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凯江-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合集下载

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及其实现——以宁波大学为例蒋开东
【期刊名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突出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突破口,学科特色培育是地方高校提升学科发展水平的根本出路.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具有共同的规律.以宁波大学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的主要途径和条件保障,从实践层面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页数】4页(P58-61)
【作者】蒋开东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技处助理,宁波315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地方高校服务"文化强市"建设战略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J], 刘英楠
2.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实践探究——以宁波大学为例 [J], 洪松;张海华;孟莹莹
3.论地方高校学科特色的培育 [J], 蒋开东;戴晓敏
4.地方高校创建区域海洋智库的实践路径与新逻辑——以宁波大学为例 [J], 马仁锋;金邑霞;李加林
5.地方高校学科特色培育的若干思考 [J], 蒋开东;冯志敏;周伊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2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2年山东大学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全方位开展素质教育—大学素 陈 炎、张树永、王丰晓、齐炳和、杨晓 质教育课程体系的系统构建与实施 玲、张 强、叶 虹、王振华 大学生人格培育工程 方宏建、曲明军、郭春晓、李赛强、张慧 胡金焱、柳丽华、王宪华、徐延宝、王建 山东大学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立、刘振美、徐志全、申树欣 金融类本科专业体系塑造-交叉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 胡金焱、秦凤鸣、李文、曹廷求 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英语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模 王颖、王俊菊、刘振前、纪云霞、闫秋燕 式探索 大学生“英语国家文化”通识课程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 王湘云、申富英、李毅、吴瑾瑾、朱耀云 与实践 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 崔校平、高艳、陈伟、李玲、胡志军 特色课程体系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建设和创新实践 仪洪勋、郑修才、扈培础、杨连中、秦静 运筹学专业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刘桂真、李国君、吴建良、颜谨、王光辉 数学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 刘建亚、龙和平、包芳勋、孙伯奎、纪广 以品牌教材、精品课程与教学方法为重点,推进医科物 武宏、刘凤芹、盖志刚、邓玲、唐伟跃 理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的建设 胡清萍、宋其圣、马莹、印志磊、马文元 学科融合电工电子大类实验教学与创新教育综合平台建 王洪君、邢建平、姚福安、陈言俊、陈桂 设 友 面向学生应用能力、学习能力与计算思维综合培养的计 郝兴伟、徐延宝、巩裕伟、贾智平、焦文 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与教材建设 江 生物类专业多基地、小批量、重实效、求共赢实践教学 王仁卿、张淑萍、郭卫华、张治国、孟振 模式的探索与示范 农 通识教育基础上生命科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示范 张治国、曲音波、郑晓健、刘丽芹、姜杨 孙康宁 张景德 李爱菊 朱瑞富 吕宇鹏 高校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 陈言俊 姚明峰 李爱民 栾贻国 傅水根 突出过程工业特色的过控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及 唐委校、宋清华、陈颂英 其有效性提升途径与措施 校企互动的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勇、李剑峰、赵军、张慧、霍志璞 自动化类专业实习环节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李现明、马思乐、刘玫、杨西侠、陈桂友 成果完成单位 本科生院等 学工部等 本科生院、校长办公室等 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数学学院 物理学院 获奖等级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

㊀㊀收稿日期:2020-01-22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中国特色 双一流 大学建设研究:战略㊁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 (课题批准号:17YJA880083);中山大学2019年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指数评估 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㊁国际湾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㊁国际与比较高等教育㊁湾区经济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双一流”大学科研绩效动态监测评估模型的构建与运用许长青(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摘㊀要: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旨在提高中国大学全球竞争力,提升大学对人类发展的学术贡献,为社会提供卓越的公共服务.研究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与科研绩效评价标准建立了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并对中国41所 双一流 大学的科研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总体趋向满意;科研总体绩效与投入或产出之间不存在一致性,投入或产出排名最好的大学远不是绩效最高的大学;新晋 双一流 大学与中西部地区大学科研绩效表现良好;科研绩效受到多重因素制约,高校精英地位㊁区位优势㊁学科类型等变量对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提升科研绩效,需要改善绩效与投入之间的匹配性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㊁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㊁突出第三方评估㊁切实加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自我评估.关键词: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中图分类号:F08;G4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870(2020)06-0022-11一㊁问题提出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加快建设 双一流 大学.2017年1月,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标志着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2017年9月,我国政府正式颁布 双一流 大学名单.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或前列水平.具体目标为:到2020年,一批大学和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学科处于领先地位;到2030年,更多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大学跻身世界最好大学行列;到2050年,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数量和实力整体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双一流 大学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分类的另一种方式,试图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的新突破.一是突出学科发展,注重大学组织建设.这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因为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各大学将会集中有限资源着力加强院系规划,打造优势学科,从而在同类学科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财政性经费支持.二是突出投入产出绩效.项目以5年为一个周期,制定比较客观㊁合理的选拔和绩效评价标准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因此进入 双一流 大学建设高校和学科并非进入 保险箱.如果22绩效表现不佳,它们将在下一轮选拔中被削减投资甚至取消资格;而那些在第一轮选拔中未被选入的大学,如果它们的办学绩效好,将有机会加入到 双一流 大学建设行列.三是引入竞争机制. 双一流 大学建设旨在打破标签效应,鼓励高校在公平竞争条件下追求卓越,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 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演进与发展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将会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的科研是 双一流 大学的显著标志,科研绩效亦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如何评价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践价值.二、文献综述先行文献主要涉及研究型大学和 双一流 建设大学科研绩效的评估.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计算单因素生产效率的方法,如人均科研产出㊁生均成本等.由于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人力资本㊁知识资本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系列复杂的生产过程,单一要素生产率无法准确㊁有效地反映大学多投入㊁多产出的生产力状况和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尝试运用SFA 和DEA方法来评估高等教育科研绩效.Izadi等(2002)利用SFA方法对99所英国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进行了评估[1].Johnes(2008)利用距离函数和DEA方法计算了112所英国大学的Malmquist指数并得出英国大学效率得分逐年增长的结论[2].Horne&Hu(2008)采用同样的方法估计了澳大利亚33所大学的技术效率和成本效率[3].Stevens(2005)利用DEA方法评估了80所英格兰和威尔士大学的效率并讨论了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特点对效率的影响[4].Kempkes&Pohl(2010)[5]以及Daghbashyan(2011)运用SFA方法对德国和瑞典大学的效率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6].Beasley (1990)运用DEA方法对英国52个院系的教学科研效率进行了评价[7].Abramo等人(2008)的研究采用DEA和文献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意大利不同学科的科研绩效进行了测量并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效率存在显著差异[8].胡咏梅㊁梁文艳(2007)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了中国多所大学合并前后的科研生产率变化[9].Zhou and Li(2010)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教学生产效率进行了动态分析[10].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文献集中出现在2017年以后.周光礼等(2017)认为中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绩效评估的首要工作是要进行元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元评估包括技术性维度和合法性维度两个层面.从技术性维度看,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只有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缺乏过程指标;从合法性维度看,现有评估重规模而轻质量,重投入而轻产出,重科研而轻教学,重共性而轻分类.因此国际流行的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标准存在严重不足,不能直接照搬.[11]冯拥军等(2018)对 双一流 大学概念框架㊁分类特征与评估标准进行了研究,构建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评估标准.[12]赵蓉英等(2019)对中国 双一流 大学科技发展指数进行了研究,高校科技发展指数是从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㊁产出和效益诸要素反映高校科技发展状况的一套指数体系,包括科研生产力指数㊁科研影响力指数㊁社会服务指数和国际化指数等,从科技产出㊁科技学术影响力㊁社会服务和国际化等方面对高校科技发展水平进行测量.[13]王战军等(2020)认为我国 双一流 大学建设应实现分类评价,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服务贡献,创建开放的评价维度;实施常态评价,建立信息化的动态监测平台.[14]梅红等(2017)对我国 双一流 建设中大学的学科评估进行了探索并比较了 双一流 建设评估和一流学科评估的重合度及差异.[15]董甲庆等(2017)结合武汉大学在自我评估中的经验,探讨 双一流 大学建设中如何发挥自我评估的作用[16].综上,尽管现有关于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拓展和探索空间.首先,现有文献大多是对国内外研究型大学科研绩效的研究,而有针对性地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关注甚少.其次,现有文献主要侧重高校科研的技术效益和规模效益,对科研生产的成本效益和配置效益关注较少.同时,现有文献大多利用DEA方法来挖掘高校科研绩效和生产效率,由于该方法的局限性,研究者无法对相关标准的效度进行检验,难以保证结论的有效性.再次,在有限的关于 双一流 大学评估的文献中,大多以定性研究为主,采用系统性定量研究的文献较少,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和案例支撑.最后,大学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仍然缺乏,现有的世界一流大学排名体系大多注重产出导向,忽视大学投入及生产效率,因而探索中国特色㊁世界一流的 双一流 大学评估标准需要作更多的探索.本研究将构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绩效评估模型并对我国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进行评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32三、研究设计(一)研究方法绩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比,通常表现为产出与投入的比值,即 绩效=产出/投入 .当然,产出必须符合企业目标和满足社会需求.显然,绩效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大致来说,高等教育科研绩效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结果导向型和过程导向型.从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看,高等教育绩效评估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法和线性规划法.前者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确定权重;后者主要是基于线性规划或非参数方法来确定最优权重以评价高校研究的相对效率.在线性规划和非参数法中,英国经济学家Farrell(1957)[17]提出分段线性包络分析方法进行前沿估计,这为测量和评估绩效奠定了基础,相关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拓展.目前绩效评估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最小二乘法(OLS)计量生产模型㊁随机前沿分析(SFA)㊁数据包络分析(DEA)和层次分析法(AHP).第一种是参数法,后三种为非参数法. DEA和SFA属于前沿估计方法,可以得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将科研绩效分解为技术效益㊁规模效益和技术效益等.DEA最初是由Charnes[18]等人1978年提出,随后拓展出许多新模型并广泛应用于管理科学之中.但DEA要求样本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其结果易受异常值的影响.SFA具有优势,但其缺点亦非常明显,如需要指定无效率项的分配形式,需要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等.本研究试图兼顾投入过程与成果产出,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 双一流 大学评价模型.层次分析法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㊁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而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9].其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定量信息使决策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㊁多准则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AHP 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其独特优势:一是系统性 它能将对象视作系统,按照分解㊁比较㊁判断㊁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从而成为继机理分析㊁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二是实用性 它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处理许多用传统的最优化技术方法不好解决的问题,同时AHP方法使得决策者与决策分析者能够相互沟通,决策者可以直接应用它,增加了决策有效性;三是简洁性 该方法计算简便㊁结果明确,使用者易于了解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便于决策者直接了解和把握;四是灵活性 AHP方法允许决策者在层次结构中对复杂问题进行建模,将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机地结合,避免了单一因素的片面性,具有极强的灵活性.AHP方法已成为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企业㊁教育㊁政府等部门以解决实际决策问题.(二)模型构建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构建要适用于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 双一流 大学的办学理念异于一般大学并呈现以下独特之处:全球竞争力㊁全人类的学术价值以及卓越的社会服务.第一, 双一流 大学必须具有全球竞争力.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植根于当地和国家环境并具有全球形象和声誉(Altbach,& Salmi,2011)[20].全球竞争力来自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吸引为教学㊁科研和学生学习的充沛资金.第二, 双一流 大学必须致力于全人类价值的追求.一方面,它必须具备一流的民族文化传播力,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另一方面, 双一流 大学必须适应全人类价值,注重探索世界未知,追求客观真理.第三, 双一流 大学必须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适应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学与产业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大学社会服务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价,全球范围内已经涌现出不同的大学排行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㊁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THE)㊁英国QS大学排名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US News)等均推出年度大学排行榜.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以外的公共媒体似乎有一种强烈的信念,即高等教育质量可以测量,而排名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信念最受欢迎的方法.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大学.ARWU的学术排名主要根据大学学术或研究绩效的各种指标来进行排名,如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和员工㊁高被引研究人员㊁发表在«自然»(Nature)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论文㊁被主要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以及人均学术表现等.US News的排名指标看重声誉㊁文献计量和科学卓越性等指标.QS 排名主要基于学术与雇主声誉㊁教职员工学生比例㊁人均引用次数㊁国际教职员工比例㊁国际学生比例等指标进行考量.基于 双一流 大学理念㊁现有文献㊁国际机构大学排名经验及国际高等教育机构提出的大学排名42柏林原则,①本研究将提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价模型,包括科研投入评估和产出评估两部分.投入评估主要从教师和职员㊁研究经费㊁研究设施㊁研究基地等四个维度加以分析,产出评估则主要从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社会服务㊁国际化水平及产出增量等五个维度进行考量.鉴于评估的复杂性,本模型的构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主要原则:数据可得性㊁科学性㊁可行性㊁简明性㊁代表性及导向性原则.1.教师和职员.吸引一流人才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关键,教师招聘和晋升制度必须以人才为基础(Altbach,2009)[21].相关研究表明,学校拥有必要的教育设施和富有情感的教学人员,将使学生更有动力,更加忠诚,表现更好(Wachtel1998[22];Rodie and Klein 2000[23]).教师的良好表现是提高学生公正㊁学习动机和对学校满意度的重要特征.教师学术水平越高,学生的评价越好(Wachtel1998[24];Rodie and Klein, 2000[25]).许多亚洲大学在寻求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都倾向于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来聘请学者,如日本和韩国的大学均在降低近亲繁殖,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大学绩效(Horta et al.2010[26];Shin and Lee,2010[27]).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亦正在鼓励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招聘教师,特别是那些科研绩效优异的教授.衡量教与学的质量非常复杂,国际大学排名机构中多数采用生师比作为教学质量的一个替代性指标.较小的生师比意味着更好的教学水平,因为小班化教学能够创造出最佳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 教师和职员 维度,本研究选取的指标分别为两院院士㊁教师总数㊁国际职员数㊁学术职员数㊁专职研究人员数㊁生师比等6个指标.2.研究经费.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高昂的经费预算,雄厚而持续的经费是建设 双一流 大学的必要条件.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强大的研究能力,从政府视角来看,除了吸引具有高绩效的著名教授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确保对大学的经费支持.随着组织的变革,政府必须开辟各种研究资金来源.许多亚洲国家(如韩国㊁日本㊁马来西亚㊁新加坡),甚至是欧洲国家(德国㊁西班牙㊁意大利等)的政府部门已经设立了特别基金项目来支持研究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这些特别基金对科研绩效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大学间的合理竞争,使这些国家的大学接近其具有标杆性质的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本研究从总量和人均量两方面来测量,选取了科研经费总量和人均科研经费两个评估指标.3.研究设施.作为一个功能性机构,大学必须对投入要素进行评估㊁改进和更新.大学的发展战略规划必须考虑到充分的研究设施,因为良好的设施能提高教育质量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对于应用科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还需要为他们提供最新的工程实验室和语言实验室,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师生在所研究领域的研究意识(Regassa et al.2013)[28].维护现有设备和购买最新设备是一个持续的任务,需要持续的财政资源支持,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㊁合作和工作团队.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图书馆馆藏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这必然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压力,迫使它们努力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学生满意度(Nzivo and Chuanfu2013)[29].本研究选取重点实验室㊁图书馆馆藏作为评估指标.4.研究基地.研究基地是人才集聚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平台,大平台能够凝聚大团队,进而产出大成果.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国内外积极合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展示研究成果,得到同行和学术网络的反馈,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依托研究平台,大学还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如政策分析㊁调查数据㊁市场报告㊁监测评估以及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以预见,大平台建设必将大大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如中山大学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紧密围绕 面向学术前沿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㊁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的 三个面向 指导思想,通过大科研平台㊁大科研团队㊁大科研项目 三大 建设,快速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肯定.本研究选取重点学科数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数作为重要考察指标.5.人才培养. 双一流 大学并不是大学自身标榜的,而是在国际承认的基础上由外界给予.因此,国际上自称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很多,但真正被承认的极少,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性生成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双一流 大学应该是对全球产生影响的大学,培养的①高等教育机构排名正成为各国大学的责任报告和质量保障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希望看到大学排名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而排名机构负责地进行数据收集㊁方法设计和结果公布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04年共同发起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IREP).2006年5月18 20日在柏林召开IREG第二次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质量标准及和操作范例,被称之为高等教育排名的柏林原则.柏林原则对国际大学排名的改善和评价发挥了积极作用.52毕业生应该成为科学㊁产业㊁政治㊁公共组织等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一般来说,世界一流大学将会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大学办学不断带来创新活力.来自全球各地的教师会始终保持开放性,接受新思想㊁新方法,打造一流的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本研究选取学生总数㊁优秀校友人数㊁授予学士㊁博士学位人数等四个指标来考察.6.科学研究.学术出版和引文是国际一流大学学术评估工作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衡量学术生产力,后者衡量学术质量.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要求教师在世界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并通过高水平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这种教师绩效激励制度虽然并不具有强制性,但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全球大学排名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尽管在排名过程中涉及许多理念和方法问题(Shin et al.2011)[30](除了全球大学排名外,4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大学排名体系),但所有的世界大学排名体系均包含了一个关键指标,即包含论文和引文在内的 研究产出 .正如我们所目睹的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一样,国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评估范式,那就是研究产出是第一位的,并将其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产出已上升到高等教育价值三位一体的顶端.本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包括高被引研究人员㊁SCI及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和学术奖励.7.社会服务.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㊁知识经济的出现㊁经济不稳定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紧缩都不可避免地促使大学重新思考和定义其在社会和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也反映了世界一流大学社会服务水平的高低.作为对瞬息万变社会㊁政治㊁经济环境的回应,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促使大学变得更加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在亚洲各国政府通过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规模的背景之下.当下大学越来越具有创业精神,不仅寻求多样化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技术转让和其他渠道与工商界以及整个社会进行合作(Mok, 2013)[31].中国大学向创业和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对创新与创业(E&I)的重视也促成了高等教育从文化机构向服务机构的转变(Hawkins 2007)[32].同时,世界一流大学也是重要的智库,发挥学者在研究㊁知识交流和社区参与方面的创新和创意思想,为政府提供高水平的政策咨询成果.本研究选取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和雇主声誉两个典型指标来反映大学的社会服务水平.8.国际化水平.21世纪的科学是全球性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方法论和科学规范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科学已经成为一项激烈竞争的国际事业.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而且成为大学提高国际学术声誉的有效路径.过去亚洲许多国家的大学内部等级制度僵化并且习惯于雇佣他们自己的毕业生,国际化水平较低,现在的状况得到了大为改变.研究选取国际声誉和国际学生数两个指标来度量国际化水平. 9.产出增量.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中,既要考虑静态指标,也要考虑动态指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增量指标,旨在进一步凸显研究绩效的动态特征,促进科研可持续发展.这些增量指标包括国际通用的年度新增本科学生人数和新增博士生人数两个指标.增量产出以培养本科生和博士生作为重要指标,主要是基于硕士学位在许多国家只是一个过渡性学位而不是终结性学位的考量.通过投入与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模型逐步得以建立.如表1所示,模型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独立体系㊁三个层次结构㊁九个准则(二级指标)和24个备选方案(三级指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指标涵盖了可能影响大学科研绩效评估的主要因素,同时可以随着情境变化而增减以满足未来评估发展的需求.(三)样本说明研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权重评分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研究对2017年入选 双一流 大学建设的广东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这些高校包括中山大学㊁华南理工大学㊁暨南大学㊁华南师范大学.基于AHP1-9判断标准,研究设计了« 双一流 大学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评分表».评分表在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编制㊁评估和更新,最后进行实测.学生参与遵循自愿原则并基于大学类别㊁学习年份和性别进行随机抽样.研究选取2016 2017学年学生,样本共有350名,其中118名研究生,232名本科生.其中本科生有效问卷率为84.28%,研究生有效问卷率为92.45%.同样,研究对教师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了调查,有效问卷分别为89.05%和84.28%.样本分布如表2所示.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参与者(教师㊁管理人员㊁学生)对科研绩效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分,研究将专家和学生评分分数进行汇总,算出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然后将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得分情况反馈给每位专62。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Study Hard the Theory on 'Three Represents' and Put it into Practi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作者: 王攻
作者机构: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页
主题词: 三个代表;实践;人才培养;高校;北京化工大学
摘要: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指导我们高校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五'期间,我校把'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作为努力方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应该从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具体环节抓起,要进一步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使我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以点带面坚持创新,建设实践类精品课程

以点带面坚持创新,建设实践类精品课程

以点带面坚持创新,建设实践类精品课程
梅筱琴;汤洁;刘胜青
【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
【年(卷),期】2005(022)011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四川大学<工程训练>精品课程组,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以点带面坚持创新的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路.
【总页数】3页(P24-25,60)
【作者】梅筱琴;汤洁;刘胜青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依托学科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打造一流精品课程——农学类国家精品课程遗传学的建设与体会 [J], 刘向东;丁效华;张泽民;张桂权;谭志远
2.坚持核心教学理念,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改革及精品课程建设初探 [J], 赵永亮
3.坚持创新驱动在服务军队信息化实践中实现品牌科学发展--以《军事通信学术》建设实践为例 [J], 张雪明;李辉
4.创新实验教学促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建设实践探讨
[J], 王利国;朱世杰;王青峰;侯铁翠;曹文博;关绍康
5.坚持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成果指导部队建设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部队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 [J], 赵子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田虹
【期刊名称】《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
【年(卷),期】2011(027)012
【摘要】通过对研究型大学内涵的理论研究,进一步归纳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特点,对研究型大学与本科生培养研究能力的相关性加以深入分析。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田虹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研究型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从课程体系的视角 [J], 鄢晓
2.从国际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计划看面向知识发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王海龙;孟秀丽
3.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国际化经历与全球及跨文化能力关系研究 [J], 徐丹;蒋婷;刘声涛
4.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探析——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J], 张辛皎;资虹;朱苏静;金晓瑜
5.研究型大学农科人才培养问题研究——以浙江大学农科人才培养为例 [J], 金一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2021年第6期27总第223期No.6. 2021Sum 223思想政治研究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应用探究于凡淼(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 110034)收稿日期:2021-03-25 修改日期:2021-04-14作者简介:于凡淼(1992—),女,辽宁朝阳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当前国家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战略,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创新创业改革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高校教育的改革,确保毕业生毕业之后能够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和就业。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可以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发挥两者协同育人的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更加先进、科学的创新创业的理念。

一、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融合的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非常必要。

一是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改革背景下也在积极探索教育方法创新路径,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

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时间尚短,仍存在许多有待改进之处,将两者结合,构建协同育人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二是任何教育和实践都需要有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作为引导,创新创业也是一样,要通过有效的思想引导方法,使学生产生创新创业动力和勇气,思政教育创新方法能够为此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补充思政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对原有思政教育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以发展角度看待问题,及时引进新的教育内容,能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撑。

二、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来看,虽然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指导政策,不断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但是客观而言,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改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真正做到在教育实践中落实创新创业要求并不容易。

依托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依托研究生教育促进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

e c t e n r moe muu U .T i r ce ea oa e o f e a p c sh s d p n e n t e p s r d a ee u a a h oh ra d p o t ta y h sa t l lb r td f m v s e t a e e d d o h o t a u t d c — i r i g
Qu l yo n e ga u t ae tCut ain ai fU d r r d aeT n lv t t l i o
JANG Ha I o
( rd ae eatet inIst efAcic r adCv n i en , h ncu, h a 10 ) Ga u tD p r n,J i ntu r t t e n il gn r g C ag hn C i 3 18 m l ito he u iE e i n 1
实 意 义.
关键词 :高等院校 ; 究生教 育; 研 本科人 才培养
中图分类 号 : 4 G6 3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9— 15 2 1 )4— 0 8— 3 10 0 8 (0 10 0 8 0
De e i n Po t r du t u a i n Pr m o in p nd ng o sg a a e Ed c to o to
1 依托研究生教 育 , 促进本科生源质量 的提高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 研究生教育 的有无及其办学规模 、 层次和质量 已成为社会衡量高 校办学实力 、 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更是成为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 、 选择学校 的重要参考依据. 开展 良好的研究生教育 , 有利于完善学校的办学层次、 改进办学条件 、 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等 , 而这些又为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标准
消毒隔离
医疗设备合理使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避免低使用率和浪费 效率和节约是文明社会的内涵和要素
在重症医学科的平台上统一管理
是学科发展、组织和建设上的统一
是学科质控、管理的统一
是个体发展和整体前进的统一
是学科层面的统一
而非权力、经济利益的统一
可以“一国两制”,也可以“一国多制”
目前的现状
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管理理念
集中管理——在重症医学平台上
分散管理——在专科平台上
多数是分散管理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分散管理优点
分散管理存在的一些优点:
☆ 易于管理 ☆ 短期技术水平提高快 ☆ 病种集中、病员稳定
☆ 专科支持力度大,专业性强、更深入
☆ ICU与专科之间的临床矛盾少
不能安于现状,要正确对待 分散管理ICU的发展是今后统一的基础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统一管理是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基础!
成立重症医学系才能增强学科竞争力!
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院、校、市、省(年)国家重点学科评比
人才培养:既广且精
梯队建设
☆ 资源设备浪费 ☆ 不利于科室人 Nhomakorabea调动 ☆ 不利于消毒隔离
病症根源
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导致……
传统科室实力太强
敌众我寡(局部利益上的联盟)
缺乏远见
解决方法
自身努力,加强团结
——利用窗口机会
积极争取院方支持,不要消极等待
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规章制度
统一管理
主权国家 技术实力是保证 你无我有,你有我强 医院节省财力和人力 ——小投入,大回报
Chinese Critical Care Certified Course,5C
借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的FCCS课程的 培训模式 厦门 西安 长沙 石家庄 ……
重症医学规范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
卫生部及全国学会陆续发布了重症医学的相关 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学科建设——
各医院ICU应在重症医学平台下统一管理
学科建设 各医院ICU应在重症医学平台下统一管理
为什么要进行统一管理?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匹兹堡大学
他们的今天,是我们的明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重症医学科
SICU
MICU
PICU
RICU
……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ICU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哈医大二院 ICU 于凯江

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

ICU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各医院ICU应在重症医学平台下统一管理
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
起步晚
与国外相比
与其他学科相比
需求大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
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复杂手术、手术年龄……)
与其他专科协调能力水平 专科知识技术能力水平
解决方法
自身努力,加强团结,提高认识
积极争取院方支持,不要消极等待 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策规章制度 ——擅于利用机会窗口
一分为二
分散管理的优点:
☆ 大树底下好乘凉
☆ 短期技术水平提高快
☆ 病种集中、病员稳定
☆ 专科支持力度大,专业性强 ☆ ICU与专科之间的临床矛盾少
各ICU在医院的认可度不同
医院管理者及各学科对重症医学的认识需要过程
传统科室实力太强
“闹独立”——大逆不道
目前现状的原因:
小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导致……
敌众我寡(局部利益上的联盟)
目前现状的原因:
缺乏远见(各ICU内部反对统一)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陈旧思想
唇亡齿寒
大河无水小河干
德、才不被认可
突发事件、灾难 卫生行政要求:二甲以上医院设立ICU,卫生部检查
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
医生杂 教学少 病情重
人才培养尤为重要!
学科代码
2008年7月重症医学被列为国家学科分类标准中 的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代码为320.58
国家卫生部要求在医疗机构中增加“重症医学科” 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28
在重症医学科的平台上集中管理
是学科发展、组织和管理建设上的统一
是学科质控、管理的统一
是个体发展和整体前进的统一
可以“一国两制”,也可以“一国多制”
目前的现状
存在不同的管理形式的原因:
我国ICU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发展不平衡 各个医院的水平参差不齐 各个医院管理理念不同 临床需要

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

ICU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各医院ICU应在重症医学平台下统一管理
ICU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探索
国家、学会层面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 晋级
学科层面
从学生来源上——重症医学系(教材) 重症医学科 轮转:内、外、神、麻醉、影像……
总住院医生值班制度
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班
课题申请
职称晋升
资金投入……
重症医学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内现状:各单位缺乏重症医学人才
积极性及发展的动力
稳定队伍,相互支持,便于培训
是人才发展的内在需求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医院管理的内在要求
医疗设备合理使用
节省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和周期
医院管理的协调性及规范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避免低使用率和浪费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永恒的主题 目前现状:
形式杂(专科、综合……)
管理乱(专科管理、各自为政、统一管理)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目前现状:各单位缺乏重症医学人才
为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便于人才的的院内调动
节省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和周期
可持续发展
便于医院统一管理、质控 医院管理和质控的统一及规范
分散管理缺点
分散管理:
1、各ICU归专科管理
☆ 寄人篱下,受制于人
☆ 知识面太窄
☆ 地位不平等
☆ 资源浪费
2、各ICU归医院管理——各过各的
分散管理缺点
分散管理:
1、各ICU归专科管理
2、各ICU归医院管理——各过各的
☆ 不统一——“对手”
鹬蚌相争 相互拆台
恶性竞争
内耗
☆ 与其他科室相比缺乏竞争力
《ICU病人镇痛镇静治疗指南》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
《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 》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医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

重症医学科的特殊性

ICU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分散管理缺点
分散管理:
1、各ICU归专科管理
☆ 寄人篱下,受制于人 ☆ 知识面太窄 ☆ 地位不平等 ☆ 资源分配难以合理
分散管理缺点
分散管理:
2、各ICU归医院管理——各过各的
☆ 不统一——“对手” 鹬蚌相争 相互拆台 恶性竞争 内耗
目前现状的原因: 历史的原因
我国ICU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