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课堂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 新人教版

名校课堂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 新人教版
名校课堂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综合测试(五) 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五)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怂.恿( ) 怅.然( ) 蜷.伏( )

倏.地( ) 消hào() 懒duò()

乞gài() yuān()枉

2.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污涩虐待跼蹐缩缩为罪潜逃________

(2)班斓丰腴据为己有孤苦伶仃________

(3)感喟料俏怪诞不经大相径庭________

(4)迷惘窗棂神彩奕奕秾纤合度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

(2)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

(3)对人表示不满。( )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B.她慌忙地跑下楼来,答道:“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C.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地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地“优待”。

D.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5.修改下列病句。(4分)

(1)我们的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地不断持续提高。

(2)代表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

6.古诗文默写。(4分)

(1)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概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

②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③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

④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

⑤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

A.③①⑤④②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④②① D.④②③①⑤

8.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关爱动物”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5分)

(1)实践活动一:调查了解。(3分)

为了调查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A.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调查形式:走访

C.调查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践活动二:拟写广告。(2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字数不超过25个字)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止.有剩骨( )

(2)缀.行甚远( )

(3)屠大窘.( )

(4)一狼洞.其中(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1.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麻雀

刘向东

①初夏的午夜,睡意蒙眬中隐约听见“叽喳叽喳”的响声。起初还以为是美妙的梦境呢。但细细分辨却是小鸟的叫声。心想,这黑咕隆咚的屋里哪来的鸟儿呢?于是我起身蹑手蹑脚地先后靠近墙角和窗子静静地洗耳聆听。不久,又是一阵轻微断续的“叽喳叽喳”声。循声觅去,原来声音来自屋内挂壁空调铜管连接外机的出口处。

②翌日一早,我推开窗子仔细观察,却发现空调铜管和水管伸出墙洞处有一椭圆形两寸左右宽的空隙,边缘还露着一绺绺纤细柔软的枯草和几片浅灰色羽毛。凭我儿时掏鸟窝取鸟蛋的经验,里面显然是麻雀草窝和几只刚出壳的小麻雀。况且,从墙洞伸出的管子上和空调外机上还有斑斑点点的排泄物。就在我探头观察时,一只麻雀倏地落在了窗前的樟树上,还朝我叽叽喳喳地叫唤着,似乎要驱赶我似的。看着它的架势,我离开窗口跑到隔壁厨房继续隔窗观察。顷刻,那只麻雀先在树枝上东张张西望望,随后又飞到空调外机上。可它好像还是不太放心,站在机顶上晃着小脑袋机警地环顾了一下才飞速钻入墙洞……

③墙洞靠屋的一头还算严密美观,而墙外出口处本该用水泥填堵抹平,以防雨水渗入。可当初为图省事便就地取材用泡沫塑料作填塞。但这些材料经不起风吹日晒,时间一长就渐渐老化脱落。有一次,我擦窗户时发现管子上的隔温海绵和缠绕的塑料带子早已风化剥落,露出的空隙足以伸进一只手。本想找些材料重新堵上,可一拖再拖终究未能落实。不料,它却成了麻雀妈妈生儿育女的理想爱巢。

④这窝小麻雀,倒真让我费了不少心思。有天择菜,见菜叶上有两条肥嘟嘟的小青虫,就自然想起了嗷嗷待哺的小麻雀。于是我将小青虫弄伤无法爬行后放至窗外空调机顶上,好等着麻雀妈妈作喂食之用。估摸过了刻把钟,我推开窗子再一看,已不见小青虫的踪影。想必是麻雀妈妈叼去喂给孩子了吧。为了证实我的判断,我特意到楼下的草丛里像寻针似的又捉了六条小虫子照样放到空调机顶上,再到隔壁厨房隔窗观察。果然,没多时一只麻雀飞落在空调上。它叽叽喳喳叫了几声便盯着奄奄一息的小虫子们左看看右瞧瞧,好像觉得十分安全了便叼起一只虫子飞进窝里。不一会儿,麻雀又飞出再叼起一只虫子飞回草窝。如此反复,六条虫子很快就被全部叼进了窝里。可能是小麻雀们吃饱了吧,当日夜里它们居然没再发出细微稚嫩的“叽喳叽喳”声。可我反而有了一丝担心,生怕它们吃坏了肚子,或是发生别的意外。直到第二天早上又见麻雀飞进飞出才安下心来。

⑤周末在家休息,正逢天气突变,风雨交加。眼看豆大的雨滴随风飘落至墙洞周围,我

怕危及洞里的小麻雀就想采取防护措施,只是墙洞位置在墙外而无法触及,让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在担心时,我隔窗一看,麻雀妈妈居然微展翅膀面迎风雨,用自己的身体严严地挡在洞口。望着它遮挡风雨的安然样子和炯炯有神的眼睛,我陡生感慨和敬意,仿佛我也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3.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这窝小麻雀费了不少心思?(3分)

15.文末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16.本文和《猫的故事》一文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蜘蛛的智慧

①在我观察过的独居的昆虫中,蜘蛛最聪明。

②坚硬的甲胄,柔韧的皮甲,强壮的脚爪,宽大透明的眼睛和嘴巴上的钳子,都是装备在蜘蛛身上的战斗武器,而它编织的网更是它主要的武器,因此,它总是要竭尽全力,把丝网织得尽善尽美。

③当蜘蛛开始织网时,为了固定其一端,它首先对着墙壁吐出一滴液汁,慢慢硬化的丝线就牢固地粘在墙上了。然后,蜘蛛往回爬,这根线越拉越长;当它爬到线的另一端应该固定的地方,就会用爪把线聚拢来以使线绷紧,也像刚才一样固定在墙壁的另一端上。它就这样扯丝拉线,固定了几根相互平行的丝,准备好了网的经线。为了做成纬线,它又如法炮制出一根来,一端横粘在织成的整张网最牢固的第一根线上,另一端则固定在墙壁上。所有丝线都有黏性,只要一接触到什么东西就可以胶住;对于网上容易被毁损的部分,我们的织网艺术家懂得织出双线来加固它,有时甚至织成六倍粗的丝线来加大网的强度。

④三天以后,这个网就完成了;我想这个昆虫在新居生活,一定欢乐无限。它在周围往返横行着,仔细检查丝网每一部分的承受力,然后才隐藏在它的洞里,不时出来探视动静。不料想,它碰到的第一个敌手,竟是另外一个更大的蜘蛛。这个敌手没有自己的网,也可能已经耗尽了积蓄下来的汁液,因而现在不得不跑来侵犯它的邻居。

⑤于是,一场可怕的遭遇战立刻由此展开。在这场拼搏中,那个侵略者似乎占了体大的上风,利用一切战术,引诱对手从坚强的堡垒中爬出来。这个辛勤的蜘蛛被迫退避假装休战而去,不一会儿又转身回来,当它发现计穷智竭以后,便毫不怜惜地毁坏了这个新网,这又引起了另一次战斗。与我的估计相反,这个辛勤的蜘蛛终于反败为胜,成了征服者,杀死了它的对手。

⑥有时,苍蝇落入它的陷阱时,这只蜘蛛并不急于出击,只是耐心等待着,直到有把握

捕捉对方时,它才动手。如果它立刻逼近苍蝇,将会引起这只苍蝇更大的惊惧,还可能导致这个俘虏奋力逃走;所以,它学会了耐心等待,直到这个俘虏因无效挣扎而精疲力竭。

⑦有一次,我把一只黄蜂放进一个蛛网中。但当蜘蛛照常出网捕食时,先是观察一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敌人,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它立刻主动解除紧紧束缚对手的丝线,以放走这样一个强大的敌手。当黄蜂得到自由后,我多么希望那个蜘蛛能抓紧修理蛛网被破坏的部分。可是,它似乎认定网已无法修补了,便毅然抛弃了那个网,又着手去织一个新网。

⑧我很想看看一只蜘蛛单独靠自己的储备能够完成多少个丝网。因此,我破坏了它织就的一张又一张的网,那蜘蛛也织了一张又一张。它的整个储存消耗殆尽后,果然不能再织网了。我看见蜘蛛把它的腿像球一样旋动,静静地躺上几小时,一直小心翼翼地注视着外界的动静。当一只苍蝇碰巧爬得够近时,它就忽然冲出洞穴,攫住它的俘获物。

17.第①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3分)

18.文中用了“织网艺术家”“俘虏”和“侵犯”“欢乐无限”等词语分别来写蜘蛛和它的对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9.蜘蛛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5分)

20.从蜘蛛的智慧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3分)

三、作文(50分)

21.请以“我熟悉的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立意自定。

参考答案

1.sǒng chàng quán shū耗惰丐冤

2.(1)为—畏(2)班—斑(3)俏—峭(4)彩—采

3.(1)蹒跚(2)怅然(3)嗔怪

4.A(解析:A项中的顿号应该删掉。)

5.(1)我们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

(2)代表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

6.(1)遥怜故园菊(2)一夜征人尽望乡(3)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4)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A

8.(1)A.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C.①本地区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②地区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9.(1)仅,只(2)连接,紧跟(3)处境困迫,为难(4)挖洞

10.(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外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1.示例:结尾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主题。既是对狼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残,狡诈阴险,但在智慧勇敢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12.麻雀在“我”家空调铜管连接外机的出口处生儿育女,“我”悉心关照它们,并与它们和谐相处。

13.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小心与机警,体现了它对子女的细心呵护。

14.捉虫子给小麻雀吃;小麻雀不叫,担心他们吃坏肚子;豆大的雨滴随风飘落至墙洞周围,怕危及洞里的小麻雀,想采取防护措施。

15.抒情,直抒胸臆,表达“我”对麻雀妈妈的赞美之情,歌颂了温暖和伟大的母爱,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16.示例:两文都表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渴望。

17.照应题目;统领全文。

18.赋予昆虫以人的特点,将昆虫世界的生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更加富有情趣。

19.能织出经纬线交织的有黏性的网,并会加固易毁损的部分;与强敌战斗时,假装休战,毁坏新网,反败为胜;面对猎物,不急于出击,耐心等待;能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放走强大的对手;知道网已不可修补时,果断放弃;不能织网后,静待时机,捕获猎物。

20.示例:必须学会本领,才能把事情做好;面对困难,既要有勇,还要有谋;对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要学会放弃。

21.作文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字词 拽(zhuài)无垠(yín )癫狂(diān)凛冽(lǐn lia)吞噬(shì)销蚀(xiāo shí)羸弱(l?i ru? )冻饿之虞(yú) 步履(lǚ )告罄(qìnɡ)遗孀(yí shuānɡ)坚持不懈(xia)精疲力竭(ji?)闷闷不乐(man)铁锹(qiāo ) 毛骨悚然(sǒnɡ)怏怏不乐(yànɡ)姗姗来迟(shān)忧心忡忡(chōnɡ)疲惫不堪(pí bai bù kān)剔出(tī) 畏缩不前(wai)鲁莽大胆(mǎnɡ)语无伦次(lún)与其……毋宁(yǔ qí……wú nìnɡ )战栗(zhàn lì )砭骨(biān) 角逐(ju?)履行(lǚ)充沛(pai)贮藏(zhù)雪橇(qiāo)胆怯(qia)踉踉跄跄(liànɡ qiānɡ)履践(lǚ jiàn) 皑皑(ái)泅(qiú)作践(zu? jiàn)沮丧(jǔ sànɡ)斫痕(zhu? h?n )抵御(dǐ yù)愁闷(man)崔巍(cuī wēi) 养精蓄锐(xù ruì)缭绕(liáo rào )体力不济(jì)凄厉(qī lì)滞留(zhì)窒息(zhì)阴霾(mái) 孜孜不倦(zī) 哀悼(āi dào )锤炼(chuí liàn)企求(qǐ)凝聚(nínɡ)拓荒(tu? huānɡ)弥补(mí bǔ)不朽(bù xiǔ ) 【第21课.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重难点句子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020年秋季版)2020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无答案) 新人教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基础积累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丁卯.(mǎo)触.及(chù)修润.(rùn) B.商酌.(zhuó) 遵嘱.(zhǔ) 打拱.(hǒnɡ) C.恳.切(kěn) 拖沓.(tà) 譬.如(bì) D.累.赘(lěi) 别.扭(biè) 草率.(shu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逝世繁碎悔人不倦 B.慎重修润颠沛流离 C.朦胧感概一以贯之 D.零碎妥贴以身做则 3.根据意思写词语或翻译句子。 (1)商量斟酌。( ) (2)修改润色。( ) (3)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 (4)乐于教诲人而不知疲倦。( ) (5)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当学而不厌 ....,勤奋刻苦,这样成绩才能步步高升。 B.大家来自全国各地,说起话来,南腔北调 ....,各不相同。 C.老师鼓励大家在学习中一定要多思多问,凡是不懂的问题,一定要不耻下问 ....,主动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 D.“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不仅要对人民群众加大宣传力度,执法人员更是要 以身作则 ....,公正执法。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C.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6.按要求填空。 (1)叶圣陶,原名__________,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________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童话集《________》等。 (2)《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史书。相传为______末年________所作,是____家经典之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5《秋天的怀念》2017秋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秋天的怀念》 一、字里行间,皆含深情。 1.生字词我最棒。 tān huàn qiáo cuìjué biéfān lái fù qù xǐ chū wàng wài ()()()() () 2.形近字组词。 捶()豌()诀()憔()瘫()睡()碗()决()瞧()滩() 二、句子转换。 1.母亲眼圈红红的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缩写句子) 三、回味课文,体验真情。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1.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体现在哪儿,在文中用“”划出来。 2.读画“ ”的部分,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什么? 4.结合内容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 一 1 瘫痪憔悴诀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 2 捶(捶打)豌(豌豆)诀(歌诀)憔(憔悴)瘫(瘫痪) 睡(睡觉)碗(饭碗)决(决定)瞧(瞧见)滩(沙滩) 二 1 母亲眼圈红红的说,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他推着我去走走。” 2 母亲注意着动静。 三 1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3 母亲全身心的照顾我,对于那些喜欢的花也无暇顾及。 4 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题及答案

2009——2010年锦泰中学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五单元过关测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4分 (一)、看拼音写字或给汉字注音 10分 1.丫chà( ) 2.寂m?( ) 3.憔cuì( ) 4.sù( )杀 5.荡yàng( ) 6.sè( )缩 7.sā( )谎 8.水波lín lín( ) 9.蹂()躏10. 酝()酿 (二)、选择12分 1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A.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B.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语言系统。 C.指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 2.少数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国际上的大气候 ..有关。() ..和国内的小气候 A.某地方经多次观察概括出的气候现象。 B.比喻一种政治形势。 C.比喻一种势力。 3.下列成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无稽之谈浑然天成不计其数 B.千呵万护销声匿迹拍岸叫绝目不识丁 C.离愁别苦府首贴耳雅俗共赏一叶孤舟 D.昂首挺立上乘之作少见多怪耐人寻味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销声匿.迹(隐藏)拍案叫绝.(独一无二)可望不可即.(靠近,接触) B.风雪载.途(充满)无稽.之谈(根据)小心翼翼 ..(谨慎的样子) C.不计.其数(计算)遥遥 ..在望(形容距离远)不胜.枚举(能够承受) D.耐.人寻味(禁得起)千呵.万护(爱护;保护)次第 ..开放(一个挨一个地)5.说明对象阐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 B.《山市》的作者市情代蒲松龄,文中描述的市山中蜃境。 C.《化石吟》是赞颂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的。 D.《月亮上的足迹》说明的是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他目光温和,话语亲切”。这两句中“温和” 的意思相同。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紫藤萝瀑布》宗璞 一、作者介绍 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 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代表作:《铁箫人语》 二、词语解释 ):忍不住笑。 1、忍俊不禁(rěn jùn bù jīn ):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指极少,不多见。 2、仙露琼浆(xiān lù qióng jiāng 三、生难字 )凝望(níng wàng)繁密(fán mì) 瀑布(pù bù)迸溅(bèng jià n)挑逗(tiǎo dòu )遗憾(yí hàn) )枯槐(kū huái 笼罩(lǒng zhào 18.《一颗小桃树》贾平凹 一、作者简介 贾平凹,当代作家,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代表作:《浮躁》、《废都》、《满月儿》、《秦腔》等。 二、词语解释 1、血气方刚(xuè qì fāng gāng ):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2、轰轰烈烈(hōng hōng liè liè 3、祸不单行(huò bù dān xíng ):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三、生难字 )哆嗦(duō suo)矜持(jīn chí )执着(zhí zhuó)服侍(fú shì)褪(tuì)忏悔(chàn huǐ ) )魂魄(hún pò)幼稚(yòu zhì)颤抖(chàn dǒu)渺小(miǎo xiǎo 猥琐(wěi suǒ ) 赤裸(chì luǒ 19.《外国诗两首》 一、作者简介 1、普希金,俄国诗人,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2、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 代表作:诗集:《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 二、生难字 ) )幽寂(yōu jì )怀恋(huái lià 瞬息(shùn xī n)涉足(shè zú)萋萋(qī qī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专项复习题全套

命题:马忠华 第一部分:现代文字词专项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轻sī( ) qì()息 hú()纹 j ùn()逸 xī()利 Bì()易 mánǎo()()丰yú()忍俊不jīn() 波光línlín()融融yìyì() ji ǎn()劣奇jué() qílín()()叫xiāo()引háng ()高歌 juàn()妙 kuī()伺分niǎn() Cén()寂 yì()日 luò()yì()不绝 qǐ()丽 w ān()yán() piāo()hàn()凝móu() k āngkǎi()() dòng()吓晓yù()怒不可è() jǔ丧() pāngtuó()() juānjuān()()细流 hàn()海 水xiè()不通 miǎntiǎn()()juju独行 qué()腿 对zhì() huò()然开朗花团锦cú() jījī()草 Cóngcóng()细流 chánchán()流水鄙yí() 温xīn() fěi()翠 xié()手葱lóng() juàn()顾真zhì() sì()意 ní()虹灯琥pò 孤苦língdīng()( ) liányī()( )飘荡yíng()回 chà()紫yān()红池zhaò()丘hè() 盛zhuàn() lòu()空颠bǒ()zhé()伏 shǔn()吸 chóu办 duo()落 ch à()那时篱笆() zhēn zhuó()()轮kuò() y í()误 cuò()手不及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枯瘠.()叫嚣.()轻飔.()憩.息()觳.纹() 隽.逸()犀.利()辟.易() 玛瑙 ..()()安普剌.()金罍.()忍俊不禁.()丰腴.() 唾.津()隽.妙()融融泄泄 ..()()蹇.劣()蹑.手蹑脚()侍.者() 分娩.()络绎 ..不绝()猥.鄙() 麒麟 ..()轧轧 ..声()引吭.高歌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以探险传奇为主题,选取了古今中外六篇作品。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令人深思的主题和精美的语言,将使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趣。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是一篇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的资料所写的传记。课文用饱含感情的文学笔法,叙述了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南极探险绝望而归以至覆没的悲壮故事,给人以精神上的巨大震撼和启迪:胜利和失败、伟大和平凡该如何定义? 《荒岛余生》节选自世界名著《鲁滨逊漂流记》。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写法,通过人物自白串联情节,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写出了鲁滨逊初陷荒岛时由于孤独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启迪我们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 《登上地球之巅》是一篇通讯,写中国运动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连飞鸟也无法越过”的“充满死亡的路线”,阻挡不了中国运动员的探险脚步。虽然在登山过程中,寒冷、黑夜和缺氧时时威胁着运动员的生命,但我们的英雄们,靠着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篇章。学习这篇通讯,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同时感受强烈的合作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真正的英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的演讲词。这篇演讲词缘于1986年1月28日的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这是一个导致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悲剧。演讲词声情并茂,它既是悲痛的,又是鼓舞人心的,语言极富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短文两篇》都与太阳有关,也都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 “……,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论对人的一生发展还是民族的复兴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本单元课文主题深刻,值得挖掘的特点,可以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作为重要目标。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体会探险家们敢于冒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激发学生挑战自然、探索奥秘的壮志豪情。同时,由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篇幅较长,我们在了解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把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为另一目标。

七年级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检测卷 (150分12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嗔.怪(chēn) 哺.乳(fǔ) B.怅.然(chàng)狡黠.(xié) C.蜷.伏(quǎn) 禁锢.(gù) D.羞怯.(qiè) 蹒.跚(pán) 【解析】A项,哺—bǔ。B项,黠—xiá。C项,蜷—quá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污涩冤枉畏罪潜逃 B.惩戒安详提心掉胆 C.乞丐辨护怪诞不经 D.余辉麝香神采弈弈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一心想发财的王小晨在同乡曹某的怂恿 ..下,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B.深厚的人文底蕴、自然景观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 ....,赋予武汉大学以独特的魅力。 C.在中药材价格飞涨而国家不断限价的双重压力下,中药生产企业进退维谷 ....。 D.数千头病死猪被随意抛入黄浦江中,这件石破天惊 ....的事引起了相关部门关注。 【解析】D项,“石破天惊”多用来形容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3分) A.它只是毫无生意地、懒惰地、郁闷地躺着。 B.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C.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 D.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 5.(武汉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C)(3分)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解析】C项,分号前后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改为逗号。 6.(南宁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3分)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在“做出”前加“能否”。B项缺少主语,可删去“使得”。C 项搭配不当,可把“营造”改为“树立”,“规范”改为“规则”,在“积极”前加“营造”。 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中心,是文章中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每篇文章都要有一个相对集中而明确的中心。 B.《猫》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家里先后喂养的三只猫的特点和遭遇,重点表现的是第二只猫,表现出对弱者的同情与关怀。 C.《动物笑谈》讲述了“我”与小凫、黄冠大鹦鹉间的趣事,记录了“我”与它们相处的荒诞经历,语言平实,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D.《狼》讲述了一个屠户夜归遇到两只狼,后来屠户趁两只狼假装睡觉的时候,突然杀死了狼,表现了屠户的机智与勇敢。 【解析】B项,重点表现的应该是第三只猫。C项,《动物笑谈》的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D项,第二只狼不是假寐时被杀的。 8.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和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4分)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解释及赏析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古诗翻译及赏析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解释: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赏析: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车马喧”的,是无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与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没有车马喧嚣的。接下来作者将视角放到第三人称的角度,反问:“为什麽别人避开…车马喧?,而你就能做到这样呢?(问君何能尔)”回答是:“处在远离喧嚣的心念之中,当然就少有车马的烦劳了,进而似乎连原来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变得偏僻起来。(心远地自偏)” 再来就是描述了在这样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静而悠然的,这是全诗最为人称道之处,用了两个地点,两个动作,把一种神仙般脱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点画得令人不尽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气象,无论是早上还是黄昏,都是让人舒爽的。夕阳之下,在如此让人舒爽的气象之中,飞鸟结伴归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采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觉得似乎这裏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细细追寻,却又无迹可辨了。 这首诗很美,美就美在全诗没有一处是生硬的,这是完完全全纯自然地、无意识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画面,但更妙的是连作者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是一种无我,也是一种对“天人合一”的最佳诠释。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释: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前两句交代旅途所至,中间四句描写长江的浩大水势和日出时的景象,十分壮观。最后,诗人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知识结构 第17课《猫》 (一)、文体常识 郑振铎,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文学史家、文学史家、翻译家。 (二)、重点问题 1、文章结构: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2、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暗示了它会亡失。 3、重点写第三只猫 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②家人态度:为它不如前两只猫好看,性情忧郁、懒惰。家里人都不大喜欢、若有若无。

结局:挨打屈死。作者心情:更难过、良心受伤。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心情是悲伤的,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所以“好久不养猫”,怕再养猫伤心。第三只猫的死亡是因为作者的过失而造成的,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首尾呼应,也是对全文的总结。 (三)、中心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记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第18课《鸟》 (一)、文体常识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浙江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二)、重点问题 1、作者爱鸟的哪些方面? (1)、“我”爱鸟的声音。声音,如交响乐,如哀乐,让我的心情为之沉醉; (2)、“我”也爱鸟的形体。鸟的形体较之世界其他生物,更俊俏,就是盘旋着的鸢鹰亦是一种令人喜悦的雄姿; (3)、鸟给“我”的悲苦也是让“我”喜爱鸟的原因之一。 2、文章结尾和开头都写道“笼中的鸟”,有什么作用呢? (突出强调作者对失去自由的鸟的同情和悲苦,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鉴赏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案 第1课时 1.梳理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正值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可就在北海的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内容 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静心聆听。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明确:记叙了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瘫痪的儿子,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真挚无私的爱。 3.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着“我”和母亲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课文写了四件事:①“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②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③母亲央求“我”去看花。④母亲的临终嘱托。 目标导学二:探究人物形象 1.文中的“我”双腿瘫痪后,脾气怎样?体现在哪里? 明确:脾气暴怒无常。表现为: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②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③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2.面对这样的儿子,母亲又是怎样做的呢?你觉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③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慈爱,宽容,善良,乐观,坚强。 目标导学三:品味伟大母爱 下面是课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的句子,表现了母爱的伟大。试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分析。 1.母亲就悄悄 ..地听着我的动静……她又悄悄地进来,..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

部编版2020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2020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17、《猫》知识点1、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文体是叙事散文,作者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2. 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3、简析下列句中的表达效果 (1)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 这是对第二只小猫“更活泼”的特征的举例描写,写出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猫的形象,也为后文中这只小猫被人捉去(亡失)做了一个暗示和铺垫(伏笔)。 (2)它躺在露天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对芙蓉鸟被咬死后,“我”找花白猫“兴师问罪”时它的状态的描写,一方面突出了它的懒惰和不活泼,另外“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是作者愤怒心情的主观臆断,也是造成误解的原因。 (3)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情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4、开头的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文 5、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作品中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的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受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阅读“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我”一家人对是谁咬死了鸟的意见如何?他们根据什么来判定的?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é)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é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ó)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ó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è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shè)猎(liè),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ò),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ò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ó)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