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读后感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们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但是,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阴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这个令人恐怖的“植物杀手”原产于中、南美洲。80年代,薇甘菊传到东南亚,给种植香蕉、茶叶、可可、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90年代初,薇甘菊的魔脚踏上了我国海南岛的土地。几年后到达了深圳,在深圳宝安一片4000亩的人工山林里,几乎80%的山林遭到了薇甘菊的蹂躏。一些杉树林已被薇甘菊封杀,一些山顶已被薇甘菊完全覆盖。

食人鲳,它们撕扯猎物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号称“水中狼族“。“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或许大家并不知道,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曾经活跃在人们餐桌上的福寿螺、白玉蜗牛在初期都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并在我国大力推广的,然而由于市场原因,被大量遗弃或逃逸,现在已经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而且,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尝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陀罗、反枝苋,甚至还包括令美国人闻风色变的三裂叶豚草都随处可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盛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关于外来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我国也有初步的统计报告。列举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仔细阅读以下统计报告: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生物入侵是世界难题”。据统计,美国、印度、南非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损失每年分别高达1500亿美元、1300亿美元和800亿美元。解焱博士认为这些都只是保守的估计,还不足以包括那些无法计算的隐性损失,比如外来生物导致本地生物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由于改变环境景观带来的美学价值的丧失。

其实,我国也有一些生物进入其他地区,成为别处的入侵物种。比如葛藤,作为一种药材引入美国,然而到了美国后却大量滋生,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再比如青鱼,在中国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肉食性鱼类,然而不慎传到美国,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一条悬赏捕捉青鱼。

入侵物种还能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玻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这些,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祸。它们的危害之大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有人称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癌变”

所以,我们也因该大力宣传这件事情的严峻了,不能总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了。马上行动起来吧。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doc

《生物入侵者》读后感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天然的隔离屏障。然而近几百年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这些屏障渐渐失去它们应有的作用,外来物种们借助人类的帮助,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繁衍扩散,但是,它们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 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已成不可阻挡之势。往日浓阴蔽日、绿树摇曳的岛上,长满了薇甘菊。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 这个令人恐怖的“植物杀手”原产于中、南美洲。80年代,薇甘菊传到东南亚,给种植香蕉、茶叶、可可、水稻等经济作物的农民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90年代初,薇甘菊的魔脚踏上了我国海南岛的土地。几年后到达了深圳,在深圳宝安一片4000亩的人工山林里,几乎80%的山林遭到了薇甘菊的蹂躏。一些杉树林已被薇甘菊封杀,一些山顶已被薇甘菊完全覆盖。 食人鲳,它们撕扯猎物的景象不知让多少人心惊胆战,

号称“水中狼族“。“在中国本土并没有这种鱼”,海洋馆的负责人介绍道,“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或许大家并不知道,小龙虾就是入侵物种。小龙虾,学名叫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后向北美扩散,给美国五大湖泊的渔业生产和堤坝造成了极大威胁。上世纪20至30年代经日本进入我国南京地区,随后在江浙一带迅速繁衍,对当地的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它们会在水稻田堤坝上挖洞筑穴,现在小龙虾已经在洞庭湖大量繁殖,威胁到堤坝设施。曾经活跃在人们餐桌上的福寿螺、白玉蜗牛在初期都是作为高蛋白食物引入并在我国大力推广的,然而由于市场原因,被大量遗弃或逃逸,现在已经侵入到农田和自然系统,成为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 原来,外来入侵种已经到了我们的嘴巴前面。而且,除农业、林业、渔业中已被作为病虫害治理的美洲斑潜蝇、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等之外,即使在我国许多繁华都市的小区、路旁、沟边、荒地、园圃、操场、草坪等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早已成为入侵杂草的天堂。婆婆纳、苘麻、蔓

生物入侵者教案(5则)完整版

《生物入侵者教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状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资料,提高阅读科普文的潜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透过小组合作,帮忙他们整体把握课文资料,探究文章的说明技巧。 2.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透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小黑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出示非典图片)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生物入侵者是什么?大家对此可能会感到陌生。要明白,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警觉,这天,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以从文中我了解到了为句式搜集信息,每组不少于3条。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透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透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带给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能够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到达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2、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下面请两组同学列本文的结构提纲: (小组分工、组间不准抄袭)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摆出现象及危害:毁灭物种、经济损失(2-4段) 生物人侵者增多的原因及途径:跨国贸易(5段) 揭示态度:不同(6-7段) 采取措施:(8段) 教师比较点拔,明确说明顺序: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之后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一) 今天读了《余映潮讲语文》中的一篇《美读欣赏,诗意盎然》深有感触。 是啊,我们曾经的高声朗读去哪里了?作家张炜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走在这片荒野之中,最恐慌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学生们在早自习时间默默地凝视记背格式化的知识点时,我们难以再次寻到朗读的踪影。这个时候总是会在心里暗暗地追问:朗读何在?朗读的时间哪里去了?朗读的心境哪里去了?沉寂是语文课堂的死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改变它而不懈努力。可是我们的路在何方,我们究竟要如何努力? 《美读欣赏,诗意盎然》告诉我该怎么办。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我们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在朗读教学中要定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优雅气质。 6.诵读古代诗词,让学生体会其内容,便于学生积累感悟。 7.组织各种朗读、诵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二)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他的《余映潮讲语文》一书,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阵地。余老师的书,为我打开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我豁然开朗,阅读教学应该这样教。余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一切阅读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引领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之中。创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课堂教学设计24字“口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显

八年级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温馨提示 此材料是教师讲课的教案,学生的学习的学案,上课时的笔记,课后的复习资料, 请同学们装订保管,教学案发给学生后,请通过研读课本资料并在同学或老师帮 助下完成,并达到能讲的水平。 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学习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法指导】阅读科技类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筛选信息。一篇科技文所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有科学知识信息等显性信息,需要抓住关键性语句;也有写作技巧等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数:1课时 助学资料:(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梅涛,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担任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于1999年6月起担任常务副所长。 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 怎样读懂科普知识的说明文 我们阅读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时,注意: 1、要把握文章介绍的知识要点,学会筛选信息。 2、要琢磨文章的词句怎样把科学知识介绍得准确、生动。 3、要掌握科普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科普说明文通常采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向读者介绍。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劫掠()栖息()藩篱() 归咎()斑斓()厄运() 2、解释下列词语 在劫难逃: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五彩斑斓: 物竞天择: 二、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 2、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3、整体感知。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的重视。 *全文一共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段)解释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第二部分(第至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 第三部分(第至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和。 第四部分(第至段)写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 第五部分(第8段)写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合作探究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有关语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3、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四、课堂小结

2015最新版人教版初中新课标语文教材目录(最新版、及时修订、最准确) (1)

2015最新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语文全册含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 上下册)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散步(莫怀戚) 2、秋天的怀恋(史铁生) 3、*羚羊木雕(张之路) 4、*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 从生活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6、我的老师(魏巍) 7、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8、*我的早年生活(丘吉尔) 9、*王几何(马及时) 10、《论语》十二章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综合性学习 漫游语文世界 第三单元 阅读 11、春(朱自清) 12、济南的冬天(老舍) 13、*风雨(贾平凹)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 文从字顺

第四单元 阅读 16、紫藤萝瀑布(宗璞) 17、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 18、*短文两篇 蝉(小思) 贝壳(席慕蓉) 19、*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0、虽有嘉肴《礼记》 写作 突出中心 综合性学习 成长的烦恼 第五单元 阅读 21、化石吟(张锋) 22、看云识天气(朱泳燚) 23、*绿色蝈蝈(法布尔) 24、*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 25、河中石兽(纪昀) 写作条理清楚 第六单元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 27、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8、*女娲造人(袁珂)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金波) 30、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写作 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篇目前没有标*的是精读课文,标有*的是略读课文。 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生物入侵者教案新人教版1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培养观察能力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焦点访谈法、讨论法、追问法、引导法和图片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出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破坏现象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的问题吧?谁能说说你想了解有关“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提问。老师把问题进行归纳。可能有这些问题:(展示焦点问题) 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4.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5.人们将取那些对策?(展示焦点问题) 二、初步感知 我们就带着这些焦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分组(每6人一组,共八组。每组一个小记者)每小组选一个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做汇报。(过程略) 三、深入探究 通过我们的焦点访谈,我们对“生物入侵者”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并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 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优秀读书笔记的评价标准

精品文档 优秀读书笔记的评价标准: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精品文档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 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精品文档 第四单元 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祯)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 恐龙无处不在(阿西莫夫) 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 19*生物入侵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精品文档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诗三首(杜甫)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19、生物入侵者

五校联片“三自”学习模式八(上)年级__语文__学科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________ 编号:________ 审核: 课题:1 生物入侵者课型设置【自研·互动25分钟+展示20分钟】【学习目标】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增强防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训练课导学】“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 )è制归jiù( ) 五彩bān( )lán( ) ( )huò乱 ( )xī蜴 ( )è运 ( )qī息 二、请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 ①藩篱: ②啸聚山林: ③在劫难逃: ④束手无策: 三、按照下面所给的句子,再写出一个句子。 “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请仿照上面的例句用“无动于衷”造一个反问句)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画曲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判别下面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2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入侵()归咎()厄运()酝酿()() 二、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词语和括号内的字 1.无动于(): 2.()所欲(): 3.束手无(): 三、为下列语句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它们()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2.()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进出口货物量极大,很难保证漏网之“虫”。 四、指出下列语句的说明方法,写在括号内 1.近年来,由于引进五彩斑斓的观赏鱼而给某些地区带来霍乱病源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2.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3.在自然条件卞,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 ()4.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 五、阅读 (一)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4.第一段中用两处事例来说明其危害,请说说作者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不同。

《生物入侵者》2导学案

西安惠安中学高效课堂八年级语文学案班级:姓名:组别: 编制人:肖艳审核人:齐亚霓日期:编号:62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一)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1、第二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2、这两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第一段中画线的“前者”指代的是什么?“后者”指代的是什么?说说它们各自的危害。 4、说出第一段中画横线句括号的作用? 5、第二段中画线的两个词起什么作用?显示了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二)生物学和生态学界的一些学者主张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失衡是暂时的,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并不是都能够生存下来,能够生存下来的就是强者,即使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因此,自然界的平衡最终会得以实现。然而更多的学者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自然调节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如果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厄运,自然界的物种多样性将受到严重破坏。另外,“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1、就第一段概括学者的两种意见。 2、入侵的生物危害有哪些? 3、第一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 。 4、概括上面两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生物入侵者教案_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生物入侵者教案_生物入侵者阅读答案 课文《生物入侵者》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生物入侵者”——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orG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1988 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 ( 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 1 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

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 11 种鸟类中已有 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 6 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 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如地中海果蝇等。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数量将很难控制。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

课后生字

第一课《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鄂a:湖北省的简称.豫yù:形声.从象,予声.本义:大象.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不顾事理道义,使人民屈从于暴力和强权之下以求安定.阻遏zǔ’a:阻止;遏止.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锐:锋利.当:抵挡.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第二课《芦花荡》尖锐jiānruì∶物体的末端锋利.敏锐而深刻.声音高而刺耳.对立激烈.能耐n?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阴惨yīn cǎn 仄歪zawāi倾斜,歪斜.央告yānggào:恳求.转弯抹角zhuǎnwān m?jiǎo拐弯,转弯子;转弯的地方. 月明风清míngyuaq īngfēng∶明亮的月亮,清凉的风.清风明月qīngfēngmíngyua:形容清闲无事.也作“明月清风”.张皇失措zhānghu áng shīcu?∶惊慌;慌张,举止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第三课《蜡烛》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ǎlì:破碎的砖瓦.地窖dìjià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第四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āngkuǎn: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钱.箱箧xiāng qia: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制裁zhì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第五课《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sùmù: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荒谬huāngmiù:荒唐,错得离谱.健忘jiànwàng:记忆力差,易忘事. 第六课《阿长与<山海经>》骇hài :形声.从马,亥声.本义:马受惊.掳lǔ:俘获;抓获.悚sǒng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疮疤chuāng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ji?wan:追问;责问(诘问之下,他终于开口讲了事情的原委).渴慕kěmù:非常仰慕.疏懒shūlǎn :散漫;疏忽.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第七课《背影》交卸jiāo xia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簌簌sùs∶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典质diǎnzhì: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赋闲fùxián:晋代潘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颓唐tuí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琐屑suǒxia:细小的事情. 第八课《台阶》凹凼āodàng凹,周围高,中间低.凼,方言,水坑.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烦躁fánzào:烦闷焦躁.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成)] 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大庭广众d àtíng-guǎngzh?ng: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第九课《老王》伛偻yǔlǚ:腰背弯曲.惶恐huángkǒng:惶惧惊恐.荒僻huāng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败tābài:塌陷、破败.取缔q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某事.骷髅kūl?u∶干枯无肉的死人的全副骨骼.干枯无肉的死人颅骨.滞笨zhìban:呆滞笨拙.愧怍kuìzu?:惭愧. 第十课《信客》克扣kak?u:非法扣减应该发给别人的财物.接济jiējì:以财物等资助他人.唏嘘xīxū:嘘唏(哭泣时抽噎)稀罕xīhan:稀奇,少有.噩耗ahào: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 呵斥hēchì∶大声或粗暴地责骂.严厉指责.焦灼jiāozhu?∶非常着急;焦躁忧虑.烧焦. 伎俩jìliǎng∶手段;花招.技艺;本领.颠沛diānpai:受磨难、挫折;贫困.吊唁diàoyàn: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文绉绉w?nzhōuzhōu: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长途跋涉chángtú-básha:经历长远路途的跋山涉水.形容行程遥远,一路辛苦. 穷愁潦倒qi?ngch ?uliáodǎo穷愁,穷困忧愁;穷苦而忧伤.潦倒,举止散漫,不自检束,颓丧,失意.衰老.反常;颠倒.风尘苦旅fēngch?n∶比喻旅途的艰辛劳累.比喻纷乱的社会或漂泊江湖的境况.旧指娼妓生涯.鸡零狗碎jīlínggǒusuì低眉顺眼dīm?i-shùny ǎn: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连声诺诺liánshēngnu?nu?:连声,一声接一声地说话生死祸福shēng-sǐhu?fú:生死,生存和死亡.祸福,灾祸,祸患,福气,福运. 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雄跨xi?ng kuà:威武雄壮地跨越.雄姿xi?ngz:勇武壮盛的意气或姿态.残损cán sǔn:残缺、破损. 古朴gǔpǔ:古老而质朴.推崇tuīch?ng:尊崇,推重崇敬.惟妙惟肖w?imiào-w?ixiào:形容描绘或仿造得简直和真的一模一样巧妙绝伦qiǎomiào ju?lún形容技艺极其精巧,没有比得了的.巧妙,精巧美妙;灵巧高妙.绝伦,绝群.同类中无可比拟者;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 第十二课《桥之美》美感měigǎn: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史诗shǐshī: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 驻足zhùzú停留脚步;止住脚步.

人教新课标8年级语文上第19课《生物入侵者》导学案

十九生物入侵者 【学习目标】 1、自读积累,把握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掌握基本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一说到入侵,我们马上想到刀光剑影的战争,殊不知,生物界中也存在着“战争”。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2、走近作者 梅涛,男,当代科普作家.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曾担任国家“八六三”计划自动化领域特种机器人专业组成员、国家“八六三”计划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专题组成员 3、相关资料 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附答案

《生物入侵者》阅读练习附答案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 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在自然条件下,一颗 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 条件适合,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间溪水中的鱼 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 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05Wa n g . c o M } o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 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

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 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 “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 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本资料05网整理}。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选自《生物入侵者》) 1.根据第①段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3分) 2.第②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2分)

优秀读书笔记的评价标准:

优秀读书笔记的评价标准: 第一单元 1新闻两则(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 2芦花荡(孙犁) 3*蜡烛(西蒙诺夫)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 5*亲爱的爸爸妈妈(聂华苓)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

6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7背影(朱自清) 8*台阶(李森祥) 9老王(杨绛) 10信客(余秋雨)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让世界充满爱 第三单元11中国石拱桥(茅以升) 12桥之美(吴冠中) 13苏州园林(叶圣陶) 14故宫博物院(黄传惕) 15*说“屏”(陈从周)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说不尽的桥

第四单元16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17奇妙的克隆(谈家祯)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在(阿西莫夫) 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 19*生物入侵者(梅涛) 20*你一定会听见的(桂文亚)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走上辩论台 第五单元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 25杜甫诗三首(杜甫)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莲文化的魅力 第六单元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怎样搜集资料 课外古诗词背诵长歌行汉乐府(郭茂倩)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生物入侵者》课外阅读题(含答案)

《生物入侵者》课外阅读题(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沙尘暴十袭京城 ⑴暮春时节,理应莺飞草长,风和日丽,却得知京城再遭风沙袭击。一则来自北京的消息是这样描述的:(25日)凌晨,一阵小雨夹着泥沙从天而降。泥浆附着在露天停放的车辆、嫩绿的树叶和草坪上,污迹斑斑。泥浆雨过后,大风呼呼,尘沙滚滚,整个北京城漫天昏黄,这是今春北京第十次出现浮尘扬沙天气。 ⑵短短几个月。类似的报道一再见诸报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数十年前的一则新闻所发出的“风沙紧逼北京城”的警报,那篇报道好像当时也很让大家警觉了一下,议论了一番。但是,渐渐地,这事便不再为公众关注了。 ⑶可以想见,北方各地居民在奋力与沙灾搏斗的同时,也一定会痛定思痛。与此同时,我更希望大家把视线南移。北京的“痛”决不只是北方才有的,它理应是大家共同的教训。北方沙灾固然与当地的地质水文特征不无关系,可是,长江水网地区同样难保无虞,因为沙灾在本质上与人对自然“大不敬”相依相随,而同样的“大不敬”一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似乎暂无荒漠化之忧的长江南北。其中最严重

的问题之一,就是对水资源的恣意糟蹋和野蛮汲采。 ⑷有一个道理,理解它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知识:缺水会加剧旱情,干旱会使植被受损,而土壤裸露的必然结果就是荒漠化。可以说,对缺水的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对水的消耗计划不周,客观上使北方土地荒漠化加剧。如今,类似问题正在长江南北重演。就在历来被称为“水网”的长江三角洲,人们不爱护奔流不息的江河,污染了地表水,就从地下找水喝。十几年光景,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数十米之多,以致地面大面积沉降,建筑物倾斜、开裂,凡此种种,正与北方荒漠化的前奏如出一辙。 ⑸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很多人至今仍对水资源”大不敬”,无非是觉得守着长江,何忧之有?殊不知,黄河两岸也曾有浓阴蔽日的年代,沧海桑田、人沙进退只在庭步之间。 ⑹据悉,水利部初步决定,今后几年内将在西部修建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用以解决或减少人畜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这个决定让人看到一种希望──集雨之类的节约水、利用水的办法,不但适用于西部,从某种意义上说更适用于东部。在雨水充沛之地集雨,产生的效益必定更为可观。去过悉尼奥运村的人一定会注意到,主运动场的顶部,特意安装了集雨设施,所集雨水足以浇灌场内草坪,既节水又省钱,可谓“双赢”。作为一个资源富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一) 今天读了《余映潮讲语文》中的一篇《美读欣赏,诗意盎然》深有感触。 是啊,我们曾经的高声朗读去哪里了?作家张炜说:“这个时代是朗读的荒野”,走在这片荒野之中,最恐慌的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学生们在早自习时间默默地凝视记背格式化的知识点时,我们难以再次寻到朗读的踪影。这个时候总是会在心里暗暗地追问:朗读何在?朗读的时间哪里去了?朗读的心境哪里去了?沉寂是语文课堂的死敌,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改变它而不懈努力。可是我们的路在何方,我们究竟要如何努力? 《美读欣赏,诗意盎然》告诉我该怎么办。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我们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指导朗读,要灵动多姿。只是单一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在朗读教学中要定一些基本任务:

1.训练朗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在朗读训练中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的声调、音韵、节律之美; 3.朗读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理义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指导朗读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5.指导朗读诗歌散文,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优雅气质。 6.诵读古代诗词,让学生体会其内容,便于学生积累感悟。 7.组织各种朗读、诵读、演读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中实践,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 余映潮讲语文读后感(二)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他的《余映潮讲语文》一书,受益匪浅。 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主阵地。余老师的书,为我打开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我豁然开朗,阅读教学应该这样教。余老师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一切阅读教学艺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了引领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之中。创新的阅读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课堂教学设计24字“口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提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积累丰富。好的语文课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