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

梅山武术概略

晏西征

一、源流

梅山武功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武术流派,她朴实无华、不尚花俏、功技并重、注重实战。

古梅山,位于湖南省中部,地跨新化、安化、冷水江全境,及新邵、涟源、隆回、溆浦、桃江等县市的部分地域,莽莽苍苍,绵延千里。梅山武功以地为名,发祥于古梅山域内的新化县,其起源可以上溯到远古氏族部落时期,正式形成流派拳种则是宋代末期。

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的炎黄时期,与黄帝齐名的远古战神蚩尤即出于新化大熊山(古称神山或大神山),当时,居住在中华大地的许多不同的氏族部落,为争夺渔猎之地,不断地进行战争与兼并,传说中的蚩尤好兵善战,作五兵(戈、朵、戟、酋矛、夷矛),带领自己的族人通过不断地扩张、兼并,逐步形成了地跨江淮流域的庞大部落集团——九黎部落,古梅山人以实战为主,不尚花俏的武术,便在此时初具雏形,后世梅山武功传人尊蚩尤为始祖即源于此。

随着九黎部落的不断强大,又向北扩张,战胜了先进入中原的炎帝所属共工部落,最后与黄帝“战于逐鹿之野”,蚩尤

战败身死,九黎部落逐渐解体。遗族向南回迁,其中一支退至江淮、洞庭一带,组成新的部落集团。史称“三苗”或“有苗”,至禹帝时,三苗最终战败,部族再次分化,其中一支退至峰高林密,可渔可猎,有险可守的古梅山,开始了力抗王权的“化外蛮夷”生活。

史称“梅山蛮性剽悍,历不服中土”。北宋以前,历代王朝为使四方臣服,统一版图,屡屡发兵征伐而不获,而梅山人则更是愈杀愈不服,在征伐与反抗的循环中,练武成了每一个梅山人的生活内容之一。宋吴政尧在《开远桥记》中对当时的梅山描述道“……民居十峒之中,食则燎肉,饮则饮藤,衣制斑斓、言语诛离、出操戈戟,枕居铠弩……”。

也就是说,在宋朝抚定梅山之前,梅山人仍是以渔猎为主,农业生产尚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恶劣的生存环境与频繁的战争,使梅山人不得不“出操戈戟、枕居铠弩”,正因为这样,人们必须勤练武功才能保证生存,梅山的所有成年人都是猎手与战士,这一时期(北宋之前)的梅山武功乃是全山峒民的公产,是一种纯军事化的格杀技能,而练武的组织和领导者就是各峒峒主,传授武功的除了峒主还有族中的勇士与巫师。

提起巫师,许多现代人都嗤之以鼻,视其为封建糟粕,却不知“巫文化”的历史远比“封建”要久,源于苗蛮的巫事祭祀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深远。在古代梅山,巫师主要负责峒中祭祀活动的安排与主持,掌管医药,武功与文史的研究与

传承,在峒中的地位不下于峒主,峒中大小事务皆须有其参预,梅山武功中许多功法即为他们所创,如上刀山下火海的“铁牛水”、“雪山水”,快速救治创伤的“封刀接骨水”等,在当时尚是巫师们的专利,因此,古代梅山的巫师对梅山武功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促进作用的,但也对后世梅山武功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如巫师们故弄玄虚的习惯,为梅山武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使后世的习练者多走了许多弯路,又如巫师们的垄断保守意识,直接造成梅山武功流传不广,缺少系统的理论著作传世,在中国武术流派中失去了应有的位臵,等等。

综上所述,最早的梅山武功,起源于渔猎劳动,是梅山人为了生活、生存而与自然争斗的必然结果,成型于人与人的战争。

到了宋代,由于多次派兵攻打梅山而不获,至宋神宗熙宁初,朝庭又派章惇为荆湖南北路察访使,负责“开复荆湖南北江蛮和梅山蛮”。章惇力主兵攻,而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则建议:“此役不可以兵力亟成”,并上奏朝庭“蛮酋宜以祸福开导,使为士民,授以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臵吏,使之有政”,神宗以为然,诏蔡煜、章惇“合谋经制梅山事”。惇欲夺功,先以兵攻梅山,失利,退军沩山密印禅寺,得住持长老颍诠及僧人绍铣入梅山宣讲佛法,并劝谕峒酋,终使梅山峒酋感悟,“解发稽首,率众出降”,自此,梅山纳入大宋版图,在上下梅山分臵新化,安化二县,梅山峒民除西迁者外,全都就地安臵,朝

庭以王化政治使梅山各峒逐步分化,梅山各峒集众练武以抗朝庭的活动正式终止,梅山武功亦从全族统一训练的军事格杀型武术转型为自发训练的民间武术,同时,随着与外界交往的逐步加深,当时一些民间结社习武的形式亦进入梅山,以梅山大战神蚩尤为名的习武组织“蚩尤社”随即诞生。

“蚩尤社”后又称“五郎社”、“梅山教”,至元末改称“黑虎教”一直延用至今。至于蚩尤社为何又称五郎社,民间传说有诸多版本,可信度高的应是避朝庭对蚩尤之忌,在中国历代王朝,蚩尤一直是犯上作乱的反派典型,作为蚩尤故里的梅山人更不能以此犯忌,便请出了梅山的另一神奇人物——被后世称为“梅山公公”的张五郎。

张五郎,在新化史志中没有其人其事的记载,但民间传说甚多,现今在新化,安化的山野乡村仍可见其塑像,亦可听到他的传说故事,不但梅山武功的传人尊其为祖,县内的猎户,匠人亦尊其为祖师爷,以“梅山公公”称之,据传,其人能手伏老虫(猛虎)生裂野猪。尝于江中捕杀吃人巨蛟,猛畜见之有若天敌。每于日出之前,在山顶岩石上摆一头朝下、臀朝上、上身自两膝处倒折、一臂下伸、并食中二指点地,身体悬空的古怪姿势,(后世梅山公公张五郎塑像即此形象,称为翻天倒地张五郎)其人在梅山多有不畏凶险为善助人、扶贫济困之举,梅山人感念其功,尊其为梅山守护之神。以“五郎”为名结社练武,(后因避讳,又改称梅山教是为梅山派的来源),自然不

会有犯官禁。

元代,对南人极为残暴,民间“聚众围猎、弄枪棒、习武艺”一概禁绝,以五郎为名的梅山教亦在打击之列,自古便崇尚武功的梅山人自然又是蛮性复发,揭竿抗元之事层出不穷,比较有名的是周龙、张虎率更名为黑虎教的徒众起义,与元军争战达三年之久,先后收复新、安、益、宁等地,虽然最终兵败,但其“黑虎教”之名却一直保留下来,成为梅山武功的代名词,延用至今。

明朝建立之后,梅山武功便进入大发展时期,梅山武功的传人正式走出大山,其中,有武科及弟、为官为将驰骋疆场者,亦有走镖授徒,纵横江湖者,这些人将梅山武功带出了大山,亦带回了其他各派武功的精益,虽然梅山门规森严,保守意识严重,但在中原文化的渗透下,以及门内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梅山武功还是得到了逐步地充实和发展。

清代,梅山拳师伍再先出山游历,以敏捷身手名传湘楚,李抱一所著《湖湘技击纪闻》载:“伍再先,善轻功,于汉阳码头船上,遇强人,伍耸身一跃,轻如飞燕,转瞬已在桅巅,巅小不能容足,伍一足侧立大呼,半响始下,众强人大惊云:此而为敌,枉自送死。于是徐徐引去。”伍再先四处游历,寻师访友,上峨眉、赴武当,还在少林寺当了二年火工头陀。返乡后,深感梅山拳桩步矮窄(桩马与肩同宽,架势亦低)多短打忍劲,少长手快进,守有余而攻不足,便根据自己在各派所见,将古

传梅山拳的矮桩短步进行改良,变为长桥大马,俗称“满弓满箭”,沿用至今。民国时期,梅山武术操练,表演、竞技之风盛行新化城乡,民国27年(1938年),成立新化县国术研究所,后改名国术馆,正式招生授武,对梅山武术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本人作为梅山武功的主要传人,于1980年成立兴武拳社,拉开了县内建馆授徒的序幕。1983年成立县武术协会,同时成立县武术挖掘整理小组,历时二年,调查14个乡镇,访问拳师150人,召开座谈会48次,对梅山武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挖掘整理,同时,于1991年由我牵头成立“梅山武功研究会”(后更名为梅山传统武术协会)对梅山武功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在各地建立分会,普及推广梅山武功,特别是2006年,新化县委,县政府在我所创办的东方文武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明确提出梅山武功进课堂,并正式下文,将梅山武功作为乡土教材,走进中小学课堂,责成东方文武学院和梅山传统武术协会组织人手编写教材,并定于2007年6月举办全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使梅山武功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

梅山武功不论拳械,功法、技击,在演练与实战时皆无花俏,动作简朴实用,亦没有翻腾跳跃的腾空类技巧性打法动作,给人感觉就像一个朴实的山民,其不同的劲路练法,可以适用不同的人群,非常便于推广,而梅山武功中的每一招每一式都讲求技击实用,每个拳械套路都由若干单操手(技击招式)组

成,短小精悍、攻防兼备,具有很高的实用防身价值。

二、特色

梅山武术不论是徒手套路还是器械套路,均体现“战胜猛兽,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讲究“神、气、意”三者结合。要求“气沉丹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桩固势稳,出手泼辣,发劲凶狠,吐气扬声”。

梅山武术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的特点。动作朴实威猛,拳掌并用,攻防兼备,无虚招、花架,招招式式讲究攻防技法。攻时迅猛异常,闪时灵敏严密,攻中有守,闪中有攻,虚实相间,刚猛凌厉。拳谱云:“冲拳为三角,挑拳似牛角,相打紧逼前,掌法似刀镰,好打前后打,出手如闪电,左右开弓打两边,对方来得凶,我即把肘冲;急来用滚子,闭上用斜行;九斩九金刚,十斩十金刚,上用打,下用穿,上打雪花盖顶、乌云罩地、雷火烧天,下打古树盘根、席地而扫,连根而拔。”

套路勇猛刚烈,灵活多变。主要体现在手型、步型、手法、腿法、身法等方面。手型以三角拳、钻子拳、柳叶掌为主。手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法,结合刚、直、柔、横、斜、虚、实七种劲,上护胸,下护裆,出手三不归。技击有摆、冲、砍、劈、标、贯、封、抓、格、盖、扣、牵、拉、卷、擒、套、撞、提、斩等技法。步型以坐(马步)、箭(弓步)、丁(虚步)三桩为主。步法有游龙步、追赶步、躲闪步、撤退步、跨

跳步、纵步、插步、盖步等。腿法有弹踢、横踹踢、前踢、前铲踢、侧踩、横踩等,出腿迅猛,善用半腿、低腿、冷腿。身体基本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胸、塌腰、提肛、龙骨正中、两膝内扣、十趾抓地,静时目视手、动时手眼相随,协调一致。做到:手到、眼到、身到、腿到、意到、神到、全身各部节节贯连,冲拳似流星,手脚并用,变化多端,气势凶猛。

练功遵循10法:1、桩法:俗话云“四十天打,三十夜桩”可见桩功之重要。有坐桩、箭桩、丁桩,以坐桩为主,点香记时。为不乱桩位,常在地面点灰划圈,头上顶碗、摆砖。直至站到四肢发抖,汗流浃背,方可稍息。2、桶子功:初用小竹捆把,次用木棍,最后用铁尺捶打全身,使皮肤变厚变硬,使身体各部位能抗打受打不痛不伤。3、练掌、腿功:每天早晨对准大树或木桩砍掌和扫脚。4、练手劲:举石锁、石担、舞沙棍(在竹竿中灌满沙子做棍使,由轻到重,站桩挑、撩、扫、劈、舞花)。5、练抓功:每天早晚抓木墩、石墩、木方(单手悬空),练至能抓起铺臵水中的木瓢为止。6、练铁沙掌:初用米、秕谷,次用沙子,最后用铁沙放臵木桶或箩筐中,双手反复下插,由轻至重,并用药物内服和洗手。用拳掌击石、劈石。

7、练轻功:腿上绑沙包,身上穿沙马甲,练跑、扫、踢、弹、挂、跳等动作,久练功成,去掉沙包沙马甲身轻如燕,行走如飞。8、练眼功:清晨起床,面对东方,站坐桩,双目直视太阳,不能眨眼,久之,视太阳如月亮一般。9、练臂功:两手提桶,

直臂平肩,由轻至重,直至能提装水100斤方为功成。10、练齐眉棍:两手紧握棍把,站四平坐桩练鸡公啄米,左右循环击地,再以箭桩练水牛滚泥,一步一转体,用力扫劈,练至棍挑木马不落地,方为功成。

三、套路

梅山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几经跨世纪的升华,县域内各门派各怀绝技。由风格不同的徒手套路而演变成为名目繁多的刀、枪、剑、棍、耙、板凳、铁尺等器械套路。在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鹅塘陈渭南、陈汉华、廖湘元、刘正和,横阳陈福球、陈益球、杨钟泽、杨海珊,炉观何艳华、何海清、何庭侯,洋溪欧启初、邹联忠,白溪张策民,游家游本恒、易智勇、李光保,燎原杨开道、罗周田,城关杨竹如、肖怡清、刘魁作、张六喜、晏西征等拳师纷纷献艺,现将当时献出的部分拳械套路做如下简介:

甲、徒手套路

梅山武术主要徒手套路有八十六路,名称为:梅山拳、工字桩、小工字桩、梅花桩、丁字桩、一路边势、二路边势、田字桩、一路一字桩、二路一字桩、中字桩、抄桩、六步桩、大红桩、小红桩、三门桩、四门桩、大龙桩、飞桩、斗手、猛虎下山拳一路、猛虎下山拳二路、新六步、白鹅拳、七步赶、八步追、祖师拳、小排手、大排手、大练、小练、一路九点飞、二路九点飞、八虎、十字桩、三步归、满堂红、一点红、二点

红、七星拳、交合拳、右虎拳、五虎下西川、黄狗恋窝、烈马回头、半边吊猪、猿猴摘果、月里攀桃、单劈单砍、双砍双抛、仙人撒网、双合拳、双合印、三陈拳、五马破曹、五雷破阵、白虎拳、黑虎拳、朝天三柱香、十八手、十八肘、三十六手、一百零八手、单边钓鱼、四十八手、六合散手、四门对八门、六步斩手、十杀手、三意拳、八虎拳、黑虎下山拳、猛虎坐堂拳、双龙出洞、仙人指路拳、梅花拳、梅城拳、梅山掌、大梅花、小梅花、四点灰、五点梅、一路梅花、二路梅花、三路梅花、四路梅花。

乙、器械套路

一、短器械

1、铁尺:七星铁尺、梅山尺、四门铁尺、梅宿尺、虎尺、四十八总尺、三十六连环尺、四合尺、舞花尺、六合尺、二十四合尺、佛光铁尺等。

2、双锏:越公锏、龙凤锏、护身锏、四门锏、六合锏等

3、单刀:七星单刀、四门刀、六合刀、一字刀、追风刀、梅花单刀、齐眉单刀、梅城单刀等。

4、双刀:插花双刀、七星双刀、护手双刀、护身双刀、柳叶双刀、梅花双刀、扫堂双刀等。

5、单剑:梅山剑、七星剑、蛇形剑、四门剑、一字剑、财神剑、梅花剑等。

6、其它:七星双剑、蛇形双剑、双匕首、双钩、八齿钩、

梅花铜锤、梅花板斧。

7、稀有器械:梅山刺。

二、长器械:

1:棍:梅山棍、四门棍、一字棍、屋檐滴水棍、赶鸡棍、田字棍、白马献蹄棍、鸡公啄米棍、五马破曹棍、老子挟伞棍、避风躲雨棍、铁排沙棍、烂草缠麻棍、乌龟脱壳棍、老子扫地棍、赶紧逼墙棍、太公钓鱼棍、扫堂棍、双头棍、深山牛摆尾棍、双龙出洞棍、齐眉棍、梅花棍、金龙游四门棍等。

2、耙:梅山耙、木耙、四门耙、一字耙、四门对八门耙、滚耙、飞耙、南洋耙、花耙、九齿钉耙、斗虎耙、七星耙等。

3、长柄大刀:四门关刀、关刀、青龙偃月刀、仆刀、南岳大刀、王斧大刀、梅花大刀等。

4、凳术:梅山凳、四门凳、六合凳、一字凳、田字凳、九把冲九梅花凳、猛虎下山凳等。

5梭标:六合梭标、梅山梭标、四门梭标、斗虎梭标、迎风梭标等。

6、其它:方天画戟、长烟筒、箭、桌拳、穿山角等。

三、软器械

单绳鞭、双绳鞭、单流星、双流星、腰带、烟袋、九节鞭、三节棍、梅花鞭、梅花双神鞭等。

丙:器械套路选介:

一、佛光铁尺

铁尺为梅山派的主要传统兵器之一。其特点是古朴勇猛,没有花架子,招招式式非打即防,因其短小,没有锋刃而便于携带,因其成双,又比鞭锏等多一对爪而利于攻防,因此,防身自卫者,尤其在行旅之中,大都喜欢以铁尺为兵器。

铁尺主要用法有:砍、劈、刺、撩、穿、扫、爪、格、架、封及倒把冲、砸、封、闭等。常用一尺防,一尺功或先防后攻,攻后再防等。

佛光铁尺套路动作名称:

预备势:

1、带尺抱拳;

2、抱尺旋风脚;

3、弓步抱尺亮掌;

4、虚步对尺。

第一段:

5、张飞擂鼓;

6、上步削尺;

7、跻步穿尺;

8、云中走马;

9、跳步上剪马翻身;10、左右腕花。

第二段:

11、砍柴势(左);12、砍柴势(右);13、观音坐莲(左);

14、观音坐莲(右);15、前后腕花;16、左右冲尺;17、凤凰夺窝(右);18、凤凰夺窝(左);19、钟鼓齐鸣;20、下剪马。

第三段:

21、翻身雪花盖顶;22、下剪马;23、左拦右砍;24、右拦左砍;25、跻步穿尺;26、烈马抬头(右)。

第四段:

27、烈马抬头(左);28、飞尺;29、怀内抽针;30、跳步上剪马转身;31、左右腕花。

第五段:32、趋步箭弹;33、凤凰夺窝;34、张飞擂鼓;

35、左砍柴势;36、左烈马抬头;37、飞尺;38、怀内抽针;

39、跻步穿尺(海底捞针);40、上步架刺;41、上步爪砍;42、右翻身拦尺;43、跻步穿尺;44、左右腕花。

第六段:

45、趋步箭弹;46、凤凰夺窝;47、张飞擂鼓;48、上剪马翻身;49、左右腕花;50、虚步对尺;51、收势。

二、板凳拳:

板凳,是一种民间家庭用具,或叫条凳、冲凳。由木质坚硬的杂木制成,在湖南各地,几乎家家都有,历史以来,演练从随手取而用之的护身武器,经拳师演练,编有丰富实用的套路,其作用十分广泛,进攻有大刀之猛,防守有盾牌之坚,因板凳有一面四脚,当被敌围困时,其作用又如三节棍,防身护身,滴水不进。兼之其进攻点多,套路古怪刁钻,杀伤力极大。在新化梅山武术中,有“棍不如凳”之说。

九打九冲梅花凳套路动作名称:

预备势:

1、抱拳;

2、双分、双分、双合、双按;

3、花手。

动作名称:

1、天门架匾;

2、雪花盖顶;

3、左右手拦凳;

4、力劈华山;

5、左右惯凳;

6、退步藏身;

7、右挑惯;

8、退步藏身;

9、左挑惯;10、天门架匾;11、横冲;12、碑凳穿心脚;13、黄狗撒尿;14、横扫千军;15、力劈华山;16、天门架匾;17、雪花盖顶;18、左右拦凳;19、鹞子翻身;20、前冲后撞;21、乌龙搅海;22、力劈华山;23、横扫千军;24、雪花盖顶;25、左拦冲;26、右拦冲;27、釜底抽薪;28、吴刚砍桂;29、虚步拱手。

梅山武功是中华武术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炎黄蚩尤时期起源,到宋代开派,再到清末的改良,经历了数千年风雨,这古朴无华的武林奇葩在今天重又焕发青春,再显其强身健体,育人育德的奇效,势必为和谐中华的建设再立奇功。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浅谈中国武术文化中的德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是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也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的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逐渐积累了一些攻防经验。而商代产生田猎更被视为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术逐渐就形成了一定的套路与优美的形式。同时,对于中国这个重德民族,武德也成了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也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XX学校武术队表演解说词

X X学校武术队表演解说词 (表演内容:规定拳,五步拳,八步拳,查拳,春秋大刀,鞭杆) 现在上场的是太原市X X X学校表演队的学生们。X X X武术学校的武术表演队英姿飒爽,步伐矫健,展现着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讲究意随身到,形神合一,招招制敌先机,式式灵动有力。中华传统武术名震寰宇,当代青少年传承武术精华,刚柔相济,张弛有道,是力和美的结合。“ 弘扬中华武术精神,展示中华大地的丰厚文化内涵。”这是X X X X 学校全体武术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晶! 规定拳,场上演练的是规定拳,规定拳,全称为国家规定拳,也称国家规定套路,此套路是由原国家体委及其组织机构或有关部门统一编制的套路,其中包含“少年拳”“青年长拳”等。 练法上展现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等几种手型,步型与手型搭配,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势势相承,是武术练习者必修的武术基本拳法。 五步拳,接下来是五步拳的表演,五步拳是查拳入门拳套,也是

学习国标武术入门之基本拳术组合套路,是我国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初级必学套路,他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和拳、掌、勾三种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搂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等手法。通过五步拳的练习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能力,掌握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要领,提高动作质量。为进一步学习武术打下基础。 五步拳动作名称是:1、左弓步搂手冲拳;2、弹踢冲拳;3、马步架打;4、歇步冲拳;5、提膝穿掌;6、仆步穿掌;7、虚步挑掌;8、收势。 中华传统武术名震寰宇,当代青少年传承武术精华,刚柔相济,张弛有道,是力和美的结合。 八步连环拳,在往返只有八步的两个段落中,有着七种拳法,三种掌法,四种腿法,两种拿法,以及一个守势,一个待势,两个重复势,共二十二个动作势式的技击攻防变法,八步之内就有二十二个变法,足见其技击运用的紧密。 其歌诀为: 起势递手鹤舒顶,鹰目猿神气自扬, 引手虚实蛇吐信,直出侧入巧制强, 前腿提膝寒鸡步,力有背发穿攉掌, 进步捋代攒心炮,急缓相合行如浪, 摔拍连环似鸡斗,周身发劲吼狮狂, 捋代十弹字撩腿,落步攒心追魂掌,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蚩尤故里天下梅山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蚩尤故里 天下梅山 “蚩尤故里·天下梅山”以文化的自信迎接世界新化地处**中腹地,这里人杰地灵,素有“**中宝地”之誉,古称梅山,历史源远流长。早在9000年前即有人定居,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建县,是当之无愧的千年古邑。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苗、瑶、侗、汉不同民族的不断融合,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梅山文化,绽放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一章。 紫鹊界——“梯田王国”。紫鹊界是江南稻作文化、农耕文化的千年遗存,国家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秦汉起,宋明兴,今日传”的泱泱26万亩梯田秀美飘逸,雄浑壮阔。置身紫鹊界,层层叠叠的梯田有如雕刻在大地上的年轮,依山就势的道道田埂或妩媚或遒劲、或舒展或含蓄,硬朗的线条让你感受到无穷的壮阔,绵和的线条让你感受到如水的柔情。 大熊山——“人文祖山”。大熊山是蚩尤世居地,汇聚了极致的生态景观:原始次森林、千年银杏王、万亩箭竹丛、千年株儒树、百年迎客松、十里杜鹃红……这座神奇的山,蕴含了厚重的远古文明,蚩尤部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轩辕黄帝为了探究这个与之为敌的部落而“登**熊”,大熊山也因黄帝的到来而得名; 数千年后,喜爱山水的乾隆也觅迹而来,留下了“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的御笔。

梅山龙宫--——“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是当年蚩尤屯兵的地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4A景区。它是一个地下溶洞群,由九层洞穴上万个溶洞组成,其中峡谷云天、哪吒出世、天宫雾淞、水中金山、远古河床被誉为世界溶洞景观之“五绝”。 梅山文化——“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新化古称梅山,据《宋史》载:“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循史记脉络发现古梅山自汉代至宋朝,有千年未被王者征服的独特历史。经过漫长演化、沉淀、创新与融合形成了多民族共同沿袭的独特地域文化——梅山文化。在古梅山这片热土上经久流传,这种文化上承巫楚文化,下启湖**文化,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是唯一一种多民族共同崇奉、和合共融的祖源文化。古老神秘的梅山宗教、武术、山歌、建筑,已成为极具审美和史学价值的文化孤本。 梅山美食——“吃在新化”。新化美食做为**菜的一支精锐,有着独到之处,又自成体系,有“十荤”、“十素”、“十饮”之说。“十荤”:三合汤、雪花丸、米粉肉、鸭子粑、柴火腊肉、回锅狗肉、泥鳅钻豆腐、水车鱼冻、稻花鱼、肘子肉。 “十素”: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粽子、烧麦。“十饮”:擂茶、凉粉、水酒、蛇酒、米烧酒、甜糟酒、苡米酒、云雾茶、青红茶、金银花甘草茶。光听名字就令您颊齿生香、垂涎欲滴。 近年来,新化先后被授予“中国梅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蚩尤故里文化之乡”、“中华武术之乡”、“中国山歌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新化山歌、新化武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资江**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油溪河漂流被誉为“江南小三峡”,奉家下团村为陶渊明名篇《桃花源记》的桃源真地。 推动新化旅游走向世界,我们具有以下优势和亮点:一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且类型全、种类多、品位高,特色鲜明,保护良好,开发前景广阔。二是梅山文化底蕴深厚,蚩尤文化、梅山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绚丽多彩、博大精深,且个性突出,富有浓郁

梅山赋 风光电视宣传片 解说词

电视系列风光展示片 《潇湘神韵》之── 远古梅山 ——解说词—— 字幕:上下梅山峒蛮,其地千里,东接潭州,南接邵州,西邻辰州,北连鼎州,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 《宋史·梅山蛮传》 湖南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 在夏商周时为荆州辖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的范围。湘中曾是楚王部众居住地,楚为芈姓,居住地为芈山。由于芈音恰好与当地梅音吻合,人们便把芈人所据之地称之为梅山。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成为华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饶有兴味的是,境内是两种行政管理状态并存,在东南较平坦的地方大部分为秦所归化,而在西北一带,居民依然过着“椎髻徒跣,断发纹身,耕田有邑”(字幕)的生活,人称“梅山蛮”。其建制和隶属也一直随以后历史的风雨而反复变化,颇具传奇色彩。

现在人们所说的“梅山”,主要指湖南娄底的新化县一带。传说娄底是南方少数民族始祖蚩尤的故里,蚩尤骁勇善战,率梅山瑶苗山民与中原炎帝所属共工部族打仗,得胜之后。继而北上与黄帝交战,在涿鹿血战中被黄帝擒杀。蚩尤身虽战死,但却留下“战神”的美誉。至今在娄底境内的大熊山还保存着蚩尤坪、蚩尤屋场、蚩尤点兵台等历史遗址。 大熊山,一道天然屏障。从东汉,三国、晋、隋、唐、到北宋的900年间,历代王朝都曾在此多次征伐,但梅蛮民至死不降。宋神宗屡战不可胜,于是停息干戈改以怀柔之策,于宋熙宁五年使梅蛮归服,置县“新化”,取“新归王化”之意。 娄底人的抗争精神光耀九州,习武尚武的精神更是代代相传,从“战神”的涿鹿血战、南宋抗元,明朝反暴,到南明和清代支援李自成、唐洪山农民起义,娄底人无一不冲锋陷阵。到近代,更是英雄辈出,民主革命先驱陈天华,谭人凤,著名爱国将领、黄埔军校代校长方鼎英,抗战名将陈正湘,教育家成仿吾,国际主义战士

中国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种类: 武术是靠动作组成多种套路来进行的,武术的动作主要有踢、打、摔、拿、击、刺。强烈的技击性是武术的最大特点,也是武术的魔力所在。 武术的种类主要分成拳术和器械术两大类: 拳术术是徒手进行的武术,是练武的基础。主要的拳术有长拳、南拳、太极拳、少林拳、形象拳等。 长拳属于北方的拳术,所以又称“北拳”。长拳出拳踢脚,尽力伸展,打起拳来,窜蹦跳跃,快速勇猛,很适合轻少年练习。 南拳流行于南方各省,着重手臂挥舞很少跳动,大拳人常常发声,用来帮助发力。中国武术界有句话叫“南拳北腿”说的就是南拳和长拳的不同特点。 太极拳速度较慢,柔软轻松,深受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欢迎。 少林拳套路短小,但动作快速勇猛,有威力逼人的气势。 模仿飞禽走兽动作的各种象形拳术和模仿人醉酒后动作神态的醉拳,动作非常有趣,受很多人的喜爱。 器械术: 器械书是手拿器械进行的武术。这些器械的部分都是古代的兵器,分长兵器、短兵器、软兵器三类。长兵器有抢、棍、大刀等,短兵器有刀、剑、钓等,软兵器有九节鞭、三节棍、流星锤等。中国自古有“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十八种器械术。 武术可以一个人单恋,两个人对练,也可以多人合练,按套路或散打运动形式,攻守反击。其中和多人合练最为精彩,快速、准确、勇猛、惊险的武打动作,常常使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中国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几千年来一直发展延续,结出了累累硕果。时代的脚步进入21世纪,中国武术这种古老的艺术,也以全新的面貌,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武术表演串词_演讲稿

武术表演串词 本文是关于演讲稿的武术表演串词,感谢您的阅读! 武术表演串词(一) 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太多的文化瑰宝,其中功夫文化就占了一定的分量。大家都知道,中国功夫是名扬天下的,从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以一身高超的武艺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有很多的文章,歌曲都是赞美我们的中国功夫的,好!下面就请大家跟我一道来欣赏由。 带来的歌曲《中国功夫》。 武术表演串词(二) 男:武术是中国的精魂,千百年来,武术被作为强身健体,伸张正义的民族象征,是带有东方气息的文化瑰宝。 女: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来自全省的20余所高校的同学将在这里虎虎生威,一展身手,为我们带来精彩的武术表演。 男:中华武术,享誉世界。 女:中华儿女,笑傲天下。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以武会友,用武术拉近我们的友谊。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与青春相约,用活力彰显我们的风采。 男: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莅临本次武术交流会的领导与嘉宾。 女:他们是:**** 男: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及嘉宾的光临。 女: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要说到博大和精深就不能不说太极拳了,太极拳融合了道家的养生、儒家的品德、兵家的虚实,不可谓不博大,太极拳讲求以柔克刚,以慢打快,以静制动,不可谓不精深。首先由请华清学院太极拳协会带来的《集体拳架》表演。 武术表演串词(三)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上午好! 何:今天,我们煤炭坝中心小学全体师生齐聚一堂,欢声笑语。 欧:我们迎来了“七彩阳光”广播操、武术校本操的比赛。 1:这次比赛,将是一次对我们的队列队形和广播操、武术操水平的大检阅

2:也是我们各个班级力量、团结、健康、向上的一次展示。 1:我们刻苦训练,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培养毅力,树立信念。 2:我们精神抖擞,朝气蓬勃,团结一致,拼搏进取,展示自我。 1:首先,请允许我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陈校长、谢校长、贺校长、谭老师、彭老师 2:本次比赛总分为10分,取评委总分的平均分为最后比赛成绩, 1:根据比赛的成绩按年级设奖,每个年级评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每个年级评一个优秀指挥员。 2:本次比赛各班出场的顺序按一年级到五年级班次的顺序出场 1:希望全体参赛班级发扬“团结、友爱、奋进”的良好风格。 2:也希望各班赛出成绩,赛出风格,赛出个性。 合:下面有请煤炭坝中心小学陈校长宣布比赛开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梅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梅山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我国湖南中部农村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个具有完整技术体系的民间拳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北宋时期,相传为文天祥所创,极具地域文化特色,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其千年文化底蕴曾深深地影响着当地许多村民的个性及村落民风的形成,是体现湖湘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然而,随着时代的迁移,梅山武术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当地村落物质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外来文化的冲击,政府武术工作政策重心的偏离,以及学校对本土体育文化教育的欠缺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梅山武术如今处于低迷的发展阶段的现状。然而,梅山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非物质文化方面,对现代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多有益价值,具体表现在健身,教育,非物质经济,旅游等方面。为了使得梅山武术的非物质价值得以传承与发展, 本人以梅山武术为研究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以新化县及位于县城郊的南北、东方武术学校武术教师及武术练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参考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客观地对梅山武术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与分析,针对梅山武术的低迷现状,对不同人群对于梅山武术的看法及认可程度进行了调查和访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 行整理分析,最后剖析了它的发展现状及低迷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呼吁社会群众重视以为梅山武术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武艺,有选择性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传承的基础上敢于创新,将中国传统的优良民间武术发扬光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认知程度,结构调整,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创新与发 展

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Meishan surgery Abstract:Meishan surgery is a popular traditional sport in regional ethnic rural areas of cen tral Chi na 's Hunan Province , is a folk box ing complete tech ni cal system, its orig ins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 cie nt Norther n Song Dyn asty , accord ing to lege nd created by Wen Tian xia ng , a very with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 profo und cultural heritage. Its mille nn ium culture has deeply affected the formatio n of many of the local villagers and the village folk of personality , is a manifestation of one of the main carriers of Hunan Culture . However, with the migrati on of the times, the developme nt of Meisha n surgery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in cludi ng impro ving the liv ing sta ndards of the local villages of material production , changes in villagers' ideas ,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 gover nment policy focus deviati on martial arts work , and school to the lack of local sports and cultural educati on , these factors led to surgery and now is the status quo Meishan downturn stages of development . However , this traditional sport Meishan surgery in non-material cultural aspects of modern life that people have a lot of useful value , specifically in health , educati on, and non-material economy and tourism .In order to make non- material values Meisha n surgery to in herita nee and developme nt , in my research Meisha n surgery as its in-depth un dersta nding and an alysis to Xin hua County and suburba n county located in the south, Eastern martial arts school martial arts teachers and practitioners of martial arts study , by referenee to literature, field trips law , statistics ,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 Meishan surgery to objectively make a more comprehensive in vestigati on and an alysis , Down cast Meisha n for surgery , for differe nt populati ons perceptio n and recog niti on of the exte nt of surgery were in vestigated Meisha n and access , and orga nize the collected data an alysis, the final an alysis of the curre nt situati on and its reasons for the downturn , and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e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 desig ned to appeal to social importa nee that Meisha n masses represe nted by the traditi onal folk art martial arts , selective in herita nee, its esse nee, to its dregs, and inno vati on on the

沧州武术:触手可摸的传奇

沧州武术:触手可摸的传奇 沧州武术:触手可摸的传奇作者:吴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4期很难想象在河北沧州,历史是这样经常 性地挂在人们的嘴边。武术成为一粒粒种子,将散落在这块历史上战事频发、高手如林的边缘之地的传奇,给了一个物质上的归依。在国家审定的129个拳种中,在沧州形成并广为流传的就占52个,民间零散的功夫更加难以计数。 这里出现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传奇人物,也是霍元甲祖籍所在地。沧州在漫长的岁月里,曾是南方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战前线;盐碱地里难产粮,皇权通过土地对农民的束缚较弱,人们从地里熬出来的盐,又是一部私盐外运的对抗史;发配来充军的失意之人、绿林好汉,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超越简单是非的道德观。武术在这里,既是保家卫国之术,也早已超越了单纯技艺的承载,成为观察地域历史的另一只眼…离民间很近隆冬腊月,河北沧州的田地里早已一派萧瑟,举目望不见半星绿色。位于沧州市区南面40多公里的南皮县,地里产不出精耕细作的粮食, 一般人家以种植棉花为生。沧州人提到自己的地理位置,总爱说“我们生活在苦海盐边”,东部90公里外的渤海边是芦苇荡子,虽然守着海,却因为泥滩和盐碱地难以依靠土地过活,沧州的民谣说,这里是“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涝

不旱收碱疙疤”。民风彪悍的传统,在农耕社会有着天然基因。74岁的姜国正是唐拳第六代传人,他坐在炕头上,戴着呢子帽,一身深蓝色的类似中山装的服饰,不像个练武的把式,倒有些文化乡绅的派头。本刊记者采访时,刚好碰到姜家的3个女儿都在场,年纪三四十岁间,女子们身高不过1.6米左右,罩在羽绒服中,身段看起来与普通农妇没有不同。然而姜老头自豪地说,家里4个儿子、3个女儿都自小习武,几个大汉也近不得身。冬日阳光照进他家3间半房的农家院落,墙上醒目处贴着张地图,写的却是《南皮县武术馆校及拳种分布图》,红色圆点代表拳种,红三角表示武馆, 整个县所辖的每个区域,被画得密密麻麻,“南场唐拳”、“八极拳霍氏武馆”、“乌马营武馆”、“叶三拨唐拳”、“贾九拨唐拳”…姜国正是沧州闻名的唐拳武师,唐拳在南皮县里是主要拳种,习练唐拳的人占到70%~75%。沧州习武之风的兴盛,从姜国正老家所在的老家西唐家务村就可见一斑。自爷爷姜贵练武收徒开始,老房子直到今天,姜国正的二女儿姜华芳每天晚上仍旧给村子里的人教武,一家四代人100多年,除了“文革”,其他时期从无间断。沧州人功夫被叫做“把式”,把习武的院子称为“把式房”,把式房多设在师傅居住地,人 们从师习武。把式房一般选用2~3间华北民用住房,内置 练力石锁、石砘等器具,墙边设兵器架,上置各种长短器械。姜国正告诉本刊记者,2400多人的村子里,60岁以下的人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 在春节晚会里,主持人应该说哪些台词呢?在主持的过程中,熟悉每一个台词是非常重要 的。 下面是爱汇给大家整理的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供大家阅读!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 词篇 1 时间: 20XX 年 1 月 X 日下午:3:00 地点:XX 剧院主持人:花(男)、周(女)、夏(男)、 童(女)周、童:辞旧迎新,大地春回处处春风得意;花、夏:笑语欢歌,四海龙腾人人龙马精 神。 花、夏: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周、童:同志们、朋友们;周、童、花、夏:大家新年好! 花:这是一个欢聚的日子,让我们分享共同的喜悦;周:这是一个幸福的时刻,让我们盘点丰 硕的成果。 下面有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XX 先生致新春贺词。 大家热烈欢迎!(董事长:《新春贺词》)夏:董事长热情洋溢的贺词,让我们心潮澎湃。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公司党委、董事会坚持“发展为 上、科学决策,坚持“金融服务,实业支撑、引导带动、创新突破、协同增效发展战略,同向 推进,步履矫健;全体员工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各项指标超额完成,改革、发展捷报频传。 20XX 年,公司实现收入 亿,利润 亿元,分别完成市国资委考核指标的 %和 %。 周:创新担保、国正公司、创新投资、国投建设、金丰典当、小贷公司,作为合肥国资金 融服务、投资行业的第一方阵,撬动经济,为我市的先导产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花: 合肥三洋、合肥城建,强者恒强,品牌优势继续领先;国风塑业、国通管业,优化结构,市场 回报十分明显!童:电影公司、德厚置业、教投公司、吴山固废、梅山饭店,他们的服务,让 城市生活更美好;光大木业、荣事达包装、紫金钢管、合肥湖石,他们的努力,让“工业立市 的画卷更加丰满!花:告别 20XX,我们无悔无怨,感慨万千;迎接 20XX,站在新的起点,让我 们放声高歌,走向辉煌的明天。 请听创新担保公司员工的大合唱:《走向辉煌》,掌声欢迎!1.大合唱:《走向辉煌》(创 新担保公司员工)花:和风细雨的好时节天地与人和;周:和颜悦色的好感觉人人很亲和;夏: 和气致祥的好人家日子挺祥和;童:和衷共济的共和国心齐力更和。 周、童:让我们共同见证;花、夏:让今天告诉未来。 四人合: 和谐——中国!花: 请欣赏国风塑业的歌舞《和谐中国》2.歌舞: 《和谐中国》(国 风塑业 8 名员工)周:建设和谐社会,把美好的事业开创;花:追逐我们的理想,让青春魅力飞 扬!请欣赏合肥城建带来的舞蹈《青春飞扬》,欢迎她们闪亮登场。 春节主持人的开场白台词篇 2A: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B:全县父老乡亲们 C:现场 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D: 大家合:春节好!A: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在这万家团圆的 日子,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B:身体健康,D: 合家欢乐,合:兔年吉祥!A:金虎辞岁把鄱阳 的美丽化作春天的交响 B:玉兔贺春让新春的第一缕阳光拥抱我们的欢乐 C:相聚今宵让我们 的心一起欢腾 D: 展望未来让我们的心一起飞翔 C: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倍感光荣和自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长久以来,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我们都知道,中国功夫并不是电影上华丽的拳脚与特技,也不是银幕上漫天飞舞的剑仙。真正的中国武术,是清晨老人们的打太极拳,行如流水,意似闲云。是如游龙般潇洒自如的剑舞,是如猛虎般威风八面的刀术。中国的武术,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从来无需证明自己,只是通过刻苦的锻炼不断完善自己,以期成就那种接近自然的完美。拥有强大力量却不用来战胜别人,而只是以武会友,互通有无。从不炫耀武力,只是坚守着心中仁义礼智信勇的情操。中国的武术,中国的武者正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着中国的文化,传承着中国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武德,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认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决”等作为武德的标准。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我们认为,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是隶属于体育道德的范畴。武德既是参加武术活动人们所遵守的公共体育道德,又是武术工作者在从事武术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中应遵循的伦理规范。由于武术有着区别于其它体育活动的特殊性,受着民族道德的影响和渗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道德规范------武德。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我们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表演解说词 梅山武术是梅山文化的瑰宝,是新化和娄底人民的骄傲。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她内容丰富,古朴无华,是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和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 新化,是全国有名的武术之乡,这里习武氛围浓郁,有“不会梅山功,枉为新化人”之说。在新化的每一个乡镇,都能看到练武的人群。在这些常年练武的人群中,既有祖传父教,师徒传承的传统武术传人,也有梅山传统武术协会、新化太极拳协会组织的武术爱好者,还有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后的中小学生。我们新化东方文武学校则是这些练武人群的大本营。为了更好的传承梅山武术文化,东方教育集团在兴办教育的同时,还将扩大梅山武术的传承基地,建设新化梅山武术文化园。下面请欣赏狮舞龙腾: 第一个节目龙狮 我校龙队、狮队现有队员50余名,在全国各种龙、狮大赛中屡获金奖,看他们把龙、狮舞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舞狮历史久远,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看,灵动的眼睛眨得惟妙惟肖,时而登高,时而腾空,时而翻滚,好生喜气。舞龙起源于中国传统舞蹈,舞龙舞狮都是古代大型庆典活动的重要节目,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标志。龙如波浪一般连绵起伏,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时而互相追赶,时而交叉盘旋,时而相互嬉戏,看他们配合是那么的默契,音乐,动作,认真,专注交织着,旋转着,升华着。 第二个节目武术基本功

武术基本功是武术训练的基础,包括腰功、腿功、臂功、桩功和腾空跳跃性动作,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翻腾跳跃类的动作,场上健儿们,闪展腾挪有如凤舞九天,鹰击长空。 第三个节目头碎钢板 硬气功:头碎钢板,梅山气功的一种,练习者以钢硬的气力,运气后将钢板击碎。此技法练习难度较大、勿轻意模仿。 第四个节目集体梅山拳 它起源于湖南新化的梅山武术,在中国武坛素以古老神奇而着称,东方文武学院的师生们马上就会将原汁原味的梅山拳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梅山拳术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结构紧凑,朴实大方,攻防兼备。动作简洁,手法明快干净。为大家表演的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中华武林百杰,中华世纪英才人物,一生致力于梅山武术的研究与推广的东方教育集团创办者晏西征先生与他的弟子们。 第五个节目枪术 枪为武术常用器械之一,被称为长兵之帅、百兵之王。由上古矛戈发展演变而成,枪术技法主要以栏、拿、扎为主。要求力达枪尖、左右旋转、上下翻飞、变幻莫测。 第六个节目双刀 俗话说:“单刀看手,双刀看肘”,双刀是武术中双器械的一种,讲究刀法密集,贴身连击,左右兼顾,边走边打,演练者双刀在手,杀意在心,一对双刀左右翻飞,既有刀如猛

沧州城市宣传口号

沧州城市宣传口号 口号,沧州城市宣传口号 沧州铁狮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体现了沧州古老“铸造之乡”铸造艺术的神韵。沧州境内有献县汉墓群、泊头清真寺、海丰镇遗址、纪晓岚墓地、献县单桥、黄骅古贡枣园等文物古迹。海兴小山火山遗迹、东光铁佛寺、沧州清真北大寺、泰山行宫、武帝台、莫阝州庙、盘古庙等古迹也独具风姿。 沧州素有“武术之乡”之称。沧州武术起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千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形成浓厚的习武、尚武民风。源起或流传沧州的门类、拳械达52种之多,占全国129种门类、拳械的40%,乃中国武术发源地之一。 沧州城市宣传口号:1、九州竞秀,沧州领头。 2、精武沧州,人文沧州。 3、渤海一声吼,风流数沧州。 4、文武双全福地,创业投资乐土。 5、天下沧海,中国沧州。 6、文韬武略,承前启后。 7、渤海名市,尚武之乡。 8、展翅高飞黄骅港,任侠尚义沧州人。 9、运河之畔人杰地灵古狮城,渤海之滨大港崛起新沧州。 10、慷慨悲歌燕赵士,侠肝义胆沧州人。 11、沧州武术名天下,杂技艺术冠古今。 12、着“诗经”纂“四库”千古文章誉华夏,扬“武术”兴“杂技”惊世奇功冠九州。 13、崇文尚武之地武术杂技之乡。 14、武绝天下,财富沧州。 15、运河古地,临海新城。 16、武威技巧,人文鼎盛。 17、武术杂技乡,滨海化工城。

18、武·振华夏,狮·震天下。 19、大运河与渤海湾相拥的明珠。 20、崇文尚武,厚德载物。 21、狮城古韵,悠远枣乡。 22、燕赵神韵,活力狮城。 23、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后花园。 24、寻杂技故乡之根,赏狮城文化之美。 25、运河古都化工新城。 26、铁狮威武乡,杂技冠天下。 27、沧州武术名天下,吴桥杂技冠中华。 28、梦寻沧海,心泊沧州。 29、铁狮武雄风,神技名沧州。 30、武术杂技天下流,崇文尚武举沧州。 31、千年铁狮镇海吼,一城人文沧州秀。 32、沧州武术名天下,杂技艺术冠古今。 33、渤海之滨的璀璨明珠,华北平原的文化瑰宝。 34、中国武都,魅力沧州。 35、尚武沧州人,崇德杂技城。 36、古风古韵古运河,新天新地新沧州。 37、武术甲天下,杂技誉九州。 38、京津门户,渤海明珠。 39、见证中华武术,感悟魅力沧州。 40、杂技扬中外,武术贯古今。 41、文化传情,以武会友。 42、武术之乡,杂技天堂。 43、纪昀故里,武术之乡;勇于争先,扶危济困。 44、千年东渡地,一城人文情。 45、融大运河古韵,领渤海湾新潮。 46、文宗故里,武术之乡。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与中国传统文化 --再论中国功夫的理论 中国传统文化综述 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发端于战国的儒、道两大传统。中国功夫的理论也离不开于此。 儒家学说主张“济世”,倡刚健有为,以实现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在维持现有秩序上,重德治与教化。到汉朝时尊儒,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铸造了中国的伦理类型文化,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无现实意义。 道家主张追求与“道”的冥合,介乎“出世”与“入世”之间,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并注重人与天道自然的和谐。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对于今天的生态、人口问题,不无启发意义。并形成了中国人的注重内心的体悟的思维模式,讲求智圆行方。 儒家虽为正统,但并不排斥道家,仍注意与道家相融合,在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曾问礼于道家创始人老子,老子以“唇齿为喻”,说明以柔胜刚的道理。唇舌虽然不如牙齿坚硬,但唇舌要比牙齿持久。中国功夫以此演化拳术,虽不能胜人,但却可自保。刚则缺乏变化,反易被人所乘。显然道家要比儒家高一筹。用于其它方面也是如此。 到汉唐时,佛教传入我国。佛教主张“出世”否定现实,后逐步与儒、道相融合,被我国人民所接受,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也讲尊师重道,倡导大乘佛教。并以渡己渡众生为己任,注重清净寂定的“禅”

的心境的修炼。 宋朝时,理学家完成了儒、释、道的合流工作。建立了以儒为首,兼及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结构。其实中国文化的根底仍在道家。 中国的人生哲学非常发达。 可总括为:“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情”。既有苏子“唯江上清风,水中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成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陈抟的“于羲皇心地上驰骋,而不于周孔脚迹下盘桓。”的佛家的达观、超然。以离世的心境俯视人寰。又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敢为天下先”的儒家的积极入世。 即道家的“庖丁解牛”,居于世,事虽杂而不累其心的高深修养。 修身上要求:“不为浮誉所惑,则养其力者厚;不为流俗相竟,则所以制其气者重。”的厚德载物,是要君子宽厚的品德修养可以承载天地万物。有“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谓,“天为盖,地为床,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当澡盆。”的胸襟与气度的修养。 重操守、气节,坚持自己的志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做到“贫,气不改,达,志不改”。于是有周敦颐的《爱莲说》:“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采菊东篱

武术表演主持词结束语

武术表演主持词结束语 主持人女:一个古老的民族,传承着他所特有的东西。 主持人男(可以比划着):开、合、发: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无形似有形。 主持人女:两仪分三才,三才显四象,四象变八卦,此阴阳之理,变化莫测。 合:下面请欣赏 *** 带来的《太极表演》《太极拳表演》主持人衔接词: 主持人1:一系列动作,连贯而有神韵,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没想到 *** 有才华的人还真多呀 ! 主持人2:那是,在**** 充满着自由和欢乐,拿出您的智慧,发挥您的想象,有才华,请尽管施展,这里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舞台。 主持人1:就像一首歌,把它连贯起来,它也有着别样的味道,下面请听 ** 带来的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瑰宝,数不胜数; 其中,太极文化,当属根本。 请问大家:什么是太极?(主持人稍微停顿一下,然后,用手边比划边说)对,通俗地说:太极是个圈,阴阳在里边。 阴阳是什么?天是阳,地是阴;男是阳,女是阴;一是阳,二是阴; 站着的是阳,坐着的是阴 ;(主持人,哈哈一笑)也就是说:阴阳是相对的。 古人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因而,太极中的阴和阳,始终不停地在相互转换。正所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 我们还知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说:阴阳又是合一的

当我们想方设法地去了解:阴阳是如何在相互对立、互相转换、合一互动时。也就在不知不觉地赋予了太极的文化内涵。 那么,太极文化对我们来讲,有什么用呢 ?(主持人略微停顿,接 着说)它可以帮助我们解读大自然中,万物万象的因果关系。 虽然,人心是难测的,世界是多变的,宇宙是浩瀚无垠的。 但是,古人只须用一个阴阳的概念,就可以把万物万象的复杂性,梳理得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 (主持人再停顿一下,继续说道)首先,运用太极的理念,把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各种事物,归纳为阴、阳两大类。 然后,再通过文化的解读,去洞察阴阳转换的微妙时机。仅仅如此,简单而已,我们就能明白一切事物的因果关系了。所以说,知道了太极文化,便可知晓大自然中,万物万象的运转规律,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太极拳,以太极文化为基础,创立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防身,还可以修身养性,也可以欣赏品味。 下面,请大家欣赏太极拳表演,掌声有请:黄峻?绽鲜A? 上场,敬抱拳礼,主持人旁白: 黄峻?绽鲜r ?中国武术六段,国家高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他自幼好武,早期习练“截拳道”,之后,专修“传统陈家沟太 极拳”。 黄老师现在表演的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沧州名人事迹

家乡所在地著名人物,著名事迹,著名事件调查报告 摘要: 在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创业,沧州市国民经济已具相当基础,整体实力大大加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城市。沧州正在逐步成为河北乃至环渤海地区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沧州名人植物园,狮城公园和新体育馆游泳馆的建成更是为沧州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武术节,省运会的举办更是为沧州画上浓重的一笔文化色彩。祝愿家乡建设的越来越美丽! 沧州市,是河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的东部,北依天津,南依山东,与北京、石家庄两大都市等距相望。是国务院确定的经济开放区,辖3区、4市,10县。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内区域城市。我的家乡就在沧州市沧县。沧县是中国的“金丝小枣之乡”、“武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是河北省目前唯一一个国字头曲艺之乡。身为土生土长的沧州人,好多年轻人都不清楚家乡的历史名人和著名事迹。2014年的暑假,我以走访的方式调查了几位熟知沧州历史的老人,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沧州名人 走访中,我们首先来到了张维玉爷爷家,面对“您知道哪些沧州名人事迹”的问题,老爷爷给我们讲了许多沧州有名人物的故事。 1·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观弈道人。又因其北京虎坊桥寓所有一巨大太湖石,故又称孤石老人。清直隶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其高祖纪坤,字厚斋,系明末人。能文,著有《花王阁剩稿》。其父纪容舒,字迟叟,清康熙五十二年思科进士,曾供职刑部和户部,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和故称姚安公。鞒有《唐韵考》、《杜律疏》、《玉台新咏考异》等。晓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