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极拳小架

合集下载

韩氏八极小架

韩氏八极小架

养生 功法 , 同时参 照各种版本 的 《 五禽 戏》《 、 易筋 经 》 《 和 八段锦 》 以及 中国
各种传统健身 养生术 综合而成 。用法

起式直腰挺拔立, 畅通顺遂巧调息。托腮状, 视右前方( ) l 目 图4 。 心平意和头清醒, 气注丹田静化一。 j 要领: 顶肘要充分体现沉坠、 十字、 悟空 问路( 也称作揖式 ) { 缠丝三大劲, 发劲暴烈, 合一, 拳步 顶肘 动作说明: 两手掌分别向 向 后、 侧、1 要吐 时 气开声。
有助形成协 调 身抱 气 , 刚柔相 济 , 内外兼 修 , 讲究 开 食物的消化。气沉丹 田, 做到上虚下实 , 使呼吸加深 , 血 合封闭 ,吞 吐沉浮 。其要领是 头顶项 的呼吸 ,
用法 : 当我 主动进攻 时 , 可直接上
身体 重 心下移 , 这便 于克 , 步 用双拳顶撞敌人 的心胸部。 当敌人 竖, 含胸拔背 , 沉肩 坠肘 , 吊裆敛 臀 , 趾 液循环增 强 , 服老弱病 残者容 易发 生的 头重脚 轻 的 用左拳 或右 拳向我头部打来时 ,我则 抓膝扣 , 腰 活胯 , 目平 视 , 吸顺 松 双 呼 现象 。 用双拳 同时双挑防开敌手 ,再顺 势进 畅, 讲究松静 自然 , 勤渐进 。其打法 功 是 以气 催力 , 以声 助势 , 以动 打动 , 以 硬打硬 , 讲究挨膀挤靠 , 崩撼突疾 。 笔者注 :本套八极 小架 由动作说 明、 领 、 要 健身 作 用 、 用法 和技 击歌诀 五部分 阐析 ,旨在让广 大八极拳 爱好 者 比较全 面地认识 、 领会和学 习。动作
说 明和要领 部分 由韩振江先生 ( 韩会 步顶其下 巴。
技 击 歌 诀
悟空问路双手躬 , 打结合破直捅。 顾 挑顶劲 力肩背 主 , 刚猛暴烈惩顽凶。

八极拳小架

八极拳小架

里 , 心 向下 , 在 左胯 前 ; 拳 置
右臂 屈成 肘 ,右 肘 上抬 , 虎
口 向 内 , 心 向上 , 右 腮 手 置
法 , 简 洁朴 实 , 猛 暴 烈 , 力整 壮 , 速 流 畅 , 它 刚 发 疾 受
到广 大武术 爱好者 的喜爱 。
角 前 顶 势 , 向 前 看 ( 3) 眼 图 。
要 点 : 腿 直 立 , 部 两 裆
八 极 小 架 是 八 极 拳 的 基 础 ,也 被 称 为 八 极
“ 母
1预 备 势 ( 极 势 ) . 无
周 , 向 胸 前 抱 起 , 眼 向 再 拳 上 , 臂 前 伸 , 眼 注 视 前 两 两
方 ( 4) 图
面 向东 方 , 正 而 站 , 立 身 体 正 直 , 臂 自然 下 垂 , 掌 两 两 心 向里 , 口在 前 , 在 两 胯 虎 贴
步 , 脚 尖均 向前 ; 时左 拳 从 前 向 后 带 回 , 用惯 两 同 利 性 右拳 从右胯 处 向右前 方直
接 击 出 ,两 眼 向 右 拳 前 看 去
( 7) 图 。
指 向 前 , 于 胸 前 方 , 手 置 右
回收 到 右 胯 旁 ; 向前 方看 眼
去( 1 。 图 1)
法 要虚 实有度 , 静 结合 , 动 不
得 有呆板 之 象 。
6马 步 冲 捶 .
接 上 势 , 身 体 向 左 转
接 上 势 , 脚 向 前 上 一 步 , 掌 落 地 后 两 腿 成 马 右 脚
- 两 腿 站 成 鸡 步 ; 拳 由 i i =, 左
前 方 回 收 , 然 后 再 变 掌 翻 腕 , 下 盖 掌 , 心 向上 , 向 掌 五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罗疃八极拳,是八极祖师“神枪”吴钟的再传弟子李大忠、张克明(有“罗疃双雄”之誉)在孟村“老架子”的基础上完善升华而成的,他们开创了八极拳独特的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等劲道,使八极拳更加突出了崩、撼、突、击、挨、傍、挤、靠等技击特点,将八极拳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刚猛暴烈、势险节短、攻守兼备、刚柔相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区别“孟村老架子”,罗疃八极亦称“罗疃硬架子”。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此套八极小架拳势古朴,发力饱满,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乃八极拳入门必修之功课,亦八极拳毕生之功课。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一、预备势(无极势)侧身站立,两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朝内,贴于大腿部,目平视前方(图1)。

【要领】全身自然放松,挺拔中正,思想安静,念念在拳。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二、上步双按掌接上势,左脚向前上步,右脚随即跟进与左脚并步,屈膝半蹲,同时双手手心朝下、虎口相对在小腹前环抱下按,目视前方(图2)。

【要领】止步并步与双掌下按要协调一致。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三、作揖势接上势,两脚不动,双掌上举至胸前握拳,两拳拳心相贴,拳眼朝上,向前平伸,目视前方(图3)。

【要领】动作柔和,拳微下点。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四、怀抱婴儿接上势,右脚向前上步震脚碾闯,左脚跟进成马步,同时右臂屈肘、拳心朝前往右顶肘,左手自然屈肘、拳心朝下、拳眼朝内置于左胸前,目视右方(图4)。

【要领】上步碾闯与右肘发力顶肘须协调一致,发力时要以腰催力,力达右肘,左手与右肘在发力瞬间要对拉争衡。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五、金龙合口接上势,马步不动,右拳收于胸前,拳心朝下,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与右拳拳心相对抱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图5)。

【要领】两拳环抱时要腰往左拧,整体同动。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六、二郎捆柴1.接上势,马步不动,两拳变掌,右掌由上自右向下抄抱于小腹前,掌心朝上,左掌同时由下自左向上环抱于胸前,掌心朝下,两掌心遥遥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前方(图6)。

八极拳基本功夫套路——八极小架

八极拳基本功夫套路——八极小架

八极拳基本功夫套路——八极小架任何事物在它产生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运动形式。

八极拳吸取百家之长,在其几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抗性和套路演练的两种运动形式。

套路是武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历史功绩是把攻防格斗的招法以套路的形式保留下来了,从而使武术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

八极拳的套路从清末民初至今无论几大体系,在套路的演练方面大同小异。

主要的套路共有小架、也称老架;八极拳,也称大架,单打,空架子;“六大开”、“八大招”、“金刚八式”,此外,有散招、散手多种;再就是以“六合大枪”为核心的器械演练体系。

从五十年代初至今,八极拳拳械套路已变化成近百套。

作为八极拳基础功夫的小架是原始拳路,是该拳法中的精髓,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功理功法和变化多端的技击妙术。

历代的八极拳前辈开场授徒,都是首先将八极拳小架作为极重要的修炼课程,而且要求极为严格,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可见其重要性。

所以,小架修炼得扎实与否,是修炼八极拳体系能否达到高境界的关键一步。

也就是说,修炼好八极小架是获得“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精妙真谛至关重要的途径。

因为小架是一个完整的武术文化体系,从各式的名称,小架歌、小架变化歌、小架练习要领、小架行拳走式的标准化、规范化动作要求及小架各式用法及变化法,充分体现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八极拳谱)曰:“小架乃八极门之基本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

小架全套虽仅20余式,然八极拳技击精华已寓其中矣,习者莫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概括了各种拳术之精华”。

八极拳是内外兼修之拳种,要求: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

也就是说,“人本身呈一完整之躯,一行一动,内外必须一致,上下要相随,要用‘六合’劲,六合即: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身合的内三合,以及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

要求内外合一,协调一致,并强调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以意行气,以气催力,气力合一。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

八极拳小架的五种练法摘自王砺吾著《大道唯一》小架只一套,单需要好几种练法才能体现它的功用。

每一种练法所起的作用不同,各有各的意义。

但无论如何,小架作为八极拳的筑基功夫,是以慢练揉练为主的,形象地说得百分之八十慢练柔练。

1.慢练暗发劲。

慢练就是放慢速度来打拳。

但只许慢不许断(一个动作而不是全套)。

暗发力也叫暗劲儿,是指力点要清,把力的爆发点表现出来即可,而不求力猛力大。

这主要是练技术的纯正、路线的清晰、肢体的协调,也就是强调一个“整”字、一个“合”字。

这时的跺子称“暗跺子”。

2.慢练微发力。

微发力是要求在一个动作的放了点上有明显的发力动作形态而动作过程是慢的。

这个发力动作是轻微的,但却是清晰的、外放的、到位的、不含在里面的。

要求在动作达道要求后,尝试力的外吐和整体的配合,同时体会架的沉稳。

3.慢练猛发力。

这种练法的动作过程还是慢的、柔的。

猛发力是专门练习发力的。

要求把技法需要的攻击力挥洒无余。

前提是前两种练法必须精熟,也就是前辈常说的“通过暗劲把明劲逗出来”。

4.快练猛发劲。

快练是追求动作的疾速。

因为格斗中速度不快很难击中敌人。

猛发力与快练配合,才是达到了技术的最后要求,即有速度又有力量。

这一练习不但可以锻炼在快速运动中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又可以在不断变化技法、步法、身法时增强身体的协调、稳定能力。

但由于快练猛发力非常消耗体力,而且对身体震动特别大,因此不可过多练习、不可勉强练习。

5.动耗桩。

所谓动耗桩是区别于一个式子固定不动的站桩的。

具体针对小架来说,就是四种行拳方法如常,而在定式时静止耗架子。

即能起站桩的作用,又通过换式行拳来放松因耗桩造成的肢体僵硬,是比较科学的。

老拳师们将它称作“换式子”。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

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

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一、关于易筋经1、什么是易筋经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

《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

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

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

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

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

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

……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

……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

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八极拳的这些事,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

八极拳的这些事,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

八极拳的这些事,很多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搞清楚展开全文八极拳名称由来八极拳的名称,叫法和用字,众说不一。

例如:八极拳、八计拳、八忌拳、巴计拳、巴子拳等。

拳名用字,就是八极拳的拳谱上也不尽一致。

这就难免造成多用字。

究其原因:以前跟老人们学拳,只能练,不能问。

若多问,轻者给脸色看,甚者多日不理。

再则,乡间拳师,多无文化,只重拳功,不重理论。

代代相传,多有口授,有些字只能听其音,不能辨其字,这也是造成多用字的一个原因。

这样,或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或知之不详,以讹传讹。

人们根据自己对拳的理解和想象,甚至猜测加以解释,其中难免有想当然的成份,由于人们理解不一,对拳义的解释也异,其中两例颇有代表性:1,“八极”说,采《淮南子·地形训》中“天地之间,九州八极”。

又有“九州之外,乃有人殡,八殯之外,而有八纮,八纮之外,乃有八极”之说。

“殯”,犹远也;“纮”,犹维也。

维落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结;“极”,至高至远至甚,执八极二字者,取名八极拳,以拳寓宇宙,其义颇宏远也。

2,“八计”说,是把人体中的头.、肩、肘、腕、胯、膝、足、身等八个部位,应用于拳打击技,寓为“八面计策埋伏”。

实用中变化莫测,防不胜防。

此说以身寓计,也颇有道理。

然而,八极拳之所以为拳,当以拳法为主。

而八极拳之成拳套却是以掌法为主。

即是以掌法为主,却又是何原因呢?八极拳,不过是“把记全”三字的谐音字而已。

八极拳的创业祖师,在熟悉掌握并研究了天下主要拳法后,博采众长,提取精华,研究实践,融会贯通,创造了兼有内外两家,长拳短打皆优,风格独特的拳法——把记全。

“把记全”是“把式记载全”的缩写。

“把记全”说明了拳术来源,也明示了拳义之根本。

为拳取名“八极(计)拳”,是因为其字音与“把记全”之音暗合,故名之。

也暗含记总之意,使之久传不忘。

八极拳谱中出现的极与计,固然有它特定的含义,然而这两个字在河北省的沧州、南皮、黄骅及山东一带均读做(j记)字音。

但是如今人们著文时,均采用“八极拳”的写法,并且这已为大家所熟悉。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标签:来源]由于最古“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故又称“十六式”。

《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混沌无极,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内批四朗宽拳一套。

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六合枪、六合刀也。

跪膝者,南北二极也。

摞手者天转也。

腰步盼前顾后也。

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八极小架(老架子共分五段,各代表五重涵意)。

第一段动作名称:1、两仪顶肘;2、狮子张口;3、霸王开工;4、丹凤朝阳。

此段动作与“易”理相互对应。

作“两仪顶肘”的开始动作是:“半步双撞”,此动作是“报门户”亦称“开门式”(报八极门户,让旁观者,不言而喻:这是“练八极”的),也反映了八极拳源于满清时代,因为它有满族的“掸尘”之礼。

“吴”字篆书投影是“两仪顶肘”的“造型”。

“狮子张口”、“霸王开弓”、“丹凤朝阳”乃是“两仪顶肘”的形象变化,内在定型还是“两仪”。

第二段动作名称:5、冲天炮;6、闭地肘;7、合子手(然后恢复两仪顶肘)。

“冲天炮”是“两仪顶肘”利用“击步”移位,形成进攻型的“两仪”展开变化;“闭地肘”是“两仪顶肘”盘提拖拉步(也称后滑步)移位而形成防守型动作的“两仪”展开变化;“合子手”是乾(天)坤(地)相生相克、攻防兼用的“两仪顶肘”变化为“天、地、人”相合共存。

这三种类型的“两仪顶肘”变化必须计究六合。

何为六合?有“内六合”“外六合”“内外六合”之分。

“内六合”:意与血、血与气、气与力;“外六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内外六合”:意觉(心)、听觉、视觉、嗅觉、尝觉、触觉相合。

又批六大开拳一套,以体会“六大开”六力合一“理论”,而且刀枪等器械也是如此原理。

拳械一理、拳枪一理,是八极门的创举。

第三段动作名称:8、揣裆;9、托枪式;10、挖眉;11、跳山;12、跪膝;13、拥肘。

此段复作“两仪顶肘”,又有新的“两仪”造型变化,“揣裆、托枪、挖眉、跳山”而落地,“跪膝”起而转身“拥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

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

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

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

(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
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
”,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

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

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

又所谓“三催
”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

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
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

吞,即蓄;吐,即发。

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

要极刚猛,亦极自然。

刚中寓柔,柔中有刚。

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

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

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

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

停似走,走犹停,神也。

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

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

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

外形必须协调一致。

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

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

右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

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
左拳向两极送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以松肩和挺拔力顺腿下按;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根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

后脚并拢时,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圆抱劲,左掌根与右臀出合挤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向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

忌弯腰低首做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落步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

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送)。

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臂与腿呈一线,肘与膝相对,后脑、臀部与后足跟呈一线。

回身拧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

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被)带动,全恃合膝,坐腰以刹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

中平掌:要以腰带膀,要塌肩,右手出掖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送力;
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搭: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五、小架各式用法及变招
小架虽仅二十余式,然八极精华已尽寓其中矣。

习者多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涵盖了各种拳术之精华。

现拆解几式如下:悟空问路,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乃对敌出手之正宗。

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

所谓逗引者,引敌出手也。

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出手,我则由实变虚。

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

上开有举有挑;中开有撑有搁,有托有捋;下开有按有砸,亦有掖。

所谓进击,其法有撑锤、撑掌、定心肘、虎扑、猿猴献果、抱肘、探马、侧按、跨步等,均由此式变出。

所谓截者,截敌臂,切敌手也。

所谓闭,有进步封闭、侧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闭等法。

此式为一切招法之根本。

离开此式,一切招法将无从谈起。

小架以此式为第一,良有以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

可变探马。

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
打虎势,按阴掌也。

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

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

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阎王三点手,打抱招法也。

可用摆腿,可进打抱肘、探马等。

跪膝,出上掌下搂,赶船,搬砖,掖横。

穿袖,可变缠、提、截腿、肩击、胯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