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院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走好“科技兴国”之路,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科技人才,将我院办成具有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医院,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学科建设

第二条:学科建设是我院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因此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我院优势学科,使之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病、治病的重点、难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而使我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将业务总收入的1%作为科研预算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当年余额转入下年使用。

第三条:建立一流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中心为医院重点扶持单位,为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研究中心,达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建立开放性实验中心的目的,医院将对生物工程中心每年拨款50万元人民币,购买仪器等设备,连续五年。

第四条:设立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

1.每年资助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万元人民币。

2.每年资助部、委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0万元人民币。

3.每年资助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万元人民币。

4.每年资助厅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0万元人民币。

5.每年资助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万元人民币。

以上资助,均连续三年。

第五条:鼓励主办学术会议。为扩大我院的学术影响,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达到争创全国一流医院的目的,对我院主办的学术会议,医院将提供适当的交通工具和会议地点。

第六条:加强对外交流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达到医院与国际接轨的目的,鼓励各学科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于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需聘请外国专家及省外著名专家来院讲学或技术指导者,医院负责安排食宿及省内旅游、招待费。

第七条:重点学科管理

一、加强重点学科管理,严格按重点学科管理规定执行,实行专款专用。

二、对重点学科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及科室人才引进给予政策倾斜。

第八条:设立科研课题申报及中标课题奖。

一、对当年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一般项目、卫生部一般项目,经通过答辩,推选上报的,每份标书

给予200元的奖励。对于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及卫生部重点项目,每份标书给予300元的奖励。

二、对于中标的上级项目,将根据中标层次的不同,对课题申报者进行奖励。具体比例是:国家攻

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卫生部重点项目按争取到经费的7%给予奖励,国家教委、国家中医局、国家计生委及卫生部一般项目按5.6%奖励,省内重点项目、省科委普通项目按4.2%奖励,厅局级按2.8%奖励,并分别按经费的3%、2.4%、1.8%、1.2%作为科研管理费)。

第九条:对获国家、国家部委、省等资助的课题进行经费匹配

一、对中标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中医局、国家计生委及卫

生部项目按1:1进行经费匹配。

二、对中标的省科委项目按1:0.5进行经费匹配(立项无资课题资助5000元)。

第十条:科研项目要按期、完满完成。对未按期结题者,自第二年起按逾期时间每年扣总经费的10%;对无故拖延三年及以上者,经过专家论证后撤题。

第十一条:科研成果奖励

一、对于当年通过上级鉴定并向上级申报成果的项目,医院对每项给予500元人民币奖励;

二、对获上级奖励的科研成果,医院根据获奖级别的不同,再给予相应的奖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

奖的成果,医院再颁发上级奖金额两倍的奖金;获部省及厅局级奖成果,医院再颁发与上级奖励金额相同的奖金;同一项目获不同层次科技进步奖的成果,奖金就高不就低,不重复授奖。三、对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在科室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制定出科研计划,安排

一定的科研时间,但总数相加不得超过全年工作时间的1/6。

第十二条:科技成果转让奖励

根据知识产权有关规定,科研成果及专利转让后,主要研究人员及相关人员可从转让费中提取30%作为奖励金,20%作为课题负责人的科研经费,余50%归入院科研经费。

第十三条:优秀教研室奖励。医院每年评选优秀教研室一次,当选者奖励1万元。

第三章人才培养

第十四条:重点培养中青年业务技术骨干。根据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目标,培养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人才队伍,争取20名在国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2名院士,医院对思想素质好的业务技术尖子积极培养、重点扶持。

一、对省部级拔尖人才每年1万元科研经费(无科研经费者)。

二、校级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及院中青年拔尖人才每年给予补充3000元科研经费(无科研经

费者)。

三、在各级科研课题立项过程中,优先考虑以上重点人才的资助。

第十五条: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有计划分期分批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外进行培训或专业进修学习。从2001年开始,医院筹措经费每年选送5-10名业务骨干赴国外进修学习。

第十六条:设立研究生人才培养奖励基金。为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后备人才,达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的,特设立研究生培养奖励基金。

一、每培养一名博士后出站,奖励导师300元。

二、科室每毕业一名博士研究生,奖励导师人民币200元。

二、科室每毕业一名硕士研究生,奖励导师人民币100元。

第十七条: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为鼓励海外学子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吸引国外优秀医学科技人才,并为其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特设立此科研启动基金:

一、对在国外获博士学位的归国工作人员一次性给予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民币3万元。

二、对在国外获硕士学位的归国工作人员一次性给予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人民币1万元。

第十八条:优秀论文发表奖。学术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为衡量科研单位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为国际公认杂志学术水平衡量尺度。为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达到与国际接轨的目的,根据文章对学术界影响的大小,对论文作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在影响因子大于20的杂志,如细胞、自然、科学(非分册)等杂志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20

万元。

二、在影响因子大于10、小于等于20的杂志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5万元。

三、在影响因子大于5、小于等于10的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奖励人民币1万元。

四、对于其他SCI、CR收录学术期刊、核心及统计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医院按100%报销版面费;在

其他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按80%报销版面费。

第十九条:著作奖

为鼓励主编、参编卫生部、教育部规划教材,撰写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特设立下列著作奖。

一、给予卫生部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5000元人民币奖励,编委1000元人民币奖励。

二、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著作,凡100万字以上者,给予第一主编1万元人民币奖励,多

于等于50万字、少于10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5000元人民币奖励;多于等于25万字、少于5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3000元人民币奖励,小于等于25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2000元人民币奖励。

三、其他国家级及各省级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医学类著作,凡100万字以上者,给予第一主编5000元人

民币;多于等于50万字、少于10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3000元人民币奖励,多于等于25万、小于50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1000元人民币奖励,少于25万字者,给予第一主编500元人民币奖励。

第二十条:各级学会任职津贴。

为促进我院各科室学术水平的发展,培养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特实行中华医学会(国家及省级)及其他一级学会(国家级)任职津贴制度:

一、对在中华医学会各分会和其他一级学会任委员(或理事)者,给予每年1000元津贴;任常务

委员者,给予每年2000元津贴;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顾问及名誉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3000元津贴。

二、对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津贴300元;任主任委员者,每年给予津

贴500元。

三、对任中华医学系列杂志(核心期刊)编委者,每年给予1000元津贴;任常务编委者,每年给予

2000元津贴;任主编、副主编者,每年给予3000元津贴。

第二十一条:博士导师奖。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担负大量教学工作,除大学本科教学外,还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促进研究生教学工作、提高研究生导师带教积极性及带教质量,鼓励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特设立博士导师奖:对于每位新遴选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除执行有关政策外,一次性奖励人民币2000元。

第二十二条:优秀教师奖。获省部级、校级、院级优秀教师分别奖励5000元、2000元、1000元。

第二十三条:人才引进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其根本为人才的竞争。抓好与疾病诊治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是不断带动医院医疗水平提高的动力,科技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先决条件。为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特制定如下管理办法。

一、在培养院士的同时,医院将根据人事制度改革规定,加大力度,引进院士来我院进行长期或短期

工作。

二、聘请一批全国知名专家为我院名誉教授。

三、对我院急需的各种科技人才,医院将以招聘的形式,引进国内具有一定学术地位或在国外确有造

诣的学者来我院工作。

四、对于所引进人才,医院将在生活条件及工作环境上给予优厚待遇。

五、医院每三年评选一次青年拔尖人才,并进行动态管理。

六、经过努力使医院拥有一批业务技术好、医德医风优的业务技术骨干,使医院人才梯队趋于合理。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四条:以上资助及奖励均由所分管的处室做计划,统一报科研处,由院长及分管院长签字后,送计财处。除立项奖(从项目上级拨款支出)及卫生部重点项目经费匹配外,均从院科研经费支出。

第二十五条:本实施意见解释权归科研处。

第二十六条:本实施意见自通过之日起施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2001年5月17日

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

重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建设水平与成效) 1、关于高层次人才培养: 树立“学科发展与个人发展高度统一”的思想意识,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并根据医院及学科长期发展需求,继续坚持“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为主,兼顾本科生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方针,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加强教学研究,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大力加强优秀人才和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2012年我学科制定了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培养层次与方式包括: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硕士研究生培养、进修等方式等。 (1)、鼓励报考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截止到2015年9月,全科有3人取得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有2人考取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博士研究生。有1人今年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 (2)、加强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2012年以来共毕业硕士研究生19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12人。 (3)、鼓励外出进修学习.2012年以来我科排出人员进修学习5人、参加培训班、学术交流会共计20人次,通过学习全科人员业务素质、医疗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4)、目前我学科有师承博士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有老年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中西医结合消化、中西医结合呼吸等四个专业可以招收硕士研究生。

2、教学建设水平及成效: 我学科承担了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全科医师、规培医师培训的教学工作。为了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我们进行了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改革的研究。发表教学论文3篇。制定了师承教育、临床带教、轮科医师教学大纲。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获得教学奖3项。

学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向东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依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而大学中的学科就是各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中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大学应尽的职责。任何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都取决于它的学科水平。因此,在办学中,学科建设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对于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专家、学者们多有论述。本文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讨论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的关系 1.学科发展与本科教育的联系疏远,是一种自然倾向 大学中的学科最初只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19世纪初叶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后,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大学中的学科同时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两项职能;大学在本科教育的层次之上发展了研究生教育;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推动了大学学科的发展。在这个发展演变过程中,学科有一种为追求自身发展而专注于学术研究,逐渐淡化人才培养功能的倾向,尤其是与本科教育的联系逐渐疏远。而且,越是学科水平高的大学,这种倾向越重。 形成这种倾向的原因,一是学科发展中的矛盾,二是大学间的竞争。 学科的发展,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因此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科前沿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本学科(乃至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师投入极大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学作为一项学术工作同样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里事实上存在着满足学科发展自身的需要与完成学科承担的教育职能之间的矛盾。它通常表现为大学中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所谓“重科研、轻教学”,轻的是本科教学而不是研究生教学。因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相互促进关系。 在流行将大学区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的现实环境中,许多学校在为建设高水平的直至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似乎“研究型大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因为“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所强调的都是学术成就,包括重点学科数、博士点数、科研成果获奖数、高水平论文数等,鲜有依据各个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来评定和排序的。这种评价方式是否合理,众说纷纭。然而,它的导向作用则是很明显的:人们关注的是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这关系到学校和学者的学术声望以及未来发展),忽视的是学科应当发挥的全面的教育职能。 因此,学科发展与本科教育的联系疏远,是一种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2.大学的办学者应当有意识地强化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联系 第一,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承担大学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加快医院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推动学科建设加快医院发 展 为全面落实“科教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实现医院健康发展,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新技术开发为主题的医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座谈会分别于2013年11月15日、11月25日和12月5日下午在本院第一会议室举行。 院长在讲话时指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医院立足发展的大问题,人才培养是根本,医教研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调控下,如何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发展的后劲,“人才”是关键。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作为医院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实现医院向学院,科室向学科,医生向学者的转变,使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患者和社会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正确处理好“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为医院发展献计献策。 与会代表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科研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大家在发言时指出,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做到爱惜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要坚持贯彻“人才兴院”的方针,在留住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合理引进人才,切实做好人才

梯队建设。第一,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首要因素,要采取多种方式,促使各学科带头人向高学历、技术精、科研实力强、管理能力好和学术知名度高的方向发展。通过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逐步培养国内有影响、本市领先的学科带头人;第二,合理引进素质好、学历高的专业毕业生,有针对性的引进具有技术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第三,通过加强与院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争取快速提升我院年轻科技队伍的业务水平;第四,选送思想品质好业务基础好,并具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医院或院校进修学习;第五,制定政策及奖励机制,鼓励职工岗位自学成才;第六,通过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进行“三基”知识考核,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竞赛等形式,逐步提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通过努力,在医院各学科中建设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首,中青年骨干为主,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的老中青结构合理稳定的学术梯队。 在谈到科研教学方面时大家表示,科研教学是医院综合实力的象征,要认真遵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走医疗、教学、科研并重的发展道路,促进医院全面发展。第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教学队伍,能够在完成紧张的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做好科研教学工作;第二,要制定好科研和教学工作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第三,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设立科研和教学专项基金;第四,要充分发挥高学历人才的作用,适当引进科研型人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第五,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第六,要借助科研机构的力量,联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关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我院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走好“科技兴国”之路,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条件和学术环境,吸引和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在医学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造就高层次的医学科技人才,将我院办成具有国内或国际一流水平的医院,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章学科建设 第二条:学科建设是我院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医院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争取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因此要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我院优势学科,使之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防病、治病的重点、难点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争取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从而使我院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竞争力,为此医院将业务总收入的1%作为科研预算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当年余额转入下年使用。 第三条:建立一流实验中心。生物工程中心为医院重点扶持单位,为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研究中心,达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建立开放性实验中心的目的,医院将对生物工程中心每年拨款50万元人民币,购买仪器等设备,连续五年。 第四条:设立重点学科及重点实验室建设基金。 1.每年资助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万元人民币。 2.每年资助部、委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0万元人民币。 3.每年资助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万元人民币。 4.每年资助厅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0万元人民币。 5.每年资助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万元人民币。 以上资助,均连续三年。 第五条:鼓励主办学术会议。为扩大我院的学术影响,提高我院的学术地位,达到争创全国一流医院的目的,对我院主办的学术会议,医院将提供适当的交通工具和会议地点。 第六条:加强对外交流

麻醉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doc

新泰市中医医院 麻醉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极为重要的二级学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要求逐渐提升,麻醉科在医院中的地位更显重要。医学科学理论和技术在不断发展,麻醉学也不断发展和壮大。麻醉医生的工作内容不再只局限于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还包括舒适化疼痛治疗、危重病患者的救治等工作,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涉及整个医院。为了配合医院的不断发展,制定我院麻醉科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计划。 学科建设及人才梯队培养关系到医院和科室的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和科室的工作重点。为了促进科室可持续发展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麻醉科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技术 加强工作制度、规范以及技术的学习,通过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制度、职责、规范、技术的执行情况。优化分配制度,将分配制度和工作量及工作质量挂钩。2、加强专科麻醉的发展 依据本医院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建立麻醉科亚专业制度,拓展业务范围。主治以上医师建立亚专业方向,促进业务向更深层次发展。亚专业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时间间隔可以申请调换。 3、科研技术的发展 能够促进科室的总体发展,鼓励主治以上医师积极撰写论文,申报医院、区、市甚至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局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可视化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麻醉工作的安全性,拓展了工作范围,也是麻醉科以后发展的趋势。 4、加强疼痛诊疗的发展 疼痛诊疗是麻醉科重要的组成部分,疼痛诊疗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加强本科室的人才培养;拓展业务范围,规范诊疗程序,加强疼痛患者的诊疗管理。促进无痛门诊的建设,在全院组织关于疼痛治疗的培训,促进建设无痛医院的发展。5、麻醉科门诊的建立 麻醉门诊服务对象 1、拟住院手术同时合并重要器官疾病的患者。

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

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梯队培养课程大纲一.学科建设 1、临床医学中心计划 2、学科人才建设对医院发展影响 2、新一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 3、学科人才建设经费投入及其构成分析 4、学科人才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5、加强医学学科人才建设 (1)目标 (2)手段和途径 6、我们科管需要考量什么? (1)领导功能 (2)筹资功能 (3)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4)创造并利用研究结果的功能 7、国外总体发展态势 (1)发达国家高度重视 (2)具有原创性、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8、国外临床医学研究特点 (1)重视多中心临床研究 (2)强调循证医学 (3)关注转化医学研究

9、21世纪的4P 医学 (1)个体化医学 (2)预测医学 (3)预防医学 (4)公众参与式医学 10、21世纪医学发展战略 (1)目标上移 (2)重心下移 (3)关口前移 11、核心骨干主要学术需求 12、中国临床科研论文发表的现状 13、我对转化医学概念的理解 (1)基本定义 (2)根本目的 (3)基本特征 14、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 (1)临床医学逐步向健康医学发展 (2)4P医学将逐步成为医学的主流 二.国家层面发展态势 1、临床医学研究现状 (1)临床医学研究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原创性临床医学研究少,国际影响力偏低

2、临床医学研究特点 (1)数量多,规模小 (2)内容散,水平低 3、面临挑战与问题 (1)健康需求不断提升,疾病谱发生改变(2)临床研究模式转变带来的机遇 4、存在问题与薄弱环节 (1)缺乏持续稳定长效的投入机制 (2)领军人才相对缺乏,结构待完善(3)学科人才建设不平衡现象突出 (4)科研成果与实践应用的结合待提高(5)先进适宜技术推广应用须大力加强5、完善体制机制 (1)强化全行业管理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3)加强制度建设,夯实队伍基础 (4)科教的支撑与引领作用 三.人才梯队培养 1、四化要求 (1)住院医生培训规范化 (2)全科医生培训常态化 (3)乡村医生培训年轻化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是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设立、凝聚无疑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宏观的学科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和优化,还是从某一具体学科或学科群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内涵的丰富、更新等,都是如此。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学科方向的正确确立和推进完全有赖于能够审时度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其相称的学术梯队或团队;资金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科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学科的制度建设,包括学科的学术氛围和学术交流、学科的创新和推进学科交叉合作的机制和体制的建设,学科的文化建设、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等。学科建设是从学术角度,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学科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和教学的发展,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侧重于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专业建设是一项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它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科建设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们不属于学科建设的范畴。因此,学科建设代替不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包含的要素大致相同:师资、设备、实验与实习基地、科研、经费等。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和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但是,专业建设毕竟 促进学科纵向和横向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贪多求全,缺乏地方特色。 2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学科带头人匮乏。 3重视投入和外延发展,忽视软环境和内涵发展。 4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原则。 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原则。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4特色发展与创新原则。 社会所需的人才,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为学术型人才,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人才的类型应归属于应用型人才。 学科创新包括学科建设理念的创新、学科体系的创新、学科内容的创新、学科研究方向的创新和学科建设体制与方法的创新。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建设就是围绕提高学科水平所做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它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就是集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就是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在学科建设中,学科方向的设立、凝聚无疑就是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就是宏观的学科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与优化,还就是从某一具体学科或学科群的建设,特别就是学科内涵的丰富、更新等,都就是如此。学科队伍建设就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一定意义上,学科方向的正确确立与推进完全有赖于能够审时度势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及其相称的学术梯队或团队;资金的投入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有时直接影响到学科的整体实力与竞争力的提高;学科的制度建设,包括学科的学术氛围与学术交流、学科的创新与推进学科交叉合作的机制与体制的建设,学科的文化建设、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等。学科建设就是从学术角度,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学科的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科、专业与教学的发展,学科建设侧重于科学研究,侧重于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专业建设就是一项直接影响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学生培养及毕业生就业方向的教学基本建设。它以社会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专业建设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确定专业设置、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教材建设及教学改革等。这些内容都就是学科建设所代替不了的,因为它们不属于学科建设的范畴。因此,学科建设代替不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包含的要素大致相同:师资、设备、实验与实习基地、科研、经费等。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科建设就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必须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就不会有高水平的专业与高质量的教学,学校的专业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学科建设的水平越高,专业发展的后劲就越大。但就是,专业建设毕竟不同 于学科建设,一个专业需要若干学科的支撑 专业建设将会对学科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促进学科纵向与横向发展。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贪多求全,缺乏地方特色。 2学科队伍整体水平偏低,优秀学科带头人匮乏。 3重视投入与外延发展,忽视软环境与内涵发展。 4学科建设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运行机制。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 1优势学科重点突破原则。 2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原则。 3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原则。 4特色发展与创新原则。 社会所需的人才,总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发现与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就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前者称为学术型人才,后者称为应用型人才。就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人才的类型应归属于应用型人才。 学科创新包括学科建设理念的创新、学科体系的创新、学科内容的创新、学科研究方向的创新与学科建设体制与方法的创新。 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具体途径与对策 1调整学科布局 它不仅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学科结构,而且决定了大学的功能、特色,影响着学科水平的提升。学科的设置与调整必须根据学校自身的任务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一、我国保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运行状况 (一)保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有待完善。保密学科是一个复合 型的专业,与管理、法学、信息、计算机等专业密切相关,但其本身 又具备特有的专业特点。一名优秀的保密专业人才应是既懂保密技术,又懂管理、懂法律、懂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 在实行保密学科的教育中,应较好地融入其它专业学科的教育,使保 密教育既突出专业特色,又能适合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也是 当前我国保密学科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二)保密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保密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保密工作的展开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而理论知识及保密管理技术则 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实行检验和理解。当前,我国还缺乏复合型的保密 人才,理论专家同时又兼具丰富实践经验的保密人才还需要在实践中 进一步融合,要真正培养出理论结合实践的高端复合型保密人才。 (三)保密专业的市场需求具有局限性。当前,保密专业就业范围主 要局限于国防建设、军工生产、科研单位、党政机关等保密性较强的 部门,而这些部门对保密人才的需求有限。自高等院校设立保密学科后,每年都面临大批的保密专业毕业生,在保密专业人员就业安排上 需做好统筹安排,确保就业率。 二、部队保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信息化战争已逐渐改变传统机械化作战的理念,将现代信息 技术与武器装备相结合,形成精确度极高的自动化新型武器,提升对 敌对目标的远程打击精准度,以最小的投入、最小的损失,实现效益 的最大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军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军队武器装备信 息化水准越来越高,各国之间在国防力量上的抗衡也逐渐体现到信息

统计学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研究报告

统计学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问题 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一、统计科学、统计学科与统计专业 统计科学、统计学科与统计专业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个概念 ,明确 各自的确切内涵以及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加强统计学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是基于问题而存在的, 如何有效获取数据,如何探寻数据中蕴含的统计规律,如何利用统计数据辅助决策,我们面临大量的统计问题,无论自然技术领域的统计问题,还是社会经济领域的统计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数据”不是“数”,统计学不同于数学。经济数据是数据不是经济,统计规律不同于经济规律,统计学当然也不同于经济学。统计学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 科学与学科、专业并不完全一样,并不是所有的科学研究都能形成学科,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只有当科学研究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了特定的研究内容、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特定的研究规范,这个领域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学科。一个成熟学科也并不一定就会出现与此相对应的专业,专业的设立与否取决于社会的人才需求状况,人才需求状况会通过行政决策而影响专业建设。 为规范学科建设、方便科技统计以及开展大规模人才培养和学位管理的需要,大多数国家都有自己的学科专业分类标准。我国目前权威的有三个:国家技术监 为行文方便,有时也不加区分地使用“学科”、“专业”概念,把专业看作二级学科。

督局颁布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9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及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我国现行三个学科专业分类标准对统计学学科属性的认定是不完全一致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把统计学归为人文社会科学,二级学科有理论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其他学科、人口统计学、科学技术统计学、国际统计学等等。《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经济统计学”归入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授经济学学位,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归入数学一级学科,授理学学位,把“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归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授医学或理学学 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则把统计学一并列入理学大类,设统计学 一级学科,选择授予经济学或理学学位。 对统计学学科属性的不同认识,既反映了统计学学科属性的复杂性,也反映了统计学学科发展的多样性。一方面,统计问题广泛存在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尽管统计问题都有“数据”共性,但“数据”总是有具体内容附丽其上的,各该领域的统计问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统计学从迥然有异的几个不同领域发展起来,国势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一开始就“以问题带方法” 目前国内只设上述三个统计专业,其中“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尚未招收本科生。

高校人才及学科建设建议

高校人才及学科建设建议 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一体化是德育新的生长点,它推动了学生工作的转型升级,促进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一体化应立足学科发展特色,引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动性,促进教学改革;以学科发展为核心,学生工作为载体,促进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全的完人;以学生工作与学科建设一体化为平台,推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一、新时期学生工作的职能与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迅速变化,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大学的培养目标随之而变,相应的,学生工作的内容面临更新、扩展和转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资助、勤工助学、招生宣传和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内容相继进入学生工作领域[1]。学生工作向教育、管理和服务三大内容并重转变。促进学生道德、智力、情商发展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工作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大学生不仅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当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培养中越来越重视通用技能培养与训练,探讨和实践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通用技能,承认和张扬学生个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学习、生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用技能不同于专业技能,它是各个领域中都可以运用的能力。英国里丁大学认为最重要的七项通用技能是:商业意识、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字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2]。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指出,新世纪的本科教育要培养学生所需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以使学生适应大学、研究生和个人生活的需要;培养艺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欣赏能力,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在适应的深度和范围体验这些学科,为学

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

阳城县妇幼保健院 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 重点学科建设关系到医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提高医院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二级医院功能的有效途径。而人才是学科建设的第一要素,人才的价值已日益突显其在医院综合实力竞争中的作用。 一、重点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路径 (一)医院长期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具有明显优势和影响力的学科:我院1984年建院时就确定了以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为重点的医院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的优势学科,并得到社会和同行的公认,为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适应社会需求、抓住机遇、发展优势学科:我院是集临床、保健、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承担着国家妇幼重点公共卫生项目。连续三年开展了农村35-59周岁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共检查36015人,今年又争取了1.2万人的妇女宫颈癌免费检查和2000人的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任务。全县0-3岁儿童9962人,建立保健手册9434人,管理8109人;为4-6岁儿童建立保健手册8550人,体格检查6234人。通过上述努力地工作,基本摸清了我县妇女儿童患病的情况。今后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要在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上下功夫,做好各项工作。 二、依托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一)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加强院内培养和梯队建设。力争运用五年的时间,努力打造一支梯队相对合理,素质较高稳定的人才

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科技队伍,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看资历不唯资历,要重能力、重水平、重实绩、努力营造年轻人脱颖而出的氛围。要大胆启用优秀的高学历人才。高学历人才基础素质好。理论功夫扎实,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后劲,优秀的高学历人才作为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能实现人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为优秀人才的事业发展提供绿色通道。人才引进作为医院总体人才引进规划的重中之重。计划五年内在医学院校毕业生中择优选聘10名临床医学、高级护理毕业生,充实到我院人才队伍中,要为他们施展才能、发展事业创造条件。在职务职称方面,这不仅需要医院内的协调,更需要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创造优良的硬件设备工作环境。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日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华中科技大学冯向东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依然是大学的主要职能,而大学中的学科就是各种职能的具体承担者。只有不断地提高大学中的学科水平,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大学应尽的职责。任何一所大学的水平和地位,都取决于它的学科水平。因此,在办学中,学科建设被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对于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专家、学者们多有论述。本文仅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讨论学科和专业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一、关于学科建设与本科教育的关系 1.学科发展与本科教育的联系疏远,是一种自然倾向 大学中的学科最初只是为培养人才而设立的。19世纪初叶科学研究进入大学后,引起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大学中的学科同时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两项职能;大学在本科教育的层次之上发展了研究生教育;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推动了大学学科的发展。在这个发展演变过程中,学科有一种为追求自身发展而专注于学术研究,逐渐淡化人才培养功能的倾向,尤其是与本科教育的联系逐渐疏远。而且,越是学科水平高的大学,这种倾向越重。 形成这种倾向的原因,一是学科发展中的矛盾,二是大学间的竞争。 学科的发展,其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因此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科前沿的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本学科(乃至其他学科)优秀的教师投入极大的精力。另一方面,教学作为一项学术工作同样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里事实上存在着满足学科发展自身的需要与完成学科承担的教育职能之间的矛盾。它通常表现为大学中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所谓“重科研、轻教学”,轻的是本科教学而不是研究生教学。因为学科发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相互促进关系。 在流行将大学区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大学的现实环境中,许多学校在为建设高水平的直至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似乎“研究型大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因为“大学排行榜”的指标,所强调的都是学术成就,包括重点学科数、博士点数、科研成果获奖数、高水平论文数等,鲜有依据各个学校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来评定和排序的。这种评价方式是否合理,众说纷纭。然而,它的导向作用则是很明显的:人们关注的是学科自身的发展状况(这关系到学校和学者的学术声望以及未来发展),忽视的是学科应当发挥的全面的教育职能。 因此,学科发展与本科教育的联系疏远,是一种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不利影响。 2.大学的办学者应当有意识地强化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联系 第一,在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大学中的学科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承担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