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3.2熔化和凝固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导学案

物理导学案标题 3.2 熔化和凝固课时2教具导学案、多媒体教法讲授、问答、讨论课型新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能区分物质的三种状态,知道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识别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物态变化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水的常见三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由于的变化,物质各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冰化成水。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例如:水结成冰。
2、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药品: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水、试管、搅拌器、棉线、、、。
(3)实验步骤:①按图示自下而上组装器材。
②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用水浴法给试管加热,观察海波(石蜡)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③待海波或石蜡的温度升至40℃时,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海波或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4)实验表格:拓展:1、熔化图像及信息:①海波:AB段:B点:BC段:C点:CD段:②石蜡:石蜡熔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整个过程热温度。
2、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要按顺序组装。
(“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该实验的加热方法叫做,它的好处:。
将海波碾成粉末状,目的:。
搅拌器的作用:石棉网的作用:(3)酒精灯使用:用火柴点燃,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盖灭。
(4)烧杯中的水和试管中的药品要适量,其中“适量”指:试管不接触也不接触;试管中装有药品的部分在水中;试管中的药品量刚好将温度计玻璃泡。
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海波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2 54海波状态石蜡温度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石蜡状态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有固定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2、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二)导学提纲:(一)自学预习1、阅读P53.页“物态变化”第一自然段,知道: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而且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叫做。
物质由态变成态叫做熔化,从态变成态叫做凝固。
(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图3.2—1中各仪器的作用。
(2)通过看书认识固体熔化过程。
A、记录固体熔化过程中时间与对应的温度,以及物质的状态。
B、在坐标上描出温度——时间的图像。
C、总结固体熔化时的规律:2、阅读课文53——54.页,初步了解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以及发生熔化和凝固时与热量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1)例如海波、冰、各种金属等,这类固体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例如蜡、松香、玻璃等,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这类固体 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非晶体。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 。
非晶体 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 点。
非晶体 确定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 。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凝固过程中要 热,但是温度 。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凝固过程要 热,但是温度 。
3、找出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的区别。
并完成下列试题:(1)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如图9,诲波的熔化图象是________(填写序号).分析图象A 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象B 可获得的信息有: 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4、同学们看表——几种物质的熔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萘的熔点是 ℃,萘在60℃时是状态;萘 在90℃时是 状态;萘80.5℃的 是状态 (2)为什么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作寒暑表中的液体吗?(3)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什么是0℃?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利用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导学案:3.2 熔化和凝固【学生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体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了解熔化和凝固。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
4.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海波熔化实验。
2. 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难点】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大多数物质有、、三种状态。
随着的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
2.熔化和凝固: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热(吸/放)。
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热(吸/放)。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这类固态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态变化【想一想】水有几种状态?固态的是、液态的是、气态的是(写生活中的名称)。
水结冰时,是从 态变为 态;冰熔化为水时,是从 态变为 态;杯中的水慢慢减少,是水变为水蒸气,即从 变为 。
可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做一做】把一支蜡烛点燃,竖直固定在桌子上,观察到火焰下方蜡的状态是液态;把蜡烛油滴在桌子上,蜡烛油又凝固成了固态。
实验表明,蜡烛可以在 态与 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举出生活中熔化、凝固的实例。
熔化的实例:冰化成水、点燃的蜡烛熔化、雪糕熔化等。
凝固的实例:水结冰、蜡烛油凝固、食品放入冰柜中冷冻等。
【想一想】我们经常看到冰熔化成水、蜡烛点燃熔化为液态的现象,那么冰的熔化和蜡烛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进行设计实验。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熔化与凝固》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和过程;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3. 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导学内容:1. 熔化- 定义:物质从固态转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 过程:在物质受热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振动加剧,使固态结构逐渐破坏,形成液态。
- 特点: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 过程:在物质冷却作用下,其分子或原子减缓振动,使液态结构逐渐重建,形成固态。
- 特点:凝固过程释放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熔化与凝固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现象。
比如冰块融化成水、蜡烛熔化、雪花凝固成冰等。
- 工业生产中,熔化和凝固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金属工艺、玻璃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等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
导学步骤:1. 通过实验或观察,让学生感受一些常见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引发学生对这两个现象的兴趣。
2. 让学生探讨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规律,引导他们从实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案例给学生参考。
4. 开展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全面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过程和特点,掌握这两个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分析相关现象。
同时,学生应该在课后对熔化和凝固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过程。
2. 掌握影响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因素。
3. 能够解释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导学内容: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熔化是指固体物质受热变成液体的过程,凝固则是指液体物质受冷变成固体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基本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的过程1. 熔化:当一个物质受到足够的热能时,其分子或原子的运动速度增加,使得分子间的吸引力被克服,物质的结构由有序转变为无序,因此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一、导入新知1. 实验引入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对熔化和凝固有初步的认识。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袋•纯净水•密封袋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纯净水倒入塑料袋中,封口密封。
2.然后将密封袋放入盛满冷水的水盆中。
3.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2. 讨论问题•实验中,为什么密封袋中的水会变成冰?•如果将密封袋中的水煮沸,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获取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初步概念。
二、学习新知1. 学习目标•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了解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 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熔化:固体经过加热, 升高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固体开始融化成液体,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凝固:液体经过降温, 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液体开始凝结成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3.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称为熔点和凝固点。
4. 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固定的。
•水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冰的熔点为0℃,凝固点为0℃•铁的熔点为1538℃,凝固点为1538℃三、小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掌握了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了一些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四、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温度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2.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现象?五、课后练习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物质熔点(℃)凝固点(℃)铝660 660铁1538 1538水0 0铅327 327•铝的熔点是多少摄氏度?•铅的凝固点是多少摄氏度?2.请回答以下问题:•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什么性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是什么?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2.3熔化和凝固【自主学习】一、概念 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叫做 。
二、实例: 1、水 成冰,冰 成水。
2、岩石 成岩浆,岩浆 成岩石。
3、铁水浇铸部件是 过程。
【实验探究】一、探究海波的熔化特点(一)实验设计1、器材: 、 、 、 、 、 等。
2、加热方法: ,能使物体 。
3、观察: 、 。
(二)观察海波的熔化前的特点1、海波在熔化前,吸收 ,温度 ,此时为 态。
2、海波在熔化时(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
3、海波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 ,此时为 态。
4、海波的熔化过程用了 分钟。
5、大致画出海波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二、探究蜂蜡的熔化特点1、蜂蜡熔化的熔化过程,温度 , 吸收热量。
2、在右上图大致画出蜂蜡熔化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三、晶体与非晶体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 ,但温度却 ,即有 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
2、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 。
3、在海波熔化图像中找到海波的熔点。
海波熔化 蜂蜡熔化4、还有一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会,即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5、根据刚才的实验,海波属于,蜂蜡属于。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看是否有固定的。
【举一反三】1、观察奈的熔化:奈是,奈的熔点是℃。
2、观察冰的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3、作出冰的熔化图像:☆如上图,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4、继续吸热,所以熔化。
5、观察石蜡的熔化:烛蜡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属于。
6、例题:某固体25℃开始熔化,到80 ℃才熔化完,它属于。
四、晶体熔点表1、不同晶体的熔点是的;2、同种晶体在条件相同时,熔点是一值。
3、方法:应该用熔点的锅熔化熔点的金属。
五、凝固过程的特点(凝固与熔化过程正好相反)1、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
2、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3、思考:晶体凝固的条件、。
4、非晶体既没有,也没用。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三.展示点评:
8.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测室外物体的温度,是用酒 精温度计还是用水银温度计?这是为什么?
答:
用酒精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可 能高于气温而凝固成固体。但酒精的凝固点 较低,不会高于气温。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1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 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 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 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 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 据,实验装置如图4-7所示。
学习过 程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三.展示点评
1.物质从 固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夏 天,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冰,过一会儿变成了水。又 如,铁在高温下变成铁水 。物质从 液态 变成 固态 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把一杯温水放入电冰箱,经过 足够的时间后变成冰块。又如,铁水在模具中变成铸件 。 3.松香加热到一定程度会 变软、变稀 ,在此过程 中松香要不断吸热,其温度一直 下升 ,说明松香是 一种 非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7.在图4-5中,描述晶体的熔化图像应为( A )
1.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熔化。例如,夏
天,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冰,过一会儿变成了水。又
如,
。物质从
变成
的过程叫凝固。例如,把一杯温水放入电冰箱,经过
足够的时间后变成冰块。又如,
。
3.松香加热到一定程度会
,在此过程
中松香要不断吸热,其温度一直 ,说明松香是
一种
物理熔化与凝固导学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导学目标知识点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固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2、认识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4、认识熔点,识记冰、固态酒精、固态水银等几种常见物质的熔点。
5、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会画图像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导航: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态变化2、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变成的过程叫凝固;3、总结实验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知道:(1)海波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2)石蜡在熔化前,不断,温度;熔化时,不断,温度;熔化后继续加热时,温度;4、固体可分为和,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常见的如:。
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但是温度。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温度。
5、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晶体 (“有”或“没有”)确定的熔点。
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 (填“相同”或“不相同”)。
6、细心观察课本55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和56页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图像,要知道图像对应的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7、查看几种物质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固态水银;固态酒精 __________。
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太阳将积雪熔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的流着蜡烛油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3、小明针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列出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填写完整固体分类举例熔化过程是否吸热温度有无熔点晶体非晶体4、在图4—10中,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应为( )5、在铅的熔化过程中:()A、铅的温度升高,同时吸热B、铅的温度降低,同时放热C、铅的温度不变,不吸热也不放热D、铅的温度不变,同时吸热6、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B.一个熔化过程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7、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达-88.3℃.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的( )A.凝固点较低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D.沸点较高8、萘的熔点是80℃,则80℃的萘:()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的状态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9.某固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固体物质一定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10、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11、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12、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课后作业:基础训练P39-P43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D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班级:姓名:导学案编号:2016 8wl 上 3.2.1 学总08-03-18 课题 3.2.1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课型新授
主备人张永菊审核侍明虎包组领导张琛中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液态和固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理解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导学过程
【新课导学】
活动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53第一、二段,回答:
1.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
水蒸气是水的态,雨是水的态,雪是水的态。
2.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
3.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熔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凝固。
4.列举出你所知道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活动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设计实验】说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图
【进行实验】
1.请听老师讲解并完成实验
2.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海波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40 44 48 48 48 48 50 55 60
蜡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40 43 46 47 48 49 51 53 56
【分析和论证】
1.请根据表中数据,在课本P54绘出图线
2.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海波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
蜡烛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
3.固体熔化的条件是:
【评估交流】你的结论与别人的相同吗?谁的更合理?
【同步练习】
如图所示,为某晶体的图象,从A到D整个过程是
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段物质处于状态,BC段
是过程,物质处于状态,CD段物质处于
状态,48℃表示该晶体的。
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min
的时间.
活动三:阅读P55《熔点和凝固点》,回答:
1.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_ 、等等。
2.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的,这类固体我们称为,如、、等等。
3._叫熔点,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4.查表说出下列物质的熔点:钨,金,水银,冰。
5.如图所示是某固体发生物态变化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根据图
像回答在下列问题:
(1)由图像可知该固态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此图
像为该物质的图像。
(2)BC段表示_ 过程,经历了分钟,该物质的
熔点是,此时物质的状态为。
(3)段处于固态,段处于液态。
(4)由图像可知晶体凝固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②不断向外。
【巩固小结】
1.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在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
点。
2.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则这种物质一定是
3.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B C D
温度t /℃
时间t /min
温度t /℃
时间t/min
温度t /℃
时间t /min
温度t /℃
时间t /min
110100 90 80 70 60
温度(℃)
时间(分)
A C
B
D
A .一个凝固过程
B .一个熔化过程
C .先熔化后凝固
D .先凝固后熔化 4.海波的熔点是48℃,那么48℃的海波是( )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
D .以上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八年级物理当堂达标检测 内容:3.2.1熔化和凝固(第一课时)
一、选择题
1.往烧杯里放入一些冰块,用酒精灯加热,如图所示。
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熔化 B .凝华 C .汽化 D .凝固
2.以下四个图象中,表示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3.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 )
A.固体都有一定熔点
B.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C.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保持
4.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
这一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凝固
C.熔化
D.液化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露水晶莹 C .秋天,薄舞缥缈 D .冬天,瑞雪纷飞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某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7.下列物质中,均属晶体的一组是( )
A .塑料 沥青 蜂蜡
B .萘 铁 松香
C .明矾 冰 石英
D .水晶 玻璃 食盐
8.下列四种物质中,没有固定熔点的是( )
A .玻璃
B .石英
C .铅
D .锡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此种物质为 (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点为 ℃。
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这一过程是 热过程(填“吸”或“放”)。
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10.不同条件下,水以固态、 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冰雕是利用水在 态时完成的。
11.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的。
12.固体可分成晶体和非晶体,冰、食盐、铜、萘、铁、沥青、海波、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
13.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为-39℃,萘的熔点是80℃。
则在-40℃,水银是 态;在0℃,水银是 态,萘是 态;到了90℃,水银是 态,萘是 态。
1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 变成 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 态,在-120℃时是 态。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温度/℃
60
65
70
75
80
80
80
80
85
90
此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根据是 。
16.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写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放热结冰温度不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吸热化水温度未升”。
该对联先后包含的两种物态变化分别是 和 ,它还说明了冰是一种 。
(填“晶体”或“非晶体)
17.某种物质放热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图线的 部分表示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过程持续了 分钟; 在第8分钟时,该物质为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