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卷第1期 
2013年2月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l AL OF I羽UNAN lNDUSTRY POLYTECIINIC 
V01.13 No.1 

Feb.2013 

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邓宝仿 
(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11) 

【摘要]道德情感在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分析青少年道德现状入手,探讨了青 
少年道德问题存在的深层原因主要是我们的道德教育没有培养起青少年相应的道德情感,提出了强化青少年道德情感培 
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道德情感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1—5004(2013)01—0135—03 

The Situati0n&Countermeasures On Adolescent M0ral Sentiments Educati0n 
DENG Bao—fang 
(Xuzhou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School,Xuzhou 22101 1,Jiangsu) 
【Abstract】Moral emotions play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 ̄of the adolescent,quality development.This paper,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addescent moral status quo,explores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adolescent moral pm ̄ems.We does not cultivate young people’S moral feelings in our moral 
edueation.It puts for ward some me ̄ures to strengthen the adolescent moral emotions cu]ture. 
[Key words】adolesceot moral emotion;situation; 

据统计,2010年,全国l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亿多,其中小 学、初中、高中在校生分别为9941万人、5276万人和4447万 人;18岁以上青年有数亿人,包括3000多万在校大学生。青少年 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亿万家庭和谐幸福,关系到民族复兴火 炬代代相传。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现状及道德情感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全 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生活节奏 越来越快,由于青少年相对于其他年龄组的人来说更易于接受 新事物、新观念、新观点,因而青少年的道德现状必然受到越来 越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冲击,特别是西方主导的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打上时代背景的烙印。“三德”,即社会 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 容,青少年在这些方面的道德水平如何,反映出青少年总体道 德现状。下面从这几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的道德现状: (一)社会公德方面 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 内容。体现了青少年对国家公共设施、对他人的爱护和关心,反 映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道德 要求。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公德意识较强,但是在具体的 道德行为实践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水平 不一致的现象。 在调查青少年对“青少年应该遵守社会公德”的看法时,有 多达92.5%的认为“非常必要”或“应该”,只有1.7%的认为“没 必要”,1.2%的学生则选择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说明大部 分青少年已经认识到应该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只有少部分青 
少年社会公德意识不强。但是,据2003年山东青少年思想道德 
状况调查显示,在遵守公共道德方面,接受调查的青少年, 
19.97%承认在商场经常或偶尔乱扔垃圾;24.1%的青少年承认 
在办公室会这样做;29.12%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会这样做; 
36.54%的青少年在车站码头会这么做;43.74%的青少年在电影 
院会经常这么做;47.57%的青少年在大街上会这么做。另据国 
家社会基金《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及建设措施》课题组调查显示: 
565%的青少年在公共汽车上看见老、弱、病、残或孕妇,能够主动 
让座,但仍有将近一半的青少年依情况而定,甚至装作没看见。 
由此可见,尽管大部分青少年公德意识比较强,但在具体 
的实践中,却出现了较严重知行不一致的现象。知行统一、言行 

致,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我国青少年道德教育 
的目的。但是实际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中相当一部分的 
人光说不做,口头上一套,行为上又一套,不能严格的按照基本 
的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越是在没有监管力度或监 
管力度不强的情况下,青少年违反公德的比率越高。 
(--)职业道德方面 
职业道德体现了个人与社会、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反映出 
青少年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 
道德要求。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青少年在职业道德方面很少考 
虑的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更多的是考虑到自己的利益,功利主 
义色彩浓重,职业责任意识不强。 
据2003年山东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在接受调 
查的青少年中,28.29%的青少年在选择具体工作时首选有发展 
前途的;21.87%的青少年首选收入高待遇好的;19-3%的青少 

[收稿日期】2012—12—14 
[作者简介】 邓宝仿(1977一),男,江苏沛县人,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l35 
第1期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 
年要求工作稳定有保障的;6.84%的青少年要求在职责范围内 
能自己做主的;4.32%的青少年要求工作舒适清闲;4.62%的青 少年要求工作地点离家近。另一方面,大多数青少年当在所在 单位和部门遇到困难时选择转移或逃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 把“忠于职守”看得重要了。 职业道德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事实证明,当前 我国青少年中,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更多考虑的是个人自己 的利益,而很少考虑到国家、集体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集体 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挑战,西方 倡导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我国 青少年当中有抬头的倾向。 (三)家庭美德方面 家庭美德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方面。当前我国青少 年在孝敬父母,抚养、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意识较强,但是在婚 姻关系上偏重于自己的感情而不是责任。 据2003年山东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37.07%的 青少年对自己身边不孝敬老人的人持鄙视态度,甚至不愿与其 交往,57.49%的青少年表示对身边不孝敬老人的人,要在交往 中予以规劝。这说明有94.56%的青少年对孝敬老人持肯定态 度;在子女抚养、教育问题上,80.6%的青少年为了孩子能够上 大学读硕士、博士,当高级人才,不惜付出一切可能的代价,甚 至包括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婚姻夫妻关系的问题上,60%以上的 青少年主张“合则聚,不合则散”,不把婚姻当成一种责任义务, 而注重自己的感觉,一切跟着感觉走。 调查显示了在家庭道德方面,由于受到我国尊老爱幼的传 统美德的影响,大部分青少年对老人和子女有较强的责任意 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婚姻夫妻关系上面,60%以上的青 少年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责任意识不够强烈。婚姻夫妻关系是 一个家庭的核心,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伤害到自己,更会给家 人带来很大的困惑。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 现状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知行不一致;二是在道德价值选择上 趋向于功利主义、个人主义,责任意识不强。我国一向非常重视 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但是现实的青少年道德状况告诉我 们,我们的道德教育的成果并不让人乐观。马克思说过“外因通 过内因起作用,内因起决定作用”,如果说外部环境是外因的 话,那么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就是内因,因而,当前我国青少年道 德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是出在我国的道德教育上:即我国的道 德教育没有培养起青少年相应的道德情感,这是由道德情感在 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二、道德 隋感培养对青少年j酋德品质养成的作用 “由于道德的学习作为伦理知识的学习不同于学科知识的 学习,它主要不是以主客体对立两分的思维方式,而是以主客 一体的,具体情境相融的情感体验方式学习,因此,德育的过程 虽然必定伴随道德认知的进步、道德行为的表现,但更为牢固 的基础和深层的核心在于人的情感一态度系统的改变。,{I】道德 情感是一种高级情感,是主体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在 一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主体对于客观的道德事实、现象是否 符合主体需要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主体内含的道德要求得到满 足与否的情感反应,包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情感、荣辱感,社 会主义、集体主义情感等等。马克思恩格斯说:“情感是一个精 l36 神饱满为自己目标而奋斗的人的本质力量。,{ 道德情感的本质 就是统辖并协调各种单向度的生活情感,最终使人性全面和谐 
发展的特殊情感 。道德情感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 
主体产生一定道德行为的催化剂。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情感总 
表现阻止一定的不道德行为,推动一定的道德行为的具体情 
感。 
“道德是导源于理性,还是导源于情感?” 咻谟从理性和情 
感与行为动因的关系角度论证情感是一切行为的动因。“理性 
要么判断事实,要么判断关系。"】(‘你们决不能由此而将道德性 
建立在关系的基础上,而必须诉诸情感的决定。'1 ’休谟是道德 
情感主义者,他排除了理性在道德行为中的作用和价值,这是 
他的不足之处,但是他确实看到了道德情感在道德行为中的作 
用。他指出:“身体的苦乐是心灵所有感觉和考虑的许多情感的 
来源。 】他告诉我们道德的根源要在人的内在需要中去寻找, 
道德教育也不能脱离开人的情感,成为外在的、形式的、冷冰冰 
的道德知识的灌输。 
“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的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 
题。因为只有情感才是真正属于个体的,它是内在的、独特的, 
是人类真实意向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_本质正是其情 
感的质量及其表达。我们确信一个人的某种价值认同、遵循,乃 
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 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 
个人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 
和增长的过程Iv,l”。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来看,道德情 
感贯穿于道德学习的整个过程,道德情感对道德品质的形成、 
发展起催化、强化作用。因为道德情感是加速道德认识、坚定道 
德信念、锤炼道德意志的触媒剂、催化剂,是道德行为的推动 
力。它既是道德认知的发展源泉,也是道德认知内化为自己的 
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的桥梁,还是道德认知外化为自己道德行 
为的内部动力,从而促使青少年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形成 
优良的道德品质。首先,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源泉。认识 
活动无论形式多少,但要展开,就必须有一定的动力源泉,而道 
德情感是道德认知的动力来源。道德教育如果不关注青少年的 
道德情感,不能引起青少年的道德情感共鸣,就只能成为形式 
的、冷冰冰的说教,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 
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l’,道德教育如果脱离了青少年的道德情 
感,就不能激发青少年对道德知识的追求;其次,道德情感在道 
德知识内化为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桥梁作用。青少年良好道德 
品质的养成,除了要学习道德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道德 
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体现在青少年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 
方面。道德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道德教育只有重视了青少 
年的道德情感,能够引起青少年相应的情绪反映和情感共鸣, 
才能坚定青少年的道德信念,锤炼青少年的道德意志,使青少 
年认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最后,道德情感是道德认知外化为 
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身心的苦乐是心灵所有感觉和考虑的 
许多情感的来源,但是这些是不经先前的思想和知觉而原始发 
生于灵魂中或身体中的(或称之为灵魂或身体都行) 10】马克 
思、恩格斯指出:“人们‘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自己 
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便他们行动起 
来’。【11p要使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养成良 
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青少年的道德 
情感。 
总之,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过程:知、情、信、意、行五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