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剧本与角色.doc
剧本中的恶魔角色分析

剧本中的恶魔角色分析恶魔,作为剧本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常常扮演着引人注目的反派角色。
他们的邪恶和狡猾个性使得故事变得扣人心弦、精彩纷呈。
本文将分析剧本中的恶魔角色,并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设定、动机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一、角色设定在剧本中,恶魔角色通常被赋予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如黑暗、冷漠、狡诈等。
他们往往拥有强大的力量或智慧,并以此来威胁或试探其他角色。
此外,恶魔角色的外貌和形象也往往令人震撼,例如他们可能拥有扭曲的容颜、丑陋的外貌等,以体现其邪恶本质。
二、恶魔角色的动机恶魔角色的动机往往与权力、复仇或者破坏有关。
他们可能因为曾经的背叛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嗜血复仇,或者出于对权力的渴望而利用自己的邪恶力量来控制其他角色。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恶魔角色都会以各种手段来捣乱甚至毁灭其他人的生活。
三、恶魔角色的作用恶魔角色在剧本中常常是故事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他们的行动常常引发其他角色的冲突和挣扎,使得故事更加复杂有趣。
此外,恶魔角色还能够通过与其他角色的对话和互动,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们的存在为故事增添了悬念和紧张感,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四、恶魔角色的转变与一些其他角色不同,恶魔角色在剧本中往往难以被改变或者救赎。
他们通常扮演着固定的邪恶形象,并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然而,有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某些人物的行动或者某种力量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恶魔角色的转变,使得他们从邪恶之路回到正义的道路上。
五、恶魔角色的启示尽管恶魔角色在剧本中往往扮演着负面的角色,但他们也为观众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警示。
恶魔角色的邪恶和破坏,并不仅仅是为了让故事更加有趣,更是对社会伦理和道德观念的一种探讨和批判。
观众可以通过对恶魔角色的观察和思考,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并深入思考人性的善恶之间的较量。
六、结语恶魔角色作为剧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设定、动机以及所起到的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故事的发展,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
论演员如何进行剧本与角色分析

文 献标志 码 :A
文章编 号 :1 6 7 1 —1 6 o 2( 2 o 1 7 )0 6— 0 2 4 7— 0 1
1 关 于剧本 分析 方面 剧 本主 要 由台词 和舞 台指示 组 成 。对话 、独 白 、旁 白都 采用 代
2 .1 弄 清角 色行动发 展 的 线 索。行 动 是演 员 表 演 的基 础 ,演 员通 过舞 台行动 过程 将角 色形 象展 示 在观 众 面前 ,角 色 在 戏里 总 是 不停 的行 动着 ,因为 我们会 从行 动 中体 现 出人 物 的性格 特 征 、人 物 习性 ,作为 角色 ,你一 定要 了解 自己在 戏里 面 是 怎样 一 步 一步 行 动
都伪 装 、隐藏 着 自己 的一些 内心 性格 ,我们 需要 把 握 挖 掘 出来 ,才 能真 正 的体会 到角 色性 格 的多层 次面 。 2 .4 搞 清 角色人物 之 间的 关 系。这应 该 是 属 于一 种 外 部 寻找
部分是剧作家提供 的,后一部分是演员导演的二度创造 。作用是 使演员 不偏离角色真实生活情境 ,角色的一举一动都应该 在其 规定 的情 景中去
虽说 剧本 在整 个表 演艺 术创 造 的过程 中位 置 非常 的重要 ,但是 角色 的转 化才 是 作为 演 员 的首 要任 务 。 因为 我 们 是 剧本 的呈 现 者 , 及 时你能 将剧 本倒 背如 流 ,而不是 通 过剧 本 分 析 角色 的任 务 ,对 于 演员 来说 你和普 通 阅读者 也 没有 什 么差别 。正确 、有 机 的 角 色分 析 能使 我们 更快 ,更准 确 的化身 成角 色 。
产生 。找寻剧本 的规定情境就需要我们在时代背景下去总结、提炼 。 1 .3 中心 事件 。是 指 :整个 剧本 中所 交代 的事件 共 同围绕 的 个 中心点 。无论 一个 剧本 有多 少事 件 交叉 着 ,最 后你 都 会 发 现都
情景剧剧本创作的心理学分析与角色塑造技巧分享

情景剧剧本创作的心理学分析与角色塑造技巧分享情景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通过有限的场景、简单的道具和明确的情节,展现出人物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剧本的创作是情景剧成功呈现的关键,其中心理学分析和角色塑造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本文将分享情景剧剧本创作中的心理学分析和角色塑造技巧,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创作出吸引人的情景剧剧本。
一、心理学分析1. 研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创作情景剧剧本时,首先要对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剖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写出紧贴人物本质的对白和情节安排。
例如,一个内向的人物在面对冲突时可能选择回避,而一个外向的人物则会选择直接面对。
通过心理学分析,创作者可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立体饱满。
2. 探究人物的动机和欲望人物的动机和欲望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动力,而这些目标和动力会驱使他们从冲突中寻求解决方法。
创作者可以通过心理学分析来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欲望和需求,从而为剧情的发展提供动力。
例如,一个人物渴望得到认可,他可能会通过争斗或竞争来实现自我价值的验证。
3. 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情感和心理状态是人物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
通过心理学分析,创作者可以揭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变化,使得角色更加真实和可信。
人物在剧情中经历的情绪起伏将影响他们的决策和行为,因此,创作者需要在剧本中准确地描绘人物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变化,以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共情。
二、角色塑造技巧1. 深化角色之间的关系情景剧剧本的魅力在于人物之间的互动和碰撞。
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该注重建立和深化角色之间的关系,使得观众可以在人物的交流中感受到紧张、冲突和情感。
通过细致入微地塑造角色之间的关系,创作者可以让观众更加投入剧情,增强情景剧的吸引力。
2. 强化角色的独特性和冲突每个人物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冲突,这样才能使得情景剧更加生动有趣。
创作者可以通过冲突和对比来突出角色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情景剧剧本角色演绎塑造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

情景剧剧本角色演绎塑造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在情景剧中,角色的演绎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故事的表现效果和观众的观看体验。
如何塑造立体丰富的人物形象,使得角色更加鲜活有血有肉,是每一位剧作家和演员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剧本撰写和角色演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剧本撰写1.深入人物内心剧本撰写的第一步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情感、个性、背景等关键要素。
只有通过对角色的深入挖掘,才能从根本上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
剧作家应该注重角色的心理描写,描述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变化等。
这样一来,演员在演绎时才能更好地理解角色,塑造出更加真实可信的形象。
2.塑造独特的特征每个人物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这样才能使角色形象更加丰富多样。
剧作家可以通过描述外貌、语言、行为、爱好等方面来塑造角色的特征。
例如,一个善良的人物可以通过他们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方式来展现;一个聪明的人物可以通过他们精准的思考和理性的行为来展现。
角色特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将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增强角色的可塑性和可信度。
3.合理的发展和冲突剧本中的每个角色都应该经历合理的发展和冲突。
这些发展和冲突可以是内心的挣扎、外部环境的压力或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冲突等。
通过这些发展和冲突,角色将更加丰满和立体。
剧作家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的起伏和转折,让角色在情感和行为上有所变化,同时也为剧情的发展提供动力。
这样的发展和冲突将使角色形象更加生动有趣,让观众更加投入和感同身受。
二、角色演绎1.情感真实传递在演绎角色时,演员要注重情感的真实传递。
只有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才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演员可以通过内心的情感共鸣和情绪刻画,将角色的情感传递给观众。
例如,当角色经历悲伤时,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现出角色的悲伤情绪,让观众感同身受。
情感的真实传递将使角色形象更加立体,赋予其生命力。
2.细致入微的动作表演角色的动作表演是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演员如何分析剧本与角色

演员如何分析剧本与角色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
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
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
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
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
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
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原野》的剧本与人物分析

《原野》的剧本与人物分析剧本:中国北方大地,阴霾密布。
在旧中国黑暗统治底层的冤魂发出凄厉的呼喊:“黑啊!恨啊!天啊!冤啊!”第一幕:仇虎逃出蹲了8年的监狱,砸碎身上的铁链,回来寻找害得他家破人亡的焦阎王复仇。
谁知焦阎王已死,其子焦大星又娶了仇虎青梅竹马的恋人金子为妻。
金子在焦家被压抑得几乎窒息,她唱起了咏叹调《这一天长得永远过不完》。
渴望能像鸟一样自由飞翔。
突然,仇虎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第二幕:金子与仇虎重叙旧情,过了10天甜蜜的爱情生活,不料被瞎子焦母发现。
在焦母的淫威与大星的皮鞭下,金子奋起反抗,仇虎也站在焦母面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第三幕:焦母使用种种手段都不能动摇仇虎“父债子还”的复仇决心,金子却可怜懦弱的大星。
经过一场激烈的内外交织的冲突,仇虎终于杀死了大星,并借焦母之手,杀害了焦家惟一的后代——大星的儿子小黑子。
第四幕:仇虎与金子逃向那“金子铺地”的美好地方,黑暗中却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仇虎也因杀害无辜而精神崩溃。
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当他们听到充满希望的火车声时,侦缉队却围了上来。
仇虎嘱咐金子“生个儿子为我报仇”,随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倒下时,他奋力扔掉10天前砸碎的铁镣,喊道:“老朋友……我再不会戴上你,再也不!”铁镣的巨响在空中回荡。
人物分析:焦母可以说是剧中唯一的一个反派角色。
焦母是个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的代言人,自己同样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她对金子的恨,源于对自己儿子大星的爱。
然而对大星的爱,却又是以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她的命运注定只能是悲剧。
所以,她与金子是两个性格相反的人,一个是充满生命力的,一个是充满晦涩的。
戏剧剧本分析与角色内在特质剖析

戏剧剧本分析与角色内在特质剖析戏剧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深入人心的艺术形式,通过舞台上的表演和剧本的叙述,展现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戏剧剧本是演员们在舞台上扮演角色的基础,而角色的内在特质则是演员们通过剧本理解和塑造角色的关键。
本文将从戏剧剧本分析和角色内在特质剖析两个方面来探讨戏剧艺术的魅力。
戏剧剧本是一个戏剧作品的灵魂,它包含了剧情、对话和舞台指示等要素。
通过对剧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剧本中的台词和情节展开揭示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背景。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矛盾心理和对父亲的复仇成为了整个剧情的核心。
通过剧本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哈姆雷特的内心挣扎和对真相的探求,这使得他成为了一个深刻而又复杂的角色。
除了剧本分析,角色的内在特质也是我们理解和塑造角色的重要依据。
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价值观和情感状态,这些特质决定了角色在剧中的行为和冲突。
在舞台上,演员们通过对角色内在特质的理解和表达,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观众。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中,主人公李尔王的内在特质是他的盲目自傲和对亲情的执着。
这些特质使得他在剧中做出一系列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演员们通过对李尔王内心的探索和表演,将他的痛苦和悲伤传递给观众,引发共鸣和思考。
角色的内在特质不仅仅是剧作家的构思,也是演员们通过对角色的深入研究和表演技巧的展现。
演员们需要通过对剧本的理解和角色的分析,挖掘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他们需要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手段,将角色的特质和情感传递给观众。
这需要演员们具备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深入理解。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舞台上真实地呈现角色的内在特质,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
戏剧剧本分析和角色内在特质剖析是我们理解和欣赏戏剧艺术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剧本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剧作家的创作意图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剧本分析

分析剧本步骤
一、查找社会背景
根据历史背景、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来了解剧本中的社会背景,并且用具体的事例证明。
二、查找作者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事迹、思想、写作风格、精神追求、政治主张和当时在社会的立场。
三、分析剧本主题
(写出故事梗概以及本场戏的前场戏和后场戏)主题即中心思想,短小而精辟,是行动的目的、剧本的原始动机,也是作者最终想要表现的结果,是剧中一切人物关键的基础。
四、分析人物的作用
分析角色对主题的贡献,角色与主题的联系,分析剧中角色的戏份戏量,角色从哪个角度对主题带来的贡献。
戏份:角色对主题贡献的份量大小。
戏量:台词的多少。
五、分析角色
分析角色的性格,角色与主题的关系,剧中其他人物眼中的角色,以及角色的受教育程度。
再根据这些来梳理出人物自传。
六、分析剧本(所选片断的剧本)
片断所发生的事件,舞台事实,矛盾冲突和事件核心。
矛盾冲突分为自我和双方两个方面。
自我即角色内心的矛盾冲突,双方指角色与对手之间的矛盾冲突。
其中,双方的矛盾冲突要找到解决矛盾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间的逻辑和逻辑关系。
七、人物设计
设计人物的声音、气息、形态、空腔状态、表情、眼神、特点、习惯动作和装扮。
剧本的了解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了解剧本本身,从观众的角度了解剧本,从作者的角度了解剧本。
要正确把握剧的特点和发展由来,以某剧的方式来演某剧。
(如以喜剧的方式来演喜剧,而不是用正剧的方式来演喜剧。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剧本与角色电视剧演员的创作任务既然是在剧作家所创作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屏幕人物形象,那么,演员在人物形象的创作过程中,自然就不能离开文学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
首先,剧本及剧本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演员进行创作的依据,演员虽然可以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但是,这种再创造只能是在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其次,演员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尽管可能会由于导演与演员的再创造而使之更加丰富,甚至有所改变,但是,最终仍然应该与剧本中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相符。
演员的创作,实际上是从趴在剧本上的文学形象为起点,最后又是以演员所创造出来的站立起来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符合剧本中的文学形象的人物为归宿。
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剧作家所创造出来的文学形象,对于演员来说是有很大的制约性的。
因此,认识与理解剧本及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就成为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是演员创作工作的开始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一般就称之为案头工作阶段。
演员只有在认真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于剧本与角色获得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因此,在演员的创作过程里,分析是创作的开始。
但是,这个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既可以把演员今后的创作引向正确的方向,也有可能使演员的创作走向歧途。
分析剧本与角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使演员获得对于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
这应该说是分析剧本与角色的主要目的。
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是为了走一个过场,而应该是通过分析使演员对于剧本及角色有所认识、有所理解,而在演出艺术的创造中,这种认识与理解,集中表现在对于剧本与角色的生活有了真正的感受,能够唤起演员的创作想象和引发出演员对于剧本所描写的生活以及角色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从而真正地创造出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
2.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的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人物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
3.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也就会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之处以及所存在的差距,为在创作中充分地利用自己生活素养、知识以及自身的内外部条件,并克服或缩小与角色的差距作好准备。
然而,演员对于剧本的角色的分析,不同于理论家们的分析,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因此,演员对剧本与角色的分析,不能只是冷静的、理性的分析,而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来进行分析,其目的则是为了演员在创作中能够真实地生活于剧本与角色之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关于演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分析的特点曾经非常精辟地指出:“分析”这个词通常是指理性过程。
它被应用于文学、哲学、历史及其它方面的探讨。
然而在艺术中,自顾自的理性分析是有害的,因为它往往由于自己的理智性、数学性和枯燥性,不但不能鼓舞演员迷恋和创作喜悦的激情,反而会使它冷却。
智慧在我们艺术中的作用只是辅助的,从属的。
演员所需要的分析和学者或批评家所需要的完全不同。
如果科学分析的结果是思想,那么,演员所分析的结果就应该是感觉。
在艺术中从事创造的是情感,而不是智慧;在创作中主要角色和首创作用属于情感。
在分析过程中也是如此。
分析就是认识,然而在我们的语言中,认识就意味着感受。
演员的分析首先是由情感本身所进行的感性分析。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非常正确地指出了感性分析在演员对于剧本的和角色的分析中的重要性。
事实上,当演员初次接触到剧本和角色时,最初的印象往往是非常生动、非常鲜明,而这些印象都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
例如:在剧本中有的地方引起了你对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与人物的回忆;有的地方促使你产生出创造性的想象;有的地方打动了你的情感,使你黯然泪下或者是开怀大笑等等。
这些初次获得的感性的印象对于演员今后的创作,无疑是具有重要的作用的,往往它就可能成为对于一个人物的创作的契机和角色的种子。
在以后反复地阅读剧本的过程中,这种感性的印象还会不断地出现,充实着演员对于人物的认识与感受。
所以演员一定要重视在初读剧本,以及在反复地阅读剧本中所捕获的这些感性的印象。
但是,这并不是说演员对于剧本与角色的分析完全依靠感性的印象就够了,而理性的分析则是不必要的、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
如果完全排斥理性的分析在演员创作中的作用,恐怕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实际上,就在演员获得感性的印象之后,往往就会对于自己获得的这些印象产生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假如是你接受了在《篱笆、女人、狗》一剧中扮演枣花的任务,你在阅读剧本时可能就为她感到委屈,为她哭过之后,你就会想为什么在看到这段戏时,自己心里会觉得憋屈,而看到另一段戏时,为什么自己又会流出了眼泪。
这时演员就会产生对于枣花的生存环境和她的性格形成的原因的思索。
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理性上的分析了。
在艺术创作中,纯理性的分析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妨害艺术创造中的形象思维。
但是,在分析中,必然会包含有理性的成分在内,只不过这种理性的成分,是建立在感性的基础之上,渗透在感性的印象之中的。
演员所进行的分析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并且是以演员能够真正地感觉到剧本的生活与人物形象为目的。
著名演员于是之在老舍先生的话剧和电影《龙须沟》中曾经十分成功地扮演了程疯子这个角色。
他后来在谈到自己对这一角色的认识时,从这一人物为什么会“疯”了这一点开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于是之写道:“旧社会艺人大都受压迫,但却未必都疯,凡是疯了的,我想除了社会原因外,相对地说,也多少有些他们自己的弱点;大家都是受压迫的,为什么单独他就疯了呢?那一定是有他个人的思想上成为决定因素的某些弱点。
为了使疯子的那些弱点(如自尊、不实际、对现实不满就逃避现实……)找到合理的根据,我把他定为旗人子弟,唱单弦的。
因为这些子弟们从小总是娇生惯养,不知道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
据了解,这些人都嗜唱单弦,原来还都是‘票友’。
但是,出身这样不好的人,何以又会有那样一种善良的心地呢?我们按程疯子的年龄推算,在他小的时候,正是民国初年,满清贵族已是没落的时候了。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听长辈讲说往事,总离不开分家、妯娌吵架、卖产业等等内容;疯子这位子弟,就是在那个环境中长大的,而且,在大家庭里,或者是自己的生母是被迫买来的小老婆等原因,已经是处在被欺侮的地位了。
随后,他在不断地‘没落’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事情,对于好歹就大致有个分寸了。
因此他可以同情许多受委屈的人,但是‘绅士出身像天花病似的……就是病好了之后,满脸的疤总是去不掉的’(《夜店》台词)。
他总觉得自己毕竟与大家还有不同,甚至能以自己还曾经是个虽是受委屈的少爷而骄傲了。
”从于是之对于程疯子这一人物的分析中,就可以看出,这其中就有理性的成分,也就是说,当于是之从社会的、心理的角度对角色去进行分析时,是有着理性的思索的。
但是这种理性的分析却都是渗透在感性的印象之中的,它是和于是之自己过去生活中的回忆与今天的创造性的想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的。
由此而认识到的人物,就已经开始在演员的心中产生出“心象”了。
人物已经在演员的心里开始活起来了。
电视剧组在拍摄之前,都会有一个时间并不很长的分析剧本与角色的案头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导演会对剧本与角色进行阐述,并且还会要求演员谈谈对于剧本的认识和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的看法。
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案头阶段的结束,就是对于剧本和角色分析的结束。
应该说对于剧本和角色的分析是贯串在演员创作的全过程之中的。
也就是说,在演员创作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是对剧本与角色不断地进行反复的分析。
这种不断的、反复的分析,是对于案头阶段的分析的深化和修正。
特别是在电视剧的拍摄中,一般不像话剧排演那样有一个较长的案头准备阶段,所以演员更应该注意在拍摄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剧本与角色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还应该是非常自觉地去做。
那么,剧本与角色的分析的内容是什么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明确地指出:剧本与角色有很多方面,它们的生活就在其中进行。
1.首先是剧本的事实、事件、情节、结构的外在的方面。
2.和它毗连的是日常生活的方面。
其中包括它的各个层;a)阶级的,b)民族的,c)历史的及其它。
3.有文学方面的及其a)思想的,b)风格的和别的线。
这些线中的每一条又隐藏着各种不同的色调:a)哲学的,b)美学的,。
)宗教的,d)神秘的,e)社会的。
4.有美学方面的及其a)演出的(舞台的),b)导演的,。
)剧作的,d)绘画艺术的,e)造型的,f)音乐的和别的层。
5.有精神的、心理的方面及其a)创作想望、意向和内部动作,b)情感的逻辑与顺序,c)内部性格特征,e)心灵的诸元素和气质,f)内部形象的性质及其它。
6.有形体方面及其a)身体天性的基本规律,b)形体任务和动作,c)外部性格特征,即典型的外表、化妆、举止、习惯、谈吐、服装及身段、手势、步法的其他规律。
7。
有演员本身个人创作感觉的方面,即a)他在角色中的自我感觉……尽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认为:“并不是所有这些方面都有同等的意义。
其中有一些在创作角色的生活和心灵时是基本的,另一些只是辅助性竺:它们说明并补充所创造的形象的精神和身体生活。
”②但是毫无疑问,它们都应该是演员进行剧本与角色的分析时所要关注的内容。
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剧本和角色进行分析时,根据上面所提及的内容,一般有这样一些方画:关于剧本分析方面的:1.时代背景;2.规定情境;3.中心事件;4.矛盾冲突;5.主题思想;6.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7.风格体裁。
关于角色分析方面的:1.角色行动发展的线索;2.角色的贯串行动与最高任务;3.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4.角色与其它人物之间的关系;5.角色在全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下面将分别论述如何进行剧本分析与角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