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及其趣闻典故
豆腐的由来故事

豆腐的由来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一座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迈的老人,他名叫刘大爷。
刘大爷非常善良和勤劳,村里的人们都很喜欢他。
刘大爷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他却总是乐于助人,乐善好施。
有一天,刘大爷听说村子里来了一位神仙,据说这位神仙有着非凡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难题。
刘大爷心想,如果能得到神仙的帮助,或许就能改善家里的生活。
于是,他决定去找这位神仙求助。
当刘大爷来到神仙所在的地方时,他看到了一个穿着白色长袍的老者,正坐在一棵古树下。
刘大爷恭敬地向他行了一个礼,然后诚恳地向他求助。
神仙听完刘大爷的请求后,微笑着对他说,“我可以帮助你,但你必须做一件事情。
在你回家的路上,要找到一块豆腐,然后将它种在你家的院子里,等待三年,豆腐就会成长为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金豆。
”。
刘大爷有些疑惑,但他还是照着神仙的指示去做了。
他在回家的路上找到了一块豆腐,并将它种在了家里的院子里。
接下来的三年里,刘大爷每天都精心照料这棵豆腐树,他给它浇水、施肥,还时不时地为它祈祷。
三年过去了,豆腐树并没有长成神仙所说的那样,树上也没有结满金豆。
刘大爷感到非常失望,他觉得自己被神仙欺骗了。
就在他准备要砍掉豆腐树时,一位行商路过他的家,看到了这棵奇特的豆腐树。
行商好奇地问起豆腐树的由来,刘大爷便将整个故事详细地告诉了他。
行商听完后笑了笑,然后对刘大爷说,“老爷子,你被骗了。
豆腐本来就是大豆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是不可能长成树的。
但是,你的勤劳和善良却是你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真正的金豆。
”。
刘大爷听了行商的话后,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神仙的话其实是在告诉他,勤劳和善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不是金豆。
于是,刘大爷决定继续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来换取幸福。
从那以后,刘大爷更加勤劳,他努力工作,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的善良和勤劳感染了整个村庄,村里的人们也变得更加团结和融洽。
刘大爷的家庭也因此变得富足幸福,他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豆腐的由来故事告诉我们,勤劳和善良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豆的民间故事

豆的民间故事
关于豆子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以下三个。
1.传说豆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在他四处寻求长生不老药时,无意间发明了豆腐。
后来,淮南王家的厨师又将豆腐与当地的特产——八公山
珍珠、云母、燕麦、核桃等调配磨碎,做出一种色鲜味醇的美食佳品“豆腐”。
2.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地人为了纪念古代一位英勇的土司而建了一个庙宇,庙内供奉着这位土司的塑像。
在庙宇附近有一片豆子地,豆子长得特
别茂盛。
当地人认为这是由于土司的英灵保佑,因此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豆子丰收和土司的保佑。
3.在巴东地区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当地人为了纪念一位名叫“豆娘”的女神而建了一个庙宇,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据
说,豆娘是当地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神,她曾经帮助当地人民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
为了纪念她,当地人将她视为保护豆子的神祇,并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祈求豆子丰收和女神的保佑。
总之,关于豆子的民间传说和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反映了人们
对豆子的重视和喜爱,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豆腐的发明故事

豆腐的发明故事
中国是豆腐的师傅之国。
豆腐丰富了人们的营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提起中国的豆腐来,日本人总是怀着敬佩的心情竭力赞扬。
1963年,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到日本奈良参加鉴真和尚逝世1200周年纪念活动,当时,日本许多从事豆制品业的头面人物也参加了。
据说,他们之所以参加纪念活动,是为了感谢鉴真东渡时把豆腐的制法带到日本。
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参加者手里都提着装满各种豆制品的布袋,布袋上还写着唐传豆腐干,淮南堂制字样。
淮南堂是我国淮南一家豆腐坊的名字,原是为了纪念豆腐的发明人汉代淮南王刘安而起的。
堂堂淮南王怎么会发明豆腐呢?原来刘安讲求黄老之术,在淮南朝夕修炼。
陪伴他的僧道,常年吃素,为了改善生活,就悉心研制出了鲜美的豆腐,并把他献给刘安享用。
刘安一尝,果然好吃,下令大量制作。
这样,豆腐的发明权就记在淮南王刘安的名下了。
传说刘安后来在八公山升天,山上修建了淮南王刘安庙,八公山豆腐,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八公山豆腐的历史典故

八公山豆腐的历史典故八公山豆腐,嘿,你知道吗?这可不是一般的豆腐,它可是有故事的。
传说在八公山,古时候有位道士,名字叫八公。
这个老道士可是个传奇人物,天天在山上打坐修炼,跟豆腐的缘分可真是不浅。
他一边修行,一边觉得这豆腐真是好东西,能清心寡欲,长寿又健康。
于是,他决定把豆腐的制作方法传给世人。
你想啊,八公山上的风景真不错,山清水秀,空气新鲜。
老道士常常带着村里的人一起做豆腐,边做边聊,笑声不断。
听说他制作的豆腐,豆香浓郁,滑嫩可口,村里的人都爱得不得了。
每当豆腐做好,大家就像过年似的,热闹非凡。
豆腐出锅,大家争先恐后地来品尝,啧啧称赞。
说真的,这豆腐就像人间美味,简直是舌尖上的幸福。
八公山豆腐还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的制作工艺。
老道士教大家用新鲜黄豆,认真泡水,磨成豆浆,然后加上石膏和盐卤,慢慢凝固,最后压成豆腐块。
简单吧?可真不是那么容易,得用心,得有技巧。
村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常常弄得一团糟,有的豆腐豆浆分离得稀里糊涂,最后变成了豆腐渣,唉,真是哭笑不得。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公山豆腐渐渐声名远扬,吸引了很多游客。
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不光是为了吃豆腐,更是为了听老道士的故事。
那些故事像八公山的风一样,轻轻拂过,让人心里暖暖的。
老道士总是笑呵呵地说:“豆腐虽小,但能滋养身心,才是最好的养生法。
”这话听得人心里美滋滋的,真有道理。
如今的八公山豆腐,早已成了美食的代表。
每年都有无数的人来这里,品尝那独特的豆腐风味。
有些人甚至开起了豆腐餐馆,主打八公山豆腐,生意红火得很。
豆腐被做成了各种美食,麻辣豆腐、香煎豆腐、豆腐汤,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大伙儿吃得高兴,嘴里说着:“这才是豆腐的真谛啊!”有趣的是,八公山豆腐还有个“豆腐宴”。
听说这种宴席特别受欢迎,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豆腐做的菜,欢声笑语,气氛热闹得不行。
食客们一边吃,一边和朋友分享八公山的故事,真是乐趣无穷。
还有些人专门把豆腐带回家,送给亲朋好友,算是一份独特的心意。
豆腐的来历及相关文化

豆腐的来历及相关文化豆腐故乡淮南是名扬天下的豆腐故乡。
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炼丹之中发明了豆腐,后流传至民间,造福了百姓,为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大贡献。
传说刘安和八公升天以后,鸡犬跑来啄食剩下的仙丹,也飞升上天,这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由来。
为了弘扬豆腐文化,光大华夏美食,从1992年起,由原国内贸易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人民政府承办了8届中国豆腐文化节,这也是我国大陆和台湾两地同时举办的唯一的节会,显示了其独有风采,取得了良好效益。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淮南豆腐明代大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二五卷《谷部》中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并详细介绍了豆腐的制作方法。
公元前164年,刘安袭父封为淮南王,建都寿春。
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招方士数千人,有名者为苏非等八人,号称“八公”。
他们常聚在楚山即今八公山谈仙论道,著书炼丹。
在炼丹中以黄豆汁培育丹苗,豆汁偶与石膏相遇,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
刘安炼丹未成却发明豆腐。
之后,豆腐技法传入民间。
豆腐古时名称很多,有“菽乳”、“黎祁”等。
五代时的陶谷,在他著的《清典录》中说:“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大约到了唐、宋以后就称之豆腐了。
唐代鉴真和尚在天宝10年(公元757年)东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术传进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制作的祖师。
豆腐,在宋朝传入朝鲜,19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步成为世界性食品。
淮南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
由于八公山泉水澄清味甘,终年不竭,特别是豆腐发源地周围农民世代相传的高超技艺,使八公山豆腐独具特色,久盛不衰。
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口感细腻绵滑、营养倍加丰富;二是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清鲜柔嫩;三是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
其味在清淡中藏着鲜美,吃起来适口清爽生津,可荤可素,历史上曾作为贡品。
如今用八公山豆腐制作的“豆腐宴”已经成为淮南地区独具一格的上等宴席。
“吃豆腐”是什么时候成了占便宜的代名词,它有什么典故吗?

“吃豆腐”是什么时候成了占便宜的代名词,它有什么典故吗?史载,制作豆腐开始与淮南刘安,刘安是刘邦的孙子,是淮南王。
他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天天研究丹药后来不知从哪弄来个偏门左方,说是用黄豆,盐等物可以炼丹然后,刘安这个家伙经过许多个昼夜,辛勤的炼丹之后,某天早上,掀开炼丹炉,发现炉内有洁白如玉,细若凝脂的东西因为看起来很好看,因此刘安派人来尝试此‘丹’尝过‘丹药’的下人们感觉口感很好,鲜嫩爽滑,而后身体又无异样姓刘的吃货自己回忆这个制作之法,于是‘豆腐’便这样发明出来了。
然而我们中国人常常说吃xxx的豆腐,xxx一般指女性因此‘吃x 的豆腐’便成了古人性骚扰的代名词而在当今年轻人中,‘吃x的豆腐’,一般是年轻男女之见娱乐打闹时常用的词汇。
那么吃豆腐怎么就成了性骚扰呢?这里有几个说法其一,豆腐发明出来以后,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汉朝长安街上有许许多多的豆腐小吃店其中有一对夫妻店,因妻子貌美,容颜姣好,所以常常招揽不少是非之人,而妻子为了生意好,难免与男客人在言语或肢体上有些风骚之举,付钱的时候被人摸一把等等。
后来,此女子引起了周围一条街上女人们的注意,等到自己的丈夫回家后,难免一通责难今天有没有去那家吃豆腐?有没有去吃豆腐?于是,吃豆腐便成了调戏的代名词其二,跟上面也差不多,古时一般夫妻二人做豆腐,丈夫晚上磨豆腐,白天妻子卖豆腐因此一般卖豆腐的都是女人,哪里女人漂亮美丽,便多有男人聚集去消费,女人丈夫白天又在歇息,因此一个漂亮女人的店难免会有人动手动脚。
因此,广大好色男同胞们没事的时候会相约一起:今天去哪个娘子那里吃豆腐?嘿嘿嘿其三,古时候办丧事,穷苦人家常常用相对廉价的豆腐来招待客人,而招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会吸引来一些流浪汉等来蹭饭的情况,因此,‘吃豆腐’渐渐成了‘爱占便宜’的代名词总体说来,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都是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
那么,兄弟们,你们吃过哪些姑娘们的豆腐?分享一下来。
豆腐及其趣闻典故

豆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 南北之分,南豆腐软嫩鲜滑口感好而北豆腐质 地较粗糙却别有风味。
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区别 从外观上看: 南豆腐色泽白,非常嫩。而北豆腐则 相对发黄,比较老。 从制作上看: 南豆腐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的,而北 豆腐是用盐卤作为凝固剂的。
主考官见到这份答卷,勃然大怒,斥责王致和玩世不 恭,还要拿他问罪。朝廷大臣张之洞得知此事,不以 为过,反而疏通说:“众举子见试题为‘知味下车’, 多以咏酒为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独该生以臭豆 腐命意,格调迥异,词旨豁达,自当另行计议。”同 僚李慈铭等人也赞同此议。于是王致和便以一首臭豆 腐诗得中举人,放任奉天府铁岭知县,后来又升迁到 河南卫辉知府之职。张之洞又特地为王致和的臭豆腐 铺书写牌匾“素醇坊”,黄体芳也送一匾“臭名远 扬”。臭豆腐,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认可,从此身价大 增。 后来,这种异香扑鼻的臭豆腐进至皇宫,成为御膳。 民间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具备,成为一种独特的风 味小吃。
广东“蚝油豆腐”;山西“清素糖醋豆腐饺子”;吉林 “砂锅老豆腐”;河南“兰花豆腐”;广西“清蒸豆腐 圆”以及素莱“口袋豆腐”;孔府莱“品豆腐”等等。 有些烹调师专门研究豆腐菜,甚至创制了“豆腐宴”, 用豆腐制作的小吃也很多,知名的如长沙“火宫殿臭豆 腐”;贵州“苗家豆腐丸子”;天津“虾籽豆腐脑”; 山东泰安“泰山豆腐面”和临清“撅腚豆腐”;欧西汉 中“菜豆腐”;杭州“菜卤豆腐”等。豆腐有豆腥味, 烹调前用汗水氽一下或蒸一下即可去除。此外、还可制 成冻豆腐食用,别有风味。 随着豆腐制作工艺的日益现代化,海内外不断出现豆腐 佳肴新品种,如豆腐粉、豆腐冻、球型豆腐、海绵豆腐、 液体豆腐和蔬莱豆腐、鸡蛋豆腐、咖啡豆腐、海藻豆腐、 牛奶豆腐、维生素强化豆腐等等。
清泉玉脂,豆腐滋味——豆腐由来故事多

鹈鞋
蠢 辘; j
自 古分的至美今味。,豆它腐既都与堪平称民是百最姓大密众 不化 可 又 与 宫 廷 皇 帝 结 下 过 不 解 之 , 缘 ; 既 是 南 北 各 种 风 味 名 吃 里 的 不 可 或 缺 之 物 ,又 是 文 人 墨 客 笔 下 经 常 赞 美 的 食 品 。 千 百 年 来 ,豆 腐 总 是 不 改 本 色 , 总 是 那 样 白 如 玉 、 细 如 乳 、 嫩 如 膏 、 滑 如 脂 、 肥 如 髓 , 素 而 不 寡 ,香 而 不 腻 。 本 期 , 让 我 们 一 起 品 品 豆 腐 的 文 化 、 豆 腐 的 滋 味 。
美 f食 f头 f条 9
豆 腐做 法花 样 多
豆 腐 、 豆 浆 、 豆 腐 脑 、 豆 腐 干 、 千 张 、 豆 筋 、 腐 乳 、 腐 皮 、素 鸡 等等 , 整 个 豆 腐 家 族 的 成 员可 真 不少 , 虽 然 普 普 通通 ,却也令人久食不厌。 袁枚的 ≮随园食 单 ·杂 季菜单 》中收有九款豆 腐的制 作方 法。诸如 “蒋侍 郎豆腐”、 “杨 中 丞 豆 腐 ” 、 “张t岂豆 腐 ” 、 “庆 元 豆 腐 ” 、 “王 太 守 八 宝 豆 腐 ” 等 .其 中 “杨 中 丞 豆 腐 ” 的 制 作 方 法 是 “用 嫩 豆 腐 煮去豆气 ,入鸡汤。同鳆鱼片滚数刻 ,加糟油、香覃起锅。鸡汁须浓 ,鱼片要薄 ”此一做法,听着都 让人馋 了几分。
至于 豆腐是在 伺时 出现的?今 天我们 能见 到的最早 出现 “豆 腐“一词的文献是托 名五代 陶谷的 《清异录》。书中说青 阳丞戢 “洁 己 勤 民 ,肉 味 不 给 , 日市 豆 腐 数 个 ,邑 人 呼 豆 腐 为 ‘小 宰 羊 ’ ” 。 《清 异 录 》一 书 为 北 宋 人 所 撰 ,这 和 豆 腐 在 北 宋 开 始 风 行 正 相 吻 合。 那 时 ,在 苏轼等 人的诗 文中 ,都 有豆腐 的影 子,南宋 陆游 《老 学 庵 笔 记 》 中 , 曾记 载 北 宋 词 人 、 僧 人 仲 殊 嗜 蜜 食 ,说 他 “所 食 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为水豆腐,包括质地粗硬的北豆腐和细嫩的南豆腐;二为半脱水制品, 主要有百叶、千张等;三为油炸制品,主要有炸豆腐泡和炸金丝;四为 卤制品,主要包括五香豆腐干和五香豆腐丝;五为熏制品,诸如熏素肠、 熏素肚;六为冷冻制品,即冻豆腐;七为干燥制品,比如豆腐皮、油皮; 八为发酵制品,包括人们熟悉的豆腐乳、臭豆腐等等。这八类制品中, 安徽淮南的八公山嫩豆腐,广西的桂林白腐乳,浙江绍兴腐乳,黑龙江 的克东腐乳,广东的三边腐竹,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湖北武汉的臭干 子等,均已成为名驰中外的豆腐精品。
2000多年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豆腐不但走遍全国,而且走向世界。 说起这段历史,就要提起唐代大和尚鉴真。天宝12年(公元757年),鉴真 东渡日本,带去了豆腐制作方法。至今日本的豆腐包装袋上还有“唐传 豆腐干黄檗山御前淮南堂制”的字样,而且许多豆腐菜谱直接采用汉名。 如“元月夫妻豆腐”、“二月理宝豆腐”、“三月炸丸豆腐”、“四月 烤串豆腐”、“五月团鱼豆腐”等等。 继日本之后,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也 从中国学到了豆腐制作技艺。以后随着大批华人外行的足迹,中国豆腐 走到了西欧、北美,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了大豆食品的生产与销售。
豆腐质地细腻洁白。具有多种软嫩度,自身无显味,可与 荤素各种原料配用,适于多种工艺加工(包括瓤式菜、丸 式菜、糕式菜等)和各种烹调法.宜于各种调味(包括甜 菜),烹调应用十分广泛。可用于制作主食、菜肴、小吃 以及用作馅料。制作菜肴,可以作成冷菜、热炒、大菜、 汤羹、火锅等各种菜式,也可用于作馅。以豆腐制作的菜 肴达数千种,既可作“小葱拌豆腐”、“白菜熬豆腐”等 家常低档菜;又可作宴席菜。有些菜品已形成为地方或世 界名菜,如四川“麻婆豆腐”;江苏“镜箱豆腐”、“三 虾豆腐”;上海“炒百腐松”;浙江“砂锅鱼头豆腐”; 安徽“徽州毛豆腐”;山东“锅塌豆腐”、“三美豆腐”、 “黄龟豆腐羹”;北京“朱砂豆腐”;湖北“葵花豆腐”; 湖南湘潭“包子豆腐”;江西“金镶玉”;福建“发菜豆 腐”、“玉盏豆腐”;
豆腐营养价值 制作豆腐的大豆含有丰富的营养。以下是几种主要动植 物蛋白食品蛋白质价(以标准蛋白质价为100时)的比 较:鸡蛋为100,牛肉为83,鱼肉平均为70,稻米为67, 全麦粉为53,玉米为59,大豆粉为74,这说明大豆的蛋 白质价可与鱼肉相媲美,是植物蛋白中的佼佼者。大豆 蛋白属全价蛋白,其氨基酸的组成比较好,人体所必需 的8种氨基酸它都有。 除蛋白质以外,大豆中含有18%左右的油脂,其绝大部 分可以转移到豆制品中去。大豆油脂的亚油酸(人体必 需的主要脂肪酸)比例较大,且不含胆固醇,不但有益 人体神经、血管、大脑的发育生长,而且还可以预防心 血管病、肥胖病等常见病发生。
宋明以后,豆腐文化更加广为流传,许多文人名士也走进传播者的行列。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善食豆腐,元祐二年至元祐四年任杭州知府期间,曾 亲自动手制作东坡豆腐。南宋诗人陆游也在自编《渭南文集》中记载了 豆腐菜的烹调。更有趣的是清代大臣宋荦关于康熙皇帝与豆腐的一段记 载。时值康熙南巡苏州,皇帝新赐大臣的不是金玉奇玩,而是颇具人情 味、乡土气的豆腐菜。 随着豆腐文化的传播,各地人民依照自己的口味, 不断发展和丰富着豆腐菜的制作方法。流传至今的有四川东部的“口袋 豆腐”,以汤汁乳白、状若橄榄、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为特色;成都一 带享誉海内外的“麻婆豆腐”,独具麻、辣、鲜、嫩、烫五大特点}湖北 名食“荷包豆腐”、杭州名菜“煨冻豆腐”、无锡“镜豆腐”、扬州 “鸡汁煮干丝”、屯溪“霉豆腐”、以及以豆腐衣为原料的“腐乳糟大 肠”等等。
主考官见到这份答卷,勃然大怒,斥责王致和玩世不 恭,还要拿他问罪。朝廷大臣张之洞得知此事,不以 为过,反而疏通说:“众举子见试题为‘知味下车’, 多以咏酒为诗,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独该生以臭豆 腐命意,格调迥异,词旨豁达,自当另行计议。”同 僚李慈铭等人也赞同此议。于是王致和便以一首臭豆 腐诗得中举人,放任奉天府铁岭知县,后来又升迁到 河南卫辉知府之职。张之洞又特地为王致和的臭豆腐 铺书写牌匾“素醇坊”,黄体芳也送一匾“臭名远 扬”。臭豆腐,得到了朝廷命官的认可,从此身价大 增。 后来,这种异香扑鼻的臭豆腐进至皇宫,成为御膳。 民间老百姓,更是家家户户具备,成为一种独特的风 味小吃。
音乐:马兰花开
咏豆腐 养生若大补,莫若食豆腐。 感谢刘安公,制作之先祖。 四川麻婆辣,河北白劳苦。 生可拌小葱,熟应炒炖煮。 老幼皆适宜,休分寒与暑。 ——张志真
豆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 南北之分,南豆腐软嫩鲜滑口感好而北豆腐质 地较粗糙却别有风味。
南豆腐和北豆腐的区别 从外观上看: 南豆腐色泽白,非常嫩。而北豆腐则 相对发黄,比较老。 从制作上看: 南豆腐是用石膏作为凝固剂的,而北 豆腐是用盐卤作为凝固剂的。
豆腐的相关典故 淮南王刘安,是西汉高祖刘邦之孙,公元前164年封为淮南王,都邑 设于寿春(即今安徽寿县城关),名扬古今的八公山正在寿春城边。 刘安雅好道学,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不惜重金广招方术之士,其中 较为出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波、伍波、晋昌、毛被、左昊八人, 号称“八公”。刘安由八公相伴,登北山而造炉,炼仙丹以求寿。他们 取山中“珍珠”、“大泉”、“马跑”三泉清冽之水磨制豆汁,又以豆 汁培育丹苗,不料炼丹不成,豆汁与盐卤化合成一片芳香诱人、白白嫩 嫩的东西。当地胆大农夫取而食之,竟然美味可口,于是取名“豆腐”。 北山从此更名“八公山”,刘安也于无意中成为豆腐的老祖宗。 自刘安 发明豆腐之后,八公山方圆数十里的广大村镇,成了名副其实的“豆腐 之乡”。
大豆中也含有一些蛋白酶物质、皂甙和破坏维生素的成分,它们对 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但只要适当加热即可消除;另一方面,用大 豆直接制成食品,人体对其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只有65%,而制成 豆腐以后,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提高到92%-95%。 豆腐的妙处还表现在它的药用价值方面,据说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 早在东汉末年就知道用豆腐来治疗疾病;神医华佗,用豆腐切片外 敷治疗杖疮青肿,疗效甚佳,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对豆腐的药用方法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豆腐全身都是宝,豆 腐、豆腐皮、豆浆、豆渣、豆腐泔水、豆浆锅粑等均可入药。在民 间,用豆腐、鲜泽泻叶与冰糖煎服,治疗肺结核咯血;用豆腐、杏 仁、麻黄煎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受凉发作;在热豆浆里加松香末, 搅匀外敷,可治脚气感染;豆腐渣炒焦、研细,加红糖服之,可治 便血;牙缝出血时,也可用豆腐渣敷之;豆腐泔水对通便、祛痰和 治疗多发性疖肿,都有一定效果。
豆腐文化 不错,中国的豆腐——不论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宗教,人人皆可享用。这 白白嫩嫩、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价廉物美的豆腐,也引出了一个“豆腐文化”。 豆腐文化中头一个问题就是豆腐的发源地。中国是确信无疑的豆腐之乡,它 的老家就在安徽淮南。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 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也曾在《素食诗》中写道: “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诗末自注:“世的一盒一盒的豆腐,都是南 豆腐,水分较多,也比较嫩,不适合炒菜,但可 以用来做汤。饭馆里的小葱拌豆腐,也都是用的 南豆腐。 而超市里现做的那种一块一块的豆腐,基本上都 是北豆腐,看上去比较老,可以用来炒菜。
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退尽见精华; 一转磨上流琼液,白沸汤中滚雪花。 这是明代景泰年间才子苏平的豆腐诗。明末清 初的纪映钟也赋诗称道:“蚁磨旋天地,元黄 搅夜分;谁飞东海卤,遂结北山云。”豆腐和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豆腐的历史
我国是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 也是最早利用大豆制成豆腐制品的国家。最早的记载见 于五代陶谷(903-970)所撰《清异录》“小宰羊”条。 另有一说豆腐为公元前2世纪淮南王刘安所创制。此说源 于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此外关于豆腐产生 年代还有周代说、战国说、汉代说等许多不同的说法。 考古学界有人认为在河南富县打虎山汉墓发现的画像石, 有制豆腐的全过程图,推断汉代已有豆腐,最迟,当系 汉代创制。宋代,豆腐已逐渐普及.并见于食谱。如司 联内人《玉食批》有“生豆腐百宜羹”;《山家清供》 有“东坡豆腐”;《渑水燕谈录》有“厚朴烧豆腐”; 《老学庵笔记》有“蜜渍豆腐”等。自宋代起,历代均 有赞颂豆腐的诗文。清代袁枚并说“豆腐得味胜燕窝”。
当豆腐菜走向更遥远的边疆时,风味也就更为丰富。譬如,吉林盛行 “素鸡豆腐”,色泽美观,五香味浓;又有“蛤蜊杏仁豆腐”,杏仁止 咳润肠,雪蛤清头明目,豆腐软嫩细腻,色泽纯洁乳白,菜味甘短期爽 口。此外,朝鲜族人民用牛肉、粉条、鸡蛋、豆腐制成“梅云汤”,广 西壮族有名菜“清蒸豆腐圆”,云南大理白族有“腊味螺豆腐”,香嫩 麻辣,腊香扑鼻。而“冰糖螺豆腐”,则为滋阴降火,怡疗神经衰弱的 民间风味补品…… 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问世于寿县八公山的豆腐, 终于传遍神州大地,并逐渐形成中国豆腐的八大系列:
豆腐逸闻 新鲜豆腐怎么变成臭豆腐呢?清光绪年间,北京前门外延 寿寺街有个叫王致和的读书人,家里经营豆腐作坊。有一 次,做了太多豆腐,没卖出去而发了霉,舍不得扔掉,他 尝试在发霉的豆腐上撒盐和辣椒粉,抬到后院放着。有一 天,王致和到后院读书赏花时,无意中发现豆腐上的霉不 见了,他觉得很奇怪,尝了一口顿觉味道醇美,非常地可 口。从此臭豆腐“臭名远扬”,遍及寻常百姓家。 更奇的是,王致和还因臭豆腐而踏入仕途,飞黄腾达起来。 话说有一年王致和参加顺天府乡试,他打开考卷,只见是 一道“知味下车”的试题,他想到了自家的“臭豆腐”, 便独出心裁地写了一首五言诗,题为《国香臭豆腐》: 明言臭豆腐,名实正相当;自古不钓誉,于今无伪装。扑 鼻生奇臭,入口发异香;素醇饶回味,黑臭蕴芬芳。珍馐 富人趣,野味贫者光;既能妖容赛,更可佐酒浆。餐馔若 有你,宴饮亦无双;省钱得实惠,赏心乐无央。
豆腐的品种
豆腐是中国人民食用最广、最大众化的烹饪原料之一,全 国各地广有制作,名产、特产亦多。如安徽寿县“八公山 豆腐”;山东“泰安豆腐”;湖北“房县豆腐”;广东英 德“九龙豆腐”;湖南“富田桥豆腐”;陕西“榆林豆 腐”;江苏淮安“平桥豆腐”;浙江丽水“处州豆腐”等 等,不胜枚举。但有人将它分为北豆腐、南豆腐两大类群、 其区别大致为:北豆腐又称老豆腐,以盐卤(氯化镁)点 制,含水分较少,色乳白,味微甜略苦,烹调宜用厚味久 炖,包括煎、塌、贴、炸及作馅等;南豆腐又称嫩豆腐, 以石膏(硫酸钙)点制,含水分达90%.色雪白,质细 嫩.味甘而鲜.烹调宜拌、炒、烩、氽、烧及作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