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
书单强推这10本日本现代文学作品

书单强推这10本日本现代文学作品
日本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日本文学也了一个长久的发展历史,从古典文学到现代文学,有许多伟大的作者的作品。
以下是日本现代文学的10本书,我都强推给大家:首先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万葉集》,这是日本最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品之一,它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了古老而优雅的感受。
其次有谷崎润一郎的《朝雾》,这本书表达了谷崎润一郎生活中的内心世界,也带给了人们无尽的思考。
再次面对《奇迹手册》,这是三岛由纪夫的着名作品,以哲学思想与蒸蒸日上的文学范型为基础展开的,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此外还有芥川龙之介的《老师》,这部作品以一个励志故事表现真正的爱,并启发读者去发现生活的意义,值得一读。
接下来是太宰治的《沉默的大多数》,这部作品结合了成长故事与现实主义,也揭示了当代社会的苦涩,值得仔细阅读。
另有芥川龙之介的《村》,这是一个被撕开修补的故事,它像一幅熟悉而最终厌弃的画面,令人眼花缭乱。
接着有山本耀司的《结婚》,这是一个不断在追求解放的故事,也引发了许多对婚姻社会的深入思考。
再有新海诚的《你的名字》,这部作品比较浪漫,以史诗形式表述了爱情的无限可能,让人心醉神迷。
其次有佐藤竹生的《谁会爱上我》,它将日常生活与小说描述融合在一起,深刻表达出日本人对大众文化的观点,值得一看。
最后要提到川端康成的《人间失格》,它以独特的视角表述了日本社会中命运的改变,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反思,是一本必读的经典作品。
这10本书都是日本现代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对理解日本历史、文化以及现实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就我而言,回味着这些经典,总是充满新的发现,也让我深深的领悟到一些道理。
日本文学资料

日本文学日本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从古代的和歌、物语到现代的小说、诗歌,日本文学展现了独特的美学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探讨其文学特点和影响。
古代文学和歌:和歌是日本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之一,通常是由五、七、五、七、七音组成的诗歌。
《万叶集》是最著名的和歌集,包括了多位贵族和歌人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情感表达。
物语:古代的物语是口头流传的故事,如《竹取物语》、《源氏物语》等,描绘了各种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被认为是日本文学的瑰宝之一。
近代文学侠客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侠客小说风靡日本文坛。
以描写江户时代武士、盗贼和忍者为主题,作品充满了刺激和浪漫,如江户川乱步的《红蜘蛛》等。
浪漫主义小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日本文学,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作品多以热衷于幻想、追求爱情和自由为主题,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等。
现代文学战后文学:二战结束后,日本文学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趋势,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困境,如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等,作品充满了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当代小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当代日本文学探讨了更多的当代社会议题和个人心理困境,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
结语日本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反映了日本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阅读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和人文精神,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愿我们永远保留对日本文学的热爱和探索,将其珍贵传统传承下去。
日本有哪些文学名著

日本有哪些文学名著日本文学指的是以日本语写作的文学作品,横跨的时间大约有两千年。
日本有哪些文学名著?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本的文学名著资料,仅供参考。
日本的文学名著(1)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川端康成的《雪国》,森鸥外《舞姬》,岛崎藤村《破戒》,田山花袋《棉被》(这本有点色,但是日本自然主义的典范之作)夏目漱石《我是猫》(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享有世界声誉,没记错的话,柯南里面好像有一集也提到夏目漱石的)《失乐园》的作者叫渡边淳一,是本禁书!(2)《源氏物语》紫式部的作品川端的《古都》《雪国》《伊豆的舞女》还有芥川的《罗生门》三岛由纪夫的<春雪>等再就是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夏目的《我是猫》消遣的话还可以看看江户乱平步的侦探小说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渡边淳一的《失乐园》大江健三郎的〈万延元年的足球〉日本文学名著《雪国》〔日〕川端康成下载 (92KB)岛村虽然研究一些欧洲舞蹈,但基本上是个坐食祖产、无所事事的纨袴子弟。
他从东京来到多雪的上越温泉旅馆,结识在那里出卖声色的驹子,驹子对岛村表现了比较真挚的感情;岛村则认为二人无非是露水姻缘,人生的一切均属徒劳。
岛村一共来雪国3 次,同驹子厮混,两人之间也流露了互相爱慕之情,最后挥手而别。
岛村第二次前来雪国时,在火车上看到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在精心照料一位患病的男青年。
姑娘名叫叶子,青年名叫行男。
后来岛村得知叶子原来是驹子三弦师傅家的人,行男则是三弦师傅之子。
岛村风闻三弦师傅活着的时候,曾有意叫驹子和行男订婚,驹子也是为给行男治病才当了艺妓的。
但驹子对此表示否认,实际上对行男也毫无感情,甚至岛村二次离开雪国,驹子送到车站时,叶子跑来报告行男咽气,哀求驹子前去看看,驹子也未予理睬。
岛村虽然欣赏叶子年轻貌美,但在第二次来雪国后的几次接触中,并未对她有爱的表示:直到在他离开雪国之前,剧场失火,发现叶子从二楼上掉下来死去,也只是略表同情而已。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1.和谐与平衡:日本文学一直注重和谐与平衡的表达。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平和的反思,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合在一起。
这种平衡感在日本文学中经常出现,并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情感氛围。
2.精细的描写:日本文学对细节的描写非常注重,尤其是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描绘。
通过精确的细节描写,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情感和气氛。
日本文学中的描写方式常常借助于景物描写,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
3.雅致与含蓄:日本文学倡导的审美情趣是一种雅致与含蓄的态度。
日本文学作品通常以简练的文字和节制的叙述风格为特点,避免夸张或过分表达。
这种雅致与含蓄的特点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上,也体现在对情感的处理上,不善于直接表达内心感受。
4.回归传统与哲学思考:日本文学常常回归传统的美学观念和哲学思考。
它试图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新思考,来挖掘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这种思考常常通过对古典作品和传统艺术的回顾和影响来实现,以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5.注重人物描写与人性探索:日本文学对人物描写非常细腻和深入。
它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人性的善恶、苦乐、智慧和愚昧。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日本文学试图揭示人类的本质和生活的真相。
6.对死亡和终极问题的关注:日本文学经常关注死亡和终极问题。
它试图通过对死亡和终极问题的思考,引起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日本文学中常常出现对死亡的描写和对死亡观念的探讨,以传达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7.对自然和季节的表达:日本文学中常常表达对自然和季节的热爱和赞美。
它借助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日本文学中常常通过季节变化来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情感变化。
8.抒情与感性的特点:日本文学具有浓厚的抒情和感性的特点。
它试图通过对情感和感受的表达,来引起读者对生活、爱情、友情以及亲情的共鸣。
日本文学中常常表达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欢乐,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命运的抗争。
日本古典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文学:(一)古代文学1、日本古典文学,又称“室町文学”,包括和歌、古事記、源氏物语等,是日本古代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早在室町时代即有繁荣。
2、和歌主要有两种,即楽歌和俗歌,传承至今的楽歌有东邦藤原拼佘,俗歌有枕草子、石镰新乐等,是日本重要的文化组成之一。
3、古事記根据日本古代记载形成,叙述了从神代到現代日本22世纪隆盛和国家变革之间的重要神话历史。
4、柳生家法是古代日本贵族派系礼,是一本关于古代陷满芭蕉,带有武士道色彩的礼仪著作。
5、廤歌新乐(上代新乐)是唐朝中期以汉朝影子函声人,是指在廤歌中增添歌曲技巧,发想运用新的节奏、旋律曲调而形成的新的歌曲。
(二)中古文学1、中古文学也称为江户文学,出现在江户时代(1600-1867),其中有木叶志士忠状、伊豆大比国娘等,是日本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啄木鸟记(全一郎记)被誉为日本最具特色的杂剧,具有普遍的影响,受到两江时代文人、文化家、演艺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欢迎。
3、花圃新乐(俗新乐)是日本江户时代文人所创造出来的新乐曲,以泰安怎从威斯克玉米集中地发明为主,用上管子新乐和低音提琴等乐器演奏,在日本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蕪村詞(武者小路極介詞)以武者小路極介(1795-1837)的名字而定名,是反映日本江户时代民主风尚的一部詩集,其内容浓郁的哲理足以撼动读者心灵。
(三)近代文学1、近代文学主要是1868-1912年间出现的一类文学,讨论得更丰富,有马塚正三、末次由纪夫等,代表作《家庭教师》、《坊之藤》等多著名作品。
2、本拉登文学,又称课舍文学,是指以白洲本乡、多喜久太郎、高村光太郎等人的作品为代表的文学,这些作品均围绕家庭、社会背景等话题进行探讨。
3、近期文学是一类具有明显现代色彩的文学流派,主要以朴希大樹、成田凌、小森林三郎为代表的作家的作品为主,讨论日本近代社会的变化以及现实社会。
4、现代文学是指现代日本文学流派,以长谷川乱歩、芥川龙之介等人的作品为核心,改写传统典籍,具有对传统文化改革的思想,是日本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道璀璨星芒。
日本文学的特点

日本文学的特点日本文学自古以来就拥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风格特点,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底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学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和风格,体现出日本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气质。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文学的特点。
1. 清新淡雅的风格日本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新淡雅,语言简练优美。
日本人喜爱借助诗情画意的修饰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来表达情感。
这种风格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古典文学中,也贯穿于现代文学的作品之中,使得日本文学独具雅致和韵味。
2. 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日本文学以其对人性的深刻剖析而著称。
作家们经常从角色内心的矛盾、挣扎和情感中挖掘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出角色的情感世界和心理变化。
这种写作手法使得作品更加接近生活、贴近读者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3. 强烈的传统文化烙印日本文学浸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古代的诗歌、歌舞伎、小说,还是现代的流行文学、漫画等,都能在作品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这种传统文化烙印赋予了日本文学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使得作品更加有血有肉,富有魅力。
4.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日本文学在探讨人物命运的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刻反思。
许多作家通过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分析人性弱点、反映时代变迁,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这种现实关怀使得日本文学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气息,引导人们思考、反思现实社会。
总的来说,日本文学以其清新淡雅的风格、角色心灵的深刻剖析、传统文化烙印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反思而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特点赋予了日本文学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独占一席之地。
日本文学概论

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日本文学是指在日本国土上产生的文学作品,涉及内容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漫画、小说集以及子女教育等方面。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演变成了众多类型和形式。
本文将介绍日本文学的发展历史和代表作品,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一、古典文学日本文学的最早期始于公元8世纪的奈良时代,在这一时期,万葉集成为了日本最早的文学遗产。
万葉集是一部由诗歌组成的集合,在这些诗歌中反映了日本古代社会的风俗、民族等多种方面。
另外,此时期还形成了和歌,就是指依据艺术方式来发挥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到了公元10世纪的平安时代,日本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在这个时期,诸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等重要的文学作品纷纷涌现。
《源氏物语》是一部非常长的小说,作者是女作家紫式部,用美丽的描写为这段历史画了一幅极其优美的图景。
《枕草子》则是一部集中讲述诸如春天、秋天等主题的杂文集。
这两部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的一些特点,更是成为了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二、近代文学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文学逐渐进入了现代版的阶段。
在19世纪,时代大变,日本经历了市民文化和西方现代化思想的影响。
这样,代表近代小说创世人的坂口安吾,和执行战前的中原中也等人相继出现,使得小说从古典文学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在二战后的时期,日本文学迅速地扩大了内容范围,其中涌现出了形形色色的新兴文体。
例如,日后备受崇拜的村上春树,就创作了许多有深刻哲学思想的作品。
除此之外,同时期还出现了诸如映画莓之森、宫泽英明等人创造的漫画文学,现代严肃文学和另类小说等新型文学类型。
还有,日本俳句和短歌因其含义简洁而流行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三、日本文学的重要性日本文学经过了千年的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文学不仅分析了人类的私人感受,还是一种通过文学作品来展现整体社会和文化大环境的方法。
日本文学之所以能够聆听人类心灵的因素,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心灵文化历来就是重要的,同时对诸多家用课程和社交礼仪也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
日本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日本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日本文学是指使用日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日本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反映了日本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还承载着日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历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日本文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 日本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日本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日本文学作品是《万葉集》,它是一个收集了古代和风诗歌的集合,反映了当时日本人的生活、感情和宗教信仰。
古代的日本文学作品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比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等。
在平安时代,日本的文学开始迎来了繁荣期,藤原道长的《枕草子》、源氏物语等作品成为了日本文学的经典。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文学的体裁和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形式。
2. 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作家日本文学涌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
在诗歌方面,有许多优秀的歌人,比如在《万葉集》中的大伴家持、山上憶良等人,他们的诗歌表现了日本人对自然和情感的独特感受。
在小说方面,日本有很多著名的作家,比如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等,他们的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展现了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除了这些著名的作家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家和作品同样对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日本文学的主题和风格特点日本文学的主题和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特点。
古代日本文学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自然、人情、宗教等方面,例如《枕草子》和《源氏物语》。
而现代日本文学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个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此外,日本文学还有一些特有的风格特点,比如在古代诗歌中追求的“文以载道,诗以传情”的原则,以及现代小说中常见的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等不同的写作风格。
4. 日本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日本文学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还通过翻译和传播对世界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文学古代文学据中国《三国志·魏志》和《宋书》记载,日本于3世纪和5世纪前后从地区性的小国家群逐步走上统一的古代国家。
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大陆生产技术及文化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5世纪汉文字的传入和使用,对日本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使用文字以前,约在4世纪末和5世纪初,已有口头文学流传,后来记载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的歌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均为早期口头文学作品。
奈良时期文学7世纪中叶,日本社会发生了一次巨大变革──“大化革新”。
这次变革结束了“氏姓制度”,确立了规模完备的古代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8世纪初,元明天皇和铜三年(710),迁都奈良,进入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奈良时期。
是年在天皇□命之下,先后写出《古事记》(712)与《日本书纪》(720)。
这两部著作,特别是《古事记》,含有许多形象生动的神话与传说。
两书还收有200余首古歌谣(统称为“记纪歌谣”)。
两书的编写者由于企图达到说明天皇出自神的世系的目的,不免纂改这些神话与传说。
但它毕竟以文字将上古时期日本民族富于美丽想象的口传文学保存了下来。
较上述两书稍晚,由各地方官吏编纂的“风土记”,如《出云国风土记》、《播磨国风土记》等,其中也含有各地区的一些片断的古老传说。
这类风土记的故事情节一般简短,但颇富于生活气息。
《祝词》、《寿词》是古代祈祷性质的宗教文学,它们成书较晚,被收集在10世纪的《延喜式》等文献中,具有古代韵文所特有的修辞手法和歌谣的韵律美。
ljydp8世纪中叶,出现了一部由日本人所写的汉诗集《怀风藻》,虽然这些汉诗形式上大多是模仿中国六朝诗体,但许多作者是有名的和歌作者。
汉诗对日本的民族诗歌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8世纪下半叶,和歌总集《万叶集》的出现,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已从不定型的古歌谣发展为定型的和歌。
这部集子收和歌4500余首,其中由31个音节组成的短歌,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说明短歌从和歌定型时起,就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万叶集》收集有“东歌”这类珍贵的民谣与民歌以及“防人歌”(戍边兵士之歌)等。
集中具有姓名的作者共300余人。
其中有以写宫廷挽歌著名的歌人柿本人麿(约662~约706)和著名的《贫穷问答歌》的作者山上忆良(660~733)。
《万叶集》中的和歌以雄浑真率见长,这是由于当时的作者善于从古代民歌吸取营养之故。
平安时期文学8世纪末,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日本历史进入平安时期,是为古代天皇制贵族统治的后期。
这一时期一直延续到12世纪末。
平安初期的贵族政权还未失去处于上升阶段的活力,以后转入由藤原氏推行“摄关政治”的时期,古代天皇制国家逐渐显露出不可克服的矛盾。
大土地私有制的庄园经济,冲击着天皇贵族政治的经济基础“公田制”。
在藤原氏专政下的宫廷贵族日益腐朽,农民大批逃亡。
地方豪族势力和由地主武装形成起来的武士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到了这一时期的末尾,武士阶级进入中央政治舞台,终于结束了古代贵族统治。
桂本《万叶集》卷四抄本自8世纪以来,日本开始与中国正式往来,不断接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到9世纪初,出现了所谓“唐风文化”和汉诗文极盛的时期。
僧空海的《文镜秘府论》,作于810年。
其他如敕撰的汉诗集《凌云集》(814)、《文华秀丽集》(818)、汉诗汉文合集《经国集》(827)等,相继出现。
由平安初期起,日本民族利用汉字的偏旁,逐渐发明出假名文字(以音节为单位的表音符号)。
假名的发明,为日本民族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最早出现的用假名书写的《竹取物语》(成书年代不明,约在10世纪最初的几年),是一篇带有神异传奇性的故事。
它的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较之古老的神话与传说,有了明显的发展。
另一部敕撰用假名书写的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于905年。
以后,不断有□撰的和歌集出现,如《后撰和歌集》、《拾遗和歌集》等。
平安时期的和歌,已失去《万叶集》时期那种丰富多采的内容和浑厚真率的风格,日益崇尚技巧,内容着重于追求贵族的“风雅”趣味。
这一时期的和歌已成为吟咏风月和恋爱赠答的工具。
10世纪中相继出现的文学作品有:纪贯之的散文纪行《土佐日记》(935),带有神异情节的描写宫廷贵族生活的《宇津保物语》,具有“歌话”性质的小故事集锦《大和物语》,描写贵族家庭生活的《落洼物语》等。
这些作品对日本民族文学的发展做了相应的贡献,也为下一世纪集物语文学最大成就的《源氏物语》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源氏物语》出现于11世纪初,作者是宫廷女官、中层贵族出身的紫式部。
这部作品多方面地反映了平安宫廷贵族的生活,揭示了贵族妇女普遍遭受的痛苦与不幸。
作者的创作方法、作品的批判精神以及艺术技巧都远远超出同时期其他作品,成为平安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巨著。
在《源氏物语》出现以后,这个时期的物语文学只有一些模仿性的作品。
其中有一定特色的,在散文方面,只有与《源氏物语》同时出现的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以及历史文学作品《大镜》。
平安末期,由于佛教日益浸透到民众中去,产生了许多“佛教说话集”。
这些佛教说话逐渐演变为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世俗说话”。
在这方面,《今昔物语》中的许多“世俗说话”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文学已脱离了反映贵族生活的樊篱,开辟了新的描写领域,并且摒弃了描写贵族生活的“王朝物语”式的那种缠绵婉约的文体,创造出一种粗犷刚劲的“和汉混淆”文体,为日本文学语言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镰仓时期文学12世纪下半叶,日本社会进入了重大历史转折期。
平安时期的贵族统治,摇摇欲坠,终于在12世纪末由武士阶级取代了贵族阶级的统治,在镰仓建立了统治全国的政权,史称“镰仓幕府”。
镰仓政权一直延续百年之久。
镰仓时期是由古代向中世纪、由贵族统治向武士统治过渡的时期,充满了新生事物与行将灭亡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由于当时社会激烈动荡,佛教净土思想大为流行,当时文学创作仍然掌握在贵族中的知识阶层手里。
有一些人对本阶级的没落深感悲哀与惋惜,对新生事物,对武士阶级的兴起,又感到惊异与赞叹。
这种复杂矛盾的态度和佛教的净土思想,贯穿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和“军记物语”中。
另外一些贵族出身的歌人,则沉湎于不问世事的唯美的境界中。
这主要表现在大量和歌创作与和歌理论的流行上。
三条西实隆手迹《源氏物语》桐壶卷跋本时期初期,失去了政治实权的中央贵族热中于“歌合”(一种和歌比赛),以填补他们精神的空虚,但这种活动促进了和歌理论的发展。
藤原俊成的《古今风体抄》及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的《近代秀歌》和《每月抄》,成为和歌评论史上的重要著作。
《方丈记》出现于本时期初,作者鸭长明(1155~1216) 是中层贵族出身后来为僧的人,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消极隐逸的思想,文章以洗练著称,对以后散文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这一时期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是“军记物语”。
首先出现的“军记物语”是《保元物语》与《平治物语》(均产生于12世纪20年代)。
这两部作品反映了平安末期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写出了武士的精神面貌。
“军记物语”中,最能代表时代特点的是《平家物语》。
这部作品抒情与叙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篇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
作品中塑造的英雄群像,长期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典型。
这部作品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艺──戏剧、小说、曲艺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它的韵文散文兼用、和汉混淆的文体,对以后的文学语言产生极大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文学中世纪的第二个阶段,为南北朝时期,大约起自14世纪初,至14世纪末止。
南北朝时期是彻底清算贵族残余势力的时期,整个时期不断发生战乱,旧的权威不断被摧毁,而新的权威犹在树立过程中。
统治阶级力量在不断减弱,人民力量不断兴起。
在这种形势下,民众演剧与民众诗“连歌”相继出现。
起源于这个时期的民众戏剧“能”与“狂言”,到室町时期大为兴盛。
早在奈良时期,由中国传到日本的“散乐”(亦称“猿乐”、“申乐”)经过平安时期,逐渐从单纯的俗乐演变为含有多种杂艺的表演艺术。
到14世纪,逐渐向两个方向分化。
一种演变为以音乐、舞蹈为主的“能”(亦称“能乐”),一种演变为以科白为主的笑剧“狂言”。
从“狂言”中的许多主要剧目“大名物”来看,剧中的“大名”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近畿农村的“名主”(“名田”的主人,即地主阶级)形象。
这时“狂言”与“能”还处于初兴阶段,如“狂言”一般都还停留在即兴演出的阶段,它的脚本还没有固定下来。
这一时期人民力量的昂扬,使得在平安时期作为贵族之间“歌合”余兴的“连歌”,逐渐浸透到民间去,成为贵族、僧侣、武士、町人各阶层广泛喜爱的、带有社交性的集体文学创作活动,连歌的宗师有二条良基(1320~1388)、救济(1284~1378)等人,作品有《菟玖波集》(1356)。
在散文方面,出现了吉田兼好(1283~1350)的《徒然草》(14世纪20年代);在物语方面,出现了《曾我物语》。
前者是由100多段的小章节构成的随笔集,对后世的日本民族思想的形成很有影响;后者是一部最早的描写传奇性的个人波澜起伏、悲欢离合故事的作品。
曾我兄弟的复仇故事,成为后世戏剧的重要素材之一。
室町战国时期文学14世纪末至16世纪中叶,史称室町时期,15世纪末至16世纪末,史称战国时期。
这200年间,政治上,是从幕府的集权统治逐渐走上各封建主分立的时期。
经济上,自平安中期以来的庄园制逐步被消灭,代之以不断发展的地区经济。
这一时期民众力量不断高涨,民众思想十分活跃。
在文学上,前一时期兴起的连歌,仍在不断发展。
著名的连歌师饭尾宗祗(1421~1502)著有《新撰菟玖波集》(1495)。
另一个连歌师、俳谐师山崎宗鉴(1465~1553) 著有《新撰犬筑波集》(又名《俳谐连歌抄》),说明连歌正逐渐向滑稽幽默为主的“俳谐连歌”方面转变。
此时连歌已逐步为近世的俳句的兴起准备条件。
“能”与“狂言”有了飞跃的发展。
既是“能”的演员、又是剧作者的观阿弥(1333~1384)和世阿弥(1363~1443)父子的出现,使“能”的词章(通称“谣曲”)达到了集大成的地步。
世阿弥所著的能乐理论,通称《世阿弥十六部集》,成为日本民族表演艺术、古典戏剧理论方面的权威著作。
“狂言”从作为演“能”的附随物,逐渐定型,有了固定的脚本。
现存的狂言脚本《狂言集》是在17世纪以后由各流派的艺人整理出来的,大约有300出。
从这些脚本中可以窥见“狂言”的幽默、讽刺精神。
江户时期文学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史称江户时期。
诸侯分立的局面,由德川幕府进行了统一。
幕府实行了“幕藩体制”,建立了世袭的封建等级制度,并加强了对民众的思想统治。
自室町时期起,全国就已经建立起地域经济,加速了货币的流通,城市工商业也逐步壮大。
以大阪、江户两大城市为中心的町人阶级(市民阶层),成为社会结构中的巨大力量,也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主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