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

合集下载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5、会查物质熔点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难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包含探究内容的课。

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教师用书》提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探究过程。

而我考虑到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且海波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阶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十分明显,反而会误导学生。

另外实验时间比较长,再花费过多时间进行解释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CAI动画来模拟实验,把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上,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的过程,来体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学情分析]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文本】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文本】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存在三种状态;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二、概念1、态、态、态三种状态叫物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状态变为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3、熔化:物质由态变成态。

凝固:物质由态变成态。

4、生活中还有哪些熔化和凝固的例子呢?三、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

猜想: 。

设计实验:1.安装实验仪器.2.注意事项(1)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2)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试验1、观察现象1)海波和蜡熔化前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2)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是什么状态?是否吸热?温度变化吗?3)海波和蜡熔化之后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2、填写数据1 2 3 4 5 6 7 8 9时间/min海波温度/℃蜡的温度/℃3、作出图像4、分析与论证:1)晶体熔化特征:晶体熔化过程,热量,温度。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如各种、、、等都是晶体。

2)非晶体熔化特征:非晶体熔化过程,热量,温度。

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 如各种、、、等都是非晶体。

3)晶体凝固特征:晶体凝固过程,热量,温度。

晶体凝固时有固定的.4)非晶体熔化特征:非晶体凝固过程,热量,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有固定的.四、、练习练习一:根据如图所示熔化和凝固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A、B、C、D分别是什么图像?(2)A中晶体的熔点是多少?C中凝固点是多少?练习二:课本84页想想议议1、图4.2-4甲中AB、BC、CD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处于什么状态?2、图4.2-5甲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处于什么状态?练习三:看课本小资料:几种物质的熔点,回答下列问题:1、钨的熔点是。

灯泡的灯丝用钨丝是因为。

2、金的熔点是。

“真金不怕红炉火”这句话(有或没有)道理,因为金的温度达到时,也能熔化。

3、炼铝的炉用铁制成的,是因为铁的熔点比铝。

4、固态酒精的熔点是。

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曾经达到-52.3 ℃,这时水银是态,酒精是态,应该使用温度计。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2022年版课标要求】1.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2.了解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能运用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

难点: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归纳规律,观看多媒体动画,感知物态变化之熔化与凝固,指导学生做好海波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过程中的特点。

学法:小组实验,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课前准备】学生四人一组。

每组配备熔化实验仪器:酒精灯、试管、烧杯、细线、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利用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春暖花开、冰雪熔化、滔滔江水、河流干涸、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图片,提问学生,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变成了什么状态?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随着气温的变化,冰会熔化,水也会结冰,干旱、少雨的时候,河流也会干涸,就是说,水可以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周围有很多物质可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那么,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什么特点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两种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引出探究学习的课题。

二、新知学习(一)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了解物态变化及熔化和凝固三个基本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了解并标画基本概念。

教师提问三个概念,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具体实例,概括定义。

1.物态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如冰变成水。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如水结成冰。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师提出问题:冰熔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精品教案及导学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是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一、课前预习学案1、什么是溶化?什么是凝固?2、你能各举一个溶化和凝固的例子吗?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在什么地方?4、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二、合作探究活动一(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

(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水。

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结论: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态变为态的现象叫凝固学生完成结论的填空,师板书课题:§2.3 熔化和凝固举例巩固(1)师介绍长江源头是谷拉丹冬雪山的冰雪熔化形成的等事例(2)学生列举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3、探究冰、松香熔化的特点投影:活动二[提出问题]冰和松香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1)冰熔化一定的温度,松香熔化一定的温度?[有/没有](2)冰熔化时温度,松香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39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3.2 熔化和凝固(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导学案)【学习目标】1.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体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 了解熔化和凝固。

能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之间的区别。

4.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学会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1.海波熔化实验。

2. 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学习难点】用图像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大多数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与凝固: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固体熔化时要吸热(吸/放)。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时要放热(吸/放)。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这类固态物质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物质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升高。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态变化【想一想】水有几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水、气态的是水蒸气。

水结冰时,是从液态变为固态;冰熔化为水时,是从固态变为液态;杯中的水慢慢减少,是水变为水蒸气,即从液态变为气态。

可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做一做】把一支蜡烛点燃,竖直固定在桌子上,观察到火焰下方蜡的状态是液态;把蜡烛油滴在桌子上,蜡烛油又凝固成了固态。

表明,蜡烛可以在固态与液态之间发生相互转化。

探究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熔化、凝固的实例。

熔化的实例:冰化成水、点燃的蜡烛熔化、雪糕熔化等。

凝固的实例:水结冰、蜡烛油凝固、食品放入冰柜中冷冻等。

【想一想】我们经常看到冰熔化成水、蜡烛点燃熔化为液态的现象,那么冰的熔化和蜡烛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进行设计实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第五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第五章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五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结构上的区别,以及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

2.知道晶体熔化的规律和非晶体熔化的规律。

3.会用数学的图象表示物体的熔化过程。

课前学习一、复习回顾1.填写出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2.把下列发生的物理现象与对应的物态变化连接起来冰冻的衣服干了熔化冰雪消融凝固路面结冰汽化冬天呼出“白气”液化湿衣服干了升华冬天的早晨,室内的玻璃窗上有冰花凝华二、尝试学习1.从结构上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2. 熔点,冰的熔点是。

课堂学习一、认识晶体1.阅读教材P95页,认识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是有的固体,常见的晶体有;非晶体是没有的固体,常见的非晶体有。

二、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1.提出问题: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有什么不同的规律?2.设计实验:①选取实验的材料。

②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

按P96页5-2-5进行器材的组装。

③进行小组人员分工。

(一人计时,一人观察温度计示数,一人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一人进行记录)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实验记录表格(的熔化过程记录表)4.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5.讨论交流,根据所测的数据或连成的曲线,与其他组进行固体熔化规律的总结和交流。

温度/℃6.实验结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热量,温度。

7.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非晶体固定熔点(填:“有”或“没有”),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当堂检测1.下列各固体物质,是晶体的是;是非晶体的是。

①玻璃②海波③沥青④冰⑤铁⑥松香⑦食盐⑧石英2.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把装海波的试管放在水中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进行加热?答:。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

4.冰的熔点是0℃,一块-5℃时的冰是态,当温度为0.1℃时,是态,当温度为0℃时,是态。

5.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铜块,说明理由。

答:。

小结整理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第五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熔点的物理意义和晶体熔化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西罗园学校初二年级物理(学科)教学案课题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主备许晓庆审定时间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了解晶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物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判断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
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难点:用图像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教学模式教学案合一,学议讲练结一体
教学方法“学议讲练结”五环节教学法
教学流程先学先议,以学议定教;互讲互议,以讲议促练。

流程一:自主学议——我的课堂我做主
复习:
1、温度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
2、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______;
引入新课:
一、物态变化
观察下面几幅图,想一想,这些物质的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1)冰块(2)水(3)气球中的空气
分析:像冰块这样具有一定的______和______的物质,我们称其状态为____态。

像水这样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_____的物质,我们称其状态为____态。

像空气这样既没有一定的_______,也没有固定________的物质,我们称其状态为_____态。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是以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三种状态存在的。

例如:水
固态——_____,液态——_____,气态——________。

思考:物质存在的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我的判断_______;同一种物质是否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下变化呢?我的判断______;
分析:夏天,从电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小冰块,一会儿就化成了____,再过一段时间,水又完全变成了_________。

这个例子说明随着______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自主阅读P173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__;
2、熔化: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3、凝固:物质由_____态变为_____态的过程;
思考:熔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呢?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呢?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过程相同吗?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观看视频
组装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成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只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的加热
实验器材和材料:铁架台、试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烧杯、石棉网、海波、蜂蜡
思考:
1、为什么不直接对试管进行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烧杯不能直接加热,所以要垫上____________;
方法介绍:
水浴法:把要加热的物质放在水中,通过给水加热达到给物质加热的效果。

一般都是把要反应的物质放在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还可以在烧杯中插一根温度计,控制反应温度。

水浴法的好处:①物体受热均匀,实验中不会导致暴沸的现象;②减慢熔化过程,便于观察。

流程二:合作探究——我行,我们一定能行
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熔化:
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和试管内海波的物态变化情况,并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海波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海波的温
度/℃
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横纵坐标的分度值,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画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分析:通过图像可以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仍保持在48℃,直到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海波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问题:
比较海波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你能总结出哪些特点?
AB段:海波处于____态,吸热______过程。

BC段:海波处于__________态,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

B点:海波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海波完全处于______态。

C点:表示海波刚好完全熔化,海波处于______态。

CD段;海波处于____态,液体吸热_______过程
蜂蜡熔化:
仔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和试管内蜂蜡的物态变化情况,并将测温时间和测得的蜂蜡的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蜂蜡的温
度/℃
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用纵坐标表示温度,根据表中的数据选择横纵坐标的分度值,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画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蜂蜡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分析:通过图像可以看出,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持续上升。

在此过程中,蜂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然后熔化为液体。

可见,蜂蜡不想海波那样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问题:
比较蜂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的温度变化情况,你能总结出哪些特点?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没有一定的熔化_____。

对比:将海波和蜂蜡的温度——时间图像进行对比,这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完全不同,其实它们代表了两类固体的熔化
三、晶体和非晶体(自主阅读P175中间部分)
像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等都是_______,它们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_________。

像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都是__________,它们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自己总结)
1、达到______(或凝固点)
2、继续______(或放热)
流程三:目标精练——小步子,快反馈,学以致用促生成
1、用铜块浇筑铜像的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一个凝固过程
B、一个熔化过程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凝固后熔化
2、坩埚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

坩埚内盛有锡块,坩埚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下列各组物质,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
B、铜和固态水银
C、玻璃和石蜡
D、海波和沥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物体吸收热量之后,温度一定要上升
C、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D、0℃的冰要比0℃的水冷一些
流程四:快速反馈,巩固新知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春天,冰雪消融,是.(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2、小明在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

这种物质是体,它的凝固点是。

3、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_。

4、晶体熔化的条件:1是______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固体都有熔点B.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C.物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一定保持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