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化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试卷

选择题

1.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知识的在发现过程)

2.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效果)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教学科目、教学进程、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技能的协

调,这两种机能是指(同化、顺应)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巩固知识、机能为主的课是(化学复习课)

6.若以w1和w2表示浓度为amol/l和b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

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小)(w2>2w1)

7.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今年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其

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有机物)

8.今年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结构式:对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能使酸性高锰

酸钾褪色)

9.5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FeCl3溶液,加入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

入足量的NaOH溶液,所需的NaOH物质的量最少是(1.5mol)

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

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白磷的CS2溶液)

填空题

11.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12.构建主义教学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3.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

算、化学用语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4.化学教科书过程以实践、实验为基础,必须完成认识上的两个“飞跃”是指由感性认知

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有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两个“转化”是指知识转化为真知和真知转化为能力

15.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着着重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分别是观擦能力、思维能力、自学

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简答题

16.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答:(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的要素的多项性

(2)主导性与主体性

(3)活动与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17.简述化学教学方法的分类

(1)第一层:以语言文字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讲解法等

(2)第二层:以实践、实验为传递媒介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参观法等

(3)第三层;新的综合法,如启发法、探究法、发现法等

18.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和发展智能相结合

(3)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受化学教学信息

(4)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化原则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教中的基本要求

(1)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擦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2)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无污染、环保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化学教学中,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1)目标明确、切合实际,2)内容正确、难易适中3)方法得当、运用灵活4

)语言生动、言简意赅5)结构紧凑、组织有序6)以情感人、积极性高

设计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该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那么你们认为钠和硫酸铜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的同学形成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钠和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并四处浮动,2.有气泡3.发出嘶嘶的声音4.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钠与硫酸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证明发生如下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整合应用练习:将一小块钠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论述题

采用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化学教材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编写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理论部分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请结合化学教学实践给予论述。

答:依据三序结合的原则,理论部分为卤素元素,采用了由个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的归纳方式,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的过程和心里发展过程和知识体系

理论后部分为氧元素、氮元素、采用了一般到个别、共性到个性的演绎方式,符合高一后半学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利于个体的发展。

D卷

选择题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A、教学科目

B、教学进程C\、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D 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教学效果)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信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化学用语课、化学实验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标准差)

6.10gMg Zn 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则Mg Zn Fe总的物质的量是

(0.2mol)

7.-NMR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质量数13 原子序数6 核内

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酒精)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查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的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

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三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十多只涂有化学试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白磷的CS2溶液)

10.24gS和32gO2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22.4L)

填空题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写而成的,

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

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的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

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过程

简答题

16.化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启发学习动机,培养情感意志因素

2)循序渐进的学好双基与发展智能相结合

3)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与接收化学教学信息

5)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结构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

6)教学过程最优先原则

17.简述化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1)认识过程的特殊性和过程要素的多项性

2)主导性和主体性

3)活动和过程的多维性

4)自然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18.化学教学过程的是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的多向互动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活动和过程的

多维性。请用有关化学教学理论的简单分析下图的含义

1)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3)较强的师-师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4)高考理科综合形势下加强学科间的学科内部教师之间的交流,以及东西部、国内国外

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19.简要介绍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及在化学教学中的需注意的问题

演示技能的构成要素:

引入演示——介绍媒体——操作控制——指导观擦与思考——整合与结论

基本要求:a、实验的目的性b、保证实验的成功c、确保安全、无污染、环保d、实验操作规范e、边示范边讲解f、尽量提高可见度

20.请简单谈一谈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存在或弊端,其教学改革的现状趋势

如何

存在的问题:1)化学教材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等问题

2)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

3)教学组织形势和手段缺乏多样性

4)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5)化学实验教学薄弱学生动手机会少

趋势:1)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概念,增加人文关怀

2)凸现化学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3)加强STSE课程教学

4)精选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发展

21.设计题

化学探究教学的一种模式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验证事实、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整合应该用、需要探究的问题是金属钠与硫酸铜反应的探究。试设计能体现上述模式过程的微型教案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回忆金属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我们学习了活泼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那么你们认为钠和硫酸铜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置换反应?

提出假设:经过小组的讨论分析最后全班的同学形成两种分歧:能与不能

【师】现在同学们就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推测:认为钠和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的同学,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如果认为不能请说明理由,并亲自实验检验你们各自的假设是否合理、科学、准确、因为只有化学实验才是最客观、公正的裁判

收集资料:学生分组各自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可行后进行实验:将一小块的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认真记录

验证假设:提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1.钠浮在液面上,熔成小球并四处浮动,2.有气泡3.发出嘶嘶的声音4.蓝色浑浊)并问他们观察到的现象与所写化学方程式是否吻合

讨论、交流、合作、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见解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钠与硫酸铜不能发生置换反应而是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证明发生如下的反应: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整合应用练习:将一小块钠氯化铁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

22.论述题

论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多渠道传递和接收化学教学信息”这一化学教学原则

说明: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A.之所以要以教为主导是因为:1.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间接经验,其学习行为受到自身

生理心理认识水平等因素的制约,需要教师的主导2.教师学在先术有专攻有能力进行主

导3.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因只能进行主导。教为主导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学的领导、指导和辅导

B.之所以要学为主体是因为:1.学生是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学习上的两个“转化“的

内因2.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3.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效果主要看学生主体作用和发挥程度。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权,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并与教师的主导同步

C.论述化学教学中为什么要多渠道传递和接收教学信息

1.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多、内容多、广泛存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化学教学过程具有多维性、是多向互动过程

3.有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

D.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教学原则

1.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2.创设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情境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多元沟通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第二章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3) 有1~2个正确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 2、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4、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 5、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巩固知识、技能为主的课是()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复习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6、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 洞 D. 温室效应 7、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 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 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9、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10、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 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化学专业《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D)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 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教学目标是指(A ) A. 预期的教学效果 B. 教学目的 C. 培养目标 D. 课程目标 3、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下列化学课中,属于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课是(BC ) A. 化学基础理论课 B. 化学用语课 C. 化学实验课 D. 元素化合物知识课 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 6、10gMg、Zn、Fe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4.48L(标况),则Mg、Zn、Fe总的物质的量是(A ) A. 0.2 mol B. 0.3 mol C. 0.225 mol D.0.4 mol 7、-NMR(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示的碳原子(2000年全国高考题)(D)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

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 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 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8、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B)(2004年高考题*上海卷) A. 含磷洗衣粉 B. 酒精 C. 氟里昂 D. 含汞电池 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 上级要求小分队在3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10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 A. TNT B. KMO4 和H2SO4 C. 黑火药和炸药 D. 白磷的CS2溶液 10、24g硫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气体体积在标况下是(C ) A. 16.8L B. 33.6L C. 22.4L D. 5.6L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化学教科书是遵循化学课程标准,依据构建教科书的三序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的,这三序是指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 12、化学教学活动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反馈、教学目的和环境。 13、教学重点是指教材的中心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具有广泛的迁移和应用价值;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起来困难,容易混淆的内容。 14、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化学基础理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六大块组成。 15、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化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化学教学论 【课程编码】3B060101 【课程类别】教师专业知识课(必修)【学分数】2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数】34 【编写日期】2012.7.5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化学教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从教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方法;培养从事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初步树立新课程理念,为教师职业的终身发展和不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新世纪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新型的化学教师。 2.学会分析化学教材、化学课程标准和选用教学参考资料进行组织教学,同时具有管理教学的初步能力。 3.会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理论,研究化学教育中教师、学生、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掌握这三者之间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4.会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意义,从而建构自身的素质结构(思想道德素质结构,知识素质结构,学科专业素质结构,身体心理素质结构、职业素质结构等) 5.了解基础教育教学的研究方法,能收集,接受和加工有关信息资料,为将来化学教育教学研究奠定基础。 6.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要熟练掌握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制作CAI课件和化学教学。 7.要懂得化学说课和微格教学的意义,会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观点认识了解学生、分析组织教材、科学教学设计、理解化学教育思想。 化学教学论课程基本任务是:了解化学教育基本知识,提高化学教学理论素养、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感悟化学教学思想、形成教学基本技能,学习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方法,造就合格中学化学教师。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内容学时

共34学时 (一)绪论2学时 主要内容: 1.化学教学论的性质、任务和研究对象 2.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体系 3.化学教学论在我国的发展及发展动向 4.化学教学论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 教学要求: 1.了解化学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分析、认识教育学、心理学、化学教学论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理论。 4.了解化学教学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5.明确学习化学教学论的意义、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化学教学理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努力加以实践。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F)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0分。)1、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2、启发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综合的方法3、下列说法中叙述正确的是() A. 高信度必有高效度 B. 高效度必有高信度 C. 高信度不一定有高效度 D. 高效度不一定有高信度4、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5、下列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 A. 标准差 B. 标准分 C. 算术平均数 D. 区分度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5年全国高考题)(A) A.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 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 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D. 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7、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a mol/L和b mol/L氨水的质量分数,且知2a=b,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C )(2003年高考题*江苏卷) A. 2w1=w2 B. 2w2=w1 C. w2>2w1 D. w1

化学教学论,整理

复习提纲 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选择) (我国于1865年起在学校开设化学课程、甲种本、乙种本等等) 2、化学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化学教育的价值观与目标(为什么教、学); 2.化学教学的课程 与教材(教什么?学什么?) 3.化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怎么教、怎么学) 4.化学教学的测量 与评价(教的如何?学的如何?) 3、化学教学论的定义、基本特点、研究对象: 定义: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基本特点: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 研究对象: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系统,即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或者说是研究化学教学的诸因素:教师、学生、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 4、课程定义P11:(课程是指对教学内容及过程的安排计划,包 括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科书和教学方案等,它们应该体现课程目的,为课程的服务。 三大课程流派的名字及主要思想:(1.实用主义课程:代表:杜威,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兴趣、爱好和需要等为中心编制课程,在这种课程中,儿童通过活动中所得到的直接经验来学习。2.学

问中心课程:代表布鲁纳,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构3.社会中心课程:代表弗莱雷,主张围绕当代重大化学问题组织课程,以社会需求决定教育课程,同时应按照学生的程度规定大的学习单元,以保证有效地积累教育经验。) 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位于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是建立在具体知识技能获得的基础之上的。 化学课程编制的影响因素及组织形式:(内部因素:课程的历史传统、教学论的观点和课程发展的自身规律等; 外部因素:学科、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和教师。要拓展一些) 化学课程标准 (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关于化学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点:基础性、现实性、实践性、综合性、发展性)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及特色P15: 课程基本理念P18 (科学素养、科学世界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

化学教学论重点内容

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1化学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2化学教育是一种全社会参与的行动3化学教育是一种启智育人的内容4化学教育是一种社会预期的成果什么是课程?是为了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科学素养—具备并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作出公众科学素养的三个内容,两个要求1理解科学本身2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内容 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基本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1初见体系时期2相对稳定时期3发展变革时期化学课程结构1宏观结构(课程的组织形式)2微观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科课程化学学科为基础的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课程形式必修课程每一位学生为达到学业要求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等要求自主决定是否选择的课程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1国家队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3化学学科的特征化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特征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特征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3种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影响教材质量因素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方法,测试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包括1科学内容2科学对社会的影响3科学的推理过程4科学的社会历史发展5对科学的积极态度教材8个栏目1你已经知道什么2观察与思考3活动与探究4联想与启示5交流与讨论6扩展视野7 联系与实践8整理与归纳高中化学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和标准和实施建议结构—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书面测验对命题的要求是?1立足基础要求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化学课程理念反映了课程的价值观念,决定了教材建构的基础思路和-编写模式教学设计的分类直感设计经验设计实验系统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理性要素—化学教学系统论化学教学目的的论化学教学模式策略论化学教学系统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等要素以一定的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实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论述—基础化学改革中树立下列新理念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为主旨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化学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功能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增强发展的信心什么是教学模式?某种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教学咪表所建立的关于教学实践的一种规范化的运作方式及体系—5种模式系统陈述知识模式解答问题模式验证知识模式研究问题模式历史发展模式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1设计准备2设计教学目标3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4设计教学过程5设计教学媒体6设计整合,应用和反馈环节7设计总成与编制方案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1以系统观点作指导2以科学,可靠先进合适和完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为基础3要从实际出发从实际效果出发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整体设计与要素设计统一原则2静态设计与动态设计统一原则3理性与操作性可行性统一原则4规范性与创造性统一原则5最优化与阶段性统一原则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观察,测试,实验为主的探究活动2制作和工艺活动3参观访问考察调查活动4资料查阅以及讲座,影视活动5发明创造和小伦文活动6科技游移和趣味活动7科普宣传活动公益活动8科技展览表现活动9其他有关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1.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从科学与生活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从科学与社会的接入点入手,创设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情境,利用认知矛盾创设情境2教学情境设计和情境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真实性,情境的可接受性3.合作学习是什么?合作学习是以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化学教学论》试题5 一、对下列说法的合理性做出判断,在()中填入正确或错误,并在必要时予以文字修正。 1. 21世纪初化学新教材的内容特别体现化学与社会、科学、技术和环境的联系。 () 1.正确 2. 从科学教育的功能考察,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和方法。() 错误(2分)修正:其广域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态度。 3.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有三方面,知识、技能和情感。() 错误(2分)修正:三方面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化学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错误(2分)修正:化学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研究具体化学问题的行为与表现。(1分 5.化学问题解决就是学习与某一化学命题相关内容的知识。() 错误(2分)修正:化学问题解决可以理解为克服化学问题的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障碍,填补其间的空隙,使问题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6. 化学教学改革中关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本质论述正确的是教师起主导作用。 错误(2分)修正:正确的是师生互动。( 二、简答题 1. 某青年教师按照本校着名化学特级教师“苯的结构和性质”的课堂教学过程,模仿他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学,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佳。请你从理论上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可能性分析:没有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2分);对教材的地位和内容不熟悉,不会应用教学策略与方法(2分);缺乏教学经验,教师应变能力差(2分);师生互动少,学生主动探究活动少。( 2. 以“电解质”为例具体说明概念图的制作过程。

化学教学论考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3分×4=12分) 1、化学课程标准 原来叫化学教学大纲,它是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制定的中学化学的指导性文件。在这个文件里规定了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2.科学素养 答题要点: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的的比喻说法。科学素养强调普通教育定向。现在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2 分)。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素养的具体含义的阐释不相同。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 分) 3.科学探究 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4.探究式教学 答题要点: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1 分)。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2 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情感,获得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 分)由五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即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交流发表。 5.活动表现评价 答题要点: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评价方式(1 分)。它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2 分),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2分) 6.档案袋评价 答题要点: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式(1 分)。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收集起来的东西,它表现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和学业成就。(2 分)学生在学习档案中可收录自己参加学习活动的重要资料,如实验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的过程记录、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有关的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等。教师根据档案袋中资料的数量和质量等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2 分)

(完整版)化学教学论知识点整理供参考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新理念有哪些? ●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情认识多姿多彩的化学知识 ●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理解化学,体验化学生活中的作用 ●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机会实践、做实验、主动探究过程 ●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知识对人类的贡献 ●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 →我国化学课程的设立时间 第一本化学教材及其改革进程 2.三层次、两类型、三阶段指的是什么? ●三层次: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两类型:必修选修 ●三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阶段高中选修阶段 3.杜郎口教学模式与新课标有何联系? 是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简称,具体是指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自1998年以来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而摸索新创的“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内容即杜郎口中学自主创新的“三三六”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4.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际、实践指的内容是? 5.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 ●制定目标,提出问题引起兴趣,激发动机充分认识学生主体 地位新旧联系,启迪思维反馈调控,实现目标 6.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原则有哪些? ●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训练与情景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年龄特征与化学用语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7.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信息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运用直观教学 手段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8.电化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 电化教学是传统教学工具的补充、发展、和改革。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教学方法的一种革命。电化教学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增强学生感知;能帮助学生理解形成化学概念;能帮助学生掌握微观世界抽象化学原理;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什么是微格教学?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B(含答案)

化学教学论试卷A 一、填空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二、名词解释(共四道,每道5分,共20分) 1、教学模式: 2、化学教学策略: 3、教学情境: 4、教学设计: 三、简答题(共5道,共40分) 1、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有哪些?(6分) 2、化学教学活动是指什么?包括了哪些活动?(8分) 3、化学实验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的主要工作任务又是什么?(8分) 4、反思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6分)

5、学习策略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学习策略的构成。(12分) 四、论述题(共2道,每道15分,共30分) 1、化学教学设计含有的理论要素主要包括化学教学理念、化学教育(教学)目标、化学教学模式、化学教学策略等。其中化学教学理念在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急需更新的内容包括了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试就这一教学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15分) 2、创设教学情境,使知识融入情境当中,有利于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能够运用知识去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请结合实例谈谈如何设置教学情境。(15分) 化学教学论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空,总计10分)。 1.化学教学论是以广大化学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过理论概括、充实和发展起 来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教学系统,即研究()。 2.根据教学系统的层次结构,教学目标有()目标、()目标、()目标和()目标之分。 3.化学教学方法是由相互联系着的化学()方法和化学()学习方法两部分组成。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分类,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模式分为 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以及()三类。 (每空2分,共5题,总计10分) .化学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的依据 B.教师教学的准绳 C.考试命题和评价的依据 D.教材编写、教学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2.化学课程的含义是指() A.化学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经验; B.化学科目、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C.化学教材和课程标准 D.化学教学内容、活动、过程和教与学的经验 3.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有() A.接受式学习、启发式学习 B.讲授式学习、发现式学习 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D.传授学习、研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点整合

一、化学教学论考试题型结构(林老师) 1、填空(32分,32空) 2、选择(20分,2分*10) 3、名词解释(8分,4分*2) 4、简答题(10分,5分*2) 5、设计题或案例(10分——第七章)——自主探究题——中学常见探究性实验设计 6、分析题(20分*1,教材分析,第四章)——化学教学论案例 科学研究指的是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探究性教学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①提出问题②收集证据③形成结石④评价结果⑤交流发表 二、考试内容要点概括(黄老师) 1、五大基本功(填空、选择、名词解释) 2、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主要作用做哪些转变?(简答、选择) 3、化学学习策略——P242——主观看法(名词解释、简答、分析) 4、教学设计(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分析)——教、学、教与写 5、化学教学论是研究中等学校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先导)、师范性(核心)、实践性(主导);简称三性 6、在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中,其课程标准围绕那几个方面来定制的 ——P28-32,依据有三(简答、选择)7、现代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能有?——10个(名词解释、填空、分析题) 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 演示技能、课程组织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新课程技能 8、说课内容大致分为哪几个部分(简答、填空、名词解释) 9、中学化学教科书的基本内容由那六大块组成?(选择、填空、简答) 化学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10、板书通常有哪四种类型(选择、填空、简答) 1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涉及的领域(选择、填空、简答) 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管理教学,信息网络化,网络课堂 三、考试内容扩展延伸 第一章导论 1.国内化学教育的发展(三个时期、在什么时候发生的重要事件要去看) ①成形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对化学课程的设置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标志着化学课程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正式确立了自己的位置,化学教育体系进入成形期。 ②充实发展期:从20世纪30年代(标志) (1)、化学教育目的的扩大(2)、化学课程程度的提高(3)、化学学科的注重(4)、化学师资的改进(5)、化学设备的充实 ③新的关键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 2.化学教学论的定义: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

化学教学论考试知识点肖大妈版

一、化学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 1、整体把握: ●(1)备起点 ●(2)备重点 ●(3)备难点 ●(4)备交点 ●(5)备疑点 2、包括环节 ⑴准备工作 ⑵教学目标设计 ⑶教学内容分析、处理 ⑷教学过程设计 ⑸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⑹教学媒体设计 ⑺教学反馈与学习巩固设计 ⑻设计总成与教案编制 ⑼课后反思设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1、课程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确定课程教学任务、目的、要求; 根据课程教学的任务、目的、要求规划、组织和调整教学内容; 构思课程教学的总策略和方法系统; 确定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标准、模式、方法等; 2、学段(学期、学年)教学设计 考虑本学段教学工作与前、后期间教学工作的联系; 进一步确定本学段教学工作的任务、内容(重点)、进度、基本工作方针、措施及教学评价工作等; 制定学段实验和活动等计划; 3、单元(课题)教学设计 确定单元的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或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 确定单元的教学结构、策略和方法系统(本单元内容的内外部联系、重点内容的教学、课时划分、学习方式等); 确定单元的教学评价工作方案; 4、课时教学设计 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 构思该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 准备课时教学评价和调控方案; 三、化学基本课堂类型的教学要点【看看就OK了】 1、新课 2、实验课 3、复习课 4、练习课 5、讲评课

一、角色转变的需要【看看——可能出简单题】 二、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关键】 1、学习内容 (1)化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怎样教?怎样评价? (2)化学课程中的问题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课程结构课程实施(教材) 课程评价 2、学习目标——六会【必考】 ●会备课( ●会写教案●会做课件) ●会上课●会说课●会评课 3、学习方式方法 ●课上 记笔记 思考讨论 ●课下 做作业 多讲多练 多反思 第三章 一、当前中学化学课程的组织形式【不要混淆】 1、必修,选修 2、分科,综合 3、学科,活动 4、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 二、模块名称 三、三维目标的关系【细看】 四、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必修、选修【记住一一对应】 五、修读要求【记住数据】 每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6个学分; 理工类专业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第四章【理解为主】 一、教学问题【都看看】 第五章 一、传统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知道】 ◆概念:形成(强化理论、样例理论)、同化 ◆原理(规则):单个概念含义、概念间关系、内化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G )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有 1 ~ 2 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D)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A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C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6 、 8 、已知 Q 与 R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 X + 2Y = 2Q+R 中,当 1.6gX 与 Y 完全反应后,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D) A. 46 : 9 B. 32: 9 C . 23 : 9 D. 16 : 9 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C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 、 10gMg 、 Zn 、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 4.48L (标况),则 Mg 、 Zn 、 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 A. 0.2 mol B. 0.3 mol C. 0.225 mol D.0.4 mol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 3 天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 10 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D ) A. TNT B. KMO 4 和 H 2 SO 4 C . 黑火药和炸药 D. 白磷的 CS 2 溶液 10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以下关于 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化学教学论复习题

《化学教学论》练习题 一、填空 1、《化学教学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简称“三性”)。 2、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为主旨;重视的联系;倡导以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功能。 3、一本化学教科书是否好教好学,主要取决于“三序”,即知识的逻辑顺序、_ _ ___顺序和_____ _顺序结合的合理化程度。 4、教学方法的十六字方针是“教学有法、、教亦多法和。” 5、2003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这里高中化学新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指 ____ 、____ _、____ 。 6、说课内容大致包括五部分即___ _ 、说教法、说学法、____ _和说板书设计。 7、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主要有: 、条件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8、1988年11月用“”替代“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学法”。“中学化学教材教法”等名称。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主编的《化学教学论》。 9、化学教学论是一门研究化学课程和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10、按时间顺序把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地划分为:、、。 11、课堂教学评价主要作用是:、诊断作用、。 12、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课程模块组成,其中必修包括化学1和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是____ _、化学与技术、_ _ ___ 、化学反应原理、 ___ __ 和实验化学。 13、建构主义教学把____ _ 、协作、会话和 ____ _作为学习环境的四要素。 14、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的需要,又要顾及。 15、我国教育部于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16、课堂提问的程序包括:引入阶段、、提名阶段、、。 17、板书常见的类型主要有:提纲式、、图表式、。 18、《化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目标可细为知识、、 、课堂教学能力、终身自我教育导向五个部分。 19、我国教育部于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G-)

化学教学论》期末考试试卷( G )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 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若正确答案有两项的,选一项且正确的给 1 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为 0 分。) 1 、化学课程中的“课程”是指( D ) A. 教学科目 B. 教学进程 C. 教学目的、内容和范围 D. 前三项都包括 2 、化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AD) A. 特殊的认识过程 B. 实践过程 C. 科学认识过程 D. 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3 、用于指考试的可靠性、一般性指标是( A ) A. 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 、皮亚杰认为适应就是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而这种平衡依赖于有机体的两种机能的协调,这两种机能是指(BC ) A. 图式 B. 同化 C. 顺应 D. 平衡 5 、探究法是常用的化学教学方法,它属于( CD ) A. 第一层级 B. 第二层级 C. 第三层级 D. 新的综合的方法 6、8、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9 : 22 ,在反应X + 2Y = 2Q+R中,当1.6gX 与丫完全反应后, 生成 4.4gR ,则参加反应的 Y 和生产物 Q 的质量之比为( 2005 年全国高考题)( D ) A. 46 : 9 B. 32: 9 C . 23 : 9 D. 16 : 9 7 、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 2000 年全国高考题)( C )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8 、 10gMg 、 Zn 、 Fe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气体 4.48L (标况),则 Mg 、 Zn 、 Fe 总的物质的量是( A) A. 0.2 mol B. 0.3 mol C. 0.225 mol D.0.4 mol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有侦察小分队到德国法西斯一座十分隐蔽且戒备森严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 3 天 内必须炸毁它,结果他们用 10 多只涂有化学药剂的老鼠完成了任务。据你推测这种化学药剂是( D ) A. TNT B. KMO 4 和 H 2 SO 4 C . 黑火药和炸药 D. 白磷的 CS 2 溶液 10 、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 3 He 存在。以下关于 3 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C)( 2004 年高考题 * 上海卷)

化学教学论重点整理

1、化学课程的价值 ①对个人的价值:指化学对于个体适应社会、个体职业选择、个体认知发展、审美体验等 意义 ②对国家、民族的价值:指化学对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经济、军事的发展意义 ③对化学本身的价值:培养公众对化学的理解和热情,有助于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课程 也为培养自己的建设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科学素养的内容 ①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②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 ③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了解 基于上述三点科学素养的基本要求:理解科学本身;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3、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 ①在处理与他任何与环境的关系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概念、方法、技术和价值进行抉择 ②认识到产生科学知识必须一来探讨过程以及概念学说 ③能够分辨科学证据和个人观点的不同 ④能够证明事实和学说之间的关系 ⑤能够分辨科学和技术对促进人类福祉的功能和限度 ⑥了解科学和社会的关系 ⑦明白科学来源与人类的视野,并理解科学知识的暂时性,当资料充分后知识会改变 ⑧因为拥有充分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能够赞赏别人的科学成就 ⑨对世界充满乐观的态度 ⑩能够采用和科学相同的价值观,所以能够使用科学和享受科学 ?能够终身持续探讨科学并增加其知识

4、STSE教育的实质(Stience technology social education) STS、CTS,均将培养目标转向更多加关心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所谓“应用领先观”的教育理念,即讨论问题不再是从化学学科开始,随后编排与学科知识相关的应用及技术和社会的思考,而改变为主题及应用性的问题出发,根据需要合理编制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即从强调个人与学科知识转向更多关心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科学的社会价值,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5、课程(化学课程结构:宏观-课程的组织形式+微观-课程目标·内容等) 宏观结构: ①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初中阶段:必修高中阶段:必修+选修) ③基础型课程(必修)、拓展型课程(学科[必修]+社会实践[选修])研究型课程(必修) 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是最为常见的课程。它主要继承某一传统学科的特点,以比较简约的方式将学科发展的序列通过概念·原理的组合展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分科课程有它的优点,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重视思维的逻辑性。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差异很大。学习内容往往不限于某一学科。从学习素材的选择上看,综合理科更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应用,容易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内容结构上看,综合理科关注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对不同学科具有共同属性的科学方法。理科综合课程与理科分科课程的差距在缩小特别是化学课程与当今的sts热点问题(如环境治理·能源开发·资源保护·基因合成·粮食增产)密切联系在一起,使理科综合课程与理科分科课程之间出现了一个“平衡点”。以环境·能源·资源为线索的化学课程或以化学为主的综合理科课程不断问世,分科课程内部的综合化趋势已日趋明显。 6、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