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一)
应用文-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一)据预算内财政收入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须以一定的支出为前提。
就我国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比较来看,如表1所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几乎年年存在财政赤字。
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扩大总需求,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有赖于政府支出的扩张。
然而,由于我国宏观税负低从而财政收入有限,只能依靠扩大国债发行来为政府支出融资。
这使我国的债务依存度特别是中央政府债务依存度迅速提高。
当然,国债的还本付息最终只能靠。
因此,为了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提供公共产品和引入福利目标,都要求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有所提高。
当然,宏观税负的提高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不能使宏观税负提高造成的效率损失大于政府支出带来的效率利益。
①无论与转轨国家还是与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各项指标均较低。
一国政府的收入水平是否适度,最终取决于一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对比状况,并没有一个统一或绝对的标准,且由于口径的不同,数据可比性可能较低,但是通过国际横向比较,还是能够表现我国政府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
从我国历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更能表现出当前较低的实际税负水平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二)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这可以从政府收入内部结构和税收内部结构两方面分析。
首先,从政府收入内部结构来看,2001年我国政府预算内收入为16386.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7%;除此之外,我国预算外收入为3826.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3%,其中中央级预算外收入占预算外总收入的5.3%,地方占94.7%.此外,我国还存在数量庞大、总额难以估计、使用方向难以控制的制度外收入。
在预算内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为93.79%,表面看来收入形式十分规范,但是如果考虑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后,政府收入形式就变得相当不规范了。
当前税制结构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前税制结构下宏观税负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在现有的税制结构下,我国宏观税负的大小,以及在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下,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相符。
其次是对于宏观税负过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税制结构宏观税率税负水平统计口径合理宏观税负水平优化税制结构福利费改税一、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1、我国税种分类以及比重目前,按照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我国所征收的税大致可以分为七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特定目的税、行为税以及关税。
而在所有税当中,流转税所占的比例高达80%,所得税制占15%,剩下的20多种税占5%。
2、税制结构不合理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税收中以所得税为主,与此相反,发展中国家的流转税比重基本上都是比较高的。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监管上,流转税的管理比所得税要来得更容易些。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层面上来说,流转税相对于所得税制,其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更为负面一些。
无论企业是赢是亏,凡是有生产活动就得缴纳流转税,但是所得税则是针对企业盈利进行课税的。
而我国的流转税比例如此之重,是相当不合理的。
二、宏观税负水平1、统计口径差异导致的结果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或国民收入(NI)的比例来表示。
[1]若以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计算,狭义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用IMF统计口径计算)中,政府收入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
用这种方法算出的我国的宏观税负是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水平的。
而以广义口径计算出的宏观税负水平则大大的高出发展中国家水平,甚至也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结果。
因为全口径政府收入的组成是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
2、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影响和拉动宏观税负上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税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主要是经济和税收征管两大因素。
2415 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
税收政策不仅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也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公平发展造成影响。
笔者将就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税负的高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负是指税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和消费、个人收入和消费等因素,对经济增长有着深刻的影响。
当税负过高时,会对企业的资金流动、投资意愿造成冲击,从而削弱经济增长。
但是适度的税负收取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生产和消费,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
2.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制结构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间接税主要包括增值税等。
对于经济发展来说,直接税可以避免财富的不均,产生更公平的社会,但是较高的税率也会加大对企业和个人的压力,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而间接税则不会直接影响生产和消费,相对容易实现。
税收透明度是指税收政策公开程度。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透明的税收政策可以提高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信任,鼓励更多的投资和消费,从而加速经济的发展。
4.税收收入的运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收入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
如果税收收入的运用合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公平性;而如果税收收入被忽视或滥用,将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税收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关系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促进特定行业或企业发展而实施的政策。
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某些行业的税收政策来支持特定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些关键领域如创新、高科技等起到关键促进作用,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结论总而言之,政府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涉及到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税收政策的优化需要考虑到税负、税收透明度、税制结构和税收收入的运用等因素,才能实现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税法的调整和优化,可以调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提升国民收入水平,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发展的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一、税收负担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在支付税款、财产办理手续和税务接待等方面所承受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税收负担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和投资的规模和速度。
以消费为例,税收负担过高会导致人们收入减少,购买力下降,进而减少消费和消费动力。
对于投资来说,税收负担过高也会抑制企业的扩张和创新,减少资本投入和新增就业机会。
因此,税收负担对当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长期发展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企业税收政策的运用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税收政策的优化和运用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和扶持民营企业,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其次,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免税款、降低税率、调整统计口径等方式,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
还有,税收政策可以通过税收管理的规范和信息公开的透明,增强税制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从而建立长期稳定的税收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
三、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方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协调作用。
在财政政策中,通过国家财政的调控和预算管理,可以控制国家的财政支出和收入,达到平衡预算和有效利用财政资金的目标。
而在税收政策中,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减免税款、加强税收管理等方式,控制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可以实现财务平衡和经济平衡的双赢,帮助政府精准调控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分配,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中税收收入增长与宏观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税收收入增长与宏观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税收,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沉重?特别一提到“税”,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皱眉头,心里想:“哎呀,怎么又得交钱了?”可不管你喜欢不喜欢,税收这事儿就像那家门口的菜市场,离你远了不行,离得太近了也让你有点不舒服。
但说白了,税收其实和咱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从你买个包子吃,坐个公交车,甚至在网上看个剧,背后都有税收在“默默奉献”。
不过,今天咱不聊税怎么收,咱聊聊税收增长和宏观税收负担之间那点儿事。
说起税收增长,大家可能会联想到相关部门的财政收入。
简单说,就是国家通过各种方式收集的税款在不断增加,相关部门有了更多的“粮草”,可以做更多的事儿。
比如修路建桥,发展教育,搞环境保护。
可是,问题就来了,税收收入一多,相关部门的财政变得更加“充盈”,但如果收入增多的同时,大家的“税负”却没变轻,甚至更重,那这就成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咱普通老百姓可就得多掏点儿腰包了。
比如说,明明工资没涨,结果你买个东西的时候,咋感觉价格越来越贵了?这就是宏观税收负担的影子在背后作怪。
宏观税收负担嘛,说白了就是整个国家在税收方面,给人民和企业带来的压力。
你想啊,企业为了赚个钱,得交税;你我这些老百姓为了生活,也得交税。
国家税收负担重了,大家日子就变得紧巴巴的,能少花一块是一块,没办法,总得为社会的运转出点儿力。
税收增长固然好,钱多了可以做更多的事儿,但如果咱们的负担没减轻,反而更沉重,那这种增长其实就变得有点“可怕”了。
讲个简单的例子:有次去朋友家吃饭,他特别认真地说:“这次请大家吃饭我挺不容易的,账单一出来,光税就得多交一百块。
”我一听,不禁有点儿咋舌。
现在的消费税涨得有点儿离谱,光一顿饭,税收都这么重,那对于企业来说,不光是“要账”,还得“上税”,这不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吗?你觉得自己挣的钱够花,结果各种税一加上,工资就不够用了。
反过来说,企业压力更大,可能就得采取裁员,压低工资或者通过降低质量来“省税”。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1)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1)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平,通常⽤⼀定时期内税收收⼊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来衡量。
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总额与国内⽣产总值(GDP)、国民⽣产总值(GNP)或国民收⼊(NI)的⽐值。
考虑到⼝径的统⼀性,笔者将以税收收⼊与国内⽣产总值的⽐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GDP=(应税收⼊*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宏观税负的⾼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
因此,对其产⽣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平经济发展⽔平是决定⼀个国家宏观税负⽔平的最根本因素。
国家的经济发展⽔平越⾼,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来调控社会经济。
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
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
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的变化,从⽽对税收收⼊的来源结构产⽣影响。
⽐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产业或第⼆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重较⼤,税收也主要来⾃于该产业。
从另⼀⾓度看,在现⾏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
若第⼀产业占GDP的⽐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三产业占GDP的⽐重越⼤,宏观税负就越⾼。
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除产业结构外,⼀国国内⽣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 国家职能范围税收收⼊作为财政收⼊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出需要的影响,⽽财政⽀出的多少则取决于⼀国政府的职能范围。
政府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政府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为政府提供资金来实施公共项目,还可以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向。
本文将探讨政府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税收可以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以资助公共项目的实施。
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社会福利改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通过征收税收,政府能够获得所需的财政收入,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些公共项目的实施往往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增长。
其次,税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运行,以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
通过适当调整税率和税收政策,政府可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例如,通过减税政策,政府可以刺激个人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合理征收企业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等税收,可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创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进而增加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然而,政府税收对经济增长也存在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
首先,高税收率可能会对企业经营造成负担,抑制企业的投资意愿和创新活动。
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税率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的局限性。
此外,税收过多可能导致个人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阻碍需求的增长。
因此,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注意平衡财政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避免过度压缩个人和企业的收入。
此外,税收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也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税收制度不公平,征收过程缺乏透明度,将导致社会不公和经济不稳定。
例如,过度依赖消费税而忽视财产税可能会导致收入阶级分化,加剧社会不平等。
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公正、透明的税收制度,避免不合理的税收分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政府税收对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合理征收税收可以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推动公共项目的实施,促进经济的发展。
税收政策的调节作用也能够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
然而,高税收率可能对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平衡财政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中国税收负担、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中国税收负担、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陈涛(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31)摘要:本文基于1994一2015年的相关数据,运用V A R模型对税收负担、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税收负担与税制结构都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税收负担上升1%,经济增长率下降0. 03%;税制结构上升1%,经济增长率下降0.14%。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制结构;经济增长;V A R模型1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GDP总量跃居 世界第二。
然而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税负 税制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所以,对税负与税制方面问题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2文献综述国内不少学者对税负税制与经济关系问题都进行 了研究。
刘军(2006)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税收负担、税制结构都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相关关系。
梁俊娇等(2017)认为在我国东部地区,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 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税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郭海宏(2010)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得出东欧地区税 负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而在西欧地区负相关的结论。
3实证研究本文基于V A R模型来分析税收负担与税制结构 两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表1 1994—2015年我国税收收入及G D P相关数据目税收收人(亿元)GDP增长率(%)直接税间接税19941162.273964. 6148197. 913.119951636. 324401. 7260793. 710.919962196.674713.1571176.610.019972346. 675887. 3778973.19.319982455. 166807. 6484402. 37.819992972. 277710. 3189677.17.620003693. 228888. 2999214. 68.420015086. 7210214. 66109655. 28.320025975. 5911660. 86120332. 79.120036397. 6213619. 69135822. 810.020048030. 916134. 78159878. 310.120059953. 2718825. 27183084. 810.2200612631. 0422173. 31211923. 811.6200717994. 2227627. 75249530. 611.9200821091.1933132. 6300670. 19.7200922655. 8336865. 763409039.4201027392. 0145818. 7413030. 310.6201134566. 655171. 79489300. 69.5201239388. 3561225. 93540367. 47.9201344279. 7171928. 16595244. 47.8201449612. 6875818. 57643974. 07.3201554345. 2978740. 97685505. 8 6.9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税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一)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及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以预算内财政收入为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二、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扭曲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三、税制结构不仅无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而且有抑制投资的紧缩效应。
根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国情,笔者提出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宏观税负水平和税制结构。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制结构经济增长
一、目前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
(一)据预算内财政收入口径计算的宏观税负水平低,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必须以一定的支出为前提。
就我国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比较来看,如表1所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几乎年年存在财政赤字。
尤其是1998年以来,为扩大总需求,发挥财政支出乘数效应,有赖于政府支出的扩张。
然而,由于我国宏观税负低从而财政收入有限,只能依靠扩大国债发行来为政府支出融资。
这使我国的债务依存度特别是中央政府债务依存度迅速提高。
当然,国债的还本付息最终只能靠税收。
因此,为了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提高的前提下,提供公共产品和引入社会福利目标,都要求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有所提高。
当然,宏观税负的提高应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不能使宏观税负提高造成的效率损失大于政府支出带来的效率利益。
①无论与转轨国家还是与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各项指标均较低。
一国政府的收入水平是否适度,最终取决于一国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资源配置的对比状况,并没有一个统一或绝对的标准,且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数据可比性可能较低,但是通过国际横向比较,还是能够表现我国政府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
从我国历年财政收支的平衡状况更能表现出当前较低的实际税负水平不能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
(二)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这可以从政府收入内部结构和税收内部结构两方面分析。
首先,从政府收入内部结构来看,2001年我国政府预算内收入为16386.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6.7%;除此之外,我国预算外收入为3826.4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93%,其中中央级预算外收入占预算外总收入的5.3%,地方占94.7%.此外,我国还存在数量庞大、总额难以估计、使用方向难以控制的制度外收入。
在预算内收入中,税收收入所占比重为93.79%,表面看来收入形式十分规范,但是如果考虑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后,政府收入形式就变得相当不规范了。
不规范的收入形式会使收入规模和使用方向超出中央政府的控制,造成公共部门资源配置不当,侵蚀税基,政府总收入可能超过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而且各种不规范收入具有不确定性,不同地区负担者负担不均,也可能扭曲私人部门的资源配置,从而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③因此,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府支出的需要要求对税费进行综合改革,规范政府收入形式,提高政府支出的税收依存度和客观税负水平。
④(三)目前税制是渐进经济改革和税制改革的产物,存在对经济发展的扭曲效应,随着市场化程度和开放程度的提高,其扭曲效应越来越大
1998年出现通货紧缩以来,税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尤为明显。
我国目前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立的,其原则是“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
在当时通货膨胀的宏观经济形势下,税制改革体现的宏观政策取向:一是要保证政府税收收入至少不下降,以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二是要抑制通货膨胀,其中重在抑制投资,因此,税制设计对投资课以重税。
1998年以来,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我国税制已有所调整,如暂停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对符合产业政策的技改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按40%抵免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6%的增值税,提高内资企业的计税工资标准等。
但调整后的税制
对经济增长仍有消极影响。
首先,我国税制结构无法实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以间接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收入的比重不足20%,个人所得税仅占6%~7%,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比重偏低削弱了税制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当经济总量失衡时,只能更多地依赖相机抉择的财政支出。
较低的宏观税负水平和不完善的个人转移支付制度使政府缺乏财力基础和制度基础向低收入者转移支付。
传统的社会福利制度解体而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强化了居民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居民会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即期边际消费倾向,从而降低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⑤资本密集度高的行业,增值税税负重,这不但抑制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而且阻碍了技术进步,不利于资本替代劳动。
若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并普遍征收,则不但会增强增值税的中性,而且会对投资产生正效应,提高私人部门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再次,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有违效率与公平原则。
1994年税制改革未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吸引外资,外资企业所得税保留了名目繁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些税收优惠政策是否有效值得进一步测算。
然而明显的政策效应是,这些政策造成内外资企业处于不公平的税收环境中,特别是国有企业税负过重,“假合资”成为“合法”避税的方式之一,从而扭曲了资源配置,这既不公平又没有效率。
总之,通过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的纵向比较以及与转轨国家、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的横向比较来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低,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
我国政府收入的内部结构表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政府支出的税收依存度和宏观税负水平有待提高;税收收入的内部结构表明我国税制有待改革。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税制本身的转轨性日益明显,其承担改革成本造成的扭曲效应日益增大。
以上各点都表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与税制结构都或直接或间接地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二、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水平,优化税制结构,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依据政府支出需要决定因素,我国宏观税负水平需要提高。
税收的改革效应要求我国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和收入规模,以适应改革的进程。
税收的纯经济效应也要求我国税负分配和税制结构适应国内公平与效率的替代。
我国已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这也要求我国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适当考虑国际税收竞争与国内公平的替代。
总之,我国低收入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主要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这就要求建立以效率为中心的宏观税负水平与税制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既要适度减税,又要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水平
减税已经成为世界税制改革的一种趋势。
在中国,一方面由于税费之和占到财政收入的25%左右甚至更高,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而存在着一定的减税必要性和空间;另一方面,即使在经历了税收收入的连续多年超常增长的情况下,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不过16%左右,比发展中国家或同等人均GDP国家的宏观税负要低,因此又存在着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水平的必要性。
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呢?
显而易见,过高的税负会加大企业或居民的负担,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持续增长;而过低的税收水平则使政府无法履行其正常职能,特别是在经济转轨期间难以承担起改革的巨额成本。
因而,当前如何在适度减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税收收入占GDP的水平,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可选择的措施主要有: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税制弹性;加强预算管理,清费立税,减轻企业和农民的税外负担;强化征管,减少税收流失等。
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规范政府收入形式是提高宏观税负水平的首要选择。
对现行的税外收费进行科学分类,取消不合理收费;对符合收费性质的收入予以保留并纳入预算内管理;对具有符合税收性质的收入应将其纳入税收制度,由税务部门依法征收。
可见,宏观税负的提高是将部分“费负”
转化为“税负”,而不是新增私人部门负担。
2.适应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税制改革,实行结构性增税与减税改革,以发挥税收的改革效应、纯经济效应和潜在竞争效应,这将在下面具体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税基扩大,政府征管能力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也将提高,从而使经济发展水平对宏观税负与税制结构的最终决定作用通过税制改革得以发挥。
(二)提高税制适应市场化及对外开放程度提高的要求,进行税制结构改革,通过改革效应促进纯经济效应和潜在竞争效应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