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内容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将继续加大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推动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2023年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内容: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 支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装备更新,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利用率。
2. 加强煤炭生产企业的环保治理,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燃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3. 扶持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炭深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业链水平。
4. 支持煤炭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拓展煤炭出口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
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新品种培育、高效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2. 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联合,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 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建设现代化加工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 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小镇,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1. 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鼓励投资建设风电、光伏等项目,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2. 支持煤电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排放物排放。
3. 扶持天然气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天然气管网,促进清洁能源替代煤炭。
1. 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
2. 扶持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优化制造业人才结构,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1. 支持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2. 扶持服务业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智慧城市示范项目。
3. 推动服务业国际化发展,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跨境服务贸易等业务。
4.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品牌,提升服务业综合实力。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最新版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管理条例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煤炭资源,规范煤炭生产、经营、清洁高效利用及相关活动,促进和保障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生产、经营、清洁高效利用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煤炭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应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升和强化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的地位,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动自治区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条煤炭开发利用应当统筹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坚持科学规划、保护生态环境,节约集约、保障供应,安全高效、综合利用的原则。
禁止任何乱采、滥挖破坏煤炭资源的行为。
第五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煤炭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第六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行业的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监督管理。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财政、应急管理、科学技术、市场监督管理、林业和草原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生产、经营、清洁高效利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章煤炭规划与煤矿建设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规定的煤炭资源,组织编制和实施煤炭发展规划,指导编制和组织实施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盟行政公署、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煤炭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煤炭矿区总体规划。
第八条煤炭发展规划是指导全区煤炭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包括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开发时序、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煤炭矿区总体规划是确定煤炭开发布局、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和建设的基本依据,包括矿区边界、井(矿)田划分、建设规模、配套设施等。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一、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煤化工产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化学转化和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的产业。
目前,煤化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的详细分析:1. 产业规模:煤化工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家。
以中国为例,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煤炭深加工的重要领域之一,年产值达到数千亿元。
2. 产品种类:煤化工产业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化肥、煤制合成氨、煤制乙二醇等。
这些产品在能源、化工、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3. 技术水平: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采用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例如,煤制油技术中的煤浆气化、合成油技术的发展,使得煤炭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液态燃料。
4. 环境影响:煤化工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煤炭的高碳排放和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煤化工产业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为了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发展方向,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几个方向:1. 技术创新:煤化工产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开展煤炭气化、合成气制甲醇、合成油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能。
2. 节能减排:煤化工产业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降低碳排放等手段,实现煤化工产业的绿色发展。
3. 产业升级:煤化工产业需要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加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合,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4. 国际合作:煤化工产业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和市场资源,推动煤化工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5. 绿色发展:煤化工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
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
•【公布日期】2017.02.08
•【文号】国能科技[2017]43号
•【施行日期】2017.02.0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
正文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
划》的通知
国能科技[2017]43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湖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有关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指导煤炭深加工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了《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
2017年2月8日。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现状及发展

第一部分 概 述
2.煤气化 . 目前世界主要煤气化工业化装置从固定床、流 化床到气流装置一般均采用加压气流床技术 Texaco和Shell。 不同床型和工艺对煤种的适用性见表1-1。
第一部分 概 述
第一部分 概 述
3.水煤浆制备技术 . 水煤浆是20世纪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煤基 水煤浆是 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煤基 世纪 清洁代油、代煤的新型燃料。它由70% 清洁代油、代煤的新型燃料。它由 %左右的煤 、30%水及少量化学添加剂制成,是一种浆体燃 %水及少量化学添加剂制成, 可以像油一样泵送、雾化、 料,可以像油一样泵送、雾化、储存和稳定燃烧 与气化,其热值相当于燃料油的一半, 与气化,其热值相当于燃料油的一半,可代替燃 料油用于锅炉、电站、工业炉和窑炉。 料油用于锅炉、电站、工业炉和窑炉。 水煤浆制备是引进的德士古气化工艺中必 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 概 述
d. 日本21世纪高产环保优化焦炉(SCOPE21) 工艺,1994年开始研发的SCOPE21工艺通过快速 加热煤到接近热分解温度时成型,可提高煤的黏 结性,并可使装炉煤堆密度提高到850kg/m3, 以改善焦炭质量。
第一部分 概 述
e.中国连续三段焦化集成技术 连续三段焦化装置将煤预热、连续高温炭化 和循环煤气熄焦回收高温焦炭显热技术有机集成 ,并可实现连续生产;这种新工艺的最大优点在 于从源头上根治了装煤、出焦和熄焦等过程中烟 气和粉尘的污染,可望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同时 将高温焦炭显热用于蒸汽—电生产,投资低、充 分利用资源和高效节能、成本低。
第一部分 概 述
但是,由于全世界一次能源总消费量中煤炭占到三分 之一左右,这30多亿吨的煤燃烧或使用后产生的烟气、粉 尘与灰渣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人类为了生存大大发 展了煤的清洁利用技术。这些技术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化工 过程解决三废污染并与电力、化工生产相结合。因此人们 认为,当今世界煤化工的方向是发展减轻污染、提高利用 效率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这一主流认识是我国制定煤化 工发展战略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煤炭绿色低碳发展,现就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政策引领,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加强煤炭产业政策制定和管理,加大对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煤炭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煤炭深加工。
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加大对高端煤化工、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煤炭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
三、加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煤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管理,推动煤炭资源高效利用,加大煤炭清洁化改造力度,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煤炭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煤炭企业环境监管和治理,加强对煤炭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监督和管理,推动煤炭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煤炭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开展煤炭产业国际化合作,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煤炭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意识教育,确保生产安全。
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和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煤炭安全监管,确保生产安全。
以上是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希望各级政府、煤炭企业和各界人士认真贯彻执行,共同推动煤炭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7.03.22•【文号】发改产业[2017]553号•【施行日期】2017.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煤炭及煤炭工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通知发改产业[2017]5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加强科学规划,做好产业布局,制定《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3月22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
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形成与传统石化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贯彻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和《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的工作部署,现提出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石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但受油气资源约束,对外依存度较高。
2015年,原油、天然气、乙烯、芳烃和乙二醇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60.8%、31.5%、50.4%、55.9%和66.9%。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采用创新技术适度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于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具有重要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关键技术水平已居世界领先地位,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基本实现产业化,煤制芳烃工业试验取得进展,成功搭建了煤炭向石油化工产品转化的桥梁。
煤炭政策整理方案

煤炭政策整理方案背景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为了有效治理,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煤炭政策,以促进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整理和梳理我国现行的煤炭政策,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煤炭产业政策煤矿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自然资源部和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联合发布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该办法重点规定了煤矿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条件、开采规划、采矿权的认定及转让等相关内容。
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政策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于2014年发布了《煤矿安全生产规定》,对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等做出了规定。
此外,全国中小煤矿退出历史舞台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政策推动,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对中小煤矿进一步退出做出规范。
煤炭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我国于2006年实施了《节约能源法》,2013年又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煤炭企业的节能减排政策力度。
例如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印发《煤炭行业优化供给侧结构3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了约束限制新增产能、提高环保标准、实行差别化电价、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等诸多政策支持。
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政策2012年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意见》,以及《煤炭行业进一步推进工业小镇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煤炭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提供了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煤炭行业资源税费政策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发布了《矿产资源税法》,对煤炭产业的部分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于2016年联合发布了《关于落实煤炭资源税改革政策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阶段性降低煤炭资源税税率的通知》,对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做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结尾煤炭产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落后二手生产装备。首次采用国外中试成果进行产业化开发的煤炭深 加工项目在取得成功后,中方企业应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 第十七条 国家依托重大示范工程推动先进煤炭深加工技术的产 业化。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通过产业发展规划或其它规范性文件明确 一定时期内的重点示范内容、要求以及示范项目选择条件,并对煤炭深 加工示范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 会同相关部门制订。现阶段重点示范的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如下:
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
(征求意见稿)
煤炭深加工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 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材料以及热 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是实现煤炭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煤炭利用主要以直接燃烧为主,造成 很大的环境压力,而煤炭加工产业以传统煤化工为主,能源转换效率和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有待提高,现代煤化工刚刚起步, 技术水平和产业链条尚需提高和完善。为适应国内外能源发展的新形 势,有效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煤化工向煤炭深加工的 升级转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依据有关法 律法规和产业发展形势,特制定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以指导产业 科学有序发展。 第一章 政策目标
3
≥40%
≥44%
≤3.0吨/ 吨标煤 ≤3.0吨/ 吨标煤
4
≥48%
≥52%
5
≥75%
≥85%
≤0.15t/t ≤0.13t/t 进料煤 进料煤
*:采用褐煤、高灰煤等低质煤可适当放宽指标,难以采用空冷技术的地区可适当调整
水耗指标。
第二十条
禁止新建装置采用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禁止新建没
有焦炉煤气、煤焦油和粗苯回收利用设施的焦炭项目。禁止新建酸洗法 苯加工装置,加快取缔现有酸洗法苯加工装置。钢铁企业配套焦化项目 的焦炉炭化室不低于6米,同步建设干熄焦装置。焦炉气必须全部回收 利用,不得直排或点火炬。新建电石项目必须采用密闭式电石炉,电石 炉初始总容量不小于100000千伏安,单台电石炉容量不小于25000千伏 安,电石炉气必须综合利用。关闭和淘汰现有生产能力l万吨 式电石炉、敞开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单台炉 容量5000千伏安)以下电石炉,现有单台炉容量12500千伏安以下的内燃
国家通过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行
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煤炭深加工行业发展规划由国家能源行业主 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 省级投资或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可根据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 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区煤资源、水资源、环境和市场情况, 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或产业园区规划,报国家 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和中央管理的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和地 方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本企业煤炭深加工产业五年发展规划或 滚动发展规划,报国家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加强煤炭深加工行业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 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充分做好资源供给平
≤2.75吨/ ≤2吨/吨
接液 化 2 煤制 天然 气 煤制 烯烃 煤制 合成 氨 低阶 煤提 质 ≥56% ≥60%
吨/吨 油品 ≤2.3 吨/千 标方天 然气 ≤5.3 吨/吨 烯烃 ≤1.5 吨/吨 氨 -
吨/吨 油品
吨标煤
标煤 ≤2.5吨/ 吨标煤
≤2.0 ≤3.0吨/ 吨/千 吨标煤 标方天 然气 ≤5.0 吨/吨 烯烃 ≤1.4 吨/吨 氨 ≤4吨/吨 标煤 ≤4吨/吨 标煤
第一条 根据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环境现状,煤炭深加工产业必须 以先进的煤炭转化利用技术为基础,以提高煤炭利用效率、促进煤炭利 用方式变革为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地发展,使我国煤炭深加工技术和 产业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第二条 推进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促进其向现代煤化工、煤炭深 加工升级,集成多种单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废弃物减量化、 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煤炭深加工产业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安 全型产业。
煤制化肥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采用环保型先进煤气 化技术,建设百万吨级化肥生产基地。淘汰环境污大、能源消耗高的中 小型化肥生产装置。鼓励东部地区化肥企业将合成氨等基础肥料生产装 置向煤炭资源地转移。 煤制油品、烯烃、天然气、乙二醇、二甲醚、芳烃等领域根据产业 化示范情况,主要在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有保证、生态环境许可、运 输便捷或适宜管道输送的地区择点建设。 在褐煤、长焰煤等中低阶煤丰富的地区建设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项 目,延伸煤炭深加工产品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具备条件的地 区推进煤化工与发电、石油化工、钢铁、建材等产业间的整合,建设煤 化电热一体化项目,鼓励各种燃料、化工原材料、热力和电力一体化生 产。 第四章 第十四条 技术装备政策
13
14
与高耗能工业过程耦台技术 15 大型装各 60000NM3/h以上大型空分, 气化炉、气体压缩机、合成 塔、废热锅炉等
16 17
排放物控制 高效污水处理回用技术,废 技术 水制浆 二氧化碳用于驱油、驱气的 技术装各,绿藻培育及利用 技术,碳汇林种植技术
第十八条 支持大型煤炭深加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进行产学研联 合开发和委托开发,提高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支持企业采用节能、安 全、环保等新技术改进生产工艺,促进资源合理利用和安全生产、生态 环境保护;推动煤炭深加工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数 字化,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鼓励采用高产、低污染、大型焦炉替代传统焦炉,干法熄焦替代湿 法熄焦,以及捣固和煤调湿技术;鼓励采用先进焦油加工和苯加氢等清
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重点示范内容
序号
重点示范领 域
技术装备
单系列规模
1
8.7MPa高压大型水煤浆气化 单炉投煤量2000适用于我国 技术 3000吨/日 煤种的大型 4.0MPa大型干粉煤气化技术 单炉投煤量2000先进气化技 (废锅或激冷式),高压干 3000吨/日 术 粉煤气化技术(6.5MPa) 4.0MPa以上固定床加压气化 单炉投煤量800吨/ 技术,固定床熔渣气化技术 日以上
加强煤炭深加工产业自主创新,建立健全煤炭深加工技
术装备研发体系,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进程,大力推进技术装备国产 化,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 净化、合成技术。 第十五条 坚持以我为主的技术、装备政策。国家鼓励企业采用 国内自主的煤炭深加工技术、装备,不断提高自主化水平;对国内外水 平相当的领域,优先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对国内空白或水平落后的, 鼓励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并积极组织消化、吸收和自主化工作, 推动煤炭深加工装备定型化和标准化。 第十六条 跟踪研究国际前沿技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限制重 复引进同类型、同技术档次煤炭深加工技术和装备,禁止采用国外淘汰
第三条 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的原则,建立健全煤炭深加工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政府职能部门依据行 政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对煤炭深加工产业的管理,规范各类经济 主体在煤炭深加工产业领域的投资行为。 第四条 稳步推进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通过试点示范完善工艺技 术和装备,探索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在技术成熟、经济可行的前提 下,进行产业化推广,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 第五条 发挥煤炭资源优势,生产多种煤基能源化工产品,作为对 石油化工的重要补充,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第六条 发挥煤炭深加工产业优势,完善和延长煤炭下游产业链, 促进资源地区经济转型发展。 第二章 第七条 发展规划
衡,特别是区域水资源平衡,深入分析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 真落实交通运输等外部保障条件,避免盲目投资。 第三章 布局与发展重点
第十一条 煤炭深加工产业要针对煤炭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消费市 场分布较广的国情,形成有利于煤炭产销区域平衡的产业布局。优先考 虑煤炭后备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合理安排煤炭净调出 区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煤炭净调入区项目建设。鼓励发展以褐煤、高硫 煤等低质煤为原料的煤炭深加工项目。 第十二条 按照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园区化发展模式,在条 件具备的地区建设煤炭深加工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 第十三条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市场供求情况,加快淘汰落后产 能,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行业;严格控制煤制化肥、煤制甲醇 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烯烃、天然气等行业,探 索煤化电热一体化、煤炭分质综合利用等煤炭深加工的新模式。 焦炭行业要与钢铁工业发展相协调,严格控制焦炭新增产能,加 大结构调整力度。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前提下,在炼焦煤资源比较丰富和 钢铁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形成大型焦炭生产基地。集中发展煤焦化产 品,加强煤焦油集中加工和焦炉气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 境污染。 电石行业按照结构调整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增 总量,在调整中发展电石产品。重点在煤、盐资源比较丰富地区,以优 替劣,实施产能置换。鼓励采用煤制乙烯,建设氧氯化法氯乙烯生产装 置逐渐降低电石法氯乙烯的比重;鼓励采用电石渣生产水泥,实烯、丙烯百万吨级 单系列60-100万吨 工程化,国内自主新型催化 剂 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国内 自主催化剂) 单系列20万吨以上
11 12
高效气体净 年产醇(氨)百万吨以上的大 单系列100万吨/年 化和分离技 型低温甲醇洗技术 以上 术 低阶煤分级 单系列处理能力100万吨以 单系列100万吨以上 转化利用技 上的低质煤提质(热解)技 术 术,包括干燥、热解、焦油 加工等成套技术 系统优化集 采用IGCC、超临界等大型、 200-400MW 成与设计技 高效发电技术,煤化电热一 术 体化技术(多联产),煤化工
洁生产工艺替代落后工艺;鼓励采用密闭式电石炉替代内燃式和开放式 电石炉;鼓励利用焦炉煤气、电石尾气等原料进行综合利用。 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新建和改造现有煤气化装置;鼓励采用新 型净化和合成等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鼓励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 大型煤气化、气体净化、氨合成、甲醇合成、二甲醚合成、煤制油、甲 醇制烯烃、合成天然气、甲醇制芳烃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鼓励煤化工装置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 (IGCC)、大型超临界 发电等装置的耦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鼓励不同工艺技术和生产过程 之间的耦合、集成,根据煤质设计合理的产品方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水平和产品附加值。 第十九条 煤炭深加工项目能源利用效率、资源消耗以及废弃物排 放等各项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 焦炭耗洗精煤低于l.33吨/吨,电石耗电低于3400千瓦时/吨,煤制 合成氨综合能耗低于50吉焦/吨;煤制甲醇综合能耗低于52吉焦/吨。 焦化项目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其它煤炭深加工项目 达到95%以上。限制高耗水工艺和装备应用,淘汰直流冷却等工艺技术 和设备。“三废”达标排放并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气化炉、 锅炉和电石炉炉渣实现资源化利用。 “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消耗必须达 到下表中的基本要求,优秀的示范项目将达到或超过先进指标。 “十二五”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消耗指标* 序 号 项目能效 项目 基本 要求 1 煤间 ≥42% 先进 值 ≥47% 煤耗(折标 煤) 基本 要求 ≤3.6 先进值 ≤3.4 新鲜水耗 基本 要求 先进值