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最新指南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3年版)要点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要点【摘要】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包括国产企业研发、生产在内的泛基因型方案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 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根据HCV感染的特点、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的可及性,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修订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版)1 2019年年底以来,丙型肝炎的筛查及管理策略有进一步的更新,越来越多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 )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药物价格可及性明显增加,2022年组织专家对筛查及治疗的推荐意见进行再次更新。
慢性HC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已经进入DAA的泛基因型时代。
优先推荐无干扰素的泛基因型方案,其在已知主要基因型和主要基因亚型的HCV 感染者中都能达到90%以上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并且在多个不同临床特点的人群中方案统一,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除了失代偿期肝硬化、DAAs治疗失败等少数特殊人群以外,也不需要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治疗,因此,泛基因型方案的应用可以减少治疗前的检测和治疗中的监测,也更加适合在基层对慢性HCV感染者实施治疗和管理。
(优选)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

母婴传播
在医院感染中,临床医务人员也是HCV感染 的高危人群。我国针对北方5所医院共310个 科室进行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HCV的总感 染率为2.5%,以外科及妇产科为主,其中516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3.2%,远远高于 普通人群的感染率0.43%。
日前虽然尚无有效的丙型肝炎疫苗问世,但 其仍属于可防可治的疾病。加强HCV的筛查 ,针对丙型肝炎患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 是阻断HCV医源性传播的重要措施
2、筛查方法:
(1)抗-HCV的检测:丙型肝炎的筛查须用 第3或第4代的酶联免疫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方法(enzyme或chemiluminescent immuno assay EIA或CIA)检测抗-HCV。
(2) HCV RNA的检测:敏感的分子生物学(P CR法)技术检测HCV RNA。
前有输血或应用血制品者; b)曾经或正在注射毒品者,包括仅注射1次而
不认为自己是药瘾者;
c)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或捐献实体器官或血 液,包括血液成分捐献者,未进行过丙型肝 炎筛查者;
d)丙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或与其有共用牙刷 、剃须刀、指甲刀等的家庭成员;
e)有破损皮肤、黏膜被HCV感染者伤口的血 、血迹、棉球或其他用具等污染者;
(2)医务人员:医疗操作中发生职业暴露后如 明确暴露源为丙型肝炎患者,4周内进行HCV RNA检测,HCV RNA阳性者建议进行抗病毒 治疗;HCV RNA阴性者分别于暴露后12周和 24周重复检测抗HCV和ALT,进行跟踪管理 。
2、医务人员岗位调整:若HCV RNA阳性, 则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并暂时避免和调离 与有创操作相关的临床工作,直到HCV RNA 转阴,并且6个月后复查依然为HCV RNA阴 性者方可恢复临床工作,建议定期进行肝功 能和HCV RNA的检测。
丙肝高危人群检测指南

丙肝(HCV)高危人群检测指南丙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地位在病毒性肝炎这个“大家庭”中,丙型肝炎排行第三。
丙肝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欧、美、日本等国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也是我国输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
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约为3%,即感染人群约有1亿7千万。
而我国的丙肝病毒感染人群约有4千万。
目前,大部分人包括许多医生对丙肝的认识严重不足。
肝基会一项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远远低于甲肝(91%)和乙肝(95%)。
被访者中仅有1%的人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的认识;76%的被访者对丙肝可治愈不了解;80%的被访者甚至错误地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丙肝”。
丙肝认识的三大误区误区1. 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许多人错以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
其实不然。
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
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误区2. 丙肝患者少因为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漏诊。
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
误区3. 丙肝主要是输血传播这是一种传播误区,其实还有一半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史。
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踢走迷惘!先从自我检测开始丙肝被喻为“沉默的杀手”,感染丙肝病毒后,很多人在很长时间内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出现。
但无症状并不代表没“杀伤力”,如果不治疗,丙肝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将一直持续。
据统计,感染丙肝病毒后,约75%~85%的患者演变为慢性丙肝。
而慢性丙肝如得不到及时、正确、合理治疗,有10%~30%可发展为肝硬化。
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又约有3%~10%可演变为肝细胞癌。
丙肝防治关键是“早发现、早检测、早治疗”,如何做到“早发现”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揪出“沉默杀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确认自己是否有过丙肝高危行为或从事丙肝高危行业;二、高危人群应该及早到医院接受丙肝的检查项目。
丙型肝炎指南解读

(二)特殊人群的治疗
• 1、儿童和老年人:儿童治疗SVR率较高,耐受性较 好。老年人耐受性较差,应考虑其对药物的耐受性、 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及患者的意愿。
• 2、酗酒及吸毒者:慢性酒精中毒及吸毒可促进HCV 复制,加剧肝损害,加速肝硬化甚至HCC进程。需要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同时戒酒和戒毒。
• 4、肝硬化与HCC:最严重结果是肝硬化和HCC。
• 5、混合感染:我国HCV和HBV或HIV混合感染多见。
• 6、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脏 移植后复发,进展速度较快。复发与移植时HCV RNA水平及移植后免疫抑制程度有关。
六、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一)血清生化学检测
• ALT、白蛋白、PTA • 慢性丙型肝炎30%肝功正常,40%ALT低于正常水平
• 慢性感染:感染时间超6个月。
• 慢性化率为50~85%。
• 感染后20年,儿童和年轻女性肝硬化率为2~4%;中 年因输血感染者为20~30%;一般人群为10~15%。
• 感染HCV时年龄在40岁以上、男性、合并HIV感染者、 合并HBV感染、嗜酒(50g/d以上)、非酒精性脂肪 肝、肝脏高铁载量、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有毒 物质可促进疾病进展。
• 清除或持续抑制体内的HCV、改善或减轻肝损害、阻 止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或HCC,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 肝硬化和HCC是慢性丙型肝炎 患者主要死因。肝硬化10年生 存率约为80%,失代偿者10年 生存率为25%。
(二)抗病毒治疗有效药物
• 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 林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病 毒治疗方案。持续病毒 学应答(SVR)达54~ 56%。
(三)HCV基因组结构特点
(四)HCV灭活方法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肝癌的监测
对于已确诊的肝癌患者,通过影像 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手段, 密切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肝癌的预防
通过抗病毒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等 措施,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关注
肝外表现
关注丙型肝炎患者可能出 现的肝外表现,如关节炎 、皮肤病变等,及时评估 和治疗。
代谢综合征
丙型肝炎患者易合并代谢 综合征,包括高血压、高 血脂、糖尿病等,需进行 相应预防和治疗。
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纳入
近年来,多种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相继问 世。本指南及时将这些新药物和治疗方法纳入其中,为患 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特殊人群的关注度提升
本指南加强了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丙 型肝炎防治的关注,提供了更为详细和针对性的建议和指 导。
02
丙型肝炎概述
儿童丙型肝炎特点及治疗建议
儿童丙型肝炎特点
儿童感染丙型肝炎后,症状通常较轻,但长期感染可导致肝 脏病变进展,影响生长发育。
治疗建议
对于儿童丙型肝炎患者,应根据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优先选择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同时关注药物副作用和患者耐受性。
孕妇丙型肝炎管理策略
孕妇丙型肝炎特点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05
目录
• 引言 • 丙型肝炎概述 • 抗病毒治疗策略 • 特殊人群的丙型肝炎防治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应对丙型肝炎疫情
近年来,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指南的制 定旨在提供全面、科学的防治策略,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丙型肝炎疫情。
丙肝最新治疗方案

丙肝最新治疗方案导言丙肝,即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其主要特征是潜伏期长、发病隐匿、易变异、复制速度快,导致了该疾病的难治性。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丙肝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更新和进化。
本文将介绍丙肝最新的治疗方案。
1. 丙肝的治疗策略目前,丙肝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病毒复制水平检测在制定丙肝治疗方案之前,首先需要检测病毒复制水平。
常用的方法是血清HCV RNA定量检测技术。
1.2. 丙肝的基础治疗基础治疗是指使用干扰素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来抑制病毒复制。
这种治疗方案已经发展了很长时间,但其临床疗效有限,耐药性问题较突出。
1.3.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制与应用,丙肝的治疗进展迅速。
与基础治疗相比,DAAs具有更高的疗效、更低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方案组合和个体化的治疗来提高治愈率。
2. 丙肝最新治疗方案2.1. 直接抗病毒药物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多种直接抗病毒药物用于丙肝的治疗,包括抗HCV NS3/4A蛋白酶药物、抗HCV NS5B核苷类/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和抗HCV NS5A 蛋白抑制剂等。
2.2. 个体化治疗根据丙肝患者的基因型、临床特征和肝功能等不同情况,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意味着不同患者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组合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2.3. 治疗时间和疗程与传统的丙肝治疗方案相比,新的治疗方案疗程更短,治疗时间更短。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使用DAAs治疗6-12周后,丙肝的痊愈率可达到90%以上。
2.4. 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进行丙肝治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血清HCV RNA定量、肝功能、ALT、AST和血常规等。
3. 丙肝治疗的挑战与前景3.1. 耐药性问题目前,直接抗病毒药物对于某些丙肝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问题。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毒( H B V ) 感染、 嗜酒( 5 0 g / d 以上) 、 非酒精性脂肪肝( N A S H ) 、 肝脏高铁载量、 合并血吸虫感染、 肝毒性药物和环境污染所致的有毒
物质等也可促进疾病进展。
m
万方数据
H C V相关的H C ( 一 发生率在感染 3 0 年后为 1 %-3 %, 主要见于肝硬化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 一旦发展成为肝硬化, H C C的 年发生率为 1 %- 7 %。上述促进丙型肝炎进展的因素以及糖尿病等均可促进 H C C的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的H C C发生率 相对较高。发生肝硬化和 H C C 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下降。 肝硬化和 H C C : 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主要死因, 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为最主要。有报道, 一旦发生肝硬化, 1 0 年存活率约为 8 0 %, 如出现失代偿, 1 0 年的存活率仅为2 5 %。干扰素( I F N a ) 治疗后完全应答者( 包括完全应答后复发者) 的H C C发生率较低, 但 无应答者的 H C C发生率较高。 四、 H C V传播的预防 ( 一) 丙型肝炎疫苗预防 目 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丙型肝炎。 ( 二) 严格筛选献血员 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推行无偿献血。通过检测血清抗 一 H C V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L T ) , 严格筛选献血员。应 发展 H C V抗原的检测方法, 提高对窗口期感染者的检出率。 ( 三) 经皮和薪膜途径传播的预防 推行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 内镜等医疗器具应严格消毒。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及体液时应戴手套。对静脉吸毒者进行心 理咨询和安全教育, 劝其戒毒。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 理发用具、 穿刺和纹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 ( 四) 性传播的预防 对有性乱史者应定期检查 , 加强管理。建议 H C V感染者在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青少年应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 五) 母婴传播的预防 对H C V R N A阳性的孕妇, 应避免羊膜腔穿刺, 尽量缩短分娩时间, 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
丙肝最新指南

六、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的适应证 DAAS上市之前,PR方案仍是我国现阶段HCV感染者接受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可应用于所有基 因型HCV现症感 染,同时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该方案的治疗禁忌证包括 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如患者具有绝对禁忌证,应考 虑使用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基础的方案。如患者具 有相对禁 忌证,而DAAS药物获取困难,则应充分考虑患 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所患非HCV感染相关的其 他 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治疗意愿及HCV相关肝病进展情 况等综合因素,全面衡量后再考虑是否应用 方案。
• 9、HIV合并感染患者 • 推荐意见29:合并HIV感染时,针对HCV的治疗与
单纯HCV感染治疗的方案相同(B1)。 • 推荐意见30:合并HIV感染时,若HIV不活动而HCV
活动,针对基因2、3型HCV患者,即使干扰素早 期应答不佳仍可考虑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延长疗 程治疗(B1)。 • 推荐意见31:合并HIV感染时,若HCV基因1型患 者,可考虑予以ledipasvir/sofosbuvir治疗(A1)。
九、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 10、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 推荐意见32:急性HCV感染患者,推荐单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A1)。 • 推荐意见33:HIV患者合并急性HCV感染时
可考虑予以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 治疗,疗程24周(B1)。
十、监测和随访
• (一)、对于未治疗或治疗失敗的患者
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 治患者及监测
• 推荐意见6:一旦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且血 液中检测到HCV RNA,即应进行规范的抗病 毒治疗。治疗前应根据病毒载量、基因分 型、肝纤维化分期以及有无抗病毒治疗禁 忌证等综合评估。(A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PR)治疗的适应证 DAAS上市之前,PR方案仍是我国现阶段HCV感染者接受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可应用于所有基 因型HCV现症感 染,同时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该方案的治疗禁忌证包括 绝对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如患者具有绝对禁忌证,应考 虑使用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为基础的方案。如患者具 有相对禁 忌证,而DAAS药物获取困难,则应充分考虑患 者的年龄,对药物的耐受性,所患非HCV感染相关的其 他 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治疗意愿及HCV相关肝病进展情 况等综合因素,全面衡量后再考虑是否应用 方案。
九、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1、儿童患者 推荐意见16:Peg-IFN-α-2a 104μg/M2体表面 积,Peg-IFN-α-2b 60μg/M2体表面积,每周1 次皮下注射,联合RBV 15mg/kg/d,治疗时 间同成人。
九、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2、肾功能不全患者 推荐意见17:Simeprevir,daclatasvir,及ritonavir boosted paritaprevir,ombitasvir和dasabuvir均在肝 脏代谢,可以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而 eGFR<30 ml/min/1.73m2和终末期肾病的患者使用 Sofosbuvir目前没有证据。DAAs治疗方案,无肝硬 化患者治疗12周,肝硬化患者治疗24周。PEGIFNα联合RBV应根据eGFR调整剂量。
三、实验室检查更新:
抗体检测:抗-HCV检测可用于HCV感染者的筛查。快速诊 断测试(RDTs)可以被用来初步筛查抗-HCV。对于抗体阳 性者,应进一步进行HCV RNA筛查。一些血液透析和自身 免 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假阳性,免疫功能缺陷或合 并HIV感染者可出现抗HCV假阴性,急性丙型 肝炎患者可 因为抗-HCV检测处于窗口期出现抗-HCV阴性。因此 HCVRNA检测有助于确诊这些患者是 否合并感染HCV。 HCV-RNA定量:HCV RNA定量检测应当采用基于PCR扩增、 灵敏度和精确度高并且检测范围广的方法,其检测结果采 用IU/ml表示。 抗原检测:在缺乏HCV RNA检测条件时,可考虑进行HCV 核心抗原的检测。(此条不同于欧美指南)。同时还要进 行HCV基因分型和HCV耐药相关基因检测,以及宿主IL28B 基因分型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 推荐意见3:所有HCV RNA阳性的患者,只要有治 疗意愿无治疗禁忌证,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 • 推荐意见4:PR方案是我国现阶段HCV现症感染者 抗病毒治疗的主要方案,可应用于所有基因型 HCV感染同时无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 推荐意见5:以DAAs(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s)为 基础的抗病毒方案包括DAA联合PR,DAAs联合利 巴韦林,以及不同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三种方 案可涵盖几乎所有类型的HCV感染者。即使医疗 资源有限,也要在考虑患者意愿,病情及药物可 及性的基础上,再决定优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 者。
九、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 4、肝硬化患者 • 推荐意见20:代偿肝硬化(Child-Pugh A级),根据不同基 因型应用标准剂量Peg-IFN-α联合RBV的治疗方案,疗程4872周,Peg-IFN-α+sofosbuvir+RBV,疗程12-24周; sofosbuvir+daclatasvir,疗程12-24周,优先推荐无IFN的治 疗方案。 • 推荐意见21:失代偿肝硬化(Child-Pugh B/C级),选择无 IFN和无RBV的治疗方案,所有基因型均可以采用 sofosbuvir+daclatasvir联合治疗,疗程24周。选择 sofosbuvir+ledipasvir,基因1/4/5/6型:疗程24周,基因2/3 型:疗程16-20周,IFN为基础的治疗是禁忌证,DAAs均不 需要调整剂量。 • 推荐意见22:所有肝硬化患者获得SVR后仍然需要每6月做 肝脏超声来监测HCC。
九、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3、肝移植患者 推荐意见18:肝移植前至少30天应该开始抗病毒 治疗,防止移植后HCV再感染。Sofosbuvir+RBV( 基因2型),sofosbuvir+ledipasvir(基因1、4、5、 6型)或sofosbuvir+ daclatasvir+RBV(所有基因型 )。 推荐意见19:肝移植后复发或再感染的患者,首 选sofosbuvir+RBV或sofosbuvir+ledipasvir或 sofosbuvir+daclatasvir+RBV,疗程12周。肝移植超 过3月的患者也可以Peg-IFN-α+RBV,疗程24-48周 或Peg-IFN-α+sofosbuvir+RBV,疗程12周。
二、流行病学和预防
• 流行病学:全球HCV感染约为2.8%,约1.85亿,每 年因HCV感染导致的死亡病例月35万例。2006年 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59岁人群抗HCV流行率为0.43%,再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 的HCV感染者,约1000万例。其中HCV 1b和2a基 因型较为常见,其中以1b型为主(56.8%)。我国 HCV感染者IL-28B基因型以rs12979860 CC为主( 84.1%) • 预防:包括:1、严格筛选献血员2、预防经皮肤 和黏膜传播3、预防性接触传播4、预防母婴传播5 对髙危人群筛查管理。
七、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一旦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且血 液中检测到HCV RNA,即应进行规范的抗病 毒治疗。治疗前应根据病毒载量、基因分 型、肝纤维化分期以及有无抗病毒治疗禁 忌证等综合评估。(A1) • 推荐意见7:在DAA上市前,PEG IFNα联合 利巴韦林仍然是我国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 炎主要的抗病毒治疗方案。(A1)
五、丙肝治疗目标 :
• 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HCV,获得治愈,清除 或减轻HCV相关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失 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改善患者的长期 生存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患者HCV的清除可降低 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可降低但不能避免HCC的 发生,需长期监测肝癌的发生情况。失代偿期肝 硬化患者HCV的清除有可能降低肝移植的需求, 对该部分患者中长期生存率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肝移植患者移植前抗病毒治疗可改善移植前的 肝功能及预防移植后再感染,移植后抗病毒治疗 可提高生存率。
2015年新版丙肝指南更新内容
主要内容:
• • • • 1、证据等级 2、流行病学和预防 3、实验室检査更新 4、肝纤维化非侵袭性 诊断 • 5、丙肝治疗目标 • 6、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 7、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 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者 及监测
• 8、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 合利巴韦林治疗经治;未 获得持续病毒学应蒼患者 • 9、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推 荐意见 • 10、检测和随访 • 11、待解决的问题
四、丙肝患者肝纤维化非侵袭性诊断:
• 推荐意见1:可采用血清学和/或瞬时弹性成像(TE)等影像 学无创诊断方法帮助判断是否存在丙肝肝硬化或肝纤维化 。TE是近年开始广泛使用的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无创诊断方 法,对HCV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较为可靠, 对肝硬化的诊 断更准确。已有较多的研宄报道TE和血清学标志物用于诊 断HCV和HIV-HCV合并感染者 的显著肝纤维化\肝硬化,帮 助筛选出需优先治疗的患者。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诊断 准确性 。目前的无创方法对于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显著 肝纤维化。(A1)。 • 推荐意见2: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等影像学无创指标联 合应用,可提高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当两者结果 不一致时,建议进行肝活检明确诊断。(A1)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 初治患者也可考虑使用含DAAS的方案,以缩短疗程,增加 耐受性,提高SVR 率。当患者有干扰素治疗禁忌证时,可 考虑使用无干扰素方案;当患者有利巴韦林禁忌证时,可 考虑使用 不同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不同类型DAAS有不 同的联合方案,某一DAA与不同药物联合后适用的感 染者 人群受病毒基因型的影响。有的DAAS联合方案适用于所有 基因型HCV感染的人群,有的仅适用于 某些基因型。DAA 的适应证同时受疾病状态与药物相对禁忌证的影响。部分 DAAS的代谢产物对肾功能 的影响暂未确定,严重肾功能 受损患者的使用需慎重,DAAS药物是否适宜在儿童中应用 也暂不确定, 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数据。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
2.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ly acting antivirals DAAS)治疗的适应证 DAAS在多个国家已有多种药物获批上市, 部分DAAS在我国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 不久将获批应 用于临床。以DAAS为基础的 抗病毒方案包括1个DAA联合PR,DAAS联合利 巴韦林,以及不同DAAS联合或复合制剂。 目前的临床研究暂未有关于DAAS药物绝对 禁忌证的报道,因此上述DAAS的三种方 案 可以涵盖几乎所有类型的HCV现症感染者的 治疗。这些含DAAS的方案尤其适用于PR治 疗后复发或 是对PR治疗应答不佳的患者。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初治患 者及监测
• 推荐意见8:在接受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过 程中应根据治疗中病毒应答进行个体化治疗。治 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应采用高灵敏度方法 监测HCV RNA评估病毒应答以指导治疗。(B1) • 推荐意见9:无论何种基因型,如治疗12周HCV RNA下降幅度<2log,或24周仍可检测到,则考虑 停药。(B1) • 推荐意见10: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液学、 生化学和HCV RNA以及不良反应等。(B1)
八、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未获 得持续病毒学应答患者
• 推荐意见11:既往PR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患者应 首先考虑DAAs治疗。(A1) • 推荐意见12:既往治疗未采用Peg-IFN-α联合利巴 韦林,或者治疗的剂量不够、疗程不足导致复发 的患者,可给予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再次治疗 ,疗程48周,治疗监测及停药原则同初治患者。 (B2) • 推荐意见13:既往治疗复发的患者,如果不存在 迫切治疗的需求,例如没有以下情况:显著肝纤 维化或肝硬化(F3-F4)、HIV或HBV合并感染等、 等待肝移植、肝移植后HCV复发、明显肝外表现 、传播HCV的高危个体等,可以选择等待获得可 及适合的药物再治疗。(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