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感染细菌PPT

合集下载

肠道感染细菌(共35张PPT)

肠道感染细菌(共35张PPT)
内毒素:发热、白细胞数下降等; 肠毒素:引起水样腹泻
粘附在小肠粘膜
细菌
上皮细胞并穿入
粘膜固有层的
到上皮下层繁殖
吞噬细胞吞噬
(二)所致疾病
1、肠热症:
发生变态反应,
肠局部坏死溃疡 致肠出血、肠穿孔
发热、不适、
全身疼痛
病人
带菌者
粪-口
肠壁固有层 淋巴结
淋巴液 肠系膜 胸导管 淋巴结

第一次 菌血症
胆囊、肝、脾、肾
明确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抵抗力: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
水样便,恶心,呕吐,发热 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我国卫生标准:大肠菌群
口服减毒活疫苗(Sd活疫苗) 肠道致病菌
多数不发酵乳糖
无芽孢,多数有周鞭毛和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微荚膜。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上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泻
口服减毒活疫苗(Sd活疫苗)
大部分中等大小的G-杆菌。
第三节 沙门菌属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60℃30min可被杀死
治疗: 多种抗菌素可选择, 型别多且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菌毛(包括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在SS平板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
口服减毒活疫苗(Sd活疫苗)
H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O抗 IgM


H抗 IgG


患病可能 性小
体内出现情况






患肠热症 可能性大
感染早期、预防接种;
其他沙门 非特异性 菌引起的 回忆反应 交叉反应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 肠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肠道传染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肠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经 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 体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肠道传染病可 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寄生虫性等类型
高危人群识别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 群,应特别关注。
管理策略
对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 卫生等。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患者教育和家属参与重要性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接种效果评估
对接种者进行定期随访和 效果评估,确保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社区环境整治和消毒措施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 、污水等污染源。
消毒措施
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减 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宣传教育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 护意识和能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预防
无症状感染、急性阿米巴痢疾(发热、腹 痛、腹泻、粘液血便)、慢性阿米巴痢疾 (腹泻、贫血、消瘦)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加强水源 和粪便管理,及时治疗患者和无症状感染 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伤寒与副伤寒病原菌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 胞减少

肠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肠道感染细菌ppt课件
22 Your site here
1生物学性状 §3沙门菌属(Salmonella)
G-,周鞭毛,无芽胞,无荚膜,多有菌毛
23
Your site here
§培养特性
EMB、SS上呈无色透明乳糖不发酵菌落
24
Your site here
4抗原结构
1. O抗原—— LPS, 特异性低、分群(组) ,共42组,对人致病A~E组,IgM 2. H抗原——鞭毛蛋白, IgG 3. Vi抗原(毒力抗原)——伤寒、希氏沙 门菌体表面,不稳定,可阻止“O”凝集
要点: 1肠道杆菌的共同生物学特性。 2埃希菌、志贺菌属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 3沙门菌的致病性,肥达反应及意义
1
Your site here
肠杆菌
肠道感染细菌是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的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最多,对人类有致病作用 的主要是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部分大肠埃 希菌,其他大多数为肠道正常菌群。
15 Your site here
§2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Shigella)
有菌毛,无鞭毛,无动力是本菌与其它 肠道致病菌主要区别点。IMViC(----)
16 Your site here
培养特性
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半透明菌落
生化反应
葡萄糖(+)、乳糖(-)(宋内志贺菌迟 缓发酵乳糖)、发酵甘露醇(A群除外)
里急后重 便数增加
高热、休克 中毒性脑病 DIC
Your site here
病人和带菌者,经粪-口传播 急性细菌性痢疾:潜伏期1-3天,突然发 病,发热、腹痛、腹泻(10次以上)、脓 血粘液便、里急后重,死亡率高(20%)。 急性中毒性痢疾:小儿,病死率高 :全身中毒症状-----微循环障碍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带菌者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病率。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PPT课件

03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对肠道黏膜的损伤
肠道黏膜损伤机制
肠道感染病毒通过吸附和侵入肠道上 皮细胞,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肠 道通透性增加,使肠道内的细菌和毒 素进入血液循环,引发全身感染。
细胞病变效应
肠道感染病毒在细胞内复制过程中, 可引起细胞病变效应,导致细胞死亡 和组织损伤。
肠道感染病毒对免疫系统的干扰
免疫抑制
肠道感染病毒可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 ,使机体容易感染其他病原体。
炎症反应
肠道感染病毒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并发 症的发生。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的协同作用
细菌协同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可与肠道内的细菌共同作用,导致更严重的肠道感染和全身性感 染。
混合感染
肠道感染病毒与其他病原体如细菌、寄生虫等的混合感染,可相互促进,加重 病情。
04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临床诊断方法
80%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 热等症状,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 和持续时间。
100%
体征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 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腹部是否 有压痛、反跳痛等症状。
80%
粪便检查
通过收集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 显微镜检查和培养,以确定是否 存在肠道感染病毒。
医学微生物学之肠道感染病毒 ppt课件

CONTENCT

•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 肠道感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肠道感染病毒的致病机制 • 肠道感染病毒的诊断与检测 • 肠道感染病毒的治疗与预防 • 肠道感染病毒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肠道感染病毒概述
肠道感染病毒的定义与分类

肠道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防治  ppt课件
ppt课件 11
诊断标准
带菌者:无霍乱临床表现,但是粪便、
呕吐物或肛拭子细菌培养分离到O1 群和
(或)O139 群霍乱弧菌。
ppt课件
12
霍乱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既可诊断
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并
伴有呕吐,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 部隐痛或饱腹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者。 有呕吐,少数病例可出现低热(多见于儿童)、腹部 隐痛或饱腹感,个别病例有阵发性绞痛者,并且粪便、 呕吐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者 霍乱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 在霍乱流行期出现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 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并且粪便、呕吐 物或肛拭子标本霍乱毒素基因PCR检测阳性或者霍乱 弧菌快速辅助检测试验阳性者。 腹泻次数频繁或剧烈,粪便性状为水样便,伴有呕吐, 迅速出现脱水或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 别是腓肠肌)等休克表现.
ppt课件
1
概述
概念: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病毒及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 染性疾病,容易在学校食堂、饭店或家庭 聚餐中引起爆发和流行。 常见病种:霍乱、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 性肝炎、伤寒、副伤寒以及感染性腹泻、 手足口病等。
ppt课件
2
概述
常见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 肠道症状,有些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 中毒症状。症状的轻重要看感染的是哪种 细菌和病毒,有些肠道传染病来势十分凶 险如霍乱和中毒性细菌性疾病、食物中毒 等,细菌在人体内大量的生长繁殖,毒素 迅速进入人体血液,若不及时治疗,可引 起严重的并发病,导致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ppt课件 7

《肠道传染病》课件

《肠道传染病》课件

加强水源和食 品卫生管理,
防止污染
加强医疗废物 管理,防止传

加强疫情监测 和报告,及时 发现和控制疫

07 肠道传染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霍乱 案例二:伤寒 案例三:痢疾 案例四:甲型肝炎
案例分析总结
案例二:某地爆发的痢 疾疫情,原因为食物污

案例四:某地爆发的甲 型肝炎疫情,原因为食
星状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 热等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 热等
冠状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 热等
其他病原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沙门氏菌:常见于肉类、蛋类等食品, 可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
志贺菌:常见于蔬菜、水果等食品, 可引起腹泻、发热等症状
物污染
案例六:某地爆发的轮 状病毒疫情,原因为水
源污染
案例八:某地爆发的志 贺菌疫情,原因为水源
污染
案例十:某地爆发的埃 希氏菌疫情,原因为水
源污染
案例一:某地爆发的霍 乱疫情,原因为水源污

案例三:某地爆发的伤 寒疫情,原因为水源污

案例五:某地爆发的诺 如病毒疫情,原因为食
物污染
案例七:某地爆发的沙 门氏菌疫情,原因为食
肠道传染病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肠道传染病的 预防措施
02
肠道传染病的 概述
05
肠道传染病的 诊断与治疗
03
肠道传染病的 常见类型
06
肠道传染病的 流行病学

《大肠杆菌》课件

《大肠杆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被污染 的肉类、奶制品、蔬菜等食品后 ,因此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
卫生控制至关重要。
抗生素抗性与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形 成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致病性或提高其生物合成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应入探究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抗 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利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大肠杆菌研究的创新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将大肠杆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提 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关注伦理和安全问 题,确保研究工作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和食物-人 传播。
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食物、水或 接触污染表面进入人体,导致腹泻、 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休克和死亡。
食物中毒与感染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性大 肠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
中毒性疾病。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05
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大肠杆 菌基因组进行全面解析,发现新 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杆 菌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揭示其在 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调控机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构造与分类
具有O、K两种抗原。 O抗原是分类的依据。根据O抗原差
异将志贺菌分为A、B、C及D4个群,共 40余血清型(包括亚型)。
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
对酸敏感,抵抗力以宋内志贺菌为最强; 对热敏感,一般56-60℃经10min即被杀 死。对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多重 耐药日趋严重。
肠道致病菌的鉴定原则可总 结为三句话:
形态无特殊, 难区分
初步鉴定靠生化反应
最终鉴定靠血清学反应
第一节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概述
➢最常见、最重要的是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肠道外感染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能引起人类胃肠炎 ➢是粪便污染的卫生学检测指标
由痢疾志贺菌I型和II型菌产生,称 志贺毒素(shiga toxin,ST)。该毒素具有 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和肠毒性3种生物活 性。
(二)所致疾病:人类细菌性痢疾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无动物宿主。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志贺菌感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①急性细菌性痢疾:
其特点是潜伏期短,起病急,临床症 状主要有高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 脓血粘液便等。
肠道感 染细菌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肠杆菌科
沙门菌属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幽门螺杆菌
霍乱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弯曲菌属
肠杆菌科细菌的共同特性:
形态结构相似 培养特性相同 生化反应活泼 抵抗力不强 抗原构造复杂 致病物质相似
1、形态结构相似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志贺菌属引起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通 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G-杆菌,无芽胞、荚膜及鞭毛,有菌毛
痢疾杆菌(革兰染色)
培养及生化反应
营养要求不高 除宋内志贺菌个别菌株外,均不分解乳糖
痢疾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4、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可被杀死
➢对一般消毒剂都非常敏感 ➢胆盐、煌绿能抑制大肠杆菌和G+ 菌的生长
5、抗原构造复杂
➢菌体(O)抗原 ➢鞭毛(H)抗原 ➢荚膜(K)抗原或包膜抗原 ➢菌毛抗原 ➢肠道杆菌共同抗原(ECA)
6、致病物质相似
菌毛、荚膜、内毒素、Ⅲ型 分泌系统、有些可产生外毒素。
复习 1、易引起医源性交叉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 A 肺炎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痢疾埃希菌 D 结核分枝杆菌 2、可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的试验 是() A 乳糖发酵实验 B 血浆凝固酶试验 C 菊糖发酵试验 D 触酶试验
第十五章 肠道感染细菌
概述
肠道感染细菌: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 细菌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再通过各种媒介, 如水、手、食物、器皿等经口进入机体,引 起肠胃及全身疾病的细菌。
腹膜炎 阑尾炎 手术创口感染
尿道炎 膀胱炎 肾盂肾炎
新生儿脑膜炎
2、腹泻:外源性感染
根据其致病机制不同可分五组 :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②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③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④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⑤肠粘附型大肠埃希菌(EAEC)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二)卫生细菌学检查
大肠菌群:指在 37℃ 24h内发酵乳糖产酸 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包括埃希 菌属、枸橼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及克雷伯菌属 等。
大肠菌群指数:指每1000ml(g)样品中 的大肠菌群数。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3个≥大肠菌群数பைடு நூலகம் 1L水
5个≥大肠菌群数/100ml瓶装汽水、果汁
(一)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采集标本 肠道外感染采取中段尿、血液、
脓液、脑脊液;肠道内感染则取粪便
血液 中段尿 胆汁 脓汁 脑脊液 粪便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血液以外标本)
培养
肉汤增菌 (血液)
分离培养( SS平板 )
37℃24h
可疑菌落
肠道感染细菌 检验程序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报告结果
-保留菌种 继续鉴定
➢O抗原:特异性多糖,菌体抗原
➢H抗原:蛋白质,鞭毛抗原
➢K抗原:多糖,荚膜抗原,与细菌的侵袭力有 关。分L、A、B三型。
大肠埃希菌血清型的表示方式按O:K:H 排列,如:O111:K58(B4):H2。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粘附素 肠毒素
1.粘附素
➢作用:具有紧密黏着泌尿道和肠道 细胞的能力
➢特点:具有高度特异性
2.肠毒素
➢作用:与本菌感染的致病特征和严重程度 有关
➢类型: 耐热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作用机制: 耐热肠毒素 GTP→cGMP cGMP↑ 不耐热肠毒素 ATP→cAMP cAMP↑
肠道液体蓄积,腹泻 小肠液分泌↑,腹泻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
化脓性感染 泌尿道感染 败血症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G-杆菌, 无芽胞, 多数有周身鞭毛, 有菌毛。
大肠埃希菌纯培养(革兰染色)
2、培养与生化反应
普通琼脂平板--S型菌落
SS平板--菌落变红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葡萄糖 ⊕ IMVIC试验+ + - -
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3、抗原构造
复杂,主要抗原有O、H和K三种,是血清 学分型的基础。
伤寒杆菌
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
2、培养特性相同
➢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营养要求不高 ➢普通的琼脂平板--光滑型菌落 ➢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大肠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痢疾杆菌在SS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3、生化反应活泼
➢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
➢利用乳糖发酵试验可初步鉴别肠道杆菌 有无致病性。
乳糖发 致病性肠道杆菌(-) 酵试验 非致病性肠道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侵袭力--菌毛 内毒素 外毒素
肠壁
肠壁通透 性增高
促进毒 素吸收
内毒素血 症症状


破坏肠粘 膜上皮

粘膜下 层炎症
毛细血管 血栓形成
坏死

脱落

形成溃疡 粘
出血

便
肠壁植 物神经
肠功能 紊乱
肠蠕动失 调并痉挛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痢疾杆菌内毒素的致病机理
外毒素:
急性中毒性痢疾:多见于小儿,临床主 要以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为表现。
②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迁延不愈或时愈
时发。部分患者可成为带菌者。
(三)免疫性:
主要靠肠粘膜局部的SIg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