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群文阅读

合集下载

小学高段部编教材“典型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以“边塞诗”教学为例

小学高段部编教材“典型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以“边塞诗”教学为例

小学高段部编教材“典型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以“边塞诗”教学为例青羊实验附小省级子课题——“运用群文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典型单元教学效能实践研究”的课堂实践。

关键词:群文阅读典型单元边塞诗一、课题研究发展概述:一直以来,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语文都以群文教学为特色,开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和逐步实施,附小将课堂改革提到重要层面,专门成立课程改革小组,并以“提质、减负、推优”为改革目标。

2021年十月,青羊区五年级的群文阅读专题研讨活动确定在青羊实验附小展开,我们特别结合课题和时代发展趋势,精心打磨反复推敲,再次以该课题为核心,以“边塞诗”为教学主体内容,通过“镜头语言”的带入,进行教材典型单元的群文教学实践。

二、议题的确定1、明确教学形式。

群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通过集体建构,利用有效的阅读活动达成共识。

教学中,我们用主题带多篇,课内带课外的形式,搭建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和学习材料之间的沟通桥梁,整体观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诗歌的文化之美、韵律之美、情感之美。

2、明确教学内容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代表诗歌。

也是诗词学习中的一种重要类别,由于它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更适合高段或者初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品读、赏析。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边塞诗的比例并不重,整个小学阶段只有《出塞》《从军行》《致使塞上》《凉州词》等为数不多的几首。

四年级上册学生开始接触边塞诗,形成对边塞诗的大致理解,但对其中的典型意象,表达效果,思想情感存在短板。

我们把备课视线聚焦到边塞诗范畴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品读,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边塞诗主题思想。

三、课堂中的几种生成(一)根据议题和文本组元的特点,及文化思想价值,将本节课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4个:1.群诗阅读,知晓边塞诗意象概念并获得辨识归类能力。

2.聚焦意象,想象诗歌意象构成的画面,体会同类意象蕴含的不同情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群文阅读:《边塞诗里的家国情怀》教学设计首先,我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感受到边塞的雄浑壮美,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我会让学生朗读四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语言美感。

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最后,我会让学生自由创作一首边塞诗,让他们通过创作,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边塞诗的精神内涵,同时也锻炼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在整个课堂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他们在思考和表达中感受到研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四首诗歌,深入理解了战争给大国和小家带来的灾难,进而理解了“家国情怀”这一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时,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解释生词,加深印象,而不是忽视它。

在讨论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同时给予合适的评价和反馈。

这样的研究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三)思考与表达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发学生对新时代“家国情怀”的思考,并让学生书写几句感想,表达自己的家国之思。

这样的研究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和意义。

四)分享互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分享和互评作品。

这样的研究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研究和交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反馈能力。

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让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经过讨论和思考,学生们对《从军行》和《陇西行》的场景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认为,《从军行》表现了盛唐时期的豪迈和战争的残酷,而《陇西行》则表现了晚唐时期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家人对戍边丈夫的怀念。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了诗中的一些字眼,如“百战”“穿金甲”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些字眼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惨烈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从不同角度予以具体评价,使学生在朗读中深入理解感悟,有效激发学生研究的热情。

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1(名师执教)

唐代边塞诗群文阅读1(名师执教)

唐代边塞诗群⽂阅读1(名师执教)⼀、⼊境:追寻边塞遗迹,沉思壮阔历史师:今天我们来学四⾸边塞诗。

我们先看⼀看古代的边塞给我们留下了哪些遗迹和⽂物,从中我们来思考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1983年国家旅游局公布了我们国家旅游标志的图案,图案的内容是什么?哪个同学来说⼀下。

(⽣⼩声议论纷纷:马踏飞燕)你们说对了。

我们上节课刚刚学习了英雄主义,想到就要⼤声说出来。

(屏显:铜奔马图⽚。

)师:就是马踏飞燕,现在叫“铜奔马”。

它的原型,是在1969年⽢肃省武威地区⼀个将军墓中发现的。

这匹马是什么样的形象?⽣:千⾥马。

⽣:战马。

师:你们能想什么成语?⽣::策马奔腾。

:马踏飞燕。

⽣:师::还有什么?:马不停蹄。

⽣:师:还有什么?最重要的⼀个成语要想到。

(指着铜奔马的前马蹄)它底下是⼀个燕⼦,有⼈说是龙雀,应该想到“天马⾏空”。

⼤家知不知道武威地区、也就是发现铜马的这个地⽅,古代叫做什么名字?(学⽣摇头)古代叫做凉州。

《凉州词》学过吗?⼩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两⾸。

⼀⾸是王之涣的,还能想起来吗?⽣:(齐)黄河远上⽩云间,⼀⽚孤城万仞⼭。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门关。

师:还有⼀⾸,王翰的。

⽣(齐):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回。

师:好,我们来听⼀听。

(播放童声版歌曲《凉州词》)你们从刚才这⾸曲⼦⾥能听出什么样的情感?⽣:悲凉。

⽣:视死如归。

师:对,视死如归——⼀种英雄主义精神,慷慨激昂。

这个学期我们还学习了⼀⾸边塞诗《使⾄塞上》,把它背⼀遍。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胡天。

⼤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师:最有名的那两句是?⽣:⼤漠孤烟直,长河落⽇圆。

师:好像是在中国上过学的⼈都知道这两句诗,是不是?因为它太有名了,它是边塞诗⾥⾯写景的巅峰之作。

我们今天来学四⾸新的边塞诗。

感受⼀下⾥⾯的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下⾯⼤家⼤声地读这四⾸诗,我要听到你们的声⾳。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材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材料

一、复习回顾时的三首诗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二、群诗阅读的六首诗1、《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2、《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5、《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6、《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群文阅读 边塞诗

群文阅读 边塞诗

塞下曲(其一)
联读深化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 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
个人放声朗 诵吧——
边塞之景:
景之特点:
牧马群嘶边草绿。 所悟之情:
边塞诗节选
扩读拓展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杜甫 落 日 照 大 旗 , 马 鸣 风 萧 萧 。
王翰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杨炯 宁 为 百 夫 长 , 胜 作 一 书 生 。
曹松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令狐楚 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
再见 烽烟
感谢指导:
谢谢
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2.找出诗中景物
提示:五月雪、——析景
赏析“五月雪、笛、战鼓、玉鞍、 腰下剑”等景物表现出来的特点 :
提示:奇异——肃杀之气、 刀兵之声……
语调:低沉、缓慢、凝重……(感情基调)
塞下曲(其一)
试读发现
三读——悟情
本诗表达了边关将士思念家乡,为国效 力的情感。豪迈、悲壮、慷慨激昂之情 自然寄寓在景物中……
方法总结: 1.找出景物。 2.分析景物特点。 3.体会景物中寄托的感情。
小组合作:
从军行(其四)
再读巩固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边塞之景: 景之特点: 由景悟情: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人 古代泛指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 胡人。
情胡
边塞 战争

物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民族的 (东西):胡地、胡马等。

群文阅读之边塞诗

群文阅读之边塞诗

小结
捋一捋
群文阅读
1
核心素养 4 《塞下曲》2 小组合作
评价鉴赏 3
唱一唱
边塞曲 王昌龄
(原诗)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诗意) 将士牵马饮水渡长河 刺骨水寒秋风似刀剑 沙场广袤夕阳要落山 孑然的深夜远眺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历过多少征战 都把戍边将士杀敌报国意气传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黄尘迷漫 寒冷的白骨夹杂着遍地野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04) 李益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学一学
塞下曲(05) 常建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07)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塞下曲(06)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08)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读一读
塞下曲 唐 •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边塞诗”群文阅读
《塞下曲》(8首)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03) 李颀
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千骑黑貂裘,皆称羽林子。 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
塞下曲(02) 李白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诗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诗

了解边塞诗的创 作背景和历史意 义
03
教学内容
THEME TEMPLATE
边塞诗的定义和分类
边塞诗的定义: 以边疆地区军民 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歌。
边塞诗的分类: 按照内容可以分 为边塞战争、边 塞生活、边塞风 光三大类。
边塞诗的特点: 语言精练、概括 性强,意境深远, 富有感染力。
边塞诗的意义: 反映了边疆地区 人民的生活状况 和思想感情,也 表现了他们对和 平的渴望和对战 争的厌恶。
群文阅读的意义: 通过群文阅读,可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和阅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和人文素养,促 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群文阅读的实践方 法:教师可以选择 适合学生的文本组 合,引导学生进行 阅读、思考和讨论, 同时可以采用多种 教学方法,如小组 合作、探究学习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主动性。
XXX
群文阅读教学 设计边塞诗
THEME TEMPLATE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1
教学目标
02
教学内容
03
教学方法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06
01
添加章节标题
THEME TEMPLATE
02
教学目标
THEME TEMPLATE
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创作环境 掌握边塞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理解边塞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边塞诗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边塞诗起 源于汉魏六朝, 是诗歌创作中的 一种题材,以边 疆地区军民生活 和自然风光为题 材。
发展:唐代是边 塞诗创作的鼎盛 时期,涌现出高 适、岑参、王昌 龄等边塞诗人, 形成了雄浑豪放、 慷慨悲凉的边塞 诗派。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

小学语文六年级群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

小学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指导课《唐朝边塞诗》教案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初识边塞诗。

1、回顾、诵读学过的边塞诗《逢入京使》(唐岑参)《凉州词》(唐王之涣)《凉州词》(唐王翰),引出课题。

2、结合学过的边塞诗,谈谈你对边塞诗的认识。

预设:生1:诗中会看到独特的边塞风光生2:多出自出征的将士或者随军文官之手生3:多与战争有关生4:(可能抒发作者的哪些情感呢?)思乡、建功立业、怨恨战争……生5:读边塞诗让人心生悲壮荒凉之感,内心充溢这非常复杂和微妙的感情,难以言表。

生6: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注:如果学生回答起来有困难,教师会结合学过的边塞诗作引导、启发)师:边塞诗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或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或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或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或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也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

:这一节课我们将走进一组边塞诗,去感受诗中奇异的边塞风光,体会作者跌宕的复杂情思。

来读读诗题。

二、走进边塞诗,感知无穷魅力(一)示范学习,方法引领1、师:说起边塞诗,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人,他就是高适,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来快速阅读资料袋,认识一下高适。

(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

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后客居梁、宋等地,曾与李白、杜甫结交。

安史之乱爆发后,任侍御史、谏议大夫。

肃宗时,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

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

与岑参并称“高岑”,同为边塞诗派代表。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有《高常待集》。

[3])2、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弄明白诗的大概意思,多读几遍,争取把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最好读出自己的味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典故
特点小结及技巧点拨
特点象,评价意境,弄清 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2.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复杂
3.表现手法多样
用典(积累)、互文、对偶、 视听、虚实、对比、比喻、 白描等
意象:大漠、烽烟、黄河、落日、萧关

特点一、边塞诗的主要意象
景物意象: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戈矛剑戟、 飞箭走马 ; (空间)地名: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 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人物意象:胡、羌、羯、夷、单于、将军、 征夫、戍卒 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鼓、角。
名句鉴赏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军 号一声声吹的历史都热血沸腾,它是古代诗 坛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值得我们欣赏!
谢谢!
默写名句
(1)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 开。 , 。
(3) ,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 催。 , 。 —王瀚《凉州词》 (5)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在, 。 —王维《出塞》
—李贺《雁门太守行》 。 —范仲淹《渔家傲》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王维 《使至塞上》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 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 仲淹《渔家傲》 (4)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瀚《凉州词》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 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维《出塞》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意象:盔甲、号角、秋色、燕脂、旌旗、寒霜、 战鼓等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特点三:表现手法多样
夸张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 对比 地石乱走。(岑参)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特点三:表现手法多样
虚实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张籍)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一曲边歌话诗情
——边塞诗群文阅读
边塞诗是以边
疆地区军民生 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 唐代是边塞诗 发展的黄金时 代,代表作家 有高适、岑参、 王昌龄等诗人
学习目标:
1.积累边塞诗词名句。 2.了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3.理解边塞诗的内容和情感。 4.掌握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朗诵一首你最喜欢的边塞诗
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月色漆黑,宿雁高飞;既烘托紧张气氛,又 为下文单于遁逃、将士追击作了铺垫。
⑵诗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是哪一句?
主题是表现边境战争艰苦,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最能表现这一主题的在最后一句,一支骑兵列 队正要出征,刹那间,将士的弓刀上落满了大 雪。
你能说说诗(词)中流露的 情感吗?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意象:塞外、衡阳、大雁、边声、长烟、落日、 孤城、浊酒、羌管、霜、将军、征夫

一、析意向
常用来评价边塞诗意境的词语: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苍凉荒寒、 瑰丽雄壮、凄寒萧条、孤寂冷清 肃杀悲凉等
特点二:思想内容丰富、复杂
(1)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表现戍边将士思乡思亲的主题。 (3)状写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 残酷。 (4)描写战争场面的惨烈;书写壮志难酬的感伤。 (5)惊叹描摹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风土人 情。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 活的矛盾,痛恨战争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但主旋律依旧是:爱国主义。
小组合作探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总结归纳:从以上学习探究中,你获得了哪些 诗歌鉴赏的方法?请写下你的收获吧! (技巧点拨) 1、炼字类答题方法: 释含义+分析内容(点境)+表达情感(点情) 2、名句鉴赏方法: 简说诗意+手法分析内容+情感表达
这些鲜明的边地意象对诗歌表达有着怎样 的作用呢?
1、李贺《雁门太守行》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分析诗歌意境探讨
(技巧点拨)
答题步骤: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意象。(抓意象)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点 境)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营造氛围的 作用意义。(点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