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合集下载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

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武当八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之一,源于武当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拳法、精妙的技巧和丰富的内涵,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围绕着武当八极拳的教学大纲展开讨论,从基本功、套路演练到内功修炼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基本功基本功是武当八极拳学习的基石,它包括身法、步法、手法、腿法等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爆发力。

身法的训练主要包括身体的转动、曲线运动和腰部的灵活运用,以达到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的要求。

步法的训练则注重脚步的稳定、灵活和节奏感的掌握。

手法和腿法的训练则要求学员掌握正确的姿势和力量的运用,使拳法更加准确有力。

二、套路演练套路演练是武当八极拳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套路的训练,学员可以熟悉和掌握各种拳法的技巧和应用。

武当八极拳的套路主要分为长拳、短打、擒拿、对练等多个门派和流派。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逐渐学习和掌握各个套路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练,提高套路的连贯性、变化性和实战性。

同时,套路演练也是培养学员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和耐力的重要手段。

三、内功修炼内功修炼是武当八极拳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包括呼吸调节、气功练习、心理调整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学员需要通过正确的呼吸方式来调整身体的能量和气息,以提高拳法的力量和技巧。

气功练习则注重通过各种动作和姿势的练习,调整和激发身体的内在能量,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抗击力。

心理调整则帮助学员培养自信心、专注力和耐心,以应对实战和竞技中的各种挑战。

四、师徒传承武当八极拳的教学大纲中,师徒传承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师徒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道德和文化的传承。

在教学中,师傅要以身作则,做学员的榜样,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学员也要尊重师傅,虚心学习,不断进取,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总之,武当八极拳教学大纲涵盖了基本功、套路演练和内功修炼等多个方面。

八极拳——精选推荐

八极拳——精选推荐

八极拳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

“八极”之意,拳谱云,“八”为阴阳,“极”为巧妙变化趋于极远。

八极拳法之命名,即取其意。

“开门”之意有四:一谓“开门立户”,使八极拳法以独特风姿立于中华武林。

二谓冲破武林界固守疆域之神秘观,开门授艺开门汲取众家之长;三谓八极拳法之基础拳理为“六大开”,“八大招”,具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原理,其劲力似开门元阻;四谓广开思路,开门入窍,悟其性,晓其理,明其用。

八极拳法始于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

据拳谱载,清雍正五年,一自称“癞”之云游武林高手至孟村,见15岁之吴钟练拳刻苦,加以指教。

吴见来者身手不凡,遂留居家中,随其习艺三年,再授吴以拳术与大枪术,并赠吴拳械秘诀一卷而去。

“癞”与“癖”之真实姓名,何方人士,均无从考查。

雍正十三年,吴方蒲少林寺。

寺之山门内设木人木猴等诸多暗器,进寺者多被其伤,吴三进三出,无一暗器着身,遂名扬江南。

此事传入清宫,被尚武之恂勤郡王爱新觉罗·允知晓,下书召吴钟进京。

二人较技,各持殳,殳端涂白粉,以粉迹定胜负。

吴之殳挑王眉间,粉痕清晰,王未察觉,故“吴神枪”声誉京城,有“南京到北京,大枪数吴钟”之谚。

吴钟之侄吴辉庭,太学生,文武兼备,征得吴钟同意,将原无名称之拳法命名为“开门八极拳”,并著拳谱,尊“癞”为一世,“癖”与吴钟为二世。

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0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

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

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

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

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十五年,吴之嫡孙吴会清,由其徒侄强瑞清协助,续撰拳谱,石印10册。

1985年,吴会清之孙吴连枝再续拳谱。

1985年1月22日,在孟村镇成立开门八极新研究会,马贤达为名誉会长,吴连枝为会长。

八极拳法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荣,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吴会清、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曹井田,李树文、强瑞清、马凤图、马英图、吴秀峰、韩会清、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马贤达、马明达、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崔洪起、黄玉柱等。

八极拳精义

八极拳精义
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挖目掌出
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线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鹏步揣裆跨步
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捶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
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
苟非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方能战胜世物之困扰御侮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
而作也。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
外躯兼修使全躯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
有放后肘催前启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
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发于两肩出于足趾手指气力相辅
气促力走力由气发一极动百极响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着即步催、身催、
手催也有式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
肩切胯一空胸紧腰折腰叠肚屈脚束身拧腰松胯缩颈长臂身法也你进我亦进你
退我亦进手到步随步法也。
进退歌曰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侧锋人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一发声
使惊怪变化如故龙迟速分胜败。
超避歌曰超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超澜避中取实自虚中生山重身难压隙开且
存八意。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行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
势可冲天八意者即八式也外行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练架子及八极
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
大和练空不存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悟空间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要直向前不要侧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八极拳基本功-调养功,养目功,养生护视力(好文)

八极拳基本功-调养功,养目功,养生护视力(好文)

八极拳基本功-调养功,养目功,养生护视力(好文)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实战与养生兼备。

(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神。

理气血。

1、数息功:直身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舌抵上腭随呼吸意守丹田,抛去一切杂念,一呼一吸为一数,缓吸深呼纳清吐浊,运动内脏,蠕摩内腑以资健康。

除直立法外更有坐法,卧法、睡法等多种练法。

2、内功:亦用调息,以意导气检查身体各部机能,并以意导气血于患处祛治病症,此法不数息,数息功,内功均要自然呼吸,排除万虑意守丹田,均于练拳后,或子午时于空气新鲜与宁静之环境中行之,意四大皆空,全身通明,能体察自身脉络,循环与脉博跳动声。

3、养目功:此功有以下几种:(1)每日清晨于无风雨时在野外空旷外行之,背向太阳,合眼后,眼珠左转七次右七次,而后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每日行数次能增强视力。

(2)视微物法:视久则微物大,久练能视较远外微物。

(3)搓眉及耳根:可作以上两种辅助功,动作随上述两项行之。

(4)夜眼功:此功于黑夜中蹲伏或站立,熟视景物,久之能在夜间辨识敌方与对手动作,一如白昼。

资料供学习参考。

八极拳精义

八极拳精义

八极拳精义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

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苟非炼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何能战胜世务之困扰,御侮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而做也。

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以及躯干、筋骨等,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与协调一致。

不独为技术,亦是养生、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

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八意者,惊慌,狠毒,猛烈,神急也。

八型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古有斗鹌鹑习俗)也。

八面者,八方也。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

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立而搏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宗为宗旨。

此拳名之所由来也。

此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也。

人之全身内外乃一完整之体,内动必形之于外,外动必发之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从;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张;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应;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

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

形神合一,以意驭气,以气活血,以气发力。

论呼吸,讲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一致也。

此不仅为技击所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

练习此拳,必须明主寄,辨三节,知根叶,通劲路,晓三催。

心为元帅,本全躯动作之主;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所必须;脚为战马,专主运行;手为兵卒,为技击之主要;眼领意动,步随手准。

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头为叶,身位枝,足为根。

八极拳者,乃一步拳也。

全在骑马一步。

无马步,则身为虚。

故练拳则先自站骑马桩始。

所以,先固根基也。

上身以肩为根,肘为枝,拳为叶,劲由肩发,经肘达于手指;下身以腿为根,膝为枝,脚为叶,劲自腿(胯)催出膝达于脚趾。

八极拳到底厉害在哪里

八极拳到底厉害在哪里

八极拳到底厉害在哪里?八极拳从技击理念上属于短打拳范畴,也就是擅长于贴身进身打法。

八极拳的精髓在贴山靠,而步法的基本功在闯步。

八极拳又叫八尽拳,就是四面八方的尽头。

也就是说,能打到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最远的攻击距离,即突袭。

八极拳本身就不是和人在擂台上,你来我往的回合比赛,还一大堆禁击部位。

这套拳法类似突袭,不一定是偷袭,但是一定是突袭,一击必杀的技能。

所以八极拳说贴山靠,说闯步,说用肘。

都是为了啥,一击必杀。

同时,为了防止敌人闪避,八极拳加了一些单侧对敌的技能,比如掸手,就是单侧对敌的应变。

但八极拳最大的特色,跺脚闯步,用的就是放长击远,重重一击。

所以,八极拳最关键的是目测距离的能力,要用眼睛判断,这个距离可以闯步出拳,还是出肘,还是闯步靠,还是垫步拳,垫步肘,垫步靠,或者是脚步后收的闯步。

这个是要经常训练的,拿面墙,拿个柱子啥的,目测这个位置,什么时候适合出拳?什么时候适合出肘?多用多练,然后打上去,看距离,久而久之就知道了。

这个是八极拳的闯步,也是八极拳最大的特点,就是冲撞出去。

八极拳最大的弱点,就是力道大而导致的,脚步不够灵活,还有就是重击启动慢,特别是闯步。

实际上八极拳跺子个人看法就两个常用,一个是闯步的那种,另一个是双跺。

闯步不说了,双跺是在近距离的时候,用力下砸或者撕对方用的,心意拳有鹰捉把,意思一样,都是用体重压制。

在擂台上,真的只能那几种武术可以胜任,首先人的脆弱点都是禁击的,你很难几下就打倒人家,而在无法短时间内打败人家的基础上,保存体力,做好防御与闪避就是关键。

人的脚底板,是为了保持长久稳定而进化了的,在这之前,所有的动物的后腿,都是脚板特别长,方便快速移动,大腿小,腿很短,方便快速转向。

拳击的步伐灵动跳跃,其实就是最大化利用了这个已经被进化成为稳定状态的部位,用脚板跳跃移动,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共性。

而其他的武术的方法,大部分都是,迈腿,不是说迈腿不好,但是无论你怎么练,就是佛山无影脚,迈腿的速度总是比跳动慢那么个零点几秒,而这零点几秒,很可能让你能移动到对方臂展以外几厘米。

八极拳很多过去不外传的精髓

八极拳很多过去不外传的精髓

八极拳很多过去不外传的精髓八极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种拳法。

该拳法的“八极”一词原为古地理概念,源于汉《淮南子·坠形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如今的“八极”一词用于武术,取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地”。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

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

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

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

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

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八面者,八方也。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

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拳名之所以由来也。

本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

以上所述,以其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八极拳名称的来由及武道的宗旨。

自古以来,任何传统与现代的搏击术,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都脱离不了一个总的目标,即天下武功之道的目的是“将人体的能量全部彻底地解放出来,并推向极限。

”李书文先生编著的《八极拳谱》中写道:“人之全身内外乃完整之体,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相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

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胀,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

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动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极每出手起脚,必将八极融为一气……论呼吸将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者均为内外协调也。

此不仅为技击之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力必出于自然,又贵于沉实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然,得心应手。

忌用强力、僵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全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渐进,以求各部之协调一致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

“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

“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

“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

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

警,慌、毒、猛、烈、神、急。

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

“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

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

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

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

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

八极拳外具八形。

八形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

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

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

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

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

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

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

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

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

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

鹑:极快的起动。

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

发招似鹑突也。

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

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

八极拳习技贵劲,不贵力。

人体向外发力有两种,一种叫“力”一种叫“劲”,力方而劲园,力长而劲短,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浮而劲沉,力强而劲锐,力显而劲隐,显于局部叫力,八极冶为一气者叫“劲”。

力是劲的源泉,而劲是力的精华。

全身内外协调一致集中于一点,击打在人体上八极拳称之谓整劲,就是把人体训练有素的能量集中到一点释放出来,如同火山爆发,称之谓“爆发力”是八极拳的精髓。

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而招无用,只有内外兼修,形神俱练,方能达到身心健康与技击神化之境。

八极拳劲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按发劲性质来分,有“十字劲”,“沉坠劲”和“缠丝劲”三种。

明劲以刚劲为主,具有拳势威猛,沉稳、发如炸雷的气势。

练明劲,要求演练速度不可快。

每个动作都要干净利落。

不能拖泥带水,上、中、下三盘紧密配合,协调一致。

其步型以马步为主,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做到发则刚,不发则柔。

暗劲就是去掉明劲那种气势逼人和动如炸雷的外形。

用力时具有沉稳,外柔内刚,则是暗劲之特点。

练习暗劲动作要缓慢,劲要均匀,动作要连贯,不断劲。

其步法尽可能用拥搓步,尽可能不用跺子脚。

三盘配合要协调一致,要有明显的对立统一劲力的感觉。

注意用意不用力。

化劲,其特点是不受步法和套路的限制。

身法极为灵活,随心所欲,反应灵敏,轻松自如,劲力饱满。

其练法开始时步子走的慢,以后由慢到快,在不停的走动中进行,但还是要求紧密配合,做到气沉丹田,收腹提肛,内撑外圆,内外合一。

十字劲的特点是势沉劲猛,利用直线和弧线进击,往往能打出上乘拳法的透劲。

发十字整劲的关键,在于全身动作协调,充分利用全身的力量集中于一点。

其方法是,练时要注意左撑右拉上顶下沉,以身正直为根,以整体推进迅猛突发,全身抖动之劲为本,以身体的重量及对于地面的反作用力所产生的爆发力和惯性为源。

沉坠劲的特点是,疾速有力,动静分明,起势如崩倒墙,落地如树扎根。

其练法要有意识培养下肢力量,反复巩固基本动作和基本要领,要做到上松下实,基础稳固,气势置于头顶脚趾。

落步尽量屈膝裹胯,脚趾扣地,上体正直。

缠丝劲:如同枪炮弹镗中的螺旋线,打出相当距离的穿透力,在拳法中属于较高级的劲力。

在练习时要在松紧刚柔、虚实等相对矛盾变化中,体会、感觉理解它的统一性。

从以上劲法上主要追求崩、撼、突、击、四个字。

崩:是短劲,即在短距离上一瞬间的爆发力;撼:是指全身被撼动所发的劲力;突:是突发的贯穿全身的攻击力;击:是直或横着打出去的劲力。

“崩、撼、突、击”之劲概而言之,即如火药爆炸之威力,以此劲力达四面八方。

八极拳拳理人之生也。

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苟非练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方能战胜世界之困扰,御苟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而作也。

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一顺人之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使全躯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与协调一致,不独为技术之上乘亦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人之全身内外乃一完整之体,内动必形于外,外动必发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行,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怒形于外,色形于面。

呼气则胸缩。

吸气则胸账,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响应,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

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形神合一,以意行气,以气活血,以血养气,以气促力,此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也。

故本拳讲六合,论呼吸,讲含胸拔背。

松肩切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也。

此不仅为技击之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

练习此拳必须明主宰,辨三节,知根叶,通劲路,明三催,心为元帅,本全躯动作之主宰,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脚是战马专主运行,手是兵卒为技击之主将,要眼全领意动。

步随手准,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

中节不明浑身是空。

头为叶,身为枝,足为根,八极拳者乃一步拳也。

全在骑马一步,无马则身为虚,故练拳必身站骑马桩始,所以先固根基也。

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劲由肩发,经肘达于手指,下身胯为根,膝为枝。

脚为叶,力由胯催出,经膝而达于脚趾。

腰为囊,专主变化,以腰带动四肢,以下盘稳固为主,双足落实尾闾要中正,松肩下气,气贯丹由,是稳固下盘之要旨。

足踏偏为空,身侧为空,下盘不固,步法虚浮,上重下轻,发招无力,势必偏重,一动即跌。

三催者:手催步,步催身也。

力必出于自然,而又贵于沉实厚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如,得心应手。

忌用僵力、强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全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

循序渐进,以求各部之协调一致也。

要以气为主,气顺则灵,气逆则滞,故气为发自然力之第一要义。

气有呼有吸。

力有吞有吐。

形有屈有伸。

吸为吞,为含蓄,呼为吐,为松放,为伸。

吞吐是否中式,外求于形,内求于气,用气要内七外三,下贯丹田。

胸腹松静则力足,肩胯吐放则力强,吸过深则变缓,呼过度则蓄迟,善呼吸方能有吞有吐,有含蓄,有松放,方能屈伸自然,吞若吸铁不见形而劲已含蓄,吐似放箭势已止,而力仍前贯,掌似瓦拢,力注掌根。

出手要运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屈非屈,步要促,身要逼,胯要催,肩要松,气要沉。

掌法歌曰:气自丹田出,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开声,推宜朝上起,紧逼短马蹬,三字:沾、按、吐。

全凭小天星,变要快,发要急,定要稳,劲要急,变式如闪电,发招似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动作要外具八形,内存八意,劲发八面。

八形歌曰:猛虎捕羊凶又狠,熊精硬靠踞山林,紫燕穿廉迅敛翼,乌龙入洞回首嗔,猿猴夺食手急冷,灵犬角斗巧伏身,饥鹰捉兔,力透骨,鹑突冲撞势凌云。

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也。

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刚中有柔,柔中含刚,极刚猛亦极自然。

静时有随时可变之姿,动时有能与可定之象。

意不断神亦不断。

形已断而神实相连。

如骏马之奔驰。

马过犹留人以飞腾。

形象如山峰之起伏。

外形虽断望之却一脉相连。

其将发也,如饥鹰之下击。

卑飞敛翼。

如猛兽之将博。

缩爪张牙其吐也。

嗔目切齿,雷霆万钧,其停也,稳重踏实。

屹若泰山。

不触则柔,一触则刚,遇刚则柔,遇柔则刚,刚极则柔,柔极则刚,有横有直,有上有下,直不离圆,横不离环。

出手如风驰电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

息息即变,并无手迹可寻。

若此方称形神一致,气态完整。

应敌以镇定,胆壮精神熟为主,逢机即入,遇隙即钻所谓隙开且莫停也,不招不架,出入自然,所谓打招如走路,看人如蒿草也。

镇定方能看出可乘之机,可踏之隙,应敌用法歌曰:一要心力,二要熟,三要胆壮,四要通,五要精足镇静待,六要精神对彼映,七要气力全身注,八要见势顺势行,九要急快如闪电,十要发动不须停。

又曰:打招如走路,看人如篙草,练空如打实,打实似练空。

一静一动为应敌之心,发则金刚怒目,守如菩萨低眉,守而如妇,奋而如虎,博狮用全力,博兔亦用全力。

声以警之,势一逼之,身法要灵活,步法要相随,斜肩切胯,空胸紧背,折腰叠肚,蜷腿束身,拧腰松胯,缩颈长臂身法也。

你进我亦进,你退我亦进,手到步随步法也。

进退歌曰:进步捷如风,失机退亦快,乘势侧锋入,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发声似警、怪、变化如蛟龙,迟速分胜败。

左右趋避歌曰: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趋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山重身难压,隙开进莫停,势猛君休怕,四两拨千斤。

劲出于顺熟,不出于强力,出强力则滞,巧于久练全赖日积月累,久练精熟,即可心能忘手,艺精于思,故云:艺不精熟思则精。

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则招亦无,故以健身为第一要义,练拳之外尚须练内功,以养之,练功又养功,方能达到身心健康与技击神化之境,故八极拳门除练拳路外又有基本功,气功、起居功等内功以辅之。

俾使气更加调合,内藏及各器官更加坚实、通灵,筋骨更加坚强有力,而后才能大敌当前,处之裕如也。

八极拳基本功八极拳乃“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功夫也。

盖技击一道也。

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才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难以致用,神志不清,杂念重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时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定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为克敌要道,三者具备方臻神化之境。

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对身心锻炼克敌招术,已具备于各套拳路中,拳中各式,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练。

此外尚有锻练形神之专门功夫练后天,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技功也。

(一)调养功:此为固内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神。

理气血。

1、数息功:直身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与肩同宽,挺腰开胸,眼微闭,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