬的现实中处 处碰壁,他显示得十分无能为力,但又不 甘放弃自由意志,于是就形成了以自我嘲 弄来戏谑外部世界的行为方式。
普希金在成名之前,一次在彼 得堡参加一个公爵家的舞会。他邀 请一个年轻而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 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年轻的普希金 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 子一起跳舞!” 普希金没有生气,微笑地说: “对不起!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 您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 貌地鞠了一躬。
“黑色幽默”作家擅于运用一种 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人与自 己处境的对立,并把这种不调和的 现象扭曲变形,使它显得滑稽可笑 他们看到生活存在着荒谬和可怕的 东西,于是加以揭露和嘲讽. 通过奇思异想的漫画式夸张把讽 刺象推向荒谬的极致,也是海勒幽 默的一种手段。
5/3/2016
艺术特色之黑色幽默
海勒说:“我要让人们先敞怀大笑,然 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知 的一切。”
• (选文)他的左右胳膊肘内侧绷带上各缝入了一条装有拉 链的口子,纯净的液体从一只明净的瓶里由此流进他的体 内。在他腹股沟处的石膏上安了一节固定的锌管,再接上 一根细长的橡皮软管,将肾排泄物点滴不漏地排入地板上 一只干净的封口瓶内。等到地板上的瓶子满了,从胳膊肘 内侧往体内输液体的瓶子空了,这两只瓶子就会立刻被调 换,液体便重新流入他的体内。这个让白石膏白纱布缠满 身的士兵,浑身上下唯有一处是他们看得到的,那就是嘴 巴上那个皮开肉绽的黑洞。” 5/3/2016
军规内容
•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 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 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但你 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 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在劫 难逃。 • 第二十二条军规还规定,飞 行员飞满25架次就能回国, 但它又说,你必须绝对服从 命令,要不就不能回国。因 此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 加飞行次数,而你不得违抗。 如此反复,永无休止。 5/3/2016
内容提要
两派人物 :军事官僚集团和普通军人
• • • •
1.特种警备司令佩克姆将军 2.飞行大队司令官卡思卡特上校 3.负责空军军官操练的谢司科普夫中尉 4.伙食管理员迈洛中尉
5/3/2016
内容提要
5.主人公尤索林是处于被主宰地位的 普通军人的代表
• 本是个热情、诚实、富于正义感的爱国青年。 • 后来对战争大失所望,认识到替卡思卡特之 流升官发财卖命是毫无意义的愚蠢行为。 • 从此变成了怕死鬼,“活下去”是他生活的 唯一目的和“最高准则”。 • 最后在几个知心朋友帮助下,他驾机逃往瑞 典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