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析化学技术介绍(2014)
分析化学的定义

第一章绪论一、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是人们获得物质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二、分析化学的任务1.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或成分),如元素、离子、原子团、化合物等,即“解决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2. 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即“解决物质是多少的问题”。
3.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三、分析化学的分类按分析原理分类: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又称经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和容量分析(滴定分析)。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低、分析速度慢。
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包括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波谱分析、质谱分析、热分析、放射化学分析等。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
四、分析化学的作用分析化学的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国防建设、资源开发及人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可以说,当代科学领域的所谓“四大理论”(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五大危机”(资源、能源、人囗、粮食、环境)问题的解决都与分析化学这一基础学科的研究密切相关。
1. 分析化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大气、江河、海洋和土壤等环境污染正在破坏着正常的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为追踪污染源、弄清污染物种类、数量,研究其转化规律及危害程度等方面,分析化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新材料的研究中,表征和测定痕量杂质在其中的含量、形态及空间分布等已成为发展高新技术和微电子工业的关键;♠在资源及能源科学中,分析化学是获取地质矿物组分、结构和性能信息及揭示地质环境变化过程的的主要手段,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核材料资源的探测、开采与炼制,更是离不开分析检测工作;♠分析化学在研究生命过程化学、生物工程、生物医学中,对于揭示生命起源、生命过程、疾病及遗传奥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分析化学技术总结.ppt

3.碳核磁共振波谱(13C NMR)
OFR
PND
s
C
d CH
t CH2
q CH3
2021/2/28
2021/2/28
2021/2/28
化学位移
脂肪烃(SP3杂化) 烯烃和芳烃(SP2杂化) 酸和酯(C*=O) 醛和酮(C*=O) 炔烃(SP杂化) (CC) 氰基(SP杂化) (C N)
0-55[与氧相连(48-88)] 105-145 155-190 175-225 68-93 112-126
自旋-自旋偶合通过成键电子传递。2J,3J,4J,……
使用n+1规律分析,两种偶合的1H核Δυ至少大于偶合 常数J的6倍。Δυ/J>6
裂分峰的相对强度之比等于二项式(a+1)n的展开式各 项系数之比
2021/2/28
一些常见自旋系统的裂分峰 形
2021/2/28
2021/2/28
2021/2/28
2021/2/28
烯烃
C-H 伸缩振动(> 3000 cm-1)
反式烯
R1
H
CC
H
R2
ν(C=C)
(=C-H) 970 cm-1(强)
三取代烯 四取代烯
R1 R2 R1
R3 CC
H
R3 CC
1680-1665 cm-1 790-840 cm-1
弱,尖
(820 cm-1)
R2
R1
R4
R2
1660cm-1 800-650 cm-1
~3.7
H
H3C O
H CC
~0.9 H3C C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化学位移 δ(ppm)
现代分析化学与技术要点整理

现代分析化学与技术要点整理现代分析化学与技术第⼀章:概述 (王恩飞)1、现代分析化学的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各种⽅法、仪器和战略以获得有关物质在⼀定时间或空间内的组成、结构和能态的信息的科学。
(欧洲化学联合会(FEC S)化学部(DAC)定义)现代分析化学不仅能确定分析对象中的元素、基团和含量,⽽且能回答原⼦的价态、分⼦的结构和聚集态、固体的结晶形态、短寿命反应中间产物的状态和⽣命化学物理过程中的激发态。
不仅能提供空间分析的数据,⽽且可作表⾯、内层和微区分析,甚⾄三维空间的扫描分析和实践分辨数据分析,尽可能快速、准确和全⾯的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有⽤的数据。
(李向军的课件)现代分析化学把化学与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精密仪器制造、⽣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结合起来,成为⼀门多学科性的综合科学。
(武汉⼤学分析化学课件)2、分析化学的发展⽅向1.更⾼的灵敏度/更低的检测限2.更好的选择性/更少的基体⼲扰3.更⾼的准确度/更好的精密度4.更快的分析速度5.更⾼的⾃动化程度6.更完善的多元素同时分析检测能⼒7.更完善可信的形态分析8.更⼩的样品量要求并且实现微损和⽆损分析9.原位、活体、实时分析10.更⼤的应⽤范围,如遥感、极端和特殊环境的分析11.⾼分辨成像。
分析化学发展⽅向是⾼灵敏度、⾼选择性、快速、⾃动、简便、经济、分仪器⾃动化、数字化和计算计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第⼆章分析过程 (王恩飞)1、分析过程可分为⼏个步骤?哪个步骤引⼊误差最⼤?哪个步骤耗时最长?五个步骤:1、分析⽅法的选择2、采样3、样品处理4、分析测试5、数据处理,结果报告采样可能引⼊的误差最⼤样品处理步骤耗时最长2、采样的重要性假设不存在系统误差,分析结果的总⽅差S2可以简化的看作采样过程⽅差S s2与化学分析过程⽅程⽅差S o2之和。
S2=Ss2+S o2⼀般说来,分析⼯具远⽐采样⼯具精确,分析过程远⽐采样过程精密,⽽且分析过程的误差容易随着技术的进步⽽降低。
分析化学-绪论ppt课件

1.2.6 例行分析和仲裁分析 例行分析:一般分析实验室对日常生产流程中
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检查控制的分析;
仲裁分析:不同企业部门间对产品质量和分析
结果由争议时,请权威的分析测试部门 进行裁判时的分析
.
1.2.7 分析方法的选择
对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测定的具体要求,待测组分及其含量范围,欲测组分的性质; b.共存组分的信息及其对测定想影响,合适的分离富集方法,分 析方法的选择性; c.对测定准确度、灵敏度的要求与对策; d.现有条件、测定成本及完成测定的时间要求等。
§1.5.1 定量分析工作的一般步骤
➢1 采样(sampling)
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 ➢ 要注意:
1.避免损失 2.避免不均匀; 3.保存完好; 4.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2 试样分解试样预处理
➢ 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 析的待测样品;
➢ 与待测样品有关的因素: 1. 分析方法(常量、微量); 2.物态与相(多相、均相、固态、液态、气态); 3.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针对不同的分析方
• §1.2.2 按分析对象分类
• 1.无机分析(inorganic analysis) • 2.有机分析(organic analysis)
• §1.2.3 按分析方法分类
• 分析化学按其测定原理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类。
.
1.化学分析法(Chemical analysis) 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 化学分析法,包括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 析法.
➢在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 广等方面;
➢都离不开分析化学。
.
分析化学的作用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近代分析化学: 物质的定性和定量
现代分析化学: 创立和应用各种方法、仪器和策略
以获得在时间和空间内有关物质的组成、 结构、形态等全面信息。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 分析化学的研究应用范围 现代分析化学融合许多学科的新成果, 形成了许多当代非常活跃 的研究应用领域: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 需要解决的分析化学问题
6)化学生物学及其相关问题: 药物作用靶点的识别;组 合化学药物合成的筛选;高通量的药物分析化学
7)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析—指纹图谱 8) 滥用药物的监控及分析 ……
THE SMALL-MOLECULE APPROACH TO BIOLOGY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2)蛋白组学:
小分子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作用引起其 构象的变化并影响其功能, 糖一蛋白化合物 结构多样性如何决定其功能的多样性, 真核 细胞周期调控中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等。
1、生命科学中的分析化学
? 需要解决的分析化学问题
3)单分子、单细胞分析以及实时活体分析 4) 生命体系复杂过程中的分析化学研究 5)重大疾病的预警与快速检测 (SARS、甲型H1N1流感)
分析化学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二、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三、当今分析科学的前沿领域
一、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
? 分析化学的发展 分析化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革。
分析末-20世纪30年代 溶液化学分析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仪器分析/物理方法
现代 分析化学
? 化学既是传统自然科学中承上启下的中心科学, 也是与信息、生命、 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 8大朝阳科学都有紧密联 系、交叉、渗透的中心科学。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研究生课表_201393155350

共38页 第1页
2010141391
复配原理与技术
2.0
张淑芬 赵建章 李久艳 刘建辉 罗一 王新平 王慧龙 姜文凤 王梅(大) 纪敏 田东旭 王艳华 周集体 李新勇 李爱民 张瑛
2 5 1 5 3 1 6 5 5 4 2 1 1 1 2 1
9,10 1,2 5,6 5,6 7,8 5,6 3,4,7,8 5,6,7,8 5,6,7,8 7,8 5,6 5,6 3,4 9,10 1,2 9,10
研教楼308 研教楼305 研教楼414 研教楼102 研教楼101 研教楼301 研教楼104 研教楼301 研教楼103 研教楼318 研教楼407 研教楼102 研教楼407 研教楼103 研教楼406 研教楼409 研教楼407
3 4 4 5 3 5 5
3,4 7,8 3,4 5,6 1,2 单周3,单周4 1,2
4
5,6
西部校区
4
5,6
研教楼202
4 3 3 3 5 4
5,6 5,6 3,4 9,10 1,2 9,10
西部校区化工 综合楼B102 研教楼305 研教楼101 研教楼101 研教楼302 研教楼410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 2.0 治与资源化 环境风险分析与管 2010340253 2.0 理
共38页 第2页
动态系统建模与控 2.0 制
2020130053 现代电机控制技术 2.0 2020130073 能量管理系统概论 2.0 2020130083 现代电力电子电路 2.0 2020140013 电力系统优化运行 2.0 电力开关技术与应 2.0 用 电弧电接触理论及 2020140033 2.0 其应用 2020140023 2020140073 2020140083 工业电源技术 环境电工技术 2.0 2.0
高效液相出峰和质谱出峰

高效液相出峰和质谱出峰1.引言1.1 概述高效液相出峰(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和质谱出峰(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是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两种重要技术手段。
它们在分析样品中的化合物和确定其结构、性质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效液相出峰是一种基于液体相和固定相相互作用的分离技术。
通过将样品溶于流动相中,使其在高压作用下通过填充了固定相的柱子,从而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高效液相出峰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时间短、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它可以根据化合物在固定相上的亲疏水性、极性、电荷等不同特性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定性、定量分析。
质谱出峰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转化为离子,然后根据其质量-电荷比(m/z)进行分析和测定的技术。
质谱出峰通过质谱仪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然后根据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和质量-电荷比的不同,进行质谱图谱的记录和分析。
质谱出峰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快速响应和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它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微量化合物的检测和定性分析,同时还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为化合物的鉴定和定量提供重要依据。
两种技术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结合使用,互为补充。
高效液相出峰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分离和纯化,然后再通过质谱出峰对分离得到的纯化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因此,高效液相出峰和质谱出峰在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高效液相出峰的原理和应用,并重点阐述其优势和局限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讲解质谱出峰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综合比较两种技术手段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展望它们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会对高效液相出峰和质谱出峰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对高效液相出峰和质谱出峰进行详细讨论。
分析化学课件现代分析化学

03
光谱分析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
Beer-Lambert定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描述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浓度及光程之 间的关系。
介绍仪器构造、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
通过比较吸收峰的位置、形状和强度等信 息进行物质鉴定。
利用标准曲线法进行物质浓度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原理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
当分子吸附于某些粗糙的金属(如银、金、铜等)表面时,其拉曼散射信号会显著增强,这种现象称 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分析应用
SERS技术可用于痕量物质检测、表面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其他新技术与新方法
纳米分析技术
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发展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分 析方法,如纳米荧光探针、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等。
库仑分析法的应用
有机官能团测定、无机离子测定、水分测定等。
极谱分析法
01
极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通过测量电解过程中得到的极化电极的电流-电位曲线来确定待测物质
的含量。
02
极谱分析法的分类
直流极谱法、交流极谱法和脉冲极谱法。
03
极谱分析法的应用
无机物、有机物及生物样品中多种组分的测定,如金属离子、非金属离
子、有机化合物等。
05
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概述
01
02
03
色谱法定义
色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 平衡原理的分离技术。
色谱法分类
根据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状 态,色谱法可分为气相色 谱法、液相色谱法、超临 界流体色谱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分析化学
三、参考资料
1.教材
《现代有机波谱分析》 化工出版社, 2006年, 主编:张华.
现代分析化学
《仪器分析》(第二版) 大工出版社, 2007年, 主编:刘志广 张华
现代分析化学
2.参考书
《现代有机波谱分析学习指导与综合练习》 化工出版社, 2007年 主编:张华.
宁永成 .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彭勤纪,王璧人 . 波谱分析在精细化工中的 应用.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孙琢琏,董振温 . 有机光波谱分析的原理和 应用.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赵瑶兴,孙祥玉.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北 京:科学出版社,2003
现代分析化学
孟令芝,龚淑玲,何永炳.有机波谱分析(第二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3 邓芹英,刘岚,邓慧敏.波谱分析教程.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朱嘉云,张红,王利人.有机分析(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仪器分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刘志广,张华,李亚明《仪器 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 《仪器分析》(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朱明华 《仪器分析》科学出版社 2002,方惠群等; 《仪器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邓勃等
现代分析化学
一、课程主要内容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机光波谱分析方法等现代分析化学技术 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也讲授 X-射线 光谱学、电子能谱学与表面分析技术、现代电化学分析技 术、现代色谱分析技术等现代分析化学技术。
重点:讨论光波谱的解析—即如何利用有机光波谱图间接地 证明或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property and goal of the course
1. 课程性质 研究生大类基础课程:化学、化工、生命和环境等专业的必修课.
现代分析化学
2. 课程目标 (1 ) 掌握各种现代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了解分析仪器结 构; 由于不同的光波谱方法所提供的分子部分结构信息的种 类和数量不同,所以在鉴定分子结构时,应尽可能掌握UV、 IR、NMR、MS等各种光波谱分析方法的原理、谱图特征和 应用领域 (2 ) 使学习者具备选择和运用分析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力; 光波谱方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是在有机化学的基础上熟练 应用各种光波谱方法的艺术。它要求化学家要具备核磁共振 波谱学(包括1D和2D NMR) 、有机质谱学、红外光谱学和 紫外光谱学的基本知识和多种谱学方法的灵活综合应用的能 力。 (3 ) 学习创新思维方式。 化学+物理学+数学+电子技术+计算机 等----综合性学科
现代分析化学
现代分析化学
学时:48
主讲:张华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大类基础课
现代分析化学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绪论 有机质谱 红外吸收光谱 激光拉曼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氢核磁共振波谱 碳核磁共振波谱 核磁共振波谱新技术和二维谱 谱图综合解析 色谱及联用技术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分子发光分析法 X射线光谱分析 电子能谱学与表面分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