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序

合集下载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庾信的《哀江南赋序》,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这篇序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深沉的悲哀和对过往的追忆,仿佛是作者在历史长河中发出的一声长叹。

文中描绘的那个动荡不安、风云变幻的时代,让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

就说前段时间吧,我去了一个古村落游玩。

那是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刚踏入村子,脚下的石板路就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觉。

石板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缝隙里长满了青苔,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沿着石板路前行,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有些已经破败不堪,墙壁上的石灰剥落,露出里面的砖石。

一扇扇老旧的木门紧闭着,门上的铜锁也生了锈,仿佛在拒绝着外界的打扰。

我好奇地走进一间废弃的屋子,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缕阳光从破损的窗户照进来,形成一道道光柱。

地上满是灰尘和蜘蛛网,角落里还堆放着一些破旧的农具。

我想象着曾经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或许每天清晨迎着朝阳出门劳作,傍晚又在夕阳的余晖中归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享受着简单而温馨的晚餐。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口古老的水井。

井沿上布满了勒痕,那是绳索长年累月摩擦留下的印记。

我探头向井里望去,井水幽深而平静,倒映着天空和我的脸庞。

我忍不住想,这口井曾经滋养了多少代村民,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

在村子的中央,有一棵巨大的老槐树。

它的树干粗壮,需要几个人才能合抱。

树枝向四周伸展,仿佛一把巨大的绿伞。

我走到树下,坐在一块石头上,感受着它带来的阴凉。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讲述着这个村子的往事。

看着这个逐渐凋零的古村落,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它就像是庾信笔下那个衰落的江南,曾经的繁华不再,只剩下一片荒芜和寂静。

然而,就在这悲哀之中,我也看到了一丝希望。

有几个年轻人正在村子里忙碌着,他们把一些破旧的房屋重新修缮,改造成了具有特色的民宿。

他们在村子里种植花草,开设手工作坊,试图让这个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

这让我想到,尽管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向前滚动,会带来兴衰和变迁,但总有人在努力守护和传承着那些珍贵的记忆和文化。

哀江南赋序解析

哀江南赋序解析

斗建
斗建的意义是《史记· 历书》集解所说的“随斗杓所指建十二 月”。公元前4000~前1000年间,北斗七星比现在更接近北天极, 处于恒显圈内,每天晚上都可见到。在中国古代,发现不同季节的 黄昏时,北斗斗柄的指向是不同的。因此,把斗柄的指向作为定季 节的标准。《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 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这就是指 当时不同季节里黄昏时看到的天象。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学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为使斗柄指示的方向与月份更密切配合,人们将地面 分成十二个方位,分别以十二地支表示:正北为子,东北为丑、寅, 正东为卯等等。夏正十一月黄昏时斗柄指北方子,十二月、正月指 东北方丑、寅,二月指东方卯,……十月指西北方亥,下一个十一 月又回到北方子。这就是古代天文历法中经常提到的“十一月建子、 十二月建丑、正月建寅”等十二月建。
楚老
• 1.《汉书· 两龚传》载, 王莽 篡 汉 , 龚胜 耻事二姓,坚 不应 莽 征,绝食死,“有老父來弔,哭甚哀,既而曰: ‘嗟虖!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 龔生 竟夭天年,非 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此老父隐居 彭城 , 后因称之“楚老”,列为八贤之一,常引为典。《初学记》 卷十七引 晋 谢万 《八贤楚老颂》:“ 楚老 潛一,寂翫 無爲,含真内外,載戢羽儀。”《世说新语· 文学》“ 謝 萬 作《八賢論》”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萬 集載其敘 四隱四顯爲八賢之論,謂 漁父 、 屈原 、 季主 、 賈誼 、 楚老 、 龔勝 、 孫登 、 嵇康 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 赋》:“《燕歌》遠别,悲不自勝; 楚老 相逢,泣將何 及!” 倪璠 注:“《徐州先賢傳》:‘ 楚老 , 彭城 之 隱人也。’…… 楚 老,謂 漢 世弔 龔勝 者也。”2.泛指 楚 地父老。 唐 李白 《赠徐安宜》诗:“ 白田 見 楚 老, 歌詠 徐安宜 。” 王琦 注:“ 楚 老, 楚 地父老也。”

庾信《哀江南赋序》原文译文赏析

庾信《哀江南赋序》原文译文赏析

庾信《哀江南赋序》原文|译文|赏析《哀江南赋序》是中国南北朝骈文、赋体文学的最高成就者庾信最出名的代表作,此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哀江南赋序》原文南北朝: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及注释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庾信的《哀江南赋序》,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这篇序文,开篇就营造出一种深沉悲怆的氛围,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叹息。

然而,我初读时,更多的是被文中那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所吸引。

庾信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他亲身经历了国家的兴衰荣辱,这种刻骨铭心的体验在他的笔下化作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重大的变故,可能是家庭的、可能是工作上的,那种冲击和影响会深深地刻在心里。

文中提到“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这几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孤独的将军,在夕阳西下时,望着远方,不知归处。

他曾经带领的士兵们如今已四散飘零,就像那被风吹落的树叶,再也无法聚拢。

而那些满怀壮志出征的勇士们,一去不返,只留下一片萧瑟的寒风在空旷的战场上呼啸。

这种场景,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些历史纪录片,画面中破败的城池,荒芜的田野,还有人们那无助的眼神,都让人感到无比的悲哀。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这里庾信通过对比孙策和项籍以少量兵力就能称霸一方,而梁朝拥有众多军队却一朝溃败,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常。

这让我联想到,有时候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看似强大的事物,却在瞬间崩塌。

比如说,一家看似繁荣的企业,可能因为一个决策的失误,就陷入了困境;或者一个被大家看好的团队,因为内部的矛盾,而分崩离析。

再说文中对于人物命运的描写,“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那些为了国家奔波的人们,有的一去不回,命运的无常让人唏嘘。

这种对人物命运的感慨,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些长辈,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为了生活努力打拼,可最终也未必能得到理想中的结局。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江南,那是一个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自古以来,江南的繁华风景、深厚文化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诗人和文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是南朝梁代文人裴迪所写,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绚烂的修辞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珍贵之作。

读完这篇赋文,我被其中的悲壮和感人之处深深触动,更对江南这片土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哀江南赋》中,裴迪以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江南的美丽与繁华。

他将这片土地比作“含笑容华之地”,形容了那里的风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裴迪的笔触质朴而细腻,直抒胸臆,赋予江南以魅力和生命力。

他将江南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以及人物形象细致入微地描绘,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江南的美。

然而,裴迪并不仅仅满足于描述风景,他更关注江南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

他在《哀江南赋》中表达了对江南昔日荣耀的痛惜和对今日衰败的哀伤,通过对江南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观察,他深深悲叹江南的落寞和人民的苦难。

裴迪以极为犀利的笔触直指现实社会的弊病,他用文字唤醒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使人们在享受江南美景的同时,也深深反思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另外,裴迪在《哀江南赋》中还提到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化主题。

他引用了《左传》中的故事,为江南这片土地铺上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他以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典故,并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裴迪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渲染,将江南作为一片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哀江南赋》让我对江南这片土地充满了向往和神奇,我渴望亲自去感受一下裴迪笔下的美景和人文风情。

江南有着独特的水乡风光和独特的文化氛围,那里的人们从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都有着不同寻常的风味。

我相信走入江南,我会被那里的美景所震撼,被那里的文化所陶冶,被那里的人情所感动。

走进江南,我愿意寻找那些被裴迪描绘的美丽景色。

我想坐在江边,聆听那悠扬的笛声,欣赏湖光山色;我想走进小镇,品尝那独特的美食,了解那独特的民俗;我想走进庐山,登上那高耸入云的山峰,领略山水之间的人文意境。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我最近读了《哀江南赋序》这篇文章,它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我不禁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文章中的标题——《哀江南赋序》给我一种浓烈的哀愁之感。

江南是一个自古以来风景如画的地方,几千年来被无数文人墨客赞美和歌颂。

然而,在这篇文章中,江南被描绘成一个陷入悲伤和哀怨中的地方。

杨万里通过饱含哀思的文字,表达了他对江南境况的深深忧虑。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在面临各种压力和威胁,如环境污染、人类活动的破坏等。

读完《哀江南赋序》,我对保护和珍惜自然环境更有了深刻的认识。

其次,文章中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和风物,展现了杨万里细腻的感知和精湛的写作技巧。

他以各种细腻的描写手法,如用色、用光、用音等,将江南的美景娓娓道来。

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江南的痴迷和深深的情感。

这让我明白到,只有真正热爱和珍惜自己所处的环境,才能写出如诗如画的描述。

文章中还通过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将江南所引发的思考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相结合。

作者将江南描绘为一个有灵魂的生命,有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用“花气袭人,酒消夜闲,月半弯弓”等形象的描写,展现了江南的韵味与独特气质。

这使我意识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价值。

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和欣赏这些独特之处,珍惜每个环境的独特价值。

最后,文章中通过对伤感和哀怨情绪的表达,传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思念和牵挂。

江南代表了作者的故乡,贯穿了他的童年和青春岁月。

正是因为对江南的眷恋和思念,作者才会写下这篇富有动情和思想深度的文章。

这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重要性和家乡情怀的力量。

无论身在何处,都应时刻牢记家乡的影响和教诲,珍惜家乡赋予的情感和力量。

通过阅读《哀江南赋序》,我不仅感受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也对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文章中对江南的描绘和思考,也让我明白到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灵魂和价值。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

哀江南赋序读后感江南,古老而充满着诗意的地方,因着“哀江南赋序”而再度进入文人笔下。

这是一篇读后感,当我读完这篇序文之后,心中油然而生的是对江南的情感与思考。

这篇序文以“哀江南赋序”为题,作者深情地描绘了江南的美景与文化,唤起了读者对江南的向往与思恋。

每一句文字都仿佛在我眼前展现出江南的独特韵味,让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老而迷人的时代。

序文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开头,这些诗意的词语让我感受到江南的幽静与清新。

江水悠悠,江风柔柔,仿佛有着独特的韵律,吸引着万千文人墨客;而山间的明月,如同守护着江南的精灵,给人以无限的遐思与遐想。

作者随后描绘了江南的山水、宫殿、人物等,仿佛在一幅幅绘画中展现了江南的多样风貌。

我可以想象到江南的水乡风光,那些清澈的河流,蜿蜒曲折的小径,还有那些散发着古朴韵味的小桥、流水、人家。

这些景色给人以宁静与祥和的感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序文中还描绘了江南的宫殿,这些宫殿建筑独具匠心,融合了中西文化的精华。

每一个细节都显得那么精致,露出一丝古典与古朴之美。

宫殿之中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气息,听着他们吟唱古诗,感受着他们的痛苦与无奈,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在江南的土地上流转。

江南的人物也是这篇序文中的亮点之一。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江南的文化名人,他们身着古朴的服饰,书写着精彩的篇章,为江南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

他们像是化身了江南的灵魂,将江南的美景与文化传递给世人。

整个序文充满了对江南的向往与思恋,让我不禁产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亲自去江南一探究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那将是多么美好的经历。

我相信,江南会给我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受,让我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之美。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写下这篇精彩的序文,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文字,去感受江南的美好。

这篇序文让我对江南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向往,也更加坚定了我去江南的决心。

我相信,无论是文字还是实际之旅,都能够让我更好地领略江南的魅力,让我更加爱上这片神奇而独特的土地。

哀江南赋序

哀江南赋序
日暮途远:谓年岁已老而离乡路远。 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 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 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那样,却手捧珠盘而未能促 其定盟。 钟仪君子:此以钟仪自比,谓己本楚人而羁留魏、周,有类 南冠之囚。 象行人季孙那样,留住在西河的别馆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 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顿地:叩头至地。申包胥求秦 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
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 钓台:在武昌。此代指南方故土。移柳:据《晋书·陶侃 传》,陶侃镇武昌时,曾令诸营种植柳树。玉关:玉门关,在 今甘肃敦煌县西。此代指北地。二句谓滞留北地的人是再也见 不到南方故土的柳树了。 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晋陆机兄弟曾共游于此十余年。 河桥:在今河南孟县,陆机在此兵败被诛。《世说新语·尤悔》: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 鹤唳,可复得乎!’”二句谓故乡鸟鸣已非身处异地者所能闻。
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源自运;春秋更替,必然 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以令人凄怆伤心的啊!
穷者:指仕途困踬的人。
何况又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上达;风狂道阻,海中 的蓬莱仙山也无可以到达的希望。困踬者欲表达自己的肺腑之言, 操劳者须歌咏自己所经历的事。我写此赋,为陆机听了拍掌而矣, 也心甘情愿;张衡见了将轻视它,本是理所当然的。
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其中的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 亥为阴支。 建亥之月: 古代以十二地支纪月,只是不同朝代以每年开始的月份不同。 夏历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 商历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 周历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 秦历是正月建亥,二月建子,三月建丑。 汉代恢复用夏历,就是正月建寅为岁首 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哀江南赋》序
所粤2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3,大盗移国4,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5,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6,穷于甲戌7。

三日哭于都亭8,三年囚于别馆9。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10。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11;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2。

昔桓君山之志事13,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14。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5;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6。

信17年始二毛18,即逢丧乱,藐19是流离,至于暮齿20。

《燕歌》21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22,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3。

下亭漂泊24,高桥羁旅25。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6;壮士27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28;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29。

钟仪30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31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32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33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4;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5!
孫策36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37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38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39,合纵缔交40;锄耨棘矜者41,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42;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43。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44;风飙道阻,蓬莱45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46;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47!
(选自《庾子山集》)
注释:
1.庾信为其《哀江南赋》作的序。

2.粤,句首语助词。

3.戊辰之年,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

建亥之月,阴历十月。

4.大盗移国,指侯景篡夺国家政权。

5.华阳奔命,梁元帝萧绎平定侯景之乱之后定都江陵,于承圣三年(公元554年)派遣庾信出使西魏。

6.中兴道销,梁元帝一度开创了中兴之业,但旋即被西魏攻破。

7.甲戌,梁元帝承圣三年(公元554年)
8.三日哭于都亭,三国时蜀将罗宪听说后主刘禅投降的消息,率领部下在都亭痛哭三日。

这里是描写自己听到梁亡消息后的悲痛。

9.别馆,使馆之外的旅社。

庾信由南至北被囚居,拘于别馆。

10.天道周星,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

天道总是周而复始,物极必反,可是梁亡之后却不能复兴,所以有此感慨。

11.傅燮,东汉时汉阳太守,被困,不降而死。

12.袁安,东汉时任司徒,忧心国事,时常落泪。

13.桓君山,东汉桓谭,著有《新论》,曾在序中述志,其自序文已佚。

14.杜元凯,晋杜预,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书,其《自述》尚存。

15.潘岳,名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即“宋玉才潘安貌”的潘安,著有《家风诗》。

16.陆机,西晋文学家、文学评论家,著有《文赋》,并有《祖德》《述先》二赋。

17.信,即庾信,作者自称。

18.二毛,头发有黑白二色,指人初老。

19.藐,通“邈”,远。

20.暮齿,暮年、晚年。

21.《燕歌》,《燕歌行》,其歌多述离别之意。

22.楚老,故国父老。

23.此二句指当初自己原想像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

以后又想像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北周,终于食了周粟。

24.下亭漂泊,东汉孔嵩至京城,于下亭被盗贼窃走马匹。

25.高桥,即皋桥,东汉皋伯通所居之处,梁鸿曾寄居其门下。

26.将军,此处指东汉冯异,人称“大树将军”。

27.壮士,指荆轲。

28.“荆璧睨柱”二句,赵蔺相如持和氏璧入秦,以璧交换秦城池,发现秦王并无诚意后完璧归赵。

这里反用其典,指自己出使西魏而被欺骗,淹留北国。

29.“载书横阶”二句,赵平原君与楚王商议合纵抗秦,楚王迟疑不决,毛遂说服楚王,又捧铜盘跪进,与之定约。

这里反用其典,指自己出使西魏,未完成使命。

30.钟仪,春秋时楚国人,被囚于晋,却不忘故国。

31.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随鲁昭公参加平丘之盟,被晋侯扣
留于西河。

32.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吴伐楚,申包胥至秦国日夜哭泣,乞求救兵。

33.蔡威公,春秋时蔡威公知国家将亡而痛哭,泪尽而继之以血。

34.“钓台移柳”二句,晋武昌太守陶侃(陶渊明的祖父)曾令诸营种柳。

这里指自己身处北地,再也无法看到故乡的柳树。

35.“华亭鹤唳”二句,晋陆机兵败河桥,被杀,临刑前慨叹,想听听故乡华亭的鹤鸣。

这里指自己羁留北方,再也无法听到故乡的鸟鸣。

36.孙策,三国东吴孙策,先以数百人依靠袁术,后平定江东,建立吴国。

37.项籍,即项羽,秦末率领江东子弟八千,起兵灭秦。

38.芟(shān),删除。

夷,削平。

39.头会,按人头征税。

箕敛,用畚箕装取所征的谷物。

“头会箕敛者”,指起事者。

40.合从缔交,原为战国时六国联合抗秦的一种谋略,此指起事者们彼此串联,相互勾结。

41.锄耰(yōu),简陋的农具。

棘矜:低劣的兵器。

42.轵(zhǐ)道,古亭名。

刘邦入关,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于轵道旁。

43.混一车书,指统一天下。

平阳,晋怀帝、愍帝相继被刘曜谋害于平阳。

44.星汉,传说星河与大海相通,海畔有人乘槎(chá)而上,直至天河。

45.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航船要靠近时,总会被风引至别处。

46.陆士衡,陆机。

此处指陆机拟作《三都赋》,听说左思也在写,便抚掌大笑,写信给弟弟陆云,加以嘲讽。

47.张平子,张衡。

此处指张衡不满意班固所作《两都赋》,另作《二京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